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1
七年级论语原文
一、人教版语文七年级教材里《论语十则》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 :" 吾日三省 (x ǐng) 吾身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 :" 温故而知新 , 能够为师矣。
"4.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 :" 由 , 诲女知之乎 !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 是知也。
"6.子曰 :" 见贤思齐焉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 :" 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 :" 士不能够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 仁认为己任 , 不亦重乎死尔后已 , 不亦远乎。
"9.子曰 :" 岁寒 , 而后知松柏以后凋也。
"10.子贡问曰 :" 有一言而能够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 :" 其恕乎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二、论语十则》原文翻译:1.孔子说 :" 学习了 ( 知识 ), 而后按必定的时间去实习 ( 复习 )它 , 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 ( 到这里 ) 来, 不也快乐吗人家不认识我 , 我却不恼恨 , 不也是君子吗 "2. 曾子说 :" 我每日多次地反思自己 : 替他人做事是否是悉心全力呢跟朋友来往是否是诚实呢老师教授的学业是否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 :" 在复习旧知识后 , 能有新领会 , 新发现 , 依靠这一点就能够当老师了。
"4.孔子说 :" 只念书却不思虑 , 就会诱惑而不知所措 ; 不过幻想却不念书 , 就会有害。
5.孔子说 :" 由 , 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 知道就是知道 ,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 这就是聪理智慧。
初中语文必背课文
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观沧海曹操3、次北固山下王湾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枯藤老树昏鸦,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小桥流水人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夜雨寄北李商隐8、泊秦淮杜牧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八年级上册10、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1、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他学,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与他同样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乐的解释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
《论语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
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
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
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
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例:音乐)、lè(例: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整理
孔子
【人物介绍】 孔丘(前 551- 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 曾参(前 505- 前 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 仲由(前 542- 前 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 【全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参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肩负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把实 现‘仁’的思想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这不也是很遥远 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第四则是 学习 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 阐明了”学“与”思“的辩 证关系。
第五则是 学习态度 ,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 学习方法 ,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思想修养。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 的十条语录。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 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考却不学习就 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道与不知道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及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如下: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论语十则》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集锦,涵盖了学习、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十则论语的赏析:这十则论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人生、学习和道德的深刻理解和见解。
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中,第一则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与人交往的乐趣和修养。
第二则则提醒人们要时刻反省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第三则和第四则则分别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两者相结合。
第五则告诉我们要有谦虚、诚实的学习态度。
第六则和第七则则强调了向他人学习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第八则则表达了士人应有的弘毅精神和责任感。
第九则则以松柏为喻,强调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最后一则则强调了宽容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论语十则》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对于提高人们的修养、指导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1、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6、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7、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论语十则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论语十则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论语十则(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又时常实践,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论语十则(二)【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论语十则(三)【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论语十则(四)【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论语十则(五)【原文】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论语十则(六)【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论语十则(七)【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论语十则(八)【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
初中语文教材论语十则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论语十则
初中语文教材论语十则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论语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论语一、原文及注释。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 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 说:通“悦”,愉快。
- 愠:生气,恼怒。
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曾子:即曾参(shēn),孔子的弟子。
-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 信:诚信。
-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 不惑:迷惑,疑惑。
- 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 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殆:疑惑。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 堪:能忍受。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好:喜爱,爱好。
- 乐:以……为快乐。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饭疏食:吃粗粮。
饭,吃。
疏食,粗粮。
- 肱:胳膊。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包含了许多深邃的思想和智慧。
以下是论语中的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待他人不了解自己时应有的态度。
学习知识并时常温习,能让人内心愉悦;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才是君子的风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讲信用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这种自我反思的精神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能有新的领悟,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这告诉我们,对于学过的知识,不能仅仅是记住,还要通过反复温习,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教导子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做人要诚实,对待知识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这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法,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不断完善自己。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这体现了一种谦虚好学的态度。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语文七上《论语十则》之一
第三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重点字词: 故:旧的,原来的。此处指已学过的知识.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就。 知:领悟,获得。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做。
•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乎
•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 诲女(rǔ)知之乎
•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 重点字词解释: • (1)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第九则: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 重点字词: • 岁:年 • 凋:树叶凋落
孔子说:“(要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 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第十则: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重点字词解释:
•
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以“言语”见长
孔子简介
•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 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 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则原文
课内文言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论语十则》1
2019年7月24日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
16
步,金榜题名!
• 1、作家作品类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
•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无义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一年中最冷
凋谢
的时候
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 后才凋谢的。”
2019年7月24日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
14
步,金榜题名!
古今异义词, 可以用来
代词,代这 句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一句话
用来 奉行 不要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
步,金榜题名!
7、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 严正警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要坚强,要像松柏那 样: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9、一个人要经常反思, 孔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是每天三省:吾日三省吾身
10、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 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教导 代词,指教诲
是
的,内容
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这
通“智”,
聪明,智慧
孔子说:“仲由(子路),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
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
是聪明智慧。”
2019年7月24日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
10
步,金榜题名!
贤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质疑交流
•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质疑交流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用于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用于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拓展与反思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 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 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挑战自我
你能用5分钟背出这五则《论语》吗?
中西药品 /zxyp/ 中西药品
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
《论语》治天下”。
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
合作探究课文前五则
朗读课文
• • • • •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â)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ãi)不知 是知(zhì)也
qtz97pts
八月十五节,郭氏娘儿俩中午在耿憨家吃了现成的水饺和丰盛的各色凉拌热炒自不必细述。月上时分,郭氏照例带着已经十岁的耿兰 来到耿憨家的小院儿里来。很快,董家成全家人也过来了。按理说,在这样繁忙的秋日里,大家伙儿忙里偷闲地一起坐一坐,唠唠嗑, 也是一件很让人身心放松的好事情,只是这杳无音信的耿家父子四人,给大家平添了无尽的挂念和不安。在秋高气爽的北方农村,大 多是晴朗的夜空。因此,月儿爷爷几乎每年都可以享用到淳朴乡民们虔诚献上的各色供品。这不,今儿个又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八月十 五夜,大家伙儿团团围坐在摆放在当院儿的大桌子边上,在十分惬意的习习微风中闲聊着,一起观看朗朗夜空中那一轮万年不老,充 满传奇色彩的圆月缓缓地升起来,慢慢地向当空移动着。这是耿家父子们南下后的第六个八月十五圆月夜了。由于近五年过去了,再 没有他们的任何音讯,所以每个大人的心里都很不安,但都尽量地隐忍着不流露出来。当然,自从耿家父子们南下后,每一次的“供 月”仪式上都是没有梨的。尽管那些酥脆香甜的梨子本身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水果,但在亲人们淳朴的心灵内,由于“梨”与“离”谐 音,因此在这个月圆之夜人不圆的时刻,谁也不想去品尝梨。至于郭氏自己,自从丈夫和三个孩子离家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吃过梨! 尽管梨子曾经是她最爱吃的家乡水果,但她现在特别害怕吃这个„„大家伙儿分吃的那个“团月”大月饼,从耿家父子们南下后的第 二个八月十五夜在耿憨家一起“拜月”开始,大家伙儿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否有人提醒,郭氏都会自觉地把耿老爹的和耿直的 收起来带走。耿英的那一块儿,大壮第一次是当着大家伙儿的面就高高兴兴地吃掉的。但后来,他也和秀儿一样,不再当着大家的面 吃了,而只是默默地收起来带走。至于他们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时候和怎么去吃那块儿月饼的,没有人知道„„还有就是,从 耿家父子四人离家后的第三个八月十五圆月夜开始,大壮再也没有参加过大男娃儿们特别热衷的摇火团儿活动,而只是在“拜月”结 束后,自个儿慢慢地去了小河边„„而可怜的秀儿就更难挨了。由于一个人不敢去那棵与耿正话别的大槐树下重温旧梦,她只能把自 己关在房间里偷偷地淌眼泪„„这第六个八月十五圆月夜,大人们实在是在不安和忐忑中度过的。当然,除了大壮和秀儿之外,其他 几个娃儿们还是像往常年一样,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热热闹闹的摇火团儿。尤其是已经长成了半大小伙子的青山和青海这对孪生兄弟, 还高高兴兴地从二狗子和大头手里接过来点着了的火团儿学着摇了几把呢!二壮虽然比青山和青海大一岁,但他生性胆儿小,没有敢 尝试着摇那玩意儿。八月十五节过完了,日子还在不紧不慢地一天天过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
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
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
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
导入新课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 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 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西方学者尚且如此呼吁,那么作为中国人 更应辨正地 、批判地去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地 文化传统。
——走近孔子
《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和《论语》的知识
孔子
孔子(前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 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儒家之首。
分类式学习笔记
作家作品类:
•: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 陬邑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 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不亦乐乎
成语类: 温故知新;
•:
分类式学习笔记 名言警句类: •用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