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2012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二〇一二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我州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严峻形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坚持“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围绕“总量扩张、质效双增、富民惠民、和谐稳定”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两手抓”、“双提升”战略,着力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全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一、综合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2012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122.7亿元,增长13.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8亿元,增长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第二产业增加值587.9亿元,增长1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3%;第三产业增加值316.0亿元,增长1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1%。

人均GDP达到24669元,比上年增长13.4%。

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9.5:52.3:28.2调整为19.5:52.4:28.1。

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24.7亿元,增长16.2%。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75.0亿元,增长4.6%;二产业增加值389.9亿元,增长20.2%;三产业增加值159.8亿元,增长12.4%。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2%。

居民消费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2.6%,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2.2%,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2.7%。

居民生活消费八大分类指数呈“六升两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3.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4%,衣着类上涨1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8%。

工业品出厂价格。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4.4%,其中:轻工业产品下降1.6%,重工业下降4.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5.4%。

海东地区2006--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海东地区2006--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商品零售物价上涨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87%。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年末汽车拥有量1.95万辆,比上年增长8.3%。汽车客运量1179万人,增长5.1%,旅客周转量45954万人公里,增长5.5%;汽车货运量1102万吨,增长4.6%,货物周转量62947万吨公里,增长5.1%。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3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2.87公里。
2007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次党代会和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这两大主题,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工作全局,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真抓实干,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全区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总量突破100亿大关。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493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2亿元,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4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8.97%、38.15%、42.88%转变为19.81%、37.58%、42.61%。
八、教育和科技
全区各类学校1358所,在校学生28.12万人。其中:普通中学173所,招生人数37413,在校学生110388人,比上年减少433人;农职业中学7所,招生人数4612 ,在校学生7590人,比上年增加2470人;小学1150所,招生人数25220人,在校学生141853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862人;幼儿园24所,招生19330人,在园幼儿2052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82%。

2000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2-1 8:13:00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头一年。

我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调控措施,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全面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

一、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00年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3.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和1995年增长9.0%和52.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68元,分别比上年和1995年增长7.4%和41.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9786元,分别比上年和1995年增长5.2%和35.6%。

"九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年均增长8.8%;尤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头一年,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

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继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50亿元,比上年下降4%,比1995年增长7.7%,比重由"八五"末的23.5%下降到1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3.16亿元,分别比上年和1995年增长11.7%和65.2%,比重由"八五"末的39.6%上升到43.0%;第三产业增加值111.46亿元,分别比上年和1995年增长11.0%和60.3%,比重由"八五"末的36.9%提高到42.4%。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产业减弱,二、三产业增强。

二、农业2000年,我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围绕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目标,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农牧业结构,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农牧业虽遭受严重干旱有所减产,但总体发展水平有新的提高。

西藏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藏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藏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12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GDP)70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4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41.65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378.98亿元,增长12.0%2012年,是我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沉着应对复杂的维稳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积极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保稳定、促增长、控物价、抓改革、扩开放、惠民生,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经济增长快、投资增长快,财政税收增幅高、外贸出口增幅高,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全区上下安定团结、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2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GDP)70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4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41.65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378.98亿元,增长12.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936元,增长10.4%。

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1.5%、34.5%、54.0%,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持平,第三产业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5%。

其中:城市上涨3.6%,农村上涨3.4%。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上涨3.9%。

从居民消费价格构成大类看,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和居住类,分别比上年上涨6.9%、1.5%、4.3%、1.5%、0.9%、1.2%、0.3%和1.4%。

2012年黑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黑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家与东北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汇编文献信息中心综合信息部2014年5月为了方便科研人员课题研究需要,我们在年鉴出版前收集整理了有关国家和东北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现将其汇编成册,以方便大家查找利用。

文献信息中心综合信息部2014年5月目录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黑龙江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0)辽宁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1)吉林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4)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74)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24日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4.92‰。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45亿人。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就业持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

2012全国各省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排名

2012全国各省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排名

2012全国各省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排名指标名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含义: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个人所得税-交纳社保支出-记账补贴调查方式:抽样调查调查时点:2011年1-12月发布时间:2012年1月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各省市统计公报说明:增长速度为名义增速,未扣除价格因素各省市最终收入数据以统计年鉴数据为准-----------------------------------------------人均可支配排名增速人均GDP收入(元/人)(%)排名上海36230113.8 2北京32903213.2 3浙江30971313.2 5天津26921410.8 1广东26897512.68江苏26341614.8 4福建24907714.410山东22792814.39辽宁20467915.57内蒙古204081015.3 6重庆202501115.512吉林193001214.011广西188551310.527江西186571412.725安徽186061517.826云南185761615.630湖北183741714.413湖南183691817.919海南183691917.923河北182922013.014陕西182452116.215山西181242215.818河南180002313.021四川178992415.824宁夏175972514.617黑龙江156962613.3 16青海156002712.622 新疆155132813.720 甘肃149692913.529 贵州141433012.0 31 西藏135443113.028。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3]上涨2.7%。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年末为54个。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全国农民工[4]总量为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11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304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2855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0.25%。

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其中税收收入100601亿元,增加10862亿元,增长12.1%。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1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0万公顷,减少3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8万公顷,增加1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203万公顷,增加9万公顷。

2012年中国各省GDP数据一览(含:各省GDP、人均GDP、城市GDP排行榜)

2012年中国各省GDP数据一览(含:各省GDP、人均GDP、城市GDP排行榜)
文章布局—— 第一部分:2012年中国各省市区(省级)GDP排行 榜 第二部分:2012年中国“城市”GDP排名(200个城 市) 第三部分:2012年全国各省市区(省级)“人 均”GDP排名 第四部分:2012年四川各市州GDP和人均GDP排名
第一部分:2012年中国各省市区GDP排行榜
国家统计,比上年增
28 海南 2855.26 8.70% 2515.29 12.00%
澳门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3482亿澳元,比上年增长9.9%,折 合人民币2753亿元
29 宁夏 2326.64 11.50% 2060.79 12.00% 30 青海 1884.54 12.30% 1634.72 13.50% 31 西藏 695.58 12.0% 605.83 12.70%
9、 武汉市 8003.82亿元 增长12.0% (湖北1) 10、杭州市 7803.98亿元 增长9.0% (浙江1) 11、无锡市 7568.15亿元 增长10.0% (江苏2) 12、青岛市 7302.11亿元 增长10.6% (山东1) 13、南京市 7201.57亿元 增长12.0% (江苏3) 14、大连市 7002.80亿元 增长10.3% (辽宁1) 15、佛山市 6709.02亿元 增长8.0% (广东3) 16、沈阳市 6700.00亿元 增长11.0% (辽宁2) 17、宁波市 6524.70亿元 增长7.8% (浙江2) 18、长沙市 6399.91亿元 增长13.0% (湖南1) 19、唐山市 5861.63亿元 增长10.4% (河北1) 20、郑州市 5547.00亿元 增长12.0% (河南1) 新北市 827.1亿美元(约5342亿元) (台湾1)2011 21、烟台市 5281.38亿元 增长10.3% (山东2) 台北市 817.4亿美元(约5277亿元) (台湾2)2011 22、东莞市 5010.14亿元 增长6.1% (广东4) 23、济南市 4812.68亿元 增长9.5% (山东3) 24、泉州市 4726.50亿元 增长12.1% (福建1) 25、哈尔滨市 4587.10亿元 增长9.0% (黑龙江1) 26、南通市 4558.67亿元 增长12.0% (江苏4) 27、长春市 4506.60亿元 增长12.0% (吉林1) 28、石家庄市 4500.20亿元 增长10.4% (河北2) 29、西安市 4369.37亿元 增长11.8% (陕西1) 30、福州市 4218.29亿元 增长12.0% (福建2) 31、合肥市 4164.34亿元 增长13.6% (安徽1) 32、大庆市 4152.30亿元 增长11.0% (黑龙江2) 33、徐州市 4020.46亿元 增长13.2% (江苏6) 34、潍坊市 4012.43亿元 增长10.6% (山东4) 35、常州市 3969.75亿元 增长11.5% (江苏5) 高雄市 602.7亿美元(约3893亿元) (台湾3)2011 36、鄂尔多斯 3660.50亿元 增长13.5% (内蒙古1) 37、温州市 3650.06亿元 增长6.7% (浙江3) 38、绍兴市 3620.10亿元 增长9.7% (浙江4) 39、淄博市 3557.20亿元 增长10.5% (山东5) 40、包头市 3409.50亿元 增长12.6% (内蒙古2) 台中市 496.8亿美元(约3209亿元) (台湾4)2011

青海省特色产业

青海省特色产业

农业: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果品,中药才,牛羊肉,奶,毛绒工业: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及加工、油气化工、装备制造、特钢、特色纺织、生物服务业: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与中介、商贸餐饮、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和商务会展青海发展的优势在资源,潜力在资源,希望在资源。

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就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统领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扩大经济总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入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推进资源、产品、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企业、园区、区域全面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提升,不断增强全省经济综合竞争力。

一是走低碳、绿色、集聚、循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发展十大特色工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园区跨越发展。

二是提高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组织化水平。

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牧业,用服务业的方法经营农牧业,推动农牧业与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式发展,鼓励发展循环生态农牧业。

三是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

把推进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培育十大特色服务业,不断挖掘巨大的需求潜力。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其基本行为准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及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其运行通过“3R”原则实现全社会的物质闭环流动。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费资源以及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

拉萨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拉萨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拉萨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拉萨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拉萨市统计局2013年5月2日)2012年,全市上下按照“三提速”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党委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突出把握稳中求快的总基调,审时度势、超前谋划,扎实苦干、提速跨越,全力实施“五大战略”,充分发挥首府城市首位度作用,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局势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统计,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8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90.70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58.56亿元,增长9.6%。

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6亿元,下降4.0%;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4.33亿元,增长9.1%;住宿餐饮业增加值9.35亿元,增长13.4%;金融业增加值35.48亿元,增长24.1%;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2.29亿元,增长9.0%。

产业结构:2012年三次产业比重依次为4.1%、34.9%、61.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5.0和6.9个百分点。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

价格: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8%。

就业:2012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9.13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15.9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754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

2012年定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定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定西市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继续坚持“兴农强工、做大城镇、扩充总量、提升水平”的总体要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56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增加值60.19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95.37亿元,增长13%。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3:27.7:44.0调整为30.5:26.9:42.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0.8和1.4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1.48万人,比上年增长5.0%,其中在岗人员11.21万人,增长6.3%。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8%,城镇新增就业1634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920 人,困难人员就业2128人。

物价: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8%。

构成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八大类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6.2%、衣着类上涨0.1%、居住类上涨 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烟酒类上涨 7.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1%。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 2.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6.9%。

二、农业全市共播种各类农作物856.0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674.15万亩,经济作物181.89万亩。

粮食作物中夏粮120.74万亩,秋粮553.41万亩。

夏秋比为18:82,粮经比为79:21。

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37.37万吨,增长11.17%,其中夏粮和秋粮总产分别达17.97万吨和119.4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63.96%和6.03%。

年末大牲畜存栏59.1万头,比上年增长1.6%。

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90.33万头、29.28万头、85.0万只和 317.14万只,分别增长4.82%、0.41%、1.4%和 -0.41 %。

西藏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藏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藏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12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GDP)70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4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41.65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378.98亿元,增长12.0%2012年,是我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沉着应对复杂的维稳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积极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保稳定、促增长、控物价、抓改革、扩开放、惠民生,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经济增长快、投资增长快,财政税收增幅高、外贸出口增幅高,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全区上下安定团结、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2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GDP)70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4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41.65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378.98亿元,增长12.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936元,增长10.4%。

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1.5%、34.5%、54.0%,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持平,第三产业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5%。

其中:城市上涨3.6%,农村上涨3.4%。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上涨3.9%。

从居民消费价格构成大类看,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和居住类,分别比上年上涨6.9%、1.5%、4.3%、1.5%、0.9%、1.2%、0.3%和1.4%。

青海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青海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 %
观调控 的各 项政策 措施 , 全省经 济保 持 第一、 第二和第 三产 业对生产 总值 的贡
平稳较快发展 , 各项社会 事业取得 新 的 献 率分 别 为 3 . 9 %、 6 5 . 6 %和 3 0 5% 进 步。 三次产业结构 由2 0 1 1 年 的9 . 3: 5 84 综 合 : 3 2 . 3转 变为 2 0 1 2年 的 9 . 4 :5 7
业人 员 1 3 2 . 8 8万人 , 比上年 末增 加 5 .

l 2 . 8
干鲜瓜果
烟酒 衣 着
一1 . 2
2 . 8 一1 . 6
5 8万人 。年 末 城 镇 登 记 失 业 率 为 3 .
4 %, 比上年 末 下 降 0 . 4个 百分 点。全
家庭设 备用品及维修 服务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4 2 0 . 2 6 万亩 ) , 比上年 增 长 0 . 3 %, 其 亩) , 比上年增长 2 1 . 2 %。全年 粮食 产 中, 青稞增长 4 . O %, 玉米增长 1 1 . 4 %, 量1 0 1 . 5 0万 吨 , 2 0 0 8年 以来连 续 五年
马铃薯下 降5 . O %。经济作 物播种 面积 超 过 百万 吨 。
. .




初步核 算 , 全 年 全 省 生 产 总值
:3 2. 7
I 季 度
2 0 0 7  ̄ -

2 o o 8  ̄ g
2 0 0 9  ̄ g
2 0 1 0  ̄ : +
2 0 1 1  ̄
2 0 1 2  ̄
4 —
匕: 地 区生产总值

2012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3]上涨2.7%。

表1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年末为54个。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全国农民工[4]总量为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11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304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2855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0.25%。

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其中税收收入100601亿元,增加10862亿元,增长12.1%。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1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0万公顷,减少3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8万公顷,增加1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203万公顷,增加9万公顷。

2012年定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定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定西市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继续坚持“兴农强工、做大城镇、扩充总量、提升水平”的总体要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56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增加值60.19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95.37亿元,增长13%。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3:27.7:44.0调整为30.5:26.9:42.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0.8和1.4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1.48万人,比上年增长5.0%,其中在岗人员11.21万人,增长6.3%。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8%,城镇新增就业1634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920 人,困难人员就业2128人。

物价: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8%。

构成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八大类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6.2%、衣着类上涨0.1%、居住类上涨 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烟酒类上涨 7.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1%。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 2.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6.9%。

二、农业全市共播种各类农作物856.0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674.15万亩,经济作物181.89万亩。

粮食作物中夏粮120.74万亩,秋粮553.41万亩。

夏秋比为18:82,粮经比为79:21。

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37.37万吨,增长11.17%,其中夏粮和秋粮总产分别达17.97万吨和119.4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63.96%和6.03%。

年末大牲畜存栏59.1万头,比上年增长1.6%。

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90.33万头、29.28万头、85.0万只和 317.14万只,分别增长4.82%、0.41%、1.4%和 -0.41 %。

2002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1 8:20:002002年,我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的方针政策,坚持与时俱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奋力拼搏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成就,城乡各地的面貌发生了新变化。

一、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国民经济持续在高平台上增长。

2002年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4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超过了年初预定的GDP增长10 %的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24元,比上年增长11.2%,总体上接近小康水平。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全省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不断壮大,特色经济的份额继续增加;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向多样化转变。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构成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8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2.58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3.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 %、16.4 %、10.8 %。

一、二、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分别由1997年的20.1%、39.0%、40.9%和2001年的14.2 %、43.9%、41.9%转变为13.2 %、44.7%、42.1%;对经济增长率的拉动力,第一产业减弱,第二、三产业增大,标志着全省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化水平提高。

地区经济结构向突出各自特色优化升级,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增强。

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GDP的比重已超过20%,个体私营和外商投资经济发展活力旺盛。

二、农牧业2002年,全省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目标,继续扩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面,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订单和设施农牧业,积极落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农牧业潜在优势不断显现,成为近年来整体生产水平提高快、农牧民受益好的年景。

种植业结构调整见成效。

2012年全国各省市GDP排名

2012年全国各省市GDP排名

2012年全国各省市GDP排名1、广东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570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8.2%2、江苏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5405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3、山东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50013.24亿元,比上年增长9.8%4、浙江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34606.3亿元,比上年增长8%5、河南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981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6、河北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6575.01亿元,比上年增长9.6%7、辽宁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4801.3亿元,比上年增长9.5%8、四川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38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9、湖北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225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10、湖南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215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11、上海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0101.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12、福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970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13、北京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7801.02亿元,比上年增长7.7%14、安徽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72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15、内蒙古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598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16、陕西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44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17、黑龙江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369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8、广西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303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19、江西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294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0、天津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288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21、山西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211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22、吉林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193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3、重庆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1459亿,比上年增长13.6%24、云南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03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25、新疆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746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6、贵州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68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7、甘肃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56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8、海南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855.26亿元,比上年增长9.1%29、宁夏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32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30、青海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88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31、西藏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69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国内其他地区:1.台湾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40350.36亿台币,比上年增长1.25%,折合人民币29951亿元2.香港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0401亿港元,比上年增长1.4%,折合人民币16598亿元3.澳门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3482亿澳元,比上年增长9.9%,折合人民币2753亿元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19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2024青海行测真题(综合管理岗)

2024青海行测真题(综合管理岗)

2024青海行测真题(综合管理岗)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

A.长征六号丙B.长征三号乙C.长征三号甲D.长征六号甲【答案】:B2.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关于中国南极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岭站是继长城、中山站之后的第3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大西洋扇区的考察站B.建设秦岭站是“雪龙探极”重大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C.中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华山站和秦岭站D.秦岭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普里兹湾沿岸,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答案】:B3.近日,鄱阳湖越冬候鸟开始逐渐分批北迁,预计本月中旬达到迁徙高峰。

鄱阳湖都昌水域已监测到首批北迁候鸟约1万只,相关单位组成联合巡逻队,为候鸟迁徙创造安全环境。

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候鸟迁移时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蛋白质B.同一鸟种在不同的地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居留类型C.夏天的时候,候鸟一般会在纬度较低的地区繁殖,冬天的时候则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过冬D.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最大的咸水湖【答案】:B4.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57万亿元,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同比增长4.8%,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

A.浙江B.山东1/ 14C.广东D.江苏【答案】:C5.国家统计局2024年2月29日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经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

A.5.2%B.6.5%C.5.5%D.6.7%【答案】:A6.经济社会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某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没有使任何人的境况恶化,这种状态称之为()。

A.帕累托增进B.瓦尔拉斯均衡C.帕累托最优D.非瓦尔拉斯均衡【答案】:A7.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A.新郎B.月老C.千金小姐D.岳父【答案】:C8.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2012年全国各省、市、县煤炭产量排名

2012年全国各省、市、县煤炭产量排名

2012年各省煤炭产量排行第一名:内蒙古106194.31万吨第二名:山西省91393.36万吨第三名:陕西省42749.71万吨第四名:贵州省18107.05万吨第五名:河南省14724.01万吨第六名:安徽省14713.76万吨第七名:山东省14500.73万吨第八名:新疆13918.65万吨第九名:云南省10384.72万吨第十名:河北省9206.79万吨2012 年原煤产量前100 名产煤地(市)名单名次地(市)原煤产量(万吨)1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63937.902 陕西省榆林市31808.863 山西省朔州市21080.084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4631.635 山西省吕梁市11817.856 山西省长治市11662.147 山西省大同市10563.098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9312.379 山西省晋城市8441.1310 山东省济宁市8072.3911 山西省晋中市8021.4112 安徽省淮南市6822.9513 贵州省六盘水市6687.5014 内蒙古通辽市6427.1215 山西省阳泉市6093.7516 贵州省毕节市6046.1817 宁夏银川市5677.5818 山西省忻州市5357.4519 新疆昌吉州5000.9620 山西省临汾市4757.3421 云南省曲靖市4518.4122 河南省平顶山市4042.2523 内蒙古乌海市3855.4824 陕西省延安市3551.6325 山西省太原市3496.5826 内蒙古赤峰市3417.1527 陕西省咸阳市3374.0928 安徽省淮北市3242.1529 河北省唐山市2784.4530 河南省郑州市2747.6931 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2714.9232 黑龙江省鸡西市2537.2833 新疆哈密地区2420.9034 河北省邯郸市2397.2235 湖南省郴州市2383.4436 安徽省阜阳市2293.5637 甘肃省平凉市2234.7738 内蒙古包头市2174.3939 宁夏石嘴山市2112.7440 江苏省徐州市2094.9341 河南省商丘市2037.8642 湖南省娄底市2029.9443 河北省张家口市1985.0044 云南省昭通市1975.6945 陕西省渭南市1961.2846 青海省海西自治州1849.5047 山东省枣庄市1775.0848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1767.9049 黑龙江省鹤岗市1739.8950 山东省泰安市1733.5351 新疆阿克苏地区1656.6452 安徽省宿州市1602.9753 陕西省铜川市1600.7154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1554.7255 内蒙古阿拉善盟1547.4056 湖南省株洲市1343.4057 新疆乌鲁木齐市1340.5258 辽宁省阜新市1317.6359 甘肃省白银市1296.0660 辽宁省铁岭市1293.7861 云南省红河州1284.0962 河南省三门峡市1269.0063 新疆吐鲁番地区1264.3864 吉林省延边州1223.9465 山东省菏泽市1204.0066 湖南省衡阳市1199.7867 河北省邢台市1193.3868 四川省宜宾市1161.5769 河南省许昌市1159.0070 吉林省白山市1063.1671 辽宁省沈阳市1049.6072 贵州省安顺市1032.2373 贵州省遵义市989.5774 四川省攀枝花市960.7675 福建省龙岩市939.9376 河南省新乡市909.6477 四川省广安市864.2778 河南省鹤壁市827.3879 河南省洛阳市826.8680 江西省宜春市817.1181 河北省承德市788.0082 云南省丽江市756.8683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747.7284 安徽省亳州市739.5885 甘肃省兰州市725.7486 四川省达州市715.7087 福建省三明市689.8488 四川省泸州市683.8289 重庆市綦江区666.5790 江西省萍乡市660.6791 四川省乐山市655.3892 辽宁省抚顺市630.6893 湖南省长沙市627.0794 云南省昆明市612.2795 吉林省长春市596.0196 湖南省邵阳市590.5897 新疆塔城地区581.4998 山东省烟台市576.2599 四川省广元市575.61100 河南省焦作市570.912012 年原煤产量前100 名产煤县(市)名单名次县(市)原煤产量(万吨)1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28050.482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22098.973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17201.154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13172.505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9810.156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9202.977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6151.308 宁夏银川市灵武市5677.589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5269.0710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5069.7611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4943.5012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4298.4613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4230.5814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4028.3615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3994.4716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3898.8217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3648.2518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3339.7919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3305.4020 山西省阳泉市矿区3192.6221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2964.0022 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2949.3223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2874.4424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2724.8225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2469.9526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2415.3327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2305.9828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2284.6429 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2259.6130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156.1531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106.1032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2104.9533 山西省长治市郊区2076.7834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2059.6935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2040.7136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2037.8637 河南省平顶山新华区2018.6738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2009.7539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1979.2040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1976.6541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1973.6742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1952.9243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1923.1944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1921.7745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1912.8946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1854.0347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1842.9248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1805.5749 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1793.8950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1773.9051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1737.9052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1722.7053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1658.0254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1643.6255 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1578.3856 青海省海西自治州天峻县1566.3057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1561.4458 安徽省宿州市墉桥区1557.3359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1485.4660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1456.9361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1407.1062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1405.7563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1402.5364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1369.8665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1353.4866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1345.6867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1307.2268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1302.3269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1282.5070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1266.0371 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1254.9072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1250.0373 河南省平顶山卫东区1245.0074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1219.7875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1173.9276 新疆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1168.5077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1160.9078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1146.0579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1141.6080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1136.4181 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1124.0082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1120.2083 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1101.0684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1061.6585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1055.2686 新疆哈密地区哈密市1055.0687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1042.5788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1017.0989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995.5390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994.7291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978.1192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975.6793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970.3094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920.1895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909.6496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907.6397 新疆哈密地区伊吾县885.5198 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874.3299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865.55100 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兴仁县861.24说明:四川省和湖南省未报送产煤县(市)相关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年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99.7%,与上年持平;普通初中毛入学率112.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全年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069人,在学研究生2821人,毕业生690人。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08万人,在校生6.19万人,毕业生1.64万人。

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01万人,在校生7.68万人,毕业生2.37万人。

普通高中招生3.82万人,在校生10.60万人,毕业生3.58万人。

初中招生7.34万人,在校生20.87万人,毕业生6.85万人。

普通小学招生8.31万人,在校生49.87万人,毕业生8.10万人。

特殊教育招生359人,在校生2124人,毕业生189人。

幼儿园在园幼儿15.33万人。

全年全省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19项,比上年增加6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4项,应用技术成果276项,软科学成果19项。

专利申请844件,比上年增加11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8件,增加94件。

发明专利授权101件,增加31件。

签订技术合同645项,成交金额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全省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1个,县级以上卫星云图接收站点52个,地震台站50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26个;文化馆55个,公共图书馆49个,博物馆22个;广播电台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4.1%,比上年末提高2.5个百分点;电视台9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3%,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

全年出版杂志、报纸、图书分别为53种、27种和987种,出版量分别为445万册、10250万份和1431万册(张)。

年末全省有卫生机构1655个,床位2.53万张。

其中,医院160个,床位1.98万张;卫生院405个,床位4284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1个。

卫生人员3.4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20万人,注册护士1.06万人。

年末全省有优秀运动队2个,优秀运动员284人。

在队优秀专业运动员中达到等级的运动员23人,其中,国际级运动健将1人,国家级运动健将2人,一级运动员16人,二级运动员4人。

优秀运动队员参加国内外比赛1032人次,创国家纪录2项。

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37亿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73.17万人。

按城乡分,城镇271.9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7.44%;乡村301.25万人,占52.56%。

按性别分,男性294.9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5%;女性278.22万人,占48.5%。

按年龄分,0-14岁116.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0.3%;15-64岁418.13万人,占73.0%;65岁及以上38.29万人,占6.7%。

在全省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269.2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7.0%。

全年人口出生率14.30‰,比上年下降0.1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06‰,下降0.06个千分点。

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8.24‰,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4。

全省人户分离的人口[9]为82.5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0]73.70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6.28元,比上年增长12.6%。

城镇居民人均年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2614.39元,比上年增长10.6%;人均经营净收入1191.42元,增长13.0%;人均财产性收入92.98元,增长18.2%;人均转移性收入5847.84元,增长1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为16783.49元,比上年增长15.1%。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346.29元,比上年增长12.7%,恩格尔系数[12]为37.8%。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08平方米。

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364.38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989.69元,增长12.1%;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221.92元,增长6.4%;人均财产性收入95.26元,增长1.7%;人均转移性收入1057.51元,增长62.6%。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11]为4901.34元。

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38.94元,比上年增长17.7%,恩格尔系数[12]为34.8%。

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30.87平方米。

全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88.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其中,教育支出171.81亿元,增长32.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8.91亿元,增长3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9.45亿元,增长9.7%;医疗卫生支出60.10亿元,增长26.7%;节能环保支出44.26亿元,增长6.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7.99亿元,增长1.1倍;农林水事务支出134.36亿元,增长28.3%;交通运输支出154.85亿元,增长4.2%。

年末全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2.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24万人。

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6.01万人,增加4.5万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4万人,增加2.55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0.16万人,增加23.19万人。

全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4.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48万人。

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3]参保人数86.37万人,增加3.9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5.95万人,增加16.77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352.65万人,增加4.7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3%。

全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7.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3万人,其中农民工0.39万人,增加0.05万人。

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9.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3万人,其中农民工5.54万人,增加0.64万人。

全省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3.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08万人。

年末全省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3.0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6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牧民39.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万人。

年末全省实有贫困人口94.87万人,当年减少贫困人口24.22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年末全省森林面积370.0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2%。

全省湿地面积[14]556.89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7.8%,其中,自然湿地553.06万公顷。

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4961千公顷,天然林保护面积3678千公顷。

自然保护区11个,面积2182.22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

当年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72千公顷。

全年全民义务植树1405万株。

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633人,比上年减少32人,其中交通事故1098起,死亡533人。

注释:[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口径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从2010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采用新的分组,即将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组由“市”、“县”、“县以下”改为“城镇”、“乡村”。

[5]限额以上批发业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及个体户;限额以上零售业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及个体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企业及个体户。

[6]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7] 3G是指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rd-generation,简称3G),3G移动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计费系统拥有使用信息、占用3G网络资源的在网用户。

[8]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9]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10]流动人口是指人户分离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1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收入。

[12]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中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1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非从业人员。

[14]湿地面积统计口径含百公顷以下面积。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厅;登记失业率、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和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物价、城乡居民收入、畜牧业全部数据及种植业中部分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铁路营运里程及铁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来自青藏铁路公司;公路通车里程及公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来自交通厅;民航通航里程及民航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来自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电信业务量、移动电话用户数、3G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电话用户数、电话普及率、互联网上网人数来自通信管理局;邮政业务量来自邮政公司和青海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西宁海关;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数据来自商务厅;旅游数据来自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中国保监会青海监管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厅;科技数据来自科技厅;天气雷达观测站点及县级以上卫星云图接收站点数据来自气象局;地震台站和地震遥测台网数据来自地震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报纸、期刊、图书数据来自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广播电视局;体育数据来自体育局;卫生、新农合数据来自卫生厅;低保数据来自民政厅;贫困人口数据来自扶贫开发局;森林面积、湿地面积、天然林保护面积、全民义务植树数据来自林业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数据来自水利厅;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交通事故数及死亡人数来自公安厅交警总队;其他数据均来自青海省统计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