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震预警的单台定位技术研究(下)

合集下载

GPS(GNSS)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修改稿)

GPS(GNSS)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修改稿)

GPS(GNSS)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引言地质灾害是自然界常见的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于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PS(GNSS)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GPS(GNSS)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GPS(GNSS)技术概述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简称。

GPS(GNSS)技术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计算接收器与卫星的距离,从而实现精确定位。

GPS(GNSS)技术具有全球覆盖、高精度、实时性和连续性等突出优势,使其成为地质灾害监测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

GPS(GNSS)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震监测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GPS(GNSS)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测量地表的形变情况,可以实时监测到地震的发生及其规模,从而提前进行预警;二是通过连续监测地震后地表的形变情况,可以推断地下断层的滑动情况,对地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地面沉降监测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水开采、地下采矿等原因导致地面水平面下降的现象。

GPS(GNSS)技术可以通过连续监测地面的高程变化情况,对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这种监测手段具有高精度、实时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可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为地面沉降的预警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火山活动监测火山活动是一种强烈的地质灾害,对周边地区造成巨大的破坏。

GPS(GNSS)技术在火山活动监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火山周围地区地壳形变的监测。

通过对地震前后火山周围地壳的形变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预测火山喷发的可能性,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GPS(GNSS)技术的优势和挑战优势1.全球覆盖:GPS(GNSS)技术可以实现全球覆盖,无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监测;2.高精度:GPS(GNSS)技术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可以实现毫米级的位移测量;3.实时性:GPS(GNSS)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地表的形变情况,为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提供及时数据支持;4.连续性:GPS(GNSS)技术可以连续地对地表形变进行监测,提供时序性数据,为长期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便利。

基于GPS技术的地震预测研究

基于GPS技术的地震预测研究

基于GPS技术的地震预测研究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前预警地震的发生和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地震预测研究。

近年来,基于GPS技术的地震预测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能够实时测定地球上任意地点的经纬度、高程和时间。

通过GPS技术,可以准确地测量地壳的运动,包括水平和垂直的运动。

地震预测研究中,利用GPS技术可以监测地壳的微小变形,从而判断地震的可能发生。

首先,通过GPS技术可以监测地壳的运动变化,进而研究地震的断层活动。

地震断层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场所,通过GPS技术可以对断层进行精确的测量和监测。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长期的GPS观测数据,分析地壳的运动情况,包括断层的滑动速度、张裂速度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地震的可能发生。

其次,基于GPS技术可以研究地壳应变的变化情况。

地壳应变是地壳变形的重要表征,也是地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GPS技术,可以实时测量地壳的微弱变形,进而研究地壳的应变状态。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地壳应变数据的分析,判断地震的潜在风险,并进行地震预测。

此外,利用GPS技术可以研究地下流体运动对地震的影响。

地下流体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地下水、地下岩浆等地下流体运动会对地壳造成压力变化,进而影响地震的发生。

通过GPS技术,可以监测地表的沉降或隆起情况,进而研究地下流体运动对地震的影响。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预测地震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应的准备和防范。

最后,基于GPS技术可以进行地震前兆的监测和预测。

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地震活动之前的一系列物理变化。

通过GPS技术,可以监测地震前兆现象,包括地壳形变、电磁辐射等。

通过对这些前兆现象的分析,可以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总之,基于GPS技术的地震预测研究可以通过对地壳的运动变化、地壳应变、地下流体运动和地震前兆的监测,提前判断地震的可能发生。

GNSS定位技术在导航与定位服务中的应用

GNSS定位技术在导航与定位服务中的应用

GNSS定位技术在导航与定位服务中的应用近年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定位技术已经在导航与定位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GNSS定位技术通过利用卫星发射的信号,可以确定地面目标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为人们提供准确的导航和定位服务。

本文将会探讨GNSS定位技术在导航与定位服务中的应用。

GNSS定位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

通过GNSS定位系统,驾驶员可以准确地获得自己的位置信息,借助地图应用,他们可以轻松找到目的地并规划最佳路线。

此外,GNSS定位技术还可以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帮助驾驶员避开拥堵路段,缩短行驶时间。

在公共交通领域,GNSS定位系统可以监控公交车、出租车等车辆的位置,方便乘客查询车辆到站信息,并根据需要调配车辆资源。

除了交通领域,GNSS定位技术在航空、航海和探险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航空领域,飞行员利用GNSS定位系统可以准确地确定飞机的位置和航向,以便进行精确的飞行控制。

在航海领域,船长通过GNSS定位系统可以实时了解船只的位置,避免与其他船只发生碰撞。

对于探险队伍来说,GNSS定位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帮助探险者找到正确的路线和安全的营地。

在军事领域,GNSS定位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军事部门利用GNSS定位系统进行军事行动的规划和管理,实现部队的精确定位。

此外,GNSS定位技术还可以为导弹、无人机等军事装备提供精准的导航和定位支持,提高军事作战的精确性和效率。

此外,GNSS定位技术在应急救援、资源调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灾害发生时,GNSS定位系统可以迅速确定灾区的位置并为救援行动提供准确的导航和定位服务。

在资源调度方面,GNSS定位技术可以为物流管理、货运调配等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优化资源利用和提高工作效率。

在环境监测方面,GNSS定位技术可以为地质勘探、地震预警等提供准确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研究和了解自然界。

地震监测和预测技术

地震监测和预测技术

地震监测和预测技术地震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灾害,它能够瞬间破坏居民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如果能够提前发现和预测地震,那么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来避免或减少地震对人们的影响。

因此,地震监测和预测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

地震监测技术地震监测技术包括多种不同的方法,例如:1.地震仪器:地震仪器是一种专门用于记录震动信号的设备。

这种设备通常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放大器等部件组成。

地震仪器可以记录地震的震级、震源位置、震源深度和地震波的传播方向等重要参数,从而对地震的起源和传播进行研究。

2.地震观测台网:地震观测台网是由大量地震观测站组成的网络。

这些地震观测站通常配备地震仪器,可以实时地记录地震信号,并通过无线电或卫星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地震学家可以推断出地震的发生时刻、震源位置、震级等信息。

3. GPS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用于监测地壳的变形。

地震前,地壳通常会发生微小的变形,这种变形可以通过GPS测量来检测并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地震学家可以预测地震的可能性。

地震预测技术地震预测技术的核心是提前发现地震的前兆。

地震前兆包括多种不同的现象,例如:1.地震云:地震云是一种由水蒸气形成的云团,通常在地震前几天出现。

研究表明,地震云的形成可能与地震前地球电场的变化有关。

2.地震电磁波:地震前,地下岩石通常会发生一系列微小的电磁波变化,这些变化可以通过感应电磁场的方法进行监测。

如果监测到这些电磁波的变化,那么就可以推测地震的可能性。

3.地震前动物行为:有些研究表明,地震前动物的行为可能会发生一些异常变化。

例如,某些鱼类可能会跳出水面,某些动物可能会聚集在一起不停地叫唤。

以上只是地震预测技术的一些例子,目前还没有一种完美的方法能够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因此,地震学家们必须不断研究和改进这些技术,以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之,地震监测和预测技术的研究对于减少地震的影响、保护人类生命和财产非常关键。

用于地震预警的三维实时定位方法

用于地震预警的三维实时定位方法
“ 着未 着” 位方 法用来 快速 确定 震源位 置 , 一方 法 的特点 是 同 时利 用 了 已触 发 台站 到 时 和 定 这 未触发 台站位 置信 息 。S tin ar o等 ( 0 8 通过使 用 已触发 台与 未 触发 台之 间 到 时差 的约束 不 a 20 )
作 者 简 介 : 雪君 (9 4 ) 女 , 韩 18 一 , 中国 地 震 台 网 中心 助 理 工 程 师 , 士 , 事 中 国 地 震 背 景 场 探 测 项 目管 理 、 震 观 测 硕 从 地 技 术 与 数 据 处 理 工作
地 震 地 磁 观 测 与 研 究 第 3 卷 第 2期 3 21 0 2年 4月
S S 0L EI M 0GI CAL AND 0M AGNE C GE TI 0BS RVATI E oN AND S RE EARCH
V0. No 2 1 33 . Ap . r 2O 2 1
地 震定位 是地 震预 警 的第 一 步 。常规 的定 位 算 法通 常需 要 等 到 四 、 五个 台站触 发 后 才开
始启 动 , 台 网所 含 台站不够 密集 时往往 无法 满足 预警 的需求 。为 了提高 定位 速度 , 第 一个 在 从
台站触 发之 后就 开始 定位 的方 法 的研 究 和软 件 开 发变 得 十 分 必要 。Ho ic i ( 0 5 提 出 r h等 20) u
摘 要 为 了尽 快 定 位 地 震 , “ 未着 ” 位 算 法 基 础 上 , 试 引 入 三 维 地 壳 模 型 , 建 具 有 三 维 空 在 着 定 尝 构 间格 点 分 布 的走 时 表 。根 据 已 触 发 台 站 的 到 时 和 未 触发 台 站 的 位 置 信 息 设 计 概 率 分 布 函 数 , 过 通 八 叉 树 搜 索 方 法 , 速 给 出震 源 在 三 维 空 间 的 可 能 位 置 。使 用 波 前 追 踪 算 法 , 算 中 国几 个 地 区 快 计 三 维 地 壳 模 型 的 走 时 网 格 , 用 中 国 地 震 台 网 资 料 , 区域 内 发 生 的地 震 进 行 定 位 分 析 。 结 果 显 利 对 示 , 一 定 的 台 网密 度 条 件 下 , 维 实 时定 位方 法 能 在震 后 数 秒 给 出 震 源 位 置 , 满 足 地 震 预 警 要 在 三 可

地震定位研究综述概要

地震定位研究综述概要

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践报告)结论从数学上讲,地震定位问题的实质在于求目标函数的极小值。

各种定位方法产生于对目标函数的构造、处理,以及求极小值方法的不同。

影响地震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台网布局,震相识别,到时读数,地壳结构等。

在数值计算中,常遇到下列问题:走时的计算,偏导数的计算,方程的反演求解等。

由于台网分布在地表,给深度定位带来一定的困难。

各种定位方法正是针对其中的某几个问题而设,各有优、缺点。

相对定位所得的震源相对位置精度较高。

对于主事件,可以利用改进后的经典方法进行单事件定位。

二者结合将可以得到较好的定位结果。

JHD 方法中引入的台站校正过于简单,不足以反映地壳的复杂结构;而 SSH 方法中的三维速度模型会带来巨大的运算量。

如果我们能够构造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校正参数,比如将台站校正作为有方向的矢量,进行联合反演,可能效果更好。

在 DDA 方法中,当事件对i, j 相距较近时,可以将(23式化简,反演得到 i, j 的相对距离。

同时我们可以选取较少的事件,用联合反演进行绝对定位。

将二者结合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定位效率。

致谢本文是在陈晓非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陈老师优秀的科学修养,深厚的数理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成了我努力奋斗的榜样。

本文同样凝聚了陈老师的心血,仅此向陈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周仕勇博士后以其丰富的理论背景和实践经验,对本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提供了诸多及时的信息。

张海明、张伟、邹最红、曹军等师兄师姐手把手地领我入门,令我受益匪浅。

均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 傅淑芳, 刘宝诚. 地震学教程[M].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447-480. [2] Geiger L. Probability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arthquake epicenters from arrival time only[J]. Bull.St.Louis.Univ, 1912, 8: 60-71. [3] Lee W H K, J C Lahr. HYPO71: A computer program for determining hypocenter, magnitude, and firs t motion pattern of local earthquakes[J]. U.S.Geol.Surv. Open-File Rept, 1975, 75-311. [4] Klein F W. Hypocenter location program HYPOINVERSE Part I: Users guide to versions 1,2,3 and 4[J]. U.S.Geol.Surv. Open-File Rept, 1978, 78-694.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践报告) [5] Lienert B R,Berg E, Frazer L N. Hypocenter: An earthquake location method using centered, scaled, and adaptively damped least squares[J]. Bull.Seism.Soc.Am, 1986,76(3: 771-783 . [6] Nelson G D, JohnE Vidale. Earthquake locations by 3-D finite-difference travel times[J].Bull.Seism.Soc.Am, 1990, 80(2: 395-410. [7] 赵仲和. 多重模型地震定位程序及其在北京台网的应用[J]. 地震学报,1983,5(2:242—254. [8] 吴明熙, 王鸣, 孙次昌, 等.1985 年禄劝地震部分余震的精确定位[J].地震学报,1990,12(2:121—129. [9] 赵卫明, 金延龙, 任庆维. 1988 年灵武地震序列的精确定位和发震构造[J]. 地震学报,1992,14(4:416 —422. [10] Prugger A F, Gendzwill D J. Microearthquake location: A nonlinear approach that makes use of a simplex stepping procedure[J].Bull.Seism.Soc.Am, 1988, 78(2: 799-815. [11] Douglas A. Joint epicenter determination[J]. Nature, 1976, 215: 45-48. [12] Dewey J. Seismicity and tectonics of western V enezuela[J]. Bull.Seism.Soc.Am, 1972, 62(6: 1711-1751. [13] Pavlis G, Booker J R. Progressive multiple event location (PMLE[J]. Bull.Seism.Soc.Am,1983,73(6:1753-1777. [14] Pujol J. Comments on the joint determination of hypocenter and station corrections[J]. Bull.Seism.Soc.Am, 1988, 78(3:1179-1189. [15] Pujol J. Joint event location – The JHD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s to data from local seismic networks[A]. In: Thurber C, N Rabinowitz. Advances in seismic event location[C].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163-204. [16] 王椿镛, 王溪莉, 颜其中. 昆明地震台网多事件定位问题的初步研究[J]. 地震学报,1993,15(2: 136— 145. [17] Crosson R S. Crustal structure modeling of earthquake data,1,Simultameous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of hypocenter and velocity parameters[J]. J.Geophys.Res,1976,81(17:3036-3046. [18] Aki K, Lee W H K. Determin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anomalies under a seismic array using first P arrival times from local earthquakes, part 1 : A homogeneous initial model[J]. J.Geophys.Res,1976,81(23:4381-4399. [19] Aki K,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structure of the lothosphere[J]. J.Geophys.Res,1977, 82(2:277-296. [20] Pavlis G, Booker J R. The mixed discrete-continuous inverse problem : Application of the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践报告)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earthquake hypocenters and velocity structure[J]. J.Geophys. Res, 1980,85(B9:4801-4810.[21] Spencer C, Gubbins D. Travel-time inversion for simultaneous earthquake locationand velocity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in laterally varying media[J].Geophys.J.Roy.Astr.Soc,1980, 63(1:95-116. [22] 赵仲和. 北京地区地震参数与速度结构的联合测定[J]. 地球物理学报,1983,26(2:131—139. [23] 刘福田. 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I)——理论和方法[J]. 地球物理学报, 1984,27(2: 167 —175。

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摘要】地震震源深度定位是地震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确定地震震源的深度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地壳内部的构造和活动规律。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震源深度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的应用。

接着分析了常用的地震震源深度定位方法,包括震相定位、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波形反演等。

然后探讨了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数据不足、速度结构不准确等。

接下来预测了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将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

最后阐述了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重要性,包括对地震活动预测和地质灾害防范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发展历程、常用方法、问题、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地震震源深度定位是地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地震震源深度的定位,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和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为地震灾害防范提供重要依据。

随着地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地震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震源深度定位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当前的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中,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被广泛应用。

从传统的地震波形分析到现代的全波形反演技术,地震学家们在地震震源深度定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地壳介质的复杂性、数据质量的提升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未来,随着地震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可以通过结合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处理和模型计算的精度,进一步完善地震震源深度定位方法,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未来将更加重要和有意义。

2. 正文2.1 地震震源深度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地震震源深度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初,科学家主要依靠地面观测台网来确定地震的震源位置和深度。

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及方法

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及方法

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及方法地震监测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对地震的产生、传播和影响进行监测和研究,从而提供地震预警、评估和应对的科学依据。

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包括:1.地震台网监测:地震台网是一种由地震仪器、地震台站和数据传输系统组成的网络。

地震台站通过地震仪器记录地震波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送到地震台网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地震台网可以实时监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震波的强度和传播速度等信息,提供及时的地震预警和信息发布。

2.地震仪器监测:地震仪器是用于测量地震波的设备。

常用的地震仪器包括地震震级仪、加速度计、位移计等。

地震仪器可以记录地震波的振幅、频率和传播速度等参数,对地震的发生机制和震源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

3.地磁监测:地磁监测是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来监测地震活动。

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会引起地磁场的变化,地磁监测可以通过连续地记录地磁场的变化,探测和识别地震前兆信号,提供地震预警和预测。

4.微震监测:微震是指地震能量相对较小、震级低的地震活动。

微震监测是通过专门设计的微震台站和地震仪器,对微震事件进行连续监测和记录。

微震监测可以提供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活动强度和演化过程等信息,对于预测大地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5.卫星遥感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搭载的高分辨率摄影机、红外传感器等设备,对地表的地形、地貌和变形等进行监测。

地震活动会引起地表的变形和地貌的改变,卫星遥感监测可以通过对地表变形的测量和分析,提供地震的影响范围和损失评估等信息。

6.地幔研究: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一层高温和高压的岩石层,地震波在地幔内的传播速度和路径会受到地幔物质的密度和熔融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的观测和分析,可以研究地幔的物理性质,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和震源信息。

7.数据分析和模拟:地震监测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分析和模拟,以提取有用的地震信息。

数据分析和模拟方法包括地震波形分析、地震定位、震源机制解算、地震活动区划和地震危险性评估等。

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研究

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研究

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研究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降低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开始被广泛应用。

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主要依靠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来提供准确的预警和信息。

本文将对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需要大量的实时数据来进行准确的地震监测和预警。

地震监测系统通常包括地震台网、加速度计、地震仪等。

这些设备会不断地采集地震波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是地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关键环节之一。

地震数据处理中心需要对实时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以提供精确的地震信息和预警。

首先,在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中,数据处理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处理技术通常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压缩等。

数据质量控制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可以帮助过滤掉错误的数据,确保地震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预处理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和校正等处理,以消除或减小由于设备误差、环境干扰等因素引起的数据噪声。

数据压缩是指将原始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少数据传输和存储的空间和带宽需求。

其次,数据分析技术在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数据分析技术通常包括地震事件识别、震中定位、震源机制分析和地震波传播模拟等。

地震事件识别是指从地震数据中自动识别地震事件,识别出地震波信号,并将其与噪声和其他地震事件进行区分。

震中定位是确定地震发生的位置,使用传感器网络和三角测量等方法来计算地震的震中坐标。

震源机制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地震波的振动特征来确定地震的发生机制,包括地震断层类型、滑动方向和滑动大小等。

地震波传播模拟是指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过程,用于预测地震波在不同地区的强度和传播速度。

此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地震数据的自动处理和分析,包括地震事件的自动识别和地震波的自动定位。

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摘要】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是地震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地震波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地震发生时的震源深度,为地震预警和灾害减轻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的方法与技术,包括地震波形拾取、波速模型建立等内容。

其次回顾了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和面临的挑战。

接着讨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并展望了未来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发展方向。

最后强调了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并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及问题。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讨论,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发展,为地震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方法、技术、发展历程、地震预警、应用、挑战、解决方案、发展方向、重要性、未来发展、成果、问题。

1. 引言1.1 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地震震源深度定位是地震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对于准确评估地震危险性、提高地震预警效率、深化地震机理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处理方法的不断优化,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的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台站定位法、双差定位法、倾斜矩阵法等多种算法。

这些方法结合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和观测数据,可以有效地对地震震源进行深度定位,并提供重要的地震参数信息。

随着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精准的震源深度定位可以有效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更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

地震震源深度定位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路径复杂、观测台站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挑战,未来的研究可探索深度学习算法、地震波形反演技术等新方法,进一步提升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将继续深化,为地震灾害防范和地震预警体系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地震预警中的单台综合定位方法

地震预警中的单台综合定位方法

o l A t o s c n u e t e s me l c t n t . ny B— meh d a o s n h a o a i i o me
K e r : i ge sai n; a t q a a l r i y wo ds sn l t t o e rh u ke e ry wa nng;e s c lc t n;B— s imi o ai o Ameh d; r n ip l g n meh d to Vo o o oy o to
d wn o d d fo K K— e f a a o la e r m I n t p n,wh s g i d r r h n 4 a d e ie t ld sa c a g o 3 m t o J o e ma n t e a e mo e t a n p c n r itn e r n e f m 0 k o u a r
第3 卷 第2 1 期
2011年 4月
大 地 测 量 与 地 球 动 力 学
J URNAL OF GE ES AND GE O OD Y ODYN AMI S C
Vo . No. 1 31 2
Ap ., 011 r 2
文章 编号 :6 15 4 ( 0 1 0 -120 17 —9 2 2 1 )20 4 -4
强 震 数 据 , 用 B △法 和 V rni 边 形 法 相 结 合 的方 法 计 算 震 中 距 。 结 果 表 明 , 一 法 和 V rni 运 一 ooo 多 B△ ooo 多边 形 法 相 结
合计算 出的震 中距与单用 BA法的计算 结果 相比 , — 单台定位所用时间相同 , 但其定位精度明显提高。
单 台地 震 预警 作 为 时效 性 强 的地震 预 警方 法 , 能在 最短 时间 内为 所要 保 护 的 目标 提供 警 报 , 而 从

卫星导航技术的地震预警应用研究

卫星导航技术的地震预警应用研究

卫星导航技术的地震预警应用研究一、导入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同时,由于地震发生的突发性和无法可避免的特点,使得预测地震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考虑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辅助地震的预测和预警。

本文旨在探讨卫星导航技术在地震预警领域的应用,为读者带来对这一领域的全面了解。

二、卫星导航技术简介卫星导航技术是指通过地球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发射电磁信号与地面站进行交互,实现测量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的技术。

目前,卫星导航技术主要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区域卫星导航系统(RNSS)等。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等。

其优点是覆盖面积广,定位精度高,匹配其它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所以在地震预警领域也是最被广泛使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三、地震预警技术概述地震预警技术是一种基于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强度,通过对来自地震震源、地震波传输和地表物理反应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处理,从而完成对地震情况的判断和预测的技术。

目前,地震预警技术主要分为了P波走时、S波走时、地面破裂速度、应变区域面积和频率等多种方法。

而卫星导航技术能够实时获取地震发生时目标区域的空间、时间等信息,可以为地震预警技术提供更为准确和及时的数据信息支撑。

四、卫星导航技术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1、地震观测站建设卫星导航技术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对于地震观测站的建设。

地震观测站是指安装在地面的一种设备,用以实时监测反映地震信息的数据传输点。

卫星导航技术可以使用在地震观测站的建设和维护中,实时定位地震观测站的位置和状态,实时监测地震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延时和干扰情况,从而提高地震观测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地震预警与短时预报卫星导航技术可以将地震观测站与卫星导航系统相结合,在地震快速预警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

GPS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研究

GPS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研究

GPS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影响极大。

地震预警是一种有效的减少地震损失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手段。

GPS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在地震来临之前提供非常准确的预测和预警,本文将介绍GPS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研究。

二、GPS概述GPS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它由美国国防部建立,于1995年向公众开放。

GPS利用特殊的卫星信号,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精确位置,并能提供时间信息。

它是一种高精度定位技术,将信号的接收、解码、计算和显示一系列工作集成在一个装置中,可在任何地点得到精度为米级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

三、GPS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研究地震预警往往需要对地震前的地表变形进行精确的监测。

GPS技术的高精度定位和连续监测能力,成为了地震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从地震预警方法、GPS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GPS技术的限制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地震预警方法地震预警是一种减轻地震损失和维护人民生命安全的手段。

其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监测地震的初动到达时间,判断地震的位置、规模和发展趋势,并在地震来临之前提前发出警报。

通过地震预警,人们可以做好防范措施,在地震来临之前采取应急措施,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

2. GPS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GPS技术具有高精度定位和连续监测能力,因此在地震预警中得到应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监测地壳变形:地震之前,地壳会发生一定的形变,在地震前期阶段,GPS可以对地表形变进行精确的观测。

通过监测地震前地表的变形,GPS可以提前判断地震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从而实现地震预警工作。

(2)分析地下构造:GPS还可以通过监测地表移动的方向和速度,研究地下构造变化,为地震预警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

(3)实现实时监测:在GPS监测系统中,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速度很快,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提高地震预警的精度和可靠性。

用于地震预警的单台定位技术研究(下)

用于地震预警的单台定位技术研究(下)
n e z
n' e' z'
因此求出变换矩阵M后就可以求出特征坐标系中的位移向量。
B A M
利用模拟地震波测试程序的正误
先建立一个地震波模型,令
t [0.01, 0.02 ,..., 5] 垂直分量d sin(20t ) 南北分量d 2 sin(20t ) 东西分量d3 sin(20t ) 这三分量同时起跳,频率相同,可以把这三个正弦波看成 地震波的三分量。它们的幅值均为1,极性为+-- --时计算出 的每一时刻的归一化幅值应为 1 1 1 ,方位角应是 u , , 3 3 3 45度。 对模型进行变换,令d3=-2sin(20t),那么求出的方位角应 该大于45度;如果令d3=-0.5sin(20t),那么求出的方位角应该 小于45度。
0.45%
0.90%
2.87%
3.32%
选出误差指标最小的窗口
加速度记录
速度记录
位移记录
位移记录的误差指标最小
标准差最小
残差绝对值的均值最小
Hale Waihona Puke 本章小结偏振法 平滑法 单点发 加速度 较好 最好 通过误差分析得到的结果是: 1.对位移记录和速度记录, 速度记录 较好 不好 偏振分析法估算的方位角精度 位移记录 最好 很差 好于平滑法; 2.对加速度记录,平滑法 估算的方位角精度好于投影法。 减少误差的另一 3.滤波后的记录计算出的 个方法:用合适 方位角精度优于未滤波的记录。


2
衡量误差的三 种指标
Qe Q j 2 , j 1, 2,..., n
j 1
Qes
1 Qe n
残差修正
Start Qj=azj-azij F |Qj|>180&Qj<0 T Qj=360-Qj Qj=360+Qj F

面向地震预警的强震动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面向地震预警的强震动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面向地震预警的强震动数据处理技术研究江汶乡【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强震动观测;地震预警;地震定位;震级估计;高速铁路【作者】江汶乡【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 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63地震事件有突发性、概率低、预测难、破坏大等特点。

随着强震动台网的密度和实时传输能力的提高,以强震动观测为基础的地震预警成为重要的防震减灾手段,近年来,在全球发展迅速。

本文开展了地震预警系统中的强震动数据处理技术研究,主要完成的研究工作有:(1) 利用强震仪自噪声识别方法给出仪器自噪声指标,与在安静基岩上直接记录的自噪声对比,结果表明,在普通环境下用该方法可以得到可靠的强震仪自噪声,可用于判别仪器是否适合预警监测。

基线偏置对地震预警系统有严重影响,可以通过基线平移消除。

对基线平移后的测试数据分析,发现地表倾斜和迟滞损失是引起基线漂移的重要原因。

(2) 针对环境噪声易造成系统误触发的情况,研究了用于地震预警系统的单台站抗干扰误触发算法。

提取强震动记录和干扰记录触发事件后3 s内数据的多个特征值,用于建立地震与干扰两类数据的判别准则。

提出使用决策树判别干扰事件的方法,即利用强震动记录和干扰记录的特征值对决策树进行训练,训练后的决策树可以较好地区分地震事件和干扰事件。

针对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中的每个台站都配置了两个传感器的情况,提出了利用单台站内两测点相关性进一步剔除干扰方法。

将本文方法布设到了高速铁路沿线长期运行,其误报率为0%,同时对地震事件很灵敏。

(3) 针对一个台站只有一个传感器的情况,对比IIR低通滤波法和小波分析法在本文中的降噪效果;针对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中观测数据的降噪问题,提出利用高速铁路强震观测台站的双传感器配置和独立成分分析法,消除高速铁路行车振动噪声,比滤波法的效果更好。

地震定位基本原理

地震定位基本原理

1、Hypo2000定位方法的基本原理1.1基本原理Hypoinverse 算法是在Geiger 法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单事件绝对定位方法。

设n 个台站的观测到时为t 1,t 2,…,t n 求震源位置 x o ,y o ,z o 及发震时刻t o ,使得目标函数最小。

∅ t 0,x 0,y 0,z 0 = r i 2n i=1 1其中r i 为到时残差r i =t i −t o −T i x o ,y o ,z o (2)T i 为震源到第i 个台站的计算走时。

使目标函数取极小值,即∇θ∅ θ =0 3其中θ= t o ,x o ,y o ,z o T ,∇θ= ∂∂t o ,∂∂x o ,∂∂y o ,∂∂z o T。

g θ =∇θ∅ θ 4在真解θ附近任意试探解θ∗及其校正矢量δθ满足g θ∗ + ∇θg θ∗ T T δθ=0 5即 ∇θg θ∗ T T δθ=− g θ∗ 6由∅的定义可得公式(6)的具体表达式∂r i ∂θj ∂r i ∂θk +r i ∂2r i∂θj ∂θkθ∗δθj =− r i ∂r i ∂θk θ∗n i=1n i=1 7 若θ∗偏离真解θ不大,则r i θ∗ 和 ∂2T i ∂θj ∂θk θ∗较小。

可忽略二阶导数项,上式被简化为线性最小二乘解:∂r i ∂θj ∂r i∂θk n i=1δθj =− r i ∂r i ∂θk θ∗n i=1 8 以矩阵形式表示,上式为A T A δθ=A T r其中A = 1∂T 1∂x 0 ∂T 1∂y 0 ⋮⋮⋮1∂T n ∂x 0 ∂T n ∂y 0 ∂T1∂z 0⋮∂T n ∂z 0 θ∗,r = r 1⋮r n 9 若二阶导数项不可忽略。

则式(7)给出的非线性最小二乘解A T −A ∇θA T r δθ=A T r 10通常各站台的到时数据具有不同的精度,若果不加以区别,则具有较低精度的数据将影响结果的精度,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加权目标函数来解决。

单台P波震相拾取方法研究

单台P波震相拾取方法研究

单台P波震相拾取方法研究林华伟;刘超;柴森;邱勇【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6(035)030【摘要】P-arrival detection of earthquake is the most import part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The precision of P-arrival detec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precision of earthquake parameters and loca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short-term-average/the long-term-average (STA/LTA) method is not ideal for the seismic phase picking with low signal noise ratio, a new picking method is developed. The pick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improved short-term-average/the long-term-average (STA/LTA) and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The method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arrival detection and it has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地震P的震相拾取是地震预警技术中的关键步骤,P波到时的拾取精度直接影响到后续震源参数估算及多台站震中定位的精度。

针对常规长短时平均(STA/LTA)方法对于信噪比低的地震记录震相拾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发展了一套基于改进的STA/LTA方法和自回归检测法(AIC)的P波震相拾取方法,该方法可提高算法对于低信噪比情况下的地震事件判别成功率,在实时预警中具备应用价值。

单台定位原理

单台定位原理

单台定位原理:
1. 用P 波、S 波到时差和P 、S 波速度来确定震源距,公式S
P P S S P V V T V V R -∆=
-。

2. 知道用三分量确定地震射线方位;
3. 详细说明如何确定地震射线方向。

正确的说明有三种:
令z y x U U U 、、分别代表东西、 南北、上下方向的地震记录
1) 用三分量写出俯角θ与方位角α公式 22
y x z
U U U tg +=θ,22
sin y x y U U U +=α或x y U U tg =α
2) 写出射线矢量()
z y x U U U 、、 或⎪⎪⎪⎭
⎫ ⎝
⎛++++++222222222z y x z z y x y z y x x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此矢量唯一确定了地震射线所在直线方向。

3) 画三维坐标图,用文字说明地震射线所在直线方位由z y x U U U 、、确定。

4. 以台站为球心、以震源距为半径的球面和地震射线(直线)交于两点,一点在地下,一
点在地上。

往地下找交点,此交点即为震源。

MyShake一个跨界的系统:智能手机用于地震预警

MyShake一个跨界的系统:智能手机用于地震预警

MyShake一个跨界的系统:智能手机用于地震预警陈会忠;张晁军;沈萍(译);李卫东校【摘要】在城市地区发生的大地震可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发社会和经济灾难。

地震预警(Earthquake Early Warning,EEW)可以提供秒到分钟的警报,让人们转移到安全区,使工厂停工,车辆减速和刹车。

目前世界上只在少数国家使用传统的地震台网和大地测量观测网运行EEW系统。

智能手机比传统地震台网更为广泛和普及,它内置了可检测地震的加速度计。

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测震系统称为MyShake,它利用智能手机内置传感器来收集数据并分析地震。

智能手机MyShake系统可以从日常的各种震动中检测到距手机10 km或以内的5级地震。

这些数据汇集到观测中心,经过一定的算法处理,可以实时测定地震的位置和震级,发出地震预警信息,证明我们的理念是可行的。

对没有地震预警系统的区域,MyShake系统可提供地震预警,而对有预警系统的区域, MyShake系统是对原系统预警能力的补充和增强。

此外,该系统地震波形记录可以用来提供快速地震烈度图,以评估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还可以获取地球内部浅层结构图像和地震破裂过程。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9页(P1-9)【作者】陈会忠;张晁军;沈萍(译);李卫东校【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尽管人口密集地区大地震发生不是很频繁,但这些地区一旦发生大地震往往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大量经济损失。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几秒钟内测定到地震位置和震级,并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出警报。

这项新技术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的旨在提醒人们逃生,让火车减速和停止,打开电梯门,以及许多其他紧急处置措施。

目前,EEW仅在世界上一些主要使用传统地震网和大地测量网的国家得到应用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震中距较小的地震,直接将震中距转化为经纬度加到台站经纬度上
dis cos(azi) 180 ; lat slat RN lon slon dis sin(azi ) 180 ; RE
定位误差分析
800 700 600
震中距估算误差
3.62%
3.77%
4.38%
2.87%
2.56%
2.26%
1.51%
2.26%
1.35%
1.35%
1.20%
1.20%
1.05%
1.05%
1.05%
1.20%
1.05%
1.35%
1.05%
0.90%
0.90%
1.05%
0.75%
0.45%
0.60%
0.45%
0.75%
50 0
50 0
-180-160-140-120-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估算震中距误差图
误差(千米)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两者有较强的 相关性,说明 定位误差主要 来源于震中距 的估算误差
51 101 151 201 251 301 351 401 451 501 551 601 662
记录序号(条)
1000
800
定位误差
估算震中与实际震中间距的火柴杆图
经过验算,得到的结果和预想的一致。
偏振法的算例
使用96-12年的强震基岩观测网的662条记录,来计算震中 方位角。 分别使用加速度记录,速度记录,位移记录进行计算,以便 于对比何种数据求出的震中方位角最精确。 为了分析不同长度的窗口下求得的震中方位角的精度,算法 采用14个窗口,以0.2秒为步长,长度从0.2秒到1.8秒。个别 区段步长划分更短以便于求出偏差最小的窗口。
n e z
n' e' z'
B A M
因此求出变换矩阵M后就可以求出特征坐标系中的位移向量。
利用模拟地震波测试程序的正误
先建立一个地震波模型,令
t [0.01, 0.02 ,..., 5] 垂直分量d sin(20t ) 南北分量d 2 sin(20t ) 东西分量d 3 sin(20t )
的频带滤波
不好 不好 很差
第六章 地震定位实例分析
对于远震记录,采用解球面三角形的方法求震中经纬度
dis 180 ; delta R lat arcsin sin( slat ) cos( delta ) cos( slat ) sin( delta) cos( azi ) ; lon arcsin sin( delta ) sin( azi ) ; cos(lat ) slon lon, azi 180 ,震中在台站以东; lon slon lon, azi 180 ,震中在台站以西;
解释1为可变时窗法的优点提供了依据
由于异常点数目不多,所以 固定窗法和可变时间窗法的 估算精度几乎相同
偏振法的误差分析
残差
Q j =az j azi j , j 1, 2,..., n
1 n Err Q j , j 1, 2,..., n n j 1
stdevp
n
1 n Qj Q n j 1
间距(千米)
600
400
200
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记录序号(条)
400
450
500
550
600
662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单台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还可以继续提高
1.提高震中距的估算精度。使用0.075赫兹高通滤波计算更精 确的B值;尝试使用速度记录和位移记录计算B值,看看精度是否 高于加速度记录的结果。
0.45%
0.90%
2.87%
3.32%
选出误差指标最小的窗口
加速度记录
速度记录
位移记录
位移记录的误差指标最小
标准差最小
残差绝对值的均值最小
本章小结
偏振法 平滑法 单点发 加速度 较好 最好 通过误差分析得到的结果是: 1.对位移记录和速度记录, 速度记录 较好 不好 偏振分析法估算的方位角精度 位移记录 最好 很差 好于平滑法; 2.对加速度记录,平滑法 估算的方位角精度好于投影法。 减少误差的另一 3.滤波后的记录计算出的 个方法:用合适 方位角精度优于未滤波的记录。
这三分量同时起跳,频率相同,可以把这三个正弦波看成 地震波的三分量。它们的幅值均为1,极性为+-- --时计算出的 每一时刻的归一化幅值应为 u 13 , 13 , 13 ,方位角应是45度。

对模型进行变换,令d3=-2sin(20t),那么求出的方位角应 该大于45度;如果令d3=-0.5sin(20t),那么求出的方位角应该 小于45度。
偏振分析法的原理
λ1
λ2
U N
P波质点的 运动轨迹
E
λ3
三分向记录点在南北-东西-垂直向坐标系中的表示到椭球的三个主轴方向 所作成的新坐标系下重新表示的过程是一个线性变换过程。设椭球三个主轴 方向所组成的坐标系为特征坐标系B,原始三分向记录的基向量所组成的坐 标系到特征坐标系中的变换矩阵为M ,原始坐标系中某时刻t对应质点位移矢 B ( B (t ), B (t。则A 、 ), B (t ) A ( A (t ), A (t ), A (t )), 量为 ,特征坐标系中相应质点位移矢量为 B 和M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2.提高震中方位角的估算精度。选取合适的频带滤波,采用可 变时间窗法减少异常点的个数,从而减少象限判断的错判概率。 单带定位技术需要突出的特点在于速度之快,对定位精度要 求不高,因此这样的结果仍然有很好的价值。
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感谢马强老师和卢建旗师兄的辛勤指导! 感谢和我交流的各位同学!


2
衡量误差的三 种指标
Qe Q j 2 , j 1, 2,..., n
j 1
Qes
1 Qe n
残差修正
Start Qj=azj-azij F |Qj|>180&Qj<0 T Qj=360-Qj Qj=360+Qj F
Qj>180 T
Qs=sqrt(mean(Q2)) End
如果残差Qj=±350°、 Qi= 10°,两者所表 示的计算方位角对实 际方位角的偏离程度 是相同的,但是前者 在计算stdevp和Qes时 会把偏离程度放大, 所以残差需要修正, 以便于反映计算方位 角对实际方位角的真 实偏离程度。
偏振法计算方位角的残差()
-180-160-140-120-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偏振法计算方位角的残差()
残差在180度附近 有明显的集中现象
极性 不明显 当震中位于坐标轴两侧时,程 序容易错判,使得计算方位角 比实际值多出180度或90度
加速度记录算例
速度记录算例
位移记录算例
图中 难以 直观 地反 映出 每一 个窗 口的 误差 水平, 所以 要做 误差 分析, 用指 标来 衡量 误差 水平
异常点的解释
1.窗口太短导致的异常,其实质是P波触发阶段信噪比太低, 用于计算的有用信息被噪音干扰导致计算结果失真。但是窗口拉 长之后计算精度立即提高。此记录共有12条; 2.算法缺陷导致的异常,包括积分之后记录失真。换另一种算 法精度立即提高。此记录共有8条; 3.FKSH17台站的强震仪的井下拾振器故障导致四条记录异常。 此记录共有4条; 4.窗口太长导致的异常,缩短窗口后精度立即提高。此记录有 1条; 5.异常记录导致的异常,垂直方向记录已经触发,水平方向记 录无反应,窗口过后才有跳动。此记录有1条,序号是214。
经过修正的残差频率分布直方图
48.6% 49.0%
350 300
窗口长度:1.6(秒) 标准差:63.2873
350 300
窗口长度:1.8(秒) 标准差:61.5601
样本个数(个)
200 150
样本个数(个)
250
250 200 150 100
12.3%
12.2%
13.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