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降水的观点,掌握降水的类型及特点。

2. 能够识别各种地形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降水形式。

3. 了解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特点,培养举世观念。

4. 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降水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降水差别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地形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降水形式、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案例等。

2. 准备地图和地球仪,用于展示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情况。

3. 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用于诠释不同地区的降水特点。

4. 设计教室讨论题目和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新课教学、稳固提高和教室小结。

底下我会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意图。

1. 导入新课:引入一些实际的天气情况,如降雨和降雪,引导学生思考降水的影响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 新课教学:(1)起首,我们将介绍降水的观点和类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知识。

(2)然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图表和数据,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变化规律,包括年降水量、季节变化、地区分布等。

通过这些图表和数据,学生将能够理解降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洋流等。

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的方式,讨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变化。

(4)最后,我们将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模拟实验。

学生将分组,模拟一个地区的降水变化,并诠释原因。

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稳固提高:为了进一步稳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我们将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降水形式和降水的不同等级。

2.学会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环节1:降水的变化(课本58-59页)1.降水(1)概念:是指从大气中降落的、、等,主要形式是。

(2)降雨等级:根据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级别。

(3)降水量的测量: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降水量的单位是。

2.降水的变化(1)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图来表示。

下列两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地,降水量季节差异很大的是地。

A B(2)年际变化: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的。

3.活动: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1)根据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完成该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0-200毫米,以25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画状图。

(2)根据绘制的图,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较多的三个月份是;降水量较少的三个月份是;年降水量大约是毫米;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是。

4.说出图中北半球各地降水的特点。

.环节2:降水的分布(课本60-61页)1.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降水量线。

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状况,通常用图来表示。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地区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毫米以下。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毫米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毫米以下。

初中地理课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秀教案
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本节要求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地区分布规律。

降水的的测定、变化及分布,是天气预报的两大主要指标之一,也是研究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

本节内容承上启下,上一节探究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本节通过探究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最后归纳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2.降水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交通是否顺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学情分析
本节课规律多、知识容量大,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但是该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身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激活书本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所学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降水的概念及降水的主要形式。

能举例说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情参与,了解降水,了解人类的生存条件,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球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难点: 绘制降水柱状图,总结各地降水的变化规律。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教学案例分析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地理与环境学院教学案例:初中地理《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授课老师:三江中学吴雨昱背景分析:《降水与降水的分布》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基本要素,前面两节学习了天气和气温,这里再进一步学习降水,为后面世界的气候的学习奠定基础。

降水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降水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会有一种很熟悉而又新鲜的感觉,他们对降水的现象很熟悉,但本身已有的知识水平又不足以解释这种现象,因此这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七年级学生的这种情况,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降水情形入手,将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地吸引到对降水的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觉是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案分析:由于没能现场聆听吴雨昱老师的课堂教学,不能确切的知晓此教案设计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运用中所产生的真实效果。

因此,只能依据所给的教案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下面我将从教案设计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两方面来进行分析,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可取之处:1)通过教案,可以看出吴雨昱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都比较到位,对新课标要求的知识点都做了相关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知识要求。

2)重难点的设置和把握比较合理,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知识水平。

3)利用语文课文进行导入,以容易理解的语言导入,有利于七年级学生作为初学者对地理知识的接受。

4)对降水的概念讲解做了较多的设计,便于学生的理解。

5)在降水的测量设计中穿插降水等级的知识,恰到好处,很好的做到了知识点的拓展和迁移。

6)教学过程设计中对重难点的突破都有比较好的构思,特别是针对降水柱状图的教学设计,利用图标与柱状图进行相互转换,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熟练地掌握。

同时,以活动的形式进教学的设计,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教学的效果。

不足之处:1)教案结构不够完整,缺少必要的教材分析。

《降水分布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降水分布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降水分布》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2. 掌握降水的分类及分布规律;3. 理解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1. 降水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a. 降水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下落到地面;b. 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气温、湿度、气压等。

2. 降水的分类及分布规律a. 降水的分类:包括对流性降水、层状降水和锋面降水等;b. 降水的分布规律:不同地区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有所不同,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

3. 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a. 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了地球的生态平衡;b. 降水对植物发展和动物生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降水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降水的兴趣;2. 进修:讲解降水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的基本观点;3. 操作:让学生观察降水的分类及分布规律,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降水的认识;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四、导学作业:1. 描述一下落水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2. 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降水的分类及分布规律;3. 思考一下,如果没有降水会对地球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五、拓展延伸:1. 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规律,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别;2. 钻研降水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影响,探讨如何珍爱水资源。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降水的形成原因、分类及分布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进修打下了基础。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息探索,加深对降水的认识,为珍爱地球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1. 知识背景与分析1.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变化和分布。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差异,以及降水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降水量的多年变化趋势•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1.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降水的分类与概念•降水量的分布差异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原因及其影响2. 教学步骤2.1 导入新知识教师在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后,可以通过一些导入新知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视窗,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导入新知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图表呈现、影像展示等。

此次,为了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入讲解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了解什么是降水(先让学生找证据,再由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自然降水和人工降水的区别(以雪花、雨滴为例),让学生对降水的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教学实践在导入新知识后,教师需要在讲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世界气象组织温度和降水数据,图表、气象数据来让学生自行画出中国年平均降水分布示意图、中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中国降水的年轮分布等。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某地区的降水量变化,通过年均降水量和气温的关系来进行研究,让学生从中了解降水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3 教学总结本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应该总结本次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点,以及对学生今后学习的指导方向。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需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分类和概念•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的演练中,教师在引入新知识、教学实践、教学总结三个环节中,切实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需求,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3.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降水的概念和种类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并介绍不同种类的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

2.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3. 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4. 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课程将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实地调查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介绍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老师向学生讲解降水的基本概念,以及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不同种类的降水。

3. 掌握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4. 掌握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5. 实地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并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并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降水及其影响因素和规律,并提高他们的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地理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降水的季节变化。

2、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三、教法1、小组交流讨论法2、谈话法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多媒体展示)雨、雪、冰雹三种降水的形式,引出降水的定义。

(一)降水和降水的测定:1、降水的`定义(多媒体展示):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测定:(多媒体展示)单位及测定的仪器。

降水量的计算:(多媒体展示)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设问)不同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3、降水对人类和生活的影响(学生活动见教材)分成3组,每组讨论其中的一项,由代表发言,然后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多媒体展示降水对人们的影响,两组图片,共8张)总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时期的降水量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的学习和分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多媒体展示)降水的季节变化可用柱状图表示1、问题:我们所处的北方地区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2、读柱状图(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知道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柱状图表示。

通过读图比较各月降水量得出结论: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均匀,有的地方季节差异很大。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1教学过程如下:[导入新课]学习世界气候,先要知道气温、气压和降水的形成、分布和变化。

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了气温和气压的形成、分布与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降水的形成和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板书)一、大气降水(板书)问题1.根据你平时的生活经验,观察投影片,大气降水主要有哪些形式?出示雨、雪、雹等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某.html>总结(降雨、降雪、冰雹等均属大气降水)。

不管哪一种降水形式,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问题2.大气中水汽来源于哪里?出示水汽来源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某.html>总结。

(大气中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河流、湖泊、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中水分的蒸腾作用。

) 1.大气中的水汽来源:蒸发和蒸腾(板书)问题3.空气对水汽的容纳是不是无限度的?出示一块海绵和一杯水,请一位同学上台把水慢慢倒向海绵,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当水倒到一定程度时海绵就容纳不下了,如果再继续倒,水就会从海绵里流出来。

)这说明海绵吸水有一定限度,达到一定量时就不能再吸水了,这就叫饱和。

这个道理和空气对水汽容纳的道理十分相似。

问题4.空气容纳水汽的数量与气温有什么关系?出示不同气温时空气的最大水汽容量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气温越高,饱和空气能容纳水汽量越多)。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板书)问题5.30℃时的饱和空气温度降至20℃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什么现象发生?让学生观察30℃时的饱和空气复合投影片和气温降至20℃时饱和空气投影片相比较得出结论(在空气中会出现多余水汽;多余水汽吸附在空气中微小尘埃上,形成微小水滴——云和雾,这微小尘埃就是凝结核)。

问题6.微小水滴怎样才能形成降水?放“降水的形成”录像片,通过慢放、停放,让学生观察(微小水滴不断碰撞,体积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形式)。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的重要内容。

降水是气候的主要要素之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气候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为后续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打下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降水的概念、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变化以及降水的分布等内容。

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降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空间分布规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对直观、生动的图像和实例更感兴趣,喜欢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降水的概念、主要形式以及测量方法。

(2)学生能够读懂降水量柱状图,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3)学生能够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感受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2)学生能够树立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解读。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1)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

(2)分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降水的概念、测量方法等基础知识。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实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实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用降水资料,绘制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断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说出该地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初步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愉快学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相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对比——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比较哪个月多哪个月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北京在不同时期降水状况截然不同?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何影响?如何判断降雨的大小?板书:一、降水和我们提问: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如何测量某地降水量?向学生介绍: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降水形式是降雨和降雪,但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活动:①把学生分三组,开展分组合作探究:尝试根据课件中展示的谚语、图片及日常生活分析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②第一组:从降水适中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第二组:从降水过多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④第三组:从降水过少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结束:三组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

①第一组:降水适中总体上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

③第二组:降水过多不利于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易发生洪涝灾害。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亮岩中学教师:薛梅长期以来,由于受师资、教具的影响,形成了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初中学校的地理教师上课仅凭“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照本宣科的教学局面。

久而久之,当然是教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更无味。

这种恶性循环,正是学生不愿学的真正原因。

即使条件稍微好点的学校,地理教学过程也基本上是教师口头讲授,也仅利用板图、地图、模型、仪器等直观教具进行形声教学。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凭借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来感知知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教师的讲述无论如何生动、形象,也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让课堂更生动活跃。

多媒体教学对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更是陌生的,要想驾驭好一堂多媒体教学的课是很不容易的,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很多。

这堂课是我第一次使用多媒教学,感到诸多的不适:又想跟学生近距离的亲近,又要忙着点动鼠标,感觉多媒体限制了我的教学。

当然,这只是我初次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现在我把这堂课的几点成功和不足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成功之处1、我用多媒体制作动画,让学生背诵杜牧的诗歌《清明》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激情。

2、在准备“降水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这个活动时,我把学生分成四组讨论,同桌合作交流,并展示图片。

学生的合作交流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我再逐步归纳。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体现了新课改的新理念,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的激情。

3、这堂课的课件做得很好,很漂亮,主要体现生动直观。

4、我普通话说得好,有亲和力。

学生乐于回答问题,积极回答问题,这堂课上得很快乐,这也是我的快乐教学法。

二、不足之处1、内容过多,导致重点不突出。

这节课的重点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可我却在“降水与生产和生活”这个活动上,给了学生过多的时间来讨论,虽然这个环节做得很好,却也占用了太多的时间。

以至于后面的重点部分显得有点仓促了。

2、知识的局限性。

我不是地理专业的教师,从事地理教学的时间也只有一年,而且教材不熟悉(我所在学校的地理教材是湘教版,而我跟岗实践的学校使用的地理教材是人教版)。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5.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降水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降水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分布规律,特别是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等不同类型降水的形成机制。
2.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降水分布图,解释降水现象。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降水现象,激发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讲解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主要类型及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探究降水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4.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利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分布图,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要求:短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建议具有可行性。
-目的:加深学生对降水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请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中一周的用水量,结合本节课学习的降水知识,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要求:记录详细,思考深入,能够提出具体的节水措施。
-目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降水分布规律,引导学生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降水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介绍降水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降水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强调降水资料的处理方法,如降水分布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5.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降水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一、导入1.1 引入话题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的天气变化?是否发现降水量无意会突然增加或减少?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落水的变化与分布。

1.2 目标设定通过进修本节课,我们的进修目标是:- 了解降水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 能够分析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观点讲解2.1 降水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冷凝结成液态或固态水滴或晶体后,由云层或雾露层等自然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 降水的类型包括雨、雪、雹、霰等,形成原因主要有对流降水、层状降水、锋生降水等。

2.2 降水的分布规律- 降水的分布受到地理位置、气候带、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 一般来说,赤道附近和高纬度地区降水量较大,而沙漠地区和高山地区降水量较小。

三、案例分析3.1 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降水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对农业、水资源、交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 适量的降水有利于农作物发展,但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3.2 实例分析:我国的降水分布- 中国地域辽阔,降水分布不均匀。

东部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西部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小。

- 我国南方地区多雨,北方地区少雨。

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四、练习与讨论4.1 练习题目1. 什么是降水?降水的类型有哪些?2. 降水的分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 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4.2 讨论问题- 请结合实际案例,讨论降水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 你认为如何合理利用降水资源,增进当地经济发展?五、总结反思5.1 总结提醒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降水的类型及形成原因,掌握了降水的分布规律,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5.2 反思问题- 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降水现象?它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降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六、拓展延伸6.1 拓展进修欢迎同砚们自行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降水的知识,拓展进修内容。

2022年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5篇

2022年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5篇

2022年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5篇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目标描述课标要求: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知识与技能①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学习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①合作讨论的过程──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②小组探究的过程──据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③个别探究的过程──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②认识降水的复杂性(变化与分布)。

③认识人工降雨的必要性,并初步了解其方法。

2.学习任务利用教材及课件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了解降水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和分布,同时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人工降雨的相关知识以及世界上形态各异的雨雪,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①能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②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2.学习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媒体提供的支持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情景,归纳出降水的形成条件。

三、教学对象分析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媒体阐述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学习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学习情境类型①真实情境②问题性情境③师生交互情境(二)学习情境与过程设计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常州地区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以什么天气为主?这种天气通常又称什么?①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讨论: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②学生小组讨论: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哪些?③学生小组讨论: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④学生个别探究:绘制降水柱状图;⑤学生小组讨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2.学习的拓展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雨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1
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课标要求: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
知识与技能
①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①合作讨论的过程──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小组探究的过程──据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③个别探究的过程──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②认识降水的复杂性(变化与分布)。

③认识人工降雨的必要性,并初步了解其方法。

2.学习任务
利用教材及课件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了解降水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和分布,同时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人工降雨的相关知识以及世界上形态各异的雨雪,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
①能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②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2.学习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
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媒体提供的支持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情景,归纳出降水的形成条件。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媒体阐述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习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学习情境类型
①真实情境②问题性情境③师生交互情境
(二)学习情境与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常州地区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
旬以什么天气为主?这种天气通常又称什么?
①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讨论: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②学生小组讨论: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③学生小组讨论: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④学生个别探究:绘制降水柱状图;
⑤学生小组讨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学习的拓展
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雨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学习活动组织形式
1.合作讨论:分成小组,对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进行协作学习;
2.个别探究:利用媒体提供的数据资料,绘制降水的柱状图;
3.小组探究:根据地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六、学习评价设计
测试形式:
①课堂上提问
②媒体展示习题
③学生自带的地理填充图册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通过对降水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降水与生活、生产之间的重要关系;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得不够深入,也不够细致,因此在表达时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的。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2
由于作业前置,让学生提前进行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时的预习,并且从作业批改中能够看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于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关键是再现和学以致用的熟练程度,以及纠正和强调个别细节上出现的错误。

如果按照常规型教学,让学生展示,很容易陷入核对答案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多新鲜感的重复,甚至会不经意引发学生浮躁的态度,觉得展示可有可无,因为学生拿到已经批改过的作业,或自己重新思考过,或参照别人的作业,正确答案只需复查一遍,大多数学生应该清楚,但不一定记得住,或者会很快复述,或者说出来龙去路……
所以,为了避免对教材的单纯性重复,也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速度,充分把握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展示中内化学习内容、明确思路,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我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完成课堂尝试,首先以抽查的方式让学生相互绘制学习内容思维导图,旨在让学生分享中找到学生内容的联通处和不同处。

然后每
人分发一套试题,涉及到学习目标的不同落实处,采用边抽查边核对的方式,逐题挑选学生评析,说出答案并按照其他学生要求确定是否说出分析思路,同时以学生抢答举手及正确度进行记录,从而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完成学习内容学习的输出应用式重复,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熟悉度,还是案例型针对性应用的体悟;同时竞争氛围中提升专注度,有效提升学生倾听的态度。

总之,展示不是简单地对自学的重复,变成一种即时性的输出,既需要对学习内容的熟练程度,也需要内化中找到解题思路,特别是读图分析题,让学生明确先读题,再读图,既是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是解题技巧的渗透与过度,从而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在展示中收获一种自然而然的成熟。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3
本人这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按照教学的目标要求,分为2课时。

本堂课为本节的第2课时,主要有以下两大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学、讨论、读图、绘图等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观察、操作、实践能力,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讨论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让感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对地理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

(2)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3)通过自学、讨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为实现教学目标,本人从复习巩固知识入手,通过绘图、读图引入新课,从现象开始到原因分析,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知识,解决问题,最后联系生产生活,使知识得以拓展延伸,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增强。

上完这堂课,感觉还是比较成功,学生的表现很好,对知识的掌握也不错,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其中,最大优点我想就是对学生的“亲和力”,一直以来,本人坚持走近学生,观察学生,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感觉他们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还有就是,对学生装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但是,上完这堂课,也感觉到有些需要提高的地方。

首先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表达,觉得有些地方还可以再锤炼锤炼,更精准一些。

其次是练习题的设置方面,可以不仅局限于课本,而是有一些重点题型的分析会更好,比如增加一道“地形雨”的相关课堂练习,那就更完美了!
我的听课一点体会
今天听了卓老师一节地理公开课《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她独特的教学风格给了我很多启发,在这里谈谈我从卓老师那里学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上课一开始,卓老师通过让学生绘制中山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就将本节课和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衔接,不仅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对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我感觉这个设计很巧妙,一举两得。

接着,利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如中山市的降水情况,引出世界各地降水量分布图,以特殊事例推及全球各地,这种过渡显得很自然。

在讲授主要知识点的时侯,还加大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如通过课外知识“咸潮”和“雨极”引出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地理不是背出来的,也是有逻辑推理的。

整节课上下来,让学生感到很轻松,很愉悦,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的枯燥和单纯讲授,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之后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使得一节课有收有放,相得益彰。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4
教材分析
1.本节要求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地区分布规律。

降水的的测定、变化及分布,是天气预报的两大主要指标之一,也是研究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

本节内容承上启下,上一节探究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本节通过探究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最后归纳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2.降水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交通是否顺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学情分析
本节课规律多、知识容量大,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但是该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身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激活书本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所学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降水的概念及降水的主要形式。

能举例说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情参与,了解降水,了解人类的生存条件,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球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难点: 绘制降水柱状图,总结各地降水的变化规律。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