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2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土地改革》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1949年至1952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土地改革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生活,理解土地改革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变革的重要意义。

同时,学生应学会从历史事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难点:土地改革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土地改革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学生分组名单、讨论题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的变革。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土地改革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土地改革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土地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 (2)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 (2)
再让学生观察地主和农民的家图片对比,请学生各抒己见:你有何感受?如果你是当时的农民,你怎么办?
感觉地主和农民的贫富差距非常大;
希望也当地主,获得土地,过上好生活。(指出一个农民要变成一个地主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积累大量的财富,多生儿子,买地种地,还需要年景好,社会和平,多年努力等等条件,并非易事。)
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
雇农是最穷的,穷到一无所有,没有房子没有地,甚至没有积蓄,只能给别人打工,被别人雇佣。富农是以雇工为主,自己参加劳动。富农与地主有分别,富农自己劳动,地主自己不劳动。
中农比贫农稍微富裕一点点,介于贫农和富农之间,一般占有土地,拥有一部分牲畜和劳动工具,生活来源靠自己劳动。一般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受人剥削。如果有轻微剥削(剥削收入占全部收入的25%以下)就成为富裕中农(又称上中农)。
【教材分析】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突破】
1、重点突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那么,到了1950年,我国农村的人口和土地占有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找出1950年土地改革前,中国农村的人口和土地占有具体情况如何?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况。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具体了解土地改革的情况。(播放土地改革视频文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教师出示《解放前旧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表格,学生读表格,思考回答问题:从中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引出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指导学生对其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指导学生再次阅读P12——13课文,回答动脑筋:
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师: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农民什么时候彻底翻了身?
这就是我们共同学习的新课:土地改革。
师生共同认知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12——13内容,了解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以疑问作为开端,创设情境,渐
入新课,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后解答基础知识问题。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历史问题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
历史
时刻
教师播放《土地改革》录像,学生观看录像。
让学生体验农民的喜悦心情,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回答:
(1)材料一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看出政府采取该措施基本目的是什么?
(3)该措施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参考答案:
1.C 2.A 3.A 4.A 5.C
(1)土地改革。
(2)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3)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和以往的土地改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

●教学重点土地改革●教学难点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教学方法1.纵向联系法。

通过和以往的土地改革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这次土改的不同特征。

2.讲解法。

本课内容对初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故在课堂上应该以教师讲解为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节内容。

3.例证法。

本课所讲内容学生平时接触不多,最好能通过例子讲解。

●教具准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过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等措施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这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

课本上导入框中的照片,就是土改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注意引导学生看导入框中的照片)除此之外,有的农民还分到了地主家的耕牛、农具和房屋等。

这是怎么回事?你想知道农民分地主土地的情况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内容。

[导入语示例二]同学们请看投影。

同学们,投影显示的内容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里的一个片段,它反映的是中国东北农村解放后翻身农民在土地改革时分马的情景,表现翻身农民获得胜利果实的喜悦心情。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土地改革》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的历史事件。

通过对土地改革的回顾,让学生了解我国农村社会的变革,以及这一变革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了解。

但土地改革这一主题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此外,学生对于农村社会的变革及其影响的认识有限,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认识土地改革在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农村社会变革的认识,珍惜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制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难点:土地改革在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土地改革的历史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掌握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土地改革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会需要进行土地改革?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最新人教版八级历史下册 第三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最新人教版八级历史下册 第三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课程标准了解土地改革运动三、教学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3.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主人公刘能、赵四等师:《乡村爱情》是现在一部很火的农村题材的电视剧。

它讲述了一群东北农民生活的一些片段,非常轻松、搞笑。

在它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我们也能真切的感受到:今天的农民生活得真的很富裕、也很惬意!一点不比城里人差。

那么过去的农民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看一部过去的影片去了解一下。

播放影片——《白毛女》之黄世仁逼迫杨白劳卖喜儿的片段。

师:旧中国的农民为什么生活的那么悲惨呢?在学生回答完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过渡: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毫不犹豫地去为农民争取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土地。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优质课教学设计_3

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优质课教学设计_3

教学课题课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和内容。

2.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本课以土地改革为主线,分析了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土地改革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教学目标1.学生能知道《中华人民共合作土地改革法》实施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2.展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成功推行的原因。

3.结合社会现实问题,深入理解土地改革。

教学重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社会现实,深入理解土地改革。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述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新课导入:播放《伟大的土地改革》视频,提问:旧社会,中国广大农民过着怎样的生活?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1.阅读《土地改革前农村耕地占有表》。

2.《1952年蒋顺英房产证》展示阅读表格,提取信息。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提取关键信息的水平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时间、内容、执行方式。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水平。

三、土地改革的结果1.展示材料,思考土地改革的结果。

2.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行土地改革的原因?阅读史料,思考问题。

结合历史上围绕土地改革的内容,分析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水平。

各抒己见:如果你是人大代表,针对如何解决现阶段土地改革问题提出建议。

学生自由发言。

联系社会实际生活,思考回答问题。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第三课土地改革内蒙古通辽奈曼旗义隆永中学张艳春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教学过程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一、导入新课1. 你看过电影《白毛女》吗?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

穷苦农民杨白劳忠厚老实勤劳善良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只因租种恶霸地主黄世仁六亩田地,年年还不上东家的租子一到过年的时候不得不离家出去债。

到除夕的深夜才偷偷回家,为过年带回三样东西二斤白面,一根红头绳,两张门神。

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刚到家地主的狗腿子就来借逼租要债,杨白劳无奈在女儿的卖身契上按下手印,后来在万分悲愤中喝下卤水自尽了。

喜儿被抢进黄家遭奸污。

后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

几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杨格村获得解放,喜儿也由过去的“鬼”变成了社会的主人。

请讨论一下:在旧中国的农村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悲剧?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二、教学新课2、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段后回答。

[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

]3、师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彻底推翻了这种封建土地制度。

4、右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是那么地高兴和激动?原来他们在焚烧地契。

你知道这一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吗?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占有的土地采取了什么政策?5、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6、然后探索、交流、讨论。

7、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2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⑴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⑵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土地改革》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1950年至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改革的原因、土地改革的过程和土地改革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实施过程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新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土地改革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握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土地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土地改革实例,分析土地改革的过程和意义。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土地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新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

然后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思考并引出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土地改革的原因,如封建土地制度的剥削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等。

然后呈现土地改革的过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农民分得土地等。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土地改革》教材分析《土地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

其承接上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抗美援朝》的史实,主要讲述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了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全国大部分地区改革都已完成,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的完成有着重大的意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教材图片、网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

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加深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认识中国农民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回顾有关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材料:李自成:均田免粮-洪秀全:有田同耕-孙中山:平均地权2.学生思考回答:农民最希望实现的愿望是什么?二、讲授新课(一)土地改革原因1.展示数据材料:(1)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所占农村人口比例VS占有土地比例);(2)《半夜鸡叫》小故事教师提问:由上述材料,你估计当时农村里的大多数人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提示:过着这种生活的根源在哪里?----封建土地所有制学生思考回答原因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根本原因)。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3课土地改革一、学习目标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重点:土地改革的业绩及意义。

难点: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阶层采取的政策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___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_______,实行农民的_____。

到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制度,_____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_____,成为_____的主人。

这使_____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_____,_____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自学探究:结合课文,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必须要进行土地改革?思考:农民为什么踊跃地斗争地主和拥护《中华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请反复阅读课本,思考并记忆土地改革的意义。

(三)互动提高,请同学们分组研究: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阅读第14页红字阅读材料,进一步思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三)达标自测(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方实行的是…… (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C.地主、资本家土地所有制(2)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3)、1950--1952年土地改革与过去土地改革所不同的特点是 ( )A.消灭地主阶级 B,消灭剥削制度C.保存富农经济 D.分给地主土地(4)、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革前我国农村均是维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这次土改的指导文件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指导土改的文件之一D.这一时期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了土改(5)、这次土地改革完成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B.使农民得到土地C、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6)、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 (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C.农民土地所有制(7)、土地改革完成的同时,我国在农村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改革生产工具,提高技术;组织农民走互助组、合作化的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第3课 土地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

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

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

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

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一)土改的背景2.教师提问: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提示: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3.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

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4.史料展示:材料一:《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

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材料二:5.教师归纳:结合材料和课本,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生活困苦;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秀教案

《第3课土地改革》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土地改革的原因、目的、内容及历史意义,与第2课《抗美援朝》同为新中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而采取的措施,抗美援朝是从外部巩固政权,而土地改革则是从人民内部巩固人民政权,同时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间起到了一个衔接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过程;2.理解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材料的分析,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的作用,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2.通过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拓宽知识面,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掌握收集与整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问题才能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出示歌词。

从歌曲中感受到农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受到谁的欺压?这种状况是什么时候结束的的呢?农民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土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3课土地改革”。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感受旧社会农民生活的悲惨,思考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土地改革的原因出示图片:《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全国土地改革前耕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史料2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一、悯农——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史料1土地改革前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十分贫困。居住在草棚。
史料2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见课本
学生思考、归纳:
学生:巩固人民政权;必须得到农民支持;必须解决土地问题。
学生: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
教师: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土地改革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
教师: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三、利农——土地改革的意义
史料1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为此必须得到谁的支持?而要想得到他们的支持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二、惠农——《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史料1195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准备工作。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讨论了新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
史料2废除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新课讲授
教师:阅读课文结合材料你能归纳出土地改革的原因吗?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2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2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2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课土地改革课题第3课土地改革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认定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阅读12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

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组织学生阅读12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3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2(新人教八下).doc

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2(新人教八下).doc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教学过程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

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

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

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

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2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1 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 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土地改革的意义·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1 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土地改革
课题第3课土地改革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认定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阅读12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
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

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3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 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师过渡:近3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 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组织学生阅读12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

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达标反馈
1 完成课本14页“练一练”:应选C(那时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2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5页“自由阅读卡”,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等。

3完成《历史填图册》第5页各题。

4 以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为题,展开“接龙”活动,加深理解记忆。

5提醒学生预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