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案

合集下载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学教案第一章:比的概念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比来描述和比较物体或事件的相对大小、长短、高低等特征。

1.2 教学内容比的概念:比较两个量的大小关系,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的结果。

比的书写:用“:”或“/”来表示两个数的比。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比的值不变。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意义,如比较两支铅笔的长度、两块巧克力的重量等。

引导学生用比来描述和比较物体或事件的相对大小、长短、高低等特征。

讲解比的书写方法,让学生练习写比。

第二章:比的计算与化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比的值。

培养学生能够化简比,使其前项和后项为互质数。

2.2 教学内容比的计算: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到比的值。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比的值不变。

比化简的方法:将比的前项和后项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其成为互质数。

2.3 教学活动讲解比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练习计算比的值。

引导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使其前项和后项为互质数。

提供实例,让学生运用比的计算和化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生活中的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发现和描述生活中的比。

培养学生运用比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身高与鞋码的比例、水果的重量与价格的比例等。

比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比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选择合适的衣服尺码、比较不同商品的性价比等。

3.3 教学活动提供生活中常见的比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选择衣服尺码、比较商品性价比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比的经历。

第四章:比的扩展与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和化简方法。

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

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

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定义和意义,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2.学会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比的定义和表达方法。

2.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出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物品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大小之间的关系,并询问学生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表达这种关系。

2.教师简要介绍比的概念和用途,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比的表达与运算1.定义: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或多个量的大小关系的表示形式,通常用冒号(:)或分数线(/)表示。

例如:一只羊和三只鸡,可以写成羊:鸡=1:3或羊/鸡=1/3。

2.简单的比的运算①基本比的比较:eg.比较6:7与9:8那组数大将两组数都化成同类后,比较分子的大小即可。

6:7化成42:49,9:8化成45:40。

42 < 45,∴6:7 < 9:8。

②求相应的比:eg.写出3:5与6:10的相应比要使3变成6,需要乘2,5变成10也需要乘2,因此相应的比是6:10。

③同类比的加减:eg.比较2:3和4:5的大小,并计算它们的和。

首先要化成相应比,在这里,只需将2:3“扩大”为10:15,4:5“扩大”为8:10.10:15 > 8:10,∴ 2:3 > 4:5然后,将相应的分子相加,即10+8=18。

和的分数比(int2frac(18,25))为18:25。

三、练习1.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让学生练习运用比的知识,例如:①小华和小刚以相同的速度跑步,小华10分钟跑完了500米,小刚8分钟能够跑完多少米?解:小华10分钟跑了500米,所以小华1分钟能跑多少米:500÷10=50因为两人的速度相等,所以小刚1分钟跑多少米就与小华相同,即50米。

小刚8分钟就能跑完8×50=400米。

∴小刚8分钟能跑完400米。

②某班级的男生比例为3:5,如果女生有45人,则男生有几人?解:男生:女生=3:5,即男生人数:n=3/8×(男+女)男=3/8×(男+女)男=3/8×(男+45)男=15∴男生共15人。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精选22篇)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精选22篇)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精选22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2.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3.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掌握名数改写的一般方法。

难点: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

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这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

引导学生利用迁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习。

2、注重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小数知识出发,紧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0.36×100= 4.08×1000= 30.2÷100= 12÷1000=2、1米=()分米=()厘米 1千米=()米1吨=()千克 1千克=()克1平方米=()平方分米(设计意图:1、复习巩固,使学生能熟练移动小数点。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常用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小数。

在课前大家都收集了生活中的小数,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汇报各自收集到的小数,并说一说每个小数表示的含义。

老师展示教科书上的图片和做一做,指名说它们表示的含义。

特别指出: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你觉得这个成绩怎么样?小丽的体温是38.5度,你觉得她的体温正常吗?同桌之间再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收集的小数的含义。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和体会比的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北师大教材设计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图形的缩放”“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活动,让学生感知“比”的概念的做法,其中渗透“图形的缩放”是同类量的比较,“速度与苹果价格”是不同类量的比较。

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按一定的比来分配应用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虽然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比,但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于形式上。

因此,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系列情境,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比。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标题:《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态度。

-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会求比值。

难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如饮料瓶、纸张等),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大小不一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两张照片的比例合适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比例”这个概念,从而导入新课。

(二) 新知探究1. 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教师展示两个不同大小的饮料瓶,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容量,引出“比”的概念。

2. 教师讲解比的构成要素,即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3.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4. 教师演示如何用比来表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时间分配、速度等。

(三) 实践应用1.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寻找生活中的比,并进行分享。

(四) 总结归纳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找一些关于比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知识。

《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的基本概念。比是表示两个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它是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如果一杯果汁需要2份橙汁和5份水,这里就有一个比2:5。这个案例展示了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提供具体的生活场景,如购物打折、烹饪比例等,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比的知识。
-比的运算规则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在运算步骤上出错。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练习,总结运算规律,加强学生对运算步骤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物品多少或大小的情况?”比如,比较两袋糖果的数量,或者比较两个苹果的重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的奥秘。
3.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提升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4.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增强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的理解。
5.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比的知识,提高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比的概念及其应用:使学生理解比是表示两个量之间关系的核心概念,掌握比的表示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比”的概念和应用的掌握程度各有不同。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日常生活的问题,学生们能够很快地联系到比的概念,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他们对于比的应用场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第一章:引入比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叫做比。

比的应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3 教学步骤:1. 引入比的概念:讲解比的定义,举例说明比的概念。

2. 比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 练习题:给学生发放练习题,巩固比的概念及应用。

第二章:比的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比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比的计算方法: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到比值。

比的大小比较:比值越大,比就越大;比值越小,比就越小。

2.3 教学步骤:1. 讲解比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比的计算方法。

2. 比的大小比较:讲解如何比较两个比的大小。

3. 练习题:给学生发放练习题,巩固比的计算及大小比较。

第三章:生活中的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讲解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3.3 教学步骤:1. 讲解生活中的比: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练习题:给学生发放练习题,巩固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比的拓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的拓展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比的拓展:讲解比的其他相关知识,如比例、百分比等。

4.3 教学步骤:1. 讲解比的拓展知识:讲解比例、百分比等概念及应用。

2. 练习题:给学生发放练习题,巩固比的拓展知识。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章所学内容:回顾比的概念、计算、应用及拓展知识。

评价:进行课堂问答或发放练习题,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六年级《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数学六年级《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邹晓磊一、情境引入观察发现将下列除法算式写成分数形式,将下列分数形式写成除法算式5÷6= 3÷8 5/8 11/13 a÷b=a/b(b≠0)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一)比较关系1、出示图1 导入:这里有几幅照片,请大家仔细观察,哪几张与图A比较像?课件出示图片,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对个图片的评价也很中肯,但只用眼睛去判断究竟是否准确呢?我们将这些图片移入相应的方格纸中,进一步研究一下他们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现在能解释为什么ABD 一样?学生交流长÷宽2、出示图2 师:谁的速度快?怎样来求?(路程÷时间=速度)学生完成表格,交流订正。

用公式归纳路程÷时间=速度40÷2=203、出示图3 师:哪个摊位上的苹果在便宜?怎样比?(比单价)比单价总价÷数量=单价15÷3=5 学生完成表格,交流订正。

(二)认识比师:在刚才的实例中,我们是用除法对两个数进行比较,其实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比(板书)有关于比的知识,想请大家交流一下课前预习的收获。

进一步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及关系①各部分名称(相当于)②比与比值定义③比的另一种形式6/4 ④6:4的意义,长于宽的比试6:4 ⑤练习:除法算式改用比的方式表示,说各部分名称,意义。

5、比、分、除法间联系与区别出示表格,通过填表掌握关系字母表述:a÷b=a/b(b≠0)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用比来表示数量关系,并求出比值。

1:2 5.7:3 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

比值表示比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

2、球赛2:0 不存在倍数或相除关系,与比的意义不同,借用比3、完成书上练习四、概括新知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篇:玉山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玉山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倒数的认识指教者----郭玉一、教学内容复习分数乘法、教学例题、〝练一练〞、练习十第1~6题。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生活中的比》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

考虑到过多的情节不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讨论,因此,我选取了“比较速度”“图形放大”两个情境,一个是生活情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另一个是同类量的比较。

每个情境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其他素材和任务可以在后面的课时完成。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篇一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和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比较困难,教材并没有采取直接给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供了多种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比的应用”“比例”等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

重点难点:基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二、说学生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教学中力求通过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真正理解。

为此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根据这一理念,我以“情境”和“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

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课伊始,用淘气帅气的个人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熟悉的情境,直接的导入,简洁明了。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理念。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情境。

《生活中的比》教案.doc

《生活中的比》教案.doc

《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会把除法算式改写成比的形式。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在上课前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同学们两只手各拿一支笔,左右手同时画一个长方形。

同桌比比,谁的两个长方形画得更像。

老师看到好几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画得像。

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谁画得更像吗?学了今天这节课你肯定有办法来证明了。

教学过程:一、提供实例,感受比的意义。

1、(出示淘气的照片a)这是大家都认识的淘气,这里有几张也是淘气的图片(出示bcde)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几幅图和图片a像,哪几幅图不像?生:图bd像,ce不像。

师:你认为像或不像可能和图片的什么有关?生:面积生:周长生:图片的长和宽2、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这些图片都放到方格纸中。

(点击课件,隐去照片,出示长方形的长与宽数据。

)3、研究像或不像的图片与图a的长与宽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小组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1)四人小组合作组长做好记录,并总结汇报。

2)研究长与宽的关系,在数学上可以用算式表示。

(学生小组合作,填表)表一:我们组研究的是图()与图a的关系:研究过程:研究结果:4、生汇报:(师根据学生汇报把像的分成一组,不像的写到另一组。

书写时注意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及两个除法算式靠一起。

)5、现在你能归纳一下怎样的图片像,怎样的图片不像了吗?讲解比: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刚才我们在研究长与宽的关系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在数学中,通常,我们把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板书课题:比,)请同学们自学课文p50师:从自学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出示概念)你能把它改写成比的形式吗?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同桌说一说。

生活中的比上课教案

生活中的比上课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比的应用问题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到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介绍2. 比的计算方法3. 生活中的比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方法,生活中的比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比的计算方法,生活中的比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比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

2. 准备生活中的比的应用案例。

3. 准备计算工具,如计算器。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比较的情况?比如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比较两个人的身高等等。

我们应该如何准确地进行比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叫做“比”的概念。

【新课导入】1. 教师介绍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通常用“∶”或“/”表示。

2. 教师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将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就是比值。

3.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比的计算过程。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生活中的比的应用案例,如比较两件衣服的价格、比较两种水果的重量等。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比来解决这些问题。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如何利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生活中的比的应用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比较两种食品的营养成分、比较两种交通工具的速度等。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比的应用问题。

六、教学拓展【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的大小比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比的理解。

2. 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商品的价格、质量等因素,讨论如何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

【知识拓展】1. 教师介绍比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比例、比例尺等。

《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和用法;2.掌握比的比较大小的方法;3.能够应用比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在开始教学之前,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导入比的概念。

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身边有什么东西可以进行比较呢?”或者是问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例如:“你们觉得蚂蚁和大象哪个更重?为什么呢?”等等。

第二步:引入比的概念在导入部分的引导下,学生会提到一些事物的比较。

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例子来引入比的概念。

老师可以还继续进一步的问:“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比,那么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等等。

第三步:讲解比的概念和用法在引入部分之后,老师可以简要地讲解比的概念和用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1.比的定义:比是一种用来表达两个事物或者多个事物之间关系的方式;2.比的符号:比通常用冒号表示,例如:3:4,表示3和4比;3.比的大小:比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来确定;4.比的应用: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比重、比例等。

第四步:练习在讲解比的概念和用法之后,给学生一些练习题来加深理解。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比较,例如:王明比李明高出5厘米,那么王明的身高是多少厘米?等等。

第五步:应用在练习之后,可以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比的概念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每天走路去学校要花30分钟,而骑自行车只需要15分钟,那么小明骑自行车比走路快多少倍?等等。

第六步:总结在应用部分之后,老师可以总结比的概念和用法,并强调比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以及比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比的兴趣。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和用法,并能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比的概念,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注意:以上内容为Markdown文本格式,无法显示数学符号等特殊格式,建议在Markdown编辑器中查看。

生活中的比上课教案

生活中的比上课教案

生活中的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或事物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里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里的除数。

2. 比较物体或事物大小的方法:观察、测量、排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较物体或事物大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比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存在。

2.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比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生活中的比实例、图片等。

2. 教学素材:实物、图片、测量工具等。

3. 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

第一章:认识比1.1 比的概念1.2 比的读写第二章:比较物体的大小2.1 观察比较2.2 测量比较2.3 排序比较第三章:生活中的比3.1 寻找生活中的比3.2 分析生活中的比3.3 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比的运用4.1 求比值4.2 化简比4.3 求比的前项和后项第五章:练习与拓展5.1 练习题5.2 课堂小结5.3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

6.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3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关注学生对比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7.2 学生反馈反思: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7.3 教学内容反思:审视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增加或调整教学内容。

八、教学拓展8.1 比的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艺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初步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教学难点: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精彩的夏季青奥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在青奥会的筹备工作当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大家想了解吗?根据组委会的要求,每一名志愿者必须交出五张大小不一样的照片,可是我们淘气所交的的五张照片当中,居然有两张与自己本身不像而被退了回来,结果导致淘气未能实现当志愿者的愿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老师带来了这五张照片,我们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1、观察探究(PPT)。

(1)提出问题。

师:照片A是淘气的原相,哪几张照片与A比较像?(生:……)
师:这位同学说出来了,真不错。

你们对这个结论认可吗?(生:……)
师:不过这仅仅是我们观察得出来的结论,有时候并不能够说明问题的本质。

那么大家想不想用数学知识解释这些照片像与不像的问题呢?(生:……)
师:让我们先看一下这五张照片是什么形状的?(生:……)
(2)研究长方形A长与宽的关系
师: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这些照片放在方格纸上再做研究。

(PPT出示下图)。

大家先看长方形A,A的长占了6个小格子,那么A的长就是6,宽占了4个小格子,那么宽就是4.那么我们能不能知道其它几个长方形的长宽呢?(生:……)
师:现在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知道了,那么淘气的照片像与不像与什么有关呢?(生:……)
师:那么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联系呢?大家知道怎么研究吗?那老师想一个办法,既然我们是把照片是放在方格纸上来研究,那么我们再来列一个表格。

大家看,表格上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看幻灯片)师:求长是宽的几倍用什么方法呢?求宽是长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呢?(生:……)
学生计算。

师: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其它几个长方形长与款的关系。

(3)汇报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A、B、D三张照片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 ,所以它们比较像。

明确:(师)看来图形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这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与原来的图形才会相像。

2、求速度
(1)出示情境图(PPT):
师:谁快?求的是这两者的什么?速度怎么求?
2)汇报交流,学生口述:40 :2=40÷2=20(千米)
45 :3=45÷3=15(千米)
师:马拉松运动员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骑自行车的还快。

谁快谁慢用什么解决?
3、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我们用除法解决了两个问题,其实呢,在数学当中,表示两个数相除关系,还有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生活中的比》。

师板书《生活中的比》。

(1)自学新知
师:重点词是哪个?什么叫作比?关于比的只是还有哪些呢?请大家打开课本69页,自学“认一认”。

(2)汇报自学知识
a、“比”的概念。

(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6÷4 写作 6:4 读作 6比4
师生举比的例子
b、比的各部分名称
6 : 4 =6÷4=6/4=1.5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c、求比值的方法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求比值8:4 30:10 15:3 60:2
d、总结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e、用字母表示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比。

(1)一辆汽车行驶120km大约需要2时。

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2)买4m装饰布做窗帘,付款72元。

付的钱数与买的米数的比是()。

2、六(2)班共有40名同学,其中男生16人,女生24人。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比值是()。

3、我是审判官:
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的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

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 1:173。

小强说得对吗?
4、哪个摊位的水果最便宜?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思考
我们身体各部分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是1:7。

福尔摩斯在一个案发现场发现了一个脚印长25厘米,他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其实呀,生活当中到处都充满着比,老师非常期待大家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用聪明的脑袋去创造美好的事物。

2014年11月17日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雨金中心小学
郝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