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山

合集下载

《玻璃山》的审美之维

《玻璃山》的审美之维

3保坏了”。

这时,傩送心态出现自我分裂:一方面他没有遵从父亲的意见,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哥哥的死亡。

这种自我分裂不仅包含了家族背叛所导致的自我背叛,也有一般的负罪感造成的内心分裂。

作为湘西人的一员,他在某种意义上背叛了本我的善良品质,甚至犯下了杀人之罪,因此,他深感自己罪孽深重,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下河出走。

小说结尾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傩送不可能再回来了,唯一的可能就是葬身河底,在河中得到净化,从而达到赎罪的目的。

而翠翠也将走向冥冥中不可改变的命定之路,在得知傩送遇难后投河身亡,从而都回归自然,回归母体,在河中完成某种意义上的神人合一。

《边城》与《等待戈多》二者原型意象如此惊人相似,而其格调却大相径庭,其主要原因是二者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贝克特1906年出生于爱尔兰,学生时代就热衷于戏剧创作,完成于1949年的《等待戈多》是其代表作,该剧以其浓郁的荒诞色彩,表现了战后西方普遍存在的伤感失望情绪,巩固了尤奈斯库开创的荒诞派戏剧。

1969年,贝克特以“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以及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等待戈多》这一剧本中,贝克特通过荒诞的描写手法,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的畸形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人情冷漠,贫富分化加剧,人们生活孤单无助,正如戈戈和狄狄这两个流浪汉,只有等待着虚无飘渺的希望,才能赖以生存下去。

他们的身心处于一种无法摆脱的、永无休止的矛盾冲突中,他们只有在这些矛盾与冲突中绝望地等待着,剧中充斥的是黑色悲观主义的绝望与孤独。

与此相反,《边城》将等待置于美丽和谐的自然之中,没有《等待戈多》那种惨烈的孤独氛围,诚然,在《边城》中等待也没有结果,但其所洋溢的情调却是东方式的理想主义精神,其格调也因之变得明媚而有活力。

1902年,沈从文出生于湘西凤凰,这是一个汉族、苗族和土家族混居的地方,景致如画。

玻璃山双语对照版

玻璃山双语对照版

玻璃山唐纳德•巴塞尔姆2.The glass mountain stands at the corner ofThirteenth Street1。

我正在努力攀登这座玻璃山。

2。

这座玻璃山耸立在十三道街与第八大街的交叉口。

3。

我快到半山腰了。

4。

人们抬头望着我。

5。

这一地段我新来乍到。

6。

不过我有些相识 .7.我的脚捆着爬钉,一手抓住一只坚固的橡皮吸盘。

8。

我已经爬到 200 英尺的地方。

9。

风刺骨的冷。

10。

我的相识在山脚下聚成一堆给我鼓劲儿。

11。

"蠢驴 "12."笨蛋 "13.城里的每个人都知道玻璃山。

14。

住在这儿的人讲述它的故事。

15。

那是讲给观光客听的。

16。

摸摸山坡,你会觉得很凉。

17。

在山里瞧,你会看到深处蓝白相映闪闪发光。

18。

这座山高高耸立在第八大街那一片,好象一东雄伟的,金碧辉煌的办公大楼。

19。

山颠消失在云层里,无云的日子便消失在太阳里。

20。

我拔起右手的橡皮吸盘,左手原地不动。

21.随后我上串一点又在高处一点的地方吸住右手,接着把腿慢慢移到一个新的位置。

The Glass Mountain Donald Barthelme and Eighth Avenue. 3.I had attained the lower slope.4.People were looking up at me.5.I was new in the neighborhood.6.Nevertheless I had acquaintances.7.I had strapped climbing irons to my feet and each hand grasped sturdy plumber's friend.8.I was 200 feet up.9.The wind was bitter.10.My acquaintances had gather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ountain to offer encouragement.11."Shithead."12."Asshole."13.Everyone in the city knows about the glass mountain.14.People who live here tell stories about it.15.It is pointed out to visitors.16.Touching the side of the mountain, one feels coolness.17.Peering into the mountain, one seessparkling blue-white depths.18.The mountain towers over that part of Eighth Avenue like some splendid, immense office building.19.The top of the mountain vanishes into the clouds, or on cloudless days, into the sun.20.I unstuck the righthand plumber's friend leaving the lefthand one in place.21.Then I stretched out and reattached the righthand one a little higher up, after which I inched my legs into new positions.22。

玻璃山双语对照版

玻璃山双语对照版

玻璃山唐纳德·巴塞尔姆1.我正在努力攀登这座玻璃山。

2。

这座玻璃山耸立在十三道街与第八大街的交叉口。

3。

我快到半山腰了。

4。

人们抬头望着我。

5。

这一地段我新来乍到。

6。

不过我有些相识.7.我的脚捆着爬钉,一手抓住一只坚固的橡皮吸盘。

8。

我已经爬到200英尺的地方。

9。

风刺骨的冷。

10。

我的相识在山脚下聚成一堆给我鼓劲儿。

11。

"蠢驴"12."笨蛋"13.城里的每个人都知道玻璃山。

14。

住在这儿的人讲述它的故事。

15。

那是讲给观光客听的。

16。

摸摸山坡,你会觉得很凉。

17。

在山里瞧,你会看到深处蓝白相映闪闪发光。

18.这座山高高耸立在第八大街那一片,好象一东雄伟的,金碧辉煌的办公大楼。

19.山颠消失在云层里,无云的日子便消失在太阳里。

20。

我拔起右手的橡皮吸盘,左手原地不动。

21.随后我上串一点又在高处一点的地方吸住右手,接着把腿慢慢移到一个新的位置。

The Glass Mountain Donald Barthelme1. I was trying to climb the glass mountain.2. The glass mountain stands at the corner of Thirteenth Street and Eighth Avenue.3. I had attained the lower slope.4. People were looking up at me.5. I was new in the neighborhood.6. Nevertheless I had acquaintances.7. I had strapped climbing irons to my feet and each hand grasped sturdy plumber's friend.8. I was 200 feet up.9. The wind was bitter.10. My acquaintances had gather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ountain to offer encouragement.11. "Shithead."12. "Asshole."13. Everyone in the city knows about the glass mountain.14. People who live here tell stories about it.15. It is pointed out to visitors.16. Touching the side of the mountain, one feels coolness.17. Peering into the mountain, one sees sparkling blue-white depths.18. The mountain towers over that part of Eighth Avenue like some splendid, immense office building.19.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vanishes into the clouds, or on cloudless days, into the sun.20. I unstuck the righthand plumber's friend leaving the lefthand one in place.21. Then I stretched out and reattached the righthand one a little higher up, after which I inched my legs into new positions.22。

解读玻璃山

解读玻璃山

•美国开始快速地步入工业化。

工业化的负面效应就是它带来的混乱局面从根本上否定了自我。

当个体面对庞大工业机器以及这种工业机器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时,往往会产生被奴化的感觉,个人逐渐失去了精神上的自由。

战争的恐怖和毁灭性力量以及战争本身的不可避免也严酷地摧残着每个人的身心。

人在世界上开始丧失安全感和归属感。

总的来说,个人产生了被物质世界驱使而精神上被异化的感觉。

需要指出的是,从根本上说,异化就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模式,它超越历史时空的限制而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

我们不能把它狭义地理解为人变成虫那样才算异化。

异化是个体在物质世界中存在时的一种心灵体验,任何自身的愿望被扭曲被限制的感受都可称之为异化。

这种体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表现得更加突出。

在现当代美国社会,异化的特点就是个人开始丧失主体性、丧失精神自由、丧失个性,甚至连人性都趋于分裂。

物质意义上美国梦的实现并没有给个人提供精神和心灵世界的温馨港湾,何况异化世界也使物质意义上的美国梦都难以实现。

这样,美国梦和异化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悖论关系。

美国梦始终是美国文学永恒的主题,而异化也成了现当代文学凸显的重要主题之一,因此在美国现当代文学中,文学一异化一美国梦成了三位一体的主题变奏。

美国人是在追寻和实现美国梦的过程中被异已力量异化,因此追寻和实现美国梦的过程也是被异化的过程。

反言之,美国人被异化的过程也是追寻和实现美国梦的过程。

在异化的世界里,美国人做不懈的挣扎以摆脱异己力量实现美国梦。

美国人继续追寻,或对抗、或逃遁,但这一追寻过程同样也被证明是被异化的过程。

本文以美国现当代小说为例来阐释美国梦和异化之间的关系。

美国梦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

就个人而言,它既指物质领域追求财富、金钱、地位荣誉等,也指精神价值的追求和精神世界的完善。

在美国梦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个体拼命地追寻。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进步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现实社会中的异化力量也愈来愈庞大。

从接受美学角度析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玻璃山》

从接受美学角度析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玻璃山》
第3 O卷 第 l O期 20 0 9年 l O月
哈 尔 滨 学 院 学 报
J RNAL O RB N OU F HA I UNI RS T VE I Y
V0. O No 1 13 .O 0c. 2 o9 t O
[ 章 编 号 】04 5 5 (09)O 08 文 10 - 86 20 1—O 8
姚斯在 他 的 《 受美 学 与接 受 理论 》 书 接 一
中同时指 出 : 读者期待 视野 与作 品间 的距离 , 熟
本 质作过精 彩中肯 的评论 : 模仿 , 又 和原 文 “ 却
本 保持 一定 的距 离 , 仿 一方 面带 给读 者 似 曾 戏 相识 的喜 悦 , 另一 方 面又 要求 读 者重 新批 判地 评价 。 [ ( 戏仿 中“ ”5 l 和原 文 本保 持 的一定 距 离” 导致 了文本的空缺 因素 , 它既 给读 者 “ 曾 似 相识 的喜 悦 ” 又 是 “ 持 批 判 反 讽 距 离 的模 , 保
的作 用 。它将文学研 究 的重 点从作者 和作 品上 移 到 了读者 审 美接 受和 审美 经验 的研 究 上 , 从 而使 文学研 究 跳 出 了狭 隘 的研究 范 围, 进入 一 个 更 广 阔 的 领域 。 [ ㈣。根据 接 受 美 学 理论 , ”I ’ j
任 何 一部 文学 作 品都具 有 未定 性 , 是一 个充 满
与读 者期 待 视 野关 系 的独 特性 , 终使 文本 的 最
读过 程 中 的具体 化 , 只有 这两 者合 璧 才是 完整 的文 学作 品 。 】 墟 这 一 观 点一 方 面 要 求 文 本 [( ’ n 本 身能 够 吸引读 者 , 另一 方 面要 求读 者要 有 足
够 的兴 趣 响应文 本 的吸 引力 , 这样 才 有可 能 导 致 意义 的生成 。按 照伊 塞 尔 的论述 , 召唤 结 构

解读《玻璃山》:童话模式下的社会政治潜文本

解读《玻璃山》:童话模式下的社会政治潜文本
中存在 的 “ 国梦 ” 美 的戏仿 、 构 和颠 覆 。 解
关 键 词 :后 现 代主 义作 家 ; 化批 判 ; 会 政 治潜 文 本 ;美 国 梦 ” 文 社 “
中图分类号: I 104 27 7
收 稿 日 期 :2o — 5 6 0 6 0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 — 2 0( 0 6 6 o 2 一 3 6 1 2 5 20 )o 一 o 2 O
维普资讯
第 l 9卷 第 6 期
20 0 6年 1 1月
浙 江 万里 学院 学报
Jun lo h j n niU ies y o ra fZ ei g Wa l nv ri a t
Vo .9 NO 6 1 1 .
N v mb r 2 o o e e o 6
作 者 简 介:陈光乐 , 浙江万里学院基础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 。
过: 文学不 是 作家纯 粹 想象或 纯粹 情感 的产物 , 实 现
中的文学总是某种意识形态的产物, 是历史的产物;
唐 纳德 - 巴塞 尔姆 经 常被描 述 成 一个 典 型 的 美 国后现代 主义 小说家 ,因此 许多评 论家 都是从 后 现 代 主义小说 艺术 特征 、审美原 则 的角度 解读 巴塞 尔 姆 的作 品。拉 里 ・ 麦克 弗 里就 曾 评论 巴 氏的成 名作 《 白雪公 主》 体现 了作家 的“ 垃圾 美 学 ”“ :这是 一部 明 显 的元 虚构作 品 , 他试 图探 索语 言 和文 学 的衰退 。[ 1 1
并 以对抗雅 文 化 的行 动 来 加速这 种 贬值 ”】 还有 [“’ 4 ; (
短篇小 说《 玻璃 山》 是个冷 峻 、 滑稽可笑又带 有诗 歌风 格的戏仿 童话 , 小说 由 10个句子组 成 。故事 框 0 架 让我们想起 作家 2 0世纪 6 o年代 的成名作 《 白雪公 主》也是对 迪 斯尼 版 的传统 童话 的反文 化 的尖刻 重 构。 小说形 式上 的实验似乎带有后 现代 主义 的反政治

《玻璃山》:多彩的后现代世界

《玻璃山》:多彩的后现代世界

1碎片的拼 贴。拼贴并非后 现代小说 家 的发 .
收稿 日期 : 0 一 ・ 2 6i 1 0 0 1 作者简介 : 滕学叫(91 , , 17 一) 汉族 , 髓江苏连云港 , 海外I } 籍 上 司i大学 20 级英 系悼十生 研究方 向 : 荚文学 。 } 05 英 梁吕 (93 , , 17 一) 符贯fj定州 , lE I 『 河北北方 学院外围i学 院讲州 。{究 向: } } i i J f 荚奖文学


多彩的后现代主义表现 手法
后现代主义小说是后现代社会催生的产物。在 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看来 , 后现代社会是荒诞 的, 生活 是无意义的, 因而 , 后现代 的文学也应是“ 荒诞” 的, 即应 以荒诞 的形式来反映这个为后工业文明所异化 的社会。为达这一 日的, 他们进行 了比现代 主义小 说家更为大胆的试验 , 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绚丽多 彩。这一点 , 读者从《 玻璃 山》 就可以体会年 1 2月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D e ,0 6 e .20
第2 卷 第6 5 期
一. !

Vo. . No 6 12 5 .
《 玻璃 山》 多彩的后现代世 界 :
滕 学明 , 梁昌明
(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 上海 20 8 ) 0 0 3 摘 要 :唐 纳德 .巴塞 尔姆是 荑国著名的后现代作 家。除 了长篇小说 , 实际上他 的短篇 小说 也颇 多佳 作。本

出三个金苹果 , 可是谁也拿不 出来 , 于是 国王断定有 人没来。两个哥哥对 国王说他们 的弟弟没来 , 但肯 定不是他 , 因为弟弟这三天一直在家 , 可是国王坚持 要他来。弟弟来后 , 出了三个金苹果。后来他娶 拿 了公主 。 并得到国王一半的土地。 但在 巴塞尔姆 的《 玻璃 山》 , 中 玻璃 山不在神奇 的王国, 而是矗立于某现代都 市的第十三与第八大 街 的交接处 , 是一幢巍 峨的装满玻璃 的摩天大厦。 爬 山的不是穷苦的小伙子 , 而是一个受过 良好教育 的城市公民, 脚上捆着爬钉 , 手上紧握橡皮吸盘。旁 观者不但不欢呼 , 还对他污言秽语。他下面躺着许 多马和骑手的尸体。他向往山顶美丽的象征。一只 鹰把他叼起来, 抛在 山顶一个 满是鲜花和树木 的庭 院, 当他发现象征是美 丽的公 主时, 他把公 主拎起 来, 头朝下扔下山, 扔给他 的“ 熟人们” , 由他们 … 交 处理。乍一读来 。 巴塞尔姆 的改写荒诞不经 , 不可促 读, 甚至不可理喻。然而 , 细读 之下 , 者却 发现 已 读 置身于一五彩斑斓的“ 后现代世界” 。

论前景化在《玻璃山》中的应用

论前景化在《玻璃山》中的应用

论前景化在《玻璃山》中的应用摘要:利奇(g.n.leech)认为,前景化作为一种艺术的偏离,它本来就具有一种普遍的意义。

一件艺术作品在某些方面偏离(deviate)了我们作为社会成员习得的、预期在使用的媒介中会出现的标准是艺术交往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的原则。

本文以此观点对《玻璃山》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前景化在文学创作中的构思和人物塑造作用。

关键词:前景化;构思;人物塑造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1一、小说内容简介《玻璃山》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

他善于用非线性,反体裁,戏仿,和拼贴画等手段在语言上大胆地进行创新,在内容上赋予了作品深刻的生活哲理和内涵。

他消解了“传统意义的统一性,代之以多元性的,无中心的离心结构”。

[1]该小说写于1979年,形式独特,用数字从1到100编号排列所有的词组,句子和段落,是对斯堪的纳维亚故事《玻璃山上的公主》的改写。

原故事的主人公是位勇敢的骑士,他爬上了陡峭的玻璃山,不但娶了公主,而且得到了领土和财富。

二、前景化理论在小说《玻璃山》中的具体应用前景化由布拉格学派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文学评论家莫卡罗夫斯基(mukarovsky)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他认为“文体是前景化,是使人们注意,使其新颖,是系统地违背标准常规。

”“前景化”作为韩礼德(m.d.k.haliday)功能文体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有动因的突出”(motivated prominence)。

利奇(g.n.leech)认为,作为一种普遍的准则,要想审知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那就是与其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动化的表述模式上,还不如放在能引起兴趣与惊讶的成分上。

首先这部小说的结构就被定为在“前景化”的状态之中。

巴塞尔姆在形式上打破了小说的写作惯例,过去用来建构现实的种种元素,诸如,时间,空间,及语言的种种结构,现在都变的支离破碎了。

解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以唐·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为例

解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以唐·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为例

型塑竺!三圈解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以唐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为例李瑞(楚雄师范学院外语系,云南楚雄675000)摘妻:本文以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为例,通过分析其写作特点,即反传统的创新,重复、堆砌和拼贴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文本意义不确定性,揭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和颠覆性.并展示了作家丰富的后现代主义艺术。

关键词:后现代主叉巴塞尔姆玻璃山文本引言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其内容及特征又如何,在文学评论界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界定。

总的说来,“后现代主义”是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一种文艺思潮.在文学上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小说。

后现代主义文学又被称作“元小说”、“超小说”、“从小说”、“自省小说”、“自我陶醉小说”、“自我生产小说”和反小说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名称虽然多样.但是表现出来的都是六七十年代美国及西方国家义学创作中的一些共性的思想与艺术倾向。

从历史传承关系来看.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与对峙。

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创作方法,如:运用碎片式、断裂式、多层结构、意识流、内心独自、自由联想、蒙太奇等形式主义表现手法.在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作品当中不但大量使用.而且还得到新的发展。

但是,从运用这些写作手段来实现的目的来讲,二者却大相径庭:现代主义作家运用这些实验创新的手段来表现破碎、混乱、空虚的现实世界.后现代主义作家却运用这些手段来说明现实无法表现。

既然现实世界无法表现。

文学文本也失去了其传统意义。

成了作家手中的游戏之物和纯粹的虚构。

于是,他们通过各种反传统、创新,甚至是一些极端的表现手法如剪切、拼贴、堆砌、文字游戏、字型排列等来说明文本的虚构性。

并以此来显示文学作品无法客观表现和再现客观世界。

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被誉为“后现代作家的新一代之父”。

因此。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在他的作品里被反映得淋漓尽致。

他常运用离奇古怪的语育,破碎无序的句子为普通读者提供他们所熟悉的任务和情景。

《玻璃山》:传统的颠覆者

《玻璃山》:传统的颠覆者

作者简 介 :蒋晓阳 (9 3一) 16 ,女 ,湖南省慈利县人 ,湖 南文理 学院外 国语 学院教 师,从 事英语语 言和 文学研 究。
琼州 学院学 报
制和粘贴 功能 一样 。 《 玻璃 山》 中那些 大量 的碎片性 的文 字 堆砌也 同传 统小说表现形 式背道而驰 。文字堆 砌这种游 戏策 略在 文章 中多次使 用 ,比如,文 中第 3 0句使用 了一 系 列专业化 色彩极强 的辞藻来描写人行道上 到处 都是的狗屎 : 黄褐棕 ,火黄 ,浓黄 ,翠绿 ,象牙 墨 ,茜 草红 ;文 中的第 6 在 列 举 攀 登 玻 璃 山失 败 的 遇难 者 的 名 单 时 ,堆 砌 了 十 3旬 九个英 国 十五六世 纪 的贵族 的名字 ;再如 文 中 5 6句 、6 6 句 、7 句 、8 1 o句、8 7句那些煞有介事 的引注 。所有这 些 , “ 既不能给其前的句子有力的佐 证 ,又不能在文章起到 承上 启下的作用 ,只是 像一块块毫不相 干的碎 片镶 嵌在 文 中。 ”
破 了传统 小说 的写作 常规 。其 实 ,这 种文字 编排形 式上 的
超 常规创 新在后 现代 主义小说 中是 司空见惯 。如美 国后现
代 主义 作家罗纳德 ・ 克尼克的小说 《 苏 鸟》,在这篇文章 里 ,
作 者在每段 的 首行缩进 时随 意性极强 ,完全 不依 照传 统规 则 行 事 ,致 使 文 本 呈 现 出 一 种 螺 旋 的 和 混 乱 的 视 觉 效 果 。 再 比如 另一 位 美 国后 现代 主义 作 家罗伯 特 ・ 弗 的代表 作 库 忪 众 的怒火》,在 “ 曲 ”中 《 上的一段 文字 可谓 序 时f
第 l 8卷
第 1 期
琼 州学 院学报
J un l f in zo nvri o ra o o gh uU i st Q e y

巴塞尔姆《玻璃山》语言游戏解读

巴塞尔姆《玻璃山》语言游戏解读

巴塞尔姆《玻璃山》语言游戏解读摘要语言游戏是后现代文学重要的语言特点,颠覆了传统的语言叙述方式,作为后现代文学经典作品之一的《玻璃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在文本中,语言游戏主要体现为语言消解、语言碎片、语言不确定性。

通过语言的消解,文本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模式及身份的确定;语言的碎片则带来了文本的多元化阐释;语言的不确定性体现了语言的陌生化原则。

通过这一系列的语言游戏,让文本的语言体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玻璃山》文学语言语言游戏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短篇小说《玻璃山》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经典代表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语言成为文本的主体,文本的内涵随着语言的变化不断被消解,传统意义的文本结构被打破,这种语言的叙述让文本成为“可写性的文本”,读者从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这一现象,在后现代文学中被称为语言游戏。

一语言游戏论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最早提出“语言游戏”说。

他于1952年在《哲学研究》中提到由语言和动作交织成的语言组成的整体为语言游戏:“我将把这些游戏称为语言游戏;我有时说到某种原始语言, 也把它称作语言游戏。

说出石头的名称,跟着别人说的念, 这些也可以称作语言游戏。

我还将把语言和活动——那些和语言编织成一片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称作语言游戏。

”说话者对语言的使用类似下棋,下棋的规则类似语法规则,棋子类似词汇,棋势类似上下文,下棋活动以棋势的不同进行,而语言同样是根据自身的规律组织而成。

此外,维特根斯坦还谈到词语和规则的变化特征,认为“我们称之为‘符号’、‘词’、‘语句’的东西有无数种用途。

而这种多样性并不是什么固定的、一劳永逸地给定了的东西;可以说新的类型的语言,新的语言游戏产生了,而另外一些则逐渐变得过时并被遗忘”,“其实‘我们一边玩,一边制定规则’”,“甚至还有这种情况,我们一边玩一边改变规则”。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主要是消解了传统哲学对本质的讨论,并提出在日常生活解决、在“游戏”中理解的概念。

试论《玻璃山》中的简化原则

试论《玻璃山》中的简化原则

的愚笨之 物和麻烦 的话 .我们有 义务抛 弃它们 ”1 17 [0 9 0 20 3
年 . 国后 现 代 主 义 作 家 的 代 表 人 物 唐 纳 德 . 塞 尔 姆 发 美 巴 表 的 《 璃 山》 是 极 好 的 一 例 。 这 一 部 小 说 中 , 家 将 玻 即 在 作
简 化 原 则 推 到 了 极 致 1 故 事 内容 的 简 化— — 戏 仿
诃 德 》 骑 -  ̄ 说 的戏 仿 。 文 其 ・ 蒙 森 ( n hO u d 对 tJ z, 奥 We c mm n .
文学被拉 下 了神 圣 的殿 堂 . 义 为消 费 品 作 为生 产者 , 定 作 家们也 要顺 应 时代 的要 求 《 五号 家 们 一 直 都 得 改 变 自己 , 为 读 者 在 冯 “ 因 变 为 剧 院 写 东 西 的 人 们 发 现 观 众 不 再 能 忍 受 阐述 了 他 们 原 来 是 能 的 . 许 是 因 为 电 视 和 电影 . 们 的 注 意 范 围 也 我
说 《 璃 山》 玻 完全贯彻 了这 一原 则 。 文章从 三个 方面探 讨这 一原 则的 具体 体现 : 事素材 的 简化 、 本形式 的 简 故 文
化 及 小说 人 物 的 简 化 。 分 析 指 出作 家 通 过 戏 仿 、 械 化 、 码 化 等 手 段 对 传 统 文 学 进 行 彻 底 颠 覆 。 机 符 关 键 词 :玻 璃 山 》 巴 塞 尔姆 ; 仿 ; 字 ; 码 《 ; 戏 数 符 中 图 分 类 号 :2 6 I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5 8 (0 9 0 — 0 4 0 17 — 7 7 2 0 )5 0 7 — 3 题 材 的戏 仿 ; 有 契 诃 夫 的 《 子 上 的 安 娜 》 托 尔 斯 泰 的 还 脖 对

巴塞尔姆《玻璃山》与后现代的解构

巴塞尔姆《玻璃山》与后现代的解构

78巴塞尔姆《玻璃山》与后现代的解构徐靖姗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摘要: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最富有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除了他的《白雪公主》外,《玻璃山》也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解构文本。

本文将从《玻璃山》对传统故事的颠覆、对人物的戏仿以及叙述的碎片化这三个方面来论述《玻璃山》对传统文学的颠覆。

关键词:《玻璃山》;后现代;解构《玻璃山》是唐纳德•巴塞尔姆对经典童话《玻璃山上的公主》的戏仿与颠覆之作,故事中巴塞尔姆用拼贴、反讽等手法,把一个原本完整、线性的故事切割开来,形成一个由一百句话组成的结构破碎的故事。

一、传统故事的颠覆《玻璃山上的公主》讲的是一位美丽而富有的公主住在一座高高的玻璃山上,王国中的任何人要想得到公主的青睐就一定要有勇气爬上那座玻璃山,有很多骑士慕名而来,但都失败了,只有一个贫穷的小伙子不顾危险,毅然决然地前往玻璃山,在众人的欢呼鼓舞之下成功登顶,见到了美丽的公主,国王为了奖励小伙子的胆识,不但将公主嫁给了他,还分给他一半的领土和财富,从此,小伙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而巴塞尔姆的《玻璃山》则讲述了一个滑稽荒诞的现代都市人在众人的嘲笑、讽刺和谩骂中攀爬玻璃山的故事。

原本的故事情节被彻底颠覆:故事发生的地点由神奇王国中的玻璃山变成了后现代城市中的玻璃山,而这座山矗立在第十三号大街的街角。

十三这个数字本身就带有“背叛”的意思,因此故事的开头就已经暗示了它对传统文化的悖反。

此外,攀爬玻璃山的也不再是马背上贫穷、手无缚鸡之力的小伙子,而是变成了脚上绑着鞋钉,双手各持一只坚固的橡皮吸盘的现代城市居民;小伙子攀登玻璃山的目的也不再是获得公主的青睐,而是为了寻找一个美丽、中了魔法的象征;围观的群众也不再为攀登者欢呼鼓舞,而是对他口吐污言秽语,讨论他摔死之后如何分得他的家产;攀爬者历尽千辛万苦登上玻璃山后,看到的美丽、中了魔法的象征原来只是一个简单公主之后,失望之极,将这位美丽的公主头朝下扔下了山。

玻璃山的故事读后感

玻璃山的故事读后感

玻璃山的故事读后感
故事里那座玻璃山可真是个神奇又让人头疼的存在。

一开始听到有这么个山,我就在想,哇,玻璃做的山那得多酷炫啊,肯定闪闪发光的。

可是对于故事里要爬山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个巨大的挑战。

那些想要爬上玻璃山去取公主和财宝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失败,他们的样子就像一群滑稽的小丑在光滑的玻璃上乱扑腾。

有的可能觉得自己特勇敢,雄赳赳气昂昂地往上冲,结果“哧溜”一下就滑下来了,那场面估计特别搞笑。

这就好像我们生活中那些盲目自大的人,总是觉得自己能轻易搞定一件事,结果却被现实啪啪打脸。

不过呢,最后那个小伙子成功了。

他成功的方式也很有趣,不是靠那种特别蛮力或者特别常规的办法。

他就像是找到了游戏的漏洞一样,用一把小铲子在玻璃山上挖小坑,然后慢慢往上爬。

这让我想到,有时候我们面对困难,不能总是按照别人的方法或者惯常的思维去做,得有点自己的小创意。

还有故事里关于公主和财宝的部分。

感觉就像是挂在驴子前面的胡萝卜,诱惑着那些人不断地去尝试爬玻璃山。

这也反映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大家都想得到公主和财宝,可大部分人都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那个本事。

这就像我们看到一些很诱人的东西,比如说高薪的工作或者美好的爱情,但是没有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就一股脑地往前冲,最后往往是摔得很惨。

《玻璃山》的儿童故事

《玻璃山》的儿童故事

《玻璃山》的儿童故事《玻璃山》的儿童故事从前有座玻璃山,山顶有座纯金制的城堡,城堡前面种着棵苹果树,树上结的都是金果子。

谁摘了那苹果就可以进入金城堡。

金城堡里有一间银屋,屋里有一个被施了魔法的公主。

她不仅漂亮,还很富有,因为城堡的地窖里藏满了珍贵的宝石,每个房间都放着装满上好黄金的箱子。

很多骑士从远方赶来想碰运气,他们总是在爬山的时候就失败了。

尽管他们在马蹄上钉上了锋利的铁钉,却还没能爬上半山腰,便落回到陡峭的山脚。

有时候他们伤了手臂,有时伤了腿,甚至很多勇士把脖子都摔断了。

美丽的公主坐在窗口,看着那些勇士骑着骏马来找她。

勇士们看到她,就增添了新的勇气,大家都从四面八方过来拯救她,但是一切都是徒劳,公主坐在这里等了七年,也没有一个人能登上玻璃山。

山的四周躺着很多尸体,还有许多垂死的人躺在那儿呻吟。

再过三天,七年期限就到了,这时一个身披金盔甲的骑士和他精神抖擞的坐骑向这可怕的山冲过来。

他本用马鞭抽打着马让它冲上山,但却中途停了下来,冷静地掉转马头下山了,没有滑倒也没有摔倒。

第二天他重新开始,他的马在玻璃山上如履平地,还有火星从它的马蹄飞出来。

其他骑士都惊奇地看着,他快要爬到山顶了,苹果树已近在眼前,可突然间一只秃鹫张开它巨大的翅膀,袭击了马的眼睛。

马尖叫着,张大了鼻孔,甩着鬃毛,接着后腿高高地直立在空中。

它的后脚打滑了,和骑士一起滑到了山下。

他们摔得只剩下骨头,而骨头在破旧不堪的金盔甲里面咯咯作响,像干豆荚里的豌豆一样。

现在离七年期限只剩一天了。

又来了个热心肠的年轻人,他虽然看到许多骑士摔断了脖子并以失败告终,但是他毫不气馁,徒步接近着陡峭的山崖。

很早以前他就从父母那儿听过这个传说,听说有个美丽的公主住在玻璃山上金色的城堡里。

他决定来碰碰运气。

他去树林里抓了一只猞猁,割掉了它锋利的爪子,把它们固定在自己的手脚上。

装备完毕后他开始勇敢地登玻璃山。

太阳快下山了,年轻人还没有登到一半。

他又干又渴,累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玻璃山巧克力的神话故事作文

玻璃山巧克力的神话故事作文

玻璃山巧克力的神话故事作文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座名叫玻璃山的奇妙山脉。

这不是普通的山脉,它的山体全是透明的,就像巨大的糖果玻璃一样。

传说,这座山上藏着一种神奇的巧克力,它不仅美味,还能让人实现愿望。

这巧克力的名字叫“愿望巧克力”。

有一天,小镇上的一位年轻姑娘小莉听说了这个传说。

她心里那个小火苗瞬间燃起,决定去玻璃山寻找这神奇的巧克力。

她不是一个人去的,她的朋友小明和小红也一起来了。

小明是个憨厚的家伙,总是喜欢开玩笑;而小红则是个聪明伶俐的姑娘,总能从任何难题中找到解决办法。

他们出发的那天,天晴得特别好,简直像是老天爷也在祝福他们。

一路上,小莉一边走一边幻想着巧克力的样子,小明则一边走一边给他们讲笑话:“你们知道吗?我听说玻璃山上住着一个非常挑剔的巧克力卫兵,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挑选能吃到巧克力的人。

听到这个我就不禁担心了,万一我们被挑走了怎么办?”“别胡说八道了,小明!”小红笑着说,“要是被挑走,那你可能要面对巧克力卫兵的‘甜蜜审问’了。

”三人一路笑笑闹闹,终于来到了玻璃山脚下。

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叹不已——山脉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透明宝石,阳光照射下来,整个山体散发着五光十色的光芒。

小莉咽了口唾沫,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爬山。

他们的第一段路程并不轻松,玻璃山的表面滑得像是涂了油。

小明几乎每走一步都要滑倒,连连摔跤。

“哎呀,我觉得我应该换一双滑冰鞋才对!”他一边说一边爬起身来。

小红则在前面用她那高超的智慧想办法:用一些小石子垫在脚下,来增加摩擦力。

她一边调整石子的位置,一边给小明加油:“别担心,小明,我们总能找到办法的!”终于,在经过了一番努力之后,他们终于来到山顶。

山顶上,果然有一块闪闪发光的巧克力板,大小正好可以放在一个大盘子里。

小莉激动地看着那块巧克力,忍不住拿起一块咬了一口。

“哇,这真的是太好吃了!”她惊呼道。

“我就知道,巧克力卫兵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小明开心地说,他也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

正当他们享受巧克力的时候,一个穿着糖果制服的小矮人走了过来,他笑眯眯地说:“你们终于来了!我就是巧克力卫兵。

关于玻璃山的童话

关于玻璃山的童话

关于玻璃山的童话玻璃山是一座位于童话世界的神奇山峰,它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神秘的力量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童话世界中,人们都知道,玻璃山是一个充满魔力和奇迹的地方。

传说中,玻璃山是由一位古老的魔法师创造的。

他用魔法将整座山峰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玻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山峰上的每一块玻璃都散发着五彩斑斓的光芒,犹如一幅艺术品一样美丽动人。

每当太阳升起或落下的时候,阳光会照射在玻璃山上,整个山峰都会变得灿烂夺目。

这时,人们可以看到山峰上反射出的五彩斑斓的光芒,宛如一片奇幻的世界。

许多小动物也喜欢来到这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除了外表美丽,玻璃山还拥有神奇的力量。

传说中,只要一个人站在玻璃山的山顶,他的愿望就会成真。

这吸引了很多人来到这里,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一天,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听说了关于玻璃山的传说,他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小明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孩子,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

小明踏上了通往玻璃山的旅程。

在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

最终,他来到了玻璃山的山脚下。

小明仰望着高耸入云的玻璃山,感受到了一股神秘的力量。

他决定攀登上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他一步一步地向山顶迈进,身上的汗水和疲惫都被他的决心所驱使着。

终于,小明站在了玻璃山的山顶上。

他闭上眼睛,默默地许下了自己的愿望。

随着他的愿望,一道光芒闪过,小明感到一股奇特的力量包围着自己。

当小明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身边的一切都变了。

他的家变得富裕起来,他的父母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小明明白,这一切都是玻璃山赐予他的礼物。

从此以后,小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他将玻璃山的故事传遍了整个童话世界,每个人都对玻璃山充满了向往和神秘感。

玻璃山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它也告诉我们,世界上到处都有美丽和奇迹,我们只需要用心去发现和欣赏。

无论是童话世界还是现实世界,玻璃山都是一个寄托希望和梦想的地方。

圆明园的景色资料简介

圆明园的景色资料简介

圆明园的景色资料简介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建于1709年,占地面积达350多公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的景色美不胜收,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的景色分为三大部分:万春园、绮春园和建春园。

万春园是圆明园的主体,包括了著名的九龙山和十二生肖动物群雕等景点。

九龙山是圆明园的中心,山上有数座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九龙壁。

九龙壁是一道长约42米的砖雕屏风墙,上面雕刻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龙,栩栩如生的表情和动态令人叹为观止。

而十二生肖动物群雕则是一组由12种动物组成的石雕,每个动物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肖文化。

绮春园是圆明园的东部,是一个以水为主题的园林。

园内有许多湖泊和水榭,其中最有名的是西湖。

西湖是一座人工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在西湖的中心有一座小岛,名为“寿春岛”,岛上有一座寿春亭,是游人休憩的好去处。

绮春园还有许多亭台楼阁,如玉泉山庄、嘉庆帝行宫等,每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建春园是圆明园的西部,以山水园林为主题。

园内有许多山岳和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玻璃山和玻璃宫。

玻璃山是一座由玻璃砖堆砌而成的山体,山上有多座亭台楼阁,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美景。

而玻璃宫则是一座以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宫殿,宫内陈设华丽,金碧辉煌,给人一种奇幻的感觉。

除了以上三大部分,圆明园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如虎丘、石舫、三山五园等。

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圆明园的景色独特而丰富,山水相间,建筑精美,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圆明园的景色资料简介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特点
不确定性 凌乱性 非原则化 无我性,无深度性 卑琐性,不可表现性 反讽
狂欢 行动,参与 构成主义 内在性
种类混杂或者体裁的 变异模仿
《玻璃山》中再现的后现代特征
不确定性 戏仿 零碎化 真实和虚构的混淆
1.不确定性
《 玻璃山》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叙事结构上。在该小说中,巴塞尔姆不再 依靠常规的小说创作手法:线性情节的展开或人物性格的发展,而是以一种 情节的无序为读者呈现出许多零碎的片断。《 玻璃 山》 全文共分为10 0 段, 每段平均才一 句话, 并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出顺序,凸显出上下文联系 的不紧密。巴塞尔姆依靠并臵, 采用松散的片断拼贴手法在形式上创造出一 幅文字拼贴画, 再现了原有的童话。 《玻璃山》一文内容上的不确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文中的某些语言 表达之间存在着 意义的矛盾。 例如, 文章中第 10 句是 “ 我的熟人们聚 在山脚下为我加油。” 但他们口中吐出的却是“ 白痴” “ 蠢 驴” 这类 谩骂的词汇( 也许这应该看作是作者在运用反讽的技巧) 。 其次, 在一些段与段之间缺乏传统小说中应有的逻辑关系, 随意的引文插入 造成阅读的短路( short - circuit ) , 让读者如坠迷雾, 不知所云。 例 如, 在文章中第55 句是“ 在山脚四周, 堆满了马的尸体, 还有骑马人的尸 体。很多垂死的人还在呻吟。 ” 紧接 着第 5 6 句就 是一条引语: “ 对 现实的色迷迷的 兴趣的削弱近来 结束了。” 上下文 之间显然是缺乏连贯 的。 第三, 文中的艺术家- 主人公“ 我” 艰辛的探寻, 最终却没有如读者所预 料的, 和美丽的公主幸福地生活下去, 而是把公主扔下了山。 这一举动让 读者感到困惑不已, “ 我” 不辞辛劳攀爬玻璃山究竟是为了什么? 总之, 文章意义的中断与自相矛盾揭示了后现代都市生活的无意义; 主人公 不连贯的行为更是揭示了现代人对艺术的不信任。“ 不确定性 渗透到我们 的行动、思想和对事物的理 解; 不确定性构成了我们的世界。一切都没有 意义了, 拥有与不拥有都是一样的。ostmodernism is based on the position that reality is not mirrored in human understanding of it, but is rather constructed as the mind tries to understand its own personal reality. Postmodernism relies on concrete experience over abstract principles, arguing that the outcome of one's own experience will necessarily be fallible and relative, rather than certain or universal.
Comment on the glass mountain
About Postmodernism
Postmodernism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have been conceived during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Postmodernism gained significant popularity in the 1950s and dominated literature and art by the 1960s.Postmodernism has influenced many disciplines, including religion, literary criticism, sociology, ethics and morality, linguistics, architecture, history, politic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thropology, visual arts, and music.
何谓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 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 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 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 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 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 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玻璃山
从不同角度来看《玻璃山》

接受美学角度 生态批评角度 美国梦的破碎角度 宗教隐喻角度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玻璃山》
接受美学是西方 20 世纪新兴的读者批评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 一个分支, 学界普遍认为:“接受美学作为文学领域的一种全新方法 论,在当代文学研究中, 起到了革故鼎新、拓展视界的作用。根据接 受美学理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具有未定性, 是一个充满“不确定 ” “空缺”的“召唤结构”, 作品所创造出来的意象、语义、情感 、思想、主题乃至社会意义无一不是由读者在其阅读活动当中被重新 建构, 从而被具体化的。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玻璃山》中, 巴塞尔姆运用戏仿、 拼贴等艺术手法,实现了他对文学叙述方式的革新。100个用阿拉伯数 字标记出顺序的小段构成了整个故事,小段形式各异、内容丰富, 有 句子、短语、单词,也有虚构人物的语录、名人语录、文学术语词条 和童话故事选段等。独特的结构安排要求读者在阅读时要主动积极地 随作家的思路和线索去思考, 产生了召唤结构与读者期待视野关系的 独特性,最终使文本的意义和价值得到真正的实现。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玻璃山》
《玻璃山 》中, 巴塞尔姆戏仿了关于玻璃山的经典童话故事。小说的开头 “ 我在设法攀上玻璃山”就直接唤起了读者对那童话故事的记忆并带来了 一种由于熟悉而产生的喜悦之情。读者对于玻璃山童话故事的前理解提供了 他们对于小说的期待视野,但是很快, 他们的期待视野发生了变换, 小说中 他登山使用了登山钉,双手各抓一块管工橡皮粘, 仍然胆怯不已, 毫无读者 所熟悉的英雄气概。小说中反复描写他机械,笨拙的登山动作: “我揭下右手 的管工橡皮粘, 让左手的贴在原地。然后我伸手把橡皮粘贴到高一点的地方 , 再将双脚往上稍稍移动。 “在登山过程中, 我不时承认自己害怕并为忘 记带邦迪 (创可贴 ) 而忐忑不安。作者故意为之, 刻意保持了与童话故事 的距离, 让读者在距离感与陌生感中产生新的期待视野。 读者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距离, 熟悉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的接受所需求 的“ 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 决定着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玻璃山 颠覆了 传统的勇敢的骑士与美丽的公主的童话故事。在传统的童话故事中, 应是勇 敢的骑士找到了美丽的公主, 并幸福地结合在一起, 而“ 我”在最终到达 山顶后, 却没有营救公主并娶她, 而是将这美丽的公主扔下了山, 公开的戏 仿也达到了最高潮。将公主扔下山这一举动彻底砸碎了童话故事的符咒,表 明童话故事仅仅是人们心中不切实际的梦想。可以说, 通过戏仿童话故事, 玻璃山将 “审美距离”,读者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距离最大化, 取得了极 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后现代作品的经典之作。
3.零碎化
《 玻璃山》一 文中, 构 成文章的 10 0 个段落最长的由1 46个单词组成, 最短的不过一 个单词, 在形式上呈现出明显的“ 零碎片断” 的样式。独 立的、 突 兀的、 无过渡的句子堆砌在一起,长短不一, 搭配失衡, 仿佛是 作者将散乱的纸条随意拼贴而成,如同洗牌一般的随机。显然, 巴塞尔姆想 证明, “ 片断是我信赖的唯一形式”。这种拼凑的艺 术效果是后现代主义作 家在小说创作处于穷途末路之时的一种不得已的创造, 但巴塞尔姆的目的却 是想借用这种新的创作手法来再现生活在美国60年代中期人们的一种感觉, 即灰 色、平庸、空洞、荒诞的日常生活和颓废、紧张、困惑、懊恼的精神 状态。 在内容上, 该小说既有对童话故事的叙述, 对现代生活的描写, 又有对文 学术语的探讨, 甚至专业化色彩词语的堆砌等.文中第 6 3 句作者一口气共 罗列了 19 位爵士的名字,如,基尔斯· 格韦福特爵士……等,表面上这些爵 士有名有姓, 实际上却是作者的杜撰。这种毫无意义的罗列不过是作者所玩 的一种文字游戏而已, 也表现出作者对骑士文学传统的一种嘲讽。这种零碎 片断的堆砌也正是巴塞尔姆“ 新小说” 的目的, 一切都是混乱的、无中心 的、无意义的。
4,真实与虚构的混淆
《玻璃山》中, 巴塞尔姆颠覆了传统的骑士与公主的童话故事。童话中的玻 璃山被放在了一座现代都市,在传统童话中勇敢的骑士解救了美丽的公主, 但在现代故事中艺术家- 主人公却将公主头朝下扔下了山。主人公攀爬玻璃 山的工具是厕所刷子和登山钉等现代的 产物, 但他最后登上山顶的方式又 与童话故事所描述的几乎一 模一样:他抓住了一只老鹰的腿, 便腾飞了起来 , 快到山顶时, 他斩断了鹰腿, 正好掉落在峰巅上现代都 市的上空还会有 老鹰飞过吗?也许正如文章的第 10 0 句话所指出的, “ 鹰似乎不是真实的, 一点都不, 一刻都不。” 那“ 我” 在前面所经历都是不可信的, 不存在 的。 巴塞尔姆在该小说中用独特的比喻将现实中的事物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第 1 8 句, “ 大山耸立在第八大道上, 就像一座雄伟壮丽的办公大厦。 ” 究竟 是山像大厦, 还是大厦像山( 如果是山, 又怎么会耸 立在大街的交汇处 ) ? 第 72 句中“ 腿上都绑上了交通灯” 的夜莺又是什么? 飞机吗? 这些大 厦、交通灯、主人公用的厕所刷子, 路上的大众汽车、被电锯锯倒的榆树等 都是现代都市的象征, 它们与童话中的玻璃山,金色的宫殿、迷人的符号交 织在一起, 使读者产生了一种时空错乱、真实与虚构相互混淆的感觉。然而 , 在后现代的文本中, 无所谓真实, 因为一切都是虚构的, 一切都只是巴塞 尔姆在玩弄的文字游戏, 他也在玩弄着读者的常识。
2,戏仿
《 玻璃山》中,巴塞尔姆采用戏仿的手法解构了原有的童话, 使之成为一篇典 型的后现代文本。 首先, 现代都市人--艺术家- -主人公“ 我” 取代了童话中的骑士。人们幻想 中的人物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然 而又是表象的人物所替换, 从而颠覆 了原有童话故事的超验性; 其次, 人物性格的扁平性取代了原作中性格鲜明的人物。现代生活中无面孔, 无个性的芸芸众生, 取代了童话中充满英雄气概的骑士。例如, 文中的主人 公虽然使用了登山钉等装备, 但却胆怯 不已。尤其当他回忆起童话故事中 所描写的登顶方式时, 不 禁害怕 了起来, 因为 他忘了带 “ 邦 迪” ( 一种护创胶布的品牌) 了。在此, 主人公荒诞可笑的表现与童话故事中的英 雄行为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读者已感受不到原作的那份崇高; 第三, 反讽的语言颠覆了原作的严肃性和庄严感, 使一个诱人的童话故事变成 了现代人眼中的一则笑话。例如, 在文中,主人公把 “ 最好给他胯下一脚 ” “ 最好用 尖棍戳他 眼睛” 等恶言恶语看成是熟人们为他“ 加油” 的话; 第四, 拼贴式的小说框架结构, 零散而无意义的语言, 不断地提醒人们现代社 会已不可能产生英雄。文中第 30 句“ 人行道上狗屎成堆, 色彩 鲜丽: 黄 褐、深棕、火黄、浓黄、翠绿、象牙墨、茜草红, 各色俱全。” 作者用一 系列专业化的色彩词汇来描述“ 狗粪” 真是让读者啼笑 皆非。 巴塞尔姆将如此考究、优雅的语言与狗屎画上了等号, 从 而反衬出语言面对丑 陋肮脏的现实世界的无力感。通过戏仿和充斥着讽刺的言语, 巴塞尔姆粉碎 了现实中一切传统的价值观念, 粉碎了逻各斯中心主义, 也粉碎了人们对于 文学,对于语言的期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