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美丽动人的传说

合集下载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有很多传说故事,大家来了解一下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端午节的传说故事1、屈原投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

后来楚国亡了,屈原便于五月初五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

2、伍子胥尸体投河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

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

3、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

4、白娘子端午节喝雄黄酒现原形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

白娘子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死了。

<<<返回目录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

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

能噬食鬼魅,……亦辟恶”。

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

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

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

端午节的的传说

端午节的的传说

端午节的的传说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端阳、五月节、重五等。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人最为重视和热爱的节日之一。

端午节还有很多传说,让人们对这个节日更加的神秘和有趣。

传说一:屈原投江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忠臣,他的名字叫屈原。

屈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由于他不畏强权,勇敢地为百姓发声,被贵族们看成了异类,被诬告之后被流放到了大江南北。

据说,在夹江一带尽头,山泉迸涌,湍流潺潺的雄伟长江三峡胜景之际,屈原悲愤交加,最终在五月初五那天跳江自尽。

当地的百姓听闻屈原的死讯之后都很悲痛,他们划来小船,闻着“雄黄酒”的浓香来到江心救援。

百姓们绕着他的身体船行三圈,才使得那群猛兽鱼虾无法接近,其后,人们为他准备的饭馔等祭品全部扔进江里。

此外,人们纷纷投入江中五色丝线,端午节至今,爱好划船的人们也用五色绸带系在船头,以纪念屈原。

传说二:粽子带来的故事另外一种传说是关于粽子的。

相传悲痛过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每一个家庭都要包粽子,带着用五色丝线系起来的粽子去祭祀他。

粽子的原料有大米、荷叶和五芳斋、鲜肉、桂花、莲子之类的馅料。

在当时,有一头名叫“大鲲”的大龙,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从江里钻出来,开始它的暴跳。

这时候,人们猛打锣鼓,用尽一切办法,把龙赶走,保住了自己的家园。

于是,这些家庭也就于每年的这一天还会包上五香豆子、栗子、糯米、豆沙等,用各种各样的馅料吃晚餐,并且还要放鞭炮、挂艾蒿、荷叶和各种五彩斑斓的装饰来祈祷。

传说三:木兰故事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是关于木兰的。

相传在某个端午节的时候,当两位公务员来到家里参加节目,看到了当时十分流行的棋笏,便拿起粽子询问。

被这种问话打乱了思路的母亲们,便把糯米、肉、豆沙等馅料混在一起,包到牛肚里,把它们切成了棋笏的形状,裹上了棕树叶,让公来时的香味十分诱人。

当时,布衣女子木兰的父亲被征召入伍,她的哥哥武艺不精,不能胜任。

于是,木兰就代替了哥哥,假扮成男子,上了战场,为国家拼搏。

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传统,其中一部分传说更是给这个节日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以下就是其中几个著名的端午节传说故事。

一、屈原投江屈原是春秋时期的楚国贤士,他出生在贵族家庭,聪明机智,三岁能诗文,十岁能射箭,广受赞誉。

然而,由于楚国内外的种种纷争和背叛,使得屈原备受打击和困扰。

在政治上受尽打击后,他感到无法改变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最终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

屈原的死让人们深感惋惜与不舍,于是开始在这一天划龙舟、投放粽子、举办划船比赛等活动以纪念他的贡献和不幸的结局。

此后,端午节便成为了一个充满悲情和向往理想世界的节日。

二、包粽子故事在端午节期间,包粽子是传统的习俗之一。

关于包粽子的传说有很多种,其中最有名的传说是关于屈原的。

当时人们在江中撒粽子以保护屈原的身体,避免他被鱼虾咬食。

为了不让粽子被鱼虾吃掉,人们纷纷包起粽子投入江中。

还有一个传说与包粽子的起源有关,传说战国时期,楚国的孟嘉和底阳两位仙人预测到屈原将要投江自尽。

为了拯救他,这两位仙人将大米用竹子包好,投入江中,引诱鱼群吃饱后不再伤害屈原的尸体。

为了纪念这个故事,人们至今仍然包粽子,投入江中。

无论是哪一个传说,包粽子都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象征着对过去的缅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三、屠龙传说在南方的端午节传说中,还存在着一则与屠龙有关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南方的某个村庄中出现了一条凶恶的怪龙,它经常袭击村庄,夺走村民的牲畜和孩子。

为了保护村庄,村民们商量着对付这条怪龙。

在一个端午节的早晨,一位年轻勇士决定挺身而出,与这条怪龙进行搏斗。

经过多次的苦战,年轻勇士成功地将怪龙击败,村民们终于解脱了。

为了纪念这个英勇的年轻人,人们开始在端午节期间竖起五色彩旗,以此象征着胜利和勇气。

总结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丰富多样,其中屈原投江、包粽子和屠龙传说备受人们的关注。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100字左右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100字左右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100字左右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有许多充满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下面就来一一介绍一下。

1、屈原投江传说据说,在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有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名叫屈原。

屈原非常爱国,但遭到了当时的政治强权的排斥和诽谤。

最终,他在五月初五这天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了。

为了防止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啃食,百姓们纷纷划船捞起他的遗体,这也形成了后来的龙舟竞渡活动。

2、拜龙节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只凶猛的龙,它经常出没在人们的田野、河流和山林之间。

当时的百姓认为,龙是蛟的一种,有着不幸之灾。

于是,大家开始举行“拜龙节”,祈求龙神能庇佑人们平安幸福。

3、投铅钩传说据传说,古代有一位叫做吴钩的文人,他非常喜欢钓鱼。

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拿着自己铸造的铅钩到江河岸边来钓鱼。

一个鱼儿咬上了铅钩,带着铅钩向江中游去。

吴钩赶紧跑过去,想将铅钩取回来,却不慎跌入江中。

吴钩从此也成为了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

4、踏青节传说端午节也被称为“踏青节”,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会到山野郊外,采摘艾草、菖蒲等鲜花草药,随地而坐,赏花品茶,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

这也来源于传说,古时候,端午节时,人们会踏青上山,观花赋诗,让身心放松,享受自然之美。

5、绑五色线传说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绑五色线。

据说,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用五彩缤纷的线绑在自己的手腕上,能够起到辟邪、消灾避邪的作用。

这也源自古代的传说,五色线代表着五个方位和五个元素,绑上五色线可以请神保佑,消灾避邪。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份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不仅可以品尝美味的粽子,更可以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神秘传说的魅力。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间故事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这个节日有许多民间故事与传说,以下将会介绍其中的几个。

一、屈原投江据传说,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因为忠心于君王而被宫廷干部陷害,最终在五月初五这天跳入了汨罗江自尽。

当地百姓得知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以阻止鱼虾吃掉他的尸体,还有些人在江边涂上了雄黄酒以避邪瘟。

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每年立夏之时,便开始举行端午节。

二、粽子起源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祭龙神和祖先的活动。

相传在古代,人们因为怕恶神作祟而纪念老祖先,搭建竿子、吊挂彩旗、燃放炮竹、互赠礼品,以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兴旺发达。

为了让祖先的灵魂有好的安息,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将粘成三角形的糯米团子放入锅中煮熟,然后沿江河祭祀龙神,放入江河中。

同时,还会吃新鲜的新姜、艾草等,用以驱邪镇瘟。

三、屈原之魂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始于人们拜祭屈原之魂。

因为厌倦官场生活的屈原从政失败后沉入江中,江水为隐居山林的人护送遗体,人们为表达哀思,便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舟车给屈原献上祭品。

这些祭品包括糯米粽子、鸟蛋、新鲜蔬菜等,用来供奉祭祖祈祷平安,希望屈原之魂得以安息。

以上三种说法都成为了端午节的经典传说,而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也在这些传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例如,赛龙舟、吃粽子、风筝、贴雄黄、龙舞等,都成为了中国的端午节独特风景线。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文化精华的一部分,渐渐地将人们对于传统的感情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成为繁华城市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元素。

各种庆祝活动不断推陈出新,不但令祭祖、守岁、拜年等传统文化形态常新,还拓展了人们的文化视野。

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活化,以更好地代表中国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和良好传统,同时促进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一)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有关端午节传说故事

有关端午节传说故事

有关端午节传说故事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在中国,端午节的起源非常久远,与中国古代的祭龙、赛龙舟的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端午节有很多传说故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其中几个。

一、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的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了祖国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努力推进改革,但是最后被贵族排斥,被逐出了都城。

离开都城的屈原,怨天尤人,悲愤交加。

在他最后一次回忆家乡时,他深深地感到国家的危机和百姓苦难。

他甚至感到绝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最后,屈原将自己扔进了汨罗江中,以示忠诚。

这一事件被称为“屈原投江”。

为了拯救屈原的遗体,当地百姓著名医生张仪想出了一个方法。

张仪在汨罗江中放入了大量的粽子,引起了鱼儿的注意,他们咬住粽子,而不是屈原的身体。

人们很感激张仪,不久后,他的名声就传遍全国。

二、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和屈原有关,也有一个传说故事。

在古代,由于水患和海盗等问题,中国人经常要在江河中划船。

历史上,由于龙的形象象征着江河的“水神”,所以人们制作了龙船,以求小小的求保护和祈求平安。

它也有一段传说。

古时候,江面上的恶龙常常危害百姓,邻居的鲸鱼则帮助人民进行抵抗。

因此人们在鲸鱼背上制作了龙舟,并将它们刻画成一条条巨龙的形象。

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会聚到池塘或江河边上,载着龙舟竞渡,以示祈祷江河之神的保护和祝福。

三、黄帝打败蚩尤在中国的古代,蚩尤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魔头。

蚩尤身高八尺,膂力过人,手拿黄帝的神兵赤兔马,骑在魔兽九兽上,每次进攻都让黄帝的军队十分头疼。

然而,最终,黄帝发现了蚩尤的弱点。

他让自己的士兵制作了一根大箭,箭尖放置着毒液,然后仔细地瞄准蚩尤的心脏,发射了这根大箭。

由于毒液和箭尖的作用,蚩尤很快就死了。

黄帝的胜利被称为“抵抗鬼怪,英勇斗争”的模范,以此为证,并一直务实和播种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断崛起。

因此,端午节也成为了纪念黄帝和中国优秀的民族精神的节日之一。

四、婴儿纺绸有一位母亲生下了一位婴儿,但是婴儿很弱,她担心他会在夏天而死去。

端午节的所有传说

端午节的所有传说

端午节的所有传说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具有丰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传说。

传说一:屈原投江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他是楚国的一位大臣和伟大的文学家。

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阴谋,屈原被流放到远离家乡的地方。

在离开前,屈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表达了他对楚国的深情厚意。

据传说,楚国被秦国侵略时,屈原听闻到这个消息后感到非常愤慨和伤心。

他担心楚国会被秦国所灭,而自己也无法回到家乡。

最终,屈原选择以自己的生命来表达对楚国的忠诚和爱国之情,他投江而死。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端午节的由来。

为了阻止鱼虾吞食屈原的尸体,人们在端午节当天将粽子投入江中,以迷惑鱼虾,使它们将粽子吃掉而不去触碰屈原的尸体。

因此,制作和食用粽子也成为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之一。

传说二:百足之虫相传,在古代的端午节当天,一种名为“百足”的毒虫会出现。

这种毒虫非常凶猛,具有剧毒,并且能咬伤人和动物,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人们为了自保,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贴上粽叶,以及用艾草和蒜头制作一种称为“艾饼”的食物。

这些食物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能够驱赶百足,保护自身不受其伤害。

传说三:屈原的精灵-龙舟竞渡据传说,屈原死后,他的精灵会经常出现在江水中。

为了寻找屈原的精灵并保护他,人们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来竞渡。

他们希望通过龙舟竞渡的方式来庇佑边城,并祈求收获丰收和吉祥。

在龙舟竞渡的比赛中,人们分为不同的队伍划龙舟进行竞争。

龙舟通常由一条长龙的装饰图案和多个划手组成。

比赛非常激烈,队员们像屈原的船员一样全力划桨,以展示他们的力量和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屈原的精灵也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回到人间,所以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比如表演舞龙、舞狮、穿戴五彩缤纷的衣裳等,以示纪念和崇敬。

结语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说和神话故事的节日。

从屈原投江到百足之虫再到龙舟竞渡,这些传说和风俗成为了端午节文化的一部分。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端午节与龙舟赛、粽子、艾草等诸多元素密不可分,它的起源与发展也与诸多传说有关。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十个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第一、屈原投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因忧国忧民、不被重用而流落江湖。

在得知楚国被外敌入侵后,他深感悲愤,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龙舟赛和吃粽子等活动。

第二、龙舟赛龙舟赛起源于屈原投江的传说。

据说屈原去世后,当地百姓驾船到江中打捞屈原,他们不仅在水中撒饭喂鱼,还摆放了雄黄酒等物以驱走江中的鱼虫。

后来,这种摆脱鱼虫的活动演变成了龙舟赛。

第三、习俗传承端午节作为现存的传统节日之一,已传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每个传统节日中,重要的一环都是祭祀祖先。

今天仍有许多地方会在端午节迎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吉祥平安。

第四、饮雄黄酒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喝一种叫做雄黄酒的酒,主要是为了驱走蚊虫,预防疾病。

雄黄酒是由雄黄粉、白酒和其他调料制成的。

不过在近些年,由于雄黄有毒性,因此一些地方已经不再使用。

第五、赛龙舟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元素便是赛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有民间传说,是因为古代人们在楚国民族英雄屈原投江后去江中救援而演变而成的。

对于龙舟,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寓意,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和传统价值。

第六、食粽子端午节的最大特点便是食粽子,据说是为了消灾除疫。

它在中国各地的制法和口味都不完全相同,因地制宜而有所不同。

例如,四川的粽子口味较辣,而南方地区的粽子则较甜。

第七、艾草端午节时,在每个家庭中都要挂上艾草。

艾草除了有驱除蚊虫的功效外,还有消炎杀菌的作用。

对于女性来说,更具有保健作用。

第八、五仁、豆沙等口味端午节的粽子有着各种口味,例如五仁口味、豆沙口味、咸肉口味等等。

不同口味的粽子在各个地方也有不同的做法。

第九、端午习惯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人们有许多的习惯与传统,这些习惯和传统历久弥新,深入人心,如夫妻嫌隙口中互相用艾草饰物涂抹,挂在门上用于驱赶蚊蝇、其他小昆虫、或在坟前点上香烛缘黄背心,供粽更是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端午节的3个传说

端午节的3个传说

端午节的3个传说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取节。

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尤以三个传说最为常传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三个传说吧。

传说一:屈原投江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诗人,他因忧国忧民而悲愤成疾,在屡次上书无果的情况下,最终感到万念俱灰,于五月五日投身汨罗江而死。

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吞食,当地百姓纷纷划龙舟告急,同时还在江面上撒下粽子,表示哀悼和纪念。

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传说二:粽子起源粽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端午节传统美食之一。

传说中,端午节是众神赛龙的日子,这时许多蛟龙和毒虫四处出没,严重危及人类生命。

智慧的农民饲养蚕,并将蚕茧剥离出来制成粽子,在端午节这一天将其挂在门前或树上,防止蛟龙和毒虫的伤害。

后来,人们将粽子作为一种祭品和食品,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节目之一。

传说三: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传统活动。

传说中,古代居民舟中有龙,即龙舟,可以增加船的速度和安全。

这一习俗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形式与内容也不断变化。

如今,龙舟竞渡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许多地方还设有专门的龙舟赛事。

总的来说,端午节的三个传说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它们蕴含着中国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团结的强调。

这几个习俗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再具有实际意义,但它们一直以来的传承和变革,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上的丰富,都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弘扬。

让我们一起共同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让端午节成为中华文化的永恒符号。

端午节的所有传说

端午节的所有传说

端午节的所有传说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为了祭祀屈原而设立的。

端午节源于中国上古时期,起源于汉族。

其实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节日,而是孕育着多种文化和传说。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端午节的所有传说。

1、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着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被认为是端午节的始祖。

根据史书记载,在楚国春秋时期,屈原因被流放而心灰意冷,最终选择跳入汨罗江自尽。

但是,百姓们非常怀念他,于是就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践行划龙舟和吃粽子等传统活动,以此纪念屈原。

2、爱国救国传说另外一个著名的端午节传说是爱国救国。

相传在战国时期,我国被楚国所侵略,烽火连天,中原大地一片战火。

于是,时任吴国大将军的伍子胥便提出在端午节趁着楚国军队未预料到的时候发起反攻,成功消灭楚军,使吴国在战争中逆转局面。

因此,端午节也成了爱国主义的符号,代表着我们赞扬那些愿意为国家付出、为祖国献身的英雄人物。

3、驱除瘟疫传说在民间,端午节有一个驱瘟的传统活动,也是我们熟知的“草人”。

相传在古代,一种可怕的瘟疫席卷整个国家,百姓们十分恐慌。

有一位智慧的医生黄巢开出了一个神奇的药方,用五花草和五色线制成的草人,在端午节前挂在家门口,能使瘟疫不敢进入房屋。

因为这个有效的草人,百姓们就将其作为驱瘟的神器,以此在端午节中祈求健康与平安。

4、龙舟竞渡传说除了上述传统活动,端午节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习俗就是龙舟竞渡。

相传在古代,一位渔夫在端午节时发现了怪兽“黄河沟”,固定在一条小河道上,导致其附近的百姓生产,交通都受到威胁。

渔夫便建议用打棍儿的方式把怪兽赶走,但效果微乎其微。

之后,他想到了让自己的船尔贡加上美味的饮料,让怪兽吃下,两者结合,渐渐地把怪兽诱骗到流水的深处,成为水怪,不再威胁那些村庄和生命。

百姓就在每年的端午节中模仿渔夫,以划龙舟的方式来纪念这段往事,并希望能够荡涤人心中的邪气,带来吉祥。

到这里,我们就了解到了关于端午节的所有传说。

这些传说体现了端午节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和民俗习惯,它们不仅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也是人们心灵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剪短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剪短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剪短端午节是一个充满神话传说的节日。

每个传说都有其特色和背景,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今天,我们来剪短10个有趣的端午节传说。

1.屈原投汨罗:传说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后人。

然而,由于官场斗争的阴谋和诬陷,屈原被放逐到了汨罗江畔。

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离骚》,思念故乡的情感如泉涌般的体现出来。

最终,屈原心灰意冷,投江而亡。

2.乞巧:传说七仙女和织女坠入凡间,想方设法地相会。

于是,她们制造了一只用银河蒲公英种子、天河珠子和紫云丝绸编织的织机,制作出美丽的彩云锦绣。

她们在桥头比赛,向彼此展示自己的巧手和天赋。

这就是著名的“乞巧节”。

3.龙舟节:传说曾有一位叫做屈原的爱国者,他饱受官场权力斗争的煎熬,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为纪念他,人们划龙舟赛,在江水中放入这位英雄的饭团,以示悼念。

4.草船借箭:传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对抗强敌,曾经利用石头打出一个“草船借箭”的计策。

通过巧计,他让敌人相信自己准备移师北上,实际上利用草船借箭的借口,大量储备兵器,最终击败了敌人。

5.五色线:传说五色线是由女娲娘娘亲手编织出来的花边。

女娲娘娘用七彩云彩、天帝丹、火龙玉、荆棘花等珍贵材料制成,并用花苞串起来。

五色线成为传统手工艺术中的代表,也象征着男女之间的爱情。

6.投壶:传说投壶是古代儒雅文化的标志之一,象征着文化、爱情和生命。

人们将青铜的壶插入地面,然后用小球去投壶,像靶子一样的目标应该是个小坑。

这个游戏不仅考验着玩家的技巧和力量,而且还能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7.吃粽子:传说在屈原去世那一天,人们为了纪念他,将饭粽投入江尸,以示追悼。

现在端午节吃粽子已成为传统习俗之一,不仅形状各异,而且口味也千变万化。

8.赛龙舟:传说赛龙舟开始于战国时期,人们划龙舟,并在上面吊瓶装酒。

出发时在水面上扔下铜钱,便有人捞出来喝酒。

这个游戏不仅考验着运动员的团队协作和力量,而且还能提高个人的意志品质。

端午节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端午节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端午节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是一个充满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节日,其开头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商朝。

以下是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1.屈原投汨罗江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被誉为“楚国之淮岳”。

相传他深受贵族腐败和诽谤而被贬到了湖南省的汨罗江,最后心灰意冷,抱石跳江自尽。

当地居民非常爱屈原,为了防止他被鱼虾咬食,就纷纷划船在江中搜寻他的遗体,并扔下一些米饭,希望鱼虾先吃掉这些米饭。

后来,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就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包层粽子端午节的另一个传说是关于包层粽子的。

相传,为了防止鱼虾咬食屈原的遗体,当地人在江中扔了许多粽子。

而一位老太太为了防止粽子被鱼虾咬食,就把粽子用竹叶包裹起来,这样鱼虾就无法咬到里面的馅料。

这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中式粽子的起源。

3. 赛龙舟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也有一个传说。

相传,当屈原在汨罗江投水自尽时,当地居民非常伤心,就纷纷划船在江中搜寻他的遗体。

他们还竞相比赛,谁最先找到屈原的遗体,谁就是一个英雄。

至今,赛龙舟一直是端午节的重要传统活动。

4.御龙舟、避邪还有一个端午节的传说是,人们在这一天要御龙舟和避邪。

相传,此时九州的龙都会出来,所以龙舟一出来,龙就会把它们奉为王,就像文王于商纣之间打龙舟,最终纣王被诛杀。

此外,据说端午节时,邪恶的鬼魂也会出来,人们要驱赶他们。

此外,人们还会贴上艾草和用“五黄”——金、水、木、火、土五种颜色的线条包裹身体,以驱除邪恶。

5.食粽子到了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

相传,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在他的忌日端午节当天,会准备许多美味的粽子,希望屈原在天上也能享受到美食。

人们常传唱着“粽子馅儿甜,天上屈原在笑脸;糯米做香里,人间续记屈原情;咂一口津口留,祭奠又听他空话”。

而粽子也因此成为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充满了各种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简短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简短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简短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这个节日源远流长,有许多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和故事,下面就给大家介绍10个有趣的端午节传说。

1、屈原投汨罗。

传说屈原为了不忍心见到祖国痛苦的景象,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端午节这天丢粽子进江中,以此来表达对屈原英烈的怀念和敬意。

2、百无禁忌。

相传在古代,有一种瘟疫流行,很多人感染了这种病,并且都苦于无法治愈。

但是在端午节这一天,那些得病的人们竟然神奇地痊愈了。

这让人们开始相信,端午节这天没有任何禁忌,可以放心大胆地做任何事情。

3、屈原梦粽子。

另一种关于屈原的传说是,在他被放逐的日子里,他曾经有过一个梦,梦见天空中有五彩缤纷、香气四溢的食物,他清醒过来后解读出是粽子的暗示。

于是人们也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以示纪念。

4、百般歧路。

在古时候,端午节这一天是恶鬼出没的时候。

传说这些恶鬼会引诱人们走歧路,导致他们无法回到家中。

因此,人们会在门前挂上艾叶、菖蒲等草药,来保佑家人平安顺利。

5、吴起鼓瑟。

相传春秋时期的楚国吴起是一位著名的将军和文化家,他善于演奏瑟琴。

一年端午节这个日子,他意识到很多人居住在河畔,于是便漂船乘风前往,演奏了优美的音乐,以庆祝这个节日。

6、放龙船。

此传说说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江湖上有一条巨龙经常出没,人们怕他伤害,便想出一种方法来骗他。

他们做了一条很大的龙船,上面装满了酒。

龙看到之后便不停地往里面灌酒,终于醉倒。

这个奇妙的计策就通过了,这个节日的常规活动——赛龙舟,就这样诞生了。

7、包粽子。

传说在端午节这一天,有一位名叫儿童节的少年,到河里游泳,却意外被淹死。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少年,就把他的象征化作了粽子的形状,以此来表达对他的尊敬和缅怀之情。

8、魏征唱歌。

唐朝时,大臣魏征善于唱歌,一年端午节这一天,他在天文台上唱起了悠扬的歌声。

端午节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端午节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端午节的神话故事有哪些端午节是一个江南汉族的传统节日。

它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

端午节在中国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

端午节还有许多传说和故事,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神话故事。

1.屈原投江传说唐前楚国的著名诗人屈原,因忠于国家,不满于楚王的暴政,最终感忧国忧民,忧心如焚,写下了《离骚》等不朽诗篇。

但最终他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同,被贬到岳阳楚国,感到无力改变国家的局面而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石投江自杀。

为了不让鱼虾蛇蚯蚓吃掉他的遗体,人们将糯米包成肚子形状,投入河中,以供他享用。

2.龙舟竞渡传说在楚国发生过一位大臣辞官后沉迷赌博,在此之前上瘾之后就一直不出门,直到有一天听到江边有异样声音,走出家门一瞧,原来是大家在玩龙舟竞渡的游戏,无意间心情大好。

从此,他每年都会参加龙舟比赛。

这是因为他们听信了男孩的话,当他看见飞进房间的一条毒蛇就急忙拿出草叶紧紧包住毒蛇,然后把它放在床头,在蛇爬过的地方留下猪油。

此后,毒蛇再也没出现了,人们就相信用包裹类的东西来赶走疫鬼,因此,日后的端午节上,人们便包粽子,放鞭炮,以求消灾免疫。

3.病虫害统统不来另一个著名的传说是,人们相信在农历五月初五的夜晚,穿红、戴菖蒲以及插艾叶,以祛除病虫害等灾祸的降临。

相传在古代,有两个男孩和一个老奶奶,后来老奶奶把他们请到家中和她同吃午餐。

男孩刚吃了几口就生病了,老奶奶急忙拦下寇军高速,白天杀酒宴,晚上放鞭炮以及挂头熏,最终成功赶走了病魔。

为了纪念老奶奶的贡献,人们就在端午节大力祭祀菖蒲,插艾叶,不仅祈求法力,而且祈求无虫害的幸运。

这些故事是人们熟知的端午节的神话,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希望大家在未来的端午节中能够好好珍惜这一传统节日,将端午节的文化和传统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领略这场神圣的旅游盛宴。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等。

除了这些习俗之外,端午节还有许多民间传说与故事,其中一些故事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本文将介绍端午节的几个著名民间传说。

1. 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端午节的主角之一。

据传,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他是楚国一位忠诚的政治家和文化名流。

然而,由于与楚怀王的政策不合,他被流放到远方。

在他被流放期间,楚国被秦国侵略,楚怀王自杀,楚国陷入了困境。

屈原得知楚国的状况后感到非常伤心,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来到汨罗江,悲痛欲绝地投江自尽,以表达对楚国的忠诚和爱国之情。

当地的渔民和百姓闻讯后纷纷划船捞救,但最终未能救回屈原的遗体。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便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且划龙舟和投放粽子,希望能驱走江中的鱼虾,避免它们伤害屈原的遗体。

2.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相传,在屈原投江之后,当地的渔民划船捞救时,为了吓跑水中的鱼虾,便敲击鼓乐,同时还有人划船划打水,以保护屈原的尸体。

后来,这种活动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的盛大比赛。

现今的龙舟赛是一项集体划船的竞技运动,参赛队伍分为数人一组,配合齐心协力地划动长长的龙舟。

一般来说,龙舟由木头制成,船身彩绘充满吉祥图案和龙的形象。

赛龙舟既有观赏性,又突显了中国人注重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特点。

3. 吃粽子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粘米制作的传统食物,通常由糯米、豆沙、红枣等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中。

吃粽子的习俗与屈原有关。

相传,当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咬食他的身体,纷纷包裹着糯米和馅料做成粽子,下河投喂,以饱鱼虾的口,使它们不再伤害屈原。

此习俗逐渐发展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

现如今,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把粽子作为一种象征美好和吉利的食物,与家人一同享受。

4. 挂艾草挂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一项传统习俗。

相传,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挂上艾草,希望以艾草的香气驱走瘟疫和邪气。

关于端午节的神话传说故事

关于端午节的神话传说故事

关于端午节的神话传说故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称为“重五节”、“午日节”、“龙舟节”等等。

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端午节在世代传承中因其固有的文化价值得到长期保存。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主要讲述几个关于端午节的神话传说故事,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

1.屈原投江最著名的端午节传说便是屈原投江的故事,这也是端午节起源的一个主要传说。

在战国时期,楚国的国相屈原因为多方原因,被贬谪到了江南一带。

他深感楚国未来的不可避免覆灭,于是感慨万分,走到了潇湘江边。

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悲愤难抑,心灰意冷,最终身投江中自尽。

据说当时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个个感到悲愤,江中有船,船上长满了粽子,人们为了不让鱼儿啃食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尸体,纷纷把这些粽子扔进了江中,以哀悼屈原的逝去。

这个故事中蕴含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悼念和对屈原思想的传承。

屈原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先驱人物,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端午节的传承也是对他的价值的保留和敬重。

2.拯救草民另一个有名的端午节传说便是拯救草民的故事。

据说在古时候,有一个恶龙住在一座山上,每年都要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出来吃人。

居住在山下的人们为了自保,他们在这一天都不敢出门。

但是有一个人民委员会的官员,他看到了百姓的疾苦,便到山上拜倒恶龙,以自己的身躯来换取百姓的平安和幸福。

恶龙不但答应了,还向他提供了制作粽子的方法。

于是,这位百姓群众的代表拿到了这个制作粽子的方法,并且告诉了所有的百姓。

大家就按照该方法制作出了美味的粽子,让恶龙不会再因为饥饿而攻击人们了。

这个故事中所传递的其实是一个爱心和公正的价值观。

这位官员表现出了愿意为自己的百姓而付出的高尚品行,而恶龙则通过答应他的要求,展现出了顺应正义的态度。

3.龙舟比赛除了以上两个重要传说之外,龙舟比赛也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个传统活动,也是源于古时候的故事和传说。

端午节有哪些美丽传说

端午节有哪些美丽传说

端午节有哪些美丽传说端午节有哪些美丽传说导语:随着端午节的临近,我们对端午节的记忆越发的清晰了。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传说,这些传说是不是打动了你?端午节有哪些美丽传说?小编为您讲述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有哪些美丽传说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一、爱国诗人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五月五日,屈原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涛神伍子胥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龙的节日说、恶日说、夏至说等。

如果从时间和史籍上考证,则首推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

根据历朝官修地方志书记载,其出生地位于现在的.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常家营村,也有湖北监利县之说。

伍子胥的先祖伍举是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

端午节的5个传说_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5个传说_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5个传说_端午节的故事对于端午节的由来,民间流传最广的当属屈原说和伍子胥说。

其实,除此之外,民间还有曹娥说、三代夏至节说、毒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少为人知的端午传说,只流行于全国的某一小部分地区。

下面店铺整理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供大家参考。

端午节的5个传说端午节的传说一:毒月恶日驱避说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的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就是在五月五日出生。

他的父亲要妻子不要生下他,认为这个孩子会危害父母。

纵观历史,此类事件记载很多。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他的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便被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从先秦以后,这个日子都被认为是不吉之日,为了趋吉避凶,人们往往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

端午节的传说二:纪念东汉孝女曹娥在浙江绍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传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寻找父亲。

过了17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江而亡,五日后从江中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传为神话。

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帝王都曾对曹娥大事褒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传说三:纪念女诗人秋瑾女诗人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

她是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

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美丽的传说

端午节美丽的传说

端午节美丽的传说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端午节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屈原与粽子的故事和龙舟竞渡的故事。

这些传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

屈原与粽子的故事是端午节最著名的传说之一,也是人们庆祝端午节的主要原因。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被封为楚国的大夫。

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阴谋,他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在失去了一切之后,他写下了一首伟大的诗歌《离骚》。

这首诗让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但是,屈原的悲剧并没有停止。

他被陷害成谋反,最后选择跳入汨罗江自尽。

在屈原自杀之后,人们纷纷跳入汨罗江搜寻他的身体。

为了使食物不被鱼虾吃掉,人们就把米油、肉等食物用竹叶包起来扔进江中。

传说,屈原的灵魂看到了这些美味的食物,便安心地离去了。

这便是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粽子的形状和屈原的灵魂一样,而包扎在粽子里的食材则代表了人们的悼念与哀思之情。

除了屈原与粽子的故事,龙舟竞渡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传统活动之一。

相传,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屈原的人,他虽然受到了政治迫害,但仍然对国家和人民热爱不已。

当他跳入汨罗江自尽之后,人们纷纷跳入江中,企图救出他的遗体。

为了让屈原回归江岸,人们便划起了船只,甚至在船头上挂上了五颜六色的彩旗,以迎接他的灵魂。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只变成了龙舟,迎接屈原的灵魂变成了龙舟竞渡。

在比赛中,参赛队员需要协力划桨推动龙舟,以取得胜利。

这项比赛代表了团结协作与奋斗的精神,也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敬意和哀思。

端午节的美丽传说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历史遗产。

这些传说以天才文学家屈原为主角,表达了人们对爱国和团结协作的崇高追求。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端午节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文化魅力。

同时,端午节让人们能够放松心情,享受美味佳肴和团聚的欢乐时光,也为人们提供了机会,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美丽动人的传说篇一: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的传说故事1.纪念屈原说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纪念伍子胥说有些说法则与吴国大夫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

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

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

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3. 纪念孝女曹娥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4.古越民族图腾祭说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带吴伐楚,五战五胜,攻破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篇二: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一)屈原投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传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篇三: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

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

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楚国人因不舍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相救。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藉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吃粽子据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这可算是粽子的起源。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但是当时,吃粽子并无特别的纪念意义,只是当作一种时令食品而已。

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

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俗谚说:“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意思是粽子一出现,岁序便转入夏季,不仅只是点缀节景。

悬挂钟馗像在江淮地区,几乎家家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大鬼便把它捉到吃了,明皇喝问,大鬼说:“我叫钟馗,是终南山的进士,因面貌丑陋,应考不第,便自尽了。

现在我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魔。

”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驱五毒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过去民间把蛇、蝎子、吴蜙、壁虎、蛙或、蜘蛛叫“五毒”。

到了端午节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或贴在门、窗、炕上,或系在儿童的臂上,以避诸毒。

有的还剪成装着五毒的葫芦图像,表示用葫芦把这五毒给镇住。

有的地区把五毒串成长串,在它们上端系上艾草、菖蒲,然后在下端穿上三瓣大蒜组成藕形,菖蒲、艾草表示刀和剑将它们斩除,大蒜表示锁,将它们锁住杀死。

还把它挂在门前显眼的地方这叫“悬端午景”。

饮雄黄酒百病多远走中国大部份地区端午节有要饮雄黄酒的习惯,雄黄,又名鸡冠,是一种矿物质也是常用的中药,对各种皮肤真菌和金色葡萄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

所以端午家人团聚喝雄黄酒有驱走百病,涂在小孩的鼻子、耳朵、并在额上画一个“王”字,有健身驱邪作用的意思。

谚曰:“五月一日至五日??涂耳鼻以雄黄,曰‘避虫毒’。

”人们在仲夏的端午节喝上几口雄黄酒,寄寓能驱走百病的愿望,所以,俗谚曰:“饮雄黄酒,百病多远走。

”悬艾草为了驱除疾厄,端午节时可见住家门口都挂菖蒲和艾草,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两者皆可入中药。

艾叶可制灸,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

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了。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

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并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旧时缝制香包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女红,但现今民众多向商贩购买。

市售香包种类繁多,除了动物、花、鸟、还有流行的卡通造型,令人爱不释手,每逢端午,各地都可见民众在贩卖香包的摊子上选购各式香包。

端午节可说是现存的重要节庆中,历史最悠久的。

由现代的眼光看来,祖先对端午节的看法确有其独到之处:在这初夏虫疫滋生之际,以端午节提醒大家做好保健的工作。

八百多年前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曰: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

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

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的喝起酒来。

从中看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之意,又有卫生保健之功用。

来的粽子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