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与多肌炎的诊疗及进展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免疫介导的,以横纹肌为主要的靶组织,可以多 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PM/DM发病机制不同
PM
DM
外周血 肌细胞和肌内膜
活化T细胞明显增多, 活化B细胞明显增多 但功能下降
大量CD8+T细胞
CD8+T细胞少
肌束膜和血管周围区 B细胞少
肌细胞表面 抗原类型 免疫异常
损伤组织
MHC-Ⅰ
B&P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太低
英国Helen Linklater等
诊断标准(1975年Bohan和Peter)
1. 对称性肢带肌和颈前屈肌无力
2. 肌活检有肌炎的证据 3. 血清肌酶升高,尤其是肌酸激酶 4. 典型的肌炎肌电图表现 5. 皮肌炎的典型皮疹:
淡紫色眶周水肿性红斑; Gottron’s 丘疹
敏感性(95% CI) 94% (77-99) 100% (84-100) 90% (73-97) 94% (77-99) 90% (73- 97) 68% (49-83)
特异性(95% CI) 23% (6.0-54) 58% (29-84) 23% (6.0-54) 62% (32-85) 62% (32-85) 85% (54-97)
抗Jo-1抗体:抗原50kDa的组氨酰tRNA合成酶。对PM有高度 特异性,阳性率18%~45%,与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40%~ 60%出现间质性肺炎,多有非畸形性、 非糜烂性关节炎, 发热和雷诺现象),对激素反应较好,但病情持续, 常需免抑 剂,5年存活率60%
肌炎相关性抗体
ANA、RF、 抗scl-70、抗SS-A、抗SS-B、抗PM-Scl、
-Euwer等(1991年)
Richard D Sontheimer. Curr Opin Rheum 1999,11:475
无皮炎的皮肌炎
1. 短暂一过性皮疹或不确定性皮疹 2. 皮肤肌肉活检:有皮肤受累及典型DM肌肉病理 3. 常易误诊为PM
DM/PM的临床表现
肌肉病变
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肌无力以近端明显。颈屈肌,脊旁 肌,咽部肌,呼吸肌等亦可受累。晚期可出现肌萎缩
2.血清CK水平升高 3. 其他实验室标准
A.肌电图检查:
包含标准: (I) 纤颤电位的插入性和自发性活动增加,正相波或复合的重复放电 (II) 形态测定分析显示存在短时限,小幅多相性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s) 排除标准 (I) 肌强直性放电提示近端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或其他传导通道性病变 (II) 形态分析显示为长时限,大幅多相性MUAPs (III) 用力收缩所募集的MUAP类型减少
炎性肌病的诊疗进展
历史回顾
1886年德国医生 Wagner 报道并命名了多肌炎 (polymyositis, PM)
1891年德国医生Unverricht报道皮肌炎(dermatomysitis, DM)
1935年把DM和PM联系在一起。
流行病学研究
1. PM/DM发病率为0.5—8.4/10万,成人男女发病率比 为1:2.5
B.MRI:STIR显示肌组织内弥漫或片状信号增强(水肿)
C.肌炎特异性抗体.
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
D. 肌活检标准 • a.炎性细胞(T细胞)包绕和浸润至非坏死肌内膜 • b.CD8+T细胞包绕非坏死肌内膜但浸润至非坏死肌内膜不确定,或明显的
MHC-I分子表达 • c.束周萎缩 • d.小血管MAC沉积,或毛细血管密度降低,或EM见内皮细胞中有管状包涵体,或
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
诊断标准(PM)
确诊PM: 1. 符合所有临床标准,除外皮疹 2. 血清CK升高 3. 肌活检包括a, 除外c,d,h,i 拟诊PM (probable PM): 1. 符合所有临床标准,除外皮疹 2. 血清CK升高 3. 其他实验室标准中的1/3条 4. 肌活检标准包括b, 除外c,d,h,i
PM: 确诊:符合所有1- 4条; DM: 确诊:第5及1- 4条中任3条;
Dalakas标准
标准
肯定
肌病性肌无


肌电图
肌源性
PM 可能 是 肌源性
肌酶谱 肌活检
高(达正常 高(达正常50
50倍)
倍)
MHCI/CD8复合 物,但无空泡 形成
只有MHC-I 表达,但无 CD8 浸润和 空泡形成
肯定 是 肌源性
抗155/140和抗CADM-140:为DM特异性抗体,前者与恶性 肿瘤有关, 后者与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和快速发展的间质 性肺炎相关
Arch Dermatol. 2011 Apr;147(4):391-8.
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
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阳性率< 5%,见于重症PM,尤以 合并肿瘤者多见,多以急性重型肌炎发病,黑人妇女多见, 常有肌痛,活检有肌坏死,有心脏受累,对激素反应差,常需 多种免疫抑制剂,5年存活率仅30%
诊断标准(ADM):
来自百度文库1.DM典型的皮疹:眶周皮疹或水肿, Gottron征, V型征,披肩征 2.皮肤活检证明毛细血管密度降低,沿真皮-表皮交界处MAC沉积,
MAC周伴大量角化细胞 3.没有客观的肌无力 4.CK正常 5.EMG正常 6.如果做肌活检,无典型的DM表现
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
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
诊断要点(临床标准;血清CK水平、其他实验室标准) 1. 临床标准:
• 包含标准: • A. 常>18岁发作,非特异性肌炎及DM可在儿童期发作 • B. 亚急性或隐匿性发作 • C. 肌无力: 对称性近端>远端,颈屈肌力>颈伸肌肌力 • D. DM典型的皮疹:眶周水肿性紫色皮疹;Gottron疹, 颈部V型疹,披肩
束周纤维MHC-I表达 • e.血管周围,肌束膜有炎性细胞浸润 • f.肌内膜散在的CD8+T浸润,但是否包绕或浸润至肌纤维不肯定 • g.大量的肌纤维坏死为突出表现,,肌束膜浸润不明显. • h.MAC沉积于小血管或EM见烟斗柄状毛细管,内皮细胞中管状包涵体不确定 • i.可能IBM表现:镶边空泡,碎片性红纤维,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 • j.MAC沉积于非坏死肌纤维内膜;免疫病理有关的肌营养不良 多发性肌炎
抗Ku、 抗肌肉成分的抗体:肌红蛋白、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等,但均不特异
DM/PM-ILD
MRI
多为对称性病变,T1等信号,T2高信号,提示肌肉水肿部位, 可用于指导肌活检取材,评估治疗效果
诊断和鉴别诊断
2009ACR对诊断标准探讨 迄今为止有12个标准,6个很少用
分类标准 B& P(1975) Dalakas (1991) Tanimoto (1995) Targoff (1997) Dalakas (2003) ENMC (2004)
面肌与眼外肌受累极少见
50%患者肌肉有压痛
罕见暴发型表现为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肾功能衰竭
包涵体肌炎以远端肌为主。
呼吸系统
胸膜炎及胸水—罕见 呼吸肌受累—呼吸困难、吸入肺炎 肺泡炎和肺间质病变
1)进行性弥漫性肺泡炎:
严重,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抗tRNA合成酶抗体,导致ARDS
2)慢性肺间质病变:干咳,X线显示毛玻璃状、颗粒状、结节
症 • 排除标准: • A. IBM的临床表现:非对称性肌无力,腕/手屈肌与三角肌同样无力
或更差,伸膝和/或踝背屈与屈髋同样无力或更差 • B. 眼肌无力,特发性发音困难,颈伸肌力>颈屈肌力 • C. 药物中毒性肌病,内分泌疾病(甲亢,甲旁亢, 低甲),淀粉样变,家族
性肌营养不良病或近端运动神经病
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
慢性炎细胞浸润,伴肌纤维坏死及再生
无肌病性皮肌炎(ADM)
具有皮肌炎特征性皮损,即Gottron征和眶周紫红色皮损(向阳性皮疹)
皮肤活检HE染色符合皮肌炎的病理改变
皮损出现至少2年,无肌肉肌无力、肌痛和吞咽困难症状
肌酸磷酸激酶和醛缩酶至少2年无异常 已被广泛认可; 临床上不少见 易并发ILD和内脏肿瘤
肌电图EMG)
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
示肌源性损害 典型表现为低波幅,短程多 棘波 可有插入性激惹增强,出现 正棘波,自发性纤颤波;以 及自发性、杂乱、高频放电 10%—15%患者EMG无明显 异常
晚期可出现神经源性损害, 呈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的混合 相
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
抗Mi-2抗体:抗原220~240kDa核蛋白复合物,阳性率5~20%, 多见于典型DM(特异抗体),提示病情轻,不易合并肿瘤,多有 “V”形区和甲周红斑,对激素反应好,5年存活率90%。
2. 发病高峰分布在10—15岁和45—60岁两个时期 3. 伴发恶性肿瘤者的平均年龄约为60岁 4. 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者平均年龄为35岁 5. 儿童期发病以DM为主,男女比例接近。
病因和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可能是PM/DM的发病的诱因
遗传学易感因素:同卵双生子共患率、一级亲属的 患病率较高。MHC-B8/DR3相关
细胞免疫为主 肌纤维
大量B细胞,CD4+T细 胞,血管壁膜攻击复 合物(MAC)沉积 MHC-Ⅱ
体液免疫为主
小血管损伤在先, 继发肌肉损伤
血管和肌束膜周围以B细胞和 CD4+T浸润为主
肌内膜以CD8+T浸润为主
肌组织病理
PM病理特征 多为肌纤维大小不一、变性、坏死、再生及炎细胞浸 润 免疫组化:MHC-Ⅰ类分子上调;CD8+T淋巴细胞浸润成灶性分布在肌 纤维周围及肌纤维内;
DM血管周围炎
肌束周围血管壁上有 膜攻击复合物(C5b-9)
DM病理特点-束周萎缩
正常 DM
DM病理特点-毛细血管床减少
毛细血管床减少,剩余毛细血管 管腔扩张
正常肌肉
PM
CD8+T细胞识别肌细胞表面MHC-Ⅰ,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损伤肌细胞
PM所形成MHC-Ⅰ/CD8复合物
多肌炎病理特点
DM 可能 是 肌源性
高(达正常50倍) 高 或正常
束周或肌束膜 束周或肌束膜
或血管周浸润; 或血管周浸润;
束周萎缩
束周萎缩
ADM
肯定

肌源性或无 特异性 高(达正常10 倍)或正常
非特异性或 DM(亚临床 型肌病)
皮疹或皮下 无


钙化
包涵体肌炎:空泡形成和淀粉样物沉积
未发现

Lancet,2003,362(9388):971-82.
状和网格状改变,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障碍
DM典型皮疹
Gottron皮疹;向阳皮疹;V区皮疹;披肩征
DM:技工手,钙质沉着,皮肤异色症
“手枪套征” (Holster sign)
DM/PM辅助检查
肌酶谱
95%-99%患者有肌肉来源的酶活性↑
CK、AST、ALT、LDH、醛缩酶(ALD)
肌酶改变与肌无力、肌电图和肌活检异常基本平行 肌酶升高在先,肌力改变常滞后3-10周; 肌力恢复正常时CK仍高:可能与细胞膜“漏”有关 少数患者活动期肌酶(特别是CK)可正常,DM比PM更常见
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
诊断标准(DM)
确诊DM: 1.符合所有临床标准 2.肌活检包括c(束周萎缩)
拟诊DM(probable DM): 1. 符合所有临床标准 2. 肌活检标准包括d或e,或CK升高,或其他实验室指标的1/3条
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
DM病理特征 皮肤可出现液化和空泡变性; 肌肉束间隔及血管周围炎:以B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毛细血管床减少:纤维蛋白血栓和毛细血管闭塞密度减低、剩余的 扩张;
束周萎缩是特征;
PM/DM病理
DM
MAC在血管壁沉积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损伤,有CD4+T和B细胞参与,肌肉损伤 前,小血管即出现内皮细胞肿胀,坏死,栓塞,管腔堵塞
可疑无皮炎性皮肌炎(possible DM sine dermatitis):
1. 符合所有临床标准,除外皮疹 2. 血清CK升高 3. 其他实验室指标的1/3条 4. 肌活检标准中符合c 或 d
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
非特异性肌炎:
1. 符合所有临床标准,除外皮疹 2. 血清CK升高 3. 其他实验室指标的1/3条 4. 肌活检包括e或f, 并除外所有其他表现 (血管周围,肌束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肌内膜散在的CD8+T浸润,但是否包绕或浸润至肌纤维不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