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食到精神-读《“恐龙胃”与“物理人生”》有感
食物营养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食物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食物的认识也日益深入。
在追求美味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对食物营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食物营养的重要性1. 维持生命活动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提供能量、参与代谢、构建组织等。
因此,食物营养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2. 预防疾病合理膳食可以预防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
研究表明,长期缺乏某种营养物质会导致相应的疾病。
因此,关注食物营养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3. 提高生活质量良好的食物营养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
反之,营养不良会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降低生活质量。
二、食物营养的原则1. 平衡膳食平衡膳食是指摄入的食物种类丰富,营养素搭配合理,满足人体生理需求。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豆制品等食物。
2. 适量摄入适量摄入是指摄入的食物量要适宜,既不过量也不缺乏。
过量摄入会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而缺乏则会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3. 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构建和修复组织。
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奶类等。
同时,豆制品、坚果等植物性食物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4. 低脂低盐高脂、高盐饮食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
因此,应尽量选择低脂、低盐的食物,如瘦肉、鸡胸肉、鱼类、蔬菜等。
5. 多样化搭配食物多样化搭配可以确保摄入各种营养素,避免营养缺乏。
在饮食中,应尽量选择不同种类的食物,如粗细搭配、荤素搭配等。
三、食物营养的实践1. 学习营养知识了解食物营养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和搭配食物。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上网查询等方式学习。
看了恐龙书后的读后感
看了恐龙书后的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恐龙的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世界的大门。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心中满是震撼与感慨。
在书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些巨大而神秘的生物在地球上漫步。
恐龙,这个曾经统治地球长达一亿多年的生物群体,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书中对各种恐龙的描述细致入微,让我对它们的形态、习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比如霸王龙,它那庞大的身躯、锋利的牙齿和强大的咬合力,无不展现出其霸主的地位。
而三角龙,以其独特的头盾和尖锐的角,成为了抵御外敌的坚强战士。
还有身形修长的梁龙,它那长长的脖子和尾巴,在草原上移动时一定是一道壮观的风景。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恐龙的种类繁多,每种恐龙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活方式。
有的是食草恐龙,它们温顺而安静,成群结队地在广袤的大地上觅食;有的是食肉恐龙,凶猛而敏捷,为了生存和繁衍不断地狩猎。
更让我惊叹的是恐龙生活的那个时代。
那时的地球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为恐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想象一下,茂密的森林中,恐龙们穿梭其中,发出低沉的吼声,地面因为它们的脚步而微微颤抖,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场景。
然而,恐龙的灭绝却始终是一个谜。
书中提到了多种关于恐龙灭绝的假说,有小行星撞击说、火山喷发说、气候变化说等等。
每一种假说都有其依据和可能性,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这让我不禁思考,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即使是像恐龙这样强大的生物,在面对大自然的巨大变化时,也无法逃脱灭绝的命运。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恐龙虽然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们留下的足迹和化石,却成为了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线索。
它们的存在提醒着我们,地球上的生命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进化,而我们人类只是这漫长历史中的一个瞬间。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和分析,一点点地拼凑出恐龙的生活画面,这种探索未知的精神让我敬佩不已。
他们的工作不仅让我们对过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们预测未来的生态变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饮食的书,叫,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也引发了我好多关于吃的思考。
书里提到了各种各样新奇的观点和研究,有些甚至颠覆了我一直以来的认知。
比如说,我们一直以为某些食物是超级健康的,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那么神奇;而有些被我们嫌弃的食物,说不定对身体有着意想不到的好处。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在饮食上走过的弯路。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疯狂迷恋各种所谓的“健康食品”。
什么全麦面包、低脂酸奶、果蔬汁,觉得只要吃这些,就能拥有完美身材和健康身体。
于是,我每天的早餐就是一片干巴巴的全麦面包,配上一杯毫无味道的低脂酸奶,中午则是一大份蔬菜沙拉,连沙拉酱都不敢多放,就怕那一点点的热量超标。
晚上更夸张,有时候就只喝一杯果蔬汁,还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在为健康努力。
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变得无精打采。
因为这些食物根本满足不了我的味蕾,也无法给我提供足够的能量。
我开始变得烦躁易怒,工作效率也直线下降。
而且,由于长期压抑自己对美食的渴望,一旦有一点点机会,我就会像饿狼扑食一样,暴饮暴食那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结果体重不减反增,身体也越来越差。
后来,读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饮食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不是少吃高热量的食物,多吃所谓的健康食品就能解决问题的。
真正的健康饮食,应该是多样化的,是能够让我们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
就拿碳水化合物来说吧。
以前我总觉得碳水就是长胖的罪魁祸首,能少吃就少吃。
但书里告诉我,碳水化合物也分好坏。
像那些经过精细加工的白面包、白米饭,确实营养价值不高,而且容易让血糖飙升。
但像糙米、燕麦、全麦面包这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不仅能提供持久的能量,还对肠道健康有好处。
还有脂肪。
我们一直害怕脂肪,觉得吃了脂肪就会胖。
但其实,脂肪也有好坏之分。
像橄榄油、鱼油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脏和大脑都有益处。
而那些反式脂肪,才是我们应该避开的“雷区”。
再说说蛋白质。
以前我只知道吃肉能补充蛋白质,但不知道不同的肉类,蛋白质的质量和含量都不一样。
四年级学生读《龙的食谱》有感
四年级学生读《龙的食谱》有
感
刚看完张辛欣写的《龙的食谱》这本短篇小说,小说中写到龙吃混凝土?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裂缝让龙闻到混凝土味,这是报危楼的好事,住家算计着搬迁费和新地段。
渐渐地,连塑料、玻璃、木头、垃圾,也消失了。
但是,最后的一点绿色,也消失了······
这篇小说包含了很多内容。
其中主人公的同情心、少女的美好,以及那些吞噬一切的龙与变龙,在填满足人类文明痕迹增添多一分的重量,而是为了取消这种文明带给世界的重担。
在小说里,龙不仅存在,而且大口大口地吃掉人类文明的成果,最后甚至把人类的精神、思想都吃掉了。
没有人类的地球,还是地球吗?起码我们可以肯定,没有人类文明的地球,肯定不存在城市、高楼大厦,不存在各级公路、蛛网般的铁路,不存在奔驰的铁皮盒子汽车、雪茄状飞机。
这些都不是自然物,而是人类创造出来的。
一旦这些东西,这些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被变龙吃掉,这个世界就恢复自然了,不是人为的自然。
在这种森林里没有林间小道、没有小木屋,只有高大的树木、茂密的野草、飞快窜动的野兽、高高飞起的鸟类。
地球,将不再是我们所知道的、所想象的地球。
在这篇小说中,龙成为了一个让地球重新变成焕发出生机的天使,而“人类世纪”在第一代到第四代的攻击下消失了。
今日的人类社会,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精神却是日益贫乏。
多少人能反思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当我们拥有富足时,什么东西才是重要的?。
开卷有益 饮食养生——读傅维康《民以食为天——百种食物漫话》
学 史教 研 室主任 曾受聘担 任 中 国 国家卫生部 医学科 学委 员会委 员及 高等 中医药 院校教材 编审委 员 会 委 员
从 事 医 学 史研 究 四十 余 年 , 著有 《中国针 走史话》《中国医药 历史漫话 》《杏林述珍 》等 前 =
地 区 。贫 困时 期 人们 常 以竹 笋或 者 笋 干充 该著作对 于饮 食养生 ,可谓开卷有益 !
饥 ,又 因无足够 的猪 肉或者 油脂一起 烹调 ,
编 辑 I桔 梗
常导 致 竹笋 对 胃肠 刺激 而 胃脘 疼 痛 。宛似
竹 篦 般 梳 扒 胃肠。 现今 过 食 油腻 ,为减 少
吸收 油 脂 。仿 佛 篦梳 的 竹笋 能梳 涤 去 胃肠
可读 性 、实 用性 和 趣 味性 。具体 体 现 在 以
书 中对 食 物的 功效 和营 养 价
下 五 方 面 :
值 不过度 夸大 。但重 点突 出,不 误导读 者 ,
选 入 的 1 O0种 食 物 类 同时对 有 不 良作用 或者 毒·陛的食 物详 予 阐
别全面 ,如粮食 、蔬菜 、水 果、畜 禽、水产 、 述 ,如 书 中对银 杏 的 中毒和 食用 注意 有 详
茵类 等 ,加 工 食 品、 中外饮 品亦 收 集。
细 介绍。
对生僻 难读 的字 ,
作 者颇 费 心 思地 将每 昧 食物 注上拼 音并进行解释 ,方便读者 阅读 。
膏 的最 主 要功 效 或者 应 用特 点概 括 为通 俗易
总之 ,书 中对 每昧 食物 的介绍 均 来源
懂 的 3 ~7字 ,如 香 味 隽 永 —— 香 菇 ,蔬 有 据 。内容 翔 实 ,简 明 生动 ,是真 正 做 到
《料理人生》读后感
《料理人生》读后感
《料理人生》是一本让人感悟生活、品味人生的美食文学作品。
通过作者的生动描绘和精彩故事,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各种美味佳肴的烹饪过程,更能感受到料理的乐趣和人生的哲理。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不同的料理故事展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让读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体味到生活的滋味。
每一道菜品背后都有着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表达,让读者在品读的过程中仿佛能够闻到食物的香气,感受到情感的温度。
通过《料理人生》,我深刻体会到了料理的艺术之美。
作者用心烹饪每一道菜品,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在料理的过程中,作者展现了对食材的敬畏和对烹饪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料理的魅力和魔力。
除了对料理的热爱,作者还在书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不同的故事和人物,作者展现了人生的多彩和复杂,让读者在品读的过程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命运,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莫测。
在读完《料理人生》之后,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料理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通过烹饪美食,我们不仅可以享受美味,更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丰富。
每一次的烹饪都是一次对生活的感悟和领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
总的来说,《料理人生》是一本充满温情和智慧的美食文学作品,让人在品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
通过作者精心编织的故事和情感,读者不仅可以享受美食的乐趣,更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读到这本书,感受到其中的温暖和美好,让我们一起品味人生,享受生活的美好。
科学饮食课程感想
科学饮食课程感想第一篇:科学饮食课程感想O(∩_∩)O~科学饮食,健康每一天说到科学,我们都懂什么是科学;说到饮食,我们更觉得那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
可是,科学饮食却被许多人抛弃在一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焦点,由此,科学饮食也就被提上日程。
这学期我很幸运地选到了科学饮食这个选修科目。
从第一次上课到现在,我感觉到了科学饮食这门课程的与众不同。
它没有数理化的枯燥,没有经济学的繁琐,更不会像语文之类课程的文绉绉。
科学饮食向我们展示的是它独有的魅力。
从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是科学饮食让我知道了如何科学地饮食。
以前,我的三餐都比较随便对待,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从来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自从上课这门课时候,我才知道,我离健康正越来越远。
我的早餐是最糟糕的,上课就去饭堂吃,早上没课就吃面包,如果起床太晚就一直等到中午,早中两餐合二为一。
中餐,晚餐更是随便应付,吃饱就行。
但上了科学饮食课后,老师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早餐安排在6:30-8:30,要天天吃早餐并保证其营养充足,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适量。
不暴饮暴食,不经常在外就餐,尽可能与家人共同进餐,并营造轻松愉快的就餐氛围。
我为自己的早餐坏习惯感到恐惧。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就开始慢慢改善着我的三餐。
早餐我坚持在8:00之前吃,而且一定要吃!只要是饭堂的粥、面食、鸡蛋之类的。
而且,在吃早餐半个小时之前,我会空腹喝一杯水,有时会选择淡盐水,这样对自己的肠胃有很大的帮助。
我知道早餐作为每天的第一餐,对膳食营养的摄入、保持健康状况、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至关重要,所以,我要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早餐。
老师还让我知道了科学饮食可以抑制肥胖。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个人肥胖会导致很多问题,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肿瘤发病率增加、骨质疏松、血脂紊乱等。
这些疾病想到都让人毛骨悚然。
我本人就有一点偏胖,对这些问题更是十分敏感。
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读后感
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读后感在《吃货的生物学修养》一书中,作者以食物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生物学中一些有趣而又实用的知识点,让我们对食物的起源、营养成分、食物链、食物反应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食物和生命。
首先,本书通过食物的起源和演化,让我们了解到了物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作者以“食物园艺家”、“食物冒险家”等角度来描绘食物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的食物获取方式到现代的农业和制造业,生物类似于食物的不断进化,让我对生命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作者还解释了一些特殊生物的饮食习性,比如蝙蝠、鳄鱼等,通过这些例子,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的适应性,以及食物在物种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本书详细介绍了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从碳水化合物、脂肪到蛋白质、维生素等,作者以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些营养成分在身体中的功能和重要性。
我之前对各种营养成分的认识还相对模糊,通过本书的阅读,我对于如何合理搭配食物、如何平衡膳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食物谬误进行了纠正,比如牛奶是否有益于骨骼健康、鸡蛋是否会增加胆固醇等,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正确选择食物、健康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以及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
通过对食物链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生物之间如何相互依存,如何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人体消化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让我们对于食物如何被身体吸收和利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些知识的掌握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够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总而言之,通过阅读《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这本书,我对于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生物学知识传递给了读者,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身体的需求,更科学地选择食物。
《恐龙百科》读后感400字参考
《恐龙百科》读后感400字参考1、《恐龙百科》读后感400字参考书籍,真的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他能给我们带来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
我平时除了爱看电视之外就是喜欢看书。
我看的书种类很多,有《武器大百科》、《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还有我最最爱的《恐龙百科》。
《恐龙百科》让我认识了各种形形色色的`恐龙,有食肉的恐龙,有食草的恐龙,有会飞的恐龙,有会游泳的恐龙,他们很多都是我们现在见到的动物的祖先,例如似鸟龙,他就是现在鸟类的祖先。
在今天暑假,妈妈带我去了北京,我参观了《中国古生物博物馆》,那次的旅行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了恐龙,在博物馆里,我能报出大部分恐龙的名字,讲解员阿姨还赞扬了我,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当时我心想,要不是我平时看的恐龙书多,我也不认识呀。
回家后妈妈又给我买了其他的恐龙书,我真的很开心。
所以说书才是真正能给我们带来知识,带来快乐的好东西。
我以后还会继续保持看书的好习惯。
2、《恐龙王国大百科》读后感最近我读了《恐龙王国大百科》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在人类统治世界之前,地球上还出现过一批强大的主宰者,它们曾经统治世界长达1.6亿年,这就是本书的主角恐龙。
恐龙,就是指中生代时期地球上的爬行类动物,而空中的翼龙和水里的海龙都不是恐龙,不得不说,恐龙是一种非常神秘的动物。
在三叠纪晚期,它们横空出世,并轻而易举地占据了地球统治者的位置。
经过漫长的侏罗纪,到了白垩纪,恐龙迎来了全盛时期。
而正当它们的家族日益庞大的时候,恐龙却在白垩纪晚期突然灭绝。
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怎么就突然灭绝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书上讲述了:关于恐龙灭绝有好多种猜想,但其中一种就是可能生态环境被破坏,适者生存,恐龙适应不了新的环境就逐渐死亡,直到灭绝。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梦想当一名保护生态环境的自愿者和管理者。
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乱丢垃圾,少制造一些白色污染。
等我长大了,研究出使蓝天变的更蓝,绿水变得更绿的办法,让像我们现在一样的小朋友能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
恐龙纪录片观后感
恐龙纪录片观后感
恐龙,这个在地球上曾经称霸一时的神秘生物,激发了无数人的好奇心和想象。
一部高质量的恐龙纪录片,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到恐龙时代的壮丽景象,还能让我们对自然界的演变和生命的奇迹有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观看恐龙纪录片后的感想。
在观看这部恐龙纪录片后,我深感震撼。
纪录片通过高清影像、逼真的恐龙复原以及科学家的解读,让我仿佛穿越回了恐龙统治的时代。
首先,我被恐龙的多样性所折服。
纪录片中展示了各种形态各异的恐龙,有巨大的霸王龙、长颈的腕龙、灵巧的伶盗龙等。
它们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这让我感叹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顽强。
其次,纪录片的制作团队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让我们得以一窥恐龙的生活习性。
例如,通过足迹化石,科学家们推断出恐龙的行走速度和群体行为;通过骨骼化石,了解到恐龙的饮食习惯和生长发育。
这些发现让我对恐龙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此外,纪录片还讲述了恐龙的灭绝之谜。
从气候变迁、火山爆发、小行星撞击等多种原因分析,让我意识到生物灭绝的残酷现实。
这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
观后感中最让我感慨的是,恐龙虽然在地球上消失了,但它们留下了丰富的化石资源,为人类研究古生物学、探索生命起源和生物演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同时,恐龙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要勇敢面对未知,不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总之,这部恐龙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是一部科普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思考生命意义和人类责任的影片。
快乐阅读:《食物消化的神奇之旅》读后感300字
快乐阅读:《食物消化的神奇之旅》读后
感300字
快乐阅读:《食物消化的神奇之旅》读后感300字
最近,借了《梦想飞船之人体大冒险》系列,因为我对人体内的结构和各项功能很感兴趣。
今天看的是《食物消化的神奇之旅》。
从前也有看过类似的书籍,所以也有一些了解,但还是不介意多看看这类的书,这套书内容挺详尽的,把同学们平时需要注意的,还有一些容易忽略的小知识都写在边上了,故事情节充满幻想,把我们小读者带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
在这个家里,有一个博学而富有冒险精神的爸爸,他发明了梦想飞船。
周末晚上,全家人美餐后乘坐梦想飞船来到了好朋友小强的嘴里,体验了一回食物的消化之旅。
过程大家都清楚,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最后他们被排出了体外,结果虽然有些不堪,但过程真的让人涨知识。
人体的结构,消化的过程和他们的感受,还有提醒我们平时饮食要注意的问题,食物对我们身体的影响都涉及到了。
看过这本书后,我认为消化系统一定要好好保护,如果平时饮食习惯不好,是非常容易受伤的,而且受伤后也不容易被发现,所以要养成定时进食、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书评—懂的食物,也便懂得人生
书评——懂得食物,也便懂得了人生细想起来,我最早的记忆,是和吃有关的。
背景早已忘记,只记得我视线里有一颗米色半透明的硬糖,我紧盯着包裹在里面翠绿翠绿的糖心,哭闹不止,只见我妈把糖含在嘴里,不一会儿拿出来,再小心用刀切成两半,用筷子头挑了那点绿色糖稀状的夹心喂进我嘴里。
然后就感觉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快乐在我的舌尖绽放,我紧紧抿着嘴,时不时地让舌头在口腔里打个转,它是那么甜,那么香,是我声嘶力竭哭闹后得到的最宝贵的奖赏。
因此,每当我吃完之后,我就会加倍卖命的哭泣,换来再一次甜蜜的奖赏。
长大之后我妈告诉我,因为我那时要断奶,日夜啼哭,又不愿意吃奶瓶,后来发现喂我吃点上海生产的水蜜桃夹心硬糖里的夹心,我能消停会儿。
我暗想,我妈真的是很爱很爱我,可以为了我做在当时看起来那么奢侈的事情。
我们对某些食物的特殊记忆,往往和食物本身无关,食物只是象征性符号。
每一种对食物的记忆维系的其实是我们的情感回忆,这种记忆甚至影响着我们对他人和对社会的情感判断。
在书中,村上龙用三十二个与食物有关的故事梳理了他对三十二个人的情感判断,一种食物代表一个人,当他再想起这种食物的时候,和那个人有关的情感羁绊就会涌上心头。
看棒球或是网球比赛就是要吃热狗才够味,湿滑冰冷的生蚝让人联想到女人,这些联想都是从何而来的印象?对我来说,是美国电影,是萨拉·沃特斯的《轻舔丝绒》。
而对村上龙来说,则是在网球赛上和他分享热狗的潦倒老人,是和他在世界不同地方偶遇了四次的空姐。
因为不同的人留下的印象,相同的食物对我们来说就具有了不同的意义。
当村上龙在小说中谈及对他有特殊意义的食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也不由自主的搜寻起某些食物对我们的意义来。
我记得生面团微微发酸又带着绵软回甜的气息,更记得我大舅发现我嗜吃生面团的怪癖,没有像我爸妈那样对我大惊小怪围追堵截,而是在我躲进姥爷的大衣橱准备享用好不容易偷来的面团的时候,打开柜门递给我一个用生面团捏好的小兔子。
从饮食到精神-读《“恐龙胃”与“物理人生”》有感
从饮食到精神—读《“恐龙胃”与“物理人生”》有感说起中国人的“吃”,那一定是举世闻名的,推杯换盏、猜拳划令,酒桌上满是残羹剩饭,这就是中国人典型的酒桌文化。
想起春节的几次赴宴,还使我的胃隐隐作痛。
而在粤港澳,吃的内容和数量又上了一个境界,正如文章中所写,“中国人的情感联络方式和权力腐败形态,差不多全是物质的。
”科学研究发现,人在进食时的心情愉悦,所以在酒席上能达成某些平日里很难达成的事。
然而,中国人的生命过于“物质、生理”,简直到了病态的地步,那深不见底的胃令人不寒而栗,对于物质的过分依赖重视也正反映了缺乏精神生活的问题。
正所谓“用物质来填补精神上的缺乏”,中国人的生存精神缺乏超功利的部分。
的确,我们有儒家,有本土化的佛教,然而某些人依旧胡吃海塞,认为这便是成功,便是人生价值所在。
这种想法无疑是可悲的。
结合文章看,造成这种想法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文化中本身深藏的实用和拜物情节,使得人们崇尚实用主义;二是缺乏很好的手段来遏制人的贪婪。
放眼国外,西方传统宗教在遏制人的贪婪方面卓有成效,是西方世界中的根脉部分,“无论基督教还是佛教,其精神都有一个共同核心……倡导对欲求的节制,倡导万物和睦……”如今的基督教更多是一种精神方面的角色,告诉人们什么是善恶,能比舆论和监管更有效地遏制人的欲望。
国人所倡导的一些观念,则都是利己实用化的,这些观念的产生使得人们做起事来都考虑的是自身,想的是“揣到兜里的才实在”,这可能与中国人之前挨饿穷困,现在社会一下子发展所带来的不适应有关,再加上政治方面带来的影响,才使得中国人极度唯物化。
就像过年时许多人将存款取出来又存进去,为的只是那区区一点的礼品。
上述条件综合作用,便导致了现在这种可悲的物质生活。
如果一个物种成功在于数量,那人绝对是成功物种之一,可人的生活绝不该是物质第一,实用为上的,我们还需要精神上的提升。
眼下,人们要做的便是构建健康整齐的现代理性系统,从每一个人做好。
读了《恐龙》后的感想(通用64篇)
读了《恐龙》后的感想读了《恐龙》后的感想(通用64篇)感想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由接触外界事物引起的思想活动。
语出唐陈玄祐《离魂记》:“ 宙与倩娘常私感想於寤寐,家人莫知其状。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了《恐龙》后的感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了《恐龙》后的感想篇1最近,我看了一套科普书籍,书名叫作《恐龙科学馆》。
我最喜欢其中的棘背龙。
棘背龙是白垩纪晚期的一种肉食恐龙,身躯庞大,体长13至18密,身高可达6米,体重7至10吨。
它的嘴巴和鳄鱼的嘴巴很像,嘴里长有向后弯曲的锋利牙齿,看上去让人不寒而栗。
它们的背部有巨大的“帆”状物,棘背龙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当他们在森林中行走的时候,远远看去,就像一条条绿色“海洋”中行进的大帆船。
不过要小心,这可是凶狠的“海盗船”。
棘背龙生性凶猛,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咬碎猎物的骨头。
甚至一些肉食恐龙也会沦为它们的美餐。
棘背龙可是名副其实的白垩纪晚期森林霸主。
我合上了书,闭上眼睛,仿佛来到了恐龙时代茂盛的大森林。
一只鲨齿龙抓到了一只植食恐龙,正打算饱餐一顿。
突然,一只饥肠辘辘的棘背龙冲了过来。
鲨齿龙感受到了威胁,亮出了闪着寒光的牙齿,凶恶地嚎叫起来,想赶跑这个不速之客。
但棘背龙不为所动,它伸出了40厘米长的大爪子闪电般地向鲨齿龙挥去。
一声惨叫,鲨齿龙的脖子上留下了三道深深的伤口。
它害怕自己也沦为棘背龙的晚餐,拔腿就跑,向森林深处逃去。
棘背龙则开始享用原本属于鲨齿龙的猎物。
棘背龙就这样横行于白垩纪晚期的森林,是那个时代说一不二的地球霸主。
读了《恐龙》后的感想篇2《沉没的恐龙》这本书的作者是安吉拉·波萨达·斯沃福德。
安吉拉出生于哥伦比亚首都,她曾想过成为一名生物学家,但对写作热爱,促使她学习了新闻,并投身于科学知识的普及传播中。
她决心追随科学家们的脚步,将他们每一次激动人心的考察研究撰写成文或做成纪录片。
她曾参加各种各样的冒险活动,包括:在一千多米深的海底见证新的生命形式被发现;与巨大的座头鲸在海底潜泳;探访南极大陆……二十年来,她撰写过有关各个科学的报道,包括航天学、海洋学、遗传学、生物学、植物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物理学以及其他新奇科学。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
书中提到了饮食与基因的关系。我们的肠道长度、吸收时间、对食物的偏好等都与基因有关,这意味着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发胖,而有些人则更容易保持健康的体重。此外,运动的效果也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需要克服更大的惰性才能达到理想的运动效果。这些发现让我认识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一些普遍的饮食建议来判断自己的饮食是否健康。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方式都不同,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另外,书中还探讨了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重,还可以延长寿命,延缓疾病的到来。每年270小时的运动可以使平均寿命提高三年,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增加运动量,让运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此外,书中还提到了禁食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尝试禁食。
书中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饮食建议,如选择特级橄榄油和坚果等优质脂肪、增加纤维素和营养素的摄入、充分咀嚼食物等。这些建议都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健康的饮食。
《饮食的迷思》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让我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同时,我也意识到反式脂肪、加工食品和高浓度果汁等对健康的危害,应该尽量避免食用。此外,运动和禁食对健康也有好处,我们应该适当增加运动量,并在适当的时候尝试禁食。我还学到了一些有益的饮食建议,如选择优质脂肪、增加纤维素和营养素的摄入、充分咀嚼食物等。这些建议都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健康的饮食。
科普类的书读后感
科普类的书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科普类的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普类的书读后感1暑假里重温了一本名叫《能量》的科普读物,曾经遗忘的点点滴滴又变得清晰起来,现在结合物理知识,再来看这本书,更有一番心得。
“给我力量吧!”当奥特曼对着苍天呐喊的时候,它已经得到并使用了能量。
对于世间万物来说,能量标识它产生热量、进行运动的能力,物理学上称之为做功。
我们的祖先从远古狩猎、采摘为生,仅仅从食物和阳光中摄取能量;到发现并使用火;到农业、畜牧业发展人们学会使用风能和水能……而如今从汽车到烤面包机,从电吹风到电子游戏,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能源。
我们消耗着巨大的能量,它们主要来源于太阳、地球和月亮这三个天体。
太阳辐射发出的光线提供给我们能量,所以称之为生命之源、健康之源。
动物和人类都不能直接利用光能,要生存必须通过食物链、生命链和能量链获得能量。
地球内部是一个核反应的中心,释放大量的热,火山、温泉是最常见的地热现象。
月亮也是一个小小的能量源,它对洋流的饮料能造成潮汐现象已被人类利用,建成了潮汐电站。
能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化学能、电能、核能、机械能、势能等。
我们每天使用的`能源一种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和天然气;另一种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核能。
这些能源中很大一部分都可以转化为电,电不是一种能源,而是一种便于传递和利用的能量形式。
科学无处不在,激励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与发现其中的奥秘。
世界如此奇妙,我们怎能不爱科学?科普类的书读后感2“嗡……嗡…。
”我躺在床上,耳边传来令人厌恶的声音。
我“啪”地猛拍了一下。
接下来,我挥动着手脚,试图赶走这些可恶的蚊子,不料,却遭到了更为猛烈地攻击。
不一会儿,胳膊和腿上好多地方开始痒了,痒得我都睡不着觉了——看来,我要与蚊子彻夜搏斗了。
我又急又气:为什么一到夏天,蚊子就会出来吸血呢?我索性爬起来,打开台灯,翻开我最爱看的一本书——《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寻找答案。
正念饮食,吃出健康 ——《学会吃饭》听后感
正念饮食,吃出健康——《学会吃饭》听后感今天听完《学会吃饭》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竟然不会吃饭。
怎么做到既可以自在地享受美食,又能保持健康?本书通过“培养正念习惯,培养外在智慧,改变饮食模式,开心享受、但不一定吃完……”等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剔除错误的进食模式。
同时,它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情绪和欲望,以更健康的态度面对食物,实现平衡人生。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珍・克里斯特勒,她是正念饮食觉知训练创始人。
作者原来是在日本学习过,回国后她把“东方的正念练习”和“西方的科学量表”结合起来,结果给生活带来特别大的改变。
所以她说自我调节理论和进食经验的这种结合,形成了她的这门课程。
听完这本书,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浪费观念竟然是错误的。
平时我们都认为:不浪费就是不能剩饭菜。
比如:家长和教师就经常教育孩子们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
我们会告诉孩子“粒粒皆辛苦”,我们会给孩子们举“非洲小朋友没饭吃”的例子。
教育孩子们不挑食、要把饭菜吃完。
但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说,你要真想帮非洲的小朋友,你剩着点,为什么呢?因为你吃下去更浪费,你吃下去了,导致你的胃撑得越来越大,所以你下一顿吃更多,非洲小朋友更没有东西吃。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吃不下了别吃,勇敢地把它剩在桌子上,然后你的胃变得越来越小。
你们家做的饭经常吃不完,那你放心,你们家下次做饭就变少了。
随着你们家做饭变得越来越少,非洲小朋友才有饭吃,这是我们正确地理解浪费这件事。
而且你知道,我们现在大都市里的这些人,吃下去很多饭以后,再花很多钱减肥,你说浪费不浪费?所以要完全纠正我们过去的这些观念。
听完这本书,让我最欣慰的就是——减肥和学会吃饭这些事儿不是靠意志力。
书中强调:请千万记住,绝对不是靠意志力,甚至它允许你短暂地没有意志力。
有时候晚上受不了,吃多了,没关系。
你今天猛得吃多了,不要紧,你明天少吃点就回来了。
而不是说,我今天吃多了,我这辈子都崩溃了。
向科学家致敬——读《恐龙时代》有感(1000字).docx
向科学家致敬——读《恐龙时代》有感读了这本书,我感到非常震撼,科学家们竟能将埋藏在地下数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的恐龙化石给挖掘出来,并加以处理公之于众。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发现。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发现了恐龙化石并把它们重新拼好,将恐龙化石的复制品放在博物馆里展示。
书中还介绍了其他恐龙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外表……比如,长颈恐龙是史上身躯最庞大的陆地植食动物;霸王龙是恐龙中的王者;他是最有名的食肉动物;厚头龙长着大型骨质颅顶,这是它抵御外敌的秘密武器……最后,在书的末尾有科学家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一些推测与看法。
我个人比较相信陨石撞地球的推测。
在我看来,将恐龙化石系统、完好的重现天日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
他需要团队合作。
首先,需要地质学家划定有可能藏有恐龙化石的地域,接着,就轮到古生物学家来挖掘这片土地,并寻找现实化石存在的迹象,他们的工作就像侦探的工作一样。
我在想,如果有一位科学家发现了恐龙化石,他为了贪功劳,而不告诉其他人,那么他所发现的恐龙化石不仅会不见天日而且也会有所损坏。
可是,科学家们并没有这样做,他们认为,集体荣誉高于个人利益。
正是因为他们的团队合作,才有我们现在多看到的恐龙标本。
现在回想,我终于知道,每次上语文课,遇到难题时,老师都会让我们互相合作的解决问题。
原来这是老师在培养我们团队合作的好习惯,提高我们的集体荣誉感。
在我看来,研究恐龙化石也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
科学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他们的种类、食性、生活环境……这是一件多么耗时又费力的工作啊!可是他们没有半句怨言,反而经常忙的废寝忘食。
他们的这种负责任、坚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我。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语文老师。
我们的语文老师每个星期要带6节课,每节课他都尽心尽力。
有时还会给我们额外“加餐”,倘若有其他老师占了他的课,他定会找机会要回来。
虽然课很多,但她从不抱怨什么。
记得有一次,老师拿着“小蜜蜂”来到班里。
看来他是嗓子累了,我心想。
最新读《恐龙》后个人心得和感慨
神秘莫测的恐龙王国一直都很令我心驰神往。
当我第一次拿到《恐龙传奇史》这本书时,就被这群神奇的生物深深地吸引住了。
恐龙,这种令人惊异的远古爬行动物曾经称霸地球。
庞大的身躯,巨型的骨骼,粗糙的皮肤。
让我们跟随着这本书追寻着恐龙化石留下的痕迹,我们穿越时空,去探访神秘的王国,去追寻恐龙的繁荣与灭绝。
2亿5千万年前,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都已经进化了。
一种新的爬行动物出现在了陆地上,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恐龙。
许多恐龙都长着奇特的冠、尖刺、突起或其它造型的冠饰。
这些冠饰越大、越鲜亮、越好看,就越能让它们炫耀一番。
虽然长相各异,却有各自的生存本领。
然而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横行整个大陆的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
这是为什么?至今却没人能说个究竟。
但是这些庞然大物留下的传奇史,依旧令我神往。
看完这本书虽然还有诸多谜团,还有待破解,但目前人类对恐龙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我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讲到恐龙的时候还是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做例子,那时国内还没有发现什么很重要的恐龙化石。
但是这些年来,在中国的重要发现层出不穷,而且不仅限于恐龙,几乎在古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国,以及中国的研究者们,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本书的审校推荐邢立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
这位中国地质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号称“单枪匹马将一所大学拉入全国一流的`行列”。
据说他博士毕业那一年,中国地质大学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的排名顿时进入了前200,位列中国高校第26名。
其他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况。
大家耳熟能详的寒武纪大爆炸,最初的化石证据集中在加拿大的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但近些年来,贵州凯里生物群、云南澄江生物群、湖北清江生物群等地的发现,让中国成为寒武纪古生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主力。
其实看这本书也能意识到中国科学者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日益重要性。
以往外国人所写的科学故事里,中国、尤其是中国科学家通常是缺席的。
但在这本书里,从开头到结尾,中国科学家有着自己的篇幅和自己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饮食到精神
—读《“恐龙胃”与“物理人生”》有感
说起中国人的“吃”,那一定是举世闻名的,推杯换盏、猜拳划令,酒桌上满是残羹剩饭,这就是中国人典型的酒桌文化。
想起春节的几次赴宴,还使我的胃隐隐作痛。
而在粤港澳,吃的内容和数量又上了一个境界,正如文章中所写,“中国人的情感联络方式和权力腐败形态,差不多全是物质的。
”科学研究发现,人在进食时的心情愉悦,所以在酒席上能达成某些平日里很难达成的事。
然而,中国人的生命过于“物质、生理”,简直到了病态的地步,那深不见底的胃令人不寒而栗,对于物质的过分依赖重视也正反映了缺乏精神生活的问题。
正所谓“用物质来填补精神上的缺乏”,中国人的生存精神缺乏超功利的部分。
的确,我们有儒家,有本土化的佛教,然而某些人依旧胡吃海塞,认为这便是成功,便是人生价值所在。
这种想法无疑是可悲的。
结合文章看,造成这种想法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文化中本身深藏的实用和拜物情节,使得人们崇尚实用主义;二是缺乏很好的手段来遏制人的贪婪。
放眼国外,西方传统宗教在遏制人的贪婪方面卓有成效,是西方世界中的根脉部分,“无论基督教还是佛教,其精神
都有一个共同核心……倡导对欲求的节制,倡导万物和睦……”如今的基督教更多是一种精神方面的角色,告诉人们什么是善恶,能比舆论和监管更有效地遏制人的欲望。
国人所倡导的一些观念,则都是利己实用化的,这些观念的产生使得人们做起事来都考虑的是自身,想的是“揣到兜里的才实在”,这可能与中国人之前挨饿穷困,现在社会一下子发展所带来的不适应有关,再加上政治方面带来的影响,才使得中国人极度唯物化。
就像过年时许多人将存款取出来又存进去,为的只是那区区一点的礼品。
上述条件综合作用,便导致了现在这种可悲的物质生活。
如果一个物种成功在于数量,那人绝对是成功物种之一,可人的生活绝不该是物质第一,实用为上的,我们还需要精神上的提升。
眼下,人们要做的便是构建健康整齐的现代理性系统,从每一个人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