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2课时)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2.明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理解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4.能够解释四季、五带的形成。

一、地球的公转1.轨道:地球绕①__________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②____________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③________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④________上。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⑤________向⑥________。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⑦________。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⑧________年,约为⑨________日⑩______时⑪________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⑫________面与⑬____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⑭________。

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⑮________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原因:由于⑯____________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⑰________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⑱__________移动、各地⑲____________的变化、⑳____________的变化以及○21________的更替、○22________的划分。

3.五带:○23______________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

○24____________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

○25________________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

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26_________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27________。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28______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29______,向○30______、○31______两侧逐渐○32________。

高中地理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2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2 湘教版必修1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2 湘教版必修1编写:高一地理备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弄清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等基本概念。

知道时区的划分,会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

预习内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产生昼夜交替(二)产生时差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得_______地区见到日出的时刻有早有晚,相对位置_______的地点比位置_______的地点的时刻早。

2、地方时:①含义:因_______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

②时差:经度每隔15°的地方时相差_______。

3、区时:①区时规定:每个时区_______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区时。

②北京时间: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③区时换算:每往东1个时区,区时_______(加、减1小时),往西相反。

④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_______1天,反之,___天。

(三)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________________。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偏转,南半球向偏转,赤道上偏。

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弄清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等基本概念。

2.理解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知道时区的划分,能够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地方时和经度,以及区时的简单计算;会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

学习重、难点: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学习过程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产生时差探究1 地方时理解地方时的产生,完成下列要求:(1)什么叫地方时?为什么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时间可能不一样?地方时应如何计算?(2)先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和纽约。

烟花三月旅游节期间,扬州玩具厂的工作人员下午2点上班后要给美国纽约的客商打电话,以落实玩具出口合同,这个时间与客商联系合适吗?你认为什么时候与客商通电话比较合理?(3)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是否相同?(考察对概念的理解)(4)生活中使用地方时是否方便?使用地方时,常会造成时间上的混乱。

2022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全册分课时教学案(共21课时)

2022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全册分课时教学案(共21课时)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地球自转【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素养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

(区域认知)2.结合示意图,正确判读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知识导引一、地球自转概念: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

二、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1)侧视:________________。

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因此在地球上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几乎是不动的,而且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地理纬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2.周期特别强调: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或者说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

[思维拓展]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多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并且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提示:(1)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2)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发射时节省燃料。

3.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为________。

(2)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为1 670千米/时;南、北纬60°纬线上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核心归纳]1.自转轴(地轴)自转的绕转轴为地轴,是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轴,其北端延长线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地轴的空间位置和指向是始终不变的。

2.自转方向侧视,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状元随笔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这并不意味着南北半球的自转方向不同,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描述。

(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画某点的自转方向时,一定要画在该点所在的纬线上,不能偏离该纬线,即该点一定在同一纬线上发生自转。

湘教版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特点(讲义)

湘教版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特点(讲义)

1. 了解地球公转在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2. 明白得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阻碍。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 黄赤交角的形成。

3. 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规律。

难点:1. 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2. 黄赤交角的形成。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概念:地球绕太阳运行叫公转。

公转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周期:365日6时9分(一个恒星年)。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二)地球公转的速度依照开普勒第二定律(如下图):日地连线在单位时刻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近日点邻近时,要使面积相等,单位时刻内转过的角度要大,弧长要长,即现在公转角速度、线速度较快。

远日点时,则较慢。

如下图: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黄赤交角 (1)含义三者关系如图: (2)阻碍由于有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不同,从而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二)移动规律春分日(1)移动轨迹(2)周期:1回来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随堂练习】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A. 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26′S向北移至23°26′NB. 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C.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D. 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答案:A思路分析:冬至日时,太阳直射23°26′S,之后向北移动,到夏至日时移动至23°26′N;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向南移动,冬至日时移动至23°26′S,又向北移动,第二年春分时又回到赤道,故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半球移动;夏至日时,太阳直射23°2 6′N,之后开始向南移动,到秋分时,移动至赤道,故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动;北半球的夏半年指的是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半年,即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夏至日时直射23°26′N,之后又向南移动。

(湘教版)必修一:1_3_2《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一:1_3_2《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演示,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

2.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理解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影响。

3.绘图分析说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

一、地球的公转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①__________。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②________上。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③____向④____。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⑤____。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⑥____年,约为⑦____日⑧____时⑨____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⑩_____。

也能够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⑪____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原因:因为⑫____________的存有,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⑬________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⑭____________的变化以及⑮________的更替、⑯________的划分。

3.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

⑰____________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

南、北半球热带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

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⑱________________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⑲____。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⑳____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21____,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5.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22____夜○23____,纬度越高,昼越○24____,夜越○25____,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26________现象;在南半球则昼○27____夜○28____,纬度越高,昼越○29____,夜越○30____,在南极圈内,出现○31________现象;○32______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教案 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教案 湘教版 必修1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一)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轨道①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两焦点之一。

②近日点和远日点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4.周期:为1年,约为365日5时48分。

5.速度(1)平均速度⎩⎨⎧'秒千米约线速度日角速度/39: /:59(2)速度变化地球的公转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遵循开普勒三定律(见图):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也就是说,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这就是为什么北半球夏半年长,冬半年短,为什么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的原因。

地球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注意:(1)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有时距太阳近,有时距太阳远,地球公转到距太阳最近的地方叫近日点,大致是每年的1月初;公转到距太阳最远的地方叫远日点,大约是每年的7月初。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

由此可知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2)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在近日点都是最大,在远日点都是最小。

(3)可总结如下规律:“近1远7,近快远慢。

”6.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地球轨道面(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约为23.5°。

(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2)黄赤交角与五带∠α为黄赤交角等于23°26′∠β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66°34′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余角。

黄亦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地理:1.3《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湘教版必修1)

地理:1.3《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以图片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引人,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讨,最终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自已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建立空间模型。

3、引导学生绘制地球自转运动简图,培养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地球运动,理解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的地理原理,形成正确的宇宙观。

2、培养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实际或现象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过程简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7月22日我国出现日食奇观,此次日食是从1814年至2309年在中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最长可超过6分钟。

整条日全食带扫过区域大,发生在我国人口十分密集的长江流域,观赏人数超过千万,被称为“大日食”。

月食的出现与地球的公转有关,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地球的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页图1-14“地球公转轨道示意”,思考: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解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2.地球公转的周期:365天6时9分1 O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速度:近日点较快30.3千米/秒,远日点较慢2 9.3千米/秒;近日点对应每年的1月初,远日点对应每年的7月初。

注意该部分可以结合开普勒三定律补充下图讲解,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观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

读图思考造成北半球冬、夏半年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夏半年地球运行于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天数较多;冬半年运行于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天数较少。

课堂小结(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学生活动读图1-15了解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的含义。

2019-2020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1.3.2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19-2020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1.3.2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纬度一
全球昼
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
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半
变化
夜平分
半球相反
球相反
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处于①段
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处于③段时:
季节 时: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太 全球昼 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
变化 阳直射点处于②段时:昼长夜短, 夜平分 点处于④段时:昼短夜长,昼渐长,夜
要点探究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 的纬度是 16°34'S 。
[解析] 结合上题可知,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太阳直 射点的纬度位置为11°43'N,与北京(40°N)所处纬度 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16°34'S。
要点探究
(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 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 减慢 。
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
渐短;南半球相反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 特殊
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 变化
球相反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 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要点探究
3探.四一究季点更替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从天文现象来看,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
化,这种变化决定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
要点探究
探究点 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

天文 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如我国传统
四季 上以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
冬(11月7日或8日)划分四季
气候 四季
以气温为标准。北温带地区的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 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 冬季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公转轨道;
3.理解地球公转对地理环境和生命活动的影响;
4.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公转轨道;
2.地球公转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地球公转对地理环境和生命活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地理素养。

四、教学过程
1.引入(10分钟)
启发学生探究地球公转的问题:
•地球是怎样绕太阳运动的?
•什么是地球公转?有哪些影响?
2.认识地球公转(20分钟)
1.地球公转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公转轨道;
3.地球公转的原因和影响。

3. 地球公转的影响(30分钟)
1.对气候的影响:季节变化、气温分布;
2.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区系和分布;
3.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节气、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4. 总结(10分钟)
简单总结地球公转对地理环境和生命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
针对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地球公转的掌握情况。

2.作业
请学生写一篇文章谈谈地球公转对生物的影响,并举例说明,以强化学生地理思维和对地理事实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周期和公转轨道等知识,更深刻地认识到地球公转对地理环境和生命活动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学案湘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学案湘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学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一、考点突破1。

正午太阳高度的基本概念。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及应用。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及应用。

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及应用。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基本概念(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如下图所示),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所在经线时的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H表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最大值(直射时).(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计算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点纬度之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小数;若两点分属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纬度之和。

1.2地球的公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的公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4.通过讲解、演示、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讨论话题:“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2.各小组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公转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农业、旅游、能源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强化学生对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题,涵盖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和地理现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公布答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辅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等。
2.利用地球仪、天文软件等教学工具,直观演示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解释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现象的产生原因。
3.结合教材,讲解四季更替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其特点。
3.案例分析,深入理解:
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深入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巩固知识,拓展延伸:
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地球公转知识的掌握。同时,布置拓展性任务,如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育资料】湘教版必修1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讲义)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湘教版必修1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讲义)学习精品

一、考点突破1. 通过观察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能够说出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2. 通过观察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能够概括出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3. 能够根据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计算昼长和夜长。

二、重难点提示1.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2.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指地球各纬度带上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除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随堂练习】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则()A. 南极圈白昼时间逐日变长B. 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C.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D. 太阳直射点始终由北向南移动答案:C思路分析: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时间可能接近3月21日或9月23日,故C项正确。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一)根据昼弧、夜弧求昼长、夜长(昼弧、夜弧的长短反映昼夜长短)晨昏线把所有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

如果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平分;如果昼弧大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如果昼弧小于夜弧,则昼短夜长。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1小时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1小时(二)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长、夜长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时)×2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0)×2=24时-昼长例题1 (山东文综)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下图为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下题。

该日()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思路分析:从纬度上看,该地为北半球,且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丙地(20°N)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应为90°,即太阳垂直照射,甲地(21°N)和乙地(19°N)分别位于丙地南北两侧,与丙地纬度都是相差1°,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应该相同(都是89°),可以排除C、D选项;该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日落时间越往北越晚,所以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故答案选B。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 全册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 全册 湘教版必修1

A.9小时
C.12小时
B.10小时
D.20小时
(3)若有一艘船从甲地向丙地方向航行,途中
船员观测到的昼夜更替周期( A.短于24小时 C.是24小时 )
B.大于24小时 D.无昼夜更替现象
【解析】
第(1)题,若图中阴影部分为某
月21日的范围,则甲点的经度为180°(国际 日期变更线),丙地的时刻为0时,甲、丙两 地相差60°,即可知甲点的时刻为20时。第 (2)题,甲、乙两地在同一经线圈上,纬度差
(1)若O点为北极点,则晨线是(
)
A. AC
C. AD
向为( )
B. BC
D. BD
为昏线, (2)若图中 BC 则图中晨昏线的运动方
A.顺时针
C.自上而下
B.逆时针
D.自下而上
【解析】 第(1)题,O 点为北极点则地球呈逆
、昏线为 AC 。第 时针方向转动,晨线为 BC 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转 (2)题,若 BC
①自然变换:指某地区时间为24点(或0点)时, 其日期已进入新一天,其西侧仍为前一天。
②人为变换:指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大致为180°经线),简称日界线,两侧日期 不同,西侧早一天;东侧晚一天。
(2)日期范围
若地球上新一天开始于零时经线与180°经 线重合时,之后随零时经线西移,“今天”的 范围逐渐扩大,“昨天”的范围逐渐缩小。零 时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把全球
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如中时区的中央经
0° ,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的共同 线是________ 180° 中央经线为_____________ 。 3 .区时计算:一般而言,位于同一时区内 的各地,采用相同的区时,相邻时区的时间 1个小时 。在同一日期内,东早西晚. 相差___________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第2课时课件 湘教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第2课时课件 湘教必修1

答案 (1)太阳。 一致。 (2)地球的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地球在公转过程 中,在轨道上单位时间里扫过的角度和角度对应的弧长 各不相同。 (3)自 A 公转到 B 所用时间短;由于地球自 A 点到 B 点 离近日点较近,公转速度快。 (4)略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62022/1/162022/1/161/16/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62022/1/16January 16,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62022/1/162022/1/162022/1/16
B.乙
C.丙
D.丁
解析 二分时,全球
7.四图中,反映一年中上海的日落时间最早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日落时间最早,说明昼最短。四幅图中甲图太阳
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因此A选
项符合题意。
8.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图2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读“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图)”和“地球 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图)”,回答2~3题。
2.甲图M点的纬度和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2课时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2课时

学校:临清一中学科:地理编写人:祝维荣审稿人:胡玉芹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其应用一、教材分析: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地理现象。

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通过动画演示,能归纳并且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正午太阳高度三、教学重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计算方法、应用四、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五、教学方法图例分析,自主归纳六、学生分析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象的地理空间,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变抽象为具体,并且结合实际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七、课前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分发学案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提问考查上节课相关知识点课本14页材料: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

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

他感到很疑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赵亮分析原因吗?(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地描述。

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㈠、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当地地方时为12时,白昼的一半。

【补充】直射光线的画法:①过地心②和晨昏线垂直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flash动画演示】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2019-2020版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2 地球的公转

2019-2020版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2 地球的公转

方法技巧
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1)日地距离法
如下图,A点日地距离较近,时间为1月初应为冬至日稍后,B点日地距
离较远,时间为7月初应为夏至日稍后,再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C为
春分日稍后,D为秋分日稍后。
(2)地轴倾向法(连线法)
①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 ②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因为太阳光线与该点的地球表 面垂直)。 ③观察该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B点)则为北半球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在南半球(D点)则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 回归线)。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 系为α+h=90°(如下图)。
方法技巧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1)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2)含义 ①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②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 ③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用较高纬度减去较低纬度;若两点分属 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求和。
一轴
地轴
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两面
黄道面 赤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与赤道面相交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为23.5°
三角度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5°
地轴与赤道面夹角
90°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影响的方面 太阳直射范围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黄赤交角变大(小) 扩大(缩小)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 (扩大)
3.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规律 日期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2.明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理解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4.能够解释四季、五带的形成。

一、地球的公转1.轨道:地球绕①__________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②____________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③________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④________上。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⑤________向⑥________。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⑦________。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⑧________年,约为⑨________日⑩______时⑪________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⑫________面与⑬____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⑭________。

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⑮________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原因:由于⑯____________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⑰________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⑱__________移动、各地⑲____________的变化、⑳____________的变化以及○21________的更替、○22________的划分。

3.五带:○23______________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

○24____________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

○25________________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

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26_________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27________。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28______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29______,向○30______、○31______两侧逐渐○32________。

5.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33______夜○34______,纬度越高,昼越○35______,夜越○36______,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37________现象;在南半球则昼○38______夜○39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40________,夜越○41______,在南极圈内,出现○42________现象。

○43________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6.四季变化:地球公转造成地球○44______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

○45______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46______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47________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地球公转1.下面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2.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转轨道是正圆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C.地球从A点出发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速度略小于B点考查点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3.2011年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考查点3 昼夜长短的变化4.冬至日,下列四个城市中夜最长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海口考查点4 正午太阳高度5.北半球某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为保证建筑物底层居室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南北两幢楼间距与楼高关系至少应是( )A.楼高的2倍 B.楼高的3倍C.与楼高相等 D.楼高的4倍方法技巧练一、晨昏线的判断方法1.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2)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重合 B.每天重合一次C.在二分日重合 D.在二至日重合方法技巧在光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半球、夜半球判断。

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二、光照图的一般判读步骤2.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以__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月________日。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

(4)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E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________。

(5)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日落时间为________时。

(6)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方法技巧光照图的一般判读步骤:(1)看半球,南顺北逆。

(2)看极圈,如果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即每年的6月22日前后。

如果出现晨昏线过极点或者和经线重合则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3)注意图中隐含的时间信息,如6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18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12时(昼半球所在的中间经线),0时或24时(夜半球所在的中间经线)。

一、选择题1.若其他条件不变,而黄赤交角变为24°时,则( )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C.阳光永远直射赤道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增大读“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图)”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图)”,回答2~3题。

2.甲图M点的纬度和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A.30°和1月 B.60°和7月 C.60°和1月 D.30°和7月3.当公转速度为N时( )A.漠河市民——欢度“白夜”B.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C.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D.悉尼——处于雨季4.根据下图中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可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北温带 B.南温带 C.北半球热带 D.南半球热带读下面两幅图,完成5~6题。

5.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A→E B.B→G C.C→F D.D→H6.由F→G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在图1的A到B之间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D.29届北京奥运会在此时段举行开幕式读“五带分布图”,完成7~8题。

7.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A .热带B .北温带C .北寒带D .低纬度地区8.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 )A .寒带的范围变大B .温带的范围变大9.读下面“二分二至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到A 处时,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__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__________;公转到C 处时,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________。

(2)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这叫________年。

(3)自3月21日至6月22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 、BC 、CD 、DA 四段中的__________段;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__________移,一直移到直射________。

此时段极昼范围由________向________扩大。

答案知识清单①太阳 ②黄道 ③椭 ④焦点 ⑤西 ⑥东 ⑦59′ ⑧1 ⑨365 ⑩6 ⑪9 ⑫赤道 ⑬黄道 ⑭23.5° ⑮66.5° ⑯黄赤交角 ⑰纬度 ⑱南北 ⑲正午太阳高度⑳昼夜长短 ○21四季 ○22五带 ○23南、北回归线 ○24南、北极圈 ○25南、北半球热带 ○26地平面的高度角 ○2790° ○2812 ○29大 ○30南 ○31北 ○32降低 ○33长 ○34短 ○35长 ○36短 ○37极昼 ○38短 ○39长 ○40短 ○41长 ○42极夜 ○43赤道 ○44中 ○45夏 ○46冬 ○47春秋基础达标练1.B [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动规律,即可判断B 图正确。

]2.D [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故A 选项不正确。

从图上看,A 点为远日点,B 点为近日点,所以地球处于A 点时为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处于B 点时为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故B 选项不正确。

地球从A 点出发回到A 点所用的时间,即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为一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故C 选项不对;D 选项正确。

]3.B [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并向南移动。

]4.A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赤道以北的地区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5.C [此题要求冬至日时,前楼的影子不能影响到后楼底层,此地的太阳高度为45°,那么前楼影子与楼高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底角为45°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楼间距应与楼高相等。

]方法技巧练1.(1)B (2)C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根据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判定昼夜半球,然后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定晨昏线。

A图中a为昏线、b为晨线,C图中b为晨线,D图中a为昏线,均与题干不符。

B图中a为晨线、b为昏线。

晨昏圈平面始终把地球分为相等的昼半球和夜半球,但其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时,晨昏圈平面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

2.(1)南极点12 22 (2)23.5°S,90°W(3)AB BC(4)D>A>E 18.5°N(5)12 18 321 (6)12 6解析本题由图中信息可知,90°经线为90°E,地球按顺时针方向自转(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度增大方向一致),所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5°S。

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与90°E经线相对的90°W经线。

晨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所以图中AB是晨线,BC是昏线。

太阳直射纬线上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其次是离直射点较近的A点,而E点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与E点相等的纬线是E点相对于太阳直射点的对称点所在的纬线,即66.5°-23.5°-23.5°=18.5°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