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 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和誓言。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

3.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激发其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并掌握生词和词汇。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

2.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地的思考和关注。

2. 预读 (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整体内容和结构。

-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预测课文内容和主题。

3. 理解与解读 (2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 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并进行词义理解。

- 分组合作,回答课文中的问题,讨论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情感与态度培养 (10分钟):- 分组合作,讨论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土地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责任感。

5. 拓展延伸 (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土地和环境。

- 分组进行小组设计环保宣传活动的讨论和展示。

6. 总结回顾 (5分钟):- 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或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2. 朗读训练: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语感培养。

3. 问答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完整的《土地的誓言》课文。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粉笔。

评估方法:1. 学生课后写读后感,表达对土地的情感和思考。

2. 小组设计的环保宣传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案评估。

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7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7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土地的誓言》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近乎散文诗的文章,文中充溢的是众多的鲜明的意象和丰沛激越的情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案,欢迎阅读参考!土地的誓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使学生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描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运用自己的语言歌颂家乡。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把握作者的爱国之情。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运用自己的语言歌颂家乡。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法指导:欣赏景物,体会感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激活情感课前播放歌曲《生我养我的土地》激情导引:“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一声声歌唱,凝聚了人们对土地的多少深情厚意!土地,母亲般亲切的名字,每每唤起你,就像母亲用那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用那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我们一样;土地,你用你宽阔的胸怀养育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奋斗,对土地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人们不会忘记,当年走投无路漂泊谋生的农人身怀的“家乡土”;人们不会忘记,蛰居海外的侨裔床头上珍藏的“乡井土”;人们不会忘记,“寸金桥”上的民众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誓与国土一起存亡”的信念……岁月悠悠,能冲淡许多记忆,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的深沉与悲壮。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土地的誓言》,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1.播放视频:《土地的誓言》视频,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思考: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学生交流:作者情感(怀念、赞美、忧伤、愤怒......)4.学生朗读:进一步感受文中的感情,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和段落。

5.学生活动:你觉得文中那些地方最能打动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6.学生讨论: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说一说?(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或语段,要读出自己所领悟到的情感)7.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找句子谈感受,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8.学生交流:“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

最新-《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优秀4篇】

最新-《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优秀4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可爱的给家人们找到的《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优秀4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2、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计算机lanstar教学软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情境导入1、导语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二、整体感知1、范读2、学生自读三、品读精彩语句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

对于这些特殊的。

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A、明确该词的本意;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五、布置作业(播放《松花江上》)“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3、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品味本文激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主体间对话,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一)本文抒写的内容,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相去甚远,因此教学前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历史背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本文在主题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用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可考虑播放音乐,历史短片作铺垫、补充。

(三)语言炽热、感情丰沛,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

老师在示范朗读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语言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字词的积累。

2、查找有关“九·一八”事变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3、熟读课文,尽可能读得有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课件展示美丽丰饶的东北景物图片)斑斓的色彩,丰饶的物品,好一片神奇的东北大地!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去感受一下那方神奇的热土!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质疑,教师简单板书学生的疑问。

)二、抽查预习:积累本课词语(ppt出示):炽痛嗥鸣斑斓谰语亘古镐头污秽默契三、研习新课:(一)一读,知内容:老师配乐表情朗读课文,留给学生一个任务: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圈点勾画,并思考:这是什么样的土地?成果展示:(ppt出示两个描写性的语段)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简介《土地的誓言》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文章。

它是一个小故事,通过讲述乡村青年刘二孙对土地的热爱和誓言来弘扬保护环境的意义,引导学生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

1.2 知识点本篇文章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词义理解•抒情描写•情感表达二、教学目标2.1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土地的誓言》,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和感受到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保护环境与部分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关系;3.逐渐形成“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

2.2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本篇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2.理解本篇文章的意思,并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理解;3.学会欣赏抒情文学。

2.3 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用自己的话描述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情节和主题;2.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并能够用自己的话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步骤3.1 前置任务学生在课前准备期间阅读本篇文章,了解词语含义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3.2 导入教师可带领学生谈论自己周围的环境变迁,并问学生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通过导入话题,使学生对环保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3.3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人打开课本,将课文分段朗读,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听取其他组的意见后,通过讨论即时修正理解上的偏差。

3.4 个人展示每个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与其他人分享交流。

这一步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意见。

3.5 小组讨论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各自的土地与生态保护现状、土地和环境的关系、保护环境的意义等相关话题,并将讨论结果展示给其他小组。

3.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开展的讨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进一步树立绿色环保的意识。

四、教学评估4.1 定性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理解“土地的誓言”。

(2)理解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1)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揣摩重点词语,了解作者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国耻,珍惜现在,振兴中华。

二、教学难点揣摩字词,理解作者对土地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由“土地”二字导入。

(1)普通人对土地的感情。

(2)小学时学过的肖邦对土地的感情。

(3)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些都可以看到人们对土地都是魂牵梦绕,充满深情。

而一个被外敌入侵被迫失去土地,离开故土的人对土地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2、整体感知板书:土地的誓言。

(1)问:这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誓言?(2☆☆)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影片。

并简介作者。

(3)他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勾画生字词和相关内容。

(4)解决生字词。

读出“土地的誓言”。

3、精读课文(1)学生朗读“土地的誓言”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学生朗读第一段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出来。

问:作者在这一段的描写中充满了什么感情?问:可是,这样美丽、富饶的土地此时却在日本强盗的魔爪下呻吟,掺遭蹂躏。

教师放影片。

问:读了文章,看了影片,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你能理解作者的感情吗?哪些词语表现出了这样的感情?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品味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再读“土地的誓言”,揣摩、品味、朗读。

(3)由“坟前”引到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加深理解作者“誓死夺回土地”的感情。

4、朗读艾青的诗小结。

(可以投影)四、拓展延伸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学生自由交流。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文中语言运用的技巧。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3、感悟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二、学生谈听后感受教师:“是的,歌声使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

《土地的誓言》教案10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10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10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土地的誓言》教案10篇,以供借鉴。

《土地的誓言》教案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测、品位本文具有热忱的语言。

3、培养、强化同学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测、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布置】1课时。

【公开课教案】一、课前三分钟二、导入新课1、有一部电影叫《未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淹没后人们为寻找陆地而展开的斗争。

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

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2、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同学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身的感受,创设情境。

三、配乐范读,同学朗读1、要求: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掌握和处置;画出自身深受震动的句子或词语。

2、同学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3、同学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身所体悟到的情感。

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

四、自主研读与赏析1、同学结合课文内容和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

借此进一步掌握作者对故土的热忱所发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2、教师抛出两个问题,激发同学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身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同学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明确:⑴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教案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和誓言。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

3.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激发其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并掌握生词和词汇。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

2.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地的思考和关注。

2. 预读 (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整体内容和结构。

-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预测课文内容和主题。

3. 理解与解读 (2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 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并进行词义理解。

- 分组合作,回答课文中的问题,讨论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情感与态度培养 (10分钟):- 分组合作,讨论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土地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责任感。

5. 拓展延伸 (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土地和环境。

- 分组进行小组设计环保宣传活动的讨论和展示。

6. 总结回顾 (5分钟):- 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或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2. 朗读训练: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语感培养。

3. 问答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完整的《土地的誓言》课文。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粉笔。

评估方法:1. 学生课后写读后感,表达对土地的情感和思考。

2. 小组设计的环保宣传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案评估。

3.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进行综合评价。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提高学生对我国土地政策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土地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4.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观点以及土地政策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法学原理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土地法律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问答法:回答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土地的誓言》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1.2 提问:你们对土地有什么认识?土地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2. 讲解课文内容2.1 讲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背景、主旨等。

2.2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如土地的公有制、土地使用权等。

2.3 讲解土地政策的相关知识,如土地管理法、土地征收补偿等。

3. 案例分析3.1 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土地问题的实际应用。

3.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思考。

4. 课堂小结4.2 强调土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

5. 布置作业5.2 选择一道与土地法律相关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5.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练习1. 选择题(1) 《土地的誓言》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

A. 王安石B. 邓小平C. 毛泽东D. 周恩来答案:C(2) 下面关于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B. 土地使用权可以随意转让C. 土地使用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让D. 土地使用权转让无需经过审批答案:C2. 简答题(1) 简述课文《土地的誓言》中作者对土地的观点。

《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3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3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查字典注音识记,会写生字词,弄清词义。

(2)搜集关于祖国故乡土地等方面的歌、诗、散文资料。

(3)翻看中国历史了解我国东北的物产及沦陷的年代、范围等情况。

作阅读笔记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歌曲播放,激情导入1、歌曲播放: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悲壮情感。

2、激情导入:“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

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

二、有情朗诵,整体感知1、有情朗诵:①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注意把握朗读感情及语气语调重音;b划出最能触动你的句子并说出理由;c感受文中的情感。

②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

要求:a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b读后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

2、整体感知:①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1、合作探究:①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讨论明确:a运用了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b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

c人称的恰当运用。

②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明确:结构相同:先抒情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

内容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所选取的景物不同。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2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

土地的誓言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精品教案

土地的誓言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精品教案

土地的誓词【教课目的】1.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推测、品位本文拥有激情的语言。

3.培育、加强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课要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推测、品位本文拥有激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自学内容】1.认识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朗诵课文,整体掌握作者感情。

3.品析课文中有激情的语言。

【教课内容】一、创建境界,导入新课简介本文写作背景,让学生看“九一八事变” 录像片断,要点在难民流亡的场景。

播放《在松花江上》歌曲,进一步衬着气氛二、整体感知,领会感情1.范读课文。

①解决字词,以做到正确朗诵课文。

②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词2.以典型段落为例,指导学生领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诵,进一步感觉作者对故乡的一片赤子之情。

( 要求:流畅、正确、并尽量读出方才自己领会出的感情。

) 3.配乐朗诵,注意朗诵时对语气,语速、重音,感情等掌握和办理。

4.感觉文中作者所蕴涵的感情,画出让你感人的句子和词语来。

5.学生依据朗诵要求,自由朗诵。

三、理解、研究品读课文,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说说你的理解和领会并深情地朗诵或背诵这些句子。

学生互评,老师指导。

1.仔细阅读“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

旷野上荒诞的暴风”一段,思虑,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独有的风景、物产?作者用了大批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域的各种事物,你感觉哪些词语用的好,可以惹起你丰富的想象?2.深入思虑:课文总合只有两个段落,这两段在内容上和构造上有什么异同?学生议论,教师明确构造同样,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想念之情,而后回想,最后再直接抒怀。

内容上都是对故乡的回想和描述,但回想中选用的光景不一样。

3.找出课文顶用语新奇的句子,并说明新奇什么地方?“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仍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由于我深邃感觉它在泛滥着一种热忱。

《土地的誓言》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

《土地的誓言》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

《土地的誓言》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土地的誓言》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2、了解作者采用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的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3、培养学生眷恋故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__富有激情的语言;2、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及背景介绍1、直接导入2、背景介绍: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作的此文呢?——播放音频二、知识检测下面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请看大屏幕:(两生上黑板注音,纠正后齐读。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1、看课题,提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两遍课题,读后讨论根据课题,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①这是的土地?②为什么要发出誓言?③谁发出誓言,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板书)2、整体感知、品味情感快速默读课文,品味__字里行间包含作者怎样一种情感?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归纳。

“爱”(板书)3、品读赏析解决问题1现代文写作中抒发情感的方式很多,其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就是一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语段中描写作者家乡景色的语句。

稍停,指名朗读,学生评断。

(2)从第一段描写中,你看到了作者家乡的哪些特有物产?用怎样的词语概括呢?学生用笔勾画,提名朗读、回答。

(3)指一生读第二段中描写作者家乡的语句。

指名朗读,学生评断。

(4)第一段从东北的特有的物产进行描写,第二段呢?说出理由。

学生交流、回答。

(5)通过对这两段的学习,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块土地?“美丽、丰饶”(板书)如此的土地,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呢?小组讨论回答。

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解决问题24、展示“九·一八”前后图片(1)请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

精品土地的誓言 教学案1.doc

精品土地的誓言 教学案1.doc

教学案设计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土地的誓言课型新授课主备者张金玲集备时间2012年月日教学目标:二次备课(la n) (Ia n) qi 斑哼鸣(hdo ) 族系怪型(dan ) 丰饶(契) (斓污hui (秽) 田long (垄) 热烈而深切。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无赖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亘古:整个时代,从古至污秽:肮脏的东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耀痛(chi ) 泛濒亘古(gen ) 澜语2、 依据拼音写汉字:(镐)Gao 头 蚱meng (猛)3、 解释词语:炽痛: 泛滥: 澜语:1、 朗读训练:让学生读准字音,对重点语句读出感情。

2、 让学生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4、 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

一、预习检测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二、 整体感知1、 范读听教师范读,或听范读音频,注意字音及语调2、 练读自由练习,读准字音,读准语调,读出感情。

3、 研读读“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等句 子进行有表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抒情的好处。

三、 自主探究1、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一一 “土地的誓言” ?答案提示:意思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 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 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一一或者我的坟前。

”本文集中笔力写 “土地”,将“土地”二字置于最醒目的位置是一种很力求简洁的方式。

2、 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 那田垄里埋弄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从两方面求解:(1)明确该词的本义。

7 土地的誓言 优秀教案1

7 土地的誓言 优秀教案1

《土地的誓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词语,掌握“挚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作者和九一八事件的背景。

⑶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层体味作者的家园情、故国情。

⑵揣摩并赏析本文优美而富有激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

3.德育目标: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家乡的富饶,祖国的腾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欣赏精彩句、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字字有情,句句含情,感人至深,令人震撼。

教学时宜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如配乐朗读、表情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练读、学生齐读等,在反复朗读中,体味作者炽痛的家园情、故国情。

2.情境法:由于年龄所限,七年级的孩子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的经历与体验。

播放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录像、光盘等或播放《松花江上》《游子吟》《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橄榄树》等歌曲,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感染学生。

3.讨论点拨法: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交流思想,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辅之以必要的点拨,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美点寻踪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动进入作品的世界,尽情赏析文章的美,真正成为鉴赏主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mp3伴奏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有一个日子应该被所有的中国人铭记。

那一天,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被烙上了灾难和耻辱的印痕,日寇的铁蹄拉开了这悲剧的序幕。

从那天起,沈阳、东北乃至整个中华大地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苦难与抗争,那就是1931年9月18日十年后,一位流亡在外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遥望着生他养他的家乡,满怀悲愤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字。

《土地的誓言》教案汇编五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汇编五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汇编五篇《土地的誓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加强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有激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整体感悟与体验1,导入新课有一部电影叫《未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淹没后人们为寻找陆地而展开的斗争。

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

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2。

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身的感受,创设情境。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

(要求)a.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b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c画出自身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4,学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5,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身所体悟到的情感。

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

自主研读与赏析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

借此进一步把握作者对故土的激情所产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2,教师抛出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问题二:作者是利用了哪些手段把自身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学生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明确:问题一: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3.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的抒情方式;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如有可能可以播放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图片和课件,通过画面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再播放《松花江上》等音乐,充分调动学生,唤起学生内心情感,从而导入新课。

2.介绍作者、背景: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其成名作为他创作于1936年的短篇《鴜鹭湖的忧郁》,是反应东北沦陷区人民生活的代表。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其中《鴜鹭湖的忧郁》一向为人称道,这是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象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

他还善于在抗日的题材下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

他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

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长篇。

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3.检查预习:
(1)注音:
挚痛()泛滥()嗥鸣()怪诞()亘古()谰语()蕻()
(2)写汉字:
gǎo头()默qì()污huì()蚱měng()斑lán()田lǒng ()(3)解词并用3~4个词语说一段话:
挚痛泛滥谰语怪诞亘古默契污秽
二、初读课文,感知结构内容。

(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归纳。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本文结构:想到、听到——发誓回去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应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

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没有前者来得强烈。

它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三、再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热爱故乡,思念故乡,愿意为故乡而战而牺牲。

2.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

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还通过多次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增强气势。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人称的恰当运用。

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四、默读课文,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由学生质疑,教师参与讨论,适时点拨。

预设的问题有: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

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

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

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

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句话里“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含义: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

“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

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4.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5.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

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谈谈学过本文后你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希望同学们在学过这篇文章后真正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沿着前辈们奋斗过的足迹发奋图强,用生命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用生命来捍卫我们的祖国。

2.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得最富有感情,最打动你?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

3.文章多次运用了反复,请选择下列一组词语说一段话表达出你对事物的依恋。

A.“当我……当我……当我……”
B.“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
C.“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D.“在春天……在盛夏……在秋日……在严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