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版)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题人: 预佔难度系数:0.70第Ⅰ卷(4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下列古人类中,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
”2019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
这是祭拜( )A.蚩尤B.炎帝C.黄帝D.大禹3.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4.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充满着兴衰起伏、不断流徙与融合的情景。
上演这些情景的主要舞台是( )A.①B.②C.③D.④5.山东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 )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春秋战国诸侯国D.秦朝的郡县制6.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
戎狄蛮夷融入华夏大体是在(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8.右图为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周大克鼎,被誉为“国之重器”。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 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共70分)一、选择題(本大題共35个小題,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
”辅政的周公人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
”周公曰:“天子不可戏。
”遂封叔虞于唐。
这反映出当时A. 周公权倾朝野天子成为傀儡B. 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C. 儒家诚实守信思想初露端倪D. 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周公曰:‘天子不可戏。
’遂封叔虞于唐”可知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B项正确;周公权倾朝野天子成为傀儡与材料辅政的周公入贺,矛盾,排除A;材料体现周公维护分封制,而不是体现儒家诚实守信思想初露端倪,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礼乐秩序的相关信息,排除D。
所以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天子不可戏”,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2. 我国山东半岛地区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 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B. 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C. 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D. 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的时候,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功臣、宗室子弟及先代贵族的后代到各地做诸侯,以达到“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目的。
其中,齐为功臣姜尚的封地,鲁为宗室的封地,受传统宗法制的影响,山东称鲁而不称齐。
所以C项正确。
其他说法均不正确。
3. “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
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
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A. 诚信观念部分丧失B. 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C. 夷夏之防不复存在D. 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据材料“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等级秩序森严,春秋盟誓参与者有不同的等级,说明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故B选项正确;“誓”虽然是一种约束性语言,但材料无法体现诚信观念的丧失,故A选项错误;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也不能说明夷夏之防不复存在,故C选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于秦朝,故D选项错误。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 版(2)
2019高一月考历史试卷说明:本科考试时间60分钟,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道题,总计80分)1.在周代,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诸侯,诸侯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这一制度是A.世袭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2.《礼记》中讲,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毙”,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对于“死”的不同称谓体现了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3.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像灯谜”的场景。
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有天壤之别。
从传统的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形成 B.个人素质的差异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4.《史记•殷本纪》说,商王之继统,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
《史记•宋世家》也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通义也。
”这都体现了A.严格的等级序列 B.禅让制的被取代C.血缘纽带的强化 D.王位世袭的混乱5.《礼记•乐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这表明礼乐制度A.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 B.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C.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 D.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6.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A.浓厚的宗族色彩 B.强烈的等级意识C.浓重的神权色彩 D.发达的礼乐制度7.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在孔子看来,夏商周三代制度的关系是A.完全相同 B.互相冲突 C.继承发展 D.相互借鉴8.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的问题。
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河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各自为政,分段治理9.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I 、II 两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2、Ⅰ卷的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这种方式( )A.减少了商王决策的盲目性B.是行政机构不健全的必然产物C.使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D.解决了贵族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2.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度D.王位世袭制3.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4.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分封制逐渐瓦解B .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 .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 .宗法制已完全崩溃5.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他对夏、商、周的制度也有明显的继承,这主要体现在( )A.皇位世袭B.中央官制C.地方行政D.皇权至上6.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
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
此称谓( )A .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B .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C .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D .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7.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
这表明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3.“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之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入周的宗盟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B.破坏了分封制的原则C.严重冲击姬姓诸侯地位财产 D.拱卫了周王室的统治4.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5.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礼乐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6.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礼乐丧葬制B.嫡长子继承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7.《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8.“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1、2单元)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1、2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7年4月19日上午,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了主题为“和谐中原,和谐中华”的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这一深具历史文化内涵的举动渊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C.科举制 D.丞相制2、右图2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图2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3、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
秦汉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和机构是(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丞相④军机处A.①②B.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A.设立中朝B.设立丞相 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军机处5、西周时期,为解决血亲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实行的制度是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官制6、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以下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7、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
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A.设“中朝” B.置枢密院C.置刺史D.设内阁8、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
回忆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9、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以下最能表达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 版 人教版
2019高一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二单元;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2.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表现在()A.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B.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C.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D.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3.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
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D.君主政治到民主政治5.下列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机构权力运行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中央机构的决策更科学 B.甲乙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C.乙的中央机构更能体现家天下 D.甲乙都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6.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宋朝官员都是文人B.知人善任C.重文轻武D.分化事权7.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为解决这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带来的社会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①设立中朝②设置节度使③设立通判④实行推恩令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④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
这是因为汉代()A.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B.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C.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D.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2.整肃吏治、防治贪腐是历代王朝都很关注的问题,为此均会设置专门的机构。
下列官职中,直接履行该使命的是()A.秦朝的郡守B.汉朝的刺史C.宋朝的参知政事D.明朝的内阁3.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A.继承了秦国王位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灭六国统一天下D.修建万里长城4.“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其中“我朝”是指()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5.有学者说,西周国家是一个“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
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西周A.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等级制度B.确立了上下尊卑的礼乐制度C.以同宗同族作为分封的主体D.实行“天下共主”的集权制6.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7.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利于集思广益8.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
有关科举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容易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局的局面B.科举制能为统治者选拔真才实学之人C.科举制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流动D.科举制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9.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目标版
2019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4分,共9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
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
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礼乐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王享有治理诸侯国的权力,但是也应该有出兵勤王的义务。
周幽王昏庸,为博得褒姒一笑,居然乱用此制度,最终导致亡国,故A项正确。
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相连的西周时期实行的另一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强调血缘关系,与材料不符;郡县制是秦朝以后在国家范围内实行的制度;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
因此BCD均错。
故选A。
点睛:材料中关键信息“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可以得出这是西周的分封制,从四个选项找出即可。
2. 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庸:括》),汤显祖(《明史》)等。
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 程朱理学B. 宗法制度C. 王位世袭制D. 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敬先、孝祖、延宗、显祖”均是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的,而和程朱理学、王位世袭制、礼乐制度无关,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
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例如本题可以回归到教材上的“敬先、孝祖、延宗、显祖”。
3. 西周实行分封制,商鞅变法推行郡县制,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的直接目的A. 发展封建经济B. 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制C. 强化中央集权D. 巩固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秦朝推行郡县制是秦始皇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可见郡县制不是为了发展封建经济,故A错误;秦朝郡县制是秦始皇政治方面在地方采取的措施,可见郡县制的推行直接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制,故B正确;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的根本目的强化中央集权,故C错误;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的根本目的是强化中央集权,以巩固封建统治,故D 错误。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严格的等级,以下序列正确的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D.周王——大夫——士——卿大夫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4.解决贵族之间权力、土地及财产继承上的矛盾,稳定和团结统治集团,西周实行了A. 禅让制 B.分封制 C.集权制 D.宗法制5.秦朝时,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A. 三公 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6.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7.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8.秦始皇时期,在广东设置了南海郡,南海郡守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9.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A. 中央集权的产物 B.为巩固统治而实行C.皇权的产物 D. 仅分封同姓诸侯王10、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
“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
多至数十人。
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
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 B.参与机要,取代相权C.位高权重,掌控决策 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11.唐朝中央政府“三省制”从决策、审议到执行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1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 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 10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35×2=70分)1.对王位世袭制理解准确的是A.嫡长子继承王位 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C.兄终弟及 D.父子相传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应的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的 B.互为表里 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5.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6.《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指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8.秦统一后,有人提出:“诸专用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该观点实质上是主张A恢复分封制度 B.重建宗法秩序C.全面推行郡县制D.以严刑峻法立国9.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A.三公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0.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11.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12.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C.实现三权分立D.利于集思广益1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14.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加强集权策划了四大案件,其中之一是诛杀宰相胡惟庸,此后明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A.设置三省六部B.废除宰相制度C.设置军机处D.废除科举制度15.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地方职能的健全B.思想控制的加强C.中国社会的进步D.君主专制的强化16.清初(顺治时期)决定军国大事的机构是:A.军机处B.议政王大臣会议C.内阁D.六部17.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A.由来B.职能C.特点D.性质18.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19.“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总分: 9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
这主要反映了西周()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2.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决一省,犹日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之,随即实行的措施是()A.设置三省B.废中书省C.设中书省D.设置内阁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4.《圣经•使徒行传》记载:地方行政长官命令鞭打使徒保罗,保罗声称自己是罗马公民后马上被释放了,并收到一封官方道歉信。
此事可印证()A.基督徒能够受到公正平等对待B.罗马法保护公民的权利C.罗马公民地位高于地方行政官D.罗马公民犯罪不受惩罚5.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A.光荣革命的胜利B.《权利法案的颁布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年的议会改革6.如果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诞生是人类一个重大进步的话,那么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人类历史继续发展的最大贡献是()A.冲击了英国殖民统治B.开创了美国崭新的历史C.组成了联邦制的政府D.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7.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体与城邦(或疆域)大小存在矛盾,认为城邦不能太大。
美国建国初期也曾为此苦恼,美国最终采取的措施是()A.确立民主原则B.确立三权分立原则C.实行责任内阁制D.实行代议制和联邦制8.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完成于汉武。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量50分钟满分100分。
注:请考生规范书写!阅卷结束后,对不规范的试卷,作归零处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用笔把正确答案涂黑为■,)1、“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家国一体”的我国古代社会中,先民们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
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中央集权制 D.中央集权制2、史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材料描述的分封主体是()A.王族B.功臣C.姻亲D.先代贵族3、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为了交流方便,多以统治中心区域方言或以此为基础派生的语言作为流行“官话”,据此推断西周“官话”是()A.镐京方言B.殷方言C.普通话D.洛阳方言4、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 B.秦朝绘制的政区地图C.民间的传说 D.史家的学术观点5、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A.十三州刺史B.御史大夫C.参知政事D.三司使6、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B.设“三衙”,收精兵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御史大夫 B.刺史C.中正 D.通判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法定的中央机构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0、有人认为,梭伦通过改革,一定程度打破“血缘政治”。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严格的等级,以下序列正确的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D.周王——大夫——士——卿大夫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4.解决贵族之间权力、土地及财产继承上的矛盾,稳定和团结统治集团,西周实行了A. 禅让制 B.分封制 C.集权制 D.宗法制5.秦朝时,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A. 三公 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6.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7.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8.秦始皇时期,在广东设置了南海郡,南海郡守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9.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A. 中央集权的产物 B.为巩固统治而实行C.皇权的产物 D. 仅分封同姓诸侯王10、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
“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
多至数十人。
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
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 B.参与机要,取代相权C.位高权重,掌控决策 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11.唐朝中央政府“三省制”从决策、审议到执行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1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4分)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重要的认识是A.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力量B.必须制定正确的政策C.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D.必须进行土地革命2.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军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
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次起义是指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百色起义3.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A.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B.中国农村人口多C.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特征D.敌人在农村的力量薄弱4.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
‛导致蒋介石作出这一决策的根本原因是A.集中力量‚围剿‛红军B.寄希望于国联的合理解决C.中国军事力量的落后D.英美对日本的绥靖政策5.‚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中心内容是A.坚持武装斗争B.建立苏维埃政权C.开展土地革命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6.1933年,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原因有①中共抗日主张影响②民族危机的加深③国民政府的退让④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7.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通过的侵华方针是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分裂中国,控制中国东北C.扶植国民政府内部的亲日势力D.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8.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B.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C.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D.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9.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是A.遵义会议召开B.越过雪山草地C.吴起镇会师D.会宁会师10.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转移B.革命中心地区发生转移C.中国革命任务发生转移D.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11.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主国依据是A.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B.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C.确立了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及时发表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B.《为日本强占东三省宣言》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D.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13.中共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洛川会议D.瓦窑堡会议1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①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②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③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④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15.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C.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16.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重要意义是A.开展游击战争的尝试B.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C.揭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序幕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的条件不包括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B.革命武装力量的发展和壮大C.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8.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政治形势的特点是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②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③蒋介石坚持‚围剿‛红军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D. ①②③④19.二战后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日本一战犯说:‚我们感觉在发动这个自治活动中,缺少一个明确的动机,乃选择‘反共’这个口号作为树立‘华北自治政权’的目标。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答题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
这些文化遗存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
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A.时间早B.一元化C.独特性D.多元化2.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元谋人遗址B.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人遗址3.“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
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4.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某某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某某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某某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某某淮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某某杞县)。
分封制A.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B.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C.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D.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5.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
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的特征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D.体现中国男尊女卑特点6.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
高一历史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高一历史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2.2008年4月4日是戊子清明节,来自海内外的八千华夏子孙聚首陕西黄帝陵前,公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这种重视亲情、追念先祖行为的根源是()A.分封制B.皇帝制C.宗法制D.郡县制3.《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统治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4.(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时才告终。
这种帝国结构包括()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三省六部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6、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
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
下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A. 广泛推行封国制B. 实行郡国并行制C.实行郡县两级制D.推行单一县制7、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兵权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是()A.秦朝设立太尉B.唐朝设立三省C.宋代设枢密院D.清代设军机处8.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排除A。
其实是和皇帝制度密切相关的宗法制度才造成了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这个奇特的政治现象,B正确。
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不会造成材料中所说的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的现象,排除C、D。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回到商周时期,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 乙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 丁同学做了西周的平民,才能、颜值、人品俱佳【答案】D【解析】西周时期被分封到地方上建立诸侯国的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因此丁同学作为西周平民,可能性最小。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均有可能,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项。
3. 《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甲师移之。
”该材料反映了A. 周王室对诸侯失控B. 周初的分封制C.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D. 战国时兼并战争【答案】B【解析】材料讲的是诸侯要向周天子述职,如果诸侯不述职的话,会受到惩罚,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初的分封制,在这一制度下,周天子有权力约束各诸侯,所以答案选B,排除A;C、D时间不符合,排除。
4. 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
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商朝时( )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2.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男尊女卑思想B.专制王权的影响C.个人主义心理D.家族宗法观念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4.西周实行系统完整的宗法制度。
依据当时的宗法制,下列对“士”这一阶层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于卿大夫是大宗B.士不再实行宗法制C.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士一定与周王室同姓5、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
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
此规定(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是宗法制影响的产物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6.周制同姓百世不通婚,这样,各国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彼此都有血缘关系,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联系。
如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这说明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实质是( ) A.加强周天子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 B.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C.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 D.确立长幼有序的宗法理念7.“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8.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4题,48分)1.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
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
材料表明“封建制度”()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 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2.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A.世袭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等级制3.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把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
嬴政这一做法()A.重在限制丞相的权力B.具有宣扬功业色彩C.在寻求统治的依据D.企图保证皇位世袭4.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避免皇帝决策失误C.确保皇帝的决断权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5.西汉前期相权极重,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
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此问题的措施是()A.设“中朝” B.置枢密院 C.置刺史 D.设三司使6.唐代丞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丞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丞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
这一做法有利于()A.提高丞相议事的效率B.削弱皇帝的决策权C.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D.加强相权间的制约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最能体现此治国策略的朝代是()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8.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且重者莫如今日。
”材料反映出明末内阁()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9.清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10.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
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朝中书门下内阁D.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11.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1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以继承其一部分封地,余下的封地则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A.意在恢复宗法制B.增强了地方封国实力C.使地方获得较大自主权D.加强了中央集权13.史书云:“(宋)太祖鉴前代之失,集精锐于京师。
”“禁兵者……皆以守京师,备征伐。
”这表明当时的战略方针及其主要意图是()A.分化事权——强化皇权 B.守内虚外——消灭割据C.重文轻武——中央集权 D.精兵简政——抵御外患14.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江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
这一规划和设置()A.体现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 B.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 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15. “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16.阅读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右表),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和公平、公正17.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18.古希腊哲学家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
”有四位同学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这里的“人”主要是指希腊城邦中的成年男子B.城邦是指公民集团C.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D.公民的公众形象代表他所在的城邦19.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是()A.温杜德,男,40岁,没有读过书,雅典的自由民B.麦克卡,男,28岁,文武全才,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雅典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D.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20.有学者指出,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据: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
可见,该学者认为伯里克利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A.民主基础的扩大 B.对一般民众的讨好C.阶级矛盾的缓和 D.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21.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具有“轮番而治”特点的是()A.国家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B.所有雅典公民都是公民大会成员C.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用抽签方式决定 C.任何公民都有权讨论发言与投票表决22.伯里克利时代,凡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这说明当时雅典推行()A.直接民主制B.抽签选举C.代议制民主D.轮流坐庄23.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限制权力滥用B.防止官员腐败C.培育权利观念D.增强责任意识24.亚里士多德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通知,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男人生来就是上等的,女人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①范围有限②集体管理③直接民主④维护的是奴隶主统治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③④二.非选择题(共3题,52分)25.(20分)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
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
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意义?(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削夺其爵位的目的。
(4分)(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8分)26.(18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1)(10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2分)(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6分)27.(14分)古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开创了人类史上民主政治之先河,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历史原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被称做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伯里克利材料二(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制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可以说,中世纪的市民和法律体系,以至近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律体系,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而确立起来的。
材料三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
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权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材料四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人,其中雅典自由民16.8万,外邦人 3.2万,奴隶20万。
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
——哈蒙德《希腊史》(1)依据材料一,归纳伯里克利阐述的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
(4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制度的积极作用。
(6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制度的批评。
(2分)(4)根据材料四,谈谈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
(2分)参考答案1—5CBBCA 6—10 DBCDB 11—15 CDBBC16—20 BAAAA 21—24 CADC25、(1)制度:郡县制。
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由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同姓诸侯王。
目的:削弱王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3)创新: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
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6、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