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1 春(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第2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第2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

word1 / 1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难 点:细心品味,体会散文优美的语言。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合作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一、问题导学1.第1、2小节总写了哪些景物?(山、水、太阳)。

2.写1、2小节有什么作用?写出对春天的盼望,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为下文绘春、赞春作铺垫 3.第四段是怎样描绘春花图的?用拟人的修辞写春花的竞相开放,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写出春花色彩的艳丽,用蜂闹蝶飞渲染百花争春的气氛。

然后由树上写到地上,突出“多”和“艳”。

4.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其他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5.篇末的三个段落都运用了什么修辞?各赞美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七彩课堂》84页 二、拓展延深1.请写出描写春景的两个诗句2.最后三段的次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因为“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揭示了一个从小到大、逐渐成为喻,形象地写出春天将走向成熟和丰富,表明春天是新的、美的、富有创造力的.) 三、当堂训练“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①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拟人、比喻 ②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从触觉角度突出了春风柔和、温暖、和煦、柔情的特点。

) ③如何理解“杨柳风”?杨柳风,杨柳发芽变绿时候的风,也就是指春风。

创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以便为人们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具有一种含蓄美。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补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三单元第11课《春》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三单元第11课《春》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2、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视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4、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小组探讨,感受作者为我们所描画的江南美景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以及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4—10自然段作者细致视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2、初步掌握赏析写景散文的方法。

3、实践运用,描摹美景。

4、朗读、背诵。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整体把握了课文,《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文章中描画出哪几幅美丽的图画?(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的全面、细致、准确、生动的描画,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文章描画了五福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师:我们通过对“春草图”赏析,同学们觉得该如何赏析写景散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散文的主要特征。

1、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描写景物的。

2、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运用什么修辞、表现手法、用词炼字。

3、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予的思想感情。

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深入研习这篇文章。

二、深入研讨4-10自然段(一)阅读春花图(花争春)讨论下列问题1、作者在春花图中,描画了哪些景物?(桃花,杏花,梨花,蜜蜂,蝴蝶,野花)2、作者在这些景物描写中突出了春花的哪些特点?(鲜艳,繁多,香甜,生机勃勃)3、作者是怎么展现这些特点的?(从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写作顺序等角度)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拟人,排比,比喻。

教育最新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教案 新人教版

教育最新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教案 新人教版

感知文章内容,欣赏作品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及本文情景 交融的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及散文 写作能力。 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 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 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听读课文——感受春 天 放范读录音,对学生提出 要求。 三、整体感知 教师点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3.揣 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1.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诵读欣赏。 1、朗读指导:读准 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 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细心体会,理解课文,这 是朗读好的基础; 以情带 声, 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 作者的情感轨迹, 读出抑 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 读出作品的美感。 朗读本 文的感情基调, 应是充满 喜悦和希望。 2、 听录音朗读课文, 思考交流初步感知。 明确 A:大地回 春 春草报春 春花闹 春 春风酿春 春雨润 春 万家迎春(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 明确 B:盼春(因爱 教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小学+初中+高中 学
使 学 生进 一 步感 受 文章感情基调, 引起 情感共鸣, 激发学习 兴趣。
过 学
程 生 活 动

计 设 计 意 图
小学+初中+高中
而盼)绘春(因爱而 绘)颂春(因爱而颂) 二 、 研 读 与 赏 析 :
(一) 研读与赏析第 1-2 段 1.学生齐读课 文,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
“盼望着,盼望着”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强烈感情。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宣告春天到来,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C.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课文 第 1-3 段的内容,思考: ①第 1、 2 段总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 1、 2 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完成: 第 3 段写出了春草的什么 特点?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用了哪 些形象生动的词语进行描写的?有什么 好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________。
5.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巢( )清脆( )
6.解词。
卖弄——
宛转——
7.这段文字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柔和,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芳香,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
“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 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百花争奇斗艳的情状。
《 春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11课,《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春(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春(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第二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1、阅读文章3-7段,并分别给各段命名。

第三段:春草图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2、品读文章,赏析文中优美语句。

(可以直接用笔记在文段中)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赏析:作者充分运用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来描绘郊野上春天的气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郊野初春的喜爱与欢喜。

①请你标出文中每一句的描写角度②请你标出本文段中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并指出到底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3、在课文中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比喻原句:赏析:拟人原句:赏析:排比:赏析:【自由质疑】【教师导入】1、请学生朗读课文2、请学生个性背诵部分语段,检查上节课的背诵任务。

3、请学生展示“课前自学”的内容【课堂练习】1、请学生说出课文“盼春”部分的情感特点,并说说理由2、第2段总体上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3、请学生根据“课前自学”的“春风图”例文分析方法分别分析其他几副图画,结合文中重点词、语句子分析(采用小组分组合作的方法每个小组重点分析一幅图画)①春草图:事物特点:描写角度:描写顺序:修辞方法:我能背诵……②春花图:事物特点:描写角度:侧面描写:描写顺序:修辞方法:我能背诵……③春雨图:事物特点:描写角度:侧面烘托:修辞方法:④迎春图:选取景物:我能创作:“一日之计在于(),一年之际在于(),一生之际在于()”4,积累有关“春”的名言名诗名句5,“颂春”部分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当堂总结】1、主题思想:本文作者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颂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努力,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第11课《春》教案2(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doc

第11课《春》教案2(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doc

《春》教案1春学习目标: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学法指导:精读、摘录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创景导入: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

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师生共赏:1、师生同读(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

生:深情朗诵。

师生齐诵。

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2、师生同赏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喜欢的词语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

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师生同写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2014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春》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2014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春》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春》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设想: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范读、齐读、小组展示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语感和对文章的感悟。

2、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提到江南的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绿意盎然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你知道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学习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诗词。

可能说到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刚才大家说了很多古人通过诗词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朱自清的《春》二、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学生在班内展示课前预习成果,教师通过课件补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江苏省东海县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 春》(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 春》(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春【预习课导学】(15分钟)预习任务:资料准备:朱自清的相关常识,写景散文的文体知识。

自主积累:将这篇散文重点的字词摘抄至摘抄本上注意其音、形、义。

自我感悟: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预习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本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

掌握朱自清的相关常识,了解写景散文的文体知识第二步:再读文本,体会情感:1、欣赏电视散文《春》。

2、边读边结合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3、再次默读课文,圈划、朗读描写景物的句子,作好简单批注。

同时在文中划出令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语句和词语,并试着进行赏析。

【探究课导学】【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相关常识,积累“蓑、笠、酝酿、黄晕、呼朋引伴”等重点字词。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过合作探究,品读精彩句、段。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体会美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资料助读】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为朱自清,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背景资料:《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文体知识:写景状物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第2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再认识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了解作者写景的有效手法。

2.引导、训练学生,使其提高观察事物和描写景物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学习借鉴抓住景物特点,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运用正、侧面结合等手法来写景的方法。

难点:选取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对其细致观察,并抓住特点去得当描述。

一、【预习导学】(一)问题导学1.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文章的第一、三部分,然后完成下面题目①第一部分中,作者对“盼春”一词,采用了修辞,对“东风”“春天”两种景物,采用了手法。

该部分体现出作者对春天的思想感情。

②第三部分中,第一个比喻句的本喻是 ____,喻体是_________ ,从中体现出的春天特点是“”。

2.找出第二部分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从中列举两例,并分别说说表达效果。

(二)问题揭摆从修辞角度或写作手法方面,陈列自己辨识不清的语句(至少两处)二、【合作探究】※解读“绘春”部分,了解作者写景的方法。

1.读文理解,讨论交流,填充表格2.具体品味“春花图”,思考作答问题①作者对春花描写是细腻生动的,贴切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这一良好效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春花的特点充分地体现了出来,是因为作者做到了什么?3.速读第二部分内容,加深对作者写景方法、要领的感知。

三、【反思提升】1.课堂小结根据对课文的学习,说说怎样才能有效地描写景物?2.拓展延伸借鉴作者的写景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景致或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进行描写。

(150字以上)四、【课堂检测】1.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生动性。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④房屋,稀稀疏疏的,在春雨里静默..着。

2.班上组织“我爱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

《春》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春》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春》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理解并感受文章突出表现了春的什么特点。

2.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3.揣摩词语和句子,体味文中大量的描写片段,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揣摩词语和句子,体味文中大量的描写片段,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学生能更迅速地进入到今天的学习活动中来。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朱自清笔下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美丽与生机,今天我们再次走近《春》,去感悟春的美好。

课堂实录一、默读课文,仔细揣摩绘春部分,小组合作研讨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1.学习春草图。

问题:(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多)(2)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哪个好?“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学习春花图。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讨论并归纳:不好。

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叫”出来的,而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所以不能用“叫”;而且用“闹”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界全出。

(2)如果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应怎样分?各写了什么?讨论并归纳:第一层:从开头到“大小蝴蝶飞来飞去”。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 春(第二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 春(第二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应和()撑起伞( )yùng nià ng()
4、第三段着力描 绘了春草勃发的景色,其中最能表现小草动 态和透露出它顽强生命力的句 子是:
5、透过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句,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一名句描写春景的妙处。
(1)红杏枝头春意闹
(2)踏花归去马 蹄香
学习内容
基本要求
1.体现学习的主要内容(重视基础);2.设计典型例题;
3. 精选配套练习;4.高质课堂达标检测。
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习笔记
第二课时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 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二、“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 处?
11春(第二课时)
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课型
新授
执笔人
学科组长
审核人
学习时间
第周星期
教师寄语
不懈奋斗,生命才有辉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描写景物的写 作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 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 、充满朝气与活力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六、 主旨探究
【自 主赏析、拓展延伸】
1、本文写春天,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仔细阅读课文,抓住感情线索,说说作者写这篇 文章的思路和表达的感情。
2、仿句练习:仿照“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一个句子。
3、根据所学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按拼音写汉 字。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分钟)春花图、春风图:细读这两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谈谈作者是如何描写花和风的?明确:春花图:从色味、虚实、动静、高低几个方面,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的优美画面。

春风图: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朗读指导:春花图:这是一副绝妙的春花图,视觉所及,先写树花,再写野花,节奏为轻快型。

朗读时抓住拟人的写法,“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间的逗号应连读,读出花儿闹春的气氛来。

“满是”“闹”“飞来飞去”,是联想到的图景,应重音轻读,把握住声音的虚实结合。

春风图:春风图是绘春的第三步,节奏为舒缓型与轻快型互相交错。

风本无形,作者却用自己的笔抓住了春风中事物的特点,以此来描绘无形的春风。

“抚摸”为重音轻读,读出春风的温柔。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应用舒缓的语气读,读出轻松,读出美好。

接下来的几句,节奏陡然加快,“高兴”“清脆”“宛转”“应和”“响”为强调性重音,要找到鸟儿、短笛在风中穿透的感觉,把声音拉出去。

春雨图:(1)作者看到的春雨是怎样的,写出了雨什么样的特点?明确:“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特点:多、细、密、斜、薄。

(2)对春雨的描写,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结合课文分析。

明确: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从近景写春雨的滋润,又从远景烘托春雨的之夜的安谧,再加上人的动态、屋的静状,由润物和雨景两方面写春雨的恩泽。

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人和屋在雨中“静默”属于正面描写,而其他的雨中景物的状态描写都属于侧面描写。

朗读指导:春雨图是绘春的第四步,节奏为轻快型与舒缓型交错,为下一段作铺垫。

“最寻常”强调尽春雨连绵不断。

“别恼”是转折性重音,然后向你介绍了春雨的特色,是轻型节奏,朗读的时候,用气声托出,要要读出烟雨迷蒙那种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导)学过程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及建议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研读第2—5小节:
课题
12、《济南的冬天》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3.赛读: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人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的画面,那么本文分为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画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板书)
说明:以读促析,感受文章之美,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结构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反思:
11春
课题
11、《春》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掌握字词,了解作者。⑵了解散文的特点,体会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为写作对象抒发情感。⑶理解把握文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写法。
2.能力目标: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⑵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⑶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学习作者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
教学反思:
教学准备
教(导)学过程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及建议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以读为主,通过读来理解内容结构,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㈠导语设计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多媒体展示诗句)
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来欣赏“春天”的几幅画面,在畅游春景之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的散文《春》
㈡检查字词、作者简介的预习情况。(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
㈢朗读训练
1.听读:跟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春江花月夜》,听老师范读来感受春天之美。
2.美读:伴随音乐的响起,学生用情品读,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语言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