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统分析与设计(6)

合集下载

第六章 机电系统数字控制方法

第六章 机电系统数字控制方法
t z 1
闭环系统稳态误差为
ess lim ek lim 1 z
k
1
z 1
E z lim 1 z 1 D z G z
1 z 1
R z
6.3 DDC系统分析
6.3.1 DDC系统的Z域分析 四、DDC系统的动态特性
DDC系统的突出优点:得益于软件的“柔性”,便于实现复杂、高级的控制 算法,例如预测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自适应和自学习控制、模糊控制、神 经元网络控制等,还可实现误差动态补偿、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容错控 制等,从而使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是传统的连续控制方 法无法实现的。此外还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性和分时功能,实现一台计算机对 多个回路的控制。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受控量主要是机械量,例如力、力矩、位移、速度、 加速度等,受控对象绝大多数是连续系统,因此机电—体化系统的DDC问题, 大都属于数模混合系统的分析与综合问题,但连续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的基 本思想仍然是十分有用的。与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相比,机电系统的 DDC有其特殊性,例如由摩擦、间隙等引起的非线性、由闭环之外的机械结构 的柔性引起的谐振问题等,这些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数字控制器分析与设计时应 予充分注意。
T 1 T T 2 1 1 T 2
0.004837 z 1 0.004679 z 2 当T = 0.1s, C z 1 2.9 z 1 2.8095 z 2 0.9095 z 3
6.3 DDC系统分析
6.3.1 DDC系统的Z域分析 四、DDC系统的动态特性 例6-4 试求采样时间分别为T分别为0.1s,2s,4s时,单位阶跃输入的动态响应。
与连续控制系统相仿,DDC系统的动态特性,同样取决于闭环系统特征方程 特征根(闭环极点)的分布。由图可见,只要闭环极点位于单位圆内,动态响应总 是收敛的,即闭环是稳定的。只要闭环极点位于单位圆外,动态响应总是发散的, 即闭环是不稳定的。单位圆内的闭环极点,越靠近坐标原点,动态响应衰减越快。 对于闭环极点为复极点的情况,动态响应是振荡的,其振荡频率同极点复向量与正 实轴夹角(参见下图)有关:

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教学单位名称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2.实践环节名称
《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3.实践环节代码
414420
4.实践环节学时
2周
5.实践环节学分
2学分
6.实践环节性质
必修
7.实践环节开设学期
第7学期
8.实践环节面向专业
机械工程
9.实践环节教学目的与任务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解决机电装置闭环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增强利用已学过的电子技术基本知识,设计实际的控制系统,为毕业设计及工作后独立从事科技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深化与“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相关的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获得阅读参考文献、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方面的工作训练。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提高:(I)提高调查研究、方案论证、分析比较、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2)提高设计计算、绘图与标准化正确选择的能力;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撰写说明书和科技论文的能力;
(4)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有机结合分析与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有机结合分析与设计
标准化与互换性
推动模块的标准化和互换性,降低维护成本和提高系统灵活性。
结合实例分析
实例一
数控机床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通过电子系统实现对机床运动的
精确控制,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实例二
智能机器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集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实 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物体识别和 抓取等功能。
实例三
机床的性能和稳定性。
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广泛,可适用于各种复杂零件的 加工,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的又一重要应用,通过自动化技术实 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自动化生产线在汽车、电子产品、食 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结合原则
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 和低成本。
接口设计
合理设计机械与电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数据 和信号的有效传输。
结合策略与实现
策略
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将机电一体化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 分别进行设计、优化和集成。
实现
利用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确保各模块 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性能的最优化。
风力发电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同时考虑风 能利用率和系统稳定性。
04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案例
数控机床设计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典型案例,通过将 机械、电子、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实现高精度、高
效率的加工能力。
数控机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机床的整体布局、传 动系统、控制系统、冷却系统等方面的设计,以确保
机械系统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 的核心部分,包括机械结构、传

机电系统设计总结

机电系统设计总结

机电系统设计总结一、设计概述本次机电系统设计旨在实现一个高效、稳定、可靠的系统,以满足客户的生产需求。

设计过程中,我们全面考虑了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指标、安全性及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二、设计流程1.需求分析:我们首先与客户沟通,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要求及技术指标。

然后对现有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整体架构、主要设备选型、控制策略等。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初步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3.详细设计: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我们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和系统调试。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系统的细节问题,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测试与验证:完成详细设计后,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验证。

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设计成果经过一系列的设计工作,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机电系统的设计任务。

以下是主要的设计成果:1.系统架构:我们采用了先进的分布式架构,将系统分为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作用。

这种架构使得系统的维护和扩展更加方便。

2.设备选型:根据需求分析,我们选择了高品质的设备,包括电机、泵、阀门、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具有高效率、低能耗、易于维护等特点。

3.控制策略: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策略,实现了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同时,我们还为客户提供了定制化的控制界面,使得客户可以更加方便地操作和维护系统。

4.安全性与可靠性:我们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

采用了多种安全措施,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超温保护等。

同时,我们还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可靠性设计和容错处理。

四、经验总结在本次机电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

以下是主要的经验总结:1.需求分析是关键: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需求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只有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现有工艺流程的问题,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以冰箱为例,分析一个机电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以冰箱为例,分析一个机电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以冰箱为例,分析一个机电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冰箱是一个典型的机电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1. 机械传动部分:主要包括压缩机、风扇、电机、传动带等元件。

机械传动部分的设计需要考虑这些元件的动力和功率需求以及与其他系统组件的协调。

2. 传感与控制系统:传感与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温控器、压力开关、电路板等控制元件和传感器。

其设计需要考虑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按照实际温度变化对冷却量进行调节。

3. 冷却部分:冷却部分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铜管等元件。

冷却部分的设计需要考虑冷却量以及导热性能等因素。

4. 保温材料:保温材料主要用于隔离冷却部分和外界环境,以减少冷却能量损失。

其设计需要考虑保温材料的导热性能和耐久性。

5. 外壳与设计:外壳的设计需要考虑美观度以及与其他部件的匹配度,同时必须满足防震、防潮、防腐蚀等性能要求。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机电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性和集成性,以确保整个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并且还需要考虑材料品质、制造工艺、成本控制等因素。

机电的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的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的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指将机械、电子、电气、自动化等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设计。

它通过将机械结构、电气设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实现系统的功能。

一体化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运行效率。

因为机械、电子和自动化等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被集成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协同工作,提升系统的综合效益。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首先需要进行系统分析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然后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电气设计、自动化控制设计等方面。

机械结构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机械结构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的优化,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电气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电气设计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电气设备和元件,并设计电路图和布线图。

同时还需要进行电气参数计算和控制系统设计,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和监测。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自动化控制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的关键一环。

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在自动化控制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并进行控制算法的设计和优化。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建模和仿真,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拓展性和模块化设计。

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独立的功能和自主控制。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方便对系统进行拓展和更新。

此外,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系统的能效和环保性。

通过优化设计和选择节能设备和材料,可以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

它需要综合运用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优化。

只有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机电一体化(第6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与分析)

机电一体化(第6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与分析)

为形式:MX
CX KX F
称为振动方程
第一主振型 第二主振型 二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主振型图
三自由度阻尼 振动系统 运用隔离体法,对每个质量块进行分析,可得该三自由 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 . . . . m2 x2 (t ) F2 (t ) k2 ( x2 (t ) x1 (t )) c2 ( x2 (t ) x1 (t )) k3 ( x3 (t ) x2 (t )) c3 ( x3 (t ) x2 (t )) .. . . m3 x3 (t ) F3 (t ) k3 ( x3 (t ) x2 (t )) c3 ( x3 (t ) x2 (t )) m1 x1 (t ) F1 (t ) k1 x1 (t ) c1 x1 (t ) k2 ( x2 (t ) x1 (t )) c2 ( x2 (t ) x1 (t ))
也可用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
对于MIMO系统,更适于用一阶微分方程组的形式来描述:
状态与状态变量
设以上MIMO系统的状态变量记为:
输入函数:u (t ) u1 (t ), u2 (t ), , um (t )
T
T
输出函数:c (t ) c1 (t ), c2 (t ), , cr (t )
SISO系统的 系统状态图
MIMO系统的系统状态图
状态变量的个数一般等于系统所包含的独立储能元件 的数目。一个n阶系统有n个独立的状态变量,为状态的最 大线性无关组,或称最小变量组。选择不唯一,一般取系统 中易于测量观测的量作状态变量。
前述的M-C-K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即为:
R-L-C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即为: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6章:机电有机结合的分析与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6章:机电有机结合的分析与设计

若选择步进电机,则为满足电机在带负载
时能正常启动和定位停止,要求:
‘ 电机的启动力矩 q T T
• 电机的启动力矩与最大静态转矩之间具有 下列关系:
M q / M j max
步进 相数 电机 拍数 3
3 6 4
4
8 5
5
10
0.5
0.866 0.707 0.707
0.809
0.951
m——齿轮模数 Z——齿轮齿数 n——齿轮转速
(2)等效力矩的计算 [T]的计算 上述系统在时间t内克服负载作的功的总和为:
W Ti i t F j v j t
i 1 j 1 n m
折算到电机轴的功 为:
Wk T k t
W W k
ni 1 T Ti nk 2 i 1
第六章
机电有机结合的分析与设计
6.1 概述
6.2 机电有机结合之一----机电一体化系统
的稳态设计考虑方法 6.3 机电有机结合之二----机电一体化系统 的动态设计考虑方法 6.3 可靠性、安全性设计
6-1 概 述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过程是机电有机结 合即机电参数相互匹配的过程。 设计步骤: 1、了解被控对象的特点和对系统的具体要 求,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系统的控制方 案; • 包括系统主要元部件的种类、各部分之 间的联接方式、系统的控制方式、所需 能源形式、校正补偿方法,以及信号转 换的方式等。
验算 (1)过热验算 当负载力矩为变量时,应用等效法求其等 效转矩Tdx,在电机激磁磁通近似不变时:
T .t 1 T .t 2 ...... Tdx ( N .m ) t 1 t 2 .....
2 1 2 2

机电一体化第六章伺服驱动控制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第六章伺服驱动控制系统设计
更加简单。步进电机既是驱动元件,又是脉冲角位移变换元件。 E. 当控制脉冲数很小,细分数较大时,运行速度达到每转30分
钟。 F.体积小、自定位和价格低是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的三大优势。 G.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性好
上一页 下一页
二、 伺服驱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1. 高精度控制 2. 3. 调速范围宽、低速稳定性好 4. 快速的应变能力和过载能力强 5. 6.
闭环调节系统。
(4) ①
② 调节方法。
(5) ① 使用仪器。用整定电流环的仪器记录或观察转速实际值波形,电
② 调节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六、 晶体管脉宽(PWN)直流调速系统
晶体管脉宽直流调速系统与用频率信号作开关的晶闸管系统相比,具 (1) 由于系统主电源采用整流滤波,因而对电网波形影响小,几乎不 (2) 由于晶体管开关工作频率很高(在2 kHz左右),因此系统的 (3) 电枢电流的脉动量小,容易连续,不必外加滤波电抗器也可平稳 (4) 系统的调速范围很宽,并使传动装置具有较好的线性,采用Z2
上一页 下一页
(2) ① A. 步进电动机型号:130BYG3100D (其他型号干扰大) B. 静转矩15 N·m C. 步距角0.3°/0 6°
D. 空载工作频率40 kHz E. 负载工作频率16 kHz ② A. 驱动器型号ZD-HB30810 B. 输出功率500 W C. 工作电压85~110 V D. 工作电流8 A E. 控制信号,方波电压5~9 V,正弦信号6~15 V ③ 控制信号源。
(3) ① 标准信号控制系统(如图6-16) ②检测信号控制系统 (如图6-17)
③ 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图6-18)
上一页 返 回
图6-16 标准信号控制系统图 图6-17 检测信号控制系统图 图6-18 计算机控制系统图

【奥鹏】吉大19秋学期《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在线作业一[4]答案

【奥鹏】吉大19秋学期《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在线作业一[4]答案

【奥鹏】吉大19秋学期《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题,40分)
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与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关系是()。

A幅相频率特性曲线上的单位圆相当于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上的0分)贝线
B幅相频率特性曲线上的单位圆相当于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上的+20分)贝线
C幅相频率特性曲线上的单位圆相当于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上的零分贝线
D幅相频率特性曲线上的单位圆相当于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上的+1分贝线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C
2、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A给定元件
B放大元件
C比较元件
D执行元件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D
3、若F(s)=10/s(s+2),则t趋向于无穷时,f(t)=()。

A∞
B0
C5
D10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C
4、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s(s+1)(s+2),则系统稳定时的开环增益K值的范围是()。

A0<K<2
BK>6
C1<K<2
D0<K<6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D
5、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3/(4s2+s+100),其无阻尼固有频率ωn是()。

A10
B5
C2.5
D25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B。

超高层建筑机电系统的设计分析

超高层建筑机电系统的设计分析

超高层建筑机电系统的设计分析超高层建筑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是现代建筑技术的一大突破。

超高层建筑的机电系统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建筑物内部电力、照明、通风、空调、给排水、消防等各个方面,对建筑物的舒适性、节能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超高层建筑机电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超高层建筑机电系统的特点1. 大规模、高层次超高层建筑一般指的是高度超过300米的建筑物,其建筑规模庞大,高度层次多,层高巨大。

这就意味着建筑物内部机电系统需要面对更大的建筑体量和更高的使用高度,因此在设计上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和挑战。

2. 复杂性、多样性超高层建筑的功能一般比较复杂,不仅有办公区域,还可能包含商业、酒店、公共空间等多种用途。

这就要求建筑的机电系统具有更大的适用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同时又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主流趋势。

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新地标,其机电系统设计必须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保证建筑的节能性和可持续性。

1. 完善的电力系统设计超高层建筑电力系统的设计要保证稳定可靠、安全节能。

要考虑供电可靠性,采用双路供电系统,以应对突发故障。

要合理规划建筑内部的电力负荷,避免电力过载,保证供电质量。

要设计完善的备用电源和应急保障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建筑物内部能够正常运转。

2. 精心设计的照明系统超高层建筑的照明系统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还要考虑到节能环保和舒适性。

采用LED照明等新型节能照明技术,结合智能化调控系统,可以实现对照明的精准控制,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调整照明亮度和色温,节约能源的同时提高舒适性。

3. 高效的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超高层建筑内部的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要考虑到室内外空气质量、温度控制、风速均匀性等多个因素。

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吉大考前辅导包 吉大考试题库答案

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吉大考前辅导包 吉大考试题库答案


A 弧线

B 抛物线

C 折线

D 渐开线
正确答案:C
(4)
直流电动机的反电动势与( )。

A 电枢电流成正比

B 电枢电流成反比

C 转子转速成正比

D 转子转速正反比
正确答案:C
(5)
滚珠丝杠螺母副结构类型主要有两类:外循环插管式和( )。

A 内循环插管式

B 外循环反向器式

C 内、外双循环

B 齿轮之间的中心距以消除齿侧间隙

C 两齿轮相对旋转的角位移消除间隙

D 两薄片齿轮之间垫片厚度以消除间隙
正确答案:B
(15)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 ) 。

A 增加而减小

B 增加而增加

C 减小而减小

D 变化而不变
正确答案:A
(16)
下列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的为( ) 。

A 量程
(8)
在系统中负责处理由测量模块和接口模块提供信息的模块称( )。

A 软件模块

B 通信模块

C 驱动模块

D 微计算机模块
正确答案:D
(9)
使滚珠丝杠具有最大刚度的支承方式是( )。

A 双推-简支

B 单推-单推

C 双推-双推

D 双推-自由
正确答案:C
(10)
若从系统抑制干扰的能力考虑,采样速率应选为闭环系统通频带的 ( )。

B3°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大纲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大纲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大纲第一章课程简介
1.1 课程名称及学时分配
1.2 课程目标
1.3 教材及参考书目
1.4 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基础
2.1 机械基础
2.2 电子技术基础
2.3 控制理论基础
2.4 传感器原理
第三章机电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机电系统分析方法
3.2 机械设计基础
3.3 电气设计基础
3.4 控制系统设计基础
第四章先进机电技术
4.1 机器人技术
4.2 无人驾驶技术
4.3 三维打印技术
4.4 物联网技术
第五章实践教学
5.1 实验室教学
5.2 实习教学
5.3 毕业设计
第六章教学评估
6.1 课程评估
6.2 学生评估
6.3 教师评估
附录: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及考核方式。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分析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分析方法

仿真模型校验:程序调试,检验所选仿真算法是否 合理,检验模型计算的正确性。
仿真运行:对模型进行实验。
仿真结果分析: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价,进行模型可 行性校验,只有可信性的模型才能作为仿真的基础。
精选ppt
35
小结
机电系统的数学形式不是唯一的。对于线性系统既 可采用微分方程,也可以采用频域的表达式——传 递函数。采用传递函数的形式更容易生成系统框图, 对系统的理解更直观。

否 可信否?
否 正确否?




仿真运行

仿真结果分析
否 正确否?

精选ppt
结束
34
相关步骤内容:
建模与形式化:确定模型边界,对模型进行形式化 处理
仿真建模:选择合适的算法,确定算法的稳定性、 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
程序设计:讲仿真模型用计算机能执行的程序来描 述,程序中要包括仿真实验的要求、仿真运行参数、 控制参数和输出要求。
精选ppt
6
技术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 : 1)关键技术和技术路线; 2)可选技术方案 ; 3)主要性能指标及技术规格的可行性 ; 4)主要技术风险 ; 5)成本分析 ; 6)结论及产品建议 。 根据产品的成本分析和技术风险分析,对产品的
技术规格、性能指标和市场定位等参数提出修改 建议,确定产品是否立项。 产品立项应给出生产设计要求表,表中所列要求 分为特征指标、优化指标和寻常指标,即包括新 产品的功能要求、技术规格、性能指标、成本控 制目标等。
第2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分析方法
2.1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概述 2.2 性能指标及分配方法 2.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2.4 系统的分析方法 2.5 知识扩展

机电系统设计分析

机电系统设计分析
。这些发展趋势将为机电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02
机电系统设计基础
机电系统设计基础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3
机电系统设计流程
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
确定系统功能与性能要求
对机电系统的功能、性能参数和运行环境进行 详细分析,明确设计目标。
收集相关资料与技术标准
收集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标准和规范,为后 续设计提供参考。
案例四: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分析
总结词
高效、可靠、柔性
详细描述
自动化生产线是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关键设施之一,其设 计需要综合考虑生产工艺、设备选型、控制系统等多个 方面。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目标是实现高效、可靠、柔 性的生产,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故障率、增强生产线 的可调整性和可扩展性。为实现这一目标,设计时需要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优化生产线布局和 设备配置,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管理。
优点。
嵌入式数据库
嵌入式数据库是嵌入式系统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软件 基础,具有实时性、可裁剪性、可移 植性等优点。
嵌入式网络技术
嵌入式网络技术是实现远程控制和数 据传输的关键技术,具有低功耗、低 成本等优点。
05
机电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工业机器人设计分析
总结词
功能全面、应用广泛
详细描述
工业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应用,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可编程性强等特点。在设计工业机 器人时,需要考虑其运动学、动力学特性,以及人机交互、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此外,还需根据 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系统等。
案例二:数控机床设计分析

超高层建筑机电系统的设计分析

超高层建筑机电系统的设计分析

超高层建筑机电系统的设计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已经成为当今的一个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超高层建筑的机电系统也需要相应的改进和提高。

在设计分析中,建筑物的高度、地理环境、毗邻建筑物等都需要考虑到,以确保机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和舒适性。

机电系统是超高层建筑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卫生设备、安防系统和电梯系统。

在设计机电系统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选型超高层建筑的机电系统需要选择高效、可靠、节能的设备。

例如,选择高效的变频器以及分频空调系统可以帮助节省能源。

另外,应选择符合国家要求的安全认证标准的设备,以确保机电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2. 设计风险评估在设计机电系统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风险因素,如自然灾害、电力系统故障、通信故障等。

需要针对不同的风险设置应急以及备用方案,以减少通信故障、电力故障等会对机电系统产生影响的危险性。

3. 集成设计机电系统在超高层建筑中是需要与其他建筑系统相互配合的,例如结构设计、建筑安装以及装修等。

因此,机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其他设计中的方面,对其他谋划中的问题进行整体的解决,确保超高层建筑整体功能和经济性的提高。

4. 合理规划在设计机电系统时,需要根据超高层建筑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主要设备和设施的位置。

例如,在设计空调系统时,需要考虑到楼层的高度、气温的差异以及建筑内外温差的因素,设定合理的空调水平,调节空调功率,确保不会过度加热。

5. 系统协调机电系统在超高层建筑中必须协调运作,因此,需要有效实现系统协调。

例如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电梯系统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运作,并能够互相适应。

为实现系统协调需要了解选定设备的能力特征和其原理,以便建立完整的机电系统设计方案。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机电系统设计分析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需要采用合适的设备、设置应急措施,注重整体规划以及协调运作等。

通过考虑这些经验,可以帮助设计师开发出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机电系统设计方案,并保证超高层建筑的安全、舒适和节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幅频率 特性曲线
1 0.1 1
0.2
0.5 1 0.7
ω /ωn
10
0.1
6.3 电气执行元件的特性分析
常用执行元件有电气式、液压式、气压式,输入信号尽管有所不同,但 输出均为机械量(位移、力等),由此所具有的工作特性也有所不同。 下面简要介绍电气执行元件的工作特性。 电气执行元件系统一般组成: 驱动信号输入——驱动电路(整形/滤波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 —电/机变换器(伺服电动机)——机械量变换器(减速器、丝杠螺母机构 、连杆机构等)。
具体方法应依据不同的执行元件系统综合分析而定。
u
驱动电路
va
G F1 G F2 G F3
电气/机械变换
Ta
机械变换
T
Ge
Gem1 Gem2
Gm
电气式执行元件控制图
6.3.1 电磁变换执行元件的特性(开环特性)
6.3.2 闭环控制电磁变换执行元件的动态特性
6.3.3 步进电机工作特性 6.4 执行元件与机械结构结合中的若干问题
一次线圈
y
二次线圈
y
发 光 元 件 受 光 元 件
6.2.4 传感检测系统的特性
将被检测量x变换成机械变量y的过程中,在力或位移的变化速度较快时 ,若要满足一定的变换精度,变换器的频率使用范围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即避免变换器产生共振(变换器固有频率ωn应为使用最高频率的10倍以上 )。这一特性是传感检测系统的重要特性。
6.1 机械系统特性
机械系统主功能:将一机械物理量变换成与目的相对应的另一机械物理 量(运动参量、力/力矩参量)。 机械系统的基本特性要求:在具有承担外载荷足够的强度( бb, бs, бp)和刚度(结构刚度、接触刚度和局部刚度)的前提下,质量和惯量要小 ,系统响应要快,带负载的能力要强。 (1)一般线性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
连杆机构主要有:平面/空间连杆机构、多自由度串联机构和并联机构、 直线平移机构等。
2)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通常作为执行元件输出要求的复合运动轨迹 和驱动力,运动轨迹由凸轮轮廓形状保证。但凸轮机构的 传动效率较低,凸轮轮廓形状生产制造困难。
6.1.2 机构静力学特性
机构静力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 机构输出端所受负载(力或力矩)向输入端的换算 。 —— 机电有机结合研究的主要问题。
K F k / d ; k S / d 0 d 2 ; d 压电系数
6.2.3 具有其他平滑特性变换器(传感器)
这类传感变换器指在一定检测范围内输入与输出之间近似地 成正比。 传递函数:Gm = K。 铁氧体铁芯 y (1)差动变压器。 (2)静电式变换器。 (3)应变应力变化变换器。 (4)光电编码器。
——刚体动力学问题。 (4)机构输出端的弹性与动态特性。 ——弹性动力学问题。 由于动力学问题的研究较为复杂,在此不做讲解。
6.2 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机电一体化中传感器输入量多机械物理量,最终输出应为与
控制系统相匹配的电信号物理量。在此过程中要经过一定的参量 变换,即需传递函数(动态特性)转换。
传感器检测信号的一般变换过程:
i
4)差动齿轮传动
Zg Zr Zg
2 Zg
如图所示差动齿轮传动, 传动变换特性为:
1 1 1 2 Z / Z 2 1 2 1 1 Z1 / Z 2 2
(2)柔性带/链传动机构 主要指同带传动(平带、三角形带、步齿型带),纲带传 动,链轮传动,绳轮传动等。具有传动距离较远,可略改变 传动轴的方向,但采用摩擦传动,由于滑动将影响传递精度 ,同时需要张紧机构。
Zg = Zr +2 Zr
ng nH
i1
i2
1 2
H
3 2
i=i1 i2
i=1- Z2 Z3 Z1 Z2
当柔轮固定时,
i= Z gZ-Z r= g
2 Zg
如图所示的行星齿轮传动,传动变换特性为:
Z 2 Z3 i 1 Z1 Z 2
3)谐波齿轮传动
由谐波发生器(轮)、柔性轮、刚性轮等组成。依据输入轴 、输出轴、机架不同,其传动变换特性同样有所不同。 如图所示的谐波齿轮传动,传动变换特性为:
,T x Fx ,T ,T
x
y
Fx
Fy
y = f(x)
,M ,M
输入力与输出负载的关系:
y Fx x Fy
T
y = f(x)
,M
y Fy
(2)机构内部摩擦力的影响
机构内部由于摩擦阻力的存在,机构的输入与输出变换关系 难于确定。但对于线性系统而言,变换关系的变化可认为仅与摩 擦角相关,与输入转角无关。 1)机械线性变换机构 主要有丝杠螺母传动机构和齿轮齿条传动机构。 如丝杠螺母传动机构,在x向和y向的传动分力Fx,Fy:
传动变换特性为:
2 f (1 )
(5)多自由度非线性变换机构
多自由度非线性变换机构主要指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
1)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的特点:具有刚性大,运动速度高,改变连杆尺寸参数可实现 需要的运动,对力/力矩和运动轨迹/速度具有放大或缩小的功能。但连杆机 构一般只能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运动,在某些点上近似地满足输入与输出之间 函数关系、运动关系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Q K F x 1 / Rs C v s F S / d 0 x K F v s
传递函数:
Vs s Rs Rs Gme d d F s 1 RCs kRs 1 RCs
式中:电容量:
C S / d 0
— 感应系数。
d d0 K F / S khE
2)非线性变换机构 由于机械变换中固然存在摩擦阻力,一般情况下,非线性变换机构 的变换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将会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整体特性,因此
,在机械变换机构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减少机械传动的摩擦阻力。
例如曲柄滑块机构 其输入动力T与输出外载荷Fy的关系可写为:
a cos sin( ) T Fy cos( )
传动变换特性为:i=Z2/Z1 或 I=d2/d1
(3)回转/直线线性变换机构 主要有齿轮齿条机构、滑动丝杠螺母传动机构和滚动丝杠 螺母传动机构。 传动变换特性为:V= pz1n1
或 V = pk1n1 (L=pk1)
(4)间歇传动机构 通常为非线性变换机构,变换关系比较复杂如图 所示。
2π 3 π 3 2π 4π 6π
X(s)/Fx(s) = 1/[(Jm+JL/i2)s2]
典型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 ·齿轮减速:Y = f(x) = (1/i)x · 机构转动惯量:X(s)/Fx(s) = 1/Jms2 · 负载当量转动惯量:X(s)/Fx(s) = 1/(JL/i2)s2 (2)非线性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
0.1
振幅频率特性曲线
(2)对于典型的质量、弹簧、阻尼系统 (检测对象为加速度 ) x m y ky 0 x y 运动方程:
传递函数:
Gm s
10
Y s 1 2 2 s 2 X s s 2 n s n
ξ = 0.1
* 机构内部的摩擦力(或转矩)对输入端的影响。
—— 机电有机结合研究的主要问题。 * 求外载荷、内部作用力、重力/惯性加速度引起机构 内部各元件的受力。 —— 机构学强度、刚度、振动研究的主要问题。
(1)负载力(或转矩)向输入端的转算
在机构内部摩擦损失小时,应用虚功原 理便可得到输出负载向输入端的换算。 1)单输入—单输出机械系统
(1)对于典型的质量、弹簧、阻尼系统(检测对象为位移x)
x y 运动方程:m y ky 0
固有频率: n k / m
10
ξ = 0.1
0.2
0.5
阻 尼 比: / 2 mk


1
0.1
1 0.7
10 1
ys s2 G 传递函数: m s xs s 2 2 s 2 n n
x
机械量变换 Gm
y
机械-电气变换 Gme
vs
运算放大电路 Ge
v
输入量与电信号输出量之间的变换关系(传递函数) Gs = Gm Gme Ge 除此之外,有时还需整形滤波、模数转换的处理变换等信号转换过程。
传感器变换器的变换类型
传感器变换器的变换过程,依据所选用传感器的类型和所转换物理 量的处理过程及要求不同,通常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机械物理量变换 加速度、速度、位移等机械物理参量之间的变换。
2)电/磁变换
机械—电/磁变换、电—磁变换。动电式、静电式、磁阻式、霍尔效 应式等。
3)应变/电阻转换
机械位移—阻抗转换。应变片、半导体应变片等。 4)光电变换 光信号—电信号转换。光电二极管、光敏晶体管。
6.2.1 动电式变换器(传感器)的特性
动电式变换器:将回转或平移机械量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变换器。
y dy Fx Fy Fy d x x
2)多输入—多输出机械系统 输入功的总和与输出功的总和:
( Fx , x ) T1 1 T2 2 Tn n ( Fy , y ) M 11 M 2 2 M n n
第六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元、 部件的特性分析
本章内容:
6.1 6.2 6.3 6.4 机械系统特性 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电气执行元件的特性分析 执行元件与机械结构结合中的若干问题
第六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元部件的特性分析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 件系统、电子信息处理控制系统等,由于各子系统的输入/ 输出之间不一定成比例关系,但总存在某种频率特性关系( 动态特性或传递函数),如线性或非线性特性。正确分析掌 握这些频率特性,对有效地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是非 常重要的。 本章节重点掌握和了解机械系统、传感系统和执行元件 系统等的基本特性,从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的角度出发 掌握其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