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技术最新进展与应用(叶水泉)(old)
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储存方式,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调频、调峰和储能等多重角色。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对于灵活调控电网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抽水蓄能电站的施工技术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施工材料的创新现代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不仅要求工程技术过硬,还需要材料的环保与高效。
新型混凝土、复合材料和高性能钢材,被逐步应用于电站的建设。
例如,采用改良聚合物混凝土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抗渗性与耐腐蚀性,延长电站的使用寿命。
对于地下部分的施工,透气性的透水混凝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下水的流动,降低管理成本。
施工工艺的提升在抽水蓄能电站的施工中,工艺的创新使得工程进度大幅提升。
传统的施工方式往往因地下水位、地质条件而面临诸多挑战。
如今,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无人机航拍等先进设备,不仅可以精准测量工地的地形变化,还能实时监控施工进展。
这些技术手段的有效结合,使得土方开挖、坝体建设等环节得以更快速、精准地完成。
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信息化管理在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中愈发显得不可或缺。
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能够对电站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高效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可以实时更新,确保不同部门间信息的透明与共享。
这种协同作业不仅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优化了资源配置,还为后期的设备维护、运行提供了数据支持。
绿色施工理念的实现当今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
抽水蓄能电站的施工技术在注重效率的也逐步融入了绿色施工的理念。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噪音控制和灰尘抑制技术,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利用施工废料进行资源再利用,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
安全技术的进步安全问题是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环节。
传统施工往往依赖经验和常规作业,安全隐患潜藏较多。
而现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施工现场,可以提前识别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与预判。
与此基于物联网的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追踪工地的安全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蓄能空调技术及其发展_叶水泉
=!.>* =!">! ?!2+, =!" ?’(
按温州市单线路供电, 电力增容费为: ’ """ 元 3 -&5 蓄冰冷冻机房单位面积设备造价: $$’ 元 3 #$ 采用源牌冰球
空调使用费按 ’"" 元 ( ・月) 3 -&
*.+(
低
=!"+’ =*$+,
年运行费 3 万元
’$’+,
*.+(
量蓄存起来供使用空调时用。
%
空调冷 (热) 负荷分析
综合分析不同使用目的建筑物所用空调, 如
图 % 所示, 其冷热负荷有以下基本特点: (% ) 空调 年运行负荷率低, 一 般 达 到 设 计 负 荷 )"# 以 下 的 运行时间占全年运行时间 *"# ; ($ ) 空调日负荷曲 线一般同电网用电负荷曲线同步; (! ) 空调用电量 高峰时达到城 市 总 用 电 负 荷 $)#&!"# , 加大了电 网峰谷荷用电差,因此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势在 必行; (+ ) 蓄能空调技术能帮助电网有效实行移峰 填谷。
第 !! 卷 "### 年 $ 月
第 !! 卷第 $ 期
中 国 电 力 蓄能空调技术及其发展
./.01230 456.2
年第 "### +,$期 0 "###
’() / !! 0 *( / $
蓄能空调技术及其发展
123 435367893:; 7< =:3>?@ A;7>B?3 CD> E7:FD;D7:
’
’%&
经济性分析
荏原世界单体最大吸收式热泵应用京能热电
蒋泰维听取报告后指 出, 国电能源院由国家部属大院改制而来 , 不仅传承了其 5 0多年 的研究院历史及文化 , 具有人才 、 科技 、 装备 等综合资源优势 , 而且改制后活力更强 , 值得期望。他表示 , 省科技厅对于不 同体制的科研 院所持一视 同仁 的支持态度 , 只要有好的项 目和好的发展方 向, 省科技厅都会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 他希望国电能源院ii 强与省属院所 、 ii 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 在省市重大科技专 项等计划 中参与主动设计 、 联合 申报 , 省科技厅将在重点实验室 、 工程技术 中心等平台建设 、 科技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 最后 , 蒋泰维希望 国电能源 院在省科创基地高标准建设好 “ 源牌绿色低碳建筑科技馆”特别是要将“ 能耗实验大楼” , 零 建设成为科 创基地的亮点工程 , 为将省科创基地建设成为低碳经济示范区做 出应有 贡献 ! 据悉 , 浙江省科技厅条件处 张建荣处长 、 王桂 良副处长 、 郑寅副处长 、 杭州市科技局楼健人局长 、 西湖区政府 黄幼钧常务副区长 、 西 湖 区科技局姚建 明局长等领导陪 同调研 。 ( 孔俊峰 )
在 不 增加 锅 炉 和 供热 机 组 的情 况增 加 供 热 面 积 20万 平 米 , 效解 决 了 电厂 供 热 能力 不 足 的问 题 。 0 有
一
、
现状分析及政策导向
随着 国际化都市发展进程加快 、 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水 平的不断提高 , 北京采 暖需求持续增加 , 而热电厂的供热能力即将达到极 限。今后几年新建建筑 日益增加的采暖需求和热电厂 的供热能力之间 的矛盾 日趋突 出。 如新建大型热电厂 , 将面临用地 、 投资 、 建设周期长的困难 , 暖能耗在城市 总耗能中的 占比必然提高 , 供 同时为城市环境所制约。
抽水蓄能的原理应用
抽水蓄能的原理应用1. 引言抽水蓄能是一种利用山地水电站进行蓄水和抽水发电的技术。
它可以在能源需求高峰时期将多余的电能转化为水能储存起来,然后在峰谷电需求高峰时期将该储存的水能再次转化为电能供应。
本文将介绍抽水蓄能的原理和应用。
2. 抽水蓄能的原理抽水蓄能系统包括高位水池、低位水池和两者之间的水力机械设备。
基本原理如下: - 通过电力驱动水泵,将低位水池中的水抽到高位水池中,使高位水池储存起来。
- 当需要产生电能时,通过释放高位水池中的水,通过水力机械设备将水转化为电能。
3. 抽水蓄能系统的组成抽水蓄能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水泵站:用于将低位水池中的水抽升至高位水池。
- 高位水池和低位水池:分别用于储存抽水和蓄能的水。
- 水力机械设备:包括涡轮发电机和发电机组,用于将释放的水能转化为电能。
- 输电线路:将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电网中。
4. 抽水蓄能的优势和应用抽水蓄能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 可以将电能转换为水能进行储存,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 可以在电力需求低谷时段将水能转换为电能供应,平衡电网负载。
-可以作为备用能源进行调峰填谷,应对突发性能源故障或自然灾害。
抽水蓄能在以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电力系统:用于平衡电网负载和备用能源。
- 可再生能源:可将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转化为水能进行储存。
-水力发电:提供一种能量储存方式,增强水力发电站的灵活性。
5. 抽水蓄能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抽水蓄能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水泵和发电机组的控制:根据电网需求和水能储量情况,控制水泵和发电机组的启停和运行。
- 水位监测和控制:监测高位水池和低位水池的水位情况,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故障检测和维修:对抽水蓄能系统进行定期的故障检测和维修,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6. 抽水蓄能系统的发展前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对能源储存技术需求的增加,抽水蓄能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锅炉蓄热技术及其在高寒地区的应用
不 清 洁 、 高 , 有足 够的优 势 价 没 其 它蓄热 方式 还 有蓄蒸 汽 系统 ( 即将 燕汽 蓄成 过 饱 和水 ) 高温 油蓄 热等 。 及 高温高 压 蓄热 装置 也相 继 问世 , 这 些高温 高压 装置 , 但 除造价 因索外 . 足否 适 合居 民生活 区和商业 领域应 用存 在 着争 }. 义. 13 蓄 热装置
之 所 以采 用 高 温 蓄 热 系 统 ,主 要 基 于 2点 :
① 町以得到 更 高的 温度 ;② 可 以减 少 蓄热 装置体
积 假设 蓄热温 度 为 10℃ , 于末端 供 回水温度 为 3 对 6 / 0 的风 机盘管 系统 而 占,可利用 温 差 7 0 5 5屯 , 对 于末 端供 回水温 度 为 9 / 0 的采 暖 系统 而 言 0 7 町 利 用 温 差 为 5 5 10℃ 的饱 和 水 .其 压 力 3
对 电锅 炉蓄 热 水系统 而言 ,如果 蓄 热温度 超过 10 便 可称 之 为高温 蓄 热 系统 。高温 蓄热 系统 是 0 个 闭式 系统 ,
- 一
目 , 前 蓄热技术根据热载体不同, 主要分为水蓄 热 和相变 材料 蓄热 2种 , 就 目前技术 分 析 , 但 水作 为 蓄热 载体 是最 为理想 和可 行的 。
天然 气 等 清洁 能 源的 比重 达到 1.8 ,提 高 56 78% . 个 百分点 ,根 据 国际能源 机构 预测 , 20 全球 到 06年 新 能源 和 再 生能 源的 比例 ,将 发 展到世 界能 源构
成 的 5 % 以上 可以说 电作 为热 源比油 、 、 具有 0 气 煤 着 更广 阔的前 景
He lS o a e Elcrc Bol rTe h l g n t e i ih Cod Ara a — tr g e ti i c noo y a d IsUs n H l e e g
抽水蓄能的原理及其应用
抽水蓄能的原理及其应用1. 原理介绍抽水蓄能是一种利用低峰电力时段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储存,然后在高峰电力时段放水发电的技术。
其主要原理如下:1.抽水工作阶段:在低峰电力时段,将大量的水从低处的水库抽到高处的蓄能池中。
这个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能量,通常会利用电力进行抽水。
2.储能阶段:抽水完成后,水被储存在高处的蓄能池中,等待高峰电力时段使用。
3.发电工作阶段:在高峰电力时段,将储存在蓄能池中的水放下来,通过水力发电机组产生电力。
2. 应用举例抽水蓄能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例子:2.1 智能电网抽水蓄能技术可以作为智能电网的一种重要的调峰手段。
通过在低峰电力时段将水抽到蓄能池中储存,然后在高峰电力时段放水发电,可以帮助平衡电网的供需差异,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2.2 太阳能和风能的储能太阳能和风能是可再生能源,但其能源波动性较大,不易调控,抽水蓄能可以作为储能技术的一种选择。
在太阳能和风能供电不稳定的情况下,将多余的电能用于抽水蓄能,然后在需要电力时发电,以平衡供需差异。
2.3 水资源利用抽水蓄能技术可以帮助优化水资源的利用。
将水从低处水库抽到高处蓄能池,可以在水资源丰富的时候储存水,等到水资源紧缺的时候再放下来用于灌溉、供水等用途。
2.4 防洪调度在洪水来临时,可以利用抽水蓄能技术将水从低洼地区抽到高处的蓄能池中,减少洪水的灾害程度。
等到洪水消退后,再将蓄存的水放下来,以防止水库溢出或河道决口等灾害事件的发生。
3. 抽水蓄能的优势抽水蓄能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包括但不限于:•可调度性强:抽水蓄能可以根据电力需求情况进行调度,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高效能转换:抽水蓄能系统利用水力发电机组将水能转换为电能,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可再生能源集成:抽水蓄能技术可以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集成,提供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
•水资源利用:抽水蓄能可帮助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储存水资源,减少浪费。
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人类需求与生产水平的不断增长,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能源的供给面临紧张的情况下,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新型储能技术的原理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新型储能技术简介2.1 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是将燃料和氧气在催化剂的帮助下,通过净化反应生成电流的技术。
它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无污染、飞速访问和长寿命等优点。
在电力系统中,燃料电池被应用于有源配电网、微电网等。
2.2 液流电池技术液流电池是将正负电极分别注入两个液体池中,通过离子转移反应生成电流的技术。
它可以存储庞大的能量、无污染、使用安全、容易维修,是目前储能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2.3 超级电容技术超级电容是将电荷藏于电极表面和介质中,利用充放电电荷堆积及极板间距相互作用而存储的储能技术。
超级电容具有高储能密度、短充放电时间、长使用寿命等优点,在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中得到了应用。
第三章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3.1 微电网微电网是指小规模的电力系统,包括多个发电单元和储能单元,并和主电网相互连接。
在微电网中,新型储能技术主要用于应对间歇性的能量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例如,使用燃料电池来解决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的间歇性问题。
3.2 有源配电网有源配电网是指在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发电和储能单元的有机集成。
在有源配电网中,新型储能技术可以灵活地调配电力,避免发生电力短缺,同时最小化电力损耗和运行成本。
3.3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通过智能感知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的高效、安全、智能、洁净的电力系统。
在智能电网中,新型储能技术可以用于平衡电力供需,优化能源的利用和减少碳排放。
第四章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前景新型储能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业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当前,新型储能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和军事装备等领域。
未来,新型储能技术要发展成为高能、高密度、安全、可靠和经济的能源储存方式,更广泛应用于城市能源系统、工业生产等领域。
新形势下我国抽水蓄能技术新突破与前景展望
0 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抽水蓄能行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抽水蓄能事业实现新突破[1]。
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指标最优、能量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装置。
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黑启动等六大基础功能[2],担负着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统筹电网安全发展、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和改善系统各环节性能等作用[3]。
抽水蓄能是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的重要保障,是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双碳”目标方案的提出,抽水蓄能愈加彰显其系统性、共享性等特点,已然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决定性因素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4]。
“十二五”期间,机组及其附属设备(发电电动机,水泵水轮机,调速器系统,励磁装置,进水阀)[5],主要辅助设备(主变压器,GIS设备,高压电缆,发电机断路器,监控系统,继电保护系统,静止变频启动装置SFC)[6]等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成功完成示范应用,打破了国外企业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格局,实现了机组成套设备的国产化设计制造[7,8]。
“十三五”期间,围绕抽水蓄能电站智能化、抽水蓄能机组的灵活控制[9]、电站安全与控制、网源协调、先进施工装备及新材料应用等重点方向,稳步推动抽水蓄能技术提升和快速发展,着重推进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10]、变速抽水蓄能[11]、智能抽水蓄能电站[12]、抽水蓄能服务能源互联网[13]、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施工[14]等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随着抽水蓄能工程建设技术不断突破,我国抽水蓄能技术也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成果。
本文首先将回顾总结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发展进程,重点介绍新形势下抽水蓄能电站的技术新突破,并针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1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进程1.1 递进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在严重缺电的形势下,各地加快了电源建设,为解决京津唐电网的调峰问题,国家开始建设潘家口大型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的新技术应用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的新技术应用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一种高效的能量储存与调配方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抽水蓄能电站的高效开发与管理,实现了更绿色、更智能的电网运行。
在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为选址、设计与运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地形、地质、气候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帮助工程师选择最佳的建设位置。
在这些高山峡谷中,合理的选址是影响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遥感技术则通过卫星图像以及无人机巡检等手段,获取大量实时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于环境监测,还能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评估水源与资源情况。
在建设过程中,运营团队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工程的顺利进展。
在设备技术方面,可调速电动机的应用是抽水蓄能电站的一大亮点。
传统的抽水蓄能电站通常依赖定速电动机,而新型的可调速电动机在效率与灵活性方面展现了出色的优势。
这种电动机能够在不同工况下快速适应,从而实现更高的能量利用率,使得电站在调度中更加灵活。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创新是智能监控系统的引入。
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状况,甚至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
当某个设备出现异常时,系统会发送警报并提供维修建议,降低了设备故障对整体运营的影响。
在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及运营中,实现智能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混合储能技术也是近几年受到关注的一个领域。
通过将抽水蓄能与其他储能技术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能量储存方案。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单一储能方式的局限。
例如,结合锂电池和抽水蓄能的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稳定的电力,尤其在应对突发电力需求时,展现了极大的潜力。
材料科学的进步同样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带来了变化。
新型耐腐蚀和耐磨损的材料应用于设备与水库的建设,使得这些设施在恶劣环境中依旧保持高效运转。
这不仅提高了电站的可靠性,也降低了维护成本,从长远来看能提高经济效益。
水力发电厂的水库蓄能技术与应用
水力发电厂的水库蓄能技术与应用水力发电厂的水库蓄能技术与应用摘要:水力发电是一种以水能转化为电能的清洁能源,其主要通过水库蓄能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本论文对水力发电厂的水库蓄能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在能源产业中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围绕水库蓄能技术的基本原理、蓄能效率、蓄能装置、运行与管理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系统地介绍水力发电厂的水库蓄能技术,可以提高人们对水力发电的理解,促进水力发电在能源转型中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水力发电;水库蓄能;蓄能效率;蓄能装置;环境影响1. 引言水力发电是一种利用水能转化为电能的清洁能源,其具有稳定可靠、高效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能源产业中。
而水库蓄能技术则是水力发电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通过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同时实现能源的蓄能,进一步提高水力发电的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论文将对水力发电厂的水库蓄能技术进行全面阐述,包括其基本原理、蓄能效率、蓄能装置、运行与管理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
通过系统地介绍水库蓄能技术,可以提高人们对水力发电的理解,促进水力发电在能源转型中的应用和推广。
2. 水库蓄能的基本原理水库蓄能是通过改变水体的位置高度从而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水库通常由大坝构建而成,可以将高位的水体蓄积在坝后形成一个水库。
当需要发电时,可以通过开闸放水的方式将水体从高位库区流入低位的发电机组,利用水流的动能驱动涡轮发电机转动,进而将水能转化为电能。
这一过程可以实现水能的高效转化,提高水力发电厂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3. 水库蓄能的蓄能效率水库蓄能的蓄能效率是衡量水力发电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蓄能效率是指在水体从高位库区转化为低位库区的过程中能量损失的程度。
蓄能效率的大小与水库的高度差、水流速度、水体密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水库越高、水流速度越大、水体密度越大,蓄能效率越高。
因此,在设计水力发电厂时,应合理选择水库的高度差、优化水库的形状和尺寸,以提高蓄能效率。
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储能技术是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能源存储需求的增加,对于高效、可靠、可持续的电力系统运营变得越来越重要。
储能技术能够在电网供需平衡、调度灵活性和电能质量提升等方面提供有效支持。
本文将重点讨论当前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和应用,并探讨其未来发展前景。
一、储能技术类型1.储水式储能技术储水式储能技术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水位能的技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潜在能量来储存电力。
目前主要应用的是抽水蓄能技术和蓄能水电站。
抽水蓄能技术主要通过利用水库和水泵,将电网低谷时的多余电能转化为潜在能量,高峰时再通过水泵将水流转化为电力,以平衡电力供需。
蓄能水电站则是将富余电力用于瞬时泵水,高峰时通过发电机将水能转化为电力。
2.化学储能技术化学储能技术主要包括电池储能技术和氢能储存技术。
电池储能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储能技术之一,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等。
这些电池能够将电能直接储存,并在需要时释放。
氢能储存技术则是将电能利用电解水的方式将水分解成氢和氧,并将氢气储存起来以供需要时使用。
3.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储存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并将压缩空气储存起来。
在需要时,通过再次释放压缩空气来驱动发电机以产生电能。
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储存容量,适用于大规模的储能需求。
4.超级电容器技术超级电容器技术是一种将电能以静电方式储存的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依靠电子的吸附和电离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
超级电容器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和快速充放电特性等优点,适用于频繁的储能和释能需求。
二、储能技术应用1.平滑电网负荷储能技术能够将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快速释放以平滑电网负荷。
这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通过储能技术,可以将低谷时的多余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高峰时释放,以满足电网负荷需求。
水利工程中的水库蓄能与发电技术
水利工程中的水库蓄能与发电技术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水库蓄能与发电的工程项目。
水库蓄能与发电技术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水库蓄能原理、发电技术以及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库蓄能原理水库蓄能是指将水从低处泵升至高处水库,并在峰时段将水放水通过水力发电机组发电的过程。
其主要原理如下:1. 重力蓄能原理:水库内的水贮存了一定的高度,重力使得水具有一定的势能。
当需要发电时,通过启闭机构等方式将水放水至水轮机上,水的质量和高度将会转化成转子上的动能,驱动水轮机发电。
2. 扩大蓄能原理:水库的大容量和大面积使得水能够更好地储存,在丰水期蓄存大量的水资源,供给枯水期使用。
这种扩大水量的蓄存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灌溉、饮用水、工业用水等需要,并通过发电补偿了水库建设的成本。
二、发电技术水库蓄能工程除了储存水资源外,还能通过水力发电技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
水力发电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水轮机发电:水流通过叶轮使其转动,由水轮机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水轮机发电技术成熟、效率高、维护简单,是目前最常见的水力发电技术。
2. 泵发电:泵发电是通过将自然界的水上泵直至高水位,然后在需电时将其射出,借由水的重力下落所产生的动能,利用水轮机和发电机转化成电能。
3. 波浪发电:利用海浪、潮汐和波浪能转化为机械能并最终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波浪发电技术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待解决。
4. 井式水轮机发电:利用密闭管井中的水从上至下落差较大产生的动能,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井式水轮机发电技术适用于河流水流量较小的地区。
三、应用案例水库蓄能与发电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水库蓄能与发电案例:1. 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长江上,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三峡水库蓄能与发电技术不仅解决了长江航运问题,还向中国华中地区输送了大量清洁能源。
水力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水力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新型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成为了全球各国的重要议题。
水力储能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经济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水力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水力储能技术的概念和原理所谓水力储能技术,就是利用水力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水力储能系统主要由水箱、水泵、水轮机、发电机等组成,通过水轮机把水利用起来,使之产生动力从而驱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将其存储在电池组中。
二、水力储能技术的应用水力储能技术具有较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环保类、水资源类、能源类等。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水电站。
水电站利用来自自然界的水能,利用水轮机转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将电能送入输电系统向远方供电。
此外,水力储能系统还可以在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能源储存,满足需求量最大的时期的能源供应。
三、水力储能技术的优点1.环保:水力发电是一种绿色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具有较好的环保性。
2.经济:水力储能系统的建立需要投资较高,但维护费用相对较低,且水力发电的成本较低,可以大量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成本。
3.效率:水力发电的效率较高,可以达到70%以上,而且具备容量大、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四、水力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水力储能技术已经实现了从庞大的水电站到小型的住宅光伏系统等多种形式的应用。
由于其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水力储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能源、环保等领域。
同时,许多开发中国家正在着手开发水力储能技术,以迎来新的能源革命。
五、水力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水力储能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同时,水力储能技术也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包括在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水污染等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水力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成本和环保性将得到大幅提升,也将为解决能源、环境等问题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的综合技术应用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的综合技术应用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一种重要的电能储存方式,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在平衡电力供需、调节电网负荷和提高系统可靠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过程中,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的效率和安全性,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水利工程技术水利工程是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基础技术之一。
由于电站主要依赖于水资源进行能量转换,合理的水库和水道设计至关重要。
在水库的选址上,必须考虑水源的稳定性、流域的水文特征以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采用现代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方法,可以优化水库的设计参数,提高蓄水能力。
通过建设多用途水库,不仅可以为抽水蓄能提供必要的水供给,还有助于防洪、灌溉等其他功能。
水坝、溢洪道及引水道等结构的设计,也需要结合计算流体力学等先进技术,确保流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机械与电气设备在抽水蓄能电站中,机械和电气设备的选型与设计直接影响其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水泵的选择通常需要考虑其流量与扬程的匹配,确保在不同工况下均能高效运行。
发电机组的设计需要具备高效率及较大的适应性,以应对不稳定的电网输出。
现代电动机和变频器技术的应用,使得电站在负荷变动时能够快速响应。
这不仅提升了电站的调节能力,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优化了运行策略。
数据分析和预测算法的引入,可以在操作和维护上提前识别潜在的故障,从而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技术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电站可以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
这种信息的快速传递,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进行决策,从而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智能化的运维系统可以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运行数据并预测设备故障。
这种预防性维护方式,不仅减少了故障停机时间,还降低了总体检修成本。
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维护人员可以实时获取设备运行情况,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2023年抽水蓄能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抽水蓄能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抽水蓄能是一种利用水的重力能量来进行储能的技术。
它通过在能量供应充足时抽水将水储存在高处,当能源需求高峰时通过放水使水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抽水蓄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具有高效、灵活、安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调度、峰谷平衡和备用调度等方面。
目前,全球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经超过180GW,其中欧洲是抽水蓄能发展最迅猛的地区,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家是全球抽水蓄能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发展抽水蓄能行业,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建成的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500MW,正在规划和建设的项目装机容量也超过10000MW。
抽水蓄能行业的市场分析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抽水蓄能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电力系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因此,通过抽水蓄能技术进行能量储存和调度,可以有效解决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问题,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而且,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抽水蓄能还可以用于充电桩的能量储存和管理,进一步扩大了市场需求。
其次,抽水蓄能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进展顺利。
目前,抽水蓄能技术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关键技术如泵水蓄能机组、涵洞工程、水力舱室等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光伏+抽水蓄能和风电+抽水蓄能等组合应用也得到了推广,进一步提高了抽水蓄能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再次,抽水蓄能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占用土地资源,建设周期较长,可能面临土地征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阻力。
另一方面,抽水蓄能的效益对电力市场的价格波动和市场规模有一定的依赖性,价格波动和市场规模不稳定可能影响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投资回报。
综上所述,抽水蓄能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显示,抽水蓄能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中的水力资源利用与保护
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中的水力资源利用与保护
在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并保护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施工中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力资源的作用,同时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探讨抽水蓄能电站在施工阶段中水力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水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水力资源是提高发电效率的关键。
需要科学规划水库的选址,选择具有丰富水力资源的地区建设电站,确保水力资源的充足性。
合理设计水轮机系统,提高发电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水流的动能。
优化电站的运行模式,根据用电高峰和低谷时段灵活调整抽水和发电的比例,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环境保护措施
除了水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抽水蓄能电站的施工还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避免水土流失和生物栖息地破坏。
定期监测水质和空气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确保电站的建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持久性损害。
在抽水蓄能电站的施工中,水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清洁能源的发展贡献力量。
因此,我们应该在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
中,始终将水力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局面。
蓄能技术最新进展与应用(叶水泉)(old)
三、空调对电力负荷的影响
1、空调用电基本特性
1、 空调年运行负荷率低,一般达到设计负荷50%以下的运行时间占全年 运行时间的70%。 2、 空调冷荷日负荷曲线一般同电网用电负荷曲线同步。 3、 空调用电量高峰时达到城市总用电负荷的30%~50%,加大了电网的 峰谷荷用电差。为此· 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势在必行 4、 建筑增长迅速(16亿-20亿M2/Y)蓄能空调技术能有效实现电网移峰填 谷,如全部选用家用空调则需电力8000万KW .
时间
图1
空调逐时冷负荷图
建筑空调蓄能
17
五、蓄能空调在电力需求侧的应用
冰蓄冷空调原理及优缺点分析
冰蓄空调:建筑物空调时(电网高峰)所需冷量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
非使用空调时间(电网低谷)制备好,将其能量蓄存起来 供空调时使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空调箱
冷却水泵 冷凝器 膨胀装置 空气泵 -5° C 压缩机 7-10° C冰 水 冰水泵 储冰槽 2-4° C冰 水
1)、高耗能、高污染、低劳动力成本、高出口
长三角由于大规模发展加工工业,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四大 杀手”正威胁着长三角经济和城市的良性发展。1999年至2004年,上海的废气排放量和二氧 化硫排放量分别增长了72.7%和17.4%;江苏2004年与1999年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了 31.0%,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了46.9%,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了32.9%。 长三角的能耗也在不断上升。上海1992年能源消耗总量为3656.92万吨标准煤,2004年 上升到7266.85万吨标准煤,整整翻了一番。江苏和浙江的情况同样如此。1995年至2003 年,江苏的煤炭、原油和燃料油的消费量分别增长了93%、65.9%和63.4%。据推算,整个长 三角2010年能源消耗将达到4.3亿吨。与发达国家相比,苏、浙两省的单位GDP能源消耗大 约是日本的6倍、美国的2.2倍、韩国的1.8倍。 2004年,我国GDP占全球4%,但却消耗了全球8%的原油、10%的电力、30%钢材、31% 煤炭;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相似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3倍。 与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相对应,长三角区域的创新发展能力严重不足。2004年上海大 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经费仅占销售总收入的1.24%,江苏、浙江分别占0.78%和0.70%, 与跨国公司3%至5%的水平相距甚远。
抽水蓄能发展与技术应用综述
抽水蓄能发展与技术应用综述摘要:抽水蓄能电站是常规发电形式的革命性变革,是电力建设的一项重大创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典范。
抽水蓄能电站为应对突发性电力供应问题提供了有效保障,其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近年来,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导致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步伐加快,已批准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已创历史新高。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在能源和电力规划方面强调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并明确在“十三五”期间新开工抽水蓄能容量6000万kW左右,到2020年我国抽水蓄能运行容量将达到4000万kW,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规模将超过7000万kW。
基于此,本文针对于抽水蓄能发展与技术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抽水蓄能;发展规划;技术应用1 抽水蓄能发电基本原理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由上水库、输水管道、厂房(多为地下)、尾水调压室、尾水隧洞、下水库、控制室、开关站及配套送出线路等几个主要部分构成,其机组兼具水泵和水轮机两种工作方式,是目前电力系统中寿命周期最长、容量最大、最为经济可靠的大型储能系统。
基本工作原理是在电力负荷低谷时机组运行在水泵工作方式,将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进行存储;电力负荷高峰时机组运行在水轮机工作方式,将上水库的水放到下水库进行发电,其能量转换过程(见图1)。
图1抽水蓄能电站能量转换简要示意图2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状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起步较晚,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研究开发。
1968年和1973年,在港南和密云建设了两座小型混合泵蓄能电站。
装机容量分别为11兆瓦和22兆瓦。
电网规模不断扩大。
华北和华东地区以火电为主的电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转向缺乏峰值能力。
此外,由于区域水资源的限制,可供开发的水电很少,而且已经开发。
电网缺乏经济调峰手段。
因此,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来解决火电电网的峰值问题逐渐成为共识。
随着电网经济运行和供电结构调整的要求,一些水能电网也开始研究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
蓄能空调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蓄能空调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李丽
【期刊名称】《电力需求侧管理》
【年(卷),期】2005(7)2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蓄冷空调系统工程项目已达380多个,据估算,可转移电网高峰负荷200MW以上。
这星记者从3月9日召开的国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蓄能空调技术协作用工怍会议上得到的信息。
【总页数】1页(P14)
【作者】李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1
【相关文献】
1.蓄能空调技术应用与发展 [J], 叶水泉;刘月琴;刘辉
2.中日交流热泵蓄能技术展现蓄冰供冷技术应用前景 [J], 汤蓓
3.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在铁路行业应用实践及广阔前景 [J], 王建姮
4.蓄能空调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J], 张虎
5.矿用救生舱气动制冷蓄冰空调技术 [J], 贺超;龚建宇;邱天德;王子雷;张亚坤;王延廷;王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蓄水储能技术可行性分析
蓄水储能技术可行性分析蓄水储能技术是一种利用水位能进行储能的方法,通过将水储存在高地,再利用其下降时释放能量的方式进行能量转换与储存。
这种技术在能源存储与调节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弥补电网负载的波动性,提高能源利用率,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具可行性。
本文将对蓄水储能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1. 蓄水储能技术的优势与应用前景蓄水储能技术在能源存储与调节方面具有以下优势:1.1 高效性蓄水储能技术的储能效率高,可达到80%以上。
储能时,水从低地泵升至高地,将电力转化为潜在能,并通过水头高度差的释放将潜能转化为动能,最后由水轮机发电。
这一过程中能量转换的损失相对较小,能够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与储存。
1.2 大规模应用蓄水储能技术可以灵活地进行规模扩展,适用于各种规模的能源系统。
从小型的分散式储能系统到大型的中央储能项目,都能够采用蓄水储能技术进行能量存储与调节。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蓄水储能技术在大规模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1.3 长期储存相比其他储能技术,水是一种廉价且广泛可得的资源,能够长期储存。
蓄水储能技术可以在需求较低时进行储存,以应对高峰时段的用电需求,从而平衡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提高供电的质量与稳定性。
1.4 环境友好蓄水储能技术是一种清洁能源的利用方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与化石燃料电源相比,其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2. 蓄水储能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蓄水储能技术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2.1 土地与水资源需求蓄水储能项目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并且需要充足的水资源。
因此,在选择蓄水储能技术的地点时,需要考虑土地条件和水资源的可获得性,并合理规划项目。
2.2 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蓄水储能技术的系统运行与管理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与经验。
水库的建设与管理,以及水轮机和电力设备的维护与运行,都对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征镜湖花园住宅小区
31
八、典型业绩
广州大学城 分布式电源、热电冷 三联供
(全球第二)
32
广州大学城
技术经济分析
内 容 总尖峰负荷(万kcal) 制冷主机容量(RT) 空调设备初投资 变电输电设备容量 变电输电设备费用 年供冷费用 年空调维护费用 82400 减少1.3亿元 减少62000KW 减少1.7亿元 减少28% 减少2000万元 采用冰蓄冷区域供冷 空调 35000 117000 / / / / /
时间
图1
空调逐时冷负荷图
建筑空调蓄能
17
五、蓄能空调在电力需求侧的应用
冰蓄冷空调原理及优缺点分析
冰蓄空调:建筑物空调时(电网高峰)所需冷量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
非使用空调时间(电网低谷)制备好,将其能量蓄存起来 供空调时使用。
空调箱
冷却水泵 冷凝器 膨胀装置 空气泵 -5° C 压缩机 7-10° C冰 水 冰水泵 储冰槽 2-4° C冰 水
33
常规中央空调
八、典型业绩
浙江大学
34
八、典型业绩
35
八、典型业绩
品牌形象
36
八、典型业绩
国内地铁站首次采用冰蓄冷空调
同济大学
深圳市委党校
江苏电调
37
九、政府支持
1、 各国政府的支持政策 1〕、美国
– a.峰谷分时电价差较大,蓄能用户享受半价或某时段全免费谷荷电价。 – b.给用户一次性奖励,每转移1kW高峰电力,电力公司给予用户200-300
7
三、空调对电力负荷的影响
1、空调用电基本特性
1、 空调年运行负荷率低,一般达到设计负荷50%以下的运行时间占全年 运行时间的70%。 2、 空调冷荷日负荷曲线一般同电网用电负荷曲线同步。 3、 空调用电量高峰时达到城市总用电负荷的30%~50%,加大了电网的 峰谷荷用电差。为此· 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势在必行 4、 建筑增长迅速(16亿-20亿M2/Y)蓄能空调技术能有效实现电网移峰填 谷,如全部选用家用空调则需电力8000万KW .
新能源、用电特性--电力蓄能技术重新被关注
(发供用电异常不平衡) 8
四、电力蓄能技术
9
四、电力蓄能技术
抽水蓄能
10
四、电力蓄能技术
电池蓄能
11
四、轮 蓄 能
13
四、电力蓄能技术
压 缩 空 气 蓄 能
14
四、电力蓄能技术
蓄热技术
相变蓄热、水蓄热、 高温水蓄热、蒸汽蓄 热等
26
阿联酋迪拜绿色家园区域供冷系统
50W/M2
27
八、典型业绩
品牌形象
仪征镜湖花园住宅小区
镜 湖 花 园 高 档 别 墅 群
江苏仪征镜湖小区,总面积22万m2 28
八、典型业绩
仪征镜湖花园住宅小区
29
八、典型业绩
空调末端系统与室内装潢相得益彰
30
八、典型业绩
回水加热电锅炉 家家户户无论何时只须拧开水龙头,就会发现清澈的温泉汩汩流出…
15
四、电力蓄能技术
蓄能空调
水蓄冷、冰蓄冷
16
五、蓄能空调在电力需求侧的应用
建筑物冷负荷变化分布图
450 万kcal/h 400 350 300 250 20 20 20.5 23.5 20 30 62.3 70 60.2 制冰 餐饮
娱乐 办公 商场 公寓
70 60.2 63 63.7 62.3 52.8 51.7 200 38 55 44 52.8 46.7 44 49 44 44.5 94 30.1 41.8 150 110 46 27.5 22 110 112.2 155 155 155 171.2 171.2 171.2 35.2 27.5 46 100 180 180 165.6 151.2 162 151.2 151.2 22 135 133.2 120.6 120.6 106.2 50 43.5 39 90 90 90 59.4 28.8 28.8 45 45 45 28.8 28.8 28.8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蓄能技术最新进展与应用
叶水泉
博士
国电机械设计研究院
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二00六年六月
1
一、我国能源与经济现状
1、经济发展拉动力:
资源拉动 资金拉动 技术创新拉动 环境友好拉动
2、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转型
1)、高耗能、高污染、低劳动力成本、高出口 2)、经济发展动力聚焦到:改革开放与技术创新
2
一、我国能源与经济现状
美元奖励。 – C.政府鼓励空调系统采用储能技术。
38
领导的关怀
39
十、建议政府关心支持
1.拉大峰谷电价差1:3 1:5; 2.用少建电厂节省下来的30%的资金来奖励、 补贴蓄能工程; 3.提取每度电2厘钱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推广蓄 冰空调及节能产品; 4.给推广蓄冰空调的企业实行减免税; 5.研究DSM长效机制,保证政策稳定。 6.推动设计规范,强制空调方案分析比较。
20
五、蓄能空调在电力需求侧的应用
冰蓄冷空调原理及优缺点分析
上海松江电力调度大楼
温州体育馆蓄冰槽
21
六、蓄能技术的新发展—应用于区域 供冷供热
区域供冷供热(DHC)系统具有环保和节 能的明显优势,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来说,空 调供冷供热采用区域集中供给并进行计量收费 是其发展的方向。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峰 谷电分时段计费政策,使得蓄能技术与电力驱 动的区域供冷供热技术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
美国芝加哥区域供冷站
54层普天寿大厦
六、区域供冷供热
92层英油摩天大楼 蓝十字保险大厦
23
六、区域供冷供热
日本集中供冷.供热工程(已有150个工程应用)
(左图)光が丘园地 用途:集中供热.供冷 供给日期:1983年4月1日 供给区域:练马区光が丘5丁目 面积:1,847,000m2
(右图)品川八潮园地 用途:集中供热.供冷 供给日期:1983年4月1日 供给区域:品川八潮5丁目 面积:1,847,000m2
3
一、我国能源与经济现状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聚焦到:改革开放与技术创新 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建设。 3)、实现目标的创新技术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拓新能源。
4
二、2005年的中国电力
电力建设高潮迭起 1、2005年12月27日我国电力装机突破5亿KW。
-2° C
18
五、蓄能空调在电力需求侧的应用
冰蓄冷空调原理及优缺点分析
1、优点 (1)、平衡电网峰谷荷,减缓电厂和供配电设施的建设。 (2)、制冷主机容量减少,减少空调系统电力增容费和 供配电设施费。 (3)、利用电网峰谷荷电力差价,降低空调运行费用。 (4)、冷冻水温度可降到1-4℃,可实现大温差、低温 送风空调,节省水、风输送系统的投资和能耗。 (5)、相对湿度较低,空调品质提高,可有效防止中央 空调综合症。 (6)、具有应急冷〔热〕源,空调可靠性提高。 (7〕、冷(热)量全年一对一配置,能量使用率高。
1)、高耗能、高污染、低劳动力成本、高出口
长三角由于大规模发展加工工业,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四大 杀手”正威胁着长三角经济和城市的良性发展。1999年至2004年,上海的废气排放量和二氧 化硫排放量分别增长了72.7%和17.4%;江苏2004年与1999年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了 31.0%,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了46.9%,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了32.9%。 长三角的能耗也在不断上升。上海1992年能源消耗总量为3656.92万吨标准煤,2004年 上升到7266.85万吨标准煤,整整翻了一番。江苏和浙江的情况同样如此。1995年至2003 年,江苏的煤炭、原油和燃料油的消费量分别增长了93%、65.9%和63.4%。据推算,整个长 三角2010年能源消耗将达到4.3亿吨。与发达国家相比,苏、浙两省的单位GDP能源消耗大 约是日本的6倍、美国的2.2倍、韩国的1.8倍。 2004年,我国GDP占全球4%,但却消耗了全球8%的原油、10%的电力、30%钢材、31% 煤炭;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相似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3倍。 与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相对应,长三角区域的创新发展能力严重不足。2004年上海大 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经费仅占销售总收入的1.24%,江苏、浙江分别占0.78%和0.70%, 与跨国公司3%至5%的水平相距甚远。
5
二、2005年的中国电力
电力供求趋向平衡
1、电力供应不再紧张 电力需求侧管理又将滑向开拓电力市场,开拓用电市场 又将变成电力营销的主要工作 2、电力消费结构极为不合理 中央空调是加剧电力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因素, 引导电力非健康建设。
6
三、空调对对电力负荷的影响
1、空调负荷与气温的关系
1、北京2004年,气温在22-31℃间,最高温度每升高1℃日最大空调用电负荷增 长约14万千瓦,31℃以上时约为25万千瓦,气温38 ℃ 时,空调负荷高达370万KW ,2004年北京电网最大50万KW仅有7小时)。 2、2004年,上海最大空调负荷657万KW,占电网最大负荷43.8%,气温在3035℃间,气温每升高1℃,空调用电负荷增长约24万千瓦,35℃以上时约为60万 千瓦。 3、 2004年,江苏最大空调负荷1000万KW,占电网最大负荷33%,气温在2630℃间,气温每升高1℃,空调用电负荷增长约12万千瓦,30℃以上时约为77万 千瓦。 4、 2004年,浙江最大空调负荷660万KW,占电网最大负荷33%,气温在28-31℃ 间,气温每升高1℃,空调用电负荷增长约13万千瓦,31℃以上时约为60万千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