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七年级上学期地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4、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一、降水与生活1、了解降水:(提问):我们常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该地的降水概率说%几,那么这个降水和降雨是不是等同呢?(投影):出示降雨、降雪、冰雹常见降水形式(提问):那么降水是不是就是这三种形式呢?(霜、露、雾等)2、降水的等级与测量:(讲述):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将降水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几个等级,那么一般是24小时内的降雨量:(投影):出示降雨等级图(讲述)降水量的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雨量的常用单位是毫米(mm)。
3、降水对生活的影响:(提问):我们了解了降水,那么降水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过多、过少、适中)(投影):出示相关图片二、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差异(提问):降水在同一个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存在什么差异?(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地区分布)2、降水柱状图(讲述):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柱状图来表示.(投影):出示降水柱状图(说明):降水柱状图和以前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是一样的,大致讲解画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人教版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围观察讨论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雨量器量杯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
(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气后变成了水汽发进入大气中)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板书:三、降水量的测定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4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降水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降水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 中国降水的特点,如季风的影响、东南沿海与西北内陆的降水差异等。
5. 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1. 地理观测能力:通过观察世界和中国的降水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理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 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分析降水形成的原因及影响降水的因素,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4)视频资源:《气候变化与降水》科普视频,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降水的影响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拓展要求:
(1)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推荐的材料,观看推荐的视频资源,加深对降水知识的理解。
(2)学生可以结合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撰写一篇关于降水知识的读后感或观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气候、天气等基本概念,对于地球上的水循环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降水提供了基础知识。但学生对于降水的类型、形成原因以及影响降水的因素等可能较为模糊,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强,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来观察和分析降水分布规律。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可能较弱,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降水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降水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降水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降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降水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世界降水分布图解》:详细解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 《中国降水分布指南》:深入研究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如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等。
- 《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探讨降水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降水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2来自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世界各地降水的实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尝试解释不同地区降水差异的原因。
- 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观察和记录降水现象,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或家庭调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_______,而最干燥的地区是_______。
-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降水量最少的省份是_______。
3. 简答题:
- 请简要说明降水形成的过程。
- 请列举至少三个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并简述其作用。
- 请描述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
- 请举例说明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
(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汽后变成了水汽进入大气中)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板书:二、降水量的测定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8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
有实物更好:图3.21已经画得十分清楚。
通过阅读、看图。
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3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
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
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教学方法: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课时安排:共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向同学们一一展示在电脑上打印的降雨、降雪、冰雹的图片。
并提问:这是什么天气?【生答】【师总】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 对天气和气候感兴趣,愿意参与实践活动。
2. 有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需要进一步提高。
3. 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能缺乏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4. 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责任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6)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降水观测、数据分析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雨水下得很大,而隔壁地区却滴雨未下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降水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降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6.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实践活动成果,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于需要改进的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努力提高。同时,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6. 我国降水特点:我国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4、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一、降水与生活1、了解降水:(提问):我们常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该地的降水概率说%几,那么这个降水和降雨是不是等同呢?(投影):出示降雨、降雪、冰雹常见降水形式(提问):那么降水是不是就是这三种形式呢?(霜、露、雾等)2、降水的等级与测量:(讲述):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将降水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几个等级,那么一般是24小时内的降雨量:(投影):出示降雨等级图(讲述)降水量的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雨量的常用单位是毫米(mm)。
3、降水对生活的影响:(提问):我们了解了降水,那么降水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过多、过少、适中)(投影):出示相关图片二、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差异(提问):降水在同一个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存在什么差异?(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地区分布)2、降水柱状图(讲述):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柱状图来表示。
(投影):出示降水柱状图(说明):降水柱状图和以前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是一样的,大致讲解画法。
(投影):出示课本活动题(问题):1、在这幅降水柱状图中哪几个月降水多,是什么季节?2、哪几个月降水少、是什么季节?3、这个地方的降水的季节特点是什么?3、降水的类型(讲述):我们把这种降水的季节特点叫做“夏季多雨型”,那么是类型中的一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其他的几个降水类型:(投影):出示降水类型图(提问):根据给出的降水量柱状图,来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及降水的类型名称。
(完整word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教案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尔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该地区气候极其干燥,经常连续几年不降雨水,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少雨的地方。
回想,思考
自
主
探
究
1.各地降水的多少通常用来表示,,在同一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
2.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从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___(受_________影响)。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________;大陆西岸降水________
达标测评题
二.非选择题至次年3月4月至9月
(4)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讨论,交流
2000
逐渐减少
多
少
少
多
乞拉朋齐
阿卡塔马沙漠
回答展示
理解记忆
拓
展
提
高
世界雨极--乞拉明齐
1816年,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萨密邦的乞拉朋齐,一年里下了20447毫米的雨量,夺得了世界“极”雨的称号。以后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记录,都远远落在它的后面,可望而不可及。时隔99年以后,就是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齐在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他自己的记录,蝉联了世界“雨极”的荣誉!
阅读了解,拓宽知识视野
达
标
测
评
同步学习66页7题
学生独立做题,巩固所学知识组内互评、互纠,老师抽批
小
结
与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认识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2.认识降水量的空间变化。
【教学重难点】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与空间变化。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情景导入: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认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自主探究】认识降水的变化1.学生读课本P58页内容。
思考:(1)什么是降水?(2)“降雨”就是“降水”的说法对不对?学生归纳:①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②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学生完成P59页活动,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技巧。
教师点拨:判读降水柱状图时,要注意获取以下信息:(1)判读降水量最多的月份,降水量最少的月份;(2)估算年降水总量;(3)归纳降水与季节变化的关系;(4)结合气温曲线图,衡量水热配置状况。
3.教师小结:依据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可将降水的变化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
【合作探究】1.学生结合等高线、等温线特征,讨论等降水量线的特征。
教师点拨:由于都属于等值线,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学生分组合作,解读课本P60页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
读图要求了解以下信息:(1)从图中表示降水量多少的颜色渐变规律看,降水随纬度变化的情况怎样?(2)从降水的海陆分布看,降水分布有什么变化?(3)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点与最少的地点分别在哪儿?3.学生归纳降水的全球分布规律,教师作小结: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④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拓展探究】1.学生完成课本P61页活动1、2、3。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
(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汽后变成了水汽进入大气中)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板书:二、降水量的测定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8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
有实物更好:图3.21已经画得十分清楚。
通过阅读、看图。
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精品教案•设计思想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趣味性,本节课设计用与雨有关的诗词导入,并设计了活动一。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主学习、小组研讨和抢答相结合的方式。
注重了学生绘图、析图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及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降水分布的差异;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绘制降水量分布图、柱状图,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描述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有用,形成学习地理兴趣。
通过参与降水季节变化的课堂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降水柱状图的阅读;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难点降水柱状图的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法•课前准备⑴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
⑵按惯例前后位4 人为一组•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唐诗,它是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学生齐诵:《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写的是春雨。
你们还知道哪些诗词是描写雨的?(一生朗诵: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另一生答: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从上面的诗歌中,诗人常把与我们生活直接相关的降水与我们的情感联系起来。
的确降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降水与生活[老师承转]首先我们要来了解降水的基本情况,同学们请阅读P53课文,了解什么是降水,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等级。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
2、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3、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 1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降雨和降雪景观图。
向学生提问:这两幅景观图各表示什么天气?(降雨、降雪)降雨和降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我们统称为大气降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方法 2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或可以直接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或简单的工笔画)推出课题: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讲授新课]一、降水的测量学生阅读:P58《降水量的测量》教师事先布置阅读目的明确测量(雨量器和量杯)、单位(毫米)、测量方法〔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
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转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板)二、降水的变化1.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
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7页)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7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前一节的气温分布有类似的地方,可以利用前一节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分布”来分析世界各地降水差异的成因,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大气降水是从空中降落下来的雨、雪、雹等总称。
教材通过一段文字讲述了降水的来源到降落到地表的动态过程,水汽从江河湖海中蒸发、蒸腾到大气中,凝结成云形成降水。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质是在一刻不停地运动着的,而运动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世界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在降水的空间分布中,教材通过提问对各地降水量的多少作了定性的叙述,而在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偏重定量的说明。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另外,教材用提问、图像、小结的形式,反复说明一个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图像能够较直观地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课本提供的读图问答,引导学生读图思考,结合图示找到问题答案,且能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向中学的一个心理转变期,其心理总的表现为独立性与依赖性。
自主学习能力差,课堂中较为活跃,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在一堂课中要掌握住有效的学习时间,合理、适量的安排教学内容,伴随思考、活动等环节,增强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用最简单的方式在课堂中记住知识点,帮助学生养成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顺利过渡这个心理转变期。
教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屏幕展示]三句古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教师提问]同学们读了这三句朗朗上口的古诗,会联想到一个怎样的景象?[学生回答]联想到下雨的景象。
[教师总结]这三句古诗都出现了一个“雨”字,它们都描写了降雨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
2、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3、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降雨和降雪景观图。
向学生提问:这两幅景观图各表示什么天气?(降雨、降雪)降雨和降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我们统称为大气降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方法2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或可以直接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或简单的工笔画)推出课题: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测量
学生阅读:P58《降水量的测量》
教师事先布置阅读目的、单位(毫米)、测量方法〔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
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
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转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板)二、降水的变化
1.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
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1)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此表也可以根换成本地区的具体数据)
(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
(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
(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
(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
如本资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个刻度就应确定为30毫米或50毫米,总刻度从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画面逐月显示12根柱形,说明12根柱形表示12个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导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
某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3.学生画好图后,鼠标点击读图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季节变化情况。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749毫米)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4.多媒体展示反馈练习。
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板书: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
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多媒体展示课本P60图
3.2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为底图,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边得出结论。
(1)画面显示用红色勾勒出赤道,并闪烁。
对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一问的结论: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画面显示用蓝色虚线勾勒出南、北极圈,并闪烁。
对两极地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二问的结论: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画面显示用绿色虚线勾勒出南、北回归线,并闪烁。
然后用黑色块分别闪烁回归线东西两侧的降水量,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三问的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画面分别显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让学生指出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对温带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四问的结论: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画面分别显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并闪烁。
让学生从两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问的结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
4.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板书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
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的测量
二、降水的变化
降水柱状图
判读
三、降水的分布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反馈练习
1.下列有关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水就是降雨
B.测量降水量的基本器具叫雨量器
C.赤道附近降水多
D.非洲撒哈拉沙漠属于干燥少雨区
2.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差别大,影响降水这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洋流因素
C.海陆因素
D.地形因素
3.下列有关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同一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B.雨量器就是测量降水量用的量杯
C.赤道附近的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D.降水对人民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很大
4.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位于台湾山脉的东部,该地降水的类型是()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5.我国新疆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偏高、气温低
B.海拔较高、水汽少
C.深居内陆、距海远
D.山地阻挡、背风坡
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