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合集下载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掌握降水的测量方法和分布规律;4.能够分析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降水的测量方法;4.降水的分布规律;5.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幅有关降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降水的思考,让学生讨论降水是什么,它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简要介绍降水的定义,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如降水的分类,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

二、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是大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为水滴或冰晶而从云中下降到地面的现象。

根据降水的形式和成因,可以将降水分为雨、雪、雾和露等不同类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形态的图片,并与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三、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和天气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大陆地形上升处常有降水增多的地方,而山脉背风处则容易形成干旱带;气候会影响降水的变化,如赤道地区降水较多,而两极地区较少;天气系统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低气压系统中心通常是降水最频繁的地方。

2.教师通过图表和实例解释降水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四、降水的测量方法(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雨量计、雨量图、降水重量计等。

雨量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降水的工具,它能够记录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毫米数。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测量工具,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降水的分布规律(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分布规律与气候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而中纬度地区则呈现不稳定的分布规律。

2.教师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3.研究性学习报告: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区,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研究该地区的降水特点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4.课后思考题:布置一些关于降水和降水分布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例如:
a.降水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主要类型?
2.强调作业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注重作业的反馈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精神。
4.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5.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展示等形式,深入理解降水知识。
6.强化数据分析能力:提供降水数据,指导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降水特点,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爱环境,树立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4.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与降水相关的自然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降水现象,培养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8.情感教育:结合降水知识,引导学生关爱环境,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学活动:播放一段关于世界各地降水的视频,展示雨、雪、雾等不同降水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降水的多样性。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教学案例分析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地理与环境学院教学案例:初中地理《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授课老师:三江中学吴雨昱背景分析:《降水与降水的分布》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基本要素,前面两节学习了天气和气温,这里再进一步学习降水,为后面世界的气候的学习奠定基础。

降水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降水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会有一种很熟悉而又新鲜的感觉,他们对降水的现象很熟悉,但本身已有的知识水平又不足以解释这种现象,因此这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七年级学生的这种情况,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降水情形入手,将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地吸引到对降水的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觉是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案分析:由于没能现场聆听吴雨昱老师的课堂教学,不能确切的知晓此教案设计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运用中所产生的真实效果。

因此,只能依据所给的教案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下面我将从教案设计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两方面来进行分析,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可取之处:1)通过教案,可以看出吴雨昱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都比较到位,对新课标要求的知识点都做了相关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知识要求。

2)重难点的设置和把握比较合理,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知识水平。

3)利用语文课文进行导入,以容易理解的语言导入,有利于七年级学生作为初学者对地理知识的接受。

4)对降水的概念讲解做了较多的设计,便于学生的理解。

5)在降水的测量设计中穿插降水等级的知识,恰到好处,很好的做到了知识点的拓展和迁移。

6)教学过程设计中对重难点的突破都有比较好的构思,特别是针对降水柱状图的教学设计,利用图标与柱状图进行相互转换,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熟练地掌握。

同时,以活动的形式进教学的设计,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教学的效果。

不足之处:1)教案结构不够完整,缺少必要的教材分析。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梅山中学杨腾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的不同等级;②学会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③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的读图、分析、讨论,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①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阅读;②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会利用降水的统计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学法指导:学习本节,关键是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①阅读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时要注意看柱的高低,按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分析该地降水的变化状况,包括降水全年多或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等等。

②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关键是掌握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注意某地在图中的位置,再判断符合哪一规律。

板书设计: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3、降水量的单位:毫米(mm)4、降水的时间变化:年际变化、季节变化5、降水量柱状图:(1)绘制(2)判读6、降水季节变化的差异: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二、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三多三少”(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3)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教学过程:新课教学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7.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1)比一比:读教材图3.2,观察:A、B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何不同?(2)举一反三:试说明图中各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提问: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
少?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
少?
附:《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流程设计图
图例说明:
开始,结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般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与教师活动的组合教学媒体与学生活动的组合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组合
板书设计: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生活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等降水量线图
三、降水的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教学反思: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把教学中抽象的概念感官化、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将图像、图形、符号、声音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降水的形成、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过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对家乡泰州地区的降水特点比较了解,有丰富的感受体验。

由于教材内容较简单,所以开发学生平时累积的生活体验,就变得很重要。

本教案通过降水与传统民居屋顶坡度之间的关系这一载体来学习一般的地理降水知识,使得教学内容具体充实,鲜活可感。

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降水的相关知识,会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说明一些地理的普遍规律,认识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广泛影响。

本节课力求体现的特色是:激发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教学案(第1课时)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教学案(第1课时)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教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降水以及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能够利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降水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到地面的______和_____,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观测:基本仪器是_______,单位是毫米。

3.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的来表示。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1.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降水量常常是不同的,人们常用图,表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阅读降水量柱状图通常要注意:和。

3.不同地区年降水量季节分配有差异。

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相同: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如____地);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很大(如____地)。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读下列北半球五个地区的降水柱状图,请将下列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分别填入相应的图中。

(填序号)A.冬季多雨B.全年少雨C.全年多雨D.夏季多雨E.常年湿润【达标检测】1.下列属于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的是 ( )A.量杯 B.量筒C.储水瓶 D.雨量器2.有人说“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少”,这种说法是指 ( )A.降水的季节变化 B.降水的年际变化C.降水的季节分配 D.降水的日变化3.分析伦敦降水资料,其季节分配特征是( )A.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B.降水集中在夏季C.降水集中在冬季D.各月几乎无降水【拓展阅读】人工降水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

人工增雨常分为暖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

欲要暖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就得使云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数密度,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 1.0毫米的雨滴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数密度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中,用飞机、炮弹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使形成许多大云滴,便可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作业设计方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作业设计方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掌握相关观点和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进修积极性。

二、设计内容:1.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 降水的形成原因;3. 降水的分布规律;4. 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设计要求:1. 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和教室进修,了解降水的观点和分类;2. 学生需要分析降水的形成原因,理解气象学的相关知识;3. 学生需要收集不同地区的降水数据,绘制降水分布图,并对其进行分析;4. 学生需要撰写一份关于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的钻研报告。

四、设计步骤:1. 学生自主进修降水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分类和形成原因;2. 学生在教室上展示自己收集的降水数据,并进行分析;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绘制降水分布图,并进行比较分析;4. 学生撰写钻研报告,包括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相关案例分析。

五、评判标准:1. 能够准确理解降水的观点和分类,分析降水的形成原因;2. 能够收集、整理并分析降水数据,绘制降水分布图;3. 能够撰写完备的钻研报告,包括结论和相关案例分析;4. 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展现团队合作精神和进修态度。

六、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降水情况,加深对降水的认识;2. 学生可以进行降水对植被发展的影响实验,探究降水与生态系统的干系。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他们的地理学科思维和钻研能力,为未来的进修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息提升自己!。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1教学过程如下:[导入新课]学习世界气候,先要知道气温、气压和降水的形成、分布和变化。

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了气温和气压的形成、分布与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降水的形成和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板书)一、大气降水(板书)问题1.根据你平时的生活经验,观察投影片,大气降水主要有哪些形式?出示雨、雪、雹等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某.html>总结(降雨、降雪、冰雹等均属大气降水)。

不管哪一种降水形式,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问题2.大气中水汽来源于哪里?出示水汽来源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某.html>总结。

(大气中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河流、湖泊、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中水分的蒸腾作用。

) 1.大气中的水汽来源:蒸发和蒸腾(板书)问题3.空气对水汽的容纳是不是无限度的?出示一块海绵和一杯水,请一位同学上台把水慢慢倒向海绵,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当水倒到一定程度时海绵就容纳不下了,如果再继续倒,水就会从海绵里流出来。

)这说明海绵吸水有一定限度,达到一定量时就不能再吸水了,这就叫饱和。

这个道理和空气对水汽容纳的道理十分相似。

问题4.空气容纳水汽的数量与气温有什么关系?出示不同气温时空气的最大水汽容量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气温越高,饱和空气能容纳水汽量越多)。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板书)问题5.30℃时的饱和空气温度降至20℃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什么现象发生?让学生观察30℃时的饱和空气复合投影片和气温降至20℃时饱和空气投影片相比较得出结论(在空气中会出现多余水汽;多余水汽吸附在空气中微小尘埃上,形成微小水滴——云和雾,这微小尘埃就是凝结核)。

问题6.微小水滴怎样才能形成降水?放“降水的形成”录像片,通过慢放、停放,让学生观察(微小水滴不断碰撞,体积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形式)。

初中地理教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个方面内容。

本节教材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会很容易接受。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课标要求】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教学目标】1. 知道降水的形式以及降水量的测量方法,举例说明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 读图,归纳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学会分析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计算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是真是假?雪都没过膝盖了,可电视里面说降水量只有7毫米,不会是报错了吧?怎样测量降雪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

自主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58页。

提问:1.降水有哪些形式?降水: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雾、霜、露水属不属于降水?学生发散回答,教师简单解释: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

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

在中国,国家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降水量仅指的是垂直降水,水平降水不作为降水量处理,发生降水不一定有降水量,只有有效降水才有降水量。

降雨分哪些级别?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教材与上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起,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延申,更是作为理解第四节“世界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

我确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运用生活实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践,使用降水资料,制作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够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身边的地理。

2、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教材内容,我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学生对于降水的变化只有感性的认识,而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降水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初一学生不仅认知水平低,而且对于数据与图像之间的转化,缺少—种图文转化能力和从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把降水柱状图阅读和绘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为“新授课”:共计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雨量器。

二、说教法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

总之,本节课力图表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5.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降水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降水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分布规律,特别是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等不同类型降水的形成机制。
2.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降水分布图,解释降水现象。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降水现象,激发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讲解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主要类型及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探究降水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4.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利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分布图,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要求:短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建议具有可行性。
-目的:加深学生对降水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请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中一周的用水量,结合本节课学习的降水知识,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要求:记录详细,思考深入,能够提出具体的节水措施。
-目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降水分布规律,引导学生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降水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介绍降水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降水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强调降水资料的处理方法,如降水分布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5.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降水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气候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和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形象的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学生能够探究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降水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分布规律,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降水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降水相关的图片,如雨滴、云层等,引导学生思考降水的形成和分布。

2.探究降水形成的过程: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降水形成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降水的形成过程。

3.探究降水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世界降水分布图,分析降水的分布规律。

4.分析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展示一些降水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案例,如洪水、干旱等,引导学生分析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初中地理降水的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降水的分布教案

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3. 理解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教学重点:1. 降水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2. 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教学难点:1. 降水形成条件的理解。

2.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3. 相关降水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气温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与降水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有哪些形式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降水的概念: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 介绍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有足够的凝结核。

3. 讲解降水的形成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形成的过程。

三、世界降水分布(10分钟)1.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观察并描述降水分布的规律。

2. 讲解降水分布的规律:a.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两侧,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 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对农业、水资源、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2. 强调降水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降水特点。

2. 调查周边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绘制降水柱状图,并分析降水变化规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降水形成的原因、降水分布的规律以及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降水知识。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示范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示范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知道降水的不同等级划分,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 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 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三、教学策略降水是气候的要素之一,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两方面内容,这节课主要从降水的变化来讲解,分为降水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

本节课围绕三个要点展开:1.什么是降水;2.降雨的不同级别;3.降水的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

为此,本节课设计了“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通过活动完成“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的要求。

四、教学流程五、当堂练习1.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降水就是指降雨B.降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不大C.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没有差别D.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2.天津市的年降水量约为580毫米,它的含义是()A、多年平均降水量B、各月平均降水量C、各年最高降水量D、某一年的降水量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六次降水过程,了解到当地全年平均降水量约530mm,并记录了降水量,如下表。

3.该地当月降水量为()A.150mm B.25mm C.5mm D.530mm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和气压计B.相对全年平均来说,该地当月降水量较少C.该地当月下旬降水较多、强度较大D.该地当月降水非常集中答案:D;A;A;C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的概念及测量1. 降水的含义2. 降水量观测方法二、降水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三、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四、教学目标1.能够判读等降水量线模式图,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2.能描述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3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案3 (人教版七年级上)

3.3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案3 (人教版七年级上)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同一纬度,气温随地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 6 ℃度。

)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平直,因为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

(5)世界气温之最①最炎热的大陆——非洲②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③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2.降水(1)形成条件: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测量降水量:用雨量器测量(3)主要类型: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叫锋面雨。

(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

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

3.气候资料表示方法:气温变化曲线图逐月降水量(柱状)图二、友情提醒气温分布往往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分析时要抓住决定性因素。

比如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很多,但纬度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1. 测量气温和降水分别用:A.气温计、风速仪B.气温计、雨量器C.温度计、百叶箱D.风速仪、雨量器2.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A.33℃B.17℃C.20℃D.23℃答案:D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3-4题:图3.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A.亚洲B.大洋洲C.南美洲D.非洲答案:D4.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答案:D5.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C.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D.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答案:D6.圣诞节时我们中国正是冬季,有的地方会大雪纷飞,而此时悉尼是: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答案:B7.一年中,南极大陆月平均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A.7月B.1月C.3月D.9月答案:B读下图回答8-9题图8.甲乙丙三幅示意图分别是A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 B 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C 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D 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9.我国东部沿海夏季的主要降水类型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及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的降水类型分别对应的是A 甲、乙、丙B 丙、乙、甲C 乙、甲、丙D 丙、甲、乙10.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mm,两次降雪分别为7mm和15mm,计算得出该地该月的降水量为:A .27mm B. 20mm C. 42mm D. 22mm答案:C读右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1-12题:1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B、沿岸多,内陆少C、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降水多D、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较少答案:C12.下列地区中降水较少的是A.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C.中纬度的大陆东岸D.中纬度的大陆西岸答案:B13.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列地区降水分布较多的是:A.两极地区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C.中纬度地带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答案:D14.读右图,“地形雨”多形成于:A.沿海平原B.内陆高原C.沿海迎风坡D.背风山坡答案:C15.下列所列地区被称为“世界雨极”是:A、火烧寮B、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C、乞拉朋齐D、阿齐济耶答案:C16.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全球范围看,等温线大致与线平行,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大致从向逐渐降低。

降水及其分布规律优秀教案

降水及其分布规律优秀教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初一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年降水量的概念;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够知道世界降水量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随着科技的发展,水资源的浪费及污染现象非常严重,解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重点和难点】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今天的合江县的天气,引入降雨天讲授新课: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的概念及测量活动1:下雪天是降雪,下雨天是降雨,下冰雹的天是降冰雹,那什么又是降水呢?降水是不是就是降雨?(学生思考降水与降雨的区别)教师:所以降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他包含在降水中。

活动2:那生活当中,我们合江县经常会降雨,我们怎么知道合江县一年的降水量是多少呢?活动3: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降水量的测量”,回答下列问题。

观测的地点气象台站观测的时间有降水时观测观测的仪器雨量器(盛水器、漏斗、储水筒、储水瓶、筒盖、盛雪口)、量杯降水量的单位毫米(计算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教师:对降水的测量我们有专门的仪器,雨量器,翻开教材,看看什么是雨量器,它是什么样的,但是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这些我们也有了更加自动化的测量方式。

2.降水的形成活动1:那我们生活的中的降水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过这种现象:在我们烧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水壶旁边会冒很多的白气,如果我们用一个锅盖在上面放一会会发现锅盖上有小水滴?这个过程和我们的降水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的讨论结果有很多种,教师归纳:就和水汽蒸发形成降水是一样的过程)教师: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讨论结果有很多种,教师归纳:降水的形成循环过程)教师:如果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会凝结成小水滴吗?那就是雨吗?(学生讨论)活动2: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气温降低也会凝结产生降水: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资料,总结降水的形成过程二、降水的季节变化(年内时间变化)活动1:与同学讨论后,简单地分析:学校所在地在一年之中哪些月份降水比较多,哪些月份降水比较少?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能简单地说一说为什么吗?学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鹿城中学张桂荣
一、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

本节重点在对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教材安排上增加了活动,以减轻难度,本节难点在制作降水柱状图上,教师用课件演示制作过程,使学生易于理解。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

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因此,我以几幅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开头增加学生兴趣,又以动脑、动手、阅读和绘制水柱图等方式把降水的形式、等级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制作降水柱状图。

让他们在自学、制图、讨论、交流、评价中学习,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较熟练的利用降水柱状图或等降水量线来确定某一地区的降水状况。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增强竞争意识。

五、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此节课是第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有关降水的图片,动画制作降水柱状图过程课件,活动提问卡片。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营造气氛,导入新课)
放一个降雨的动画,配上《雨的印记》钢琴曲,播景观图片,引入课题,
出示自学导案,引导学生自学。

强化学生对降水的概念认识,巩固学过的天气符号。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认识降水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并推选出组长
2.教师把四张不同内容的小卡片分别发给各组,
卡片:①阴雨连绵一个月
②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③某城市下了大雪
④盛夏时节,下了冰雹
3.教师举例,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各组讨论总结出最可能出现的后果,总结的最准确、最全面的组获胜。

听音乐、看图片,
强化对降水概念的认
识,巩固学过的天气符
号。

讨论:按照卡片提
示内容,各组同学讨论
可能出现的后果。

得出结论:由各组
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填
写在卡片上,进行宣
读。

建议:
1.卡片的填写应先
举一例(P. 54活
动卡1)
2.给得到名次的组
进行口头表扬,给
没有获胜的组的同
学鼓掌,以鼓励进
步。

问题情境: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得知降水过多或者过少会影
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那么,什么样的降水对我们有好处呢?你怎
看图片、视频,各
抒己见,发表观点。

建议:可让学
生联系实际感受,
教师可以从中选出
正确的加以确认,
样理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含义?
电脑展示丰收的图片(附图2)小结:降水适时适量会促进生
产、生活,使人们获得丰收。

引导学生掌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的成因(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等级。

设置问题:那么一定时间内降雨量是怎么测得的呢?
让学生看阅读材料和“雨量器和量杯”图(P. 3.18图)
承转: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

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学生看图片,思考
阅读:课本“降水量
的测量”阅读材料
明白测量雨或雪
过程及结果的得来。

总结。

阅读材料内容
较简单,可以由学
生自己独立完成。

二、读图:看新加坡和北京两幅图一年内的降水变化有什么不
同?
小结:新加坡一年内降水较均匀
北京一年内季节降水变化大
这就是降水的季节变化
问题情境:
看北京降水柱状图,分析、回答问题。

问题:1.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
2.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3.说明北京降水的季节变化?
小结:北京夏季降水多,其它季节降水少;
教师用电脑放映某地降水柱
状图的制作过程(Flash动画演示)
①显示横坐标、纵坐标、并分
学生读图思考问
题、讨论问题、发表观

提示:A、B
两图是降水柱状
图,是常用来表示
一年内各月降水多
少的图
建议:让学生
在生活中获取知
识,培养能力。

别在横坐标上标上月份,在纵坐标上标出降水量刻度和单位;
②在对应月份和刻度上,用柱形从一月份至十二月份逐一显示降水量的多少;
承转:通过对降水量的测定,我们发现降水季节分布的不均匀性,也发现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那么降水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可循呢?我们到下一节课再作具体分析。

作业:根据课本55页表3.2中的降水量数据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延伸活动:
课下准备雨量器用具,做一次测量降水量的实践活动,并记录下来。

有兴趣的可以长期测量,记录、汇总,制柱状图,分析本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学生边看边记
让学生制作柱状
图,根据表3.2所给数
字制作降水柱状图,学
生之间相互协作完成。

建议:重复显
示几次让学生看
清,记住制作过程,
柱状图颜色可以自
由选择,让学生在
操作过程中培养技
能。

建议:让学生在生
活中获取知识,培
养能力。

八、板书设计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影响
降水我们
研究
服务
测量计算绘制柱状图分析季节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