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课时空观念的落实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4: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学设计4: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2.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核心素养培育】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替及统治。

2.结合史料,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隋唐盛世局面的表现及出现原因。

3.结合唐朝的民族政策,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少数民族在边疆开发中的作用。

4.从“时空观念”角度理清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基本线索,认识封建国家再次由统一陷入分裂的史实。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思考: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唐朝时期中国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新课探究一、隋朝: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广称帝,国号隋,都长安,即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灭陈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建设:(1)兴建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

(2)兴建洛阳: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3)开通大运河: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导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

(2)灭亡: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拓展探究】结合教材,思考:隋朝灭亡与其它朝代有何不同?一般而言,朝代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腐败、经济凋敝、外族入侵、天灾人祸、农民起义等,而且一般是发生在朝代末期。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情景创设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3.运用史料实证方法,使学生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曲折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3.小组合作互动积极: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对历史事件的研究。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反思与评价全面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思考历史事件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隋唐时期的繁荣场景,如大明宫、大运河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隋唐盛世的氛围。
2.以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争场景为背景,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动荡局面。
3.利用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新高一历史暑假精品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新高一历史暑假精品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新高一历史暑假精品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替及统治。

2.搜集部分唐诗,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隋唐盛世局面的表现及出现原因。

3.结合唐朝的民族政策,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少数民族在边疆开发中的作用。

1. 隋朝兴亡建立统一建设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了重要作用。

隋炀帝开凿,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

灭亡[知识点]隋唐的统一[答案]北周589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长安、洛阳两都洛阳开通大运河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江都隋朝灭亡[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建立于581年,①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

②589年,隋灭陈,③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统一。

隋朝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的建设:在④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兴建⑤洛阳城;⑥开通大运河,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隋朝灭亡的原因在于:⑦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残暴统治,劳民伤财。

618年,隋炀帝在⑧江都被部将杀死,⑨隋朝灭亡。

2.今江苏扬州统一、短命的王朝:秦、隋阅读教材P32“学思之窗”:结合皮日休的诗,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隋炀帝的。

提示:修建大运河,贯通南北,利于南北交流,但滥用民力,出现暴政,导致隋朝灭亡。

1.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唐朝的建立和统一(2)统一:派兵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政治统治(1)唐太宗①措施: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唐玄宗①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1)与突厥①贞观初年,唐军反击东突厥,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

(2)与吐蕃济文化交流。

②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民族纷争基本停止。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课型探究课课题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年级高一时间班级出课人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民族等相关史实,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政权更选与社会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科书,认识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了解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表现,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隋唐时期是国家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我国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特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唐前期盛世的表现与原因,以及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难点民族交融与唐朝社会繁荣的互动性;唐中后期的局面,以及如何辩证理解藩镇割据。

课前准备课件准备、班级分组准备、《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教学流程学法指导问题导引一、隋朝兴亡1、隋朝是怎样建立并统一的?2、隋朝的成就有哪些?3、隋朝统治是怎样瓦解的?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是怎样建立的?2、贞观之治的原因及表现?3、武则天对唐朝的影响?4、开元盛世的原因及表现?5、唐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唐朝对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有何影响?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结合教材自学完成1、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影响? 2、藩镇割据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3、黄巢起义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4、五代十国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5、后周世宗改革的作用?导入 新课复习上节内容,了解隋唐时空坐标,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 探究一、隋朝兴亡1、隋朝是怎样建立并统一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导航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替及统治。

2.搜集部分唐诗,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隋唐盛世局面的表现及出现原因。

3.结合唐朝的民族政策,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少数民族在边疆开发中的作用。

隋朝兴亡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

2.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3.建设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1)兴建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

东都:洛阳;西都:长安(2)兴建洛阳城。

(3)开通大运河: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隋炀帝开凿,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

4.灭亡(1)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残暴统治,劳民伤财(2)概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今江苏扬州统一、短命的王朝:秦、隋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1)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2)统一:派兵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政治统治(1)唐太宗⎩⎪⎨⎪⎧①措施: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房玄龄、杜如晦 魏征进谏200多次②结果: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武则天 郭沫若称赞:“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唐玄宗⎩⎨⎧①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②结果:将唐朝统治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民族关系 开明的民族政策。

(1)与突厥⎩⎪⎨⎪⎧①贞观初年,唐军反击东突厥,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

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2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2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展示目录、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二、古画鉴赏(一)教师展示古画《虢国夫人游春图》《职贡图》,带领同学进行赏析(二)教师聚焦《虢国夫人游春图》画中间的女眷,通过“西域贡马”引入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交往频繁的主题,再通过女眷繁荣的装扮引出唐朝的繁荣,说明交往频繁的原因。

(三)教师聚焦《职贡图》画中间的骑马人士的装备,指出外国贡使的身份,说明当时与中原王朝交往的除了边疆少数民族,还有外国民族。

(四)教师指出本节课的主题——繁荣与交融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鉴赏古画。

通过融入古画鉴赏的部分,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美育。

同时锻炼学生阅读图像史料的能力,落实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讲授一、繁荣之影隋(一)隋朝兴亡1、教师询问学生隋朝兴亡息息相关的三个时间点,说明隋朝的短命而亡2、询问学生:“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给后世留下了什么影响?”3、给出答案:从隋朝的文治武功入手,探究隋朝的深远影响。

(二)隋朝的盛极一时与深远影响——大运河和粮仓1、教师展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2、教师询问学生和给予提示:大运河的特点和影响(提示:从大运河连接的水系和中心城市两个角度出发归纳影响;从大运河运输内容和流域归纳影响)3、通过学生互动,给出答案:①特点: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②影响:贯通南北、巩固统一、经济交流、沿岸城市发展一、学生找出与隋兴亡息息相关的三个时间点:581、589、618。

二、学生通过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归纳大运河特一、引入隋朝的盛极一时与深远影响的知识点二、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总结归纳能力,落实时空观念的历史学4、教师展示“《“喝下”37个西湖后,京杭大运河全身“复活”》”的新闻报道,引出隋朝大运河的当代价值5、教师展示“含嘉仓遗址图”和介绍含嘉仓的史料“杜佑《通典•食货典》”,说明隋朝粮仓形成义仓和官方仓库的体系。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0】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0】

第6 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隋唐上承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下起五代十国,是封建王朝的又一同一时期。

本课主要讲述了隋唐五代十国的历史变迁,即国家由统一到繁荣强盛再到分裂的过程,其中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繁荣昌盛阶段,制度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各民族进一步交往交融,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高度繁荣。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对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交融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需要在本节课,通过运用史料,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同时在运用地图、文字史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进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隋朝的各项建设,认识大运河开通的历史作用,学会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认识唐朝民族交融及民族措施,归纳唐朝统治者采取的民族措施的特点和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作用。

3.通过出示隋唐疆域图和图片材料,认识隋的统一与唐的繁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隋唐盛世、民族交融难点:藩镇割据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从三个子目讲述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三个子目分别为隋朝兴亡,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这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呈现历史发展的,勾勒出隋唐五代十国政权兴衰更替的历史脉络,并对其前因后果做了简要的阐述。

了解本课内容并结合本单元的单元导言,我将本节课的主题确立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并且通过隋唐盛世来表现。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各个方面来呈现隋唐盛世,并且围绕盛世,我设计了“再造统一、奠基盛世”,“盛世荣耀、民族交融”,“动乱频起、盛世危局”三个小标题。

六、教学过程导入出示中国古代时间轴及隋和唐的疆域图,提问学生从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预设答案: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民族交融、疆域拓展隋唐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又一次国家统一,且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到又一高度。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民族等相关史实,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政权更选与社会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通过《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了解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形成的原因、表现,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隋唐时期是国家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的作用;开通大运河的必然性;知道隋唐繁荣的历史事实;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主要原因;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唐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难点:开通大运河的必然性;唐朝的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对唐朝“盛世”局面的辩证认识;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意义、对当今民族政策的启示时空坐标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言框新课讲授:一、基础知识梳理二、重难点问题解析(一)隋朝大运河的作用,开通大运河的必然性。

作用:有利于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必然性: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②南方经济发展,能为国家提供大量的粮食税收。

③政治重心在北方,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并未南移)(二)唐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三)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

方式:战争;联合;设置机构;和亲;会盟;册封。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讲义--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讲义--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讲义一学科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能够利用时间轴描述隋唐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情况和重要史事。

2、(家国情怀)掌握唐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交融的方式、意义,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观念;3、(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政权的更迭以及隋唐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认识到国家统一对多民族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繁荣的表现、原因。

难点:唐朝繁荣、民族交融、繁荣盛世的启示三知识梳理一、隋朝兴亡:(581—618年)都城长安、隋文帝、隋炀帝。

修筑大运河、修筑仓库、暴政民变,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国家出现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武则天: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唐玄宗: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民族关系民族唐朝中央政府与各族的关系突厥贞观初年,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回纥唐高宗时期,回纥出兵助唐吐蕃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唐蕃和亲,9世纪种“长庆会盟”靺鞨唐玄宗册封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3.唐朝衰亡: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趋于腐败。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唐朝的统治力量。

唐末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907年,藩镇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

此后五十多年中国出现了若干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四自我提升1.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了日本僧人圆仁在长安的见闻:“(唐文宗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节,赐胡饼、寺粥。

时行胡饼,俗家皆然”,并且出现了“玉盘初鲙鲤,金鼎正烹羊”这样的现象。

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A.社会风气开放B.民族交融发展C.民众生活富足D.中外交流频繁2.据唐代文献记载:山东地区所生产的梨、枣等,经船运往苏州、杭州;而苏州所产柑桔,则经运河运到山东。

教学设计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学设计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设计思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6世纪后期到10世纪初,在中国的土地上相继建立起东临太平洋、西至中亚的强盛的隋、唐王朝。

隋、唐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有许多建树,经济空前繁荣。

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的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

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公元907年,存在了290年的唐朝,为藩镇所灭。

此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短暂分裂时期。

历史总是辩证发展的,统一中包含着分裂的因素,分裂中又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从东汉末到隋初的四百年间,统一势力一直在增长,不管割据势力如何嚣张、游牧民族如何驰骋,最后还是归于统一。

这表明,秦汉以来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华民族,已形成一个相当稳定的政治共同体,隋的统一是大势所趋。

因此,将本课教学主题确定为:统一、开放、革新的隋唐时代与五代十国。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相关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还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

高中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更为强烈,理性思维逐渐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引导,通过各种史料并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历史演变过程,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时空定位,了解隋唐、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情况。

2.通过史料分析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及其表现;了解贞观之治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3.感受民族融合的推进过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2.难点: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唐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与实施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与实施

敎莩设访卜ilM栏目主持人/文欣教学参考“从隋唐盛tilifUS”群S计与实施〇关雪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中第六课的内容。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和隋唐王朝的鼎盛局面,认识这一时期制度演进、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发展的新成就。

本课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同构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课程内容。

中 国古代史进人魏晋南北朝以来,政权不断更迭,民 族交融发展,虽然出现短暂的分裂但统一是这一时期发展的历史趋势。

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于理清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

通过初中历史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和唐朝盛世的表现。

但关于“大运河的历史影响”“唐朝盛世出现的原因”“盛唐到五代十国转变的主要原因”了解不多,故造成了对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变化理解不够全面深人。

高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基 本能够通过“史料分析”的方法了解“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并能从多角度、深层次理解隋唐盛世由盛而衰的原因和过程。

本课主要采用史料分析、创设情境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自 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从不同角度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如下:(i)借助地图的时空定位,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的顺序与脉络,理解其时代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和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3)借助史料归纳总结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认识民族交融对边疆区域开发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提升社会责任感。

导入新课:教师:哪位同学能复述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顺序?呈现图片:三国两晋南北朝示意图(220年一589 年)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I东汉I I隋朝丨南古时代特征: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学生:三分天下,司马一统,八王之乱,五胡内迁,北方战乱,司马重建。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发展;2. 掌握这两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它们对历史经过的影响;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判能力,增强历史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判,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以生动地呈现隋唐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2. 制作PPT课件,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3. 准备好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教室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些隋唐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 介绍背景:讲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让学生对隋唐时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讲授新课:a. 讲述隋朝的建立和死亡,介绍隋炀帝的虐政和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过程。

b. 讲解唐朝的建立和发展,介绍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闻名皇帝的治国理政思想和成就。

c. 介绍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如雕版印刷术、火药、唐诗、绘画等。

d. 讲解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包括各个国家的建立、衰落和被统一的过程。

e. 讲述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和艺术特点,如绘画、音乐、服饰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影响,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点。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认识和历史素养。

5. 教室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隋唐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塞位和影响,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

6.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隋唐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事件。

3. 掌握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的历史演变过程和重要历史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繁荣与文化,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变革。

2.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体制及其与隋唐时期的异同,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民生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隋唐及五代十国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 准备历史地图,以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历史观点,以便教室上进行深入讨论。

4. 准备互动式学习工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室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些隋唐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 讲授新课:a. 介绍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发展,包括科举制度、文化繁荣、佛教传播等。

b. 讲述隋唐时期的对外交流和民族融合,包括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

c. 介绍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国家,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十国等。

d. 讲述五代十国的政治动荡和经济文化衰落,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

3. 教室互动:a.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隋唐时期和五代十国的看法和感受,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b. 提问学生关于隋唐时期和五代十国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答,增强学生的历史认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

5.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有关五代十国的资料,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与五代十国的区别和联系。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目标:通过了解隋唐盛世和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隋唐从统一到盛世再到分裂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通过分析归纳“贞观之治”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唐朝出现盛世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隋唐盛世的表现和原因,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原因。

教学难点:隋唐盛世的原因。

教学方法:叙述法、观察法、谈论法。

教学过程:一、隋朝的盛与衰1.XXX展示材料,让学生感受隋朝盛世。

请同学概括“开皇之治”的表现,并思考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XXX展示XXX的所作所为(包括大运河的图),让学生思考如何评价XXX。

二、唐朝前期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前期的繁荣1)XXX的上台和“贞观之治”。

展示材料,让学生用几个词描述XXX统治下唐朝的社会状况。

展示材料,分析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2)武周政治:治宏贞观,XXX。

3)“开元盛世”的表现。

展示材料,让学生感受开元年间,唐朝达到了鼎盛。

2.民族交融展示武德(高祖)九年——贞观(XXX)末年——总章(高宗)二年的疆界变化图,感受版图的变化。

体会版图的变化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分别介绍唐朝如何处理与东、西突厥、吐蕃和粟末靺鞨的关系。

请同学概括唐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体会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设计意图:通过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历史解释的能力,培养唯物史观,结合史实进行分析,提高历史解释能力和史料实证能力。

同时,通过感受隋唐的繁盛,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文明,观察地图,培养时空观念。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反思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反思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反思隋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而五代十国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这两个时期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对于我们理解和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隋唐盛世的教育制度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这种制度强调了个人的才能和学识,有效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同时,隋唐时期还重视书院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这种注重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然而,在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许多书院被摧毁,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几乎停滞。

这种情况使得人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对稳定社会的作用。

因此,五代十国时期的教育反思主要集中在如何恢复和发展教育上。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如私塾教育的兴起。

这种教育形式为后来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的教学反思还体现在教材和课程设置上。

隋唐时期,经典著作和古代文化被广泛传播和研究,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课程设置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历史和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这种注重经典和文化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教育内容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由于社会的不稳定和教育资源的匮乏,教材和课程内容相对简单和单一。

这种情况使得人们对教育内容的反思更加深入,开始思考如何根据时代的需求来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

一些学者开始提倡实用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

这种注重实用性和适应性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的教学反思还体现在教师角色和教育方式上。

隋唐时期,教师被视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和引导。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这种注重师德和教育方式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史料史证和时空观念的主题式教学分析--以高中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为例

基于史料史证和时空观念的主题式教学分析--以高中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为例

基于史料史证和时空观念的主题式教学分析--以高中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为例发布时间:2023-04-21T15:37:49.13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4月1期作者:幸春旭[导读]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各个阶段教育教学也迎来了崭新的机遇和挑战,高中历史作为文学史实知识内容做多的一门学科,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史料,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将主题式教学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基于基于史料史证和时空观念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同时还能够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对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本文将以高中“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为例,为教学提出几项实践策略。

幸春旭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三中学 641000【摘要】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各个阶段教育教学也迎来了崭新的机遇和挑战,高中历史作为文学史实知识内容做多的一门学科,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史料,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将主题式教学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基于基于史料史证和时空观念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同时还能够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对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本文将以高中“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为例,为教学提出几项实践策略。

【关键词】史料史证和时空观念;主题式教学分析;高中历史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4-039-01以往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通常会按照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为学生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很少会基于教材中的单元主题视角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历史课堂教学不具备完整性,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看待历史事件的思路和想法。

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基于主题教学形式,将单元内容看成为一个整体展开教学,精心为学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通过相关教学活动能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本课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二、教材分析本课上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下启《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以“隋唐大一统和民族交融”为主题,从隋唐盛世、民族交融和藩镇割据审视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统一和分裂。

本课三个子母一一①隋朝兴亡,②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③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描绘出这一时期兴衰交替的历史面貌。

本课第一子目“隋朝的兴亡”,选取隋朝的建立,主要介绍隋朝的广建仓库、兴建洛阳城、开凿大运河,隋炀帝三征高丽、隋朝灭亡。

本课第二子目“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主要分两个层次介绍,一层次是介绍了贞观之治、武周政权、开元盛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编写的主线是国家管理制度和政策。

第二层次是介绍了唐朝与周边各族关系。

主要与突厥、吐蕃、靺鞨族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交融。

本课第三子目“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主要介绍节度使拥兵自重,安史之乱及其之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削弱唐朝的统治力量;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黄巢起义及其朱温降唐,镇压起义,建立后梁,开启“五代十国”。

后周实力增强为北宋结束分裂奠定基础,内容比较杂,比较多,需要资源整合。

三、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初中基础较弱,对“隋唐统一”“开通大运河”“贞观之治”等基本史实有所了解,但一知半解,且对这些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够了解,历史事件内在的因果联系认识较少,核心素养待提升。

但学生对隋唐时期的历史学习兴趣较大,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脉络,从多视角审视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国家统一与分裂。

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60年后周灭,朝代涉及隋、唐、五代十国,学生不易“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认识历史地图来落实朝代的更迭。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①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②统一: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唐的统治
①唐太宗的统治: (措施)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结果)出现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总储
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其原因是 A、均田制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 B、隋唐时期对农业剥削最沉重 C、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南粮北运 D、隋唐结束分裂北方长期稳定
C
古人对大运河的不同评价;你同意哪种观点?
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隋朝兴亡(581——618年)
1、隋的统一
①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 ②隋文帝的统治:励精图治,进行改革,国力日强,史称“开皇之治” ③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2、隋的建设
①建仓库:在长安和洛阳及地方广设仓库(官仓和义仓), ②兴建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 ③(炀帝)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对巩固统一,促进 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D 非常普遍,包括皇家公主、达官贵人,皆无禁忌。这反映了唐代
A.否定了儒家纲常伦理观念
B.男女平等观念被认同
C.市民文化开始影响婚姻观
D.自由开放的时代风貌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3、(结果)唐的繁荣 经济发展繁荣;制度完善;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疆域辽阔

历史教学“核心概念”的深度加工——以《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为例

历史教学“核心概念”的深度加工——以《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为例
历史核心概念需要厘清内涵与外延。隋唐盛世 (包括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期)具有 区别于其它盛世的特点。首先隋唐盛世的出现与隋 唐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 隋唐时期独特的政治生态、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 民族关系与盛世局面的出现息息相关。以隋唐时期 的民族关系为例,唐人既不是魏晋以前汉人的简单 延续,也不是胡族单向地融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 产生的共同体。……共同缔造出中华文明史上光彩 夺目的一页。[6] 其次隋唐时期的制度建设和发展为 盛世局面出现提供了制度保障。科举制的形成和完 善、三省六部和政事堂制度、租庸调和两税法从国 家人事、权力、财政三个方面为盛世出现提供重要 保证。核心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就不断缩小 和明确。
2022年第05期 33
[4] 陈美贞:《中国古代三大盛世通用的治理经验》,《北 京日报》2016 年 3 月 21 日第 015 版。
[5][ 唐 ] 吴兢:《贞观政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年, 第 195 页。
[6]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北京:中华书局,2008 年, 第 102 页。
[7] 列宁:《列宁全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第 363 页。
基于核心概念的历史批判。开元之后“盛世” 终结就意味封建社会衰弱?尽管安史之乱后唐朝出 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但这也可能 是一种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甚至还包括帝国前期 痼疾而采取的相当理性的举措。在与藩镇的博弈中, 唐帝国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调整,重新树立起它对藩
32 2022年第05期
教学研讨
在对比分析中理解核心概念的本质。教师可以 展示含嘉仓的考古遗存和《贞观政要》李世民的观 点:“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 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 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9] 引领学生结合实物遗存,思考这段记载是否可信, 并探讨唐朝统治者的意图。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依据 考古遗存和文字记载的互证树立“双重证据”意识, 并结合唐朝初年的时空特征分析唐朝初期统治者吸 取隋朝灭亡的经验和教训、树立自己统治合法性的 用意,深刻理解“盛世”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课时空观念的落实
武汉开发区一中张书林
对照地图,编写时空图轴。

题解:隋唐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阶段,隋朝创新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的推行和发展,推动了隋唐国运强盛,经济繁荣、政治相对清明、文化昌盛、对外交往活跃,称为盛世。

由于节度使等地方制度出现严重问题,导致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就是它的放大和延续。

一、隋朝兴亡
1.隋朝建立。

581年,杨坚代周,都长安。

2.统一。

589年,杨广灭陈。

3.建设。

长安、洛阳,仓库,大运河。

4.隋炀帝暴政。

大兴土木,三征高丽。

5.隋亡。

农民起义,李渊太原起兵。

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二、唐朝的繁荣和民族交融
1.唐朝建立。

618年,李渊,长安,统一。

2.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出现开明政治局面。

3.武则天的统治。

改唐为周,经济持续发展。

4.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和兵制,发展生产,大兴文治。

经济发展,社会繁荣。

5.突厥。

1】阿尔泰山,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分裂为东西突厥,南下威胁农耕文明。

2】唐太宗灭东突厥,共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3】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4】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

5】东突厥复兴迅即被回纥灭掉。

6.吐蕃。

1】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2】唐蕃和亲。

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3】唐蕃会盟碑。

9世纪中期。

7.靺鞨。

唐玄宗封粟末靺鞨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8.少数民族为开发边疆做出了贡献。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节度使。

军镇,府兵制转变为募兵制,军事统帅兼领附近州县的财政、行政、监察,事权日重。

唐玄宗时形成外重内轻局面。

2.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发动叛乱,唐朝由盛转衰。

3.藩镇割据。

拥兵自重,控制地方军事、行政、财政,处于半独立状态。

4.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5.黄巢起义。

875年。

朱温降唐,控制唐朝。

6.五代十国。

907年,朱温建后梁,此后有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唐定都洛阳外都定都开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