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配套教案教学设计20.1.1平均数(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下20.1《平均数(第二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下20.1《平均数(第二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20.1.1 平均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体会权的差异对其平均数的影响。

2、通过实际问题体会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于联系。

3、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加权平均数的求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尤其对于频数分布表中加权平均数的求解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有点困难,本节课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师生交流、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共同探究新知。

教学重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是怎样的?2、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

二、引入新知求下列数据的平均数:3,3,5,5,5,6,6,6,6对于这个问题有没有不同的求解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当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出现的数据时,有没有其他方法求平均数,体会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一致性。

形成概念在求n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 (x)出现fk次(这里f1+f2+…+fk=n)那么这n个数的平均数也叫做x1,x2,…,xk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k分别叫做x1,x2,…,xk的权。

三、强化新知:1、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

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四:再次探究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这Array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数据分组后,组中值是指小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师生活动:根据具体事例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

五、小组活动:统计并完成小组身高的频数分布表,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并进行小组总结展示。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教案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利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数据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处理,掌握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逻辑推理:在估计总体平均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理解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关系,增强推理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如何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
-样本选择对估计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会难以理解为什么随机抽取的样本更能代表总体,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展示不同样本选择方法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强调随机性的重要性。
-在理解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关系时,学生可能会混淆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图表或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种关系。
-对于误差的分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误差的来源及如何减少误差,教师需要详细解释样本大小、样本选择等因素对误差的影响,并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来体验这些概念。
-在数学建模方面,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来建立模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分析、数据整理到模型建立的整个过程,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平均数的性质和作用。
过程:教师讲解平均数的性质,如数据的总和等于平均数乘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大于最小的数,小于最大的数等。并通过实例说明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
过程: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如“计算某商店近一周的销售总额,并求出平均每天的销售总额。”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5.能够运用平均数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数的概念,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会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会运用平均数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5.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进行拓展延伸,如探究平均数与其他统计量(如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6.总结反思,内化知识
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内化知识。
7.个性化指导,关注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辅导;对于优秀学生,适当提高难度,拓展思维。
2.自主探究,理解概念
让学生自主探究平均数的定义,引导他们发现平均数在数据中的作用,从而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3.精讲精练,巩固知识
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典型例题、练习题进行巩固。注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计算准确性。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2)

20.1.1平均数——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章第一节教学设计一、学生状况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代表》的第1节——“平均数”的第1课时.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简单地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进入初中阶段后,在七年级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入下: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权、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2)理解简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利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活动,初步经历数据的处理过程,发展学生数据处理能力.(2)经历从特殊到到一般的数学探究方法,认识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价值,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2)通过权对结果的影响,使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必要性,认识事物要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探索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加权平均数. (2)简单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认识到权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温旧孕新——探新知权——新知升华—学以致用——小结平均数”.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一、 温旧孕新问题1 2017年2月28日由《重庆晚报》打造的“重庆六一班”小记者培训课,在德普外国语学校开班,并授予德普为小记者培训基地. 经过激烈的比赛,学校现在要在甲、乙两名同学中选拔出一名“德普小记者”,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现在请计算两名候选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如果你是评委,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选谁呢?展示视频图片以什么样的标准来比较他们的成绩?肯定分配中突出某项的方案具有合理性,并通过计算得出方案的可行性.在总分、平均分相等的情况下,具体该如何比较选拔?学生给出方案计算总分、平均分无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不同成绩在同一个问题上的重要程度不同,体会数据赋予“权”的必要性.形式变化,实质仍然反映了数据的不同重要程度.二、探新知权 1、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由小记者在四个测试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在老师的追问中,由学生自己探索出权的呈现形式,引入“权”的概念,导入课题. 权的定义: 权表示:数据的重要程度 数据的权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权形式:比例、百分比 根据不同的权重,所求的平均数就是加权平均数. 归纳: 一般地,若n 个数1x ,2x ,…,n x 的权分别提炼出权的定义:反映数据的重要程度.体会“权”的差异对“加权平均数”结果的影响.“简单平均数”可以看作是权相等的“加权平均数”.给学生一个反思自悟的过程.是 1w ,2w ,…,n w ,则 112212n nnx w x w x w x w w w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weighted average ) .书本171-172页“加权平均数”的相关内容.三、新知升华简单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统称为算术平均数. 当数据的权都相等时,所求的加权平均数就是简单平均数,简单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地特殊情况, 四、学以致用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 其中一位选手的单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1)按演讲内容占60%、演讲能力占30%、演讲效果占10%,计算选手的平均成绩;(2)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按 3:2: 1的比确定,计算选手的平均成绩.五、学以致用 小组编题1. 选择你感兴趣的生活中加权平均数的例子为背景;2. 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给出相应考察项目的权;3. 小组合作探究,要分工明确,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求加权平均数的题目;4. 小组活动时间共18分钟;5. 活动结束后 ,每个小组派两个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六、小结—平均数 我最大的收获是…我对同学和同伴的表现感到… 我从同学身上学到了…本节课在对你今后的生活中对待一些事情进行分析时,会有什么帮助?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科书第113页练习第2题;归纳概括公式(权的百分数的形式与比的形式)从加权平均数的多种形式计算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面生活中的加权平均例子提供素材.归纳概括公式利用刚才总结的公式列出式子.学生举例巩固所学体会“权”的对结果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权”.感受加权平均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体会数学的价值.巩固演练、反馈矫正(备用)1.(★)如果一组数据5, x, 3, 4的平均数是5, 那么x=____;2.(★★)某小区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有4户用电45度,有5户用电42度, 有6户用电50度, 则平均每户用电_____度;3. (★★)某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体育课外活动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三项成绩依次为92分、80 分、84 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分?4. (★★★)小亮买甲种练习本a本,每本m元;买乙种练习本b本,每本n元,两种练习本平均每本多少元?你得了________颗★。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数(2)》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数(2)》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1平均数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进一步学习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初步掌握统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会构建模型分析数据,解释数据蕴含的结论.2.学习目标(1)1.1.1 进一步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1.1.2经历探索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学会频数分布表中应用加权平均数的方法.(3)1.1.3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能正确有效应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4.学习难点理解频数、组中值得概念,根据不同特点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阅读教材P128-P130,思考:平均数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预习自测1.数据15,23,17,17,22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若4,x,5的平均数是7,则3,4,5,x,6五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

2.利用公式x=x/+a计算105,103,101,100,114,108,110,106,98,102的平均数,其中a=___,x/=_______,x=_______。

3.一个班级有45名学生,其中14岁的有16人,15岁的有17人,16岁的有8人,17岁的有4人,那么这个班的平均龄是_________岁。

预习自测参考答案1.18.8,62.100,4.7,104.73.15(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加权平均数的意义;(2)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问题1:某校为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举办“玩转数学”比赛.现有甲、乙、丙三个小组进入决赛,评委从研究报告、小组展示、答辩三个方面为个人小组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甲、乙、丙三个小组各项得分如表:(1)计算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并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小组的排名顺序;(2)如果按照研究报告占40%,小组展示占30%,答辩占30%计算各小组的成绩,哪个小组的成绩最高?解:(1)由题意可得,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从高分到低分小组的排名顺序是:丙>甲>乙;(2)由题意可得,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由上可得,甲组的成绩最高.问题2:阳泉同学参加周末社会实践活动,到“富乐花乡”蔬菜大棚中收集到2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的个数:32 39 45 55 60 54 60 28 56 4151 36 44 46 40 53 37 47 45 46(1)前1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_,众数是_____;(2)若对这20个数按组距为8进行分组,请补全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3)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试分析此大棚中西红柿的长势.解:(1)前1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个数的平均数是(32+39+45+55+60+54+60+28+56+41)÷10=47;把这些数据从小到大排列:28、32、39、41、45、54、55、56、60、60,最中间的数是(45+54)÷2=49.5,则中位数是49.5;60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60;故答案为:47,49.5,60;(2)根据题意填表如下:个数分组, 28≤x<36, 36≤x<44, 44≤x<52, 52≤x<60, 60≤x<68频数, 2, 5, 7, 4, 2补图如下:故答案为:5,7,4;(3)此大棚的西红柿长势普遍较好,最少都有28个;西红柿个数最集中的株数在第三组,共7株;西红柿的个数分布合理,中间多,两端少.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问题3: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班学生的体育成绩。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20.1.1 平均数(第2课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20.1.1 平均数(第2课时)

1 /2 20.1.1 平均数(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三、教学过程:【旧知回顾】:写出求加权平均数公式?【问题探究】:例1: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这天5请阅读下面探究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2)、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指什么呢?(3)、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则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

(分析:根据上面的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由于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

例如在1≤x <21之间的载客量近似地看作组中值11,组中值11的权是它的频数3,由此便可求出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解: 略(详见课本P114页)【归纳总结】: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这里f 1+f 2+…+f k =n )那么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为:nf x f x f x x k k +•••++=2211。

也叫做x 1,x 2,…,x k 这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其中f 1,f 2,…,f k 分别叫做x 1,x 2,…,x k 的权。

【例题解析】:例3: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解:略(详见课本P115页)课堂练习:课本P115页练习第1、2题;课本P116页练习第1题。

小组讨论,学生训练。

布置作业:1、课堂:习题20.1 第4、6题;2、家庭:数学作业本;一课一练。

2/ 2。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过程

方法
经历探索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的过程 ,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能运用数据信息的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难点来自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媒 体教 具
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配套练习 P62-64
1、典型例题讲析
2、基础演练1-8
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板 书设 计
作业布置
教 学反 思
平均数
课 标
解 读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
经历探索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的过程 ,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能运用数据信息的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
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知识

技能
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0.1.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含详解)

20.1.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含详解)

20.1.1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含详解)一、教学目标1.理解样本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样本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概念讲解在统计学中,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样本平均数是样本中各数据值的平均数。

它能够代表样本的集中趋势,同时也可以用来估计总体的集中趋势。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统计方法。

2. 样本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样本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将样本中所有数据值相加,然后除以样本的总个数。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样本平均数公式其中,x1, x2, …, xn 表示样本中的各个数据值,n 表示样本的总个数。

样本平均数可以用来估计总体平均数,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会接近总体平均数。

当样本足够大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会更加接近总体平均数的分布。

为了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我们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确定总体和样本的范围。

步骤二: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步骤三:计算样本平均数。

步骤四:根据样本平均数来估计总体平均数。

4. 实际问题解析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析,来让学生对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某班级共有 50 名学生,现在想要估计这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平均数。

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无法对全部 50 名学生进行测量,因此只能从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

假设我们从班级中随机抽取了 10 名学生,并测量得到他们的身高。

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样本的平均身高,然后用这个样本平均身高作为估计值来估计总体的平均身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观察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必要性和作用。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会利用组中值和频数近似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体会样本与总体的关系,知道通过样本平均数推断总体平均数、【学习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中的组中值和频数求加权平均数、【学习难点】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学前准备】认真阅读课本P113—115,完成练习1、在求个数据的平均数时,如果出现次,出现次,…,出现次(这里),那么这个数的平均数也叫做这个数的、其中,,…,分别叫做,,…,的、2、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课堂探究】例1 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行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载客量/人组中值频数(班次)11331551207122911811115 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分析: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教师二次备课备课教师:3、知识回顾: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每一个被考察的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例2 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查了10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使用寿命灯泡数1019253412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归纳总结:样本取自总体,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能对总体的情况作出一个估计和推测,一般来说,样本容量越大,用样本对总体的估计就越精确、【课堂检测】1、下表是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年龄分布、求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年龄/岁13141516频数14522、为了绿化环境,柳荫街引进一批法国梧桐,三年后这些树的树干的周长情况如图所示,计算这批法国梧桐树干的平均周长(精确到)【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课后作业2002--平均数(课时2)1、随机抽取某城市30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如下表:污染指数()4070901101xx0天数()3510741 其中时,空气质量为优;时,空气质量为良;时,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估计该市一年(以365天计)中空气质量至少为良的有多少天?2、某饮食公司为一学校提供午餐,有3元、4元和5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每人限定一份)、右图是5月份的销售情况统计图,求师生购买午餐费用的平均数是多少?3、种菜能手李大叔种植了一批新品种黄瓜,为了考察这种黄瓜的生长情况,李大叔随机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黄瓜根数,得到下面的条形图、请估计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大约结多少黄瓜?4、随机抽查了我校某月份里5天的日用电量,结果如下(单位:度)500,509,495,505,491(1)求出上述样本的平均数、(2)根据以上数据,若每度电为元,请你估计我校这个月(以30天计算)的电费是多少?5、为了检查一批零件的质量,从中抽取10件,测得它们的长度(单位:mm)如下:22、36,22、35,22、33,22、35,22、37,22、34,22、38,22、36,22、31,22、35(1)这个问题中的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2)请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这批零件的平均长度、6、为了了解某城市初中学生的体能情况,抽取若干名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引体向上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第 1、2、3、4、5组、图44、510、50、5O6、52、51058、52535人数次数(1)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什么?样本是什么?(2)求抽取多少名学生参加测试?(3)处于哪个次数段的学生数最多?(答出是第几组即可)(4)若次数在5次(含5次)以上为达标,全市共有60000初中生,在这次测试中,达标的初中生人数估计有多少人?【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2)

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2)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平均数(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理解算术平均数的简便算法与加权平均数的一致性,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过程与方法根据频数分布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它所体现的统计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权平均数所体现的统计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难点:对“权”的理解【导学过程】【知识回顾】(1)算术平均数的概念:(2)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新知探究】探究一、例2 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的6人,15岁24人,16岁2人。

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探究二、完成在教材P114探究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关汽车每个运营班次的载客量,(1数。

例如小组1≤x<21的组中值为(2)这天5天公关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知识梳理】1、组中值:2.当一组数据中有多个数据重复出现时,如何简便地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3.据频数分布求加权平均数时,你如何确定数据与相应的权?试举例说明.【随堂练习】2、为了绿化环境,柳荫街引进一批法国梧桐,三年后这些树的树干的周长情况如图所示。

计算这些法国梧桐树干的平均周长(图见课本115页练习2)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1平均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1平均数教学设计
(1)求以下数列的平均数:3,6,9,12,15。
(2)已知某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米,若增加一名身高为1.8米的学生,求新的平均身高。
(3)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0,求这组数据总和的2倍。
2.提高拓展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布置以下提高拓展题:
(4)某商店进行促销活动,活动期间,顾客平均每人消费金额为100元。若一名顾客消费了150元,求此时顾客的平均消费金额。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平均数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平均数与其他统计量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平均数作为数据代表值。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班级同学身高、体重等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求解平均数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思考情况。
3.教师引导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总结,给出平均数的定义,并强调平均数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讲授新知
1.平均数的定义与性质
教师详细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即总数除以个数,强调平均数反映了数据集的总体特征。同时,介绍平均数的性质,如受极端值影响较大等。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1平均数为依据,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平均数》(第2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平均数》(第2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20.1.1 平均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这节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学习了平均数的基础上,对平均数的进一步深入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平均数的运算由一般的加权平均数扩大到特殊的加权平均数的运算,为统计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运用加权平均数进行有关计算.
(3)、数学思考: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计算、归纳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探究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方法;②运用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方法.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加权平均数的运算,让学生归纳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三、教学过程
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平均数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举例:在讲解平均数的定义时,可以引用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让学生计算平均身高和体重,从而加深对平均数含义的理解。
2.教学难点
-平均数性质的掌握:理解当数据增大或减小时,平均数的变化规律,这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平均数与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和联系:学生需要区分这三个统计量,并明白它们在不同数据集上的适用性。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首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我发现同学们对于平均数这一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然而,在讲授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同学在计算平均数时,仍然容易出错,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复杂的数据时。这说明我在讲解平均数计算方法这一部分,可能还需要再加强一下,可以通过更多具体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技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
1.平均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讲解如何将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第2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第2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优质教案

第2课时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1.掌握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统计方法;(重点)2.在实际情景中会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体会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意义.(难点)一、情境导入生活中的“小笑话”:一天,爸爸叫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临出门前,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划燃的火柴.儿子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儿子才回到家.爸爸:“火柴能划燃吗?”儿子:“都能划燃.”爸爸:“你这么肯定?”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爸爸:“啊!……”今天我就学习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类型一】结合扇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来估计总体情况济南以“泉水”而闻名,为保护泉水,造福子孙后代,济南市积极开展“节水保泉”活动,宁宁利用课余时间对某小区300户居民的用水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5月份各户居民的用水量比4月份有所下降,宁宁将5月份各户居民的节水量统计整理如下统计图表:(1)扇形统计图中2.5米3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度;(2)该小区300户居民5月份平均每户节约用水多少米3?解析:(1)首先计算出节水量2.5米3对应的户数所占百分比,再用360°×百分比即可;(2)根据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即可.解:(1)120(2)(50×1+80×1.5+2.5×100+3×70)÷300=2.1(米3).答:该小区300户居民5月份平均每户节约用水2.1米3.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统计表,扇形统计图,平均数,关键是看懂统计图表,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必要的信息,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类型二】结合条形图来估计总体情况为宣传节约用水,小明随机调查了某小区部分家庭5月份的用水情况,并将收集的数据整理成如下统计图.(1)小明一共调查了多少户家庭?(2)求所调查家庭5月份用水量的平均数;(3)若该小区有400户居民,请你估计这个小区5月份的用水量.解析:(1)条形统计图上户数之和即为调查的家庭户数;(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用“400×所调查的20户家庭的平均用水量”即可.解:(1)1+1+3+6+4+2+2+1=20(户),答:小明一共调查了20户家庭;(2)(1×1+1×2+3×3+4×6+5×4+6×2+7×2+8×1)÷20=4.5(吨),答:所调查家庭5月份用水量的平均数为4.5吨;(3)400×4.5=1800(吨),答:估计这个小区5月份的用水量为1800吨.方法总结: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类型三】结合频数分布直方图来估计总体情况统计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数,得到如下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部分未完成):(1)请补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2)求出日参观人数不低于21.5万的天数和所占的百分比;(3)利用以上信息,试估计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解析:(1)根据表格的数据求出14.5~21.5小组的组中值,最后即可补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2)根据表格知道日参观人数不低于21.5万的天数有两个小组,共9天,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出所占的百分比;(3)利用每一组的组中值和每一组的频数可以求出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解:(1)14.5~21.5小组的组中值是(14.5+21.5)÷2=18,3÷20=0.15.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数的频数分布表:(2)依题意得日参观人数不低于21.5万有6+3=9(天),所占百分比为9÷20=45%;(3)∵园博会前20天的平均每天参观人数约为11×5+18×6+25×6+32×320=40920=20.45(万人),∴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约为20.45×247=5051.15(万人).答: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约为5051.15万人.方法总结:本题考查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频数分布直方图和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三、板书设计估计总体平均数当所要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统计中常用样本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本节课以数学情景作为问题的依托,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问题变式,让学生将逐步掌握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统计方法,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感受样本代表性的意义,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同时能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

《平均数(第2课时)》教案 人教数学八年级下册

《平均数(第2课时)》教案 人教数学八年级下册

20.1.1 平均数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加权平均数的应用过程,体验和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学会频数分布表中应用加权平均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解精神的作用.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频数分布表利用组中值的方法应用公式计算加权平均数.【教学难点】对算术平均数的简便算法与加权平均数算法一致性的理解.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学生:三角尺、铅笔、练习本.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某汽车厂为了了解2000辆汽车的安全可靠性能,你认为下列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1. 从中抽出15辆做碰撞试验;2. 用抽取的15辆汽车的安全可靠性可以作为一个样本;3. 用抽取的样本的安全可靠性来估计整批2000辆汽车的安全可靠性能.(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4-8,探究一组数据中的平均数和组中值教师出示问题: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学生答:用总的乘客人数除以总的班次即可.学生问:表格中载客量是六个数据组,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各组的实际数据应该选谁呢?教师答:要选取组中值,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11.1≤x<21的组中值为1+212教师问:上面问题的组中值分别是多少呢?学生依次回答,教师总结如下:计算后得到下表:载客量/人组中值频数(班次)1≤x<21 11 321≤x<41 31 541≤x<61 51 2061≤x<81 71 2281≤x<101 91 18101≤x<121 111 15教师: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教师问:请解答“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师生一起解答:解: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x̅=11×3+31×5+51×20+71×22+91×18+111×15≈73(人)3+5+20+22+18+15答: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73人.教师问;如何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呢?师生一起解答:使用计算器的方法:1.不同品牌的计算器的操作步骤有所不同,操作时需要参阅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2.通常需要先按动有关键,使计算器进入统计状态;然后依次输入数据x1,x2,…,x n,以及它们的权f1, f2,…,f n;最后按动求平均数的功能键(例如x̅键),计算器便会求出平的值.均数x̅=x1f1+x2f2+⋯+x n f nn考点1:在一组数据中求平均数种菜能手李大叔种植了一批新品种黄瓜.为了考察这种黄瓜的生产情况,他随机抽查了部分黄瓜藤上长出的黄瓜根数,得到如图所示的条形图.请计算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多少根黄瓜.(出示课件9)师生共同分析:读图,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如何计算平均数?条件是否足够?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解:条形图中样本的平均数为(10×10+13×15+14×20+15×18)÷ (10+15+18+20)≈13(根)故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13根黄瓜.出示课件11,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2.出示课件13-16,探究利用样本估计平均数教师问:果园里有100 棵梨树,在收获前,果农常会先估计果园里梨的产量.你认为该怎样估计呢?学生答:估计梨的个数和每个梨的质量.教师问:果农从100 棵梨树中任意选出10 棵,数出这10棵梨树上梨的个数,得到以下数据:154,150,155,155,159,150,152,155,153,157.你能估计出平均每棵树的梨的个数吗?=154学生答:x̅=150×2+152+153+154+155×3+157+15910所以平均每棵梨树上梨的个数为154.教师问:果农从这10 棵梨树的每一棵树上分别随机摘4个梨,这些梨的质量分布如下表:能估计出这批梨的平均质量吗?学生答:x̅=0.25×4+0.35×12+0.45×16+0.55×8=0.42(kg)4+12+16+8所以平均每个梨的质量约为0.42 kg.教师问:你能估计出该果园中梨的总产量吗?学生答:154×100×0.42=6468(kg)所以该果园中梨的总产量约为6468 kg.教师问:这个生活中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体现了怎样的统计思想?学生答: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考点1:利用样本估计求平均数某灯泡厂为了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随机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出示课件17)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解:据上表得各小组的组中值,于是x̅=800×5+1200×10+1600×12+2000×17+2400×6=1672(h)50答:即样本平均数为1 672.因此,可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是1672h.出示课件19,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教师:学了前面的知识,接下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吧.(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0-29)练习课件第20-29页题目,约用时20分钟.(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30)(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20.1.2第1课时)的相关内容. 知道中位数、众数的定义七、课后作业1、教材第116页练习.2、七彩课堂第161-162页第3、7、9题.八、板书设计平均数第2课时1.一组数据中的平均数和组中值考点12.利用样本估计平均数考点13.例题讲解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从知识与方法、能力与素质的层面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整节课以“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分析计算—总结升华”为主线,使学生亲身体验根据频数分布表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探索和验证过程,努力做到由传统的数学课堂向实验课堂转变.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组中值的作用、为什么要取组中值没有深入讨论,有些学生只是知道要取组中值,对于其中的原因根本没有明白,部分学生对于权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补救措施:适当增加学生熟悉的实例,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取组中值,并能更进一步理解权的含义,掌握根据频数分布表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 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 教案

20.1.1 平均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问题1、今天所上的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经常碰到,比如计算机老师说我们班的安全知识竞赛考的比较好,你知道她是通过什么标准来衡量的吗?问题2、你记得什么是平均数吗?怎么求平均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nx x x x x n++++= (321)问题3、在我们身边,哪些事例可以用到平均数的?问题4、城南中学的一个演讲比赛中,七位裁判给某演讲比赛的同学打的分数分别为:7.8,8.1,9.5,7.4,8.4,6.4,8.3.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那么,这位同学平均得分是多少?追问: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学生回答)问题5、已知3,5,9,x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6,求x问题6、已知某5个数的平均数是4,另6个数的平均数是2,求这11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更进一步的关于平均数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1.平均数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么,在实际问题中,我们有该如何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呢?问题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如表所示。

(1)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请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应该录用谁?解(1): 甲的平均成绩为=80.25=79.5乙的平均成绩为显然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对于问题(1),我们之前学习过,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20.1.1 平均数(2)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20.1.1 平均数(2)教案

20.1.1平均数(第2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加深对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使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过程方法经历探索根据频数分布表的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能运用数据信息的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教学流程】环节导学问题师生活动二次备课情境引入复习旧知:1.什么是加权平均数?2. 某校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八年级二班有学生45人,期末数学测试中,一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1.5分,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3.4分,这两个班9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解:(81.5×50 +83.4×45)÷95=7828÷95=82.4答:这两个班9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2.4分.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顾旧知识,让学生加深认识加权平均数1.若n个数x1,x2,……,x n的权分别是W1,W2,…,W n,则x=112212n nnx W x W x WW W W+++++叫做这几个数的加权平均数自主探【问题1】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归纳】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教师出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问题,尝试解决,教师巡视、适时点拨.解:1381416152416281624214x+++=+++⨯⨯⨯⨯≈所以,他们的平均年龄约为14岁.究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果x1 出现f1 次,x2出现f2 次,…,x k出现f k 次(这里f1 + f2+…+ f k = n),那么这n 个数的平均数x1122k kx f x f x fn++=也叫做x1,x2,…,x k 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 k 分别叫做x1,x2,…,x k 的权.例1: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载客量/人组中值频数(班次)1≤x<21 11 321≤x<41 31 541≤x<61 51 2061≤x<81 71 2281≤x<101 91 18101≤x<121 111 15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分析:根据上面的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统计中常用的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

《平均数 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数 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平均数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近似值.2.能够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近似值和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难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微课五、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做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解法一: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138141615241621450x ≈⨯+⨯+⨯+⨯=(岁). 解法一应用公式:11223344x f x f x f x f x n+++=. 解法二: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1381416152416214816242x ≈⨯+⨯+⨯+⨯=+++(岁). 解法二应用公式:112233441234x w x w x w x w x w w w w +++=+++. 所以,他们的平均年龄约为14岁.归纳小结:(1)两个算式结构一致;(2)f 和w 意义不同:f 表示频数,w 表示权;(3)题中13,14,15,16是表示年龄的数据,它们出现的频数分别是8,16,24,2,数据的频数越大,该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越大;(4)实际上频数起着权衡数据的作用,而这一点正好与加权平均数的权的作用是一致的. 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12k f f f n +++=),那么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1122k k x f x f x f x n +++=也叫做1x ,2x ,…,k x 这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1f ,2f ,…,k f 分别叫做1x ,2x ,…,k x 的权.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理解算术平均数的简便算法与加权平均数的一致性.2.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结果取整数)?分析:(1)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2)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解: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11331551207122911811115733520221815x ≈⨯+⨯+⨯+⨯+⨯+⨯=+++++(人).所以,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约是73人.设计意图:引出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加深了对“权”的意义的理解,当利用组中值近似代替一组数据中的平均值时,频数恰好反映这组数据的轻重程度,即权.(二)例题解析例1.某灯泡厂为了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随机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分析:抽出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组成一个样本.可以利用样本的平均使用寿命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解: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各小组的组中值,于是 800512001016001220001724006167250x ⨯+⨯+⨯+⨯+⨯==, 即样本平均数为1 672 h .因此,可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是1 672 h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实例,学习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例2、果园里有100棵梨树,在收获前,果农常会先估计果园里梨的产量.(1)果农从100棵梨树中任意选出10棵,数出这10棵梨树上梨的个数,得到以下数据:154,150,155,155,159,150,152,155,153,157.你能估计出平均每棵树上梨的个数吗?(2)果农从这10棵梨树的每一棵树上分别随机摘4个梨,这些梨的质量分布如下表:你能估计出这批梨的平均质量吗?(3)你能估计出该果园中梨的总产量吗?设计意图:考查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近似值和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解:(1)1502152153154155315715915410x ⨯++++⨯++==. 所以,平均每棵梨树上梨的个数为154个.(2)025403512045160558042412168x .....⨯+⨯+⨯+⨯==+++. 所以,平均每个梨的质量约为0.42 kg .(3)1541000426468. ⨯⨯=(kg ).所以,该果园中梨的总产量约为6 468 kg .(三)课堂练习1.某人共打靶(a +b )次,其中有a 次打中x 环,b 次打中y 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_______环.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应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6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该班有 人.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应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某校为了解八年级男生的身高,从八年级各班随机抽查了共40名男同学,测量身高情况(单位:cm )如下图.试估计该校八年级全部男生的平均身高(结果取整数).设计意图:考查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近似值和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4.为了解八年级学生每天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老师对八年级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统计情况如下表,求该校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结果取整数,可使用计算器).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结果.答案:1.ax by a b++. 2.30.3.解:根据题中数据,可以得出各小组的组中值,于是150616010170201804166610204x ≈⨯+⨯+⨯+⨯=+++, 即样本平均数约为166 cm .因此,可以估计该校八年级全部男生的平均身高约是166 cm .4. 解: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各小组的组中值,于是54156251435134595543146141394t ≈⨯+⨯+⨯+⨯+⨯+⨯=+++++, 即样本平均数约为31 min .因此,可以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大约是31 min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近似值和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四)课堂小结1.当一组数据中有多个数据重复出现时,权的意义.2.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各数据与相应的权的确定.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内容,通过频数分布表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所体现的统计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样本平均数估计数据总体的集中趋势,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五) 板书设计20.1.1平均数(2)1.“权”的意义2.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近似值和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新)数学同步教案20.1.1平均数(第2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新)数学同步教案20.1.1平均数(第2课时)

20.1.1 平均数(第2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根据频数分布求加权平均数,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2.内容解析在平均数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理解了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意义,认识了权的表现形式及作用,能解决一些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本节课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加权平均数来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在求n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有若干个数据多次重复,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就可看成求k个不同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一般的计算器都有统计功能,在解决生活中的统计问题时能简化运算.如果已知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在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时,由于不知道原始数据,权与数据需要重新确认,可用组中值代替这组数据中每个数的值,用频数表示相应组内数据的权,近似地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所以,求出的加权平均数是一个近似的估计值.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频数分布求加权平均数的近似值.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算术平均数的简便算法与加权平均数的一致性,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2)会根据频数分布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它所体现的统计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能力.2.目标解析目标(1)是让学生会用加权平均数求n个数据(有若干个数据多次重复)的算术平均数,会灵活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体会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快捷和方便.目标(2)要求学生能根据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将组中值看成数据,频数看成权来计算加权平均数,反映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并用统计的思维来解释其实际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后,学生会依据具体的数据及相应的权计算加权平均数,但当数据是以频数分布的形式呈现时,由于分组后没有了具体数据,所以,当数据分布较为平均时,要用组中值代替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值,再将频数视为权来计算加权平均数,而且这种计算方式得到的加权平均数是一个近似的估计值,这一点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频数分布求加权平均数.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问题1 某跳水队有5个运动员,他们的身高(单位:cm )分别为156,158,160,162,170.试求他们的平均身高.师生活动:学生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算术平均数的意义:12n x x x x n +++=L . 设计意图:复习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为问题2的解决提供铺垫.问题2 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水队的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追问1 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追问2 计算过程能否看作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过程?若能,请指出数据及相应的权. 师生活动:学生提供算法,师生共同计算,教师板书计算过程:13814161524162816242x =×+×+×+×+++≈14(岁).若学生不能直接用简便方式处理,则教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后回答,得出结论:在求n 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这里f 1+f 2+··· f k =n ),那么这n 个数的平均数1122x f x f x f x n +=L + +k k也叫做x 1,x 2,···,x k 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 1,f 2,···,f k 分别叫做x 1,x 2,···,x k 的权.设计意图:当参与运算的数据较多时,计算平均数的过程较繁,需要用简便的方法得到平均数的结果(通过追问1引导);追问2让学生从形式上认同这种简便算法就是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式,进一步明晰数据及相应的权,理解算术平均数简便算法与加权平均数算法具有一致性.2.合作探究 理解新知问题3 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结果取整数)追问1 请分析表中的数据,组中值是怎样得到的?追问2 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追问3 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均匀,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 追问4 各组数据中的载客量可近似地用什么表示?相应的数据的权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分析频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先独立思考,后通过小组合作互助解决;教师通过四个追问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明确数据及相应的权,最后用加权平均数解决这个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用组中值代替各组数据中数的值”的理解.说明:若学生对追问3理解有困难,则可以第三组数据为例说明,它的范围是41≤x ≤61,共有20个数据,若分布较为平均,41、42、43、44、 ··· 、60个出现1次,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值为41426020L +++=50.5≈51.即当数据分布较为平均时组中值近似等于它的平均数.因此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113315512071229118111153520221815x ×+×+×+×+×+×+++++≈73(人).设计意图:追问1、2让学生独立得出,并明确频数与权有相同的作用;追问3、4引导学生得到每组数据的组中值可代表这组数据中每个数,从而找到求加权平均数时的数据及相应的权,并理解它的合理性;让学生体会到,在这个问题的分析过程中,由于不知道原始数据,因此求出的加权平均数是一个近似的估计值.活动:请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验算加权平均数的计算结果.师生活动:教师为学生示范计算器的使用过程,学生模仿(或学生自主阅读说明书),并通过计算器验算所计算的结果.设计意图:学生学习使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快捷和方便.3.例题展示应用新知例为了解全班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老师对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统计情况如下表,求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结果取整数,可使用计算器).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例题,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教师板书解题过程.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主动求出各组数据的组中值,再计算加权平均数.设计意图:进一步规范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近似值的解题格式,体会这种统计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性.4.学会应用巩固新知完成教科书第115面练习题.设计意图:巩固本节内容.练习1用加权平均数简便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练习2要求学生从统计图中收集信息,找出数据及相应的权,灵活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两题都可用计算器计算或验证,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归纳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当一组数据中有多个数据重复出现时,如何简便的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2)据频数分布求加权平均数时,你如何确定数据与相应的权?试举例说明.设计意图:问题(1)使学生明白算术平均数简便算法与加权平均数算法是一致的;问题(2)引导学生回顾频数分布表中数据及相应权的确定方法,并举例说明平均数的求法,近一步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20.1第1,6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为了调查某一路口某时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15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2天是142辆,2天是145辆,6天是156辆,5天是157辆,那么这15天通过该路口汽车平均辆数为____辆.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算术平均数的简便算法的掌握情况.2.为了解全班50名同学的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王老师调查后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参加课外运动时间的数据,结果如图,根据此条形图估计这一天全班同学平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为____小时.设计意图:考查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举行了一次数学竞赛,分段统计参赛同学的成绩,52名学生的成绩如下表:(分数均为整数,满分为100分)分数段/分61~70 71~80 81~90 90~100人数/人 5 20 15 12这次数学竞赛的平均成绩是多少?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加权平均数描述分组数据,反映其集中趋势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下册(.1 平均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1 平均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1)、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多少?
(2)、求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时间
2、2、某班40名学生身高情况如下图,
请计算该班学生平均身高
所用时间t(分钟)
人数
0<t≤10
4
0<≤
6
20<t≤20
14
30<t≤40
13
40<t≤50
9
50<t≤60
4
巩固拓展
巡视
自主,小组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答案
出示目标
展示目标
口述
学生倾听
学习
内容1
1、出示书P113例题
2、出示P115例题
导学1
巡视
探讨、交流,
自主合作
巡视
自主独立完成
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评价
举手展示
巩固达标
巡视
独立练习
学习
内容2
一、出示P114探究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统计表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2)、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
1.5
1.2
2、下表是截至到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获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
年龄
频数
28≤X<30
4
30≤X<32
3
32≤X<34
8
34≤X<36
7
36≤X<38
9
38≤X<40
11
40≤X<42
2
3、为调查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环保局对所辖的50个居民区进行了噪音(单位:分贝)水平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求每个小区噪音的平均分贝数。
(3)、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指什么呢?
(4)、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比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平均数(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三、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写出求加权平均数公式?【问题探究】:例1: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这天5请阅读下面探究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2)、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指什么呢?(3)、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则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

(分析:根据上面的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由于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

例如在1≤x <21之间的载客量近似地看作组中值11,组中值11的权是它的频数3,由此便可求出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 解: 略(详见课本P114页) 【归纳总结】: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这里f 1+f 2+…+f k =n )那么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为:nf x f x f x x kk +•••++=2211。

也叫做x 1,x 2,…,x k 这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其中f 1,f 2,…,f k 分别叫做x 1,x 2,…,x k 的权。

【例题解析】:例3: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 解: 略(详见课本P115页)课堂练习:课本P115页练习第1、2题;课本P116页练习第1题。

小组讨论,学生训练。

布置作业:1、课堂:习题20.1 第4、6题;2、家庭:数学作业本;一课一练。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卷(1)考试用时: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D.2.某校对九年级6个班学生平均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进行了统计,分别为(单位:h):3.5,4,3.5,5,5,3.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A.3 B.3.5 C.4 D.53.甲、乙、丙、丁四位选手各射击10次,每人的平均成绩都是9.3环,方差如下表所示:选手甲乙丙丁方差0.035 0.0360.0280.015则这四人中成绩最稳定的是()A.甲B.乙C.丙D.丁4.一次函数y=﹣3x+5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第()象限A.一B.二C.三D.四5.下列计算错误的是()A.3+2=5B.÷2=C.×=D.=6.已知三角形三边长为a,b,c,如果+|b﹣8|+(c﹣10)2=0,则△ABC是()A.以a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B.以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C.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D.不是直角三角形7.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AOD=120°,AC=16,则图中长度为8的线段有()A.2条B.4条C.5条D.6条8.若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A.2B.4C.4 D.89.小敏不慎将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打碎成如图的四块,为了能在商店配到一块与原来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玻璃,他带了两块碎玻璃,其编号应该是()10.若=﹣a,则a的取值范围是()A.﹣3≤a≤0 B.a≤0 C.a<0 D.a≥﹣3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11.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8cm,则菱形面积为.13.若正比例函数y=(m﹣1)x,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值是.14.在数轴上表示实数a的点如图所示,化简+|a﹣2|的结果为.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5,AB=3,BE平分∠ABC,则DE= .1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cm2.三、解答题(共2小题,共18分)17.(12分)(1)计算:﹣||﹣(2﹣π)0+(﹣1)2017(2)先化简,再求值:2(a+)(a﹣)﹣a(a﹣)+6,其中a=﹣118.(6分)如图,E、F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AD上的点,且∠1=∠2.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19.(7分)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A,(1)请你求出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这个函数的图象还经过点B(m,m+3),请你求出m的值;(3)请你判断点P(﹣,1)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为什么?20.(7分)在甲村至乙村的公路旁有一块山地正在开发,现有一C处需要爆破,已知点C与公路上的停靠站A的距离为300米,与公路上另一停靠站B的距离为400米,且CA⊥CB,如图,为了安全起见,爆破点C周围半径250米范围内不得进入,问在进行爆破时,公路AB段是否有危险,是否而需要暂时封锁?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21.(7分)某校举办的“读好书、讲礼仪”活动,各班图书角的新书、好书不断增多,除学校购买外,还有师生捐献的图书,下面是八年级(1)班全体同学捐献图书的情况统计图:请你根据以上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有学生多少人?(2)补全条形统计图;(3)八(1)班全体同学所捐图书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五、解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22.(9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求它的周长(要求结果化简);(2)请你给出一个适当的x值,使它的周长为整数,并求出此时三角形周长的值.23.(9分)如图,四边形ABCD,AB∥DC,∠B=55°,∠1=85°,∠2=40°(1)求∠D的度数;(2)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4.(9分)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8,点E为AD上一点,将纸片沿BE折叠,使点F落到CD边上,若DF=4,求EF的长.参考答案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5:BBDCA 6-10:CDCDA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11.x≥.12.24cm2.13.﹣2.14.3.15.2.16.8.三、解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18分)17.解:(1)原式=3﹣2﹣×1=﹣﹣1=﹣1;(2)原式=2a2﹣6﹣a2+a+6=a2+ a当a=﹣1时,原式=(﹣1)2+(﹣1)=5﹣3.18.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BC,∴∠1=∠EAF,∵∠1=∠2,∴∠EAF=∠2,∴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19.解:(1)由图可知点A(﹣1,2),代入y=kx得:﹣k=2,k=﹣2,则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x;(2)将点B(m,m+3)代入y=﹣2x,得:﹣2m=m+3,解得:m=﹣1;(3)当x=﹣时,y=﹣2×(﹣)=3≠1,所以点P不在这个函数图象上.20.解:如图,过C作CD⊥AB于D,∵BC=400米,AC=300米,∠ACB=90°,∴根据勾股定理得AB=500米,∵AB•CD=BC•AC,∴CD=240米.∵240米<250米,故有危险,因此AB段公路需要暂时封锁.21.解:(1)15÷30%=50,答:该班有学生50人;(2)捐4册的人数为50﹣(10+15+7+5)=13,补全图形如下:(3)八(1)班全体同学所捐图书的中位数=3(本),众数为2本.五、解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22.解:(1)∵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5++==;(2)当x=20时,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23.(1)解:∵∠D+∠2+∠3=180°,∴∠D=180°﹣∠2﹣∠3=180°﹣40°﹣85°=55°.(2)证明:∵AB∥DC,∴∠2+∠ACB+∠B=180°.∴∠ACB=180°﹣∠B﹣∠2=180°﹣55°﹣40°=85°.∵∠ACB=∠1=85°,∴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2=∠CAB.又∠B=∠D=55°,AC=AC,∴△ACD≌△CAB.∴AB=D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4.解:设AE=EF=x,∵AD=8,∴DE=8﹣x,∵DF=4在Rt△DEF中,∠D=90°,∴42+(8﹣x)2=x2,∴x=5.答:EF的长为5.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卷(2)考试用时: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是()A.B.C.D.2.如图,在△ABC中,∠A=∠B=45°,AB=4,以AC为边的阴影部分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A.2 B.4 C.8 D.163.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3 B.x<3 C.x=3 D.x≠34.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10,24,26,则最长边上的中线长为()A.14 B.13 C.12 D.115.某校组织数学学科竞赛为参加区级比赛做选手选拔工作,经过多次测试后,有四位同学成为晋级的候选人,具体情况如下表,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名晋级(总体水平高且状态稳定)你会推荐()甲乙丙丁平均分92 94 94 92方差35 35 23 23A.甲B.乙C.丙D.丁6.已知点(k,b)为第四象限内的点,则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大致是()A.B.C.D.7.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AD=16,BD=24,AC=12,则△OBC的周长为()A.26 B.34 C.40 D.528.已知:如果二次根式是整数,那么正整数n的最小值是()9.满足下列条件的四边形不是正方形的是()A.对角线相互垂直的矩形B.对角线相等的菱形C.对角线相互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D.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2),B(2,1),C(﹣1,﹣3).D(﹣2,3),其中不可能与点E (1,3)在同一函数图象上的一个点是()A.点A B.点B C.点C D.点D11.已知点(﹣2,y1),(﹣1,y2),(1,y3)都在直线y=﹣3x+2上,则y1,y2,y3的值的大小关系是()A.y3<y1<y2B.y1<y2<y3 C.y3>y1>y2D.y1>y2>y312.如图,在四个均由十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各有一个三角形ABC,那么这四个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B.C.D.13.在乡村学校舞蹈比赛中,某校10名学生参赛成绩统计如图所示,对于这10名学生的参赛成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众数是90 B.中位数是90 C.平均数是90 D.极差是1514.上周周末放学,小华的妈妈来学校门口接他回家,小华离开教室后不远便发现把文具盒遗忘在了教室里,于是以相同的速度折返回去拿,到了教室后碰到班主任,并与班主任交流了一下周末计划才离开,为了不让妈妈久等,小华快步跑到学校门口,则小华离学校门口的距离y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二、填空题(本小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5.已知y+1与x成正比例,则y是x的函数.16.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接AC、BC,取AC、BC的中点D、E,量出DE=a,则AB=2a,它的根据是.17.某鞋店销售一款新式女鞋,试销期间对该款不同型号的女鞋销售量统计如下表:22 22.5 23 23.5 24 24.5 25尺码/厘米1 2 3 11 8 6 4销售量/双该店经理如果想要了解哪种女鞋的销售量最大,那么他应关注的统计量是.18.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CE是∠ACB的平分线与边AB的交点,则BE的长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满分66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证明过程或文字说明)19.(9分)计算:()•20.(9分)如图所示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强星期天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会儿后又走到文具店去买笔,然后步行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强离家的距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体育场离小强家有多远?小强从家到体育场用了多长时间?(2)体育场距文具店多远?(3)小强在文具店逗留了多长时间?(4)小强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1.(9分)如图,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并多出一段(如图1),聪明的小红发现:先测出垂到地面的绳子长m,再将绳子拉直(如图2),测出绳子末端C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n,利用所学知识就能求出旗杆的长,若m=2,n=6,求旗杆AB的长.22.(9分)某校从初二(1)班和(2)班各选拔10名同学组成甲队和乙队,参加数学竞赛活动,此次竞赛共有10道选择题,答对8题(含8题)以上为优秀,两队选手答对题数统计如下:答对题数 5 6 7 8 9 10 平均数()甲队选手 1 0 1 5 2 1 8乙队选手0 0 4 3 2 1 a中位数众数方差(s2)优秀率甲队选手8 8 1.6 80%乙队选手 b c 1.0 m(1)上述表格中,a= ,b= ,c= ,m= .(2)请根据平均数和众数的意义,对甲、乙两队选手进行评价.23.(10分)如图,直线AB:y=﹣x﹣b分别与x、y轴交于A(6,0)、B两点,过点B的直线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C,且OB:OC=3:1.(1)求点B的坐标;(2)求直线BC的函数关系式;(3)若点P(m,2)在△ABC的内部,求m的取值范围.24.(10分)如图,AE∥BF,AC平分∠BAE,交BF于点C,BD平分∠ABC,交AE于点D,连接CD.(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B=5,AC=6,求AE,BF之间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