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使用统一的标准。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使用厘米作为单位,用“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使用米作为单位,用“m”表示。
3.测量时,通常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如,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应从尺的“0”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也可以从尺的“1”刻度画起,画到5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两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是:①直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约为1厘米,食指的宽约为1厘米,田字格宽约为1厘米,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约为30厘米,爸爸的身高为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为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7.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使用尺子来量。
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使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时,要向十位进1.使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淆。
3.估算:将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是: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集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集合以下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全部知识点集合:
1. 数字的认识与书写:认识0-20的数字,并能正确书写。
2. 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数字相加得到另一个数字的过程。
3. 加法的运算法则:掌握小于等于20的加法口诀。
4. 加法的应用:能利用加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5. 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另一个数的过程。
6. 减法的运算法则:掌握小于等于20的减法口诀。
7. 减法的应用:能利用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8. 顺序数和顺序数的比较:了解顺序数的概念,能够比较大小。
9. 数量概念的认识:认识各种数量,包括少、多、相等等。
10. 数量的对应关系:理解数量的对应关系,比如一对一、多对一。
11. 数字的顺序:学习1-100的数字顺序。
12. 位置的认识:认识左右、前后等位置词语。
13. 图形的认识: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
14. 图形的特征: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比如边数、角数等。
15. 长度的认识:认识米、分米、厘米,能够进行长度的比较。
16. 长度的估测:能够估算物体的长度。
17. 时间的认识:认识小时、分钟、秒,能够读取时间。
18. 时间的比较:能够比较两个时间的先后顺序。
19. 金钱的认识:认识元、角、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0. 数据的整理:能够整理数据,比如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
这些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数字的认识和运算1.自然数:从1开始的数,用于计数。
2.数数:根据自然数的顺序数出若干个数。
3.数字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确定顺序,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4.数字的读法和写法:掌握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
5.加法: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加法的口算技巧。
6.减法: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减法的口算技巧。
7.数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数之和。
8.乘法:理解乘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乘法的口算技巧。
9.运算的顺序: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理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
二、数的计量和单位换算1.长度的计量: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千米,掌握长度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换算: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
3.重量的计量:认识常见的重量单位,如克、千克,掌握重量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4.重量的换算:掌握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5.容量的计量:认识常见的容量单位,如升、毫升,掌握容量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6.容量的换算:掌握不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升=1000毫升。
三、几何图形1.点、线、面的认识:认识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
2.直线、曲线和折线:认识直线、曲线和折线的特征和区别。
3.角:认识角的基本概念,如直角、钝角、锐角等。
4.三角形和四边形: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
5.圆形和半圆:认识圆形和半圆的特征和属性。
6.排列和组合: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应用于简单的问题求解。
7.对称和平移:识别图形的对称性和进行简单的平移。
四、数据处理1.数的分类和排序:根据给定条件对一组数进行分类和排序。
2.图表的认识:认识一些简单的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通过实际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
4.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根据图表或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得信息。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长度单位1. 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5是5厘米。
2.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尺子的起点要对准物体的左端。
3. 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4.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或只有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要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3. 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
5.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用加法。
6. 在连加或连减的算式里,交换加数或减数的位置,和与差不变。
7. 连加: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加第三个数。
连减:先算前两个数的差(较大数减去较小数),再减去第三个数。
三、角的初步认识1. 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2条边。
2. 从一点起,画2条线段就成了一个角。
通常把这点叫做角的顶点,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角的边。
3.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 用直尺画角时,要在纸上线段交会处标上角的记号(通常是顿号)。
画角时要记住画角的步骤:先画顶点再画边。
5. 角的大小是测量出来的,通常用一个量角器来测量一个角的大小。
中心点对顶点,0度线对一边,一边内角插一边,读数要领要记全。
量角时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0度线对准角的一边,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6. 每个量角器上都把内圈刻度(从小到大)和外圈刻度(从大到小)分别标为0°~180°。
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按照内外圈从大到小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数。
7. 计算角的大小可以从直观图形上估计,也可用量角器来测量。
计算角的大小一般采用度、分、秒制。
如已知一个角的度数是30°16’,它就是30°+9分/60+3分/3600-16’=30°15’44”,化成最简就是30°15’44”。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笔记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笔记一、数的认识1.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能正确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3.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4.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图形的认识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会用简单的图形拼图,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长度单位的认识1.认识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3.了解线段,会画线段,能比较线段的长短。
四、重量单位的认识1.认识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 1 —2.会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会进行简单的重量单位换算。
3.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的重量,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五、时间的认识1.认识钟表,会读整时和半时的时间。
2.了解时、分、秒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惜时间。
六、统计与概率的认识1.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会看图表中的数据。
2.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数据分析观念,能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七、数学广角1.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会进行简单的推理。
2.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能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点总结笔记,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八、解决问题1.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检验结果。
2.学会用画图、列表等方法帮助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
— 2 —3.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数的估算1.了解估算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第1篇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分米米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第2篇培养下面两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
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
对于这点,我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
“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
二年级上册数学 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 数的认识1.1 自然数- 自然数由1开始逐个增加而无限延伸。
- 掌握自然数的阅读、写法和大小关系。
- 了解自然数的顺序关系,如前一个数、后一个数。
1.2 数字的拆解与合并- 通过分析数字的组成部分,将数字拆解成更小的数,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结构。
- 数字的合并将拆解的数重新组合在一起。
1.3 数的估算与比较- 通过合理的估算,可以在不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近似确定一个数的大小。
- 比较不等的数的大小,可以运用大、小、等于等比较词语。
2. 加法与减法2.1 加法的认识与运算- 了解加法的基本定义和符号。
- 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包括正常顺序计算和加数交换律。
2.2 减法的认识与运算- 了解减法的基本定义和符号。
- 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包括正常顺序计算、减数与被减数的交换律。
2.3 加法与减法的综合运用- 运用加法与减法进行综合运算。
- 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问题。
3. 数的应用3.1 衡量长度- 研究用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步、手掌、筷子等非标准单位。
- 掌握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厘米、分米、米等。
3.2 时间的认识与计算- 研究用自然单位表示时间,如日、月、年等。
- 掌握基本的时间单位换算,如小时、分钟、秒等。
3.3 数与图形- 辨别几何图形的特征。
- 通过数学表达符号和词语描述几何图形。
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4.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学会用表格、柱状图等方式收集和整理数据。
- 整理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清楚与准确。
4.2 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数据的一些特征。
- 通过图表等方式,对数据进行直观的总结。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概述,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数学。
请在学习中多加实践和巩固,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4)刻度画起,画到(8)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图钉的长约莫1厘米;食指的广约莫1厘米;田字格广约莫1厘米;7、常考: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之内的加减法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较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计较时从(个位)加起。
③假如个位满10,向十位进1.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一、数的认识在二年级上册,学生们将进一步学习数的认识和运算。
他们将继续学习数的读法、写法、大小比较和四则运算等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减法加减法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等。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三、乘法初步在二年级上册,学生们还将初步接触乘法。
他们将学习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如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应用。
这些知识将为后续更复杂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四、图形与几何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还将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识别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测量长度和面积,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如平移、旋转等。
五、解决问题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将更加注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将通过练习和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学生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建议:1.认真听讲: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学生们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并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2.多做练习: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的学科。
学生们应该多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和作业题,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3.建立错题本:学生们可以建立一个错题本,将自己做错的题目记录下来,并注明错误原因和正确的解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4.寻求帮助:如果学生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要害羞或放弃。
可以向老师、同学或家长寻求帮助,他们会很乐意为您提供支持和指导。
5.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数学故事、参加数学竞赛等方式来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扩展资料: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重点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
1.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会用刻
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理解单位的概念。
2.计算: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会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表内乘法:熟记乘法口诀表,并会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4.角的认识:了解角的概念,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三角尺画直角。
5.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进行除
法计算。
6.方向与位置:掌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概念,能够根据
给定的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
7.统计: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并能够回
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8.图形与拼组:了解基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特
点,会进行图形的拼组。
9.生活中的数学: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
单问题,如时间计算、购物等。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些重点知识,通过学习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③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④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
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4 × 3 = 12 或 3 × 4 = 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和4相乘用2×4=8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如:2个8相乘用8×8=64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观察正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
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又细又长);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又粗又短);(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5分的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成一条直线是6时,重合是12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交换位置法);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固定十位法),同时也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个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固定个位法)。
2、借用连线或者序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