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历史
混凝土定义
混凝土定义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道路、水利工程等领域。
它的定义可以简单地说是一种由水泥、石子、沙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硬化材料。
但混凝土的实际意义和应用远远超出这个简单的定义。
本文将从混凝土的历史、组成、性能、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就利用类似混凝土的材料建造了金字塔和其他巨型建筑。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造大型水利工程和公共建筑,如古罗马竞技场、港口、水道等。
中世纪欧洲的建筑师们也采用了混凝土来建造教堂、城墙等。
然而,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和质量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限制。
直到19世纪末,发明了水泥和钢筋,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随着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成为了现代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二、组成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水泥、石子、沙子和水。
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的粘合剂,石子和沙子是混凝土的骨料,水则是混凝土的调节剂。
具体来说,水泥是由石灰石和粘土烧制而成的粉末状物质,它与水反应后会产生硬化作用,将石子和沙子紧密地粘合在一起。
石子和沙子则是混凝土的骨架,它们的粒度和形状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水的作用是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得到调节,保证混凝土能够充分填充模板并保持所需的形状。
除了上述基本组成部分,混凝土中还可以添加其他材料,如添加剂、颜料、纤维等,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外观。
三、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和质量水平。
主要的性能指标包括强度、耐久性、可塑性、流动性、收缩性、抗渗性等。
强度是混凝土最基本的性能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混凝土的强度与水泥的种类、石子和沙子的粒度和质量、水泥与骨料的配合比、养护条件等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它的承载能力也就越强。
耐久性是混凝土另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如温度变化、水分侵蚀、化学腐蚀等,这些因素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混凝土的历史和发展
混凝土的历史和发展混凝土,简称“砼”。
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
混凝土也可以看成一种人工石材,由于其原料丰富,造价低廉,工艺简单的特性使它在工程中游广泛的应。
混凝土的历史和发展是怎么样的呢?近代以来,经过了J.Smeaton,J.Parker等人的试作阶段,1824年英国的烧瓦工人Joseph Aspdin调配石灰岩和粘土,首先烧成了人工的硅酸盐水泥,并取得专利,成为水泥工业的开端。
以后,对如何克服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1854年法国技师J.L.Lambot将铁丝网敛入混凝土中制成了小船,并于第二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这可以说是最早的RC制品。
从此以后,Francois Conigne,Wilkinson等人改进了Lambot的制品,到1867年法国技师Joseph Monier取得了用格子状配筋制作桥面板的专利,RC工艺迅速地向前发展。
1867这一年,是全世界公认为最早的RC桥架设的一年。
1877年美国的Thaddeus H yatt调查了梁的力学性质,1887年德国的Konen提出了用混凝土承担压力和用钢筋承担拉力的设计方案,德国的J.Baushinger确认了混凝土中的钢筋不受锈蚀等问题,于是RC结构又有了新的发展。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是在19世纪中期开始得到应用的,由于当时水泥和混凝土的质量都很差,同时设计计算理论尚未建立,所以发展比较缓慢。
直到19世纪末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以及试验工作的开展、计算理论的研究、材料及施工技术的改进,这一技术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已成为现代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也开始有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如上海市的外滩、广州市的沙面等,但工程规模很小,建筑数量也很少。
混凝土历史
混凝土历史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等材料经过配制、搅拌、浇注、凝固而成的人造材料。
它具有优异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耐火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领域。
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混凝土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推广和改进。
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时期。
在这个时期,古埃及人发现将河沙、黏土和水混合后,可以制成一种坚硬的材料,用于修建金字塔和其他建筑。
这种材料被称为“埃及石”,是混凝土的前身。
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是混凝土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石灰、石粉和沙子等材料制作混凝土。
而在罗马帝国时期,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重大突破。
罗马人发明了一种称为“波茨兰水泥”的材料,它是由石灰和火山灰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在罗马帝国时期,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和水利工程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罗马斗兽场和万神殿。
中世纪时期,混凝土技术逐渐衰落,人们更多地使用石材和砖块来建造建筑物。
直到19世纪初,混凝土技术才得到重新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发明了水泥,使得混凝土的制作更加便捷和经济。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混凝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材料之一。
20世纪是混凝土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通过添加不同的材料和添加剂,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
例如,添加钢筋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添加化学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耐化学侵蚀性能。
此外,人们还研发出预应力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进一步推动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混凝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人们开始使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复杂形状的混凝土结构的制造。
这些创新为混凝土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埃及、希腊和罗马,到现代的工业化生产,混凝土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混凝土的历史
混凝土的历史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下面我们来看看混凝土的历史发展。
古代时期在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类似于混凝土的建筑材料。
他们使用了一种由沙子、碎石和石灰混合而成的材料,在太阳下暴晒后硬化成坚固的结构。
这种材料虽然不同于现代混凝土,但可以看作是混凝土的前身。
罗马时期在古罗马时期,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罗马工程师发展出了一种称为“波坎”的混凝土,由水泥、砾石和沙子混合而成。
他们用这种混凝土建造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斗兽场、浴场和桥梁。
这些建筑至今仍然屹立在现代世界,证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中世纪在中世纪,混凝土的应用有所减少,主要是由于建筑技术的停滞。
但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重新发现了古罗马时期的建筑技术,混凝土再次被广泛应用。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水泥的生产也得到了改进,使混凝土变得更加坚固和耐用。
现代时期在现代,混凝土已成为建筑领域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例如高强度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出现。
这些新材料使得建筑更加安全、耐久,在高楼大厦、桥梁、隧道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展望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应用将会继续扩大。
人们在不断研究新型混凝土材料,如自修复混凝土、透明混凝土等,希望能够满足未来建筑领域对更高性能、更环保的需求。
混凝土的历史虽然已有数千年,但它仍在不断演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混凝土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建筑材料,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它的历史充满了传奇和辉煌,同时也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混凝土将继续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完整版)混凝土发展简史
混凝土发展简史当代建筑用量最大、范围最广、最经济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发展虽然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却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1824年英国工程师阿斯普丁(Aspdih)获得第一份水泥专利,标志着水泥的发明。
这以后,水泥以及混凝土才开始广泛应用到建筑上。
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进步人士掀起学习西方先进工业技术的高潮,并在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家水泥厂,当时,称水泥为“洋灰”。
19世纪中叶,法国人约瑟夫·莫尼哀(1823-1906)制造出钢筋混凝土花盆,并在1867年获得了专利权。
在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莫尼哀展出了钢筋混凝土制作的花盆、枕木,另一名法国人兰特姆展出了钢筋混凝土制造的小瓶、小船。
1928年,美国人Freyssinet发明了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解决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高、抗折、抗拉强度较低的问题,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早期混凝土组分简单(水泥+砂+石子+水),强度等级低,施工劳动强度巨大,靠人工搅拌或小型自落实搅拌机搅拌,施工速度慢,质量控制粗糙。
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广泛应用,是混凝土发展史上有一座里程碑。
外加剂不但可以减少水用量、实现大流动性,使混凝土施工变得省力、省时、经济。
1962年日本服部健一首先将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10)用于混凝土分散剂,1964年日本花王石碱公司作为产品销售。
1971-1973年,德国首选将超塑化剂研制成功,流态混凝土出现,混凝土垂直泵送高度达到310m。
混凝土外加剂大大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使混凝土泵送成为可能。
泵送混凝土的出现,20世纪二战后,机械工业的飞速发展,混凝土生产运输、浇注施工带来了又一场革命。
20世纪末期,出现了集中搅拌的专业混凝土企业,使泵送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搅拌供料有保证。
1978年,在江苏省常州市,中国建成第一家混凝土搅拌站,当时每盘混凝土只能搅拌1立方。
混凝土的历史与未来发展
混凝土的历史与未来发展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材料。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而在当今社会,混凝土仍然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同时也面临着不断发展和改进的挑战。
本文将从混凝土的历史起源开始探索,然后讨论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混凝土的历史起源混凝土作为一种材料已存在了几千年。
最早使用混凝土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文明,他们利用含有石灰的砂浆来建造金字塔和其他古老的建筑物。
此后,许多古代文明,包括古希腊和罗马,也开始使用混凝土来构建各种建筑和基础设施。
在古代文明时期,混凝土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
最常见的方法是混合水、沙子和骨料,然后加入某种黏土或石灰作为粘合剂。
这种古代混凝土不仅能提供足够的强度,还能通过精心设计来实现出色的装饰效果。
例如,在古罗马时代,他们使用混凝土建造了许多壮丽的建筑,如凯旋门和斗兽场,这些建筑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二、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混凝土制造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现代混凝土不仅拥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还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因此,在今天的建筑中,混凝土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结构、基础和装饰性建筑。
1. 结构建筑:混凝土是许多大型建筑项目的首选材料,例如高层建筑、桥梁和隧道。
由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承受重压和外力的情况下,混凝土结构能够保持稳定并提供长期的支撑。
2. 基础建设:混凝土在基础设施领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高速公路、机场跑道和港口码头常常使用混凝土作为坚固的基础结构。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低维护成本使其成为长期使用的理想选择。
3. 装饰性建筑:除了结构和基础建设,混凝土在装饰性建筑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
现代建筑师利用混凝土的可塑性创造出各种设计和形式,例如采用曲线形状的立面或独特的装饰细节。
同时,混凝土的色彩和质地也可通过染色和抛光等技术进行改变,以满足不同风格和需求。
三、混凝土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混凝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应用,但它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1824年,英国的阿斯普丁获得波特兰水泥专利 1830年,混凝土问世 19世纪50年代,法国的朗波获得钢筋混凝土花篮的专利 1887年,科伦首先发表了钢筋混凝土的计算方法,为混凝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1918年,艾布拉姆斯发表了水灰比理论 1925年,利兹发表了水灰比学说和恒定用水量学说,奠定了现代混凝土的理论基础 1928年,法国的佛列西涅提出了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理论,建立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科学理论基 通过外部条件对混凝土进行改性,大大扩展了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被誉为混凝土发展的第二次革命 20世纪60年代,高效减水剂的问世,不仅改善了混凝土的各种性能,而且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被誉为混凝土发展的第三次革命。 1990年,美国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混凝土的性能从单纯的重视强度向重视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转 目前各种外加剂、矿物掺合料和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混凝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 公路、铁路、桥梁及国防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凝土结构的科学理论基础。 凝土发展的第二次革命。 土的施工工艺的发展
视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转变。 工业与民用建筑
浅谈混凝土的发展
浅谈混凝土的发展混凝土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但节约能源、实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回顾了混凝土的历史,从节能的角度展望了我国混凝土的发展。
标签:节能;混凝土;发展趋势1.混凝土的历史混凝土材料在发展初期,科学水平与技术水平均较低,只能人工拌和和插捣,无机械设备,这时的混凝土只能是大流动性混凝土,便于当时条件下的浇筑和施工,但质量很差。
1867年发明了钢筋混凝土之后,由于构件截面小、钢筋密,当时又缺乏捣实机械,所以采用塑性易成型的混凝土,这样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都不稳定20世纪50年代后期,德国发明了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并发明了流态混凝土,使混凝土由原来的人工浇筑或吊罐浇筑,发展到泵送施工,节省人力,提高工效,保证质量,消除噪音,接着日本研制与开发了萘系高效减水剂,美国研制和开发了改性木质素磺酸盐,也属高效减水剂。
近年来,以聚羧酸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在重大工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使混凝土技术水平与施工水平有了极大的飞跃。
泵送混凝土在一些发达国家逐步发展和应用起来,70年代,硅粉的开发与应用及矿物质超细粉的应用,使混凝土技术水平又有了进一步提高,高性能混凝土成为世界瞩目的重大课题,也就是说混凝土由过去的以强度为中心,发展成为以耐久性为中心。
这时对混凝土机械设备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搅拌机要求大功率、强力拌和,泵送也需要相应加大泵送压力,并需要高频振动,以保证混凝土中超细粒子的流化,使混凝土更易振捣和密实。
从上述的历史回顾中可见,混凝土材料的发展与提高,取决于其组成材料的质量与提高,也取决于机械设备的发展。
2.混凝土引起的生态问题随着普通混凝土的大量应用,其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和能源的消耗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混凝土主要胶结材料的水泥,不但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其生产、制作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粉尘,并排出与熟料大致等量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有害气体,不仅污染环境、也严重影响着大气温度,导致全球气候转暖、诱发世界性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
我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
我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在隋唐时期,混凝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据历史记载,隋唐时期的大型建筑,如大运河、敦煌莫高窟等,已经使用了石灰、石膏等成分较为复杂的混凝土材料。
这些建筑物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之后,依然保存完好,显示出古代混凝土技术的卓越性能。
在明清时期,我国的混凝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明朝时期,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是明代的黄河大堤,采用了包括黄土、黏土、砂石、草木等多种材料进行配合,在明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清朝时期,我国铁路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清朝时期的铁路工程,尤其是京张铁路和京广铁路等工程,采用了大量的混凝土结构,标志着我国混凝土技术的迅速发展。
到了20世纪初,随着西方先进混凝土技术的引进,我国混凝土技术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近代我国的混凝土技术主要受到法国的影响,法国先进的混凝土技术通过工程师的引进和学习,逐渐在我国应用。
例如,中国人自己设计的京杭大运河电动泵站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应用混凝土技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混凝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快,混凝土材料的供应得到保证,各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逐渐进入成熟阶段。
特别是开放以来,我国的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发展。
从高速公路、大桥、高层建筑到水坝、核电站、地铁等,混凝土结构成为我国各个领域的主要建筑材料。
同时,我国在混凝土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在材料方面,通过添加剂、掺合料等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在设计方面,采用了更加灵活的设计方法,推动了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自动化和模块化。
在施工方面,引进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总结起来,我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隋唐、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发展,并在20世纪初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逐步进入现代化的阶段。
特别是开放以来,我国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各个领域的主要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历史
混凝土的历史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混合制成的坚固建筑材料。
它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本文将回顾混凝土的历史,并探讨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应用。
1.古代文明的混凝土最早使用混凝土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埃及人发现将水泥与沙子和骨料混合后,可以得到坚硬的建筑材料。
他们使用这种混凝土来建造金字塔和其他宏伟的建筑。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混凝土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希腊人开始使用含有天然凝结材料(例如火山灰)的混凝土来建造庙宇和城市建筑。
而罗马人在希腊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们引入了水泥,并使用类似现代混凝土的配方来建造大型建筑,如竞技场和浴场。
2.中世纪及近代的混凝土随着古代文明的崩溃,混凝土的应用在中世纪时期出现了停滞。
然而,在文艺复兴时期,混凝土重新回到了欧洲的建筑舞台。
意大利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开始研究混凝土的性能,并开始使用它来建造桥梁、堡垒和教堂。
到了19世纪,混凝土的制造和施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
法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尔西斯将混凝土的强度增强剂和钢筋结构引入了建筑领域,这为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德国工程师弗朗茨·迪尔克森开发出了预应力混凝土,极大地增强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3.现代混凝土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配方和施工方法也不断改进。
现代混凝土不仅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在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建筑方面,混凝土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从住宅和商业建筑到高层建筑和地下构筑物。
它的强度、耐久性和抗火性使它成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在基础设施领域,混凝土用于道路、桥梁、隧道和机场跑道等工程项目。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压能力使之成为承受重载和恶劣环境条件的理想材料。
此外,混凝土还广泛应用于水坝、发电厂、港口和水处理设施等工程领域。
其可塑性和耐久性使之适用于各种环境和工况。
总结混凝土是一种历史悠久且经过不断发展改进的建筑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1]
②Particle shape and surface character(颗粒形态和表面特征 )
集料特别是粗集料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对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通 常,集料颗粒有浑圆状、多棱角状、针状和片状四种类型的形状。其中,较好的是接近球体或立 方体的浑圆状和多棱角状颗粒。而呈细长和扁平的针状和片状颗粒对水泥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 和稳定性等性能有不良影响,因此,在集料中应限制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在水泥混凝土中,针 状颗粒是集料中颗粒长度大于所属粒级平均粒径的2.4倍的颗粒。片状颗粒是指集料颗粒厚度小于 所属粒级平均粒径的0.4倍的颗粒。
式中 Qe——压碎值指标,%; G1——试样的质量,g; G2——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g。 .
④hardness(坚固性 )
坚固性是指骨料在自然风化和其它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集料在长 期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其物理力学性能会逐渐下降。这些自然因素包括温度变 化、干湿变化和冻融循环等,其中,冻融循环的破坏作用占主导地位。因此,常以抗冻性作 为坚固性的衡量指标。一般采用直接冻融法和硫酸盐浸泡法测定集料的坚固性。由于硫酸盐 浸泡法简易、快捷,通常采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集料的坚固性。
细集料按其细度模数可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细度 模数是衡量砂粗细程度的指标。细度模数愈大,表示砂愈粗。其表示式为:
式中 Mx——细度模数; A1、A2、A3、A4、A5、A6——分别为4.75 mm、2.36 mm、1.18 mm、600 μm、
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1]
混凝土的历史 混凝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懂得把石头、砂子和一种在维苏威火山地区 发现的粉尘物(Pozzolana)与水混合制成混凝土,用于建筑伟大的罗马城和诸多神庙,甚 至实现了诸如万神庙穹顶这样伟大的建筑奇迹。后因种种原因,其复杂的加工技术失传了许 多世纪,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丛书中才有提到。现代意义的混凝土直到19世纪才出现, 特指由骨料(砂、石等)、水泥和水混合而成的建材。这依赖于1824年英国人约瑟夫•阿斯 曾丁(Joseph Aspdin)发明的水泥。
混凝土的发展历程
混凝土的发展历程
混凝土作为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混凝土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1. 亚述帝国时期(公元前1500年):在古代亚述帝国时期,
人们开始使用砂浆材料,以便更好地固定砖块和石块。
这可以被视为混凝土技术的初期。
2. 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0年至公元500年):罗马帝国时期是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通过添加石灰、火山灰和水来制作混凝土,罗马人在建筑、公共工程和水利工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罗马人的混凝土工程在几个世纪内仍然属于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技术。
3. 中世纪时期(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在中世纪时期,混凝土的应用相对较少。
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技术在古罗马时期的传承及延续受到了阻碍,建筑和工程领域广泛采用了其他材料。
4.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至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混凝土开始得到重新关注。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研究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配比,并且发展了各种混凝土强化技术,为混凝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5. 20世纪至今:在20世纪,混凝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掺合材料和化学添加剂,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现代混凝土技术不仅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
用,还广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桥梁、水坝等重要工程。
总而言之,混凝土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技术的起步、罗马帝国时期的高度发展、中世纪的沉寂,以及近代科学技术的推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和应用领域得到不断提升,为现代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建筑知识:混凝土的历史与现在
建筑知识:混凝土的历史与现在混凝土是现代社会建筑学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而现代混凝土则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改进,成为建筑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代两个角度探讨混凝土的演化和应用。
历史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此时期,这种材料被广泛用于建筑和桥梁的构建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在不同的文明时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例如,古罗马人在公元前300年到公元1世纪期间,大量使用了混凝土来建造长城和建筑物。
在南亚和东南亚的古代文明中,混凝土同样受到重视。
在著名的柏城中,印度文明使用了混凝土来构建城市中的立交桥和建筑物。
在印度尼西亚,包括波隆那在内的数座庙宇,也是使用混凝土来建造的。
直到18世纪,混凝土仍被视为建筑领域中的次要材料。
在这一时期,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得到了改进,科学家发现了砂、石头和水泥的化学反应机制,从而使得混凝土更加坚固。
这些进步为混凝土在未来的建筑领域中的重要性铺平了道路。
现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学的发展,混凝土成为建筑领域中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
它被广泛用于建筑主体结构以及桥梁、水坝、隧道和其他重要工程项目的实施。
混凝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耐火、防水的材料,而且可以承受不同程度的重量和压力。
除了本身的优点外,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学中的应用也受到了众多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喜爱。
混凝土不仅可以创造出斑斓多彩的外观效果,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纹样或风格来增强建筑物的美感和实用性。
例如,德国建筑师鲍姆和哈茨的1966年万神殿设计中,混凝土构架显得强而有力,与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为德国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
总之,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现代建筑学中,混凝土经过多次改进和改良,成为建筑领域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材料。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议题,未来的研究与改进进一步推动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混凝土材料的历史演变原理
混凝土材料的历史演变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混合而成的材料,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混凝土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混凝土的历史演变入手,详细阐述混凝土材料的原理和性能。
二、古代混凝土材料的演变1.早期混凝土材料的发现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一种由黏土和稻草混合而成的材料,用于建造房屋和墓穴。
这种材料被称为“泥砖”,是一种早期的混凝土材料。
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开始使用一种由泥土和麦秆混合而成的材料,被称为“泥砖板”,同样是一种混凝土材料。
2.古希腊混凝土材料的发展古希腊人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开始使用一种由石灰、石子和水混合而成的材料,被称为“硬化混凝土”。
这种混凝土材料被广泛用于建筑工程中,如建造柱子和墙壁等结构。
3.罗马混凝土材料的发展古罗马人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使用混凝土材料,被称为“罗马混凝土”。
罗马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是古代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罗马混凝土材料的制作工艺非常先进,主要由石灰、砂、石子和水混合而成。
罗马混凝土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被广泛用于建造大型公共建筑,如圆形竞技场、大教堂和桥梁等结构。
三、现代混凝土材料的发展1.混凝土材料的组成现代混凝土材料主要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混合而成。
其中,水泥是混凝土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使混凝土材料在水的作用下迅速凝固和硬化。
砂和石子则是混凝土材料的骨架,能够增加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水则是混凝土材料的溶剂,能够起到调节混凝土材料水泥含量和固化时间的作用。
2.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现代混凝土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气候条件。
混凝土材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的含量和质量,而耐久性则取决于混凝土材料的密度和抗渗性。
3.混凝土材料的制作工艺现代混凝土材料的制作工艺非常先进,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混合和固化。
在混合的过程中,将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凝土浆。
混凝土的历史
混凝土的历史1200万年前,在以色列突发的天火使当地特有的一种石灰岩和油页岩在燃烧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水泥化合物的天然沉积物.上世纪60-70年代,这些沉积物被以色列考古学家发现并确认.有考古学家相信,这些偶然诞生的天然水泥,被后来出现的古人类发现并使用.5000多年前(公元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已经开始用泥浆拌稻草脱坯盖房子.他们还在大金字塔的建设中使用石膏和石灰砂浆.同一时期,中国人也开始用水泥类材料把竹子粘合起来造船.还在长城的建设中使用水泥类材料.3000多年前(公元1000多年前),古希腊人、克里特人和塞浦路斯人使用的石灰砂浆强度已经很高了,甚至比之后的罗马人使用的砂浆还要高.2300多年前(公元300多年前),巴比伦人和叙利亚人开始使用天然沥青作为粘合剂来建造砖石建筑.距今2300年到1700年间(公元前300年到公元476年),古罗马人用产于意大利维苏威火山(Mt.Vesuvius)附近波特兹瓦利(Pozzuoli)的火山灰修建亚壁古道(Appian Way)、罗马的浴池、斗兽场(Coliseum)和帕特农神庙(Pantheon in Rome)以及法国南部的嘉德大桥的水管.他们使用石灰作为水泥基材料,通常是1份石灰加4份沙子或2份火山灰加1份石灰.为了提高水泥的性能,他们还在混合物中添加动物的脂肪、乳汁和血浆等作为外加剂.这些伟大的建筑,如帕特农神庙等依然耸立在罗马街头,每天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顶礼膜拜.中国长城在建筑过程中也大量使用了水泥类材料,并在其中添加糯米浆等有机类外加剂以提高粘合强度和耐久性.在黑暗的中世纪,天然水泥类材料的质量越来越差,煅烧石灰、火山灰的技术一度消失.这段时间的建筑也见不到使用水泥类材料的痕迹,直到14世纪才重新发现了水泥类材料的身影.1678年,著名的印刷专家约瑟夫莫克森(Joseph Moxon)在他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描述了“加热的石灰中藏有一团火,加水后就能看到这团燃烧的火”.1779年,英国化学家布莱恩希金斯(Bryan Higgins)取得了用于外墙抹灰的水硬水泥的专利,这是水泥和混凝土历史上第一个专利.第二年(1780年)他发表了“改进石灰质水泥的合成工艺和应用以及生石灰的制备的实验与观察”(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 Made With the Viewof Improving the Art of Composing and Applying Calcereous Cements and of Preparing Quicklime)一文,这是水泥与混凝土历史上的第一篇专业论文.1779年,英国的约翰斯米顿(John Smeaton)发现用煅烧过的石灰石生成的石灰遇水可以硬化(水硬石灰).他用这种水硬石灰重建了位于英格兰康沃尔的爱迪斯通灯塔.这个灯塔历史悠久但由于使用的建筑材料无法抵御海水的冲蚀,曾经多次重建.此次,当地政府指派约翰米斯顿负责重建,但要求他要先找到一种不怕水的建筑材料.他的发明导致了现代波特兰水泥的诞生.1796年,英国人詹姆斯帕克(James Parker)获得了一项有关天然水硬水泥的专利.他通过煅烧含有粘土的块状石灰石获得了这种天然的水硬水泥.这种水泥被称为帕克水泥(Parker's Cement)或罗马水泥(Roman Cement).之所以称为天然水泥(natural cement),是因为这种水泥是由含有合适分量的粘土的天然石灰石烧制而成,没有添加其他材料.1802年,法国也采用了类似的制作罗马水泥的工艺.1810年,埃德加杜博斯(Edgar Dobbs)获得了一项关于水硬砂浆、灰泥和石膏的专利.不过由于煅烧工艺和设备存在缺陷,这些产品的质量很差.1812-1813年,法国人路易斯维卡通过煅烧石灰石和粘土混合物,制出了人造水硬水泥.(因为是通过选择石灰石和粘土进行混合,而不是使用天然含一定分量粘土的石灰石进行煅烧,因此称为人造水泥.)1818年,莫里斯莱杰(Maurice St.Leger)获得了一项有关水硬水泥的专利.美国开始生产天然水泥.所谓天然水泥,是所使用的石灰石中天然含有数量恰好合适的粘土,煅烧后获得的水泥.这种水泥与英国人约翰斯密顿发现的属于同一类型.1820-1821年,约翰克尔和亚伯拉罕钱伯斯获得了更多有关水硬水泥的专利.1822年,英国的詹姆斯弗罗斯特(James Frost)制备出了类似维卡的人工水硬石灰,被称为不列颠水泥(British Cement).1824年,英国人约瑟夫阿斯普丁(Joseph Aspdin)获得了波特兰(Portland)水泥的专利.他通过在石灰窑里煅烧磨得很细的白垩(白土粉)和粘土,把其中的二氧化碳彻底去除.然后,将烧结的结块研磨成细细的粉末,就获得了这种水泥.他之所以将其称为波特兰水泥,是因为英国波特兰这个地方以出产高质量的建筑石材而闻名,他认为他的水泥具有与波特兰石材一样的优良品质.1828年,布鲁内尔(I.K.Brunel)第一次在工程中使用了波特兰水泥,他用波特兰水泥填补了泰晤士隧道中的一个缺口.1836年,德国第一次系统地检测了波特兰水泥的抗压和抗张强度.1843年,J.M.Mauder父子公司获得生产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授权.1845年,艾萨克约翰逊(Isaac Johnson)声称将波特兰水泥的原材料烧到了熔渣温度(clinkering temperature),获得了水泥熟料.1849年,潘德克夫(Pettenkofer)和福克斯(Fuches)首次对波特兰水泥进行了精确的化学分析.1862年,英国人布莱克(Blake Stonebreaker)把颚式粉碎机用于粉碎水泥熟料.1867年,法国人约瑟夫莫妮尔(Joseph Monier)用铁丝增强了美国人威廉万德(William Wand)用水泥做的花瓶,从而产生了在水泥中使用增强钢筋的想法.1871年,美国人大卫赛勒(David Saylor)获得了美国第一个有关波特兰水泥的专利.1880年,英国人格兰德(J.Grand)演示了使用水泥熟料最硬和密实度最大的部分的重要性.对水泥熟料的核心成分进行了化学分析.1886年,在英国第一个回转窑投入使用,从此逐步取代了竖窑.1887年,法国人亨利(Henri Le Chatelie)把水泥的化学成分命名为Alite(tricalcium silicate)、Belite(dicalcium siicate)、和Celite(telracalcium aluminoferrite).他提出水泥硬化是由于水泥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产的晶体逐步成型引起的.1889年,第一个钢筋混凝土大桥—美国加州旧金山的沃德湖大桥(Alvord Lake Bridge)建成.这座桥至今仍然存在.1890年,美国首次在水泥熟料研磨过程中加入石膏作为缓凝剂,竖窑被回转窑取代,球磨机用于研磨熟料.1891年,第一条混凝土道路在美国俄亥俄州贝勒方丹(Bellefontaine)铺设,这条道路至今还在使用.1893年,威廉米歇尔(William Michaelis)提出水泥硬化是由于水化硅酸盐形成的凝胶逐步脱水硬化引起的.1900年,建立了水泥基本性能的检测标准.1903年,第一幢混凝土高层建筑---英格尔斯大厦在美国俄亥俄州(Ohio)的辛辛那提(Cincinnati)建成,该建筑16层高,是当时的一个工程奇迹.1908年,大发明家汤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ion)发明并在美国新泽西州的Union建造了廉价、温馨的混凝土房屋,这些房屋至今还在使用.1929年,美国人莱纳斯鲍林博士(Linus Pauling)为复杂硅酸盐结构建立了一套原则.1930年,首次在混凝土中使用引气剂以提高混凝土抗冻融能力.1936年,第一座主要的混凝土大坝----胡佛大坝(Hoover Dam)和大库里大坝(Grand Coulee Dam)建成,至今还在使用.1967年,第一个混凝土穹顶体育场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成.1970年,出现了纤维增强混凝土.1980年,高效减水剂出现.1985年,硅粉开始作为一种火山灰质掺合料在混凝土中使用.高强混凝土被用于西雅图联合广场(the Union Plaza)的建设.。
混凝土的历史
混凝土的历史混凝土的历史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和水等原材料组成的建造材料,用于各种建造结构的建造。
它的广泛应用使得混凝土成为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混凝土的起源、用途、创造技术以及对建造行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细化阐述。
一、混凝土的起源混凝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在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发展的阶段,人们已开始使用类似于混凝土的建造材料。
他们使用的材料是一种由石灰、沙子和骨料混合而成的材料,称为“石灰砌块”。
这种材料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建造物的建造,如金字塔等大型建造。
二、混凝土的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用途逐渐扩展。
在古代,混凝土主要用于建造物的基础和墙体建造,但随着人们对混凝土性能的研究与改进,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拓展。
现代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造结构的修筑,包括桥梁、大坝、地下结构、管道、堤防等等。
混凝土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三、混凝土的创造技术混凝土的创造技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最早期的混凝土创造是通过手工混合原材料。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混凝土的创造过程逐渐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现代混凝土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配制、搅拌、浇注和养护等步骤。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其他材料如添加剂、纤维等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四、混凝土对建造行业的影响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对建造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混凝土的优点在于其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此外,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相对简单,能够实现批量生产,降低了建造成本。
此外,混凝土的可塑性使得设计师能够创造出各种形状与结构,提供更多的设计自由度。
五、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1. 混凝土的创造工艺图示2. 混凝土的施工示意图3. 混凝土的主要应用实例照片六、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标准:国家对混凝土性能和配合比等方面制定的标准规范。
2. 施工规范:建造行业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及操作规范。
混凝土的历史
混凝土的历史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业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此文档中,我们将了解混凝土的历史,从其早期的使用到现代混凝土的发展。
早期的混凝土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约公元前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埃及人开始使用类似于混凝土的材料建造房屋和其他建筑。
他们使用的混合物包括石灰、水和粘土。
这种混合物可以变硬并保持坚固状态。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人开始使用一种称为“模印砖”的材料,它是由泥土、稻草和其他材料制成。
这种材料可以硬化并形成建筑元素,如墙壁和柱子。
混凝土的使用在古代罗马时期变得更加普遍。
罗马人开始使用石灰、水和砂浆制成的混凝土,用于建造许多著名的结构,如斗兽场和万神殿。
他们发明了水泥,可以减少材料中的水分,从而使混凝土更加坚固和耐用。
中世纪的混凝土在中世纪时期,混凝土的使用并没有像在罗马时期那样广泛。
由于技术和缺乏适当的材料,混凝土的用途变得更加局限。
然而,一些建筑师还是尝试使用混凝土建造一些建筑,如教堂和城墙。
在文艺复兴时期,混凝土的使用重新兴起。
人们开始使用石灰、水和石头制成的混凝土建造更多的建筑。
这种混合物可以硬化并形成更复杂的结构,如圆顶和拱门。
现代混凝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混凝土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
现代混凝土现在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水泥、砂、石子和其他添加剂。
这些材料结合起来可以形成更高效、更强大的混凝土结构。
利用现代混凝土的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1964年在美国纽约建造的弗莱德建筑。
它是一座110层的摩天大楼,使用了约200,000立方码的混凝土。
现代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可持续性。
现在,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被认为是对环境的可持续影响之一。
许多公司和国家正在寻找新的方法来生产可持续混凝土,例如使用再生碎料、添加纤维和采用节能技术。
总结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一直在尝试制造更耐用、更强大的建筑材料。
罗马时期的混凝土仍然被认为是最坚固、最耐用的混凝土之一,但现代混凝土变得更加高效、强大和可持续。
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混凝土的发展历史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建筑结构等领域。
然而,混凝土并非一蹴而就的产物,它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以时代顺序为线索,探索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1. 早期混凝土的使用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65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们开始使用一种由砂、石头、水和粘土混合而成的原始混凝土。
这种混凝土被用于制造简单的建筑物和水沟,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2. 古代文明中的混凝土应用在古代文明中,特别是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混凝土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古埃及人使用混凝土建造了众多宏伟的金字塔和坟墓。
古希腊人则利用混凝土修建了许多耐久的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帕台农神庙。
而古罗马人则以他们的工程技术和工程造诣而著名,他们广泛使用混凝土建设了许多浴场、剧院和大型广场。
3. 中世纪混凝土的衰退然而,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中世纪的到来,混凝土的应用逐渐衰退。
这一时期的建筑主要以石头、砖块和木材为主要材料,混凝土的使用大大减少。
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技术在此期间失去了进一步的发展。
4. 现代混凝土的复兴混凝土的复兴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新材料和技术的发现改变了建筑行业的面貌,也为混凝土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石灰、水泥和砂浆等材料来制造更耐久和坚固的混凝土。
同时,钢筋混凝土的概念也被引入,进一步提升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压能力。
5. 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深入研究,现代混凝土技术不断创新。
适应不同需求的各种类型的混凝土被开发出来,如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自愈合混凝土等。
这些新材料的应用使得混凝土更加耐久、抗风化和环保。
6. 未来发展趋势混凝土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不断巩固,并且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人们对混凝土的性能和环保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自19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后,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
建筑用混凝土的发展简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甚至可能在更早的古代文明中已经使用了混凝土及其胶结材料。
但直到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才为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开创了新纪元。
至今仅有160多年的历史。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
1801年考格涅特发表了有关建筑原理的论著,指出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抗拉性能较差,到1850年法国的兰博特首先建造了一艘小型水泥船,并于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
接着法国的花匠莫尼尔在1867年制作了以金属骨架作配筋的混凝土花盆并以此获得专利。
后来康纳于1886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设计手稿。
1872年美国人沃德建造了第一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房屋。
1906年特纳研制了第一个无梁平板。
从此钢筋混凝土小构件已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第二阶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应用,设计计算依据材料的破损阶段方法。
1922年英国人狄森提出了受弯构件按破损阶段的计算方法。
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来西奈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
其后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在分析、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工艺与科研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独特的建筑物,如美国波士顿市的Kresge大会堂,英国的1951节日穹顶,美国芝加哥市的Marina摩天大楼,湖滨大楼等建筑物。
1950年苏联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制定了“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规程”。
1955年颁布了极限状态设计法,从而结束了按破损阶段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三阶段为工业化生产构件与施工,结构体系应用范围扩大,设计计算按极限状态方法。
由于二战后许多大城市百废待兴,重建任务繁重。
工程中大量应用预制构件和机械化施工以加快建造速度。
继苏联提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之后,1970年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波兰相继采用此方法。
并在欧洲混凝土委员会与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CEB-FIP)第六届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建议,形成了设计思想上的国际化统一准则。
第四阶段,由于近代钢筋混凝土力学这一新的学科的科学分支逐渐形成,以统计教学为基础的结构可靠性理论已逐渐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电算的迅速发展使复杂的数学运算成为可能。
设计计算依据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概括为计算理论趋于完善,材料强度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物向大跨高层发展。
我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比较曲折,解放前几乎是空白,60年代边学习苏联的经验边完善提高,70年代自己动手搞科研,编规范;80年代规范的设计水准正力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近30年来,我国在钢筋混凝土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可靠度与荷载分析、单层与多层厂房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大板与升板结构、大跨度结构、结构抗震、工业化建筑体系、电子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和测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为修订和制定有关规范和规程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科学依据。
编制出了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06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等。
这些规范和规程积累了我国半个世纪以来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把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提高到了当前的国际水平,它将在工程设计中发挥指导作用。
必将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混凝土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懂得把石头、砂子和一种在维苏威火山地区发现的粉尘物(Pozzolana)与水混合制成混凝土,用于建筑伟大的罗马城和诸多神庙,甚至实现了诸如万神庙穹顶这样伟大的建筑奇迹。
后因种种原因,其复杂的加工技术失传了许多世纪,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丛书中才有提到。
现代意义的混凝土直到19世纪才出现,特指由骨料(砂、石等)、水泥和水混合而成的建材。
这依赖于1824年英国人约瑟夫•阿斯曾丁(Joseph Aspdin)发明的水泥。
但真正展示水泥特性的就是混凝土。
混凝土在拉丁语中是“结合在一起共同成长”之意,在英语中,混凝土一词为“Concrete”,分解开是“不同材料的结合物”之意。
现在中文的混凝土一词则是从日本传来的,是“Concrete”的日语音译。
韩国三星物产公司开发出一种强度与花岗岩相当的超高强度混凝土,能够用于建造高度达千米的大厦。
这种超高强度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50MPa,每平方厘米可承重1.5吨,相当于在一枚硬币大小的面积上加载一辆普通卡车的重量。
超高强度混凝土在水泥和沙石等原材料的选材及其混合比例上技术独特。
三星物产公司对这种混凝土进行的浇注试验证明,其施工适应性良好,能节省工时和建筑成本。
三星物产公司计划于今年7月将其投入使用。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没有使用任何水泥材料的“纸建筑物”最近在韩国首次亮相,它就是首尔奥林匹克公园内的“纸集装箱(papertainer)美术馆”。
该美术馆长宽108米,由356个防水纸柱和166个集装箱建成。
它来自于日本世界级建筑家茂坂的设计,韩国建筑家尹京石也提供了协助。
美术馆将于9月15日开馆,截止到12月将举办韩国主要画家、设计师的展会,然后被拆除。
三峡工程之最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它的许多指标都突破了我国和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
●三峡工程从首倡到正式开工有75年,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勘测和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全面系统的设计研究,历时半个世纪,积累了浩瀚的基本资料和研究成果,是世界上前期准备工作最为充分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的兴建问题在国内外都受到最广泛的关注,是迄今唯一的经过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投票表决的水利工程。
●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每秒2.7─3.3万立方米,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水库回水可改善川江650公里的航道,使宜渝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堤高到万吨级,年单向通过能力由10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宜昌以下长江枯水航深通过水库调节也有所增加,是世界上航运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包括两岸非溢流坝在内,总长2335米。
泄流坝段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土石方挖填总量约1.25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643万立方米,钢材59.3万吨(金结安装占28.08万吨),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深水围堰最大水深60米、土石方月填筑量170万立方米,混凝土月灌筑量55.4万立方米,年浇筑量达543万立方米,年工程量和月工程量都突破世界纪录,是水利施工强度最大的工程。
●三峡工程截流流量9010立方米/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秒,是世界水利工程施工期流量最大的工程。
●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10万立方米/秒,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总水头113米的船闸,是世界上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
●三峡升船机的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总重11800吨,最大升程113米,过船吨位3000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截至2009年底,三峡工程水库移民最终可达113万人,是世界上水库移民最多、工作也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
第一座核电站安全壳秦山核电站安全壳于1991年10月17日建造成功。
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压水堆核电站,安全壳是核电站反应堆主厂房的围护结构,为直立式圆简形的预应力混凝土耐压结构,内径36米,壁厚1米,内高64.1米,内壁衬有6~8毫米钢板作为密封衬里。
安全壳是核电站为防止放射性物质外逸的主要屏障。
秦山核电站的安全壳采用1000余米市置于钢筋混凝土孔道内的预应力钢束来承担万一出现失水事故时的压力,它在承受压力上具有3倍左右的安全裕度。
它在保证耐压力的同时还能抗地震、龙卷风和飞机撞冲。
这一工程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设计。
它的建造成功,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技术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混凝土中配置钢筋组合成钢筋混凝土材料来砌筑建筑物是1861年左右开始的,首先建造的是水坝、管道和楼板。
1875年,法国的一位园艺师蒙耶(1828~190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
这座桥长16米、宽4米,是座人行的拱式体系桥。
当时人们还不明白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和钢筋混凝土受力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因此,桥梁的钢筋配置全是按照体型构造进行,在拱式构件的截面中和轴上也配置了钢筋。
桥拱是个椭圆形,这是因为这位园艺师长期用铁丝网夹在混凝土中制作花盆、管罐、贮水池等,或者是他受了椭圆形古石拱桥的影响。
可惜的是,这座桥早已毁掉了。
随着人们对钢筋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不断研究和广泛的试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终于造出较为符合力学原理、配筋相对合理的桥梁结构。
于是,钢筋混凝土开始作为合格的材料被普遍用于桥梁建筑。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