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第二课时
《琵琶行》第二课时课件(有配套教案)
白 居 易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2020/8/17
本诗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和角度?
①直接描写音乐。 ②运用比喻描写音乐。 ③音乐描写详略得当。 ④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乐。 ⑤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⑥运用对比手法。
2020/8/17
音乐和情感的交融
人悲,己怜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 不悲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怀,泪洒青衫?
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 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2020/8/17
琵琶女
白居易
昔 才貌双绝
才高位显
名动京师
今 年长色衰
被贬放逐
漂沦憔悴
诗人为何在一个 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 前泪洒青衫呢?
2020/8/17
音乐和情感的交融
伤女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 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 的怜悯。
2020/8/17
音乐和情感的交融
伤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 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 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一、叙事与抒情的结合。 二、叙事富于详略虚实的变化,脉络分
明,曲折生动。 三、对音乐的描写尤有独到之处。
1、用一连串的比喻反复形容。 2、写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交流。 3、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
2020/8/17
读《琵琶行》有感
——毛泽东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琵琶行(第二课时)
音乐描写
原来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暗 ➢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文本解析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 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 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 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
音乐特点
比
粗重深沉
喻
柔美细腻
、 通
圆润清脆
感
婉转流利
、 侧
低沉抑郁
面
激越响亮
描 写
雄壮气势
将抽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象
文本解析
0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朗读第三、四段思考: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为什 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
当 年
曾是京城名噪一时的歌女,色艺双绝,生活 充满了欢乐。
琵 琶 女
诗 人
“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
”
文本解析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 的命运、遭遇?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
用原诗文概括回答
➢ 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 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京
琵琶行第二课时
叁 沉思:“幽咽泉流冰下难……此时无声胜有声。
肆 悲愤:“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 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小结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 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 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不胜唏嘘中,也 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与生活经历。
分析概括人物 形象
1.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概括琵琶女这一 个艺术形象,思考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当 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 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 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世间的人 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 懑之情,揭示了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 重利寡情,并提出了强烈控诉。
2.听罢弹奏,诗人作者对琵琶女产生了深切的同 情,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此诗人于是作 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明确:因为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因此他才 能从琵琶曲中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泪湿青衫,发出感慨。 具体说来: 出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名满京都女艺人——才华横溢大诗人 落魄失意:年老色衰嫁商人——直言相谏贬江州
一.、检查诵读情况
导入新课
琵琶女能够弹奏出这样时而欢快时而悲伤 的曲子,可以想象我想她一定是一个有故 事的人。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
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
轨迹呢?
筑 于 形 贵 于 心
印
乐曲旋律、生活经历、情感变 化相结合的整体阅读
壹
贰
前奏:“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 欢乐:“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盘。”“间关 莺语花底滑”。
琵琶行第二课时
谁解沦落人
诗中写琵琶女诉说自己一生的遭遇,运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用了对比手法。
过去是名满京城——现在是沦落江湖。 过去是少年得意——现在是老年失意。 过去是年轻貌美——现在是年老色衰。 过去是门庭若市——现在是门可罗雀。 过去是欢笑晏晏——今日是辛酸连连。
谁解沦落人
白居易在听过琵琶女的身世之后想到 了什么?(读第四小节)
8 琵琶行并序(第二课时)
白居易
复习上节课内容
两条线索: 明——琵琶女的身世, 暗——作者的感受。
两个人物: 琵琶女、诗人。 一种感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品读人物:谁解沦落人
• 琵琶女的沦落经历是怎样的?(读第三小节) • 诗歌中的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从她的自述可以看出,琵琶女是被侮辱被损害的 对象,她的遭遇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普遍的悲 惨命运。
感同身受
黄芦、苦竹、杜鹃、哀猿
感伤Biblioteka 谁解沦落人琵琶女的遭遇为什么会引起诗人的 强烈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 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怎么理解? 那个“同”字,同在哪里?
他们都很有才华,但如今都是“沦落人”, 一个流落江湖,一个贬谪乡野。所以诗人
写琵琶女,也是在写自己,是借此抒发心 中的贬谪之悲。
《琵琶行 》第二课时
第二次先学后教
先学: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 自学指导:
• ①内容及形式:统读全文,找出描写环 境的句子,仔细体会景中蕴情、情景交 融的句子。
• ②自学时间:6分钟。
后 教: 1.学生讨论、更正。
2.体诗歌景物作用:
(1)“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后 教 1.琵琶声的演奏变化:
:
清脆圆润
流畅婉转
激越雄壮
粗重急促
低沉冷涩
间歇停顿
戛然而止
后教:
喻体
急雨 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莺语花底 泉流冰下 冰泉冷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裂帛
曲子特点
急促沉重 轻柔幽细 清脆圆润 悠扬婉转 缓慢低沉 沉咽暂歇 雄壮激昂 戛然而止
粗重急促幽细----婉转悦耳清脆---低沉凝涩 暂歇----激越高亢雄壮----戛然而止
铁骑突出刀枪鸣。(刀枪鸣) 激烈:曲终收拨当心画,(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 轻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当堂达标训练
1.该诗中的音乐描写部分最为人称道, 请仔细品读写出你的赏析意见。
2.赏析品味下列诗句。 (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凄凉愁惨
(2)“别时茫茫江浸月” 离愁别绪
侧面烘托
(3)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 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 寂静,运用效果手法,从侧面烘托出琵琶曲 的美妙和琵琶女技艺的高超。诗人所创造的 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琵琶行第二课时
《琵琶行》第二课时科目:13就业语文班级:13计二、机电、数控、数轴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备课人:杨涛杨卫国备课时间:2013.12.2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古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古今异义词的翻译;整体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作者对琵琶女技艺的描写手法。
2能力目标:品味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3情感目标:体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际遇重点:古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古今异义词的翻译难点: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手法一、复习提问1、作者简介、代表作2、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3、故事如何体现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
二、全体朗读全文,重点阅读“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四弦一声如裂帛”三、一词多义(结合课文注释)言①感斯人言()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自言本是京城女()命①遂命酒()②命曰《琵琶行》()是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②自言本是京城女。
()为①因为长句()②初为《霓裳》后《六幺》()③为君翻作《琵琶行》()语①琵琶声停欲语迟()②今夜闻君琵琶语()暂①凝绝不通声暂歇()②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泣①满座重闻皆掩泣()②座中泣下谁最多()四、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古义:()今义:()2.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今义:()3.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今义:()4.暮来朝去颜色故古义:()今义:()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今义:()6.梦啼妆泪红阑干古义:()今义:()7.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今义:()8.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今义:()五、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并回答问题: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3.写出具体描写乐声的句子,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六、小结:本节课主要在理解课文课文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白居易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而这种幽怨、欢快的琴声又是通过重点句子的描写完成了这种情感的传达。
第六课--琵琶行(并序)课件(第二课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 ,这是诗的主体部分。先用叙事引入,然后浓 墨重彩地写她演奏的内容,证明她技艺的高超 。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完成了对这 一形象的塑造。而琵琶女的自叙又引起了诗人 的强烈共鸣,原来他俩“同是天涯沦落人”。 接着诗人便讲起自己的“沦落”,但主要是围 绕着音乐讲的,讲心境的低沉,而关于“沦落 ”的原因,则仅以“辞帝京”“谪居卧病”两 语轻轻带过。这显示了诗人的温柔敦厚之风, 但我们不难看出,他和琵琶女的“沦落”都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③景物描写。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 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 中评论这首诗是“以江月为文澜”,确实很有见地。如 “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 水寒”都是以静衬动:前者接住了水面上飘忽而来的琵 琶声,次者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后者映射出琵 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
荻.花(dí)
C.恬.然(tián)
迁谪.(zhé)
钿.头银篦(diàn)
阑.干.(lán ɡān)
D.六幺.(yāo)
转徙.(xǐ)
铮.铮(zhēnɡ)
悄.无言(qiǎo)
【答案】 B(“贾”读 ɡǔ,“哳”读 zhā。)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诗的情和景是相衬相生、互 相作用的,可以说是景为情染,景因情而更美 好;情借景重,情因景而更深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如何理解《琵琶行》的主题含义? 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
一事。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 ,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前者为主,后者为宾。琵 琶女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 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作品表达了诗人 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遇的同情,也展示了诗人凄凉的心 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 琵琶行(并序)第2课时
琵琶行(并序)第二课时一、鉴赏诗歌:1、提问: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
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
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
2、赏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1)学生自由朗读诗的第一段。
(2)学生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文中没有明确交代,同学们能判定出是哪种基调吗?有什么理由?明确: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
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
(3)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3、赏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的第二段(2)学生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明确: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第二阶段(“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演奏大概根据当时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写出了琵琶女的技艺的娴熟。
第三极端(“轻拢慢捻抹复桃……四弦一声如裂帛”)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乡》。
(3)学生思考:作者分几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每一个乐段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明确:作者分四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忧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
琵琶行第二课时
《琵琶行》(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分析文中描摹音乐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知识链接
解题:
(1)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
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
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谏官,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期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琵琶行》。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诗中人物的感情学习重点:体味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入:《琵琶行》这一首长诗的结构有些特殊,它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里还套着一个故事。
板书:哪位同学给大家概括一下全诗内容?明确:全诗讲了一个诗人夜遇琵琶女的故事,故事里的琵琶女对诗人讲了她身世漂零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看一看诗人是怎样表达这两个故事的。
二、关于琵琶女(一)学生活动:速读小序,找出与琵琶女有关的文字。
在诗中找有关琵琶女身世的诗句。
将这两部分文字对照,让学生体会二者之不同。
明确:一略一详。
(二)重点研读第三段,请一位学生背:1、琵琶女的身世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前后对比,同学们说说是什么对比。
从前:“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这些细节都出自实际生活的典型事件,表现的是琵琶女少年时的艺高、貌美、生活豪华,红极-时。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细节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个青年女乐伎在逢场作戏中得意一时的情状。
作为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者,在她的灵魂还没有战栗和觉醒时,击碎银篦,酒泼罗裙的一系列任性戏谑,正如一出蕴含悲剧意味的闹剧,令人深思。
现在: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两相对比,世态炎凉,昔盛今衰。
琵琶女独守空船,夜深忽梦少年时欢乐事,于是起来弹琵琶,以解忧愁。
教师点拨:这真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梦回过去,醒后倍觉伤心。
她多么想回到过去的锦绣时代呀,年少风流,狂歌醉舞,万人捧场,豪奢张扬。
然而,当真的有人被她的琵琶声吸引,郑重邀请的时候,她怎样表现呢?明确: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重点分析此处琵琶女的心理。
教师:除了这一处动作描写,诗中还有两处动作描写也非常符合琵琶女此时的年龄与心理。
请同学们找一找。
明确:“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琵琶行(第二课时)
四、欣赏写音乐的手法
(二)成果展示 1、全诗共写了几次音乐?是怎样写的? 第一次、诗人送客闻琴。 侧面写、略 第二次、弹奏《霓裳》《六幺》。 直接写、详 第三次、感我此言“却坐促弦”。 直接写、略、侧面写
四、欣赏写音乐的手法
(二)成果展示 2、第二次写音乐,作者用哪些手法? 1、比喻描写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2、叠词和连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如: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4、曲情相融
随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动作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
曲目)
三、名句解读
(二)理解字句, 把握内容
分写弹奏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忽快忽慢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忽高忽低
琴声清脆像黄莺在花底下婉转啼叫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琴声幽咽像泉流在冰下流动不畅发出的微响
银瓶…,铁骑… —突快突高
曲终…,四弦… —突停
效果:东船…,唯见…。
总写弹奏 分写弹奏
三、名句解读
(四)说说句意
相逢何必曾相识!
1、“相逢”的经过是怎样的? 2、“何必曾相识”意为“不必在意以前是否相 识”。为什么不必在意以前是否相识?
四、欣赏写音乐的手法
(一)探讨任务 1、全诗共写了几次音乐?是怎样写的? 2、第二次写音乐,诗人用哪些手法? 3、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体会琵琶女 情感和生活变化。
想说却迟迟没说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邀请
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三、名句解读
琵琶行第二课时(2023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诗人和琵琶 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1.找出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地方。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②“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奏效果。 2.诗人描写了哪几个有代表性的乐段?
第一乐段珠落玉盘,急切愉快。 第二乐段幽咽凝绝,幽愁暗恨。 第三乐段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3.作者描写音乐使用的手法?
(1)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 盘。”好处: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比喻形 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形联想。 (2)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3)用心情来表现音乐。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旨句)
(1)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 (2)名满京都女艺人;才华横溢大诗人。 (3)年长色衰嫁商人;犯言直谏贬江州。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琵琶女的身世(叙事),实为反映封建社
会底层妇女之遭遇。
暗线:诗人的感受(抒情),实为反映朝廷政治
2.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绕船 月明江水寒”“住近湓江地低湿,……杜鹃啼血猿 哀鸣。”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也奠定了全诗悲凉感 伤的感情基调。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说明当 时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 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3.文中共有几处侧面烘托?
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浔阳江边,秋风萧瑟,失意人又遭离别。美 妙的音乐,使东船西舫无言,令夜风敛声屏息。 一轮秋月,不知是极为识趣,还是为音乐所感, 只静静洒下一天银辉,笼罩这江、这船、这人和 这一夜。
琵琶行第二课时
雄浑、激昂、大气
场景
特点
方法
序曲(初弹)转拨掩抑思诉 :
《 (低眉信手续续弹, 霓 裳 说尽心中无限事) 浊杂粗重 》 大弦—嘈嘈—急雨 轻细凄切 《 开始: 清脆圆润 六 小弦—切切—私语 幺 错杂弹、落玉盘 》
间关—滑 幽咽—难 婉转凝咽 发展:冷涩—凝绝 不通—暂歇 声弦暂歇
第二曲
高潮: 银瓶-乍破 迸 《
评(9分钟)
(1)概括段意 1.江头送客闻琵琶 2.江上聆听琵琶曲 3.歌女倾诉身世苦 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
(2)景物描写 1.枫叶· · · · · · 作用:描绘送客环 境,渲染凄凉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别时· · · · · · 作用:描绘别时景 象,景中含情,渲染离愁别绪。 3.唯见· · · · · · 作用:描绘演奏结 束时寂静环境,情景交融,烘托了音 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雄浑、激昂、大气
方法
铁骑-突 出 -鸣
雄浑激昂
霓 裳 收拨、划 一声、裂帛 清脆尖利 尾声: 》 《 悄无言 秋月白 戛然而止、 六 幺 余音绕梁 》
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 不同凡响。大弦嘈嘈如急雨源自间 关 莺 语 花 底 滑
枪水 鸣浆 迸 刀
四 弦 一 声 如 裂 帛
小弦切切如私语
凝绝不通声暂歇
谁动我琴弦, 谁见我哭泣?
——鉴赏千古绝 唱《琵琶行》
第二课时
导(3分钟)
• (一)明确目标: • (1)理清本诗思路,把握故 事情节。 • (2)鉴赏本诗的景物描写。 • (3)鉴赏本诗的音乐描写。 (重· 难点)
思(13分钟)
• 思考学案上的问题,形成文字 答案。
议(9分钟)
展(8分钟)
琵琶行第二课时
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 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你怎么看?
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 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 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 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 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 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 妓是较少见的。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 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 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方在垓下 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 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 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江头送客闻琵琶 邀见歌女 江上聆听琵琶曲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歌女倾诉身世苦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年轻时 年老时
年本轻是美京貌—城—女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名日满欢京笑—都—的今艺日辛人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起对比反衬作用
去被贬年江辞洲帝京
病卧浔阳
琵琶行(2课时)
诗中共有几次描写了音乐 演奏,又是如何描写的?
(背诵)
三次:
(一)送客闻琴
(二)邀女弹琴
(三)却坐促弦
主忽
人闻
忘水
归上 侧
客琵 面
不琶 描
发声 。,
写
枫
叶
别
狄
时 茫 茫 江 浸
花环 秋境 瑟渲 瑟染
月
文章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邀见歌女
江上聆听琵琶曲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添移 酒船 回相 灯近 重邀 开相 宴见 。,
琵琶行第二课时
琵琶女三次演奏
第一次 送客闻琴 第二次 (侧面烘托琴技) 侧面烘托琴技) (暗写) 暗写) “主人忘归客不发” 主人忘归客不发” 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三次
• 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 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 诗的主体部分。先用叙事引入,然后浓墨重彩地写她演 诗的主体部分。先用叙事引入,然后浓墨重彩地写她演 奏的内容,证明她技艺的高超。 奏的内容,证明她技艺的高超。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 叙身世,完成了对这一形象的塑造。而琵琶女的自叙又 叙身世,完成了对这一形象的塑造。 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原来他俩“同是天涯沦落人” 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原来他俩“同是天涯沦落人”。 接着诗人便讲起自己的“沦落” 接着诗人便讲起自己的“沦落”,但主要是围绕着音乐 讲的,讲心境的低沉,而关于“沦落”的原因, 讲的,讲心境的低沉,而关于“沦落”的原因,则仅以 辞帝京”“谪居卧病”两语轻轻带过。 ”“谪居卧病 “辞帝京”“谪居卧病”两语轻轻带过。这显示了诗人 的温柔敦厚之风,但我们不难看出,他和琵琶女的“沦 的温柔敦厚之风,但我们不难看出,他和琵琶女的“ 都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落”都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 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只说调子悲凄,与《霓 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只说调子悲凄, 》《六幺 不同,又从侧面写听众“掩泣” 六幺》 裳》《六幺》不同,又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最后以 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 “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
白居易高超的音乐描写: 白居易高超的音乐描写:
运用比喻描写音乐(以声写声, 比喻描写音乐 ①运用比喻描写音乐(以声写声, 以形写声)。 以形写声)。 通过写音乐效果烘托音乐。 音乐效果烘托音乐 ②通过写音乐效果烘托音乐。
琵琶行(第2课时)
四、且悟几多理
• 在朝在野,皆重色而轻才(控诉) • 穿越时空的心灵契合(知音) • 诗人对女性的同情与尊重
乐天当日最多情,泪滴青衫酒重倾。
明月满船无处问,不闻商女琵琶声。
__宋.叶桂女
枫叶芦花两鬓霜,殷桃杨柳久相忘。 当时莫怪青衫湿,不是琵琶也断肠。 __明.杨基
本是京城女
出自 京城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 出众 才华横溢的诗人 年长色衰嫁商人 落泊 失意 直言进谏遭贬谪 京倡—商妇—怨 京官—谪官—恨
一、 语 花 底 滑
大弦嘈嘈如急雨
四 弦 一 声 如 裂 帛 水 浆 迸 刀 枪 鸣
小弦切切如私语 凝绝不通声暂歇
琵 琶 行 ( 白 并 居 序 易 )
当兰芝投身清水间,当英台化蝶舞翩翩, 当黛玉心碎泪无言,“自古红颜多薄命”的 断言让人如此伤感。良善人家的女子尚且 如此,天涯歌女的命运又会怎样呢?今天 就让我们穿过时光的云烟,来到唐朝,来 到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月下,去认识两个人, 去听一段曲儿,去结一段悲慨的情缘。
作业布置
完成分层作业P30面的白居易的 《舟中读元九诗》,继续体会诗人 感伤诗的情感和写法。
急切愉悦
(比喻)
激愤难言
倾诉悲 情
(叠音 词)
幽愁暗恨 (侧面烘托) 郁结胸中
“对音乐的一切富有幻想的描写性
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 性的。”
——奥地利· 汉斯立克 《论
音乐的美》
三、且结一段情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琵琶行第二课时
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又被贬为江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自言本是京城女”,诗人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写了琵琶女当年高贵的身份,道出歌女不甘沦落天涯的心态。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被贬为江州刺史。
实际上的他获忌罪的恨原因,还是正那些如讽喻他诗,自早已己引起所权贵说的忌:恨",始正如得他自名己所于说:"始文得名章于文,章,终终得得罪于罪文章于”。文章”。
“男儿有泪不轻弹”,诗人为何“泪湿青衫”?
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 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 之地。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 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 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
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 元和十年(815)六月,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下列描写琵琶女形象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琵 白
居
易琶 行
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 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
鲜明的对比
诗歌的第三自然段:自诉身世苦是为了塑 造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 型形象,控诉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 寡情,这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理课文内容
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一)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三)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四)同病相探究
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京官谪官恨
交流讨论
精讲点拨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对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
展示交流
比较分析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京倡商妇怨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诗歌的漫游,让我们把情感浸在诗歌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的情怀
课堂检测方案
新新学案P33-34二三六七
课后作业布置
熟读并背诵第二段
预习作业布置
结合新新学案疏通诗歌大意
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PPT新新学案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新课导入
背诵诗中名句
引导学生背诵诗中名句及自己喜欢的诗句
诵读喜欢的段落
目标解读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一、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石泉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教师叶瑞授课时间:第5周 星期三2016年3月23日
单元(章节)课题
《琵琶行》并序
本节课题
《琵琶行》并序(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诗人的情怀,走进白居易真挚而痛苦的内心世界
2体会并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提炼的课题
如何理解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
3“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1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2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