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莆田八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命题人:黄桂伟审核人:高一历史备课组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如下图所示,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修正可以用来证明( )A.历史评价易受到人的主观意识干扰B.历史叙述真实性易受时代因素影响C.科学革命理论具有自我完善的特征D.两次工业革命对科学理论产生的贡献2.巴黎公社起义并非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
对“偶然性”的阐释,正确的是( )A.必然遭遇暂时的失败B.普法战争后巴黎形势C.违背多数工人的意愿D.客观原因导致其失败3.1917年4月,俄国革命家李可夫指出:“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
”据此判断,他会主张( )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B.准备举行武装起义C.有限度的支持临时政府D.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4.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靡”政策,即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以经济物质利益抚慰。
道光、同治、咸丰三朝,“羁靡”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
这一变化表明( )A.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B.近代外交观念逐渐确立C.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5.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D.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6.鸦片战争之后,面对潮水般涌入的“洋药”(鸦片),清政府不得已准许本国栽种土烟,企图通过“内地之种日多”,使“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不自禁而绝”。
这本质上揭示了( )A.清政府对鸦片走私缺乏清醒的认识B.为改善民生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C.鸦片走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D.清政府开始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7.据史料记载,1839年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表反映了1978年和200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78和200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B.企业自主权的扩大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参考答案:D2.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A.维护各州的权力B.争取民族独立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D.建立民主制度参考答案:C3. 《通考》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
”文中的“太祖”是指( )A.汉太祖刘邦B.宋太祖赵匡胤C.元太祖铁木真D.明太祖朱元璋参考答案:B 4. 下列关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③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A.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参考答案:B5.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B.社会人口的增加C.国家分裂的影响D.统治阶级的提倡参考答案:A6.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参考答案:B略7.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泣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参考答案:C8. 希腊民主政治所蕴藏的法律理念主要是:( )A、三权分立B、集体管理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D、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参考答案:D9. 下边是我国古代某一生产工具的插图,有关该图工具的正确叙述是A.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B.促进汉代粮食产量增加C.用于农业灌溉D.被称为“水排”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图片反映的是筒车,用于农业灌溉,故C正确;筒车与农业播种无关,故A错误;筒车属于唐朝,不是汉代,故B错误;“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故D错误。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莆田八中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1.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3.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4.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5.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6.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8. “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莆田八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年地理科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教师:蒋怀敏审题教师:杨朝东(金石中学)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天空中飘动的云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⑤陨石⑥流星体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2.“天上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我要把它摘下来、送给盲童当眼睛。
”这首儿歌中的“天上星”主要指的是( )A.彗星 B.行星 C.恒星 D.卫星据《新京报》报道,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16年4月30日15时26分,美国航天局“信使”号探测器(第一颗人造水星卫星)以撞击水星的壮烈方式为11年的太空旅程画上了句号。
结合下表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星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比地球大②水星表面始终昼夜等长③水星的体积和质量小,无法吸引住大气④“信使”号探测器牺牲时,北京时间为5月1日3时26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在太阳系中,如果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生存下去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5.太阳活动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分布在(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内部圈层6.用一般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时,声音常常忽大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 )A.太阳大气发射的电磁波扰乱了地球上空的大气层B.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乱了地球磁场C.短波在大气中传播时,被空气分子吸收D.短波到达电离层后,被全部反射回到地面万众瞩目的中共十九大2017年11月1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十九大开幕当日,太阳直射点()A.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 B.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南移动C.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 D.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北移动8.当太阳直射点由③向④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慢—快—慢 D.快—慢—快北京时间2017年10月8日19:00,NBA(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中国赛上海站勇士队vs森林狼队的比赛如期举行。
福建省莆田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计60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理解周朝“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的含义,古代“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也就是分封制,形成的是天子是君主,诸侯是臣民的等级制度。
对应分析备选项中的各项制度,A强调的是世世代代的继承,C也是一种继承关系,主要是嫡长子继承制,D时间不符合,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诗歌所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A.商周的宗法制 B.西周的分封制C.秦汉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止博褒妃笑一场”描述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这说明春秋时期中国实行的依旧是分封制,列国指的是封国,故答案选B,A C D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被破坏B.周天子权力至高无上C.礼乐制度被破坏D.贵族世袭特权被废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三家分晋体现了西周时期确立的分封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分封的自主权已经从天子的手中旁落。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出现。
故选A。
B项错误,战国各国的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CD项错误,三家分晋并未否定等级制度和贵族的特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莆田八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年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教师:林凌审题教师:林茂德(金石中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东又称齐鲁,这个简称应该源于()A. 商朝宗法制B. 西周分封制C. 秦代郡县制D. 隋唐科举制2.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余年,鼎盛时有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 宗法制的影响B. 封建国家的倡导C. 分封制的产物D. 君主专制的需要3.南朝宋裴驷《史记集解》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材料观点前后矛盾B. 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 体现了皇权的独裁D. 文字材料不足为信4.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攻打匈奴D. 修筑长城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六国B. 开创皇帝制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6.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 尚书省B. 中书省C. 门下省D. 兵部7.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A. 中节省和枢密院B. 中书门下和中书省C. 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D. 枢密院和宣政院8.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命题人:黄桂伟审核人:高二备课组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60分1.在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民俗中,除夕夜要“迎家堂”,家中要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
与这一民俗有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 D.宗法制2.网上书店这样介绍易中天的《帝国的终结》一书: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对上述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B.秦朝创立的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制度C.隋朝开始形成科举制,宋朝出现八股取士D.明成祖废除丞相,设立内阁3.贞观元年唐太宗对大臣王珪说:“诏敕或有差失,则当行驳正。
人心所见,互有不同。
”文中两个空分别填A.中书宰相 B.中书门下 C.中书尚书 D.尚书中朝4.故宫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雍正皇帝得以“以一人治天下”的措施是A.恢复丞相制度 B.完善三省六部制C.设立军机处 D.重用议政王大臣会议5.清入关前,没有专门的饮食制度,仍“席地而坐,自割肉而食”,没有君臣之别。
入关后,明代宫廷饮食中的礼法、等级制度在清宫中重新得到体现。
这说明A.民族交融影响饮食习惯 B.满族正统地位受到挑战C.经济发展促进礼仪变革 D.传统习俗遭到全面摒弃6.“(在古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A.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的影响 B.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C.地理环境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D.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7.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的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士—诸侯—卿大夫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2、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给沿岸居民带来诸多巨大灾难,为治理黄河,唐朝政府从工程决策到实施的过程应该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3、“宗,尊祖庙也”,意思是说,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A、以宗教信仰为纽带B、以活动地域为纽带C、以血缘家族为纽带D、以土地财产为纽带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A、皇权逐渐削弱面B、相权逐渐加强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5、古希腊各城邦中最为流行的两种政体是()①贵族制②民主制③寡头制④君主制⑤僭主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6、古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近代西方启蒙学者和资产阶级革命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和民享、民有、民治的思想,便来自于古希腊的经验。
古希腊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A、独立自治B、三权分立C、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D、小国寡民7、“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其中罗马的“伟大”是指()A、议会制度B、专制制度C、法律制度D、邦联制度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中的()A、君主立宪制B、责任内阁制C、两党制D、代议制民主9、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初期建立的国家体制是()A、松散的邦联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紧密的联邦制10、法国1875年宪法的条款中,从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企图的是()A、“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据绝对票数选出,可连选连任”B、“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C、“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D、“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11、“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福建莆田市莆田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0分)1. 清初地主商人对财富“以末敛之,以本守之”,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A. 导致农民贫穷B. 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C. 手工工场规模受到严格限制D.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对“本”和“末”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本”指的是农业生产,“末”指的是工商业生产,材料的含义是以经营工商业获取利润,再将其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即购买土地。
所以造成的影响是致使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不符。
点睛: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
“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法律的内容必然为经济形态所决定,当“农本商末”观念被统治者信奉以后,作为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体现的抑商之法应运而生。
2.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
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 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 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 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答案】B【解析】隋唐时期六部隶属尚书省,尚书省长官为宰相;到了明代,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后,六部直接隶属皇帝,六部长官级别提升,因此材料中的变化是明代中枢机构设置调整的结果。
故答案为B项。
材料反映的是六部长官品级的变化,不是职位的变化,排除A项;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3. 黄宗羲提出:“盏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30X2=60)1.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后世“(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
这表明( )A.南北经济差异逐步扩大 B.随着人口南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化重心南移D.自然条件决定经济发展水平2.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
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
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
下列关于明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政府积极应对疫病B.重点是灾后服济救助C.防疫措施体现理学主张 D.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3.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
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
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 )A.由北向南迁徙B.迁徒涉及阶层广和规棋大C.加速南方开发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4. (2018·天津滨海七所重点学校联考题·10)下图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它表明( )A.铁器已经成为农业主要生产工具B.铁农具已经向全国推广C.战国时期已经形成精耕细作生产方式D.战国时期冶铁技术是灌钢法5.以下是两汉人口的变化统计,据表分析可见(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国华制表) A.东汉大部分人口集中到长江流域B.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D.我国北方经济整体呈衰退的趋势6.康熙八年(1669年)开始,清政府以“更名田”的名义,下令将曾为明王朝藩王由于战乱而荒废的土地,免予变价,归现有种地者所有,令其耕种,照常征粮。
即实行“更名田”。
2018届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命题人:周如萍审核人:高三历史备课组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 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答案】D【解析】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或宗主,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弊有利,但从材料无法推断其利弊大小,故C 项错误;士、庶民“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D项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中要特别注意“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结合所学的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对四个选项进行排查。
2.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A. 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B. 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 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答案】C3. 元代王祯所著《农书》描写宋、元时期人们到处找地种的情景:“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胜不稼。
”于是,闽、江、淮、浙等地开垦出许多梯田,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则大量圈湖造田。
这种现象折射出A. 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B. 政府对土地开发的失控C.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D. 南方人口的较快增长【答案】D【解析】“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胜不稼。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校本作业(4)含答案
高一历史校本作业(4)班级姓名座号1、“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四月提纲”B、《共产党宣言》C、《大抗议书》D、《人权宣言》2、“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
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
"“大炮”是()A、启蒙思想B、生物进化论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3、《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4、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5、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7、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莫斯科政体在一切方面都是对美国的否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八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如下图所示,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修正可以用来证明( )
“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用
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从1848年起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法国、
奥地利、匈牙利、波兰以及最近在俄国刚刚真正确立了大工业,而德国简直就
成了一个头等工业国。
——这一切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可见这个基础在
1848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
”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恩格斯(1895) A.历史评价易受到人的主观意识干扰B.历史叙述真实性易受时代因素影响
C.科学革命理论具有自我完善的特征D.两次工业革命对科学理论产生的贡献
2.巴黎公社起义并非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
对“偶然性”
的阐释,正确的是( )
A.必然遭遇暂时的失败B.普法战争后巴黎形势
C.违背多数工人的意愿D.客观原因导致其失败
3.1917年4月,俄国革命家李可夫指出:“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
”据此判断,他会主张( )
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B.准备举行武装起义
C.有限度的支持临时政府D.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4.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靡”政策,即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以经济物质利益抚慰。
道光、同治、咸丰三朝,“羁靡”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
这一变化表明( )
A.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B.近代外交观念逐渐确立
C.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
5.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
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 )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D.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
6.鸦片战争之后,面对潮水般涌入的“洋药”(鸦片),清政府不得已准许本国栽种土烟,企图通过“内地之种日多”,使“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不自禁而绝”。
这本质上揭示了( ) A.清政府对鸦片走私缺乏清醒的认识B.为改善民生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
C.鸦片走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D.清政府开始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
7.据史料记载,1839年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
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
”这种现象反映出( )
A.中国人的封闭愚昧B.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C.对英作战指挥失误D.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8.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
第四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沂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
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追求平等外交放弃华夷观念B.遭到列强控制成为傀儡政权C.外交政策逐渐接轨国际规则D.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独立9.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将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
这些规定( )
A.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B.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C.为列强在华建立租界提供依据D.便利了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
10.1853年,英国利用最惠国待遇和中美《望厦条约》有关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向中方提出修约要求。
1854年,美国、法国也积极活动修约。
西方列强积极修约意在( )
A.改变不利的贸易局面B.获取更多的通商口岸
C.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D.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军
11.洪秀全原名火秀,自己改名“秀全”,取“禾(吾)乃人王”之意;以“国”代“圆”“王居其中”之
意。
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深居宫中享乐,对于政事却不甚关心,由此看来,太平天国运动( ) A.因领导阶层贪图享乐导致最终失败B.受阶级局限失败有其必然性
C.领导人深谙帝王之术沉湎个人享受D.属旧式农民起义排斥近代化
12.李鸿章率淮军出战太平军不久,就发觉太平军所以“猛不可当”是因为他们作战“专恃洋枪,每进队必有数千杆冲击”。
他还将中西方军事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的武器、军队与西方的差距。
由此可以看出( )
A.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B.天平天国运动得到了列强的大力支持
C.洋务运动开展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
13.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
A.遭到了列强的镇压B.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
C.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是列强侵略加剧的产物
14.《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这个条约,既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尊严跌至谷底,也是中国重新起步、从头开始的起点。
”这里的“条约”是( )
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5.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
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
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这一论述( )
A.表明了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的态度B.表现了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的反应
C.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实D.揭示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政府的心态
16.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的江苏巡抚程德全、安徽巡抚朱家宝、广西巡抚沈秉堃、两广总督张鸣岐纷纷宣布独立,变成新政权的都督;四川总督赵尔丰则主动把政权交给了谘议局议长蒲殿俊。
这种形式的“独立”( )
A.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B.为共和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C.埋下了此后帝制复辟的隐患D.导致革命党人失去了主导权17.沈从文在《辛亥革命的一课》中指出:“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
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
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
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