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沪教版

合集下载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教学设计)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教学设计)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2.学会化学反应发生条件的探究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学习,并且懂得如何查找相关知识;2.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1.燃烧的条件2.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燃烧的条件Mg、S、P、Fe等物质燃烧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否根据从现象的角度总结出所有燃烧的共同点?从本质上看共同点是什么?(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有利有弊)。

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过渡:燃烧条件的探究:2、燃烧的条件:(一般;同时满足)(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可降低。

观察与思考:拓展: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的浓度;①O2的接触面积(颗粒大小);②可燃物与O2③可燃物的性质(种类)3、防火与灭火简介:火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简介常用的灭火方法:具体方法:用大量的水、沙、二氧化碳或氮气(液氮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均可灭火。

1.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2.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最好用锅盖盖灭。

3.实验中不慎打翻酒精灯引起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4.身上着火,就地一滚。

5.科威特油井着火,我灭火队员采用在井口点燃炸药灭火。

6.图书着火,用液态氮气灭火。

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将燃烧物与空气隔离。

(3)将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注意: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改变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不完全燃烧的危害:产生有毒物质污染环境、浪费燃料。

2.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中毒原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得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功能,使得人因为缺氧而中毒。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参考教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参考教案

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响-燃烧教材分析:本节从学生生疏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与燃烧、燃料、灭火有关的化学学问与技能,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阅历,分析归纳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形成安全用火的意识。

通过实践,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活动,了解并学习试验观看、范例仿照、分析比较等科学方法。

通过事实的分析归纳,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怎样帮助人类利用和掌握燃烧,保证社会的可持续进展。

从规律性挨次看,本节内容可适当调整挨次,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燃烧与灭火其次课时学习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爆炸。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生疏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洁原理和方法,知道爆炸发生的缘由,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生疏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生疏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科学的生疏争论燃烧、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进展的作用。

教学方式:科学探究、沟通争论教学重、难点:1、生疏燃烧概念、燃烧条件,通过探究活动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

2、知道灭火的简洁原理和方法,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

3、能用化学学科学问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爆炸的现象和缘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什么是燃烧播放录象或图片【提问】1、你对火有了怎样的生疏?2、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表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燃烧与灭火的有关学问。

【提问】你知道哪些燃烧事例及其现象?【提问】1、依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2、燃烧具有什么特征?观看思考思考并答复思考并答复思考并填写课本88 页,沟通争论思考并答复创设情景,使学生回忆燃烧的“功”和“过”,,辨证的生疏燃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依据学生的生活阅历与已有的学问体系对燃烧进展从感性到理性的再生疏。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提问】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学生活动猜测、争论、沟通设计意图① 必需是可燃物;② 必需有氧气;③必需温度很高;④必需到达肯定的温度……【学生试验】同学们依据以上猜测利用给你供给的试验用品的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沪教版九上化学 4.1常见的化学反应 燃烧 教案设计

沪教版九上化学 4.1常见的化学反应 燃烧  教案设计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设计界展示了祖国的日新月异,五彩的烟火留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篝火晚会上,燃烧给我们带来了乐趣,一日三餐都源于火的功劳;在一些高科技的领域,比如我国刚刚发射的神舟九号,都能找到火的身影。

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愿望。

提问看完了视频,大家能不能再举一些利用燃烧的例子呢?讨论(提出种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家里停电,用蜡烛照明;做菜时点燃煤气;冬天用火炕取暖;燃煤发电……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获得知识,并作为新知识的起点。

导入今天我们就从化学的角度来学习有关燃烧的知识,第四单元课题一“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板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现象是燃烧,那么燃烧应具备什么特征呢?讨论:发光、发热提供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对已有概念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师生互动有的同学说发光的现象都是燃烧,还有的同学说放热的现象都是燃烧,那么,是不是发光放热的现象就一定都是燃烧呢?讨论:电灯发光发热,但不是燃烧。

有同学说电灯的发光发热不是燃烧,你能解释为什么不是吗?回答:这是一个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那么怎样进一步完善燃烧这个定义呢?回答:发光、放热、有新物质生成。

很好,通常我们认为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幻灯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过渡提问知道了什么叫燃烧,大家能不能根据你们的经验想一想,物质要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讨论(提出种种猜想):物质可燃;要有氧气;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出假设。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板书燃烧条件概括同学们的观点大致包括三类:有的同学认为要有可以燃烧的物质,有同学认为要有氧气,还有同学认为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幻灯猜想1:要有可燃的物质;猜想2:要有氧气;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根据不同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初步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提高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及动手能力。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学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的现象和原因;3.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目标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到,并注意釆取安全措施。

自主学习1.燃烧是一种的剧烈的。

P922.做课本P92交流与讨论家庭实验★3.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2可燃物与;○3温度达到可燃物(也叫着火点)P89★4.B灭火的方法:(破坏燃烧的条件)P97○1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移走可燃物)如:液化气、煤气起火时,首先要迅速,以断绝的来源。

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的方法使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隔离(隔绝空气)。

如厨房油锅着火,可以用来灭火。

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灭火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在可燃物周围形成一层二氧化碳气体层,是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3降低到可燃烧物的以下。

使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干冰等)使燃烧物冷却。

一、燃烧1.定义即自主学习第一题注:燃烧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是燃烧。

燃烧时有火焰产生。

(填“一定”“不一定”)2.B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自主学习第三题注: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火三角)例:燃着的烟蒂丢在一堆草上引起了火灾,在此过程中,草是,烟蒂所起的作用是。

【交流与讨论】P93第3题讨论(1)如何点燃它们?(2)为什么点燃方式不同呢?结论(1)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如:白磷40℃。

红磷240℃)(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

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观察与思考】烧不坏的手帕P93(提示:实验中手帕浸泡的液体是用2体积的95%的酒精溶液和1体积的水配制而成的)。

讨论手帕为什么烧不坏?例1:烧柴禾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 可以降低着火点B. 散热的速率快C. 木柴是可燃物D. 使柴禾和空气充分接触二、B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即自主学习第4题A、移走(隔离、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注:A1.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学案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学习目标掌握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燃烧的条件;明白促进燃烧的方法;认识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认识爆炸的类型,以及发生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

学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3.一氧化碳的危害活动一1.请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我们在认识到了许多物质的燃烧现象,试归纳: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特征:思考:(1)发光,放热的反应一定是燃烧吗?(2)物质的燃烧都是在氧气中吗?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原理: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实验用品:大烧杯、小烧杯、大试管、薄铜片、金属圆柱体、镊子、药匙、白磷、红磷、滤纸、热水。

实验步骤:在500 mL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400 mL热水,在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

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

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也不燃烧。

用空试管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水中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白烟。

实验结论: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实验:用一白瓷板放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2)实验现象:(3)实验解释:在空气中的氧气的浓度,无法使石蜡完全燃烧,遗留下没有完全被氧化的炭粉,而如果将蜡烛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由于氧气的浓度较大,使之完全燃烧,因此没有黑烟产生。

小结注意: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剧毒气体。

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可能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 (新版)沪教版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不同的点
与思考:烧不坏的手帕
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原来浸透酒精的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完成下列表中内容:
课本
粉尘爆炸
练习:
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爆炸与爆炸极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1课时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了解灭火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程生活的现象;能利用灭火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2、重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2)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索和灭火原理的应用以及对着火点的理解
3、教学过程
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
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离空气(或氧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沪教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分析。

(3)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

(4)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含义;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5)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学会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能正确写出一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以及规范的格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通过实验设计与活动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4)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尝试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比较、反思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能悟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

(5)通过解题格式的示范,对数学、物理教学中数字量钢与化学教学中的表达方式之间差异的比较,建立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规范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燃烧和爆炸对人类既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的巧妙,初步领略科学方法的魅力,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辩证唯物观。

(3)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

本章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 (表格型)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  (表格型)

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观察小蜡烛的燃烧情况小蜡烛慢慢的熄灭随着蜡烛的燃烧,会不断消耗氧气,当氧气耗尽,蜡烛就熄灭,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需要有充足的氧气3.用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小木条很快就被点燃小煤块没有明显的变化小木条和煤块的着火点不同,小木条的着火点较煤块的低,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三就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补充实验】:如图【观察现象】【交流总结】: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放出大量的白烟;而铁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起来。

【学生讨论】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和铁片上的红磷都没有燃烧?【解释及结论】:1).红磷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度左右,而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左右,所以相同的温度下,白磷能够燃烧起来,而红磷不能燃烧。

故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在热水中没有足量的氧气,因此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要有充足的氧气。

【开动脑筋】如何能使水中的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你有那些方法?【观察与思考】【实验】:烧不坏的手绢实验过程:将2体积的95%的酒精与1体积的水混合。

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入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

【观察现象】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现象: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实验解释:酒精的着火点比棉布要低得多,因此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在棉布表面的酒精迅速燃烧起来,而酒精液体中含有大量的水,燃烧过程中,水吸收放出的热量而蒸发,使棉布始终不能达到着火点,因此棉布就不能真正的燃烧起来。

【活动探究】水火无情,如何使火熄灭?【总结】灭火的原理(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如煤气起火,我们应先迅速关闭阀门;森林火灾时,砍一些外围树木,形成隔离带;“釜底抽薪”等;(2)将燃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酒精灯熄灭时用灯帽;干粉灭火剂或消防用砂等(3)使用大量的冷却剂,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干冰灭火剂【交流总结】(1)一旦发生火灾,一定不能惊慌,要沉着应付:如果火势较小,则根据拓展实验,巩固燃烧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案-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案-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道常见火灾的处理方法,掌握被困火灾区时的自救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4.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2.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燃烧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地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及灭火原理的应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玻璃棒、集气瓶、蜡烛、酒精、蒸馏水、木条、煤等。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引导】结合以前学习的燃烧事例,通过总结Mg、S、P、Fe等物质燃烧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否从现象的角度归纳出燃烧的特征?物质燃烧事例:事例观察到的现象镁条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有白色物质生成蜡烛的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瓶壁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红磷的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反应的特征可归纳为:发光、发热、剧烈、化学反应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那么你知道燃烧发生的条件吗?2.燃烧的条件【实验与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酒精、蒸馏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可以燃烧酒精能被点燃,蒸馏水不能被点燃 酒精具有可燃性,水不具有可燃性 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用集气瓶罩住,哪支蜡烛会很快熄灭 用集气瓶罩住的蜡烛会很快熄灭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将一根小木条和煤块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哪个先被点燃小木条很快被点燃,煤块不易点燃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其着火点注意: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4章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1课时)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4章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1课时)教案沪教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记住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条件。

2. 通过实验探究运用控制变量法,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比较探究】比较、分析、归纳出燃烧的概念1.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实例;回顾蜡烛、铁丝等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完成下表。

2.概括出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

现象特征;实质-- 。

3.得出“燃烧”的定义。

【自主探索,作出猜想】分组做实验猜想燃烧的条件。

请点燃,熄灭一盏酒精灯。

想一想:1.燃烧的是什么物质? 。

2.灯芯棉线有没有燃烧? 。

3.灯芯瓷盖呢? 。

4.酒精灯里的酒精有没有燃烧? 。

5.怎样熄灭的酒精灯? 。

说一说: 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点拨】着火点:。

【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做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用品:酒精灯1盏、玻璃棒1根、木条1根、蜡烛2支、烧杯1只、三脚架1只、铝片1块、滤纸、乒乓球碎片、坩埚钳1把、石棉网1张。

完成下表通过讨论归纳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

三者应、。

【反馈练习】1.通常所说的燃烧一定()多选A.属于化合反应B. 属于分解反应C.属于氧化反应D.发光发热2.用扇子轻轻的把燃着的蜡烛扇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2015•巴中)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1课时)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学语言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及其作用,以及燃烧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来进行讨论。”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燃烧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强化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掌握;2.加强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燃烧反应的微观过程;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燃烧现象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体会,互相学习和提高。
6.设计课后作业和拓展任务,巩固学生对燃烧知识的掌握,并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实例引入,展示火柴、打火机等日常生活中的点火工具,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背后的化学原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燃烧这一常见的化学反应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但可能对燃烧的原理和条件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但实验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仍有待提高。
针对本章节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对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理解不够透彻,容易混淆;2.在实验操作中,可能忽视安全细节,造成安全隐患;3.部分学生对燃烧反应的微观过程理解困难,需要借助形象化的教学手段。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第四章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第四章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材分析:这一课题是第四章的第一节,前面第二章在氧气的性质中已学习了硫、碳、磷、铁丝、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但并未形成燃烧的定义,因此本课题是对前面知识的小结与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形成对燃烧的系统认识,在本课题中还通过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为后面化学与环境的知识作准备,另外通过火的应用以及火失控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形成“化学是一把双刃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中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一方面是为本节内容报务,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方法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火,认识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了解燃烧的条件,并能由此分析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并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认识探究的一般方法,能由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学会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并能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达,能进行初步的加工和归纳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相互的交流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火的应用以及火失控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形成“化学是一把双刃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对不完全燃烧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实验内容:实验名称: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器材:烧杯、坩埚钳、棉花、酒精灯、镊子、蜡烛、纱布等教学重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认识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知道不完全燃烧会形成环境保护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实验对达成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能很好地促进教学,尤其是改进后的实验使本节课的重点突出、难点易于突破。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课时安排:本课题按教学参考书安排的是两课时,第一课时是燃烧的条件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第二课时安排的是爆炸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我在教学时作了调整,第一课时安排的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第二课时学习的是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和爆炸。

目的是通过燃烧条件的三个条件的关系,可以同时分析出灭火的原理,这也是检验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能体现出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学习方法:以探究为主的师生互动式学习教学媒体:多媒体、图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料运用设计意图喜欢魔术吗?给同学们带来魔术视屏“意念生火”提出问题: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提出问题:这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中有哪些共同点?你能由这些共同点给出什么是燃烧吗?提出问题:物质燃烧会有条件吗?燃烧是任何时候都能发生吗?提出用实验探究,给出实验探究的方案[实验1]:用棉花球分别沾上水和酒精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1]:点燃小蜡烛后,用烧杯罩住[实验1]:取小煤球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友情提醒实验中的几个注意事项提出问题:三个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由这三个实验和实验中的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活动都很积极,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被视屏中的神奇的魔术吸引住了.回忆已学知识并积极回答,重点比较硫、木炭、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的现象学生讨论后归纳:发光、发热、剧烈学生很快地给出燃烧的定义很好奇,很想知道燃烧究竟有哪些条件仔细阅读后讨论分工情绪高涨,都立即投入到实验探究中,一个小实验完成后,不仅讨论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并且很认真地填写实验报告上。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2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2沪教版

化学式: CO
O2
CO2
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燃料,是家用煤气的主要成分。
1
(2)毒性:吸入人体的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
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少氧气而中毒。
当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应该马上打开门窗,切记不能打开电灯、排风扇等电
器,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

来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废气、管道煤气泄漏等。
意义。
3. 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程 (1 ) 可燃物本身的性质;
(2) 氧气的浓度: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3)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可燃物燃烧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也能带来灾难。例如:家庭生活中我
们用液化石油气燃烧放热来做饭。如果在通风不好的厨房内气体泄漏遇火很容易
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1.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是:氧气要充足。优点:燃烧得快,放出的热

学 自主探索


个人二次 备课:
量多。不完全燃烧带来的弊端有: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生成一氧
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2.一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的剧毒气体。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里 的血
引起爆炸。
二、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爆炸发生的条件:
(1)有限空间内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
急剧膨胀,就会引起爆 炸。
(2)氧气浓度较高,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
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观察与思考】粉尘爆 炸实验
任何可燃性气体、可燃性固体粉 末,与空气接触充分,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2)学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2)学案 沪教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2)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特点及产物。

2.知道一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及使人中毒的原理。

3.了解是物质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以及放置煤气中毒的方法。

4.能判断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爆炸现象,知道爆炸对人类有利和有害的方面,5.认识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二、学习重、难点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物质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2.灭火的原理有:①②③。

3.着火点是指。

(二)自主先学1.燃烧的影响因素(1)燃烧的点燃方式的不同,主要是由物质的着火点不同;如:火柴能点燃纸张,而不能点燃木柴,主要是纸张的着火点比木柴的着火点。

(2)燃烧的剧烈程度:主要影响的因素有、氧气与可燃物的、2.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主要是由氧气的量不同,引起燃烧的程度不同(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区分(2).一氧化碳的一些性质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a .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b .具有剧毒性:CO 能与血液中的 结合,使之丧失 功能,人体就因 而窒息死亡。

③用途:家庭常用于 ,(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一氧化碳)3、爆炸:在化学变化中,主要是由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而使剧烈程度增大引起的 实验:粉尘爆炸实验(1)实验步骤:①点燃酒精棉花球投入纸罐中 → 提供火源,引燃淀粉;②立即将纸罐盖盖上 → 形成一个有限的空间③挤压洗耳球 → 鼓风使淀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使急剧燃烧(2)实验现象:挤压洗耳球后,纸罐盖被弹出,并伴有爆炸声(3)解释现象:洗耳球鼓风后,淀粉与氧气的接触面增大,反应程度急速增大,在纸罐中有限空间内产生爆炸。

(三)交流展示1、CO 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之一,主要来源:气体尾气、燃烧不完全燃烧、管道煤气漏气等;2、防止CO 中毒的措施:尽量使燃烧 ,及时 。

3、爆炸的条件:(1)有限空间内,发生 ,短时间 ,气体的体积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 沪教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探究点一燃烧的条件[情景展示1]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问题探究] 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小木条是可燃物,小石子不是可燃物,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展示2]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的棉花团和一个没蘸水的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问题探究] 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蘸有水的小棉花团不能燃烧,没蘸水的小棉花团能够燃烧,这是因为蘸有水的小棉花团在点燃时,水吸收了热量,棉花团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不能燃烧。

可燃物燃烧时需要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继续探究] 火柴、木条、煤块哪个更容易点燃?这说明了什么?[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火柴最容易点燃,其次是木条,煤块最难点燃,这说明不同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不同。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第四章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文档资料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第四章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文档资料

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材分析:这一课题是第四章的第一节,前面第二章在氧气的性质中已学习了硫、碳、磷、铁丝、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但并未形成燃烧的定义,因此本课题是对前面知识的小结与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形成对燃烧的系统认识,在本课题中还通过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为后面化学与环境的知识作准备,另外通过火的应用以及火失控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形成“化学是一把双刃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中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一方面是为本节内容报务,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方法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火,认识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了解燃烧的条件,并能由此分析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并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认识探究的一般方法,能由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学会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并能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达,能进行初步的加工和归纳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相互的交流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火的应用以及火失控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形成“化学是一把双刃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对不完全燃烧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实验内容:实验名称: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器材:烧杯、坩埚钳、棉花、酒精灯、镊子、蜡烛、纱布等教学重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认识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知道不完全燃烧会形成环境保护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实验对达成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能很好地促进教学,尤其是改进后的实验使本节课的重点突出、难点易于突破。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课时安排:本课题按教学参考书安排的是两课时,第一课时是燃烧的条件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第二课时安排的是爆炸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我在教学时作了调整,第一课时安排的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第二课时学习的是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和爆炸。

目的是通过燃烧条件的三个条件的关系,可以同时分析出灭火的原理,这也是检验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能体现出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学习方法:以探究为主的师生互动式学习教学媒体:多媒体、图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料运用设计意图喜欢魔术吗? 都很积极,纷纷说出自己多媒体展示魔利用所有人都给同学们带来魔术视屏“意念生火”提出问题: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提出问题:这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中有哪些共同点?你能由这些共同点给出什么是燃烧吗?提出问题:物质燃烧会有条件吗?燃烧是任何时候都能发生吗?提出用实验探究,给出实验探究的方案[实验1]:用棉花球分别沾上水和酒精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1]:点燃小蜡烛后,用烧杯罩住[实验1]:取小煤球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友情提醒实验中的几个注意事项提出问题:三个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由这三个实验和实验中的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活动的想法.被视屏中的神奇的魔术吸引住了.回忆已学知识并积极回答,重点比较硫、木炭、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的现象学生讨论后归纳:发光、发热、剧烈学生很快地给出燃烧的定义很好奇,很想知道燃烧究竟有哪些条件仔细阅读后讨论分工情绪高涨,都立即投入到实验探究中,一个小实验完成后,不仅讨论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并且很认真地填写实验报告上。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1.知识与技艺(1)看法熄灭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平安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2)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对质量守恒定律实质的剖析。

(3)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从微观角度看法在一切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

(4)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含义;能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5)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那么,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学会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能正确写出一些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6)初步学会依据化学方程式停止的复杂计算以及规范的格式。

2.进程与方法(1)经过活动与探求,学习对取得的理想停止剖析得出结论的迷信方法,能自动地与他人停止交流和讨论,使先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归结、总结,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气和学习方法。

(2)停止火灾事故调查,培育先生调查研讨和搜集处置信息的才干,使先生掌握处置效果的迷信方法。

(3)经过实验设计与活动探求,看法质量守恒定律的研讨方法,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外延。

(4)充沛运用已有知识,尝试书写化学反响方程式;经过比拟、反思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能悟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

(5)经过解题格式的示范,对数学、物理教学中数字量钢与化学教学中的表达方式之间差异的比拟,树立依据化学反响方程式停止计算的规范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看法到熄灭和爆炸对人类既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开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效果,构成自动参与社会决策的看法。

(2)经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求,让先生体验迷信方法的巧妙,初步领略迷信方法的魅力,初步构成迷信的思想习气和迷信的辩证唯物观。

(3)经过比拟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响的繁复之美。

本章从罕见的熄灭现象入手,引见熄灭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平安知识;应用熄灭反响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熄灭。

【精品】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案: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精品】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案: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能解释常见的燃烧或灭火现象。

3.树立安全用火意识,掌握简单的灭火和逃生方法。

【学习重难点】燃烧发生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94-95页内容,认识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新课播嫦娥三号发射视频、地狱之门燃烧和生活中的火灾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明确目标自主先学(一)、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按导学内容阅读课本,标出重点,注明疑问,完成下列导学演练。

1.燃烧是一种、的剧烈的化学变化。

2.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A.燃烧都是化学反应B.燃烧都是氧化反应C.燃烧都是化合反应D.燃烧都放热3.物质燃烧的条件:⑴酒精与水,能被点燃,说明燃烧需要物;⑵熄灭酒精灯火焰用盖灭,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接触;⑶纸和煤块,_________易被点燃,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_______点。

可见,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3个条件:。

三、小组助学交流展示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如右图进行实验,会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实验探究。

四、质疑拓展实验探究1.【老师演示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后。

学生观察后,思考探究烧不坏的原因!小组讨论,讲出!五、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可以自我打分,组员互相批改,教师检查等。

先独立思考,个人展示,然后小组交流达成共识:1.灭火的原理:或或。

2.熄灭烛火,你有哪些方法?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1)方法;原理。

(2)方法;原理。

(3)方法;原理。

(4)方法;原理。

3.森林发生火灾时,通常采取下列灭火方法:(1)用水扑灭(2)建隔离带(3)风力灭火机灭火,请解释原理?六、反思评价知识构建用简要的语言,写出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或疑惑。

【练习巩固】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燃烧是化学变化B.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C.燃烧都是氧化反应D.有发光发热现象的都是燃烧2.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A.温度达到着火点B.与氧气接触C.狭小的空间D.物质具有可燃性3.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4.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B.煤是固体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D.纸比煤的密度小5.炒菜时,油锅起火,应采取的措施是( )A.向锅里泼水B.盖上锅盖C.把起火的油锅扔进洗碗池D.跑出厨房6.森林着火时,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A.降低树木的着火点B.开辟运水的道路C.隔离可燃物D.隔离空气7.消防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2.认识爆炸的条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爆炸的现象和原因;知道防范爆炸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分析。

(3)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

(4)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含义;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5)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学会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能正确写出一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以及规范的格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通过实验设计与活动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4)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尝试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比较、反思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能悟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

(5)通过解题格式的示范,对数学、物理教学中数字量钢与化学教学中的表达方式之间差异的比较,建立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规范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燃烧和爆炸对人类既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的巧妙,初步领略科学方法的魅力,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辩证唯物观。

(3)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

本章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

本章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启蒙教学内容,融合了物质结构原理、常用化学用语、科学探究、定量分析研究等知识,所学的全部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探究性、技能性。

本章共3节:第1节介绍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等知识;第2节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第3节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表示的意义,从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及关系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运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认识燃烧充分燃烧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书写规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定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1.本章的学习必须突破仅抓知识点教学的局限性,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发散角度认识燃烧,启发并
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

2.切忌一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又讲多种配平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虽然教材指出了在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原料很多是不纯的,在进行计算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一种辩证的思想教育。

对于有关含杂质的计算,将在第5章中学习,在本章中暂不要涉及。

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2)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灭火的现象和原因。

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步骤二:将薄铜片上
的红磷与小石头分别
续表
.有关煤炉的讨论
(1)如果不继续往炉
子里添柴火,炉火还
能继续燃烧么?为什
么?
(2)如果把炉门关得
严严的,一点气也不
通,炉火还能继续燃
烧么?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
燃烧的柴夹出来,柴
还能继续燃烧么?为
什么?
3.利用燃烧的条
件,思考怎样燃烧会
更旺呢?可举出具体
的实例。

【板书】三、完
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94页相关内容。

1.什么是完全燃
.根据实验探究得
出灭火的原理【板书】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
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一、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注: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四、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注:三者任满足其一。

六、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
七、火灾自救常识
1.(海南中考)下列突发事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D)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
C.房间着火,立即开窗通风
D.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2.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

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火灾时,只能用CO2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3.“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

“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作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

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C)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4.(河北中考)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下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水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__高于100℃__。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__加热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__。

(3)火柴为什么移离水蒸气才能燃烧?
__移离水蒸气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__。

5.(上海中考)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

其原理是( D)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衡阳中考)下列有关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A)
,A) ,B) ,C) ,D)
7.(福州中考)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D)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8.(兰州中考)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B)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9.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环保_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擦干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__氧气(或空气)__;
【综合应用】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__放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文字方程式为__钾+水―→氢氧化钾+氢气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