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科学第四单元复习 -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苏教版 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苏教版   含答案

四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第四单元、简单电路1、科学实验中常用的电源是(电池),它的一端是(正),另一端是(负)极。

2、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3、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和(断)。

4、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亮。

5、(极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例如(铁丝)、(铜丝)、(铝箔)、(硬币)等;(极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例如(塑料尺)、(玻璃)、(干木头)、(瓷器)。

6、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断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电的地方。

7、在检验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的实验中,多放点(盐)或多加几节(电池),可以提高检测不同液体导电性能的效果。

8、明明家的电路出了问题,但不能到天花板、墙壁、地板砖下面去看一看。

这就是生活中存在的(电路暗箱)。

9、在简单的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小灯泡的亮度会(变亮);增加一个小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会(变暗)。

10、用电路检测器去接触暗箱里的两个接线柱,如果小灯泡正常亮,说明暗箱里这两个接线端之间的电路是(通路),它们之间没有(电池)和(小灯泡);如果小灯泡变暗了,说明暗箱里这两个接线端之间的电路连接着一个(小灯泡)。

11、电池提供的电是(直流电),发电厂提供的电是(交流电)。

12、交流电主要是通过(火电厂)、(太阳能电站)、(核电站)、(水电站)等提供。

在我国,家用电器使用的电压一般是(220V)。

13、把许多用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或用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

14、(电源)、(开关)、(用电器)和(导线)能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其中控制电路的通和断的是(开关)。

15、下面铅笔各部分是导体的有(BD),绝缘体的有(AC)。

16、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连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形成电流(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17、观察手电筒的结构图,填写各部分的名称。

(1)、(小灯泡)(2)、(开关)(3)、(灯罩)(4)、(电池)二、选择题18、下面小灯泡连接正确的是(A)B、C、A、19、换遥控器的电池时,电池槽内有“+”的地方应该与电池的(A)相连。

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复习题及全册实验题(凤凰版、江苏教育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复习题及全册实验题(凤凰版、江苏教育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复习题及全册实验题(凤凰版、江苏教育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重点复提纲第一单元一、填空题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3、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4、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6、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7、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8、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9、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

11、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

1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3、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4、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15、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6、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二、判断题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必备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必备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 11.水结冰了必备知识点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中,第11课《水结冰了》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水结冰的现象与条件现象: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液态的水会转变为固态的冰。

条件:水结冰需要达到冰点,即0摄氏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固定的。

二、水结冰的实验探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水结冰的过程,理解水结冰的条件和温度变化。

实验材料:纯净水、碎冰、食盐、烧杯、试管、水温计等。

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净水,并用水温计测量其初始温度。

2. 在烧杯中加入碎冰和适量的食盐,制造一个低温环境。

3. 将试管插入碎冰和食盐混合物中,每隔一段时间观测并记录试管内的水温和水的状态变化。

4. 当水温降至0℃时,观察水是否开始结冰。

实验现象:随着温度的降低,试管内的水逐渐变得浑浊,最终凝固成冰。

实验结论:水在0℃时会结冰,这是水的物理性质之一。

三、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降温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水温逐渐降低,直至达到0℃。

结冰点:当水温降至0℃时,水开始结冰。

此时,水温会保持在0℃一段时间,直到水完全结冰。

体积变化:水结冰后,其体积会增大。

这是因为水分子在结冰过程中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导致体积膨胀。

四、水结冰的应用与影响自然现象:在自然界中,水结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例如,冬天时河流、湖泊和池塘中的水会结冰。

生活应用:水结冰的原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冰箱和冰柜利用制冷剂降低温度,使食物中的水结冰,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环境影响:水结冰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冰冻的河流和湖泊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同时,冰雪覆盖的地面也会影响交通和气候。

综上所述,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中第11课《水结冰了》的必备知识点涵盖了水结冰的现象与条件、实验探究、温度变化以及应用与影响等方面。

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的物理性质以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天气》●天气: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及气候不同。

通常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根据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温度及气温:①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②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及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③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④计算: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之和÷2;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⑤气温随时都在变化着,整理、分析气温记录,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气温变化的规律。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在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耐;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

※设置百叶箱要注意:第一,百叶箱不能设在水泥地上,最好设在草坪上;第二,要保持百叶箱通风;第三,要朝北方开;第四,离地面要有1.5米左右的距离。

●风向及风速:①风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风有风向、风力两个特征,通过事物的变化我们可以感知和观测风的方向和力量。

②(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③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进行计算。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一至四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一至四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或(背阴处)},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即14时])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

简化的风速为3个等级(即0—2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动物脊椎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3.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金丝猴、朱鹮、宽尾蝴蝶)等。

4.鱼类的共同点是(用鳃呼吸、用鳍运动、生活在水里、以颌取食)的(变温脊椎)动物。

5.鱼用(鳃)呼吸。

水流由口进入、经过鳃后流出的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完成呼吸。

6.(鳍)是鱼类用来游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鱼游动时,它的各种鳍是配合运动的。

(尾鳍不断摆动),在鱼前进时起主要作用;(胸鳍和尾鳍配合划动),在鱼拐弯时起主要作用。

7.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翅膀、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

8.鸟类的羽毛主要分为(正羽、绒羽)等类型。

正羽拥有(中空、防水)等特点,有助于鸟的飞行;绒羽具有(细小而柔软)等特点,有助于鸟的保暖。

9.鸟类的喙、足形态各异,这都跟它们的(食性、生活环境)相适应。

10.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有毛、恒温、胎生、哺乳)的脊椎动物,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11.哺乳动物的(脂肪)有(保温)的作用。

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不相同。

2.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3.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4.把物体的路径连成线,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按运动轨迹把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主要有(移动、摆动、振动、转动、滚动)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回顾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科学知识点:生活中的灯泡、电源与电灯的关系、眼睛与光线的作用、声音的传播、感光器官眼睛、地方性现象风、怎样预防水污染、地方性现象洪水等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回顾,以加深对这些科学概念的理解。

一、生活中的灯泡、电源与电灯的关系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灯泡、电源和电灯之间的关系。

我们了解到灯泡是电灯的一部分,电源则是给电灯供电的设备。

电灯是用电能转化成能够发光的能量。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电流是电能在电路中传输的载体。

二、眼睛与光线的作用我们的眼睛是感光器官,通过眼睛能够感知到光线,并将光线转化成神经信号发送到大脑中。

在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光线的传播路径,从而了解到眼睛与光线之间的作用关系。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

在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传播路径,了解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原理,以及声音在传播中的速度与距离的关系。

四、感光器官眼睛我们的眼睛是感光器官,能够感知到光线。

在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眼睛的构造与功能,了解了不同颜色的光线对我们眼睛的作用有所差异,这对我们保护眼睛和正确使用眼睛具有重要意义。

五、地方性现象风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它是由于不同区域的气压差异造成的。

在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风的成因、特点以及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通过了解风力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风带来的影响,例如风能被利用来发电等。

六、怎样预防水污染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水污染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怎样预防水污染,通过学习净水原理、正确使用水资源以及合理处理废水等措施,我们可以共同保护水资源,保障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七、地方性现象洪水洪水是由于过多的降雨或者河流阻塞等原因造成的大规模洪水现象。

在单元中,我们了解了洪水的成因、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

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

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日历:1、记录天气情况。

(温度、云、风向和风速、降水情况等)2、一周的天气变化趋势。

2、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室外温度。

2、注意:在记录气温时,我们应该同时记录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云量和雨量的观察要实事求是;风的观测要注意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3、风的测量:1、借助风向标等物品测量。

2、注意:在观测风向时我们不仅要知道风吹来的方向,还要知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方向;观测风速时,可以用一秒内风经过的长度来表示风速的快慢。

4、云的观测:1、认识常见的云,并能够根据云的特点将云分为三种类别:晴天、多云和阴天。

2、注意:在观察云量的时候,我们只要观察天空中被云遮住的部分有多少就可以了。

第二单元溶解1、溶解现象:1、物质在水中以分子状态均匀分布。

2、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2、物质的变化:1、通过加入物质,观察水的变化。

2、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控制好变量和不变量,严谨地得出正确结论。

3、分离食盐与水:1、通过加热、蒸发食盐水,观察食盐从水中分离的过程。

2、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水蒸气烫伤。

第三单元宇宙1、天文知识:1、太阳系中包括八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注意:在表述行星的顺序时,我们可以借助口诀“水金地火木土天海”来记忆。

2、太阳系模型:1、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距离和八大行星的公转周期,制作太阳系的模型。

3、月相变化:1、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形成的。

2、注意:在观察月相时,要按照观察顺序,记录下月相、时间和位置等要素;在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时,要考虑到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位置关系。

第四单元电路1、简单电路:1、连接简单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

2、注意:在连接电路时,要注意电源的正负极不要接反,小灯泡的金属点要与电池的正极相连,灯泡的连接点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天气》复习提纲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我们每天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城市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2、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有小雨、多云、晴、雾。

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5、制作天气日历在观察每天天气时,要尽量在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进行。

不仅要坚持每天现察,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以获取需要的天气数据。

认真做好记录便于我们分析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并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6、一个月的天所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7、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8、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该把温度计悬挂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顶端齐平,9、坚持每天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我们发现每天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早晨的气温最低,然后逐渐升高直到中午最高,后来又逐渐下降。

10、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11、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零级风,烟直上;一级风,烟稍偏;二级风,树叶响;三级风,旗翩翩:四级风,灰尘起:五级风,起波澜:六级风,大树摇;七级风,行路难;八级风,树枝断;九级风,烟囱坍:十级风,树根拔;十一级,陆罕见:十二级,更少有,风怒吼,浪滔天。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2、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3、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复习【含全部实验和专项学习】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复习【含全部实验和专项学习】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给动物分类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书本第2页动物园动物分类(了解)食肉动物区:老虎、狮子、熊、狼灵长类区:猩猩、猴子食草动物区:斑马、长颈鹿、大象海洋动物区:企鹅、鱼、海龟、河豚珍禽区:丹顶鹤、鹦鹉、孔雀、老鹰3. 书本第2页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下列动物分类。

(了解)丹顶鹤、孔雀、小丑鱼、蚂蚁、蜗牛、长颈鹿、海豚、猫、大象分类标准一:按照活动区域分类天上飞的:丹顶鹤水里游的:小丑鱼、海豚地上跑的:孔雀、蚂蚁、蜗牛、长颈鹿、猫、大象分类标准二:按照鸟类、昆虫类、鱼类、兽类分为四大类鸟类:丹顶鹤、孔雀昆虫类:蚂蚁、蜗牛鱼类:小丑鱼兽类:长颈鹿、海豚、猫、大象分类标准三:按照有无脊椎分类脊椎动物:丹顶鹤、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象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4.脊椎的特点:脊椎是一节一节的,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5.脊椎的作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6.制作材料: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布、剪刀等制作步骤:第1步: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第2步: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第3步: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实验结论:线轴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说明脊椎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7.常见脊椎动物:青蛙、小鸟、鱼、猴子、鲨鱼、蛇、鳄鱼、蟾蜍、海豚、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朱鹮、扬子鳄常见无脊椎动物:蚯蚓、章鱼、龙虾、海螺、蜘蛛、蚊子、蜗牛、水母、河蚌、鹦鹉螺、宽尾凤蝶8.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鹦鹉螺、宽尾凤蝶、朱鹮等等2.鱼类1.鱼类外形上的共同特征:A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B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C体形多呈流线型.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D以鳃进行呼吸E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F身体颜色是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G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2.海鳗、鳐、河鲀也属于鱼类3.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4.鱼鳃是鱼的呼吸器官5.鱼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2020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提纲)

2020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提纲)

2020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提纲)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点1.制作昆虫模型,需要用到的材料有橡皮泥.牙签橡皮泥.牙签等。

2.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头.胸.腹了部分,头部有1对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3.妈蚁的种类有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等。

4像蚂蚁.蝴蝶.蝗虫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5.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鳗呼吸。

鳞片,有鳍,用鳏呼吸。

6.鱼类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躯干上有鳍,还有鳞片为头.躯干和尾,躯干上有鳍,还有鳞片。

7.鱼类用鲸鳏呼吸,而鲸用肺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就是在推理。

8.在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滴入鱼嘴前的水中,观察水在鱼嘴及鳏盖中流动情况的实3佥中,发现水从鱼的嘴进入鳗,然后由鳏盖的后缘流出。

9.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羽毛,有喙,卵生。

10.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后代的繁殖方式是卵生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后代的繁殖方式是卵生。

11.鸟喙具有多样性,使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12.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毛,胎生,哺乳。

13.像猫.狗这样后代在母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繁殖方式是胎生。

胎生。

14.每年4月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15.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濒危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

16.熊猫熊猫会濒临灭绝的原因是繁殖能力下降,适应环境能力减退。

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知识点1.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水很烫.水凉了,这些都与水的温度温度有关。

2.常见的温度计有气温计.水温计和体温计气温计.水温计和体温计。

3.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温度表示。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温度计。

4.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摄氏度〃,用"〃表5.测水温时,要将水温计的玻璃泡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1.空气的性质1、①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②空气会流动,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能被压缩.2、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2. 热空气和冷空气1、①空气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②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③(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④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2、空气的流动形成风: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3、空气的流动方向: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3.空气中有什么1、①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二氧化碳比(空气)重2、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3、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4、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据空气体积的(78%).5、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2、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①植树造林②多步行,骑自行车,少开汽车③不焚烧垃圾④加强污染企业的治理工作3、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4、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5、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6、汽车尾气会麻痹认得神经,造成体内缺氧,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力衰退,甚至造成铅中毒.7、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有害物质,尤其焚烧塑料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脑.8、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第二单元1.冷热和温度1、一杯热水降温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3、(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把液泡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③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2.热的传递1、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2、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4、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5、(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6、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7、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①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②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④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8、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3.加热和冷却1、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2、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4、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5、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6、铁球加热后,体积会【变大】7、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圆了,主要应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8、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以下】.4.吸热和散热1、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快.水和油相比,油的吸热性和散热性强.2、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3、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黑色和白色相比,(黑色)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1、(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它们都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2、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3、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凝结).4、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5、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第三单元:1.声音的产生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我们可以通过(敲)、(拍)、(抖)、(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3、(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4、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脚)、(说话)、(敲腿)等.2.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或其他物质中传播.2、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5、0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米/秒6、“伏罂而听”的意思是:在地里挖一个洞,埋上一个大腹小口的坛子,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伏罂而听”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7、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较强,在空气中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听神经)→ 大脑2、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3、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5、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因此,我们要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制造噪声.6、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7、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戴上耳塞)、(控制物体发声).8、在生活中,人们采取了许多减少噪声的措施.请举出三个实例:(1)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2)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 (3)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即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4)在耳朵处加塞隔音装置,如好的耳塞.4.不同的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2、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有关.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3 / 53、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4、列举三个现象证明声音的产生:发生的锣在(振动),发声的鼓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通过实验可以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第四单元:1.我们吃什么1、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2、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3、虽然食物有不同种类,但它们都是由若干种基本营养成分组成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一下几种:①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②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③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④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4、(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2.怎样搭配食物1.为了健康成长,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健康饮食的方法.2、(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3、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4、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是:(1)荤素搭配(2)粗细粮搭配(3)多种食物搭配(4)每天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5)和适量的水.5、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3.食物的消化1、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2、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3、人身体里各消化器官的作用:①食物进入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②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③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④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并被吸收进入血液;⑤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4、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所以倒立吃东西,食物会进到胃里.5、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不用牙齿咬太硬的东西)等.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2、(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3、(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4、(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5、加工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色素).6、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7、注重食品安全的方法有:(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少吃腌腊食品);(多吃绿色食品)等.8、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1、通过给指纹分类,我们发现主要有弓形、箕形、斗形三种指纹.2、排序和分类是整理资料的常用方法,其中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3、(排序)和(分类)是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4、铅笔上的4B、2B、HB、2H、4H标记是按(划痕颜色的深浅)排序的.比如6B字迹最黑、6H写出的字最不明显.5、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如物体的轻重、软硬、厚薄、运动快慢等)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6、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和排序一样,它也是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分类的方法有多种.7、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多极二分法).8、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将动物分成了3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爬的或跑的).9、1750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属名)标志着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种名)描述了该生物的(个体特征).5 / 5。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12.点亮小灯1、能够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都是一个闭合电路,否则小灯泡不会亮起来。

开关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导线应分别接触小灯泡金属侧面和底部的锡点。

2、一个完整的电路应包括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四部分。

3、在实验中只能使用电池,不能从插座接电。

因为使用交流电做实验,不安全。

4、可以把电路中的小灯泡换成小电铃、发光器或者小风扇等,当电路连接成功后,小电铃、发光器或者小风扇也能正常工作。

5、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要分别连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6、画电路示意图时,起点和终点分别是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13.导体和绝缘体1、导线包括内芯和绝缘层两部分,内芯一般用铜或铝制成,起导电作用;外面是用塑料或绝缘漆包裹起来的绝缘层。

2、容易导电的物体——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水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3、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4、在日常生活中,电工材料和工具中,有可能和人体直接接触的部分一般使用绝缘体制造,需要导电的部分使用导体制造。

5、通过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我们发现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6、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14.电路暗箱1、解开电路暗箱的秘密,导致小灯泡不同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小灯泡亮,说明电路是通的,触点间有电路元件;小灯泡更亮,说明触点间可能串联进了一节电池;小灯泡更暗,说明触点间可能串联进了一个小灯泡;亮度基本没有变化,说明很可能只是一段导线或是并联进了电池或灯泡;小灯泡灭,则说明触点之间的电路是断开的,可能什么也没有,可能是一个断开或损坏的电路元件。

2、在简单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小灯泡会变亮,增加一个灯泡,小灯泡变暗。

15.生活中的电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就是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从此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

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

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科学是一门拓展孩子们思维的学科,通过学习科学,孩子们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科学的学习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物体的特点和分类。

物体有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

我们学会了根据物体的特点进行分类,例如根据颜色可以将物体分为红色、蓝色、黄色等。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测量物体的方法,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秤量重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身边的物体,并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

第二单元:力的作用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力的作用和力的分类。

力是使物体发生位移或改变形状的原因。

我们学会了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点。

力的分类包括推力、拉力和摩擦力等。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施加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我们用手推一台小车,力大时小车运动快,力小时小车运动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学习了安全使用力的方法,以避免受到伤害。

第三单元:生命的特征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生命的特征和生活现象。

生命的特征包括生长、繁殖、变异和适应环境等。

我们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变化,了解了生命的奥秘。

在其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命现象,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繁殖方式等。

我们还学习了动物的生命现象,如动物的生长、饲养以及动物的繁殖方法。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生命的不可思议,鼓励我们热爱和保护生命。

第四单元:光的传播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效应。

我们知道光是能够传播的,而且它以直线传播。

我们还学习了光的效应,如光的折射、反射、色散等。

通过实验,我们看到了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

我们还观察了色散现象,发现经过三棱镜的白光会分解成七种颜色。

光的传播和效应是我们认识自然界的重要途径。

第五单元:水的蒸发和沉淀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水的蒸发和沉淀。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准备单元食品保质期的研究1探究世界的奥秘要有(好奇心)和(尊重事实的态度)。

2尊重事实就是要做到(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不迷)、(善于观察和实验)。

3(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途径。

4同类食品,(包装)不同,(保质期)也可能不同。

5同类包装,(类别)不同,(保质期)也可能不同。

6(罐装)包装的食品保质期长,(真空)包装的食品保质期适中,(塑料)包装的食品保质期短。

7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方面的息非常重要,再有营养的食品,如果(过期)了、(变质)了,也会失去它原本的价值。

8怎样探究食品保质期与包装是否有关?(答:用“控制变量法”,先选出原料相同、包装不同的食品。

比较这些食品保质期的长短,看看它们是不是与包装类型有关。

)9食品过期后,不仅(营养成分)流失,而且易滋生大量(细菌),甚至产生(致癌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第一单元运动1一定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了。

我们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一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结果可能也会不同。

2人或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可以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像100米赛跑这样,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如升国旗;像跳远这样,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如汽车拐弯等。

3.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同样距离,时间少的人跑得更快。

速度=(距离)(时间)4.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

米/秒,读作(“米每秒”),表示(每秒移动了多少米)。

有时还写作(“m/s”)。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5各种交通工具速度:步行(5)千米/时;自行车(15)千米/时;小轿车(60)千米/时;动车(300)千米/时;飞机(800)千米/时;火箭(4.2)千米/秒6我们用(皮尺)测量距离。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2、人的身体是左右对称的。

3、气泡图4、骨骼的作用:支撑身体、保护身体、使我们进行各种活动。

5、身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会有所不同。

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7、我们运动起来后,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

8、人的运动需要氧气,肺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肺是气体交换最主要的场所。

9、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10、人体的运动量越大,需要的氧气就越多,呼吸就需要加快,以吸收更多氧气。

11、比较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发现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了,氧气减少了。

12、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13、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14、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血液输送速度更快。

15、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16、口腔是食物开始消化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为3类: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17、臼齿是主要用来嚼碎食物。

18、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19、食道的作用:从口腔输送食物到胃。

20、胃的作用:消化,进一步磨碎食物。

21、小肠的作用:吸收营养。

(小肠是消化器官中最长的)22、大肠的作用:存放食物残渣。

23、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四年级科学上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知识点班级: 姓名:1、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了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骨骼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骼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骨骼的运动要靠(肌肉的牵引,关节的转动)伸肘时:上面的肌肉舒张下面的肌肉收缩屈肘时: 上面的肌肉收缩 下面的肌肉舒张 (关节) (骨骼) (骨骼) (肌肉) (关节)(肌肉)5、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7、以上可以用来收集我们呼出的气体,用(排水集气法),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中出现气泡,集气瓶中的水位不断下降)8、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9、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10、(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的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11、右图是(模拟)心脏工作的实验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输送的水相当于血液,手的捏力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手用力捏洗耳球相当于心脏(收缩),血液(离开心脏)手放开洗耳球相当于心脏(舒张),血液(回到心脏)12、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13、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4、(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的作用是(切磨),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湿)。

15、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

16、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表明牙齿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细嚼慢咽是牙齿将食物充分的磨碎,这样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表格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表示天气状况,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

4、常见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状况:(大雨) ( 雪 ) ( 多云)(阴) ( 晴)5、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9、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从日出前后到午后2时气温逐渐上升,午后2时到晚上气温逐渐下降。

10、我们可以利用温度折线图来观察温度在一天当中的变化情况。

11、测量气温要用温度计,它的单位是℃。

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内的液柱稳定后才能读数,视线要与液柱顶端齐平。

1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13、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用红旗来判断风向,红旗飘动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例:红旗向西北方向飘,那么风向是东南风。

14、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15、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我们在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把风速划分为无风(0级)、微风(1级)、大风(2级)。

16、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17、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8、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用直筒透明的杯子。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3. 我们呼出来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
4.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
(√ )
5. 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后经过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 ( × )
6.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事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 √ )
7.消化食物时,不需要消耗氧气。
(× )
四、填图、连线题 1.把消化器官填写完整。
鼓膜
将食物运输到胃
五、实验分析
1.指出下面生活中物体标记处构造类似于我们身体骨骼、 关节和肌肉的哪个部位?
骨骼
关节
台灯的蛇皮管
天线的万向节
2.实验分析 这是一组同学测量并记录的运动前后的心跳次数。
学生A 学生B 学生C 学生D 学生E
心跳次数
88 80
73
76
70
跳动三分钟后的心跳次数 155 150 130 144 125
A.大肠
B.胃
C.小肠
13.血液是由( )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A.心脏
BA.肺
C.胃
14.“细嚼慢咽”这个词语中“嚼”字,主要是指( C )完成的工作。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三、判断题
1.人体的有些组成部分从外形上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却能听到、触摸到或者
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 √ )
2屈臂、伸臂时,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7.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 ) 、(小肠)和(大肠)。 8.食物在人体的消化器官(小肠) 里被吸收的。 9. (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 10.我们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 )和( 臼齿)。
二、选择题
1.我们身体的左右部分( A )
A.对称
B.一样
C.平均
2.骨头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 A )。
(1)请根据记录表,整理数据绘制柱状图。
(2)根据柱状图分析,图表呈现出哪些信息?
答:运动前后的心跳次数会发生明显变化,运动能加快心跳。
3.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一
方法:把小馒头、熟蔬菜、水等都装入塑料袋,反复揉挤,观察这些食物会有什么变化。 思考:哪个消化器官和这个活动相似?
答:这些食物会被磨碎和分解。(胃 )
C)
5.下列器官中,( A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A.肺
B.气管
C.鼻腔
6.参与呼吸的器官有( B ) A.鼻腔、 口腔、胃、肺 C.鼻腔、器管、肝
B.鼻腔、气管 、支气管、肺
7.门齿的作用( B )
A.帮助磨研食物
B.帮助切断食物
C.撕咬坚韧的食物
8.吃玉米棒时,把玉米从玉米棒上啃下来,主要是用到了( C )。
A.臼齿
B.犬齿
C.门齿
9.下列功能中,不属于人体骨骼作用的是( C )。
A.支撑我们的身体 B.保护内脏器官
C.传输人体需要的营养
10.下列几个人体器官中,属于运动器官的是( )。
A.关节
B.胃
C.心脏
A
11.口腔中起着消化淀粉作用的是( C )。
A.牙齿
B.舌头
C.唾液
12.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 C )。
A. 关节
B.连接
C.骨骼
3.小红找到一些证据来证明自己在不断地生长发育,你认为哪个证据最能支持
她的想法?( C )
A.老师说我在不断生长发育
B.衣服旧了
C.3岁时身高1米,4岁时1米1,5岁时1米2
4.研究“运动前后与心跳关系”时,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
A.讨论→测量→得出结论
B.测量→得出结论
C.预测→测量→记录→与预测比较→得出结论
四年级第4单元《我们的身体》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从外形上,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 头 )、(颈) 、(躯 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 ) ,( 关节灵活) 。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二。氧化碳 5.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 (氧气) 。 6.人体需要的氧气由 (肺 )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 (心脏 )通过血管输送到身 体的各个部位。
模拟实验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法:把几粒煮熟的米饭装入塑料管, 让米饭向另一端移动。思考:哪个消化器官和这个活动 相似?
食道
口腔 食道
大肠
胃 小肠
2.将下列消化器官与其功能用线连起来。
口腔
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把食物运输到胃里
食道
进一步磨碎和分解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
大肠
使食物破碎,并消化少量淀粉
小肠
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
2.把人体器官与功能用线连起来。
心脏
气体交换

输送血液
耳道
传递声波到中耳
食道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