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能量
1.各种形式的能量
形式: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机械能: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作用:(机械能 )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形式:家庭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太阳能等。

弊端: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3.电和磁
关系:电可以转化为(磁)。

发现: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4.电能和磁能
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电磁铁);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实验:改变电流 (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关系:电能和磁能可以(相互转换),也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5.电磁铁
磁性强弱: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

影响因素: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线圈匝数少磁性(弱);
电流大磁性(强),电流小磁性(弱)。

6.神奇的小电动机
性质:(电动机)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

工作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

7.能量从哪里来
太阳:(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电能:(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来的。

特点:能量有多种形式,可以储存在一些(物质)中,也能相互(转换)。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地球上的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水的重要性、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保护水资源。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学会合理利用水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作用;(2)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了解水资源的状况;(2)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水资源问题;(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水资源的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乐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三、单元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水的重要性(1)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作用;(2)人类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

2. 第二课时: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2)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问题。

3. 第三课时:保护水资源(1)水资源保护的意义;(2)水资源保护的方法;(3)倡导节约用水。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资源问题;2. 利用实验、调查、讨论等方法,丰富学生的研究体验;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4. 采用分组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3. 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行为表现。

六、集体备课安排1. 第一课时:水的重要性(1)讲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作用;(2)讨论人类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3)分享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第二课时: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分析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2)探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3)研究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问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归纳- 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的技能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2. 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等3. 物质的化学性质:燃烧、溶解、酸碱性等4.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重点- 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特征- 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培养实践能力教学难点- 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和实验器材- 适合学生年龄的物质样本(如纸张、铁片、盐、糖等)- 实验记录表格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思考,如:“什么是物质的性质?举例说明一个物质的性质。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实验观察(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以不同物质样本为对象,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物理性质,以及燃烧、溶解等化学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组织归纳(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特征,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一些拓展性的实验或案例,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观察和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适当的作业,如练题目、观察报告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了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使学生易于理解。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案例和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内容。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通过前面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

2.难点: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相关内容。

2.课件、教案、学生活动材料。

3.教学视频、图片等辅助材料。

4.小组讨论的场地和设施。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板书,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同时,展示生态系统的实例,如森林、湖泊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生态系统,分析其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能量》单元复习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能量》单元复习

化学能
将小电动机连 接到电路里
发电机
转动小电动机
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磁性能检验旧电池中是 否还有电,磁针偏转说明电池中还有电。
电磁铁:
具有南北极,改变电流方向和线圈的缠绕方向,南北极改 变。
电与磁的转换:
电能和磁能可以相互转换,也能从一个物体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线圈匝数
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线圈匝数越少,电磁铁磁性越弱。
电与磁的转换
6. 神奇的小电动机
7. 能量从哪里来
能量的来源
整理:本单元主要科学概念
能量的表现形式及转换
能量的表现形式:声、光、电、热、磁等。
生活中的各种能量: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
太阳能等。
能量的转换: 能量之间能相互转化,不同形式的
能都能转换为机械能。
电与磁的转换
电生磁:
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现象。 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接通电流,产生磁性,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最新)
第四单元 能量
目录 1. 各种形式的能量
2.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3. 电和磁 4. 电能和磁能 5. 电磁铁 6. 神奇的小电动机 7. 能量从哪里来
回顾: 本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目录
1. 各种形式的能量 2.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能量的表现形式 及转换
3. 电和磁
4. 电能和磁能 5. 电磁铁
电流大小
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 电流越小,电磁铁磁性越弱。
神奇的小电动机
电动机:
利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基本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 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
小电动机的结构: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第四单元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第四单元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第四单元本文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第四单元的内容总结,主要包括了热传递、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这三个方面的知识。

热传递:热传递是一种物质内部或者不同物质之间热量的传递方式。

主要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传导是材料内部热量传递的方式,通过固体材料分子间的碰撞实现热量传递;对流则是液体或气体
中热量的传递方式,由于液体和气体的流动而未定;辐射是热量通过
空气中的辐射传递,无需介质。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波动,具有电场和磁场的振动。

光在真空中传
播速度是最快的,为光速。

光线的传播可以直线传播,也可以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反射是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时的反弹现象;折射是
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速度变化而发生的偏折现象。

光的颜色由其
波长决定,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现象。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有关,传播
过程中也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速度是
340m/s,而在水中传播速度则更快,为1500m/s。

声音通过空气中的分
子传播,在不同介质中会产生声音的差异。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第四单元的内容总结,通过对热传递、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这三个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对于理解物质热、光、声的传播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
握相关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PPT课件第4单元 探索宇宙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PPT课件第4单元 探索宇宙

我国古人便对天象很有研究,有古 书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 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 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也就 是说,若把观测的时间固定于傍晚, 则二月春分时斗柄指东,五月夏至时 斗柄指南,八月秋分时斗柄指西,十 一月冬至时斗柄指北。所以我们可以 根据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判断季 节。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太阳系大家族
太阳系的构成:太阳、行星、卫星等
八颗行星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88个星座,大熊座、小熊座等

北极星:几乎不动,可以辨别方向

观察星
寻找北极星:小熊座尾部,利用北斗七星寻找



做“星座”放映器
银河:超过10体验地球引力
探索宇宙
多种航天器 中国的航天之旅:“东方红”1号,“天宫”1号,杨利伟
探究一 星座
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 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了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 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狮子座是春季星空中 的显著星座。狮子座位于北斗七星的南方,它的头部 朝西,有几颗较亮的星组成弯弯的镰刀形,尾巴在东, 主要由三颗星组成一个三角形。天蝎座是夏季南天最 显眼的星座,里面亮星云集。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中一 个耀眼的星座,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 形(或“W”形),好像一位美丽的王后坐在宝座上。 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一课《各种形式的能量》1.(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2.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

第二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家中使用的能量包括电灯、电视等消耗的(电能),太阳能热水器消耗的(光能)和燃油汽车使用的(化学能)等。

2.我们可以根据现阶段能否再生将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3.家用的各种电器都会在说明书或名牌上标明“(功率)”,它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耗电量的大小。

4.汽车燃油消耗的能量中大约只有(20%)转化成了驱动车辆的机械能,其余主要转化成声能和热能耗散到环境中去了。

第三课《电和磁》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到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并通过反复实验证明通电导线会产生(磁性)。

2.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能)可以转化为(磁能)。

第四课《电能和磁能》1.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

2.电磁铁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磁能)。

3.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它的南北极跟(电流的方向)有关,想要改变电流方向有两种方式:(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和(改变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

第五课《电磁铁》1.电磁起重机通电时,(电能)转化为(磁能),可以吸起钢铁;断电时,电磁铁磁能(消失),钢铁就会落下。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与(电流强度)、(线圈缠绕圈数)、(铁芯大小)有关。

3.电磁铁线圈中电流强度越强,电磁铁磁力越(大),电流强度越弱,电磁铁磁力越(小)。

4.电磁铁缠绕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缠绕线圈圈数越少,电磁铁磁力越(小)。

第六课《神奇的小电动机》1.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机器。

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2.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

外壳内有一对(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能量 知识点填空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能量 知识点填空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能量4.1.各种形式的能量1. 世间万物都是的,能量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

相对于不同形式的运动,能量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的。

2.我们组装的电路,电池提供的经过小灯泡,转换成了和。

在这个过程中电能的总量与光能和热能的总量是的。

3.各种各样的车子运动起来主要是依靠的,车子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汽油、太阳能、电、磁等。

4.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4.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要补充和消耗。

2.家庭中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太阳能、热能等,每种能量形式都要付出相应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所以我们要懂得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3.能量来自于能源,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能源。

4.一辆汽车大约只有 %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了和 ,散发到环境中去了。

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对植物、动物、建筑物危害很大,对地球的环境造成。

5. 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消耗电量的大小,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一小时的耗电量就是度,功率的单位是,符号是。

(一种电器一天的耗电量=功率×每天用电时间÷1000)6.填写一下能量之间的转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转化成能;电风扇-电能转化成能和能;发电机-机械能转化成能;电饭锅-电能转化成能;电冰箱-电能转化为能。

7.你能提出哪些节能建议?4.3.电和磁1.丹麦的首次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实验一: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会产生磁性实验方法和步骤:①组装一个电路,点亮小灯泡,以确保电路是。

(用导线将各个部件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②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时,指南针指向方向(当小磁针发生偏转时,周围存在有磁性的物体。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整理2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整理2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1、我知道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

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3、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4、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绕行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5、1969年7月16日,美国3为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奔向月球,3天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

6、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有趣的是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的(1/6)。

7、我国在2004年2月13日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嫦娥工程)。

8、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万千米)。

9、如果想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答:去月球旅行,要做好以下准备:(1)要准备好宇航服,因为月球上温差很大;(2)要准备好氧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3)要准备好水和食物,因为月球上没有液态水和动植物;(4)要准备好对讲系统设备,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2、太阳系大家族1、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2、在太阳系中,(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围绕(行星)运转。

3、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公转形成(四季)变化。

4、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上时,该半球处于(夏季),另外一半球就是(冬季)。

5、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顺序排列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由于质量和轨道等方面的原因,(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被降为“矮行星”。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分类、繁殖和适应环境的一些基本知识。

以下将对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一、动物的分类1. 动物的分类基础动物按照形态、生活习性、生活方式等特点可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2.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了蜗牛、蚯蚓、昆虫等,它们没有脊椎,通常体表软,具有外骨骼的特点。

3.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指具有脊椎的动物,主要包括了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等。

4. 动物的进一步分类在脊椎动物中,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又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二、动物的繁殖1.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动物通过分裂、孢子、萌芽等方式进行繁殖,后代与父母基本相同。

2. 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指动物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新的个体。

有性繁殖能够增加种裙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适应能力。

三、动物的适应环境1. 适应气候的动物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也各不相同,比如驼鸟能够适应沙漠干燥的气候,企鹅能够适应南极寒冷的气候。

2. 适应食物的动物动物根据所处生态环境的不同,其食性也各有特点,一些食草动物适应吃草和叶子,而一些食肉动物则适应捕食其他动物。

以上便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分类、繁殖和适应环境的相关知识,增加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知识点,做到知行合一。

动物的适应环境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不同动物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技巧,下面将进一步探讨动物如何适应和利用它们所处的环境。

四、动物的生存技巧1. 动物的穿着不同的动物根据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活习性,会有不同的外表特征和穿着方式,比如北极熊拥有浓密的皮毛和厚实的脂肪层,以抵挡极寒的气候;河马的皮肤能分泌一种黏液,使其能够在水中轻松自如地行动。

这些都是动物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形成的生存技巧。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学会保护环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关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图片、视频等。

2.实践材料:环保宣传册、环保标语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理论学习(1)教师讲解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2)讲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介绍一些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进行讨论。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如制作环保宣传册、环保标语等。

(2)让学生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将环保行动付诸实践。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题目自拟。

2.观察家庭生活中的环保行为,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合作交流、实践探究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环境污染有哪些种类吗?它们分别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3.教师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讨论:“比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我们可以选择绿色出行,比如骑自行车、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4-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到450万种。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4-2★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

●我们在整理校园生物时,可以按树木、花草或其他标准将植物和动物分类,最后统计出共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

●统计校园生物时,不能漏掉那些不知名的动植物。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扬子鳄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藏羚羊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等地,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

★珙桐:中国鸽子树。

人参:“关东三宝”之一。

金花茶:“茶花皇后”。

水杉:植物界的“活化石”。

银杏:植物界的“大熊猫”。

4-3★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型。

①根据植物有没有花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②根据生活环境可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荷花为水生植物,其他植物为陆生植物。

③根据茎的特点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荷花、玉兰、大叶黄杨、雪松、圆柏为木本植物,牛筋草、苦苣菜等为草本植物。

④根据是否落叶的特点分为:(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

雪松、圆柏为常绿植物,其他为落叶植物。

⑤根据人类食用的需要分为:蔬菜、水果、粮食、药材。

★开花植物的身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在已经发现的(30多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4-4★(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1.太阳系大家族1.太阳系图片2.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太阳系。

3.八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太阳系内已经被发现的小行星有70余万颗,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主带以及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上。

5.木星的卫星众多,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有79颗卫星。

6.彗星俗称“扫把星”。

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主要成分是冰、尘埃和较小的岩石颗粒。

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中的冰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或几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

太阳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因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成功预言其周期是76年而得名。

7.行星是满足以下条件的天体:1围绕太阳运行;2质量足够大,形状近乎球形;3其轨道附近区域清空。

8.八颗行星体积从小到大的顺序是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

9.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0.八大行星根据组成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态星球,一类是气态星球。

11.固态星球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气态星球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2.固态行星的表面是岩石;气态行星的表面是气体,大气之下可能是液体、冰层或固态的内核。

13.八大行星各自又有哪些独特之处?水星的运行速度最快。

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

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接近。

地球适合生命的生存。

木星的卫星最多。

土星有美丽的光环。

天王星“躺”在公转轨道上自转。

海王星表面的蓝色是甲烷气体。

14.八颗行星被发现的先后顺序。

第1阶段: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用肉眼观察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第2阶段:1781年,英国人威廉·赫歇尔通过巨型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实验主题可能是“物质的变化”。

以下是可能在这个单元中进行的实验示例:
1. 化学反应实验:这个实验可能涉及将两种不同的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观察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并产生新的物质。

例如,将醋(醋酸)和苏打(碳酸氢钠)混合,会产生气泡并形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2. 铁生锈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可以观察铁暴露在空气中时如何生锈,并了解这个过程是化学反应的结果,其中铁与氧气和水反应形成铁氧化物。

3. 火山模型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当"火山"爆发时,不同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

他们可以使用醋、小苏打和红色食品色素来模拟这个过程。

4. 水的循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到水是如何通过蒸发和冷凝变成雨、雪和其他形式的。

他们可以使用灯泡或热水来模拟蒸发过程,并使用冷凝管来模拟冷凝过程。

以上实验都需要教师进行安全指导,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并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和原理。

此外,学生们需要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部编本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课本总结

部编本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课本总结

部编本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本总结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以“科学探究”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内容涉及生物、自然、物理等多个领域,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单元目标1. 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探究中与他人合作。

4. 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单元内容本单元共包含5个课文,分别是: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生物的多样性》3. 《自然界的规律》4. 《生活中的科学》5. 《创新与发明》每个课文后都设有“思考与实践”环节,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1. 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的多样性、自然界的规律、生活中的科学、创新与发明。

2. 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利用实验、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

六、单元总结本单元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研究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四单元 自转与公转知识点背诵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四单元 自转与公转知识点背诵

10、白天与黑夜1、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2、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一根假想的轴转动,这根假想的轴叫地轴。

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约24小时自转一周。

3、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简答)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天,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

地球不停的自转,也就形成了昼夜交替。

11、四季更替1、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四季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动)。

2、当地球公转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不断移动形成四季。

3、我们根据气温、昼夜长短来判断四季.4、四季中;白天的时间不断变化;在我国;白天最短是冬至;白天最长是夏至。

5、四季更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简答)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温度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12、影长与季节1、四季交替,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会有怎样的变化?(简答)一年四季中,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在北半球,夏至影子最短,过了夏至影子由短变长;冬至影子最长,过了冬至影子由长变短。

2、通过分析、比较一年中同意物体正午影长的数据,将一年中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就是在得出结论。

3、利用圭表可以观测一年中正午时分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从而识别季节。

圭表由圭和表组成。

圭表卧在正南正北的方向,上面有刻度,表立在圭面的南端。

用圭表测量出的连续两次表影最短(或最长)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就是一年。

13、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2、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在月影中;月球挡住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这个天体就是地球.3、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前后.日食类型: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4、月食:3、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月食发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西边结束.这说明月亮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4、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月食的类型:月全食、月偏食5、A为日全食;移动到B时为日偏食;移动到C时为日环食6、红月亮是因为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太阳光被地球全部挡住;但地球的大气层仍然折射了一部分太阳光;因此会出现“红月亮”.。

小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六年级第四单元自然资源中重点重点重点

小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六年级第四单元自然资源中重点重点重点

小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六年级第四单元自然资源中重点重点重点第四单元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一、校园生物大搜索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一450万种。

2.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二、校园生物分布图1.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

2.我国珍稀植物油桐、人参、水杉、银杏、金花茶等。

3.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白鳍豚、亚洲象、金丝猴等。

4.在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扬子鳄主要生活在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藏羚羊主要生活在西藏、青海等地;亚洲象主要生活在云南等地。

5.琪桐被称为“中国鸽子树”,人参被称为“关东三宝”之一,金茶花被称为“茶花皇后”,水杉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三、多种多样的植物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动植物。

2.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

如根据茎的特点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如:桃树樟树)和草本植物(如:狗尾草、水稻);根据生活环境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如:浮萍)和陆生植物(如:雪松)。

3.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两大类: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5.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6.不开花的植物包括蕨类(如:蕨菜)、藻类(如:紫菜)和苔藓类(如:葫芦藓)植物等。

7.属于开花的植物有:桃树、油菜花、凤仙花、月季、金鱼藻等四、种类繁多的动物1.科学家把动物分成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班级姓名
1、什么是仿生?仿生的科学过程要经过几个阶段?答: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这就是仿生。

仿生的科学过程要经过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四个阶段。

2、葱叶为什么不容易弯曲?答:因为有它的筒形结构决定的,筒形的葱叶承压能力强,所以葱叶不容易弯曲。

3、列出受到生物启示的一些发明。

(7项)答:蜻蜓——直升机,鱼——船,茅草叶——锯,蝙蝠——雷达,鸟——飞机,人——机器人,苍蝇复眼——蝇眼照相机。

4、什么是能源?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能源?答: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

把煤、石油、天然气、水力等这些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

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

5、目前,人类开发了哪些新能源?答:地热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风能。

此外还有可燃冰、煤成气、微生物。

6、未来的科学技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答:(1)我们可以乘坐宇宙风帆,到任何一个星球去做客(2)戴上特殊的眼睛,就可以看到宇宙中的暗物质(3)将纳米技术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等。

7、请你把观察过的一种植物名称、结构特性和受到的启示写在下面。

答:植物名称:葱叶结构特性:承受力大
受到的启示:制作管状物品。

8、请你把观察过的一种动物名称、结构特性和受到的启示写在下面。

答:动物名称:壁虎结构特性:能在墙壁上爬行
受到的启示:仿造壁虎的脚设计一种登山鞋。

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答:(1)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变(2)19世纪电的发现和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跨入电气时代(3)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10、纳米是什么单位?1纳米相当于1米的多少?答:纳米是长度单位。

1纳米相当于1米的十亿分之一,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

11、什么是纳米技术?答:纳米技术是研究千万分之一米到亿分之一米内,原子、分子的运动和变化的科学,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可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

12、人类在太空空间站的温室中,试验种植过那些植物并获得成功?
答:试验种植过小麦、甘薯、萝卜、莴苣、白菜和花卉等植物。

13、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等都离不开能源。

地球上的能源不是无穷无尽的,到目前为止,地球上四分之一的石油已经被用掉了。

请分析图表(见课本80页),说说自己的想法。

答:地球上的石油储量是一定的,且它是不可再生能源,现在已有四分之一的被用掉了,因此我们要合理开采,有计划使用,要珍惜能源,要有保护能源的意识。

如果滥开采能源和无节制使用,势必会造成能源短缺,使我们无法生活。

14、未来20年或30年里,人的平均寿命有可能突破多少岁?
答:未来20年或30年里,人的平均寿命有可能突破120岁。

15、21世纪得到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是哪些?答:可燃冰、煤成气、微生物、太阳能、风能。

16、月球表面蕴藏着大量的什么?我国的探月工程内容之一是什么?答:氦—3。

我国探月工程内容之一是勘探包括氦—3在内的14种资源在月球的详细分布。

17、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是什么?答:是太阳能。

18、将下列能源按要求分类。

煤、石油、天然气、潮汐能、地热能、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

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哪些?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哪些?答:属于可再生能源是潮汐能、地热能、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

19、仿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请你结合具体例子说一说。

答:以葱叶为例,发现葱叶的筒形结构具有承受力强这一特性即发现(1)生物性能,用长方形的纸卷起一个纸筒即(2)建立模型,纸筒是否也具有生物性能即(3)模型检测,设计、制造管形的产品即(4)开发产品。

20、(1)有些植物的叶子很薄、很大又很长,但仍能挺拔的伸展在空中。

这是为什么?(2)叶子的这种特性与筒形桥有什么关系?答:(1)这些植物叶子的边缘是卷曲的,甚至卷成筒形,依靠这种形状,增加了叶子的强度,使叶子挺拔生长(2)根据这种原理,人们发明了筒形桥,既坚固又省材料。

21、回忆“葱叶的启示”的探究过程,完成下面内容。

发现葱叶的性能:发现葱叶的筒形结构具有承受力强。

我制作的模型:用长方形的纸卷起一个纸筒。

我的发现:纸筒的承压受力也强我设计的仿生产品:铁管。

22、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哪四项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发展?答: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和航空科学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