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地点:三楼物理实验室时间:年月日同组人:实验名称: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停表。
二、实验原理单摆在摆角小于10°时,振动周期跟偏角的大小和摆球的质量无关,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2π 错误!,由此得g=错误!,因此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三、实验器材带孔小钢球一个,细丝线一条(长约1 m)、毫米刻度尺一把、停表、游标卡尺、带铁夹的铁架台。
四、实验步骤1.做单摆取约1 m长的细丝线穿过带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把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然下垂.2.测摆长用米尺量出摆线长l(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则单摆的摆长l′=l+错误!。
3.测周期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小于10°),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次~50次的总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反复测量三次,再算出测得周期数值的平均值。
4.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五、数据处理方法一:将测得的几次的周期T和摆长l代入公式g=4π2lT2中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再算出g的平均值,即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结果:由实验测得本地重力加速度值为:方法二:图象法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错误!可得l=错误!T2,因此,以摆长l为纵轴,以T2为横轴作出l-T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右图所示,求出斜率k,即,可求出g值.g=4π2k,k=错误!=错误!。
(隆德地区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
786m/s2)六、误差分析。
原创2:实验十三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进而求出重力加速度g。
4.(1)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两位同学用游标
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
是
(选填“甲”或“乙”)。
(2)实验时,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
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
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如图丙所示。光敏电阻与某一
【实验器材】
长约1 m的细丝线一根、通过球心开有小孔的金属小球一个、带 有铁夹的铁架台一个、毫米刻度尺一个、停表一块、游标卡尺
一把。
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表针的运行靠齿轮传动带动。 1.构造:停表有表盘刻度和外壳按钮两个主要部分。 (1)表盘刻度:表盘内有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周,大圆刻度盘上的刻度 表示秒针(长针)转动到不同位置时记录“秒”的数值,秒针每转 一周,所经历的时间为30 s,大圆周上最小刻度为0.1 s;小圆刻度盘 上表示分针(短针)转到不同位置时记录“分”的数值,分针每转 一周,所经历的时间为15 min,小圆周上最小刻度为0.5 min。 (2)外壳按钮:该按钮又叫柄头,其作用为使指针启动、停止和回零 。一般机械停表(非电子停表)上端有柄头,用以控制停表的走动 和停止。
次数
1
摆长l/cm 80.00
30次全振动 53.8 时间t/s
振动周期T/s 1.79
振动周期的 3.20 平方T2/s2
2 90.00 56.9
1.90 3.61
3 100.00 60.0
4 110.00 62.8
5 120.00 65.7
2.00
2.09
2.19
4.00
4.37
4.80
请将第三次的测量数据标在图中,并在图中作出T2随l变化的关系
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单摆法测量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的值,并熟悉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所受的加速度。
单摆法是一种利用单摆振动周期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单摆振动周期的公式为T=2π(L/g)^(1/2),其中T是振动周期,L是单摆的长度,g为重力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单摆、计时器、卷尺、测量尺、金属球。
2. 将单摆垂直放置,并用卷尺测量单摆长度L,并记录下来。
3. 将金属球系在单摆下端,并使其尽量静止。
4. 用计时器计时,记录下金属球振动50次的时间,并求出平均振动周期T。
5. 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6. 重复上述步骤三次,取平均值。
若三次测量值差异较大,则需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三组实验,测得的单摆长度分别为L1=0.6m、L2=0.8m、L3=1.0m。
分别测得的平均振动周期为T1=1.68s、T2=2.07s、T3=2.34s。
据此,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分别为g1=9.702m/s2、g2=9.639m/s2、g3=9.600m/s2。
取平均值得到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为g=9.68m/s2。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主要来自振动周期的测量误差和单摆长度的测量误差。
影响振动周期测量误差的因素包括人为误差、温度、空气阻力等因素,而单摆长度的误差主要来自于尺子的读数及摆线的偏斜。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降低误差。
实验结论:通过单摆法测量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为g=9.68m/s2,与标准值(9.8m/s2)相比有一定偏差,可能是由于实验误差所致。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熟悉了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也了解了实验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其降低方法。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班级组 A 姓名学号实验成绩[实验目的]1.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学会熟练地正确使用停表。
3.研究随机误差的特点。
4.进行实验设计的基本训练;5.学会应用误差均分原则选用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实验仪器]1.重物(小圆规)2.摆线(鞋带)3.电子秒表(手机计时)4.刻度尺5.悬挂在衣柜挂钩上[实验原理]一、单摆原理:单摆在摆角很小(小于5º)的情况下,可以看作简谐振动,单摆的一级近似的周期公式为由此通过测量周期 T,摆长 l 求重力加速度。
二、不确定度均分原理在间接测量中,每个独立测量的量的不确定度都会对最终结果的不确定度有贡献。
如果已知各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可写出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并按均分原理,将测量结果的总不确定度均匀分配到各个分量中,由此分析各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使用的仪器,指导实验。
一般而言,这样做比较经济合理。
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的物理量,应采用精度较高的仪器,而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的物理量,就不必追求高精度仪器。
[实验图片]1[数据表格]改变摆长,测得数据为:利用平均值法或画图法处理数据(平均值法要有计算过程;画图法要有图像): 平均值法:g1=4π2l 1 = 4Π2∗1.1026 =9.76 m/s^2 T ^2 2.11^2 g2=4π2l 1 = 4Π2∗1.2120 =9.78 m/s^2 T ^2 2.21^2 g3=4π2l 1 = 4Π2∗1.3156 =9.80 m/s^2 T ^2 2.30^2 g4=4π2l 1 = 4Π2∗1.4150 =9.77 m/s^2 T ^2 2.39^2 g5=4π2l 1 = 4Π2∗1.5310 =9.74 m/s^2 T ^2 2.49^2g 均=(g1+g2+g3+g4+g5)/5=9.77 m/s^2求得重力加速度为(单位:m/s 2)=9.77m/s^2[分析讨论]1. 计算全振动时间次数不够多,时间测量误差较大。
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利用单摆法测量了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通过测量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利用单摆的运动方程推导出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实验结果表明,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与预期值相符,验证了单摆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引言: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对于许多物理现象和实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准确数值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单摆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通过测量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并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实验器材和原理:实验器材包括一个长线摆和一个计时器。
长线摆由一根细长的线和一个质量较大的球形物体组成。
实验原理基于单摆的运动方程,即单摆的周期与摆长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根据公式T=2π√(L/g),其中T为周期,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可以通过测量周期和摆长,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实验步骤:1. 将长线摆悬挂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确保摆长可以自由摆动。
2. 将球形物体拉至一侧,使其摆动,并用计时器记录下一个完整周期的时间。
3. 重复步骤2,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4. 测量摆长,即线的长度,使用尺子或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5.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根据公式g=(4π²L)/T²,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L为摆长,T为周期。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多次实验测量,得到了一组周期和摆长的数据。
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计算出了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实验结果表明,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与预期值相符,误差较小。
这说明单摆法是一种可靠且准确的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实验误差的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的制造和使用误差,以及实验操作的不精确等因素,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例如,摆长的测量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计时器的精度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空气阻力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实验报告:利用单摆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利用单摆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⒈实验目的:利用单摆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⒉实验原理:当单摆摆角很小(小于50)时,可看作简谐运动,其周期仅决定于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即g l T π2=,由公式可得224T l g π=,故只要测定摆长l 和单摆的周期T ,即可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⒊实验器材:摆球2个(铁质和铜质并穿有中心孔)、秒表、物理支架、米尺或钢卷尺、游标卡尺、细线等。
⒋实验步骤:⑴做单摆:如图所示,把摆球用细线悬挂在物理支架上,摆长最好能有1m 左右,这样可以使测量结果准确些。
⑵测摆长: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悬线长l '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量出摆球的直径d ,精确到毫米;则2d l l +'=,即为单摆的摆长。
⑶测周期: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且满足摆角小于10°,然后释放摆球,过平衡位置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测量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
计算出平均摆动一次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T 。
⑷变摆长:将单摆的摆长变短(或变长),重复实验三次,测出相应的摆长l 和周期T 。
⒌操作注意事项:⑴细线不可伸缩,长度约1m 。
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直径应较小(最好不超过2㎝)。
⑵单摆的上端不要卷在夹子上,而要用夹子加紧,以免单摆摆动时摆线滑动或者摆长改变。
⑶最大摆角小于10º,可用量角器测量,然后通过振幅来掌握。
⑷摆球摆动时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
⑸测量就从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因为在此位置摆球速度最大,易于分辨小球过此位置的时刻。
⒍收集数据:实验次数摆长 l(m) 周期 T(s) 加速度 g(m /s ²) g 的平均值(m /s ²) g=(g ₁﹢g ₂﹢g ₃)/3 =12⒎数据处理:平均值法: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 和T 代入公式224T l g π=中求出g 值,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
224Tl g π== ⒏误差来源:⑴本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是否固定,球、线是否符合要求。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单摆实验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并掌握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实验仪器与设备:1. 单摆装置。
2. 计时器。
3. 钢丝。
4. 钛合金球。
实验原理:单摆是由一根不可伸长、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细线上挂一个质点构成的。
当单摆摆动时,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圆弧。
在小角度摆动时,单摆的周期T与单摆的长度l以及重力加速度g有关系式T=2π√(l/g)。
通过测量单摆的周期T和长度l,可以求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实验步骤:1. 将单摆装置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调整单摆的长度为一定数值。
2. 将钛合金球拉开一定角度,释放后开始计时。
3. 记录钛合金球摆动的周期T,并测量单摆的长度l。
4.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数据与处理:通过实验测得单摆长度l为0.5m,摆动周期T为1.8s。
根据公式T=2π√(l/g),代入实验数据可得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为9.81m/s²。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得的重力加速度与理论值9.8m/s²非常接近,误差较小。
这表明通过单摆实验可以比较准确地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而且,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单摆的长度对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实验中需要准确测量单摆的长度。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并成功测量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较为接近,验证了单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可靠性。
同时,实验中也发现了单摆长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为今后的实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单摆实验在测量重力加速度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可靠的实验数据支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并掌握了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报告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以下是一份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单摆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了解单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单摆实验是一种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当单摆在垂直平面内振动时,其振动周期T与重力加速度g之间存在以下关系:T = 2π√(L/g)其中,L是单摆的摆长,即摆线的长度。
通过测量单摆的摆长和振动周期,就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单摆、计时器(如秒表)、尺子等。
2、将单摆固定在支架上,调整摆长L(即摆线长度)为所需值。
3、调整计时器的开始状态,让单摆在垂直平面内自然摆动。
4、开始计时,并记录单摆的振动周期T。
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测量多次(如10次)并取平均值。
5、测量完毕后,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
根据公式T = 2π√(L/g),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T和L值计算出g的值。
6、记录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并进行误差分析。
四、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我们测量得到的单摆摆长L为1.00米,测量得到的平均振动周期T为2.00秒。
根据公式T = 2π√(L/g),可计算得到重力加速度g的值:g = 4π²L/T² = 9.81m/s²五、实验结论本次单摆实验测量得到的重力加速度g值为9.81米每秒平方,与标准重力加速度值9.80米每秒平方接近,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准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单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技能,加深了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测量准确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一、实验目的利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二、实验原理单摆在摆角小于10°时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其固有周期为T=2π,由此可得g= 。
据此,只要测出摆长l和周期T,即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由此通过测量周期T,摆长l求重力加速度三、实验设备及工具铁架台(带铁夹),中心有孔的金属小球,约1m长的细线,米尺,游标卡尺(选用),秒表等。
四、实验内容及原始数据(一)实验内容1.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比小球上的孔径稍大些的结,将细线穿过球上的小孔,制成一个单摆。
2.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把做好的单摆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
3.测量单摆的摆长l: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2r,再用米尺测出从悬点至小球上端的悬线长l',则摆长l=l'+r。
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不大于10°),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全振动30至50次所用的时间,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平均时间,这就是单摆的周期T。
5.将测出的摆长l和周期T代入公式g= 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二)原始数据1.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直径2rn 1 2 3 4 5 6直径2r(cm)2.用米尺测量悬线长l'n 1 2 3 4 5 6悬线长l' (cm)3.用秒表测量摆动50个周期用时为1’34’’84=’’五、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数据表格、现象等)1.钢球直径平均值2r=+++++÷6=(cm)2.悬线长平均值l'=+++++÷6=(cm)3.摆长l=l'+r=+=(cm)4.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平均时间,即单摆的周期TT=÷50=(s)5.计算g将测出的摆长l和周期T代入公式g= =六、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存在问题的讨论)误差分析:为什么所得g=大于标准值1.振动次数:可能是振动次数的有问题2.摆长测量:可能是摆长测量偏大3.秒表使用:可能是开表晚了。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结论乐乐课堂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结论乐乐课堂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在重力作用下,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在物理学中,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通常用g 表示,其数值为9.8m/s²。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准确地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以便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和工程设计。
本文将介绍一种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方法,并分享实验结论。
实验原理单摆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实验装置,它由一个质量较小的物体(称为摆锤)和一根细绳或细杆组成。
当摆锤被拉到一侧,然后释放时,它会在重力作用下摆动。
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之间有如下关系:T=2π√(L/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和摆长L,就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一根细绳或细杆固定在支架上,然后将一个质量较小的物体(如小球)系在细绳或细杆的下端。
2. 测量摆长:将小球拉到一侧,然后释放,让它在细绳或细杆上摆动。
用计时器测量小球从一个极点摆到另一个极点所需的时间t,然后用公式L=gt²/4π²计算出摆长L。
3. 重复实验:重复上述步骤多次,测量不同的摆长和周期,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 计算重力加速度:将测得的摆长和周期代入公式T=2π√(L/g),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g。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 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之间呈反比例关系,即摆长越长,周期越长。
2. 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为9.8m/s²左右,与理论值相符。
3. 实验误差较小,说明该实验方法可靠。
总结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和工程设计,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引言: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对于研究物体运动和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使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旨在探究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并进一步理解单摆的运动规律和原理。
实验目的:1. 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2. 掌握单摆的运动规律和原理。
实验器材:1. 单摆装置:包括一根细线、一个小铅球和一个固定摆架。
2. 万能计时器。
3. 卷尺。
4. 实验台。
实验原理:单摆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实验装置,由一根细线和一个小铅球组成。
在实验中,将小铅球悬挂在细线的一端,使其能够自由摆动。
当小铅球摆动时,可以观察到它的周期T,即来回摆动的时间。
根据单摆的运动规律,可以得到重力加速度与周期T的关系式:g = 4π²L/T²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L为单摆的摆长,T为单摆的周期。
实验步骤:1. 将单摆装置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能够自由摆动。
2. 调整摆长L,使其保持一定的长度。
3. 将小铅球拉至一侧,释放后开始计时,记录小铅球的摆动时间T。
4. 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作为周期T的测量结果。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
实验数据:摆长L = 1.2m实验1:T = 1.5s实验2:T = 1.6s实验3:T = 1.4s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
代入公式g = 4π²L/T²,得到:g = 4π² × 1.2 / (1.5² + 1.6² + 1.4²) ≈ 9.81 m/s²实验结果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说明本实验的数据准确性较高。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并掌握了单摆的运动规律和原理。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际实验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误差。
主要的误差来源包括:摆长的测量误差、计时器的误差以及空气阻力等。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含答案)
一、实验名称: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二、实验的目的:1、掌握游标卡尺读数原理;2、掌握电子秒表的使用方法;3.掌握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三、实验仪器:单摆仪、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米尺、秒表四、实验原理:单摆的一级近似的周期公式为:由此通过测量周期T,摆长,可求重力加速度g五、实验内容和步骤1. 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将摆球放到游标卡尺上,移动游标直至卡紧摆球,锁紧游标,先读出主尺读数,再读出副尺读数。
取下小球,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多次。
2. 用米尺测量摆线的长度将米尺的零刻度线对准摆线的一段,并且令米尺与摆线保持平行,读出结果。
取下摆线,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多次。
3. 用电子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将摆球上拉到一定高度(不超过5度)后静止放下,等到摆球上升到某个周期的最高点时开始计时,计时若干个周期后(N>=10)结束计时。
让摆球停止摆动,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多次。
(要减去共计0.2s的人类反应时间)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d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平均值不确定度直径d(mm)20.62 20.6220.620.620.620.60 20.61 0.02摆球直径d的测量结果表示为: 20.61+-0.022、用米尺测量摆线的长度l(只测一次): 700.0mm摆线的长度l的测量结果表示为: 700+-1mm3、单摆的摆长为:700+20.61/2=710.305mm单摆摆长的测量结果表示为:L710.30+-1.024、用电子秒表测量单摆摆动10个周期的时间t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平均值不确定度t(s)17.22 17.2317.2317.3117.1917.23 17.24 0.02单摆的周期: 1.724单摆的不确度:0.002单摆周期的测量结果表示为:T 1.724+-0.002 5、计算和不确定度955.9pi^2mm/s^2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 2.61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表示为:g955.9pi^2+-2.6mm/s^2七、误差分析与讨论1、米尺测量摆线长度时要注意与摆线尽量靠近且保持平行,还要注意摆线要拉直。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原理:单摆是由一根长线和一质点组成的物理实验装置,质点可以沿线作周期性振动。
单摆周期的频率与重力加速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利用单摆的周期来间接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仪器和材料:1. 单摆装置:一根线,一质点;2. 计时器;3. 直尺;4. 重力加速度测量仪器(如万能计)。
实验步骤:1. 将单摆装置悬挂在一个固定的支撑物上,确保单摆可以以自由振动的方式进行摆动。
2. 使用直尺测量单摆的长度(为便于计算,最好使用整数长度)。
3. 将质点从静止位置拉至较大摆角,然后释放,观察质点的振动情况。
4. 使用计时器测量质点完成一次往返的时间t。
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周期的测量值T。
5. 根据周期T和单摆的长度L,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g:g = 4π²L / T²。
实验数据处理:1. 根据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得到重力加速度的值。
2. 计算不确定度,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考虑。
3. 进一步讨论实验误差的来源和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1. 将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评估实验误差的大小。
2. 探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源,并提出改进方法。
3. 讨论实验结果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实验结论:通过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我们得到了重力加速度的估计值。
实验结果与标准值相比较,误差较小。
实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主要来自于计时器的精度和单摆的摆动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改进方法可以采用更精准的计时器和减小外界条件对单摆摆动的影响。
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引言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增加情况。
为了准确测量重力加速度,我们进行了单摆实验。
本实验通过测量单摆的周期,利用公式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并掌握实验测量的方法。
实验器材和方法实验器材:单摆装置、计时器、尺子、质量砝码、直尺。
实验方法:1. 将单摆装置固定在一个稳定的支架上,保证其能够自由摆动。
2. 在单摆上方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使单摆摆动时具有一定的质量。
3. 用尺子测量单摆的长度L,并记录下来。
4. 将单摆摆动到一定幅度,然后释放,开始计时。
5. 使用计时器记录单摆的摆动周期T,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单摆长度L:0.5m摆动周期T1:1.98s摆动周期T2:1.96s摆动周期T3:1.97s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单摆的平均周期T_avg:T_avg = (T1 + T2 + T3) / 3 = (1.98 + 1.96 + 1.97) / 3 = 1.97s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公式:T_avg = 2π√(L/g)将实验数据代入公式,可以解得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g = (4π^2L) / T_avg^2 = (4 * 3.14^2 * 0.5) / 1.97^2 = 9.76m/s^2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为9.76m/s^2。
与理论值9.8m/s^2相比,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可能的误差来源包括实验操作中的不确定性、测量仪器的精度等。
在实验中,我们假设单摆的摆动过程是简谐振动,但实际情况下存在空气阻力和摆线的摆动角度限制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实验中使用的计时器的精度也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
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通过单摆实验,测量并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原理:单摆是一种理想的振动系统,当摆角小于5°时,其运动可以近似看作简谐运动。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可以通过测量单摆的摆长和周期来计算重力加速度。
实验仪器:铁架台、细线、小铁球、游标卡尺、米尺、秒表。
实验步骤:1.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铁球的直径,重复测量6次,取平均值作为小铁球的直径D。
2. 用米尺测量细线的长度,重复测量6次,取平均值作为细线的长度L。
3. 将细线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悬挂小铁球,调整摆球的位置,使摆线、摆球和摆幅测量标尺的中线三线合一。
4. 将摆球摆出角度小于5°,然后当小球经过摆幅测量标尺的中间时开始计时,再次经过时开始数1,直到数到50,立刻结束计时,记录下秒表的数据t。
5. 重复步骤4,记录下5次的数据。
6. 根据公式T=2π√(L/g),计算重力加速度g。
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周期的次数(次) | 时间(s) | 线长(cm) | 直径(mm) |g(m/s²)----------|----------------|----------|-----------|-----------|----------1 | 50 | 84.19 | 68.90 | 22.16 | 9.7852 | 50 | 84.25 | 69.01 | 22.16 | 9.7863 | 50 | 84.30 | 68.80 | 22.16 | 9.7894 | 50 | 84.35 | 69.20 | 22.16 | 9.7905 | 50 | 84.40 | 68.50 | 22.16 | 9.792数据处理:1. 计算单摆的周期T,T=2t/n,其中t为每次实验的时间,n为周期的次数。
2. 计算重力加速度g,g=4π²L/T²。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g的平均值为9.788m/s²。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1. 引言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测量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实验中的一项基本实验,通过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可以间接测量出地球上某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2. 原理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单摆在重力作用下的简谐振动特性,通过测量摆动周期来间接计算重力加速度。
根据单摆的小角度简谐振动公式,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具体公式如下:$$ T = 2\\pi \\sqrt{\\frac{L}{g}}$$其中,T为单摆的周期,T为摆长,T为重力加速度。
3. 实验装置本实验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下: - 单摆,包括一个重物球和一根轻质绳子 - 支架,用于悬挂单摆的支撑装置 - 计时器,用于测量摆动的时间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将支架放在水平台面上,调整使其保持稳定。
•将单摆挂在支架上,确保摆长T能够自由摆动。
4.2 实验操作•将单摆轻轻摆动,使其作小角度摆动,避免摆角过大引起非简谐振动。
•使用计时器测量10次摆动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5. 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5.1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得到的摆动时间数据,可以计算出每次摆动的周期T。
然后,通过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周期值,可以进一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T的估计值。
5.2 分析结果假设进行了T次实验,得到的平均周期为$\\bar{T}$。
则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可以得到:$$ g = \\frac{4\\pi^2L}{\\bar{T}^2}$$根据此公式,利用实验数据即可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估计值。
6. 结论本实验通过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间接测量出了重力加速度的估计值。
通过多次实验的平均周期值,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与已知数值进行比较,可以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来测量地球上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值,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摆测重力加速度之杨若古兰创作一.实验目的
1.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2.研讨随机误差的特点;
3.进修电子停表的使用.
二.仪器器具
单摆安装、卷尺、游标卡尺、电子停表等.
三.实验道理
单摆的活动方程为
当摆角θ很小时(如θ<5°),sinθ≈θ,
上式成为罕见的简谐活动方程
式中,ω与周期T的关系为,周期
则
1.悬点到小球悬垂态最低点的距离0.02cm ,小球直径d=19.46mm.
次数12345
,,
次数12345
t
,,
则
五.结论,误差分析
2.误差分析(1)测量摆动周期时,人的观测须要反应时间,用秒表记录时也有时间延迟;
(2)测量摆长、直径时存在读数误差;
(3)试验中默认sinθ=θ,实际二者存在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利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单摆在摆角小于10°时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其固有周期为T=2π ,由此可得g= 。
据此,只要测出摆长l和周期T,即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由此通过测量周期T,摆长l求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铁架台(带铁夹),中心有孔的金属小球,约1m长的细线,米尺,游标卡尺(选用),秒表等。
四、实验内容及原始数据
(一)实验内容
1.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比小球上的孔径稍大些的结,将细线穿过球上的小孔,制成一个单摆。
2.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把做好的单摆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
3.测量单摆的摆长l: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2r,再用米尺测出从悬点至小球上端的悬线长l',则摆长l=l'+r。
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不大于10°),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全振动30至50次所用的时间,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平均时间,这就是单摆的周期T。
5.将测出的摆长l和周期T代入公式g= 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二)原始数据
1.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直径2r
n 1 2 3 4 5 6
直径2r(cm) 1.712 1.712 1.692 1.692 1.712 1.722
2.用米尺测量悬线长l'
n 1 2 3 4 5 6
悬线长l' (cm) 91.90 91.90 91.91 91.90 91.88 91.90
3.用秒表测量摆动50个周期用时为1’34’’84=94.84’’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数据表格、现象等)
1.钢球直径平均值
2r=(1.712+1.712+1.692+1.692+1.712+1.722)÷6=1.707(cm)
2.悬线长平均值
l'=(91.90+91.90+91.91+91.90+91.88+91.90)÷6=91.898(cm) 3.摆长
l=l'+r=91.898+1.707=93.605(cm)
4.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平均时间,即单摆的周期T T=94.84÷50=1.8968(s)
5.计算g
将测出的摆长l和周期T代入公式g= =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