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xx。
我说课的内容是《百家争鸣》。
主要从教学前情、目标、过程、方法、重难点、板书内容等方面进行。
百家争鸣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讲述的是在春秋战国这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因学术思想活跃出现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本课内容包括春秋时期老子创立道家学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和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各学派代表思想家进行辩论并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
这些思想学说基本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为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习本课的是七年级新生,接受历史课堂教育不久,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有最基础的常识的了解,也有初识的好奇,这就是本节课的学情基础。
《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老子、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我结合学情和教材的基本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学生知道儒墨道法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初步理解这种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结合教材和老师提供的资料,理解和认识各派学说的主要思想主张。
比较各学派的思想主张,分析其学说观点的差异性,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分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儒家学说和代表平民阶层的墨家学派的差异性。
学习辩证的认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学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弘扬优秀文化和建设新的文明的意识。
学习我国古代优秀思想家们关心国家发展、忧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情操。
培养在思考和讨论中,形成的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在导入部分,我准备采用图片演示和解说的方法,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演示来介绍将在本课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学生开始认识老子、孔子、墨子等历史人物,并对这些历史人物产生一定的好奇,从而开始主动的进入本课具体内容的学习。
历史初中重大改革教案人教版
历史初中重大改革教案人教版
1.了解历史初中重大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掌握历史初中重大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历史初中重大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历史初中重大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学生对历史初中重大改革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和多媒体资料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初中重大改革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
1.讲解历史初中重大改革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改革。
2.讲解历史初中重大改革的背景,包括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政府的决策等。
三、讨论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历史初中重大改革的影响和意义,让学生理性分析。
2.学生展示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四、总结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历史初中重大改革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加深对历史的思考和理解。
五、作业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历史初中重大改革的文章,总结内容和体会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历史初中重大改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考能力。
下一步,应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提升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生平
墨子(公元前 468—公元前 376 年)名翟, 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著作
《墨子》
思想主张:
墨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曾提出“兼爱”
“非攻”,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侵略战
争,支持正义战争等观点,反对奢侈,提倡
培养小组合作
节俭。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
能力
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 思考百家争
学”。
儒家代表人物
鸣的影响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 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 表之一。 著作:《孟子》 孟子 亚圣 与孔子合称“孔孟”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提出“民为贵,君 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 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 树。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 313—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著作:《荀子》 荀况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 系社会秩序。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 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 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 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 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态度要老
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
学术著作:《论语》(由其弟子整理)
三、百家争鸣
出示《百家争鸣》的视频
思考百家争鸣出现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导入新课】家乡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那么我们济宁地区属于哪一个诸侯国呢?(鲁国)济宁有哪些称号呢?(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我们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
今天,让我们回到春秋战国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去追寻圣人的足迹,去品尝思想文化的争鸣盛宴!解读“学习目标”。
(一)智者老子:自主学习师: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呢?老子是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的人物原型,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了解一下。
请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人物名片”——老子(二)圣人孔子【合作探究】1、大思想家孔子师:孔子为什么称为大思想家?生答:因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提问:儒家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思想体系,包括很多方面,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答:是仁和礼。
教师一边利用课件,一边解释“仁”:“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
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
当然,这里的“爱人”不是我们现在平常说的男女之间的爱,而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问:孔子所说的礼是指什么呢?生答: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师: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仅对普通人要求,对统治者也提出了要求,在政治方面孔子有什么主张呢?生答: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师: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还不被统治者采纳呢?(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接触到的一个重要的单元。
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教材通过对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著作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认识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还不太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思想观念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帮助他们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能力尚在培养中,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掌握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著作,认识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诸子百家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著作,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思想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引出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著作。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评价其对后世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1
------ 华夏教育资源库第 8 课大改革的时代[ 教课目的 ]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认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剖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剖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过学习商鞅变法、创建问题情境,培育“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古人的创新过程的研究式学习方式。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商鞅变法,培育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 要点和难点 ]本课要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 教法学法 ] 分组导学 , 学生自学研究。
[ 教课手段 ] 多媒体[ 课时]1 课时[ 课型] 新讲课[ 教具 ] 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有关多媒体、形式图[ 教课方案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书本、报刊、网站等,采集有关资料。
认识学生的准备状况以便能实时、正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论、指导。
教课过程:一、导入:改革是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 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改革时代 , 让我们认识当时的改革是如何推进社会进步的 . 二、显现大改革的时代背景经过学生角色 [ 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 饰演,显现大改革的时代背景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升。
奴隶生产踊跃性不高。
2.奴隶主大批开垦私田,改变盘剥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25----3.统治者统治面对危机。
[ “公田不治”诸侯争霸]三、议论问题:若是你是当时的统治者,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经过学生议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发问最完全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
[ 以多种形式显现 ]商鞅最主要的伟绩是变法., 那么变法的详细状况如何?议论:若是你是商鞅,你会采纳什么举措?学生议论,拟订变法举措。
用多媒体显现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 ---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为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变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课件
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了,秦国经 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 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土地利用 率和农作 物产量显 著提高。
大量的荒地 被开垦出来。
荒地开垦 出租
奴隶制 奴隶主 奴隶
地主 农民
封建制
商鞅变法
1.背景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 变成私产并出租。这样出现了封建地主和农民两个 阶级。到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 展封建经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1.3.4
4.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排演的大型话剧《商鞅》,在经过最近半年来的精心打磨 后再次亮相。小明陪伴妈妈观看此剧时介绍了许多有关商鞅的事情,你认为不正 确的一项是(C)
A.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家中最著名的就是商鞅。
B.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C.商鞅的变法措施得到秦始皇的支持。
D.商鞅虽然被车裂而死,他的变法措施却继续推行。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向前 发展
巧招妙计
1.右图所示为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 “5.12”汶川大地震中,这一水利工程处鱼嘴部分 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建造于(B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注意】都江堰是秦国修建的,这里的秦国是战国时期的,而不是秦朝。
解析:一场变法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在于实施变法的目的是否达 到,而不是改革之人的结局如何。上扬被处死,只说明了守旧势 力的强大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变法是成功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新人教版
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展示各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图片进入新课的学习。
【自主预习】
展示曲阜三孔的图片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活动):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学生讨论):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学说是什么?
(主张恢复西周的奴隶制度,提出“仁”的学说。
)
(讲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最高的道德准则
什么是“仁”?包含一切美德
“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苦役和任意刑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通过分析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的原因,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利用课件进行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故事情境和问题情景,化难为易,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通过图示演示的方法,学习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揭示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
通过“商鞅为变法献身值不值”课堂辩论等教学活动,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生产工具的改进、闻名世界的都江堰,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并理解改革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战国时期变法运动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针对这一内容,通过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换位思考,分别从农民、地主、旧贵族、国君、士兵等立场出发分析问题,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总结出商鞅变法的作用。
进而通过多媒体图示,简要概括总结,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封建制度的产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
学生对这样的历史转变感到很抽象,理解有些困难。
为突破这一难点,创设故事情境,通过解决故事主人公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的过程。
再通过图示演示的方法,总结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产工具图片、牛耕图、都江堰的有关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人教版七上《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
[公田不治诸侯争霸]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
[以多种形式展示]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新人教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我们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反映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
这一次变法运动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
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的分析,才能找出它的本质。
例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就必须思考:商鞅变法采取怎样的措施?它有利于哪个阶级?对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或军队的战斗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增强整个国家的实力会产生怎样的作用?要指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以便抓住商鞅变法的本质。
3.综合归纳。
在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之后,我们把“商鞅变法”“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著名的都江堰”综合起来分析,才能深化对变法的历史背景、战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的理解。
4.人物评价。
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应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评价他们的历史功过。
在课堂活动和讨论时,要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们一起讨论。
真理愈辩愈明。
通过讨论,就会知道什么看法是对的,什么看法不对,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
复习巩固: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B.牛耕的推广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D.大兴水利工程2.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其地理位置处在战国时期的()A.齐国B.楚国C.赵国 D.秦国3.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A.黄河流域B.岷江流域C.淮河流域 D.辽河流域4.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C.缓和阶级矛盾D.壮大新兴地主阶级力量5.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商业活动C.增强秦国实力 D.废除旧贵族特权二、材料分析题6.“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活动]小试牛刀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 活困难,偷盗了邻居的钱财。如何处置这 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 争论纷纷。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请用本 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并由此阐述 你的治国之道。
归纳小结:
人物 时代 学派 相关著作
主要思想
百家争鸣 中学历史学园地
第8课 百家争鸣
?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 时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 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兵 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并互相辩论,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 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课文39页,下面第一自然段内容
阅读课本P38-39页,完成下列问题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原因: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 会制度逐步形成。②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学 派,各陈劝说,相互抨击,取长补短。
[活动]:智慧展示大舞台
请为“诸子百家”制作小名片并分享
诸子百家——关于治理国家
哪一个学派 的主张对战国时 期的封建统治者 最有用?
讨论思考: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主张对现代 中国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儒家: 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
道家: 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
…… 法家: 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
[活动]:拜师学艺
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观 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门下?为什 么?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李冰与都江堰的修建;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以及封建城市的兴起;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能力方面:通过讲述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变革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小结,归纳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农业手工业技术的世界领先情况,以培养学生综合、概况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观看“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并结合课文中有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都江堰的作用,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识图、用图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介绍大变革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名闻世界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最终导致封建制代替奴隶制。
而相对优越的封建制度,反过来双促进了生产力的更快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说明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
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通过对商鞅变法意义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实行了行之有效的变法改革,才使得原本并不十分富强的秦国强大富裕起来,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二、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都江堰的修建和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各国变法的历史背景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告诉学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
在五霸争雄,七国并存的战场背后,是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
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是怎样修建的?那时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什么特点?一、农业的发展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教师首先提问: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估计学生回答有些困难,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回忆以前讲过的知识,得出答案:以石器和铜器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
[公田不治诸侯争霸]
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
[以多种形式展示]
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
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
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讨论问题:秦孝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的进步:
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
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
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6045 65BD 施28109 6DCD 淍28724 7034 瀴 K733020 80FC 胼36677 8F45 轅g38825 97A9 鞩*21134 528E 劎20156 4EBC 亼30957 78ED 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