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档】《鲁人徙越》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2页)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铣〔*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以下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答复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 3.略4.此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徙。
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
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方案,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展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精品】小升初语文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一(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精品】小升初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一(一)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注释】[①身:自己。
②屦(jugrave;):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③缟(gǎo):白绢,周时人用缟做帽子。
④履:鞋。
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⑤跣(xiǎn):赤脚。
⑥被:同“披”。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1)或谓之曰 ( )(2)屦为履之也( )(3)而越人被发( )(4)以子之所长( )2.下面句子中的“穷”字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子必穷矣B.欲使无穷,其可得乎C.穷困潦倒D.无穷无尽3.翻译句子。
(2分)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4.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2分)5.简要概括这篇寓言的主要故事情节。
(2分)6.本文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请写出来(至少三种)。
(2分)(二)不责僮婢唐临性宽仁,多恕。
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
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
”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
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
及奴觉,谢罪。
城曰:“寒而饮,何害也!”1.解释。
(1)尝: (2)向:(3)扬: (4)过:(5)易: (6)负:2.翻译。
终不扬其过也。
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三)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③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⑤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中山:即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实战篇阅读题参考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及翻译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2分,各1分1慢;2看;12.4分,各2分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1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二、鲁人徙越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6分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15.翻译划线句2分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参考答案:14、1有人2凭15、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16、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三、芒山盗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译文:宣和年间,芒山有一盗将要受极刑,他母亲来和他诀别;芒山盗对母亲说:“我想像小孩时吸一下母亲的乳汁,死了也感到无憾;”母亲让他吮乳,芒山盗咬断乳头,流血满地,母亲死去;芒山盗就告诉刽子手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所以怀恨把她杀了;”啊真是与众不同啊,俗话说:“教育子女要从幼儿时就开始;”这真不假啊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愿如儿时一吮母乳2盗因告刑者曰3以至不检4夫语“教子婴孩”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译文: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译文:3.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芒山有盗临刑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2盗一菜一薪4母与之乳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D、1与2不同,3与4相同4.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答案:1.1吮吸2于是3约束、检点4语气词2.1我小时候,偷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2“教给孩子需要从幼儿开始”话不假啊4.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意见对即可四、月攘一鸡今有人日攘rǎng 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注释:①攘:窃取,偷; ②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道:此处指行为道德;1.解释下列加点字;4’1是非君子之道2请损之3以待来年然后已4或告之曰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欺速已矣B、惧其不已C、可以已大风D、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3.翻译:2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4.这个故事启示我们2分译文: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说:“那就让我少偷点,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如果知道那是不对的,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来年感:这个故事在今天,似乎显得太平淡乏味;既无哲理又无智能;只是简单的说教:知错就改;1.1远2减少3明年4有人3.如果知道那样做不应当,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4.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因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五、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译文: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4’1欲杖之2具晓所言3咸叩头谢曰4大要教咸谄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一狼洞其中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孰知赋剑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翻译:大要教咸谄也;2分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分答案1.1用杖打2完全,都3认错4大致3.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4.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准确的;六、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日:“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DA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 B 今以柴与汝尝与人佣耕甚矣,汝之不惠C不取直而归D我有死而已系向牛头充炭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以刀劈狼首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将“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我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4.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与迫害;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六、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翻译: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来卖,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钱,还要求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得到你的这匹驴才行;”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要靠它嫌钱糊口;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往回走了,而你还是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拼了”于是农夫殴打了宦官;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3.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七敝帚自珍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翻译: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1自古而然2而固小之3鲜能备善4斯不自见之患也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武仲以能属文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D、策之不以其道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1分4.“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3分答案:1.1这样2轻视3少4害处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4.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八、樊重树木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事应从长远考虑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4分1向之笑者2咸来求假焉3然积以岁月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怅恨久之B、何陋之有C、亲戚畔之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道理:启示:答案:1.1从前2都、借 3 但是3.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4. 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九、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翻译:齐国有个人,喜欢打猎,但空费时日,持续很久,什么野兽也没打到;一到家里,就感到对不起妻室儿女;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仔细想来,那打不到野兽的原因,就是喂的猎狗太不中用;想买一只好狗,家里又十分贫困,买不起;于是,他立即拼命种田;拼命种田,家里就富裕起来;家里富裕起来,也就有钱挑选好狗;猎狗的本领高强,于是每次都能捕获到野兽:从此,他那打猎的收获,经常超过了别人; 认准目标,就努力去做,这目标就准能实现,不只打猎是这样,其他事情也都是这样啊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4分1 入则羞对其家室2 其所以不得之故3 君宜致力于耕作4 于是退而疾耕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于是退而疾耕B、环而攻之而不胜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答案:1.1在家中2原因3应该4勤奋地耕地3.莫非是让我集中精力耕地然后有所收获,再去买条好狗吧;4.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攻,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十、张良受书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翻译: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 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卷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走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遂去,无他言2与老人期3喜曰:“当如是”4良因异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孤之有孔明B、寡助之至C、公将鼓之D、公将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2分4.本段文字表现了张良的优秀品质;2分1.1离开2约会3这样4对…感到奇怪3.张良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从此,经常诵读研究这卷兵书;4.恪守诺言,虚心求救;十一、一五六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翻译: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1.解释下列加点字;1吾之患在鼠2告其父曰:“盍去诸”3是非若所知也4不病于无鸡乎2.联系上下文,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译: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答案:1.1忧虑2赶走3这件事4担忧2.如果没有鸡,不吃鸡罢了,离饥寒还远着呢;十二、刘羽冲偶得古兵书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A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B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③沟洫,沟渠;甫,刚;翻译: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着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1.解释加点字:会:几:岂:惟: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含义不同类的一项:A、自练乡兵与之角B、前人之述备矣;C、益慕圣贤之道D、祗辱于奴隶之手3.翻译画线的句子:A.自谓可使千里成壤B.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4.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答案:1.会:恰好,遇上2几:几乎3岂:难道4惟:只: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B:沟渠刚挖成,大水冲过来,顺着沟渠灌进村子里,人差一点儿都成了鱼淹没了4.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十三、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翻译: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压往齐国,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防守边疆的人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给他食物吃,这个防守的人因此私下里和管仲说:“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而没被判刑,还被齐国重用的话,你要怎么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如果真像你说的话,是我因为我的贤能被重用,有才能得以发挥,自已的成就被大家赏识,我为什么要谢你呢”这个防守的人因此恨管仲;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适幸及齐不死2如子之言3封人怨之4我且贤之用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2分例句:自鲁之齐A、乌封人跪而食之B、如子之言C、我且贤之用D、辍耕之垄上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4.简要说明上文所含的主要道理;2分答案:1.1到2你3恨4将3.你若到了齐国不被处死,在齐国当官,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4.一个人考虑的首先应该是国家的利益,而不应只顾私恩;。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10、追求忘我----不要把自己当做鼠,否则肯定被猫吃。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
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
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
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
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
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
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
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
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温馨提示: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课堂导入(谈天说地)(分钟)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一)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写。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下列加点字与“教以书字”中的“书”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唯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3、最能表现欧阳修勤奋学习的句子是哪句?4、欧阳修的成才,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也离不开家长的善于施教,这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_”一句即可看出。
(二)贾人渡河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贾人急号曰②予尔百金2、翻译句子。
①我济阴之巨室也。
②立而观之,遂没。
3、选出与原文内容相符合的一项()A、本文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许百金而酬十金,最终逃脱不了灭顶之灾的事。
B、本文揭露了商人老奸巨猾、许金不酬,同时也讽刺了渔夫见利忘义、贪得无厌。
C、本文借一巨商翻船落水求救的故事,批判了渔夫的唯利是图、乘人之危。
D、本文写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贾人许金能酬、说话算数;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
4、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理由是什么?5、请以故事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个简评,要求运用成语或名言警句。
(三)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为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高考:语文作文--“鲁人徙越”的启示(附范文及解析)
阅读寓言《鲁人徙越》,按要求作文。
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发展。
有个朋友去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
”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朋友解释说:“草鞋是供人穿用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不穿鞋;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不戴帽子。
凭着你的特长,搬到你的特长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不处于困境,怎么可能办到呢?”根据寓意,选择适当的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解析】“鲁人徙越”的启示看完这个故事后,人们往往认为擅长编制的鲁人夫妇糊涂无知,那位劝说者则明智而有识,这几乎成了铁案。
是的,如果我们用静止的观点来分析,擅长纺织的鲁人夫妇到越地之后,一定会像那位明智的劝说者所说的那样,特长得不到发挥,定然会“无用武之地”,以至于“穷困不堪”了。
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角度,深入下去思考一下呢?就会得出一个与劝解人说的完全相反的答案——鲁人徙越之后,并不一定急于卖鞋卖帽,而且不一定局限于卖鞋卖帽。
他们夫妇到越地之后,可以先做一番考察,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然后再对鞋帽从美学角度的和有利于身体健康诸方面,做一些宣传穿鞋戴帽的有益广告,使越地人慢慢认识并接收穿鞋戴帽这种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意自然就有了。
当然,越人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马上改变,鲁人夫妇也不可能马上富起来。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一定老不穿鞋、不戴帽,就像人类开始时挂树叶、围兽皮,而现在却穿上衣服一样。
再说,鲁人夫妇既然擅长纺织,那么,他们的纺织就不会局限在鞋帽上,他们可以纺织出许多越人喜欢的东西。
这样,鲁人夫妇又何患不富。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
有许多人看待事物或干事情,总是像故事中劝鲁人的人那样,以僵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墨守成规,不思变革,满足于当前的环境,对新出现的事物,一看脸孔陌生,不是采取怀疑的态度,不加理睬、不去注意,就是大喝一声,“哪里来的异端”,一棍子打死。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鲁人徙越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6分)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2分)(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15.翻译划线句(2分)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三、芒山盗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
”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
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故恨杀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愿如儿时一吮母乳(2)盗因告刑者曰(3)以至不检(4)夫语“教子婴孩”2.翻译下面的句子。
《徐文贞宽厚》阅读答案
《徐文贞宽厚》阅读答案〔四十一〕阎百诗天质奇钝【参考答案】1、〔1〕看〔2〕生病2、幼时接受学习〔教育〕,书要读上许多遍,才大致顺口。
3、“暗记不复出声〞者十年。
4、只要克服困难,努力不懈,就能获得成功〔四十二〕鲁人徙越【参考答案】1、〔1〕到〔2〕为什么2、有人对他说:“你〔去越国〕必然会贫穷的。
〞3、越人的生活习性是跣行披发4、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行动,否那么只能碰钉子。
〔四十三〕徐文贞宽厚【参考答案】1、〔1〕回,回家〔2〕老友2、一个人拿了酒席上的金杯藏在帽子里,徐文贞正好看到。
3、不让别人发现是他拿了金杯〔私下里把金杯送给他〕4、重情谊待人宽厚〔四十四〕景公闻命【参考答案】1、〔1〕进入,入宫〔2〕教导,告诫2、〔景公〕就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3、公被狐白之裘。
4、敢于直谏〔善于进谏〕体恤百姓〔爱国忧民〕〔四十五〕嘉定县吏人【参考答案】1、〔1〕到〔2〕缘故,原因2、半年以后,吏告假回家,就把原来的米奉还给乡人的母亲3、二石米4、应该奉公守法,秉公办事〔不要利用手中职权贪财〕〔四十六〕齐桓公好服紫【参考答案】1、〔1〕全,都〔2〕买得,买到2、我喜欢穿紫色衣服,紫色衣服特别昂贵。
3、五素不得一紫4、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或:上行下效。
或:欲正人,先正己〕〔四十七〕为朝廷用人【参考答案】1、〔1〕说〔2〕路,道路2、宰相替朝廷选用人才,不是偏爱于理。
3、感谢杨文定公连续提拔自己当大官4、秉公办事,公私清楚〔四十八〕威宁伯北伐时【参考答案】1、〔1〕吃,吃饭〔2〕许诺,容许2、每当空闲时,命令部队打猎,计算射中猎物的多少〔以此来〕安排在战斗中的前后顺序3、揭发有人在“计矢中禽之多寡〞上舞弊。
4、关心士兵严明军纪务实灵活〔任选两点〕〔四十九〕卞庄子刺虎【参考答案】1、〔1〕阻止,使??停止〔2〕美名,名誉2、卞庄子趁势把受伤的老虎刺死了,一下子取得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绩。
3、两虎相斗,大者伤,小者死。
《鲁人徙越》原文翻译与寓意
《鲁人徙越》原文翻译与寓意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jù),妻善织缟〈gǎo〉,而欲徙〈xǐ〉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xiǎn〉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p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1.作者:韩非,战国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3.善:擅长,善于4.身:自己,本人。
5.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6.缟:古代的一种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7.履:鞋,这里用作动词,穿鞋。
8.徙:迁徙,搬家。
9.于:到(介词)(表示方向)10.或:有的人。
11.跣行:赤脚走路,跣,赤脚。
12.为:是。
13.被(pī)发:被,通“披”;披头散发。
14.其:作副词用,同“岂”,难道。
《鲁人徙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与道理《鲁人徙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与道理15.冠:帽子。
16.以:凭借,依靠,用。
17.子:您。
18.长:擅长(此处是“所”字结构,后接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19.无:不。
20.游:游历21.穷:走投无路22.引:引进23.用:使用(它们)24.其:它们的用处25.越:春秋时越国,今浙江一带译文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但是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
”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麻鞋是为了(人们)穿它(来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为了(人们)戴它,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
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
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徙越》阅读训练及答案
《鲁人徙越》阅读训练及答案
【原文】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古时用麻葛等织成的草鞋。
②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翻译】
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帽子,于是想搬到越
国去。
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
”那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做鞋是为了给人穿的呀,但是越国人
却习惯于光脚走路;织白绸子是做帽子用的,但是越国人喜欢披散着头发。
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哪能办
得到呢?”。
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
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身()(2)善()
(3)或()(4)穷()
(5)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这则短文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1)自己
(2)擅长
(3)有人
(4)穷困
(5)怎么
2.草鞋是为了用来穿的,可越国人光着脚走路;白绢是为了用来束发的,可越国人披着头发(不束)。
3.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千万不可以凭主观臆断,心血来潮,莽撞行事。
文言文《鲁人徙越》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鲁人徙越》阅读题及答案文言文《鲁人徙越》阅读题及答案「篇一」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
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注释]①屦:麻鞋。
②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③跣:赤脚。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而欲徙于越()(2)游与不用之国()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3、文中游与不用之国,不用的原因是什么?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迁移,搬家(2)前往,行走2、有人对他说:你(去越国)必然会贫穷的。
3、越人的生活习性是跣行披发4、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文言文《鲁人徙越》阅读题及答案「篇二」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日:“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日:“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日:“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身:亲自,自己。
②屦:麻鞋。
③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④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⑤跣:赤脚。
[训练囊目]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子必穷矣(3)而欲徙于越。
(4)以子之所长2.翻译划线句:(1)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2)“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3.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_________4.读了这个故事,你同意那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1.(1)有人(2)你。
(3)迁徒,搬家。
(4)凭着。
2.(1)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2)“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3.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阅读答案及翻译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一:《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1]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以下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答复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 3.略4.此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徙。
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
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方案,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文言文阅读与训练-第21课 鲁人徙越
赤脚
通“披”
(回答)说:“鞋子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 译文 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介词,用
能够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用您的所长,到不使用(您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 译文 贫穷,这可能吗?
“其”在古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
“其”是常见的文言虚词,其意义和用法有: 1、作为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的”。如“此其父善游”,意 思是“这个人他的父亲于是喝完了那壶酒”。 3、作为副词,相当于“难道”“大概”等,上文“其可得乎”, 意思就是“难道可能吗”。
原文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jù),妻善织缟(gǎo)而欲徙于越。或 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 也,而越人跣(xiǎn)行;缟为冠之,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 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子》
自己
白绢,可以做帽子
鲁人身善织屦(jù),妻善织缟(gǎo),而欲徙于越。
擅长 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鲁国有个人,他自己擅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妻子擅 译文 于织白绢,他想搬家到越国去。
有人
生活困难
为什么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
一定
有人对他说:“您一定会生活困难的。”鲁人说:“为什么呢?”
译文
鞋,这里作动词,指穿鞋
帽子
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xiǎn)行;缟为冠之,而越人被发。
4、你认为鲁人可以徙越吗?为什么?
可以。只要鲁人教会越人穿鞋戴帽,他们的市场就会很大。 不可以。因为越人不穿鞋戴帽,鲁人的手艺在那里没有用处。
阅 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鲁人徙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与道理
原文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①浮梁:浮桥。②维:系,连结。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⑤权衡:秤锤秤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牛且数万斤(将近)(2)募能出之者(使?出)(3)徐去...其土(慢慢地)(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填满,充实)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秤杆秤锤称东西的样子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于是船浮起来,铁牛也被钩出。
4.“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答: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
八、樊重树木
原文樊重①欲作器物,先种梓漆②,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于两船之间的横木上,然后去掉船上的土,铁牛就浮出来了。
四、勉谕儿辈
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②陛:宫殿的台阶。③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翻译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阅读答案及翻译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阅读答案及翻译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 3.略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徙。
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
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阅读答案及翻译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阅读答案及翻译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 3.略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徙。
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
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鲁人徙越》原文翻译与寓意
鲁人徙越》原文翻译与寓意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屡(j u ),妻善织纟高〈g a 0〉,而欲徙〈x 7〉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xi a n〉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p 1 )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1. 作者:韩非,战国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3. 善:擅长,善于4. 身:自己,本人。
5. 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6. 高:古代的一种白绢,周人用高做帽子。
7. 履:鞋,这里用作动词,穿鞋。
8. 徙:迁徙,搬家。
9. 于:到(介词)(表示方向)10. 或:有的人。
11. 跣行:赤脚走路,跣,赤脚。
12. 为:是。
13. 被(p i )发:被,通“披”;披头散发。
14. 其:作副词用,同“岂”,难道。
《鲁人徙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与道理《鲁人徙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与道理15.冠:帽子。
16. 以:凭借,依靠,用。
17. 子:您。
18. 长:擅长(此处是“所”字结构,后接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19. 无:不。
20. 游:游历21. 穷:走投无路22. 引:引进23. 用:使用(它们)24. 其:它们的用处25. 越:春秋时越国,今浙江一带译文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但是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
”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麻鞋是为了(人们)穿它(来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为了(人们)戴它,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
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
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初中文言文阅读】《鲁人身善织屦(6分)》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鲁人身善织屦(6分)》阅读答案
鲁人身善织屦(6分)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
以子之鲁人身善织屦
(6
分)
鲁人擅长织丝绸① 他们的妻子擅长织丝绸②. 他们想搬到越南去。
•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
你可以去一个不利用你儿子长处的国家旅行。
如果你想创造无限,你能得到什么?(《韩非子·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
穿鞋。
④跣:赤脚。
十五
、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
2
(分钟)
(
一
)或
到此为止
(
二
)以
儿子的长度
翻译
(
二
分)
为了表演它,更多的人是咸兴人;嵌合体是王冠,越人是头发。
译:
十七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2
(分钟)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一
、(
一
)有人
(
2
)依靠
2
你为人们编织麻鞋,但越南人民却赤脚走路。
你编织白色丝绸供人们戴帽子,但越南人不戴头发松散的帽子。
3
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决定行动,否则我们只能一针见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档】《鲁人徙越》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鲁人徙越》阅读答案
鲁人徙越
韩非
原文: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
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①身:自己。
②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③缟(gǎo):白绢,周时人用缟做帽子。
④履:鞋。
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⑤跣(xiǎn):
赤脚。
⑥被:同“披”。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老婆善于织缟
(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
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
(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
阅读: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1)或谓之曰()(2)屦为履之也()
(3)而越人被发()(4)以子之所长()
1、(1)有的人(2)穿(3)同“披”,披着(4)用、凭
2、下面句子中的“穷”字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子必穷矣
B、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C、穷困潦倒
D、无穷无尽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