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要点-20110523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及其贡献法国的巴斯德: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4>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的科赫:1>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2>发现肺炎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易、抗性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2、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3、选择培养:选择平板培养、富集培养。

4、古生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胞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的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5、真菌:霉菌(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6、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方法:1>涂布平板法:(菌落通常只在平板表面生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已倒好的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特点: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2>稀释倒平板法:(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保温培养。

缺点: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3>平板划线法 4>稀释摇管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有肽聚糖无肽聚糖细胞膜一般无固醇常有固醇内膜简单,有间体复杂,有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很多种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叶绿体中的70S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成有核膜、核仁,有多条染色体,DNA 与形染色体,DNA 不与RNA 和组RNA 和组蛋白结合,有有丝分裂蛋白结合,无有丝分裂大小直径通常小于2 微米直径在2-100 微米之间2、革兰氏阴阳性菌的特点: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是一层厚而致密的肽聚糖和磷壁酸。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7、何谓(G+C)mol% 值?它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有何应用?
表示DNA分子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值。
应用: ①判别种与种之间亲缘关系相近程度;②是建立新分类单元时的重要指标。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名词解释:原核生物,细菌,缼壁细菌,原生质体,芽孢,伴孢晶体,放线菌.
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7、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
菌落 细菌 酵母菌 放线菌 霉菌
含水形态 很湿或较湿 较湿 干燥或较干燥 干燥
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
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肽聚糖
磷壁酸
类脂质
蛋白质 t;50)
一般无(<2)
0 含量很低(5~20)
0
含量较高(约20)
含量较高
5、简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机制
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1、微生物的分类2、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鼠疫,霍乱3、发展史巴斯德:巴氏消毒法,研制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郭霍:郭霍法则弗莱明:青霉素汤飞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细菌为宜。

2、细菌的基本结构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L-型细菌)高渗环境中可生长典型菌落:油煎蛋样菌落可恢复为原菌4、细菌的特殊结构5、细菌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在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6、芽胞不包含质粒。

7、细菌的抵抗力比较:有芽胞,选芽胞;无芽胞,选金黄色葡萄球菌。

8、细菌的生长繁殖(1)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代时:15~30分钟(2)群体的生长繁殖9、细菌合成代谢产物致病作用:热原质,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侵袭性菌鉴别作用:色素,细菌素治疗作用:抗生素,维生素噬菌体1、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噬菌体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①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②严格胞内寄生;③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④抗原性;⑤抵抗力3、噬菌体的化学组成:核酸,一种,DNA或RNA,遗传物质;蛋白质,保护核酸,识别宿主菌4、噬菌体分类①毒性噬菌体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吸附的原理: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②温和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三状态两周期:三状态,①游离的具有传染性的噬菌体颗粒;②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的噬菌体核酸;③前噬菌体。

两周期: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

细胞的变异与遗传1、细菌基因组的组成:细菌染色体、质粒、整合在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转座元件2、质粒的特征:①自我复制;②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的特征;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非必需;④具有转移性;⑤相容性与不相容性3、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经过第二次突变恢复野生型的性状,称为回复突变;往往是表型回复突变,即第二次突变没有改变正向突变的序列,只是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从而抑制了第一次突变的效应,称为抑制突变。

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重点

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重点

绪论与第一章: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直径<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它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分布广、种类多:⑸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包括真细菌(通常简称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细胞细而短(直径0.5μm,长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2、协助鞭毛运动3、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4、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5、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可阻拦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通过。

6、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细胞壁中的几种特殊成分:v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

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双糖单位: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四肽尾:是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

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氨基酸组成有所差异。

肽桥: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

连接甲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乙肽尾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

肽桥的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v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v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种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

染色时乙醇溶解了脂类物质,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被抽出,于是被脱色。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生物的科学,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学、代谢、遗传学、发育、系统学和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按照是否有细胞核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按照细胞形态可以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按照营养方式可以分为化能和光能微生物等。

2.细胞结构: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核酸和细胞器等。

微生物的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的重要结构;细胞壁可以提供细胞保护和形状维持的功能;细胞质是细胞内的基质,包含核酸、蛋白质和有机物等;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机器。

3.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主要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

微生物可以通过发酵、呼吸或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并将无机物或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或无机物。

4.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通过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方式在不同的微生物之间传递。

5.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二分裂、芽生、分生孢子和性繁殖等。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

6.微生物与人类:微生物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疾病,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同时,微生物也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7.微生物控制与利用:微生物的控制包括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消毒和灭菌等。

微生物的利用包括发酵工业、废物处理、环境修复和生物农药等。

8.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以群落的形式存在,与环境相互作用。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对环境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化学、生物工程等密切相关。

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微生物的知识。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种类。

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生理特征、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真菌是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和植物中。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两大类。

2.微生物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真菌由菌丝、子实体和分生孢子组成。

病毒包含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体。

寄生虫的结构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3.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细菌通过二分裂来复制自身,生长速度快。

真菌以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寄生虫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卵的产生和分裂。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疾病。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侵入宿主组织等方式引起疾病。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机械破坏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引起疾病。

病毒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对宿主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侵入宿主组织、摧毁宿主细胞、干扰宿主机体等方式引起疾病。

5.微生物的诊断方法:微生物的诊断常常依赖于细菌培养和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显微镜检查等方法。

细菌培养和分离可以通过培养基、温度、气体等条件来筛选和培养细菌。

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宿主体液中的抗体来进行诊断。

核酸检测是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放大技术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形态和结构。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个人防护措施、社区防控措施和医疗机构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面罩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社区防控措施包括检疫、消毒、卫生教育和疫苗接种等。

医疗机构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管理等。

7.抗菌药物和耐药性: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增强。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学复习资料1微生物复习整理材料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7.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8.核区: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9.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10.荚膜:是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具有运动功能。

12.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3.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相关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对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都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医学微生物学复习的重点总结。

1.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以根据形状、染色性质、需氧性和营养类别进行分类。

病毒是非细胞的寄生体,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真菌多为多细胞的真核生物,可以分为酵母和菌丝两种形态。

寄生虫是一种可以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的多细胞的真核生物,包括原虫、线虫和节肢动物等。

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细菌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可以分为对称二分裂和不对称二分裂。

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繁殖,通过感染宿主细胞的方式将其生命活动转移到宿主细胞内。

真菌通过菌丝形态进行繁殖,可以通过孢子的方式进行传播。

寄生虫通过传染媒介或直接侵入宿主体内进行繁殖。

3.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致病的主要机制包括毒力因子和致病因子。

毒力因子是微生物产生的一些具有害作用的分子,包括外毒素、内毒素、细胞产物等。

致病因子是微生物产生的一些机制或结构,可以导致其感染宿主细胞或组织,如细菌的附着因子、入侵因子等。

4.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微生物感染的过程包括微生物的进入、侵入、定植和繁殖。

人体通过免疫系统对微生物进行防御,免疫系统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通过非特异性的防御机制对抗微生物,如皮肤和黏膜屏障、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获得性免疫是指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形成的具有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5.常见的微生物相关疾病:微生物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常见的包括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寄生虫病常见的包括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的感染主要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等。

微生物学 沈萍 考试重点

微生物学 沈萍 考试重点

微生物学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的定义微生物学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种类①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因子(卫星病毒、卫星RNA和朊病毒);②原核细胞结构的细菌、古生菌;③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覃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3、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①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代谢途径和功能;②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③易操作性:微生物具有个体小、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易大量培养、易变异、重复性强等优势。

4、微生物的发现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5、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①1867:Lister创立了消毒外科;②1890:Von Behring制备抗毒素治疗白喉和破伤风;③1892:IV anowsky提供烟草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证据;④1928:Griffith发现细菌转化;⑤1929:Fleming发现青霉素;⑥1977:Woese提出古生菌是不同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特殊类群;⑦1995:第一个独立生活的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完成;⑧1996:第一个独立生活的古生菌(詹氏甲烷球菌)基因组测序完成;⑨1997:第一个真核生物(啤酒酵母)基因组测序完成。

6、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①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

②巴斯德的贡献a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巴斯德用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并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b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他为人类防病、治病作出了重大贡献;c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d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和家蚕软化病问题。

③科赫的贡献a证明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肺结核的病原菌;c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d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e配制培养基。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具有不同形态和代谢特性。

真菌是多细胞的真核生物,可以是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的致病原。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在人体内常引起原虫感染。

病毒是非细胞的微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2.微生物的传播:微生物通过空气、食物、水、斑点、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

常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例如咳嗽和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中含有致病微生物。

3.微生物的致病性:微生物致病性取决于其毒力、感染剂量和宿主免疫力。

一些微生物通过产生毒素来引起疾病,例如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会导致肌肉痉挛和神经系统紊乱。

4.微生物的诊断和检测: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是通过分离和鉴定微生物来确定的。

分离是从患者样本中获得纯培养物,鉴定包括形态学、生理学和免疫学特性的研究。

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5.典型微生物感染:常见的微生物感染包括细菌性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其中,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和流感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6.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抗菌药物的选择取决于微生物的敏感性和临床症状。

7.抗菌耐药性问题: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加。

抗菌耐药性是严重威胁公共卫生的问题,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改善卫生条件以减少微生物传播。

8.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的措施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环境卫生、免疫接种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免疫接种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例如水痘、麻疹和流感疫苗的接种。

9.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微生物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艾滋病毒感染、结核病和寨卡病毒感染等疾病对全球卫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际合作和卫生政策的制定对于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至关重要。

总之,医学微生物学的复习要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分类、传播途径、致病性、诊断和检测方法、常见微生物感染、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耐药性问题、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以及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微生物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P5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贡献(选择题)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P15 菌落菌苔(名词解释)P16 培养厌氧菌选择稀释摇管法P17 液体稀释稀释度超过95%P18 富集培养P20 微生物保藏的原理及其主要方式P24 显微镜的用途;透射电子显微镜通过电子波成像P29 细菌的基本形态(填空题)P30 放线菌的类群,三种菌丝形态(填空题)P34 真菌定义,霉菌菌丝分类;酵母的芽殖和裂殖P36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P39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问答题)P40 P42 典型的革兰氏阳性菌;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P41 肽聚糖P43 脂多糖LPS(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对青霉素不敏感) P47 古生菌假肽聚糖细胞壁为β-1,3糖苷键,不被溶菌酶识别P49 L型细菌P49 原生质体P49 革兰氏染色机制P50 原核真核细胞膜甾醇P54 核区P55 芽孢P56 芽孢的结构特点P59 灭菌程度的依据P59 伴孢晶体P60 荚膜的定义P63 原核细胞鞭毛结构,能量来源P63 原核细胞鞭毛运动机制旋转P69 真核细胞鞭毛结构,能量来源P69 真核细胞鞭毛运动机制挥鞭P70 染色质常染色质/异染色质P72 细胞骨架组成P72 糙面/光面内质网P72 核糖体P73 溶酶体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P79 主要元素P80 速效/迟效碳源P85 营养缺陷型P86 常用的培养基类型P87 碳氮比P88含糖培养基的灭菌P91 加富培养基与选择培养基P91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糖发酵培养基的溴甲酚紫由紫色变黄色)P92未可培养微生物定义及培养方式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P102 发酵(部分氧化)P102 糖酵解,EMP途径主要中间代谢产物,能量和还原力P107 呼吸作用(完全氧化)P108 TCA循环能量及还原力P109 完全氧化1 mol葡萄糖共可得到38分子的A TPP109 电子传递系统中的氧化还原酶P111 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P127 酶的变构调节和修饰调节P127 协同反馈和累积反馈P129 次级代谢的定义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P135 生长曲线的四个时期(获得代谢产物在稳定期)P136 二次生长P140 连续培养的定义(恒化、恒浊)P150 好氧/厌氧/兼性微生物P152 计数方法,菌落形成单位P155 抗代谢物采用结构类似物P157 抗生素使用避免耐药性P158 超高温灭菌P7 巴氏灭菌P159 过滤除菌的孔径(只有支原体可以通过,立克氏体不能)第七章病毒P163 病毒的结构P168 病毒的效价或滴度,半数剂量效应P170 毒粒的壳体结构形式P177 病毒的复制周期P178 病毒吸附蛋白P187 限制性感染P188 干扰缺损颗粒和卫星病毒P188 溶源性P195 朊病毒定义和特点P196 HIV/AIDS含义P197 SARS 冠状病毒P198 禽流感等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分类依据(表面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P199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第八章微生物遗传P206 TMV病毒拆分重建实验P208 大肠杆菌的基因组特点P211 质粒的定义;三型CCC,OC,LP212 致育因子/高频重组菌株P214 松弛型质粒/严谨型质粒P214 质粒的不亲和性P215 转座因子的定义和共同特征P219 温度敏感型突变P222 常用诱变剂P222 Ames实验P225 P227 P229 接合,转导,转化的定义P226 接合作用的三种类型和要点(问答题)P229局限性转导(名词解释)P231 人工转化的方法P232 中断杂交P239 紫外线诱变P243 原生质的融合(制备,融合,再生,选择;PEG;电融合)第十章微生物与基因工程P265 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过程P268 基因文库P271 Taq DNA聚合酶P274 克隆载体的基本要求;五大类克隆载体P274 质粒载体的特点,多克隆位点P277 穿梭质粒载体P278 Y AC载体的元件,YAC、BAC载体的中文含义P28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修饰系统,II型限制性内切酶,黏性末端P285 蓝白斑筛选原理P287 表达载体的定义P287 真核cDNA置于原核细胞的启动子、SD序列、终止子等调控序列P287 诱导物诱导表达P289 融合蛋白的定义P290 分泌表达P290 包涵体第十一章微生物的生态P315 生物降解的定义P319 活性污泥P322 生物修复的定义P323 总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第十二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P328 分子计时器P328 16SrRNA普遍被作为好的进化指征P331 系统发育树(名词解释)P338 《伯杰氏手册》。

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1.什么是微生物?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2.微生物五大特点或共性是什么?3.微生物学及其任务、特点如何?4.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可划分为哪三个主要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中的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是什么?5.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6.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特点?7.举例说明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8.举例说明微生物和微生物学在水产养殖上的重要性。

1. 名词解释:革兰氏染色、肽聚糖、周质空间、原生质体、原生质球、L型细菌、糖被、菌毛、芽孢、伴胞晶体、LPS、PHB、菌落、异形胞、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放线菌。

2. 分别以Staphylococcus aureus和Escherichia coli为例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异同。

3. 革兰氏染色原理什么?其主要步骤以及影响染色结果的主要技术要点?4. 比较四类缺壁细菌的差异。

5. 细菌特殊结构有哪些(列出五种或以上),分别有何功能?它们对人类生活或生产有何影响?6. 图示芽孢的构造。

7. 什么是菌落?菌落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8. 以Streptomyces为例,简述放线菌的生活史。

9.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1.名词解释:2μm质粒、假根、匍匐菌丝、子实体、子囊果、菌核、菌索、菌环和菌网、蕈菌。

2.真菌的一般特点?举例说明真菌和人类的关系。

3.酵母菌的一般特点?4.举例说明酵母菌的生活史类型。

5.霉菌营养菌丝体的特化形态有哪些?分别有何特点和功能?6.真菌的无性和有性孢子主要有哪些?7.画图比较根霉、曲霉和青霉的主要形态特征。

8.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征差异。

1.名词解释:病毒粒子、衣壳、包涵体、cfu和pfu、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转变、溶源菌、溶源性、一步生长曲线、自外裂解、裂解量、前噬菌体、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非细胞型微生物有何特点,主要包括哪些类型?3.举例说明真病毒对称体制有哪些?4.比较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微生物复习重点

微生物复习重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Microbe)?答:对形体微小,形态简单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共同特性有哪些?答:(1)形体微小,结构简单;(2) 分布广,种类多;(3) 生长旺盛,繁殖快;(4) 适应力强,易变异。

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在生物学上,对生物的分类采用按其生物属性和它们的亲缘关系有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系统中有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每一种生物,包括微生物,都可在这个系统中找到相应的位置。

其中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必要时,还可以在这些等级之间再增设一些亚等级。

4、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2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

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名,同时在名称后加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学名= 属名+ 种名+ (命名人的姓)(拉丁文n.) (拉丁文adj.)斜体斜体第一字母大写第一字母小写第一字母大写5 试说明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具有原核细胞的生物称为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核发育不完善,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无明显的核膜,没有特异的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

典型的原核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具有真核细胞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真核细胞:细胞核发育完善,有定形的细胞核(核仁、染色体等),有明显的核膜,有特异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大多数生物,包括高等生物都是真核的,如酵母菌。

Chapter 1 病毒名词解释: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原噬菌体1.何为病毒?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小微生物。

特点;个体极小;专性寄生;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包括哪些形态和基本结构?动物病毒的形态有球形、卵圆形、砖形等,植物病毒的形态有杆状、丝状和球状。

噬菌体的形态有蝌蚪状和丝状。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那么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

L型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

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左右〕古生菌:又称古细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革兰氏染色机制: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使细胞退成无色。

复染: 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那么仍保存最初的紫色。

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

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2 菌物界: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外表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3 二级菌丝:又称气生菌丝,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

引言概述: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生态及其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科学。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能在繁殖时产生大量后代,从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因其能够以各种形式存在,微生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我们的生物圈、食物产业、生态环境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微生物学的主要知识点。

正文内容:一、微生物的分类与形态1. 原核生物的分类:细菌和蓝藻菌的特征和分类。

2. 真核生物的分类:真菌、原生动物和微小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3. 病毒和噬菌体的特征及与细胞的关系。

4. 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细菌形态、真菌形态和病毒形态的描述和区别。

二、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1. 微生物的生长要素:温度、湿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要素。

2.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厌氧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的过程和产物。

3. 微生物的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等微生物产生的酶及其应用。

4. 微生物的抗生素产生:抗生素的发现、产生机制及应用领域。

三、微生物与人类健康1. 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细菌、病毒和真菌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及其病因和防治措施。

2. 微生物感染的致病机制:微生物侵入机体、生长繁殖及毒素产生对人体的影响。

3. 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微生物与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免疫记忆和疫苗的作用原理。

4. 微生物与人体共生关系:微生物在人体中的正常居住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1. 微生物与生态系统: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微生物对生态系统循环的贡献。

2. 微生物对环境的净化作用: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净化、油污的微生物降解。

3.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应用、生物防治和生物修复。

4. 微生物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乳酸菌、酵母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作用。

五、微生物技术和研究方法1. 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操作:无菌技术、培养基制备和微生物培养方法。

2.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和鉴定方法:显微镜观察、染色技术和生物化学鉴定。

微生物复习要点

微生物复习要点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1. 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2. 三界(域)系统: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

(E. H. Haeckel, 1866年提出)3. 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变异易、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4.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技术1. 纯培养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微生物群体2. 菌落: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3. 二元培养物:培养物中只含有二种微生物,而且是有意识的保持二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培养物4. 常用的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高温干热灭菌5.光学显微镜一般配置的最大放大倍数是多少?为什么?目镜:10 ~ 15 ×;物镜:100 ×;总放大倍数1000~1500 ×;如何实现光学显微镜一般配置的最大放大倍数?其原理?使用油镜,即在100 ×物镜和载玻片之间滴加香柏油;6、进行显微观察时,分辨率和反差是决定显微观察效果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7、微生物的形态与大小是区分不同微生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8、传代培养、干燥保藏、冷冻保藏是通常使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

基本原则:低温、干燥、隔绝氧气。

9.稀释或划线是在琼脂平板上得到微生物单菌落的最常用的纯种分离手段。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2.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3.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4.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微生物?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1)微生物(microorganism or microbe)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2)原核微生物: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真核微生物:酵母菌、霉菌、蕈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等;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2.微生物五大特点或共性是什么?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3.微生物学及其任务(1)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科学。

(2)任务:保护、发掘、利用和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

4.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可划分为哪三个主要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中的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是什么?1列文虎克(Leeuwenhoek),荷兰人,微生物学先驱者1676年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并正确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态。

2巴斯德(Pasteur)法国人,微生物学奠基人(1)用曲颈瓶试验彻底推翻了生命自然发生论(―自生说‖);(2)对发酵的研究为微生物生理学打下了基础,发明了巴氏消毒法;(3)证实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提出并发明接种疫苗的方法防治传染病,为免疫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科赫(Koch)德国人,细菌学奠基人(1)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的有效方法,如纯种分离、琼脂平板、鞭毛染色等,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2)分离到多种重要传染病病原,如炭疽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3)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法则(Koch′postulates)。

4.举例说明微生物和微生物学在水产养殖上的重要性。

5. 分别以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例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异同。

项目G+ G-结构层次单层内壁层外壁层厚度(nm)20~80 1~8 8~10肽聚糖占40%~90%,层次多,交联度高占5%~10%,层—次少,交联度低磷壁酸+ ——多糖+ ——蛋白质+或——+脂多糖——+脂蛋白—+或—+对青霉素敏感不敏感对溶菌酶敏感不敏感1.革兰氏染色原理什么?其主要步骤以及影响染色结果的主要技术要点?(1)原理: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2)主要步骤: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 →乙醇脱色20~30sec →番红复染1~2min镜检菌体呈红色者为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细菌(常以G-表示) ,呈深紫色者为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细菌(常以G+表示) 。

(3)技术要点:要严格控制酒精脱色时间,菌液涂布均匀而薄2.比较四类缺壁细菌的差异。

(1)原生质体:人工处理后,完全丧失细胞壁仅有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

一般由革兰氏阳性菌形成。

(2)原生质球(spheroplast):人工处理后,还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细胞。

一般由阴性菌形成。

(3)L-型细菌:细菌在某些情况下所形成的变异形,无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

能够生长和分裂,常形成―油煎蛋‖状小菌落。

最先由英国L ister研究所发现而得名。

(4)支原体: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广义上的细菌)。

3.. 细菌特殊结构有哪些(列出五种或以上),分别有何功能?特殊构造(可变部分):糖被、鞭毛、菌毛、性菌毛、芽孢、伴孢晶体等(1)糖被:(1)保护作用,保护细胞免受干燥损伤,防止噬菌体的吸附和裂解,使一些动物病原菌具有抗宿主白细胞吞噬作用;(2)细胞外C源和能源贮存物;(3)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阻挡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毒害;(4)表面附着作用;(5)细菌间的信号识别;(6)堆积代谢废物。

(2)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3)菌毛:遍布菌体表面,可多达数百根,粘附功能。

(4)性菌毛:在不同性别细菌间传递DNA片断,接合功能。

(5)芽孢: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条件(热、干燥、辐射、压力、化学药物等)的抗性。

(6)伴胞晶体:苏云金芽胞杆菌(B acillus t huringiensis,Bt)等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胞的同时,会在芽胞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椎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作伴孢晶体(即δ内毒素)。

5. 什么是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称为菌落。

6. 以Streptomyces为例,简述放线菌的生活史。

(补充)比较:1.真核微生物主要特点是细胞有明显的核。

核的最外层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明显分开。

2.真菌与藻类主要区别:真菌没有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所有真菌都是有机营养型的,而藻类则是无机营养型光合生物。

3.真菌与原生动物主要区别:真菌细胞有细胞壁,而原生动物细胞则无细胞壁。

4.(狭义的)真菌主要包括:单细胞的酵母菌(yeast),丝状的霉菌(mold), 产大型子实体的蕈菌(或蘑菇)(mushroom)5.真菌的主要特点有:1 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 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3 细胞壁多含几丁质;4 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5 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繁殖;6. 陆生性较强。

1.酵母菌的一般特点。

①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②多数出芽繁殖;③兼性厌氧,能发酵糖类产能;④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⑤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

2.真菌的无性和有性孢子主要有哪些?无性: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芽孢子、游动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掷孢子有性: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3.根霉、曲霉和青霉的主要形态特征。

(补充)4.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征差异。

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等。

放线菌的菌落: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较紧密的丝绒状,上有一薄层色彩鲜艳的“干粉”;菌落和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正反面颜色常不一致,以及菌落边缘的培养基平面有变形现象等。

真菌的菌落:一般较湿润、光滑、有一定的透明度,易挑取,质地均匀,正、反面及边缘与中央颜色较一致,多呈乳白色、矿烛色,少数红色,个别黑色。

有酒香味。

此外,凡不产假菌丝的酵母菌,菌落隆起,边缘圆整;产假菌丝的则菌落较平坦,表面和边缘较粗糙。

与细菌菌落特征相比:较大、较厚、外观较稠和较不透明。

细菌的菌落: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较湿润、光滑、粘稠、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

5.非细胞型微生物有何特点,主要包括哪些类型?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6.举例说明真病毒对称体制有哪些?螺旋对称(helical symmetry):TMV (tabacoo mosaic virus)20面体对称 (icosahedral symmetry):腺病毒(adenovirus)复合对称(complex symmetry):如E.coli T 偶数噬菌体(T2、T4、T6)。

7.比较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溶源菌的特性:①自发裂解;②诱导,又称诱发裂解;③免疫性,又称超感染免疫性等;④复愈,又称非溶源化;⑤溶源转变。

烈性噬菌体:吸附、侵入、增殖(复制和生物合成)、成熟(装配)和裂解(释放)。

8.简述一步生长曲线的主要内容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

它可反应每种噬菌体的3个重要特征参数——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

9.比较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的特点。

亚病毒名称组成成份分子量(Da)独立感染性类病毒RNA约10 5+拟病毒( 卫星RNA)RNA约10 5-卫星病毒蛋白质,DNA或RNA>106-朊病毒蛋白质约10 4+1.图示E.coli T4 phage的形态结构。

(补充)2.试述微生物营养中的6大要素物质。

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能源3.比较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四种方式的异同点。

(1)简单扩散:在简单扩散中,营养物质在扩散通过细胞膜的过程中不消耗能量,也不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扩散的动力是物质在膜内外的浓度差;(2)促进扩散:与简单扩散不同,营养物质经促进扩散进入细胞的运输过程中,需要借助位于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的参与,并且每种载体蛋白只运输相应的物质。

(3)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并且可逆浓度梯度运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主要物质运输方式。

与上述促进扩散方式不同,在主动运输中,载体分子构型变化以消耗能量为前提,是一个耗能过程。

(4)基团移位:一种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

与主动运输方式不同的是它有一个复杂的运输酶系统来完成物质的运输,同时底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结构变化。

4.生物氧化的概念、形式、阶段、功能和类型分别如何?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三种形式: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和失电子;三个阶段:脱氢(电子)、递氢(电子)和受氢(电子);三种功能:产能、还原力和小分子中间代谢物;三种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

5.从营养和能量的角度简述硝酸盐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功能。

(补充)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利用硝酸盐作为N源营养物,称同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无氧条件下,某些兼性厌氧菌利用硝酸盐作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将其还原成亚硝酸、NO、N2O直至N2的过程,称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即硝酸盐呼吸或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

6.比较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的特点。

乳酸菌的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经过发酵后只生成乳酸一种产物的发酵称同型乳酸发酵。

如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等,由EMP途径产生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还原成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以L.mesenteroides为代表,发酵葡萄糖的产物为乳酸、乙醇和CO2,并产生1H2O和1AT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