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对P糖蛋白调控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P-糖蛋白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P-糖蛋白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P-糖蛋白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陆蕴红【摘要】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一种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依赖的外排型药物转运蛋白,对药物的体内过程起重要调控作用.由P-gp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多药耐药蛋白1(multidrugresistance protein 1,MDR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引起的个体化差异是P-gp底物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本文对P-gp 相关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相关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6(043)004【总页数】5页(P495-499)【关键词】P-糖蛋白;药物不良反应;基因多态性;药物相互作用【作者】陆蕴红【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8;R969.2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等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药物转运蛋白是影响上述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已发现的药物转运蛋白按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多药耐药蛋白 (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MDR)、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OAT)、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OATP)、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 (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OCT)及寡肽转运蛋白 (peptide transporter,PepT)[1]。

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是由多药耐药基因MDR1编码的P-gp,广泛分布于肠道、血-脑屏障、肝、胆管等组织器官,参与多数药物体内过程的调控,故P-gp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及MDR1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许多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基于糖代谢酶调节作用的中药抗糖尿病研究进展

基于糖代谢酶调节作用的中药抗糖尿病研究进展

基于糖代谢酶调节作用的中药抗糖尿病研究进展作者:吉柳汤新强彭金咏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第23期[摘要] 糖尿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高。

糖代谢异常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相关糖代谢酶如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 G-6-P),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 GP)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GSK-3)参与并调控了糖代谢过程,因此调节糖代谢酶活性对糖尿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中药因其高效低毒作用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多种中药提取物和成分被证实为糖代谢酶的调节剂,与抗糖尿病西药相比,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安全、可靠、价格低廉等优点。

该文就糖代谢酶调节的中药抗糖尿病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糖尿病;糖代谢酶;中药;抗糖尿病药物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综合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高血糖并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终身疾病。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步升高,自1980年至2010年,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从1.53亿上升到3.47亿[1],并且因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肝病(diabetic hepatopathy)、糖尿病脑病(diabetic encephalopathy)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等引起的致死率也不断提高。

糖代谢异常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而其中参与糖代谢的相关酶对糖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显示[2-4],α-葡萄糖苷酶,葡萄糖-6-磷酸酶(G-6-P),糖原磷酸化酶(GP),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这4种酶主要参与并调控了糖代谢过程,见图1。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低毒作用的糖代谢酶调节剂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现代医药学及生命科学界重点和难点研究课题之一。

P_糖蛋白的生理作用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P_糖蛋白的生理作用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朴达 (valspodar ,PSC 833) 、比立考达 ( biricodar ,V X2 710) 等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伐司朴达和比立
P2gp 主要定位在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血液 考达 。第三代 P2gp 抑制剂通过构效关系和组合化
循环接触的腔膜面上 (即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顶端 学技术来弥补第二代 P2gp 抑制剂的不足 ,主要有 :
剂 、calcein 和罗丹明 123 等 。
( + / + ) 小鼠脑浓度高 87 倍 。当 BBB 上不存在 P2
P2gp 的药物外排作用主要有 4 大特点 : (1) P2 gp 时 ,伊维菌素和环孢霉素 A (Acyclosporin CsA) 在
gp 的作用底物广泛 ; (2) 2 种 P2gp 底物可以与 P2gp 脑中的浓度增加 ,即可通过 BBB 。BBB 处的 P2gp 具
合物 ,调节 A TP 的产生 ,使 P2gp 利用 A TP 水解的 全量的伊维菌素喷洒 ,许多 mdrla (2/ 2) 小鼠死亡 ,而
能量将疏水亲脂性药物泵出胞外 。P2gp 也能转运 mdrla ( + / + ) 小 鼠 和 mdrla ( + / 2) 小 鼠 没 有 死
其他外源性化合物 ,包括地高辛 、多环芳烃 、阿片制 亡 。[3H]伊维菌素在 mdrla (2/ 2) 小鼠脑浓度比 mdrla
BCECs 摄取[3H]CsA 大约增加 3 倍 。当静脉给予 P2 4. 2 单味中药对 P2gp 的影响 田晖等[15 ] 研究发
gp 抑制剂维拉帕米 1 mg/ kg 时 ,长春新碱在脑细胞 现防己 、北豆根等的有效成分之一汉防己甲素 ( te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草药降糖作用研究进展

中草药降糖作用研究进展
氧化脂质有效清除及抑制其对机体细胞损害作用。由此可推 测EHG通过抗生物膜脂质过氧化、改善膜的生理状态、改善细 胞膜对胰岛素的反应而明显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塘消化,使
作用机制。1“。 王小英等fj3]研究表明.茵陈蒿提取物高、低两剂量组
(6.9
g/kg、2.3 g/kg)给大鼠灌胃4周后。其血胰岛素水平明显
50
获得的a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 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对正常小鼠注射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 糖也有降低作用。此外,该抑制剂尚有增加正常小鼠糖耐量的 趋势,这些都提示其具有降糖作用u“。另具研究.茶多酚抑制
a一葡萄糖苷酶活性,对a一淀粉酶亦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可
降低兔小肠刷状缘囊泡的葡萄糖转运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 延缓或减慢糖在肠道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改善其糖耐量。稳定 血糖‘1”。 5减少肝糖原输出。抑制糖原异生 肾上腺索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促进糖异生而引 起血糖升高。葡萄糖可直接迅速地升高血糖。仙草和灵菊七的 水、醇提取物均能使外源性葡萄糖、肾上腺素所致高血糖小鼠 的血糖降低,表明仙草、灵菊七可能具有促进糖原合成、促进葡 萄糖氧化分解,抑制糖异生等作用。实验结果还显示,仙草、灵 菊七各剂量组以水提中剂量组降糖效果最好。各组降糖作用 不呈现量效关系,提示临床用药量不一定越大越好【18。…。另 外,菝葜、枳实、苦瓜的醇提物及高山红景天多糖均能显著对抗 肾上腺素,四氧嘧啶以及外源性葡萄糖引起的动物高血糖模 型,提示其降糖机制与增加肝糖原含量,减少糖原分解和抑制 糖原异生有关。小檗碱可以增加肝脏葡萄糖激酶(GCK)的 mRNA表达,降低肝脏葡萄糖一6一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
多糖对四氧嘧啶所致的血糖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表明大
(G1.UT一4)的分布下降,而在包膜周围分布明显上升[1“。

以P_糖蛋白为靶点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

以P_糖蛋白为靶点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

文章编号: 1000-1336(2010)05-0699-05以P-糖蛋白为靶点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谢 婷 冯璐璐 刘瑞媛 李发荣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2摘要: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 u lt id r u g r e s is ta n c e , MD R )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MD R 逆转剂已成为肿瘤药物开发领域的热点。

P -糖蛋白是引起多药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最重要的药物靶点。

本文介绍了P -糖蛋白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以P -糖蛋白为靶标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开发现状。

关键词:多药耐药;P -糖蛋白;逆转剂中图分类号:收稿日期:2010-03-09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 J 08–Z T 10)资助作者简介:谢婷(1986-),女,硕士生,E -m a i l :xieting1986@ ;冯璐璐(1984-),女,硕士生, E-mail :fenglulu@ ;刘瑞媛(1983-),女,硕士生,E-mail: liuruiyuan@ ;李发荣(1972-),男,副教授,通讯作者,E-mail: lifarong@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化疗过程中产生的多药耐药性是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1],也是多数肿瘤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

因此,寻找高效、低毒、作用靶点广泛的多药耐药逆转剂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出现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各异、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亦产生交叉耐药现象[2]。

引起肿瘤MDR 的机制很复杂,目前已知的机制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过度表达,DNA 拓扑异构酶II 表达上调或者DNA 拓扑异构酶II 基因突变,抑瘤基因p53的突变或Bcl-2基因的过表达,肺耐药相关基因及A T P 结合盒一类的膜转运蛋白如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等的过表达等[3]。

植物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_付书婕

植物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_付书婕

药卫生事业,提高中国药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对麻黄(H e r b a E p h e d r a e )在《临床用药须知》中的应用部分进行认真学习时,发现少量内容尚有商榷之处,不揣冒昧,略陈管见如下。

望对再版有所裨益。

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第224页描述“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和支气管哮喘”。

我们对麻黄在2005年版《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显示:麻黄共应用于79个中成药品种,分别为内科类60种、外科类1种、儿科类11种、鼻科类4种和骨伤科类3种。

以下为我们对麻黄在《临床用药须知》中部分有商榷的内容分述如下:1 在用语位置项的统一方面在《临床用药须知》第1~2页“内科类-解表剂-辛温解表”,有“可食用热粥,以助出汗”一语,“表实感冒颗粒”把该语用在【注意事项】项,而“风寒感冒颗粒”用把该语用于【用法与用量】项。

按《临床用药须知》“编写说明”解释,应统一用于【用法与用量】项。

2 在用药禁忌统一方面在《临床用药须知》中,麻黄被应用于79种中成药中。

在有关麻黄的【注意事项】有多种用语,分别为“本方中含麻黄,高血压病、心脏病者慎用。

”(第1页)、“方中含麻黄,高血压病、心悸者慎用。

”(第3页)、“本品含麻黄,高血压病,青光眼者慎用。

”(第23页)、“方中含麻黄,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慎用或遵医嘱。

”(第25页)、“本品含有麻黄,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慎用。

”(第159页)、“本方中含麻黄,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病者应慎用。

”(第203页)和“本品含麻黄,高血压病、心脏病、青光眼者慎用。

”(第216页),也有部分含有麻黄的药品在【注意事项】没有标出与麻黄有关症候禁忌。

另外在饮食禁忌也有多种用词,如“忌食辛辣”(第1页)、“忌食.食物”(第5页)、“忌食…之食”(第149页)、“忌食…之品”(第64页)、“忌食…食品”(第145页)、“忌…食物”(第72页)和“忌.食品”(第221页)等。

P糖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与功能研究进展

P糖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与功能研究进展

P糖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与功能研究进展聂昊;王晖【摘要】P糖蛋白(P-gp)作为一种ATP结合盒转运载体蛋白在许多组织中均有分布.P-gp不仅与多药耐药密切相关,而且在维持机体平衡、保护组织器官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多重生理功能,有望成为诸多疾病的诊断指标与治疗靶点.本文就P-gp在人体不同组织中表达与功能的研究现状做简要介绍,阐述P-gp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分布与功能,并从结构、转运机制以及单核酸多态性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P-glycoprotein (P-gp) , as an ATP-binding cassette (ABC) transpor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 maintenance of the body balance and protection of the human tissues. P-gp processes multipl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may become the new diagnosis index and therapeutic target for many disease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recent study on the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P-gp in different human tissues, and illuminate P-gp from structure, transport mechanism as well a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期刊名称】《广东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4【总页数】5页(P456-460)【关键词】P糖蛋白;多药耐药;单核酸多态性【作者】聂昊;王晖【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1P糖蛋白(P-glucose protein,P-gp)是一种ATP依赖性膜转运体,在人体内由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MDR1编码,属于ABC(ATP-binding cassette,三磷酸腺苷结合盒式结构)转运蛋白超家族[1]。

植物药对MDR1基因的调控及对P糖蛋白功能的影响

植物药对MDR1基因的调控及对P糖蛋白功能的影响

植物药对MDR1基因的调控及对P糖蛋白功能的影响P糖蛋白(P-gp)是由人类MDR1基因编码的磷酸糖蛋白,是ATP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具有ATP依赖性的药物外排泵功能。

定向诱变研究显示P-gp各处都分布着药物结合位点,甚至是A TP结合区域。

P-gp在肝、肾、胰腺、小肠、结肠、肾上腺的上皮细胞及血脑屏障表面高度表达,在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药耐药(MDR)是指肿瘤细胞接触了一种抗肿瘤药物后,产生了耐受其他多种结构全然不同,作用机制也大相径庭的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

P-gp与许多抗肿瘤药物的MDR有关,比如:紫杉醇、长春碱类、蒽环类抗生素等,这些抗肿瘤药物的MDR,预后不良都伴随着P-gp的过度表达。

目前常用的P-gp抑制剂主要有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环孢素、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等,但这些药物均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于是从植物药中寻找副作用小的有效的P-gp抑制剂就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下面这篇综述总结了近年来植物药对P-gp 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1 姜黄素姜黄素是从植物姜黄的根茎提取出来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抗肿瘤作用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大鼠的肝细胞原代培养了72h后高度表达了P-gp,姜黄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P-gp底物罗丹明123的流出,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姜黄素降低了P-gp的表达水平[1]。

50~150μmol的姜黄素对新鲜的肝细胞有毒副作用,但对培养了24~48h的细胞毒性作用显著降低。

高浓度的地塞米松和二甲亚砜(DMSO)(可以抑制P-gp 自发的过度表达)可以显著的减少细胞对姜黄素的耐受。

光亲和标记实验显示姜黄素可以和azidopine(一种能够特异性标记P-gp的光亲和标记物,为钙拮抗剂二氢吡啶类似物)竞争性的结合P-gp。

Anuchapreeda, S. [2]用姜黄素(1、5、10μmol)处理人类宫颈癌KB-V1细胞72h,姜黄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显著降低了P-gp和MDR1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gp的表达量分别下降8%、43%和69%,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显示MDR1 mRNA 的表达分别降低了17%、22%、40%。

P-糖蛋白的生理作用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P-糖蛋白的生理作用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P-糖蛋白的生理作用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叶靖宇;黄玉芳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20)2
【摘要】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与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密切相关的糖蛋白,属于能量依赖型药物外排泵。

P-gP的主要作用是将药物或其它化学物质排出细胞外。

P-gP首先在肿瘤细胞中被发现了,1989年首次在血脑屏障上发现它的表达。

近年来,许多人研究发现某些中药能对P-gP的表达产生影响从而达到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

现综述P-GP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血脑屏障上的作用以及一些中药对它的影响。

【总页数】4页(P88-91)
【作者】叶靖宇;黄玉芳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南
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
【相关文献】
1.从P-糖蛋白在血脑屏障的作用P-糖蛋白对肿瘤多药耐药的介导 [J], 令红艳;李军
2.P-糖蛋白中药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J], 李峥;庄笑梅;李素云;张振清;阮金秀
3.中药对P-糖蛋白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梁晓玲;冯立影;孙德春;刘高峰
4.专题报告 H1逆转P-糖蛋白介导肿瘤多药耐药作用及其对P-糖蛋白表达与功能的影响 [J], 魏宁;孙华;魏怀玲;刘耕陶
5.中药拮抗P-糖蛋白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梁文杰;单保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240・生垦塞厦匡荭;塑生!旦筮垒鲞筮2翅g垡坠麴丛旦:地!螋:塑!:!:盟!!!chemosensitizationofnon—Hodgl【in’slymphomaBcellsbyRitux—imab.CancerRes,2004,64(19):711717126.[6]HainsworthJD,LitehyS,BurrisHA,eta1.Rituximaba8first-lineandmaintenancetherapyforpatientswithindolentnon—hodskin’slymphoma.JClinOncol,2002,20(20):4261-4267.[7]MaloneyDG.Treatmentoffollicularnon—Hodskin’slymphoma.CurtHematolRep,2005,4(1):39-45.[8]O’BrianSM,KantarjianH,ThomasDA,eta1.RituximabDoseesca-lation晰alin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JClinOncol,2001,19(11):2165.[9]ForstpointnerR,UnterhahM,DreylingM,eta1.Maintenancetherapywithrituximableadstoasignificantprolongationofresponsedura-tionaftersalvagetherapywitllacombinationofrituximab.fludara-hine,cyclophosphamide,andmitoxantrone(R—FCM)inpatientswithrecurringandrefractoryfollicularandmantlecelllymphomas:resultsofapmspeetiverandomizedstudyoftheGermanLowGradeLymphomaStudyGroup(GLSG)Blood,2006,108(13):4003-4008.[10]HochsterHS,wellerE,GascoyneRD,eta1.MaintenancerituximabafterCVPresultsinsuperiorclinicaloutcomeinadvancedfollicularlymphoma(rE):resultsoftheE1496phaseHItrialfromtheEast—ernCooperativeOneologyGroupandtheCancerandLeukemiaGroupB[abstract].Blood,2005,106:349.[11]GhielminiM。

临床常用中药降糖作用研究进展

临床常用中药降糖作用研究进展

临床常用中药降糖作用研究进展金汀龙;陈霞波【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526-528)【关键词】糖尿病;降糖;中药;进展【作者】金汀龙;陈霞波【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宁波 315010【正文语种】中文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效果,而且是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多向性作用,注重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近年来,对中草药降糖有效成分及机制用于防治糖尿病的研究甚为活跃,现综述如下。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主要有黄芪、生地、玄参、麦冬、黄连、黄精、地黄(包括生地、熟地)、人参、山药、鬼箭羽、葛根、枸杞子、山萸肉、茯苓、玉竹、桑叶、桑白皮、桑椹、菟丝子、玄参、丹参、知母、仙鹤草、地骨皮、花粉、肉桂等。

而据《中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1]在其名录下收载的共计有42种,都是临床常用药物,有的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糖尿病,有的还未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得到重视,以植物药为主,如人参、三七、女贞子、山茱萸、山药、川乌头、干地黄、五加皮、天花粉、木香、牛蒡子、牛膝、仙茅、玄参、玉竹、白术、地骨皮、竹节参、苍术、苍耳子、麦芽、刺五加、昆布、枇杷叶、知母、枸杞子、葫芦巴、夏枯草、拳参、桑叶、桑白皮、桔梗、萆薢、黄连、黄柏、黄精、紫草、葛根、黑芝麻、薏苡仁,共40种。

另有动物药(白僵蚕、蛤蚧)两种。

2.1 多糖类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成,是一类分子机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

凡符合高分子化合物概念的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均称为多糖。

临床常用的含多糖类中药有人参、黄芪、山药、麦冬、当归等。

张静芳等[2]运用黄芪多糖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发现黄芪多糖可以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PKB/Akt活性和GLUT4转位,从而达到降糖作用。

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的研究进展

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的研究进展
有区域 特异 性表 达【 , 4 主要 位 于如 肾上 腺皮 质 、 腺 、 、 J 胰 肝 肾、 胎盘滋养层 、 脑脊液屏 障等具有分 泌 、 泄功能 的器 血一 排
ma , MD) 1 iT n 和 个包 含高度保 守 的 AT P结合域 的亲水 区
(u et eb dn o i, B , nd oi i igdma N D) 中间 由一个 弹性 连接 多 d n n
合 和释放过 程 中循环 利用 _ 。Pg 达程 度与 耐药程 度 4 —P表 J
维普资讯
山西医药杂志 20 0 7年 1 1月第 3 6卷第 1 期 1
S ax dJNoe e 0 7 V l 6, o 1 hn i , vmb r 0 , o N .1 Me 2 3
( 1 :4 81 1 . 1 ) 1 0 —4 0

10 ・ 05
m A上升并不直接导致 Pg RN —P表达 , 只有长 时间接触化疗
药物后才引起 Pg —P转录增加 。 2 .p介导 的耐药机 制 P g Pg -p最先在 MD R肿瘤细 胞 中被发现 _ , 5 它能 降低化 J 疗药物在细胞 的积累。P g —P具有 复杂 的膜转 运功能 , 其疏 水区有结合 和转 运药物的功能 , 能利用 A P水解释放的能 T 量主动 地将 疏水亲脂 性药物如秋水仙碱 、 阿霉素 、 长春新碱
成 正比。Pg 对 药物 的特异 性很小 , —P 能运输 结构不 同的底
肽相连。Pg —P有 2 A P结合 位点 , 个 T 每个 A P位 点都 可 T
以水解 A P, T 还有一个大的细胞 外环 而且 可 以在 3个位点 被糖基化 J 。 12 —P . Pg 介导 耐药 的特 点 : —P是一种 能量 依赖 性蛋 ①Pg

植物糖蛋白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糖蛋白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C mm r , i j 0 14 C ia o ec Ta i 30 , hn ) e nn 3
Absr c : i a e u t a t Th sp p rs mma ie h e eo me t f h xr cin a d p rfc to fte pa tgy o r ti n rz ste d v lp n ee ta to n uiiain o h l n lc p oen i ot r c n e r , swel sisboo ia ciiisa dp y ilgc l u ci n o d f r n ln ss u c s e e t a a l a ilgc l tvt n h soo i a n t sf m i e e t a t o re . y s t a e f o r f p K e r s gy o r ti ; l n; xr cin bo ciiis ywo d : lc p oen pa t e ta t ; ia tvt o e
— 7 = 4
第1 第 期 卷 4 3
食品 I J 发 民 研究与开 叩W 丌 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张淑媛 , 吴蕾 庞广 昌, 。 任云霞 ( 天津市食 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天津商业大学 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 院 , 天津 3 03 ) 0 14
( i j e aoa r o o i eh o g , oee f i eh o g n od c ne Taj n e i Ta i K y brt y f od o cn l y C l g o enl y d o i c , i i U i r to nn L o F B t o l oB t o a F Se n n v sy f
计划项 目( 重点 z 2 0 1 ) D 0 7 6 作者简介 : 张淑媛 (9 5 )女( )在读硕士 , 18 一 , 汉 , 研究方 向: 生物活性

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 述・文章编号:100829926(2007)0320201204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周吉银①,周世文(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重庆 400037)摘 要: 小檗碱(Berberine,BBR)是中医治疗消渴病常用药黄连中的主要生物碱,具有降血糖调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BBR降糖调脂作用的研究,主要针对其通过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和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功能的恢复、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糖原异生和(或)促进糖酵解等机制降低血糖以及通过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表达、通过AMP酶活性抑制脂质的合成、调控PP ARγ的表达和提高脂蛋白脂酶(LP L)活性等机制调控血脂水平这两方面进行综述,为BBR降糖调脂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机制 中药毛茛科植物黄连是中医治疗消渴病的常用药,味苦、性寒。

入心、肝、胃、大肠经。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BBR是存在于黄连根茎中的主要生物碱,含量高达5%~8%,也存在于小檗科、罂粟科、芸香科、防己科和鼠李科这5个科的植物中。

BBR也称黄连素,已可人工合成,常用其盐酸盐或硫酸盐,其水溶性显著增加,大大增强了疗效。

BBR作为抗菌药已应用多年,在临床长期用于解热、解毒、抗肠道细菌感染。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它还有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血管、降血糖、调血脂、抗肿瘤等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治疗中[1、2]。

近年来,BBR已越来越多地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伴有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3、4]。

研究和开发同时具有降糖调脂作用的新型抗糖尿病药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大制药公司的热点,因此有必要就BBR降糖调脂作用机制的实验进展作一概述。

1 BBR的降糖作用机制 2型糖尿病至少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其常用口服药为磺酰尿类、双胍类、α2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桑皮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桑皮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桑皮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黎玉华;温金华;周健;钟国平;黄民;毕惠嫦;魏筱华【摘要】桑皮苷是传统中药桑白皮中一种主要的二苯乙烯苷类活性成分,存在于治疗痛风、关节炎和风湿病的传统中医处方中,其主要作用是利尿和减轻水肿.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桑白皮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较多,尤其是在借助现代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后,桑皮苷的各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逐渐被发现.该文从药理作用角度对桑皮苷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桑皮苷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Mulberroside, a glycosylated stilbene, is the main bioactive constituent of white mulberry root-bark ( Sangbaipi) . It is widely used in many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to treat gout,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through pur-ging diuresis and relieving edema. In recent years,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mulberroside has drawn extensive attention.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modern pharmacology,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mulberroside are discovered gradually.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mulberro-side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8(034)006【总页数】4页(P749-752)【关键词】桑皮苷;消炎镇痛;抗氧化;降血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黎玉华;温金华;周健;钟国平;黄民;毕惠嫦;魏筱华【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江西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江西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江西南昌 330006;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江西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284.1;R971.1;R972.6中药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除去栓皮的干燥根皮,是一传统中药。

龙葵碱调控p-AKT、Cleaved 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实验研究

龙葵碱调控p-AKT、Cleaved 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实验研究

龙葵碱调控p-AKT、Cleaved 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实验研究朱军义;马繁华;徐亚辉【摘要】目的:研究龙葵碱调控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Cleaved 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方法:将SKOV3卵巢癌细胞分为模型对照组、龙葵碱15μmol/L、龙葵碱10μmol/L、龙葵碱5μmol/L组,同时选择正常卵巢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并进行培养.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卵巢癌细胞的形态,使用MTT法、流式细胞仪、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龙葵碱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率、细胞凋亡及Cleaved 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SKOV3卵巢癌细胞形态,随着龙葵碱的浓度越高,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表现越明显.正常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增值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提高SKOV3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越来越显著,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p-AKT、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显著低于龙葵碱5μmol/L、10μmol/L、15μmol/L组,正常对照组低于模型对照组,龙葵组p53蛋白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p53蛋白低于卵巢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龙葵碱5μmol/Lp-AKT、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显著低于龙葵碱10μmol/L、15μmol/L组,p53蛋白表达高于其他两组浓度,随着龙葵碱浓度的升高,p-AKT、Cleaved caspase-3表达逐渐升高,p53蛋白表达逐渐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龙葵碱可能通过调控p-AKT、Cleaved caspase-3和p53蛋白的表达而抑制SKOV3卵巢癌的增殖能力,诱导其凋亡,其能力呈现浓度依赖.【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9(040)005【总页数】5页(P556-560)【关键词】龙葵碱;磷酸化蛋白激酶B;卵巢癌细胞;细胞凋亡;磷酸化蛋白激酶B;MTT法【作者】朱军义;马繁华;徐亚辉【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南阳473000;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南阳473000;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卵巢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生殖器官,造成卵巢癌死亡的原因是癌细胞发生迁移,一旦发病,患者病死率极高,影响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1]。

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的研究进展摘要:根据近年来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

关键词:抗肿瘤;中药;作用;有效成分目前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毫无疑问,综合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根本原则。

临床治疗肿瘤西医一般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三大疗法,疗效快捷,确有根治效果,但往往有明显的损伤和毒副作用。

而中医一般采用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三大治则,讲究辩证论治,虽然对局灶的缩小或消除效果缓慢,但能改善机体的整体条件,另外对西医三大疗法有减毒、增效、抗敏作用,对免疫、造血、心、肝、肺等有保护或促进作用。

1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试验与临床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而进行性的下降,特别是晚期带瘤患者机体的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均受到显著抑制,这就构成了肿瘤发展过程中恶性因果转化链中的重要一环。

而且肿瘤的常规疗法往往损伤机体甚至进一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因此,提高和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及放、化疗的效果。

中药的扶正疗法恰好弥补了该项不足。

总的来说,它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发挥效应性、调整性作用,从整体-细胞-基因等不同的水平,改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和影响其生长。

研究表明:中药可能通过激发、争强或恢复机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肿瘤的免疫的效应机制(如Tc、K,NK、M中对肿瘤细胞毒性和相关的细胞因子等)来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

另外,中药能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协调免疫调节因子之间的平衡及改造造血功能,增强机体全身免疫抗癌功能。

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破坏肿瘤细胞微血管起到抑制和杀伤肿瘤作用。

2中药可诱导肿瘸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使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最后细胞脱落离体或裂解为若干凋亡小题,被其他细胞吞噬。

甘草酸18位差向异构体不同配比和浓度对Caco-2细胞P-gp功能的影响

甘草酸18位差向异构体不同配比和浓度对Caco-2细胞P-gp功能的影响

甘草酸18位差向异构体不同配比和浓度对Caco-2细胞P-gp功能的影响赵燕燕;孙东;刘丽艳;柳亚飞;王静【摘要】研究甘草酸18位差向异构体18α-甘草酸(18α-Gly)与18β-甘草酸(18β-Gly)不同配比和浓度对结肠癌(Caco-2)细胞P-糖蛋白(P-gp)功能的影响,选择最佳浓度比例.建立细胞模型,选择甘草酸总浓度为1∶ 10∶ 30∶ 60∶ 120∶240μmol/L,18α-Gly与18β-Gly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0∶0、8 ∶ 2、6 ∶ 4、5 ∶ 5、4 ∶ 6、2∶8、0∶10,根据细胞存活率,选择合适浓度比例,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荧光强度,寻找荧光强度最大的浓度比,即对P-gp抑制作用最强,P-gp功能最弱.研究结果表明甘草酸总浓度为1μmol/L时,随着18α-Gly比例的减少,荧光强度逐渐减弱,P-gp诱导作用逐渐增加.甘草酸总浓度为10 μmol/L和60 μmol/L时,随着两者物质的量比的变化,荧光强度变化明显;当总浓度为10 μmol/L,n(18α-Gly)∶n(18β-Gly)=4∶6时,荧光强度较强,抑制作用明显;当总浓度为60 μmo l/L,两者物质的量比为5∶5时荧光强度最强,抑制作用最强.【期刊名称】《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6)003【总页数】8页(P249-256)【关键词】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P-糖蛋白功能;Caco-2细胞;不同配比/浓度【作者】赵燕燕;孙东;刘丽艳;柳亚飞;王静【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河北大学药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河北大学医学实验中心,河北保定 071000;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甘草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草药,甘草酸是甘草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解毒、消炎、抗病毒、抗癌、免疫调节、降血脂等多方面药理作用[1].18位H的立体构型不同,使甘草酸存在2种差向异构体,即18α-甘草酸(18α-glycyrrhizin,18α-Gly)和18β-甘草酸(18β-glycyrrhizin,18β-Gly).两者空间构型存在微小差异,但在药理学、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却有着显著不同[2].近年来,其在抗SARS病毒[3]和抗HIV病毒[4]活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18α-Gly和18β-Gly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5-9].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一种能量依赖性蛋白,通过转运作用降低细胞内化合物浓度,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也降低了药物对细胞的作用,使药效降低,产生耐药现象[10];同时,P-gp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11].近年来研究表明,18α-Gly和18β-Gly在细胞膜上的转运表现出一定的立体选择性,对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分别表现为抑制作用和诱导作用,2种异构体的影响截然相反.目前国内外在转录水平和细胞膜转运方面对甘草酸的研究,仅限于18α-Gly和18β-Gly单体分别对CYP3A表达或P-gp 功能和表达的影响[12-13],尚未见不同比例的18α-Gly和18β-Gly混合物在此方面的研究.上市制剂众多,大部分制剂为18α-Gly和18β-Gly混合物,二者所占比例各不相同[5],现有各国药典及其质量标准中尚没有对2种异构体的组成比例做出规定.本实验就2种甘草酸差向异构体不同配比和浓度对Caco-2细胞P-gp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新制剂的研发,临床用药选择,以及相关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1.1 仪器与试剂C6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ELX800酶标仪(美国宝特公司);CKX41型倒置相差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有限公司);BHC-1300ⅡA/B3超净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Allegar X-22R Centriguge低温高速离心机(美国BECKMAN);MCO-18AIC恒温二氧化碳培养箱(日本三洋设备有限公司);MLS-3780型高压灭菌锅(日本三洋设备有限公司);WZD-160型微量振荡器(上海创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移液枪(美国GIBCO);25 cm2培养瓶(美国Costar Corning);75 cm2培养瓶(美国Costar Corning);96孔细胞培养板(美国Corning Costar);吸管. Caco-2细胞(30代,购自中国武汉大学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胎牛血清(美国GIBCO,批号:141104);100 U/mL青-链霉素双抗(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批号:423A0522);丙酮酸钠(美国MERCK,批号:HG3-1166-78);Eagle’s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 (MEM) 培养基(美国GIBCO,批号:1460618);二甲基亚砜(DMSO)(美国Sigma-Aldrich,批号:0231);噻唑蓝(MTT)(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793);罗丹明123(中国Solarbio,批号:1015A053);Hepes盐(中国Solarbio,批号:710130411);18α-Gly对照品(18α,20β-glycyrrhizic acid,ALPS制药,批号:10B001S);18β-Gly对照品(18β,20β-glycyrrhizinic acid,ALPS制药,批号:05C11S).1.2 实验方法1.2.1 细胞培养MEM培养基制备:取1袋MEM培养基,称取HEPES 盐2.38 g和丙酮酸钠0.11 g,用800 mL去离子水溶解稀释,磁力搅拌3 h,加入Na2CO32.00 g,加入200 mL去离子水,磁力搅拌1 h,调pH为7.2~7.4,然后用0.22 μm微孔滤器过滤除菌,分装,4 ℃保存.胰蛋白酶制备:称取胰蛋白酶0.25 g,EDTA-Na 0.30 g,NaCl 0.8 g,KCl 0.04 g,葡萄糖0.1 g,苯酚红0.000 5 g,加入100 mL去离子水溶解,磁力搅拌2~3 h,调pH为7.8~8.0,用0.22 μm微孔滤器过滤除菌,分装,-20 ℃保存.冻存液制备:全培养基、胎牛血清、DMSO 3者体积比为7∶2∶1.用前配制.罗丹明123溶液配制:精确称取0.38 mg罗丹明123,用400 μL PBS溶解,备用.使用时用PBS稀释到500 μmol/L和0.550 0 μmol/L.MTT溶液制备:称取250 mg MTT,溶于50 mL PBS,磁力搅拌30 min,0.22 μm微孔滤器过滤除菌,分装至1.5 mL EP管,4 ℃避光保存,保质期为2周.细胞培养及形态学观察:Caco-2细胞以2×105/mL接种于25 cm2的细胞培养瓶中,加入体积分数10% FBS的MEM培养基6 mL和0.1 U/L青霉素-链霉素双抗.将细胞置于37 ℃、体积分数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 d,细胞换液,在第4天,细胞长到80%~90%时,用质量分数0.1%的胰蛋白酶消化并传代,当细胞生长到30~50代时用于实验.1.2.2 18α-Gly和18β-Gly不同配比和浓度对Caco-2细胞毒性的考察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Caco-2细胞以2×104/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终体积为200 μL,放入37 ℃、体积分数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4 h.18β-Gly用DMSO(终体积分数<1%)溶解,18α-Gly用MEM培养基溶解,并加入等量的DMSO,用MEM培养基稀释,使甘草酸最终总浓度均为1、10、30、60、120、240 μmol/mL,两者物质的量比为10∶0、8∶2、6∶4、5∶5、4∶6、2∶8、0∶10;将每孔培养24 h后细胞培养液吸尽,于阴性对照孔加入培养基和溶剂DMSO,实验孔加入不同配比和浓度的18α-Gly和18β-Gly混合液,每孔中DMSO含量相等;空白调零孔为不含细胞的完全培养基,放入37 ℃、体积分数5%CO2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72 h.每孔加入5 mg/mL的MTT 20 μL,放入37 ℃、体积分数5%CO2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 h,终止培养,小心吸弃上清液,每孔加入150 μL DMSO,震荡10 min,使结晶物溶解.以空白对照孔调零后,测量490 nm处的吸光度(A)(实验平行重复3次).计算细胞的存活率,观察各浓度细胞的存活状况.细胞存活率=(实验组平均吸光度值/阴性对照组平均吸光度值)×100%.选取细胞存活率≥90%的药物配比和浓度,进行下一步非细胞毒性实验.1.2.3 18α-Gly和18β-Gly不同配比和浓度对P-糖蛋白功能影响的考察依据“1.2.2”实验结果和文献[14-15],选取18α-Gly 和18β-Gly总浓度为60、10、1 μmol/mL高中低3个浓度,在实验孔中分别加入以上3个浓度18α-Gly和18β-Gly不同配比(10∶0、8∶2、6∶4、5∶5、4∶6、2∶8、0∶10)的混合液.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Caco-2细胞用0.1 mol/L胰酶消化,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MEM培养基重悬为单细胞悬液,进行细胞计数,离心(4 ℃,1 500r/min,5 min),弃上清液,用PBS分散成1×106/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2mL的EP管中.离心(4 ℃,1 500 r/min,5 min),弃上清液,按实验分组分别在实验孔加入高中低浓度的不同配比的18α-Gly和18β-Gly混合液,将细胞置于37 ℃、体积分数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60 min.置冰上终止作用(约10 min),离心(4 ℃,1 500 r/min,5 min),弃上清液,用冰冷的PBS洗2次,离心(4 ℃,2 500 r/min,5 min),弃上清液.按实验分组加入Rh-123或PBS,将细胞置于37 ℃、体积分数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60 min,置冰上终止作用(约10 min),离心(4 ℃,2 500 r/min,5 min),弃上清液,冰冷的PBS清洗2次,离心(4 ℃,1 500 r/min,5 min),弃上清液,加0.5 mL PBS轻轻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具体分组见表1.流式细胞仪选择F1通道,每次采集1万个细胞,检测细胞内Rh-123平均荧光强度,分析时设门以除去细胞碎片和细胞团对实验的干扰.1.2.4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表示,组间显著性差异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 细胞培养及形态学观察细胞传代于25 cm2培养瓶中,很快开始贴壁,48 h换液,再经48 h细胞贴壁80%~90%.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Caco-2细胞成铺路石状镶嵌排列,形态正常,与文献报道[16]相似,见图1.2.2 18α-Gly和18β-Gly不同配比和浓度对Caco-2细胞毒性的考察实验分别考察了18α-Gly和18β-Gly不同配比和浓度对Caco-2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甘草酸总浓度一定时,18α-Gly和18β-Gly比例不同对细胞存活率影响不同.在7种不同配比的条件下,甘草酸总浓度在1~60 μmol/L,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0%,为非细胞毒性浓度.其中当甘草酸总浓度在1~30 μmol/L,n(18α-Gly):n(18β-Gly)=8∶2时,以及总浓度为60 μmol/L,n(18α-Gly)∶n(18β-Gly)=4∶6时,细胞总体存活率表现较高(>110%),见图2 a、b、c、d;总浓度在120~240 μmol/L内,18α-Gly和18β-Gly在7种不同配比的条件下,细胞存活率均小于90%,为细胞毒性浓度.随着浓度增加,毒性表现增强,见图2 e、f.因此选取甘草酸总浓度分别为1、10、60 μmol/L,18α-Gly和18β-Gly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0∶0、8∶2、6∶4、5∶5、4∶6、2∶8、0∶10进行下一步研究.2.3 18α-Gly和18β-Gly不同配比和浓度对P-gp功能影响的考察实验分别考察了18α-Gly与18β-Gly总浓度(1、10、60 μmol/L)及不同配比(10∶0、8∶2、6∶4、5∶5、4∶6、2∶8、0∶10)混合液对Caco-2细胞内P-gp 转运Rh-123的影响,见表2.结果表明,18α-Gly单体浓度为10 μmol/L和60μmol/L时,细胞内Rh-123摄取量增多,与阴性对照相比荧光强度增强,对P-gp功能表现出抑制作用;18β-Gly单体浓度为1、10、60 μmo l/L时,细胞内Rh-123摄取量减少,与阴性对照相比荧光强度减弱,对P-gp功能表现出诱导作用,见图3.甘草酸总浓度为1 μmol/L时,随着18α-Gly与18β-Gly 2种异构体比例的减小,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诱导作用逐渐增强;在浓度为10 μmol/L,二者物质的量比为4∶6时,以及浓度为60 μmol/L,物质的量比为5∶5时,荧光较强,抑制作用明显,见图3.甘草酸由于C18位H构型不同,存在2种立体异构体,18α-Gly为反式构型,18β-Gly为顺式构型,根据位阻效应,前者大于后者,易于受体蛋白结合,导致两者比例不同时,甘草酸的药效不同.甘草酸2个差向异构体虽然在自然界、制剂中或在体内很难发生差向异构化,但在一定的化学条件下能发生构型的改变.本实验前期工作中已经研究了不同的炮制条件对甘草药材中主成分异构体的含量及比例的影响[17],结果表明,生甘草中18α-Gly与18β-Gly的物质的量比始终为1∶7,未发现炮制条件的变化,对甘草酸2个差向异构体比例的影响.并对国内外上市的4代甘草酸制剂中主成分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进行了含量测定[5],对同一代制剂不同剂型、不同代制剂同一剂型中两差向异构体的组成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草酸制剂不同,18α-Gly与18β-Gly所占比例各不相同,第1代与第2代、第3代与第4代甘草酸不同剂型制剂中,18α-Gly与18β-Gly的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20~1∶109、3∶1~500∶1.甘草酸上市制剂众多,各制剂选用的原料药不同以及采取的制剂工艺不同,都可能会导致甘草酸制剂中主成分差向异构体组成比例的不同.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精制18β-Gly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而直接合成18α-Gly成本高,多数厂家选用由前者转化的方式制造18α-Gly.目前市售的甘草酸制剂的主成分均以18α-Gly与18β-Gly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以α体占主体的第4代甘草酸制剂-异甘草酸镁,也含有少量的18β-Gly (n(18α-Gly)∶n(18β-Gly)=500∶1[5]).所以研究甘草酸18位差向异构体18α-甘草酸(18α-Gly)与18β-甘草酸(18β-Gly)不同配比和浓度对结肠癌(Caco-2)细胞P-糖蛋白(P-gp)功能的影响,对新制剂的研发和临床用药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P-gp可以将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外,从而降低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减轻细胞的毒副作用,保护机体免受外源毒素作用,这也是导致肿瘤细胞出现耐药性的重要原因.Caco-2细胞来源于人类结肠癌及直肠癌,P-gp是其中的一种主要转运蛋白.Rh-123是P-gp的特异性底物,可以用来评价P-gp的功能活性,当P-gp功能受抑制时,Rh-123从Caco-2细胞的外排量将减少.18β-Gly甘草可以通过诱导P-gp功能以加速药物排出细胞外,起到解毒的作用,而18α-Gly对于P-gp的抑制作用,则可以减弱细胞外排,使药物在细胞内发挥最大药效.诱导和抑制作用,对于其他治疗药物的辅助作用非常大,可以使药物发挥最大药效同时,对机体的毒性降到最低,因此寻找合适的浓度比例非常重要.本实验首先培养Caco-2细胞模型,配制甘草酸总浓度为1、10、30、60、120、240 μmol/L 6个浓度系列,18α-Gly与18β-Gly比例分别为10∶0、8∶2、6∶4、5∶5、4∶6、2∶8、0∶10,通过毒性实验,选择了1,30,60 μmol/L作为低中高3个浓度系列,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判断P-gp的功能活性,从而推断甘草酸合适的浓度比,最终得出在总浓度为60 μmol/L,n(18α-Gly)∶n(18β-Gly)=5∶5时,荧光最强,细胞的外排作用最弱,细胞内药物最多,抗药性最弱.实验结果表明,甘草酸的作用强度及安全性与18α-Gly和18β-Gly的浓度和比例有关.通过甘草酸总浓度(1、10、60 μmol/L)及不同配比物质的量比(10∶0、8∶2、6∶4、5∶5、4∶6、2∶8、0∶10)的混合液对Caco-2细胞内P-gp转运Rh-123作用影响的比较研究,在浓度为60 μmol/L,n(18α-Gly)∶n(18β-Gly)=5∶5时,荧光强度最强,对Caco-2细胞内P-gp抑制作用最强,对于药物外排最弱,可减弱抗药性,可能是18α-GL和18β-Gly发挥最大协同作用的的最佳浓度配比.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相关文献】[1] ABE M,AKBAR F,HASEBE A,et al.Glycyrrhizin enhances interleukin-10 production by liver dendritic cells in mice with hepatitis[J].J Gastroenterol,2003,38(10):962-967.[2 ] 宋红波,刘茜,赵辉,等.甘草酸铵类制剂中甘草酸差向异构体的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12,32(5):883-886.SONG Hongbo,LIU Qian,ZHAO Hui,et al.Analysis of 2 epimers in 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drugs[J].China J Pharm Anal,2012,32(5):883-886.[3] CINML J,MORGENSTEM B,BAUER G,et al.Glycyrrhizin,all active component of liquorice roots,and replication of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J].Lancet,2003,361(9374):2045-2046 DOI:10.1016/S0140-6736(03)13615-X.[4] PLIASUNOVA OA,HONA,KISELEVA I,et al.The anti-HIV activity of glycyrrhizic acid penta-O-nicotinate[J].Vestn Ross Akad Med Nauk,2004(11):42-46.[5] 赵燕燕,石敏健,刘丽艳,等.4代甘草酸制剂主成分异构体及杂质含量差异分析与变化趋势[J].药物分析杂志,2014,34(2):247-254.ZHAO Yanyan,SHI Minjian,LIU Liyan,et al.Analysis of content differences and variation trends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isomers and related substances in the four generations of glycyrrhizin preparations[J].Chin J Pharm Anal,2014,34(2):247-254.[6] ZOU Q G,WEI P,LI J,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8a-and18β-glycyrrhetic acid in human plasma by LC-ESI-M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harmacokinetics[J].Biomed Chromatogr,2009,23:54-62.[7] 杨柏灿,潘颖宜.甘草“调和”的影响因素探析[J].中成药,2013,35(1):155-156.YANG Bocan,PAN Yingyi.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licorice“reconciliation”[J].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2013,35(1):154-156.[8] 周倩,孙立立.蜜炙对甘草化学成分影响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0):768-772. ZHOU Qian,SUN Lili.Change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radix glycyrrhizae before and after honey processing[J].Chin Pham J,2013,48(10):768-772.[9] 席先蓉,陈庆.正交设计研究甘草蜜制工艺[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7):460-462.XI Xianrong,CHEN Qing.Research of licorice honey processing with Orthogonaldesign[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01,26(7):460-462.[10] LAURETTA M S CHAN,SIMON LOWES,BARRY H HIRST.The ABCs of drug transport in intestine and liver:efflux proteins limiting drug absorption andbioavailability[J].Eur J Pharm Sci,2004,21(1):25-51.DOI:10.1016/j.ejps.2003.07.003. [11] LIN J H.Drug-drug interaction mediated by inhibition and induction of P-glycoprotein[j].Adv Drug Dev,2003,55:1:53.[12] 王宇光,杨明会,马增春,等.18β-甘草酸和18α-甘草酸对大鼠原代肝细胞CYP3A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3):307-311.WANG Yuguang,YANG Minghui,MA Zengchun,et al.Effects of 18β-glycyrrhizic acid and 18α-glycyrrhizic acid on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cytochrome P450 3A in cultured rat primary hepatocyte[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09,34(3):307-311.[13] 颜苗,李兰芳,李焕德,等.18α-甘草酸和18 β-甘草酸对Caco-2细胞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9-103.YAN Miao,LI Lanfang,LI Huande,et al.Effect of 18α-glycyrrhizic acid and 18β-glycyrrhizic acid on P-gp function and expression in Caco-2 cells[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12,37(1):99-103.[14] SUN Li,SHEN Jingfang,PANG Xiaoyun,et al.Phase I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after single and multiple intravenous doses in Chinese healthy volunteers[J].J Clin Pharmacol,2007,47(6):767-773 DOI:10.1177/0091270007299757.[15] 张喜全,夏万光,万顺之.天晴甘美[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6):1409-1410.[16] 孙敏捷,盛星,胡一桥.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8):1431-1434.[17] 赵燕燕,李杨,刘丽艳,等.甘草炮制条件对18α-Gly和18β-Gly含量及比例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2):138-146.DOI:10.3969/j.issn.1000-1565.2015.02.006. ZHAO Yanyan,LI Yang,LIU Liyan,et al.Effects of licorice processing conditions on content and proportion of 18α-glycyrrhizic acid and 18β-glycyrrhizic acid[J].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Naturnal Science Edition),2015,35(2):138-146.DOI:10.3969/j.issn.1000-1565.2015.02.006.。

丹参及其主要成分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丹参及其主要成分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丹参及其主要成分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张红【摘要】@@ 中药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安神等功能.现代主要用于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丹参的活性成分可分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等;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化合物: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丹酚酸以及紫草酸和迷迭香酸等.近年来细胞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丹参、丹参提取物及丹参与其他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前景较好.本文就丹参及其主要成分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加以总结概况.【期刊名称】《滨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5)002【总页数】3页(P143-145)【关键词】丹参;成分;抗肿瘤;进展【作者】张红【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滨州,2566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中药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安神等功能。

现代主要用于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

丹参的活性成分可分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

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等;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化合物: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丹酚酸以及紫草酸和迷迭香酸等。

近年来细胞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丹参、丹参提取物及丹参与其他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本文就丹参及其主要成分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加以总结概况。

1 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对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罗厚蔚等[1]研究表明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酮类的菲醌结构,是其细胞毒作用的基础。

该菲醌结构可以通过抑制小鼠淋巴白血病细胞DNA的合成,完成杀伤作用。

吴杲等[2]进一步研究表明丹参酮类化合物的菲环结构与DNA分子相结合,呋喃环、醌类结构产生自由基,引起DNA损伤;同时可以抑制 PCNA等基因表达,从而影响DNA多聚酶D活性,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 , 于 中草 药 引 起 的 临 床 药 物 相 互 作 用 受 到 了越 来 糖 蛋 白结 合 , 不 是 抑 制 P糖 蛋 白的 表 达 而产 生 的 [ 。 关 而 3 ] 药 浓度 , 至 导 致 一些 副 作 用 的 产 生 。产 生 这 一 现 象 的机 制 作 用 , 已被 全 世 界 人 民 接 受 和 喜 爱 。 绿 茶 内含 化 合 物 多 达 甚 现 可 能是 由于 中草 药 能 够 抑 制 或 者 诱 导某 些 重 要 的 药 物 代 谢 酶 5 0 左 右 这 些 化 合 物 中有 些 是 人 体 所 必 需 的 成 分 , 维 0种 如 及 转运 体 。 由于 P糖 蛋 白 能够 转 运 大量 临 床 上 应 用 的 药 物 , 生 素 类 、 白质 、 基 酸 、 脂类 、 类 及 矿 物 质元 素 等 。 蛋 氨 类 糖 因此 研 究 中草 药 对 P糖 蛋 白的影 响而 产 生 的 药 物 相 互 影 响 有
越 多 的关 注 , 多 中 草 药 与 药 物 合 用 能 够 导致 改 变 后 者 的 作 用 是 通 过 竞 争 性 地 与 P 人 g 23 绿 茶 : 茶 是 我 国 的传 统 饮 品 , . 绿 由于 其 公 认 的 保 健
( ): 8 6 34
[ ] 陈 丽琼 , 芸 芸 , 淑 强 . 2 包 高 口服 锌 制 剂联 合 思 密达 治 疗 小
中草 药 对 P糖 蛋 白调 控 的研 究进 展
王 炼 词 屈 刚
【 图 分 类 号] 7 —3 ; 3 . 中 R 3 6 R7 7 9 I 献标 识 码 I X A 【 章 编 号] 6 2 3 8 ( 0 0 O —0 2 - 0 文 1 7 — 7 3 21 )6 18 2

27
[ ] 卢 宏 柱 , 晓 红. 佐 治婴 幼 儿 迁 延 性 腹 泻 的 临 床 研 究. 3 伍 锌
中 国 当代 儿 科 杂 志 ,0 24 4 :1 — 3 6 20 , ()3 5 1 毒、 微生 态制 剂及 液 体 疗 法 的基 础 上 加 用 效 果 肯 定 。 值 得 临 [ ] 严 秀 辉 , 严 , 4 尚 尚金 彦 , 锌 在 人 体 生 命 活 动 中 的 重 要 等. 床推 广 使 用 。 性 口] 中华 医 学创 新杂 志 , 0 2 2 1) 9 . 2 0 ,1 (4 :4 参 考 文 献
作者 简 介 : 炼 词 (9 0 9 , , 王 1 8. 一) 女 汉族 , 南 长 沙人 , 士 研 究 生 , 就 职 于长 沙 市卫 生 学校 , 湖 硕 现 助理 讲 师 , 病理 学 教 师 。 【 要】 为 重 要 的 转 运 体 , 摘 作 P糖蛋 白 能 够处 理 大 量 结 构 和 药 理 作 用 不 同 的化 合 物 。有 报 道 , 多 中草 药 成 分 能 对 P糖 蛋 许
受 体 , 制 组 胺 类 物 质 的 释 放 嘲 。( ) 草 锌 钠 潴 留 的 副 作 用 抑 5甘 有 利 于 腹 泻/ J 水 和 电解 质 的 纠正 。( ) 作 为 抗 氧 化 剂 , ]L , 6锌 具
有 对 抗 氧 自由基 保 护 细 胞 膜 的作 用 。
儿 秋 季 腹 泻 疗 效 观 察 。 科 药 学 杂 志 ,0 6 1 ( ) 2 儿 2 0 , 2 2 :6
1 P糖 蛋 白的 概 况
以及 提 高 免 疫 力 等 作用 。 人 参 提 取 物 的 各种 组 成 成 分 都 在 多 药 耐 药 细 胞 系 中 进 行
药 物 外 向 转 运体 P糖 蛋 白 是 一 种 分 子 量 为 1 0 D 7 k a的 跨
膜 蛋 白 , 是 第 一 个 为 人 们 所 知 的 A P结 合 盒 式 转 运 蛋 白 , 了对 P糖 蛋 白的影 响 的 测 试 , 究 人 员 发 现 在 多 药 耐 药 的 鼠 也 T 研 它 由多 药 耐 药基 因 ( R ) 码 [ 。P糖 蛋 白对 药 物 的 吸 收 , 淋 巴瘤 细 胞 中 , 参 皂 苷 R l R 、 c R MD 1 编 1 ] 人 g 、 e R 、 d对 药 物 外 排 泵 有 中 分 布 , 谢 及 排 泄 过 程都 有 重要 作 用 , 括 临 床 应 用 的许 多 药 等 程 度 的 抑 制 作 用 。 K m 等 人 在 研 究 中 发 现 在 多 药 耐 药 代 包 i 物 , 肾上 腺 受 体 阻 滞 剂 , 疫 抑 制 剂 , a通 道 阻 滞 剂 , 生 KB 0 细胞 系 中 , 参 皂 苷 R 3 抑 制 长 春 碱 的外 排 ; 如 免 C 抗 V2C 人 g能 随后 素 , 病毒药物 , 肿瘤药物等 。 抗 抗
白的 活性 和 ( ) 达 量 有 所 调 控 , 而 改 变 P糖 蛋 白底 物 的吸 收 和 生 物 利 用度 。本 文 就 中草 药 对 P糖 蛋 白调 控 而 引起 的 药 或 表 从
物相 互作 用 作 一 综 述 。
【 键 词】 关 中草 药 ; P糖 蛋 白 ; 药物 相 互 作 用
作 者 单 位 :5 4 4 宁煤 总 医院 汝 箕 沟 医 院 73 0 7 t 0 青铜 峡 市 大 坝 市卫 生 院 。 560
[] 全 国腹 泻病 防 治 学术 研 讨 会 组 织委 员会 . 泻病 疗 效 判 1 腹
断 标 准 的 补 充 建 议 .中 国 实 用 儿 科 杂 志 , 9 8 1 19 , 3
总 之 , 草锌 参 与/ J 秋 季 腹 泻 的治 疗 , 联 合 应 用 抗 病 甘 ]L  ̄ 在
[] 张 玉 侠 . 草 锌 佐 治 小 儿 急 性 腹 泻 2 8例 临 床 分 析 [ ] 5 甘 0 J.
中华 中西 医 杂 志 , 0 5 6 2 ) 1 1 1 2 2 0 , (4 :2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