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风暴手绘资料分享——青岛近代建筑形成因素之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3期
V o l .22N o .32001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Q ingdao Institute
of A rch 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青岛近代建筑形成因素之浅析
Ξ
陈 雳 房圆圆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青岛266033)摘 要 青岛经历了动荡多变的近代社会,同时形成了丰富多采的近代建筑,究其成因可谓纷繁
复杂.笔者借鉴了弗列治茨有关建筑生成因素的观点,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分析青岛近代建
筑生成的四个因素,即:自然因素、文化因素、建筑思潮和建筑法规.
关键词 青岛近代建筑;生成因素;自然因素;文化因素;建筑思潮;建筑法规
中图分类号 -TU 09
青岛是一个新兴的近代城市.1891年登州总兵章高元驻兵青岛,被认为是青岛建置的开始.1897年德国与清政府签定了《胶澳租界条约》,开始了近代青岛大规模的规划建设.此后虽然政权数度更迭,青岛的建筑风格体系还是得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弗列治茨(B an ister F letcher )在《比较法世界建筑》一书中曾经精辟地将建筑生成的本源归纳成六点,即:地理、地质、天气、宗教、社会、历史.中国近代建筑有其特殊性,它是西方近代建筑在中国的延续,又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和的体现.拉普普(A .R apopo rt )在《住屋形式与文化》中认为文化因素是建筑形式生成的决定性因素,形式的产生是在原型基础上不断调整的过程,文化因素决定了形式的产生.文化因素包含了宗教、社会两方面.历史因素表现为建筑法规和建筑思潮.建筑法规是城市规划的指导,建筑思潮对建筑风格施以影响.前者决定了城市形态、街道尺度和建筑的尺度,后者决定了建筑的外在形式.地理、地质、天气的因素是客观自然因素,它为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原动力.德国人将自己认为最优秀的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带到了青岛,而青岛的地理、地质和气候因素也为实现这些思想提供了可能.(见表1)
表1 F letcher 的观点与青岛近代建筑状况的比较建 筑 生 成 的 要 素
F letcher 的观点地理地质 天气宗教社会历史青岛近代建筑状况自然因素文化因素建筑思潮(文化移植和文化交融)建筑法规1 自然因素
111 气候因素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
季风气候,又因其三面环海,在海洋环境的调节作用下,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
度适中、四季分明.《胶澳志・方舆志・气候》载:青岛属“海洋气候,吸热缓而退冷亦缓,冬有暖流之灌溉,夏有凉风之鼓荡,故寒暖均不甚烈.”、“青岛市街三面环海气候极佳,日暖风和实为良港,但由中区至内地
则为大陆气候,故寒暖之差极大.”[1]德国建筑师最初直接引入了英国殖民地常用的“外廊式样”,建筑的层
高也在4m 以上.然而不久就发现青岛的凉爽气候根本就不需要这种热带建筑形式,于是许多“外廊样式”被改造了,不久又舍弃了这种形式.[2]德人的建筑也充分体现了气候因素,“房屋之配置为防冬季之北风,故楼梯及附属舍恒置于北方,而寝室及居室恒置于东南方,又以东南方夏季多东南风,故恒置露台以承之
对于强风及湿气亦有适当之防备.”
[1]112 地理、地质因素青岛位于山东半岛西南端,南向黄海,西临胶州湾.为海滨丘陵地貌,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凸起,中间低陷.全市大体有三大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北部是大泽山,南部是大小珠山、铁撅山等.海岸分为岬湾Ξ收稿日期:2001-03-05
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砾质海岸等三种基本类型.
该地貌使其道路规划尽可能顺应山势,许多山头、山沟直接作为规划的一部分.西蒂(Cam illo Sitte )
在《城市规划》(1889)一书中认为城市规划应“反对新巴罗克式广场和道路的虚假,宏伟壮丽的外貌,提倡
中世纪的自由活泼、景色如画的规划手法”[3].青岛当时的规划就体现了这一点,总督府和天主教堂的选址
就是典型的例子.独立式小住宅的规划和设计也顺应了山势,掩映于青山翠柏之中,更有诗意的浪漫情调,表现了德国人追求的“田园风格”.如观海山至观海一路南北高差35m ,东西高差32m ,小住宅都是环山布置,高低相错,很有情调.
青岛建筑中的材料的使用与青岛的地质特点密不可分.《胶澳志・沿革志・方舆志五》提到“胶澳区内多冈陵而少原隰.据德国地质学者所考察,谓其地质多由于花岗石及片磨岩而组成,并含有石灰岩及沙岩
……”[1]青岛地区是个火成岩区,主要岩石是花岗石,石料丰富,质感优美,提供了天然的石材,而且取材方便,在市区山岭浅浅的地表土层下面既可找到.非常巧合,近代德国建筑流行花岗岩的装饰,这使得德国建筑师在青岛有了用武之地.德据之后的青岛建筑也袭用了这种做法,而且越用越精致,形成了青岛建筑典型的装饰风格.
2 文化因素
211 中德文化的强烈碰撞
中国文化曾对西方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时候,盛行于欧洲的“中国热”已经消失了.“以中国古代经典的理想为依据对中国文化的热烈赞美,也让位于对中国文化的冷峻的纯粹理性分析”,其中不乏极端的言论.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精神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中国文化是人类发展的幼年期,日耳曼文化则处于最成熟、最完善的老年期.[4]德国人基于这种优越感,认为“全部德国的未来的霸权作用将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贯彻德国的文化使命,来抵制英美的影响.……青岛是发挥
这种精神的一个适宜的基地.”
[5]两种文化最初的碰撞是剧烈的.青岛在德人统治时,“隔着海岸边上不到32.2km 的一座村庄却依然如故,除了新建的基督教堂与传统的神祗并肩存在和花生壳被城市新工业收买之外,当地人民的生活几乎与近在咫尺的大城市毫不相干.……人民的生活与社会习惯也全未感受新时代的好处.反先感觉动乱的威
胁.”
[6]图1 天后宫“对新城内建筑风格在选定的当时曾
引起颇多争议.德国总督沛文禄(O skar
T rupp el )认为新城市应强调德国民族性,
强调与中国城市的差异,新城内的建筑应
具有现代风格.”[7]德国人在规划上就明显
地体现出这一点.建筑风格以德意志风格
为主,排斥一切中国的东西.实行严格的
华洋分区.因为当时中国人的强烈反对,
德国人才勉强保留了两座中国式的建筑,
即前海的天后宫(图1)和老衙门.德人区
在沿海风景点最佳处,以欧式建筑为主,
一眼望去“简直象是德国的一个小小的剪
影”.[7]反观中国人的住宅,多集中在狭窄
的里弄,建筑密度大,环境恶劣,配套设施不完全.
212 中国建筑文化贯穿始终
德据时期由于德国强势文化的入侵,若想使中德建筑文化平等、自然地交融是十分困难的.在该时期,青岛建筑的风格主要是以欧风式样为主.尽管如此,青岛仍处于中国文化圈内,即使地处边陲,大陆母体文32第3期陈雳等:青岛近代建筑形成因素之浅析
化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首先,参与施工的所有工匠都是中国劳工,他们的精湛技艺令人折服,并且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符号清晰地印在了上面.另外,在建筑选址上也曾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选址理念.213 多元文化的融合
近代日本在“脱亚入欧”的口号声中,进行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在文化领域尤为明显.日本人在第一次占据青岛期间,所承建的工程多以拟洋风式样为主,但日本建筑语言在空间形态和外在形式上都有所体现.
同时由于青岛近代特殊的开放性,尤其是在繁华如梦的30年代,世界各国的侨民多在青岛驻留,由此多元文化广泛深入地进行交融.现存青岛的许多景区被认为是世界建筑的博览会.
3 政策法规
“经过规划的城市最早的核心……是一种独特性元素,城市日后的扩张情形是否整齐地依据此核心发
展……不会有什么重大的改变——虽然在形态上会有显著的差异.”[8]青岛的规划和发展就是一个例证.
311 德据时期建筑政策法规
作为规划的第一步,德国人颁布并实施了土地政策.即首先对土地调查、测绘,然后以较为合理的价图2 德据时期青岛地区规划
格,由德政府补贴,换得
土地的使用权,并制定
法令禁止各种土地投机
的行为.保障殖民地的
土地价格和土地开发.
德国人于1900年
作了第一次规划,将殖
民地分为四区:(图2)
(一)青岛区 又称
“德人区”,是青岛市的主体核心,“属官厅会社
及欧美人之住所”.青岛
区到1910年以后允许
华人进入.
(二)大鲍岛区 这
是华人居住区.
(三)码头区 过大
鲍岛区往北,此区定为
发展工业的地方,是德
华混住.
(四)别墅区 面临
青岛湾与伊尔梯斯湾
(J itis B uch t )太平湾之
间的奥古斯特・维多利
亚海湾(A ugu ste
V ik to ria B uch t 即汇泉
湾).这里背山面海,林木葱郁,建有许多豪华别墅.
当时规划思想明显受到了近代一些城市规划理论的影响.从1900年的规划图可以体会到亚・伊・马塔(A rtu ro So ria Y M ata )提出的带形城市(L inear C ity )的理论,老城区以中山路为脊轴贯穿了北部的港42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2卷
口区、中部的华人区和南部市中心的德人区,城市呈带形规划布局.19世纪末霍华德(Ebenezer How ard )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构想,要求城市效能和自然环境的统一,青岛的规划就体现了这一点.
由于城市发展人口剧增,1910年德人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又做了一次规划,这次规划的特点是增设新港,使铁路与港口相连,城市向西向北发展,与东镇、西镇连成一片,城市整体性更强.另外在码头区与鲍岛区建立新的商业区,至此青岛城市规划的基本框架设想已经完成.但此规划方案最终付诸实施却是由后来的日本人完成的.
312 日据时期的建筑政策法规及其影响
该时期保留了德人原有的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分三期扩充街道.在中山路、馆陶路空地的建设中,日本人考虑到了与欧式建筑的协调,许多重要的建筑物沿用大块粗石料的传统.对重要街道的建设比较谨慎,宁缺勿滥,保证质量,到1922年日本人将青岛归还时,中山路段还有许多空地待建.建筑法规在建筑内部空间上的规定更加经济实用,室内高度控制在3m (德式室内高度4~4.4m ),平面简洁,内部是榻榻米铺地,空间的感受已融入了日本文化.这一时期青岛建筑持续发展,德国人的规划最终完善.
1940年日本人制定了《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和《母市计划》,到日本战败投降此“计划”还只是停留在纸上,无从实施,仅在黄台路、合江路一带建有些新房.
313 民国时期建筑政策法规
从1922年青岛主权收回到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的七年时间,青岛的城市建设还是处于低潮.1929年之后,随着青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再加上青岛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在经济、文化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这一时期在完成原市区的规划基础上,又对城市街道进行了新的扩展.20年代末的太平角别墅区,30年代初的八大关别墅区,都已规划建设完成,成为青岛最美的地段之一.
同一时期政府颁布了若干建筑条例,如《放租公地限期建筑布告》、《规定住宅区域私有农地改为公有地方准建筑房屋办法》和1929年制定的《青岛特别市暂行建筑规则》,1929年的《规则》对保持青岛风貌和基本城市建筑风格,以及保证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以至以后的政府都很重视这个规划,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
为改善市区的建筑工程和促进其实施,青岛市政府组织成立了“青岛市市区工程建设委员会”,1937年成立“建筑审美委员会”,以奖励优秀设计.中国民族建筑形式的复兴,与这一时期的某些建筑法规有直接的关系.
4 建筑思潮
411 德据时期的青岛建筑
41111 同时期德国本土的建筑风格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给了德国建筑师以极大鼓舞.当时德国的建筑师都师承法国的建筑师,如:朗韩斯、基利父子、申克尔及生倍尔等.
浪漫主义在德国流行较广,时间也比较早些.它不仅包括哥特式的教堂,还包括中世纪的城堡和别墅.“在1750年之后对建筑一般理论的影响较大的,那就是别墅了”.“别墅,由于其多样性,相对有限的规模和不受限制的地盘,使对浪漫主义流行的嗜好得以最充分地利用和表现”.甚至有人将浪漫主义的郊区别墅称为“整个时代的建筑典范”.[9]在青岛的德国建筑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另外折衷主义风格在欧洲各个国家一度盛行,也包括德国,在建筑形式上是多种风格的自由组合,讲究比例和形式上的美观.
19世纪在英国出现了“工艺美术运动”
(A rt and C rafts M ovem en t ).19世纪布鲁塞尔出现了新艺术运动(A rt N ou reau )(“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 ).“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主义产生的主要根源,新
艺术运动是它产生的另一个根源.”[9]在1914年之前,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就已经有其萌芽了,而这种萌芽
只有在德国和它影响下的瑞士、奥地利等国表现最突出,反映最强烈.恩代尔(A ugu st Endell )和奥别列去(Jo sep h O lb rich )脱离了青年风格派的羁绊走出了新路.甚至到了卢斯(A do lf L oo s )、贝伦斯(Peter
B eh ren s )、
密斯・凡・德罗(M ies V an der Rohe )、格罗皮乌斯(Grop iu s )那里摒弃了一切装饰纹样,完全走向了现代建筑.[3]德国人离开青岛恰恰就是在1914年,但在德据时期没有看到现代主义特征的建筑.
52第3期陈雳等:青岛近代建筑形成因素之浅析
图3 德华银行41112 德据时期的青岛建筑形式(1)殖民地形式 如青岛中医院、德华银
行(图3).
(2)古典复兴形式 如总督府,气魄宏
伟,比例严谨.
(3)浪漫主义形式 如基督教堂、青岛观
象台.
(4)折衷主义形式 如提督府.
(5)青年风格派 如红房子餐厅,装饰大
大地简化,细部纹样用自然曲线.
412 第一次日据时期(1914-1922年)的建筑
尽管日本在军事、经济、科技、教育方面
已经很强大,但在建筑上还没有走出西欧折
衷主义的道路.至今在青岛建筑中还可以看
到日本人建的比较蹩脚的折衷式建筑,这是
图4 日本神社
日本人“拟洋风”时学得不地道的缘故吧,因为他们拿不出比德国形式更好的建筑来影响
城市.日本人在青岛所做的设计大多以仿德国的折衷形式为主,数量很大,但质量却不
高,讲究经济、实用、注重日本人的生活习惯.
这时期的建筑风格有完全和式的,如日
本神社(图4)和忠魂碑.
413 1922-1937年间的建筑潮流
该时期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已经开始,青
岛在经济、文化方面与世界联系密切,直接受
这一国际大趋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人收
回青岛,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复兴,体现中国传
统特色的建筑出现了.有两个原因:
图5 回澜阁
(1)从西方留学归国的年轻的中国建筑师开
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完全有能力与侨居青岛的
国外建筑师一争高下,这些中国的建筑师包括:
庄俊、罗邦杰、苏夏轩、陆谦受、董大酉等人.
(2)代表国民政府的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期
间,为青岛的城市建设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
也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积极倡导者.
该时期有如下的建筑思潮主:
(1)现代主义风格 如东海饭店于1932年
竣工,是当时最具现代感的建筑.
(2)中国民族风格 如水族馆、鲁迅公园、回
澜阁(图5)、Ν字会等.该类建筑数量虽不多,但
它是青岛海滨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成为城市重要的标志.
(3)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折衷形式多集中在中小型建筑设计上,受德国建筑风格影响很大,如八大关别墅群.中国建筑师也有许多该类作品,如:山东大学科学馆.6
2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2卷
414 小结
青岛近代建筑风格是从1897年被德国占据时开始形成,这一时期是建筑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30年代是城市建筑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时期,从1937年到1949年间由于战乱和经济萧条,青岛建筑已无再大的发展.
5 结束语
上述青岛近代建筑生成的诸因素中,自然背景因素是青岛近代建筑形式生成的客观原因,它为建筑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背景是青岛近代建筑形式生成的根本原因,德国建筑文化的移植对建筑的产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德据之后的多元建筑文化的融合,尤其是中国母体文化的作用是青岛建筑发展变异的先决条件;建筑法规是青岛近代建筑形式生成的必要条件,其规划体系的确立奠定了青岛近代建筑的风格体系;西方建筑思潮是青岛近代建筑形式生成的前提背景,同时它又是德据之后青岛建筑形式变异的前提条件.这四种因素产生了青岛近代建筑,同样又是在这四种因素的作用下青岛近代建筑成为了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的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袁荣叟等.胶澳志・方舆志・气候.青岛:胶澳商埠局,1928.17229
2 藤森照信.外廊样式——中国近代建筑的原点.建筑学报.北京:中国建筑学会,1993(5):33
3 尼克拉斯・佩夫斯纳(英).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王申祜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137
4 许苏民.比较文化研究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198
5 罗梅君.样板殖民地.中德关系史译文集.颜承汉译.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64
6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北京:三联书店,1997.468
7 To rsten W arner .D eutsche A rch itek tur in Ch ina .E rnst &Sohn ,1994.1221958 A ldo Ro ssi .城市建筑.施植明译.台湾:博远出版有限公司,1992.84
9 彼得・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1750-1950.英若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23233
The Analysis of I nborn Elem en ts of Qi ngdao ’sM odern Arch itecture
Chen L i and Fang Yuanyuan
(Q ingdao In stitu te of A rch itectu re and Engineering ,Q ingdao 266033)
Abstract M odern Q ingdao has underw en t som e com p licated h isto rical changes ,so its m odern arch itectu res are rich and varied .T h is p ap er tries to analyze the inbo rn elem en ts of Q ingdao’s m odern arch itectu res th rough tw o asp ects :natu re and hum an ity .B y the in terp retati on ,w ith the help of B an ister F letch’s theo ry fo r reference ,the p ap er show s that there are fou r po in ts based on Q ingdao’s reality of m odern arch itectu re :natrual elem en t ,cu ltu ral elem en t ,arch itectu ral ideo logical trend and arch itectu ral regu lati on .
Key words Q ingdao’s m odern arch itectu re ;inbo rn elem en t ;natu ral elem en t ;cu ltu ral elem en t ;arch itectu ral ideo logical trend ;arch itectu ral regu lati on
作者简介 陈雳,男,28岁,助教72第3期陈雳等:青岛近代建筑形成因素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