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第7章:循环系统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研究对象- 动物生理学关注的是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化学过程、细胞活动、组织功能、器官系统的工作以及整个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
- 研究范围涵盖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重点关注动物如何通过各个生理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
2. 研究任务- 揭示生命现象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探究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 了解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如何协同工作,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 探索环境适应的生理机制:分析动物如何通过生理调整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应用于实践:将动物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业、生态保护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二、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对动物生理学有所探讨,但多限于观察和哲学思考,缺乏科学实验。
- 我国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对脉搏、呼吸、消化等生理现象有所记载。
2. 中世纪阶段- 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如伊本·纳菲斯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 解剖学的兴起为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阶段- 17世纪,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论》,奠定了血液循环理论。
- 18世纪至19世纪,贝尔纳、普尔扎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推动了生理学的发展。
4. 现代阶段- 20世纪,生理学进入分子和细胞水平,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奇金、埃克尔斯对神经传导的研究。
- 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动物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在短时间内对动物进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测量,如血压、心率等。
- 慢性实验:长时间跟踪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植入电极监测神经活动。
- 活体实验:在不影响动物生存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
- 离体实验:在体外环境中研究组织、细胞或分子的功能,如器官切片培养。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
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
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
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
动物生理学循环和消化
70.由单细胞引导的电位是 ( )
2009年
A.神经干动作电位
B
C.微音器电位 D.心电图 B.运动终板电位
五、心泵功能的评价指标
(1、1)每每搏搏输输出出量量和:射一血次分心数搏由一侧心室射出 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与心舒末期容量 的百分比。
心脏的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 及其分支。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电生理特性 传导性 收缩性 —— 机械特性
细胞工的作类细型胞: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
无自律性(心房肌和心室 肌) 自律细胞: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无收缩性(特殊传导系统)
(一)兴奋性
1、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大A回弹 (势能释放)
推血(1/3)流动 + 大A扩张(2/3) (动能消耗) (势能贮存+缓冲力) 推血继续流动
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 上升到最大值=收缩压
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 降低到最小值=舒张压
(三)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
血流速↑
↓
↓ SP↑(明显)
↓
1
4 左心房
上、下腔静脉
气肺体静交脉换←肺泡壁毛细血管←各级分支←肺2 右动心脉房
各级静脉
3 右心室
右心:泵血入肺循环 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
88.血液循环可分为开管式和闭管式循 环,其中开管式循环的血液循环途经是 ( )2009年 A.静脉一心脏一动脉一毛细血管一静脉
C.B动脉一血腔内微血管一静脉一心脏一 动脉 D动B..脉动静脉脉一一血心窦脏内一微动血脉管一一血静窦脉一一静心脉脏一
动物生理学-循环系统
心腔内瓣膜位置及作用总结如表9-1: 表9-1 心瓣膜位置及作用
瓣膜 二尖 瓣 三尖 瓣
主动 脉瓣 肺动 脉瓣
位置 左房 室口 右房 室口
主动 房 防止血液由右心室返回 右心房
防止血液由主动脉返回 左心室 防止血液由肺动脉返回 右心室
(四)心壁的构造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组成。 1.心内膜 是心腔面一层光滑的薄膜,心的瓣膜就是由心内膜折叠而成。 2.心肌层 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肌比心房肌厚,左心室肌又比右心室肌厚。心房肌 和心室肌均附着于纤维环上,互不传导。 3.心外膜 属浆膜,覆盖于心肌层的表面。同时也是浆膜性心包的脏层。 (五)心的传导系 心的传导系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 作用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主要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1.窦房结 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 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 2.房室结 位于冠状窦口上方的心内膜深面。接受窦房结 的控制。 3.房室束及其分支 由房室结发出,在室间隔上部分为左、右束支,最后延为浦肯野纤维,与 心室肌纤维接触,将冲动传递给心室肌。
(六)心的血管(图见上) 1.动脉 营养心的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 (1)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 左侧,从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 间穿出,分为两支。 1)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降, 布于室间隔前2/3、左心室前壁 及右心室前壁的少部。 2)旋支:沿冠状沟左行,布于 左心室侧壁、后壁和左心房。 (2)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部右侧,从右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 穿出,沿冠状沟向右下行,发出后室间支,沿后室间沟下降。右冠 状动脉主要布于室间隔后1/3、右心室、右心房及左心室后壁的少 部。 2.静脉 心的静脉主要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它们先汇入冠 状窦,再经冠状窦口入右心房。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06
动物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排泄系统的结构
排泄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 多余的水分。
排泄系统的功能
排泄系统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放,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 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作用底物的不同,消化酶可以分为蛋白酶、脂肪酶、碳水化合物酶等。此 外,根据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消化酶还可以分为起始酶、过程酶和终末酶。
消化系统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
01
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调节消化系统的活动,如胃液分
泌和肠道蠕动等。
内分泌调节
02
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激素来调节消化系统的活动,如胃泌素、
尿液的生成与排放
尿液的生成
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作用,将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
尿液的排放
尿液在膀胱中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刺激膀 胱壁产生神经冲动,将信号传到大脑皮层引起尿意,最终通 过尿道排出体外。
肾脏的排泄机制与调节
肾脏的排泄机制
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肾小管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将有用的 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同时将代谢废 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
02
详细描述
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等组成,它具有运输 、防御、免疫和维持内环境稳 态等功能。不同动物种类的血 液组成和特性也有所不同,反 映了它们对不同生活环境的适 应能力。
03
总结词
04
了解血液的组成与特性有助于深 入理解动物生理机制和疾病发生 机制。
动物生理学第七章 血液循环
六、心电图(ECG) : 心电图( ) 用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引导电极测记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 用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引导电极测记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 ECG是一次心动周期中整个心脏的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综合效应 是一次心动周期中整个心脏的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综合效应 在体表的反映。 •P波:心房兴奋过程, 波 心房兴奋过程, 0.08--0.11s •QRS波:左右心室去极化, 波 左右心室去极化, 0.06---0.1s (图) •T波:心室复极化过程 波 •P—R间期:P起点到 间期: 起点到 起点到QRS 间期 波开始,心房开始兴奋到 波开始, 心室开始兴奋。 心室开始兴奋。代表房室 之间的传导时间。 之间的传导时间。所需时 间,0.12---0.2s •S—T段:QRS终了到 波开始 终了到T波开始 段 终了到
图 心室功能曲线
3. 心脏的神经体液调节 由交感神经的作用或血液中肾上腺素的作用而引起心室收 缩力加强,从而增加搏出量的调节称----等长调节 等长调节。 缩力加强,从而增加搏出量的调节称 等长调节。 控制心肌收缩力的主要因素是活化横桥数和肌球蛋白的ATP 控制心肌收缩力的主要因素是活化横桥数和肌球蛋白的 酶活性。 酶活性。 活化横桥数取决于心肌兴奋后胞浆Ca 活化横桥数取决于心肌兴奋后胞浆 2+浓度的升高程度和肌 钙蛋白对Ca 的亲和力。 钙离子在心肌收缩中的作用) 钙蛋白对 2+的亲和力。 (钙离子在心肌收缩中的作用) •肾上腺素激活 肾上腺素能受体 → 胞浆 肾上腺素激活β肾上腺素能受体 胞浆cAMP↑→ 型钙通道 ↑→L型钙通道 肾上腺素激活 ↑→ 开放↑ 内流↑→钙诱导钙释放机制→胞浆Ca 浓度↑ ↑→钙诱导钙释放机制 开放↑ → Ca2+内流↑→钙诱导钙释放机制→胞浆 2+浓度↑ 活化横桥数↑→心肌收缩力加强。 ↑→心肌收缩力加强 →活化横桥数↑→心肌收缩力加强。 •茶碱可以增加肌钙蛋白对 2+的亲和力→活化横桥数↑→心肌 茶碱可以增加肌钙蛋白对 ↑→心肌 茶碱可以增加肌钙蛋白对Ca 的亲和力→活化横桥数↑→ 收缩力↑ 收缩力↑ •甲状腺素提高肌球蛋白的 甲状腺素提高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心肌收缩力加强。 酶活性→ 甲状腺素提高肌球蛋白的 酶活性 心肌收缩力加强。
动物生理学第7章:循环系统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题)1. 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A 收缩期开始B 收缩期中期C 舒张期早期D 舒张期结束【正确答案】 C2. 肺循环和体循环,基本相同的()×A 收缩压B 脉压C 每博输出量D 外周阻力E 舒张压【正确答案】 C3. 肌肉运动时,其血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 动脉血压升高B 未活动的肌肉内血管收缩C 肌肉收缩时,局部代谢产物增多D 交感缩血管纤维活动减弱E 心输出量增加【正确答案】 C4. 生理情况下,影响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的主要因素是()×A 毛细血管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B 毛细血管压和组织液静水压C 毛绷血管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和静水压E 组织液和血浆的晶体渗透压【正确答案】 C5. CO2过多引起脑血管舒张的中介物是(注:选项中H+=H+)()×A 乳酸B H+C AchD NEE 5-HT【正确答案】 B6. 下列哪种情况下,血流阻力会减小()×A 血流粘滞度增加B 由层流变成湍流C 红细胞比容增大D 血管收缩E 血液温度升高【正确答案】 E7. 肾小球病变时或慢性肝病时,发生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 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E 静脉回流受阻【正确答案】 B8. 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C 血管升压素D 谷氨酸E γ-氨基丁酸【正确答案】 A9. 下列各类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A 主动脉B 微动脉C 毛细血管D 微静脉E 大静脉【正确答案】 B10. 下列各器官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A 冠状动脉B 脑血管C 肾血管D 骨骼肌血管E 皮肤血管【正确答案】 E11. 下列哪种物质主要在局部血循环中起作用()×A 心房钠尿肽B 内皮素C 醛固酮D 组胺E 血管升压素【正确答案】 D12. 夹闭两侧颈总动脉时可使()×A 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B 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C 股动脉血压升高D 交感舒血管活动增强E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活动加强【正确答案】 C13. 心内兴奋传导最易发生阻滞的部位是()×A 心房肌B 房室交界C 左右束支D 浦肯野纤维E 心室肌【正确答案】 B14. 下列哪种物质可使心功能曲线左上移(注:选项中H+=H+)()×A 肾上腺素B H+浓度升高C 乙酰胆碱D 血管升压素E 腺苷【正确答案】 A15. 对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影响最大是()×A 阈电位水平B 静息电位水平C 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D 2期长短E 钠泵功能【正确答案】 D16. 下列哪一项减少静脉回流()×A 交感神经兴奋B 由立位转为卧位C 由吸气转为呼气D 由立位转为慢走E 心脏射血能力增强【正确答案】 C17. 下列有紧张性神经元活动的神经纤维是()×A 心迷走神经B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C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D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E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正确答案】 A18. 参与防御反应时心血管活动调节中枢主要位于()×A 脊髓B 延髓C 丘脑D 下丘脑E 大脑皮层【正确答案】 D19. 甲状腺激素在体内能引起冠脉舒张的主要原因是()×A 增强血管升压素缩血管效应B 增强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效应C 减弱冠状动脉的肌源性收缩D 发挥激素缩血管物质的允许作用E 使心肌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正确答案】 E20. 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可观察到毛细血管搏动()×A 心率加快B 每搏输出量降低C 主动瓣关闭不全D 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增强E 左心衰【正确答案】 C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1. 窦房结细胞()×A 0期去极化速度慢B 动作电位幅度小C 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较小D 4期自动去极化较慢E 属慢反应自律细胞【正确答案】 A, B, C, E2. 使自律性增高的因素是()×A 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减小B 阈电位水平上移C 4期自动去极速度增快D 复极3期K+外流增加E 心迷走神经兴奋【正确答案】 A, C3. 在典型心电图中()×A P波反映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B QRS波反映两心室复极化过程C 在不同导联中QRS三个波不一定都出现D QT间期的时程与心率呈反变关系E PR间期是指从P波起点到QRS波终点之间的时程【正确答案】 A, C, D4. 同肾上腺素相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特点是()×A 与不同受体结合的能力不同于肾上腺素B 对α受体作用小于β受体C 对心脏的效应不如肾上腺素D 可反射性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增强E 在整体中,可引起心率加快【正确答案】 A, C, D5. 机体发生防御反应时的心血管反应包括()×A 骨骼肌血管收缩B 胃肠道血管收缩C 血压下降D 心输出量增加E 根据机体需要使各器官血流重分配【正确答案】 B, D, E6. 正常心动周期中()×A 心房舒张期处在心室收缩期之内B 心室收缩期处在心房舒张期之内C 心房收缩期处在心室舒张期之内D 心室舒张期处在心房收缩期之内E 心室收缩在心房收缩之前【正确答案】 B, C7. 等容收缩期的特点是()×A 导致第一心音产生B 心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C 房室瓣和半月瓣都关闭D 心室内压高于动脉压E 心室容积最大,保持不变【正确答案】 A, C, E8. 细胞外钾离子浓度轻度增高时,心肌生物电活动将发生的变化是(注:选项中K+=K+)()×A 膜内外K+浓度梯度减小B 阈电位上移C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D 心肌兴奋性增高E 兴奋的传导速度减慢【正确答案】 A, C, D, E9. 减压反射的特点()×A 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B 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不起重要作用C 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D 切断缓冲神经,反射中断E 它的生理意义在于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正确答案】 B, D, E10. 关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功能,正确的是()×A 可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B 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使血压升高引起的心率减慢效应明显减弱C 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D 促进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E 可导致交感缩血管紧张增强【正确答案】 A, B, C, D, E三. 判断题(每小题0分,共1题)1. ()×四. 填空题(每空3分)1. 如图所示为微循环示意图,其中A所指的通路称为____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
动物生理学慕课课后作业与测试整理
2、下列物质中能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是盐酸
3、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的物质是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4、在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中,以下哪种形式的吸收效率最高二肽
5、下列关于胃肠平滑肌慢波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有可控制平滑肌收缩的节律可使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
正常情况下,动物小血管受损引起的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停止,其生理过程包括:(1)受损伤局部的血管收缩。当小血管受损时,首先由于神经调节反射性引起局部血管收缩,继之血管因内皮细胞和黏附于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使血管进一步收缩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创口。
(2)血栓的形成。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内膜下组织,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迅速黏附、聚集,形成松软的止血栓堵住伤口,实现初步止血。
(2)迂回通路,指血液流经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后汇集到微静脉的通路。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为营养通路。
(3)动-静脉短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动-静脉吻合支直接进入微静脉的通路。是非营养通路。皮肤中的动-静脉短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7周 呼吸系统
为什么体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而当保持人工脑脊液的
简述神经
运动神经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接头前膜去极化,钙通道开放,钙内流,接头前膜内囊泡迁移、破裂、释放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经过接头间隙,扩散到终板膜,与位于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终板电位,通过电紧张性扩布引起临近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产生兴奋。
第5周
正常情况下,动物小血管受损引起的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停止,简述这样一现象所包含的生理过程。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3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4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细胞生理学2.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2 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2.3 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2.4 细胞的能量代谢和产能过程第三章:神经系统的生理学3.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3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3.4 神经递质的作用和调节第四章: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学4.1 内分泌细胞和激素的分泌4.2 激素的作用机制和调节4.3 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和疾病4.4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和反馈机制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学5.2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5.3 血液循环的调节和影响因素5.4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第六章:呼吸系统的生理学6.1 呼吸道结构和功能6.2 肺的结构和功能6.3 气体交换和呼吸调节6.4 呼吸系统疾病和治疗第七章:消化系统的生理学7.1 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7.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7.3 消化腺的功能和调节7.4 消化系统疾病和治疗第八章:泌尿系统的生理学8.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8.2 尿液的和排出8.3 尿量的调节和水平衡8.4 泌尿系统疾病和治疗第九章:运动系统的生理学9.1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9.2 骨的结构和功能9.4 运动系统的调节和疾病第十章:生殖和发育的生理学10.1 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0.2 生殖过程和生殖调节10.3 发育的过程和影响因素10.4 生殖和发育的疾病和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细胞生理学:重点关注2.3 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和2.4 细胞的能量代谢和产能过程。
补充和说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是细胞生理学的基础,包括物质的运输、信号传递等。
细胞的能量代谢和产能过程则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糖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等。
二、神经系统的生理学:重点关注3.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以及3.4 神经递质的作用和调节。
动物生理学 第7章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图文
2)囊内压: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等 3)血浆胶体渗透压:
快速大量静脉 注射生理盐水
血浆 胶渗压
有效 率过压
尿量
(3)肾血浆流量: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
只有从入球小动脉端到滤过平衡这一段才有 滤过作用。滤过平衡越靠近入球小动脉端, 有效滤过面积就越小,肾小球滤过率就低。
肾血浆流量加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 过平衡就靠近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 滤过率将随之增加。
第七章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排泄: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和进入
体内的异物以及过剩的物质,经血液 循环由相应的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途径:
➢ 呼吸器官:CO2 、 H2O ➢ 大肠:胆色素、无机盐 ➢ 皮肤:水、汗腺分泌 ➢ 肾脏:尿液
第1节 肾脏结构特点及血液循环 第2节 尿的生成 第3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4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比较尿液形成与组织液的形成
*组织液的生成和影响因素: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 + 组织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静压力)。
有效滤过压>0时则有组织液生成, 否则组织液被重吸收。
3.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 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收集多个肾单位远曲小管的尿液,
将尿液输送至肾盂。
二、肾血液循环特点
1. 肾的血供特点
① 血液供应极丰富:1200ml/min 占心输出量的1/5-1/4 左右。
② 血液分布不均: 皮质 94%;外髓 5-6%;内髓 1%
③ 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肾动脉
肾静脉
动物生理学中的呼吸与循环系统
动物生理学中的呼吸与循环系统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身体功能及其机制的科学领域。
动物的呼吸与循环系统是其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动物的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以及适应性特点。
一、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动物体内用于气体交换的系统。
它包括呼吸道、肺(或鳃)、呼吸肌肉等组成部分。
动物的呼吸方式根据其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各异。
1. 肺式呼吸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采用肺式呼吸。
它们通过呼吸道将空气引入肺部,然后通过肺泡与血液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
哺乳动物的肺具有高度分支的气管和肺泡,增加了气体交换的表面积,以便更有效地获取氧气。
2. 鱼类的鳃式呼吸鱼类的鳃式呼吸利用鳃排除体内二氧化碳,并吸收水中的氧气。
当水通过鳃的时候,氧气通过鳃裂进入血液,同时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到水中。
鱼类的鳃结构通常高度分化,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以实现高效的气体交换。
3. 皮肤式呼吸某些动物,如两栖动物和一些无脊椎动物,通过皮肤进行呼吸。
这些动物有多层薄而透气的皮肤,可以通过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尽管皮肤呼吸相对较慢,但在保持水分平衡和氧气供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动物体内输送氧气、养分和代谢废物的系统。
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根据循环方式的不同,动物的循环系统可以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循环。
1. 开放式循环开放式循环主要存在于一些低等无脊椎动物,如昆虫和软体动物。
这种循环系统包括一个简单的心脏和通过体腔或血窦将血液和体液混合,直接从心脏泵出的血液会在组织间腔中流动和扩散。
2. 封闭式循环封闭式循环存在于高等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
这种循环系统通过血管将血液流动限制在封闭的循环系统内。
心脏将血液从身体的一部分泵送到肺部或鳃器官进行氧合,然后再将富含氧的血液分发到全身供应给各个组织和器官。
如此循环不断进行。
三、呼吸与循环的适应性特点动物的呼吸与循环系统具有多种适应性特点,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动物医学基础知识点
动物医学基础知识点一、动物解剖学基础。
1. 骨骼系统。
- 组成: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头骨保护脑等重要器官,躯干骨构成脊柱和胸廓等,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组成。
例如,马的颈椎有7块,猪的也是7块。
- 功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作为肌肉附着的支架,并且参与运动。
2. 肌肉系统。
- 分类: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附着于骨骼,受意识支配,例如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等,它们通过收缩和舒张来带动骨骼运动;平滑肌分布于内脏器官,如胃肠道、血管壁等,不受意识直接控制,其收缩缓慢而持久;心肌是构成心脏的肌肉,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点。
- 肌肉的命名:根据肌肉的形状(如三角肌)、位置(如胸肌)、起止点(如肱三头肌)、功能(如伸肌、屈肌)等命名。
3. 消化系统。
- 组成: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唾液腺、肝、胰等)。
-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有牙齿用于咀嚼食物,舌用于搅拌食物和辅助吞咽,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初步分解淀粉。
- 胃:不同动物的胃结构有所不同。
单胃动物如猪、马等,胃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反刍动物如牛、羊等,胃分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瘤胃内有大量微生物,可对粗饲料进行发酵分解。
-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将营养物质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等。
- 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电解质和形成粪便。
4. 呼吸系统。
- 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 鼻腔:有加温、湿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鼻腔内的鼻毛可阻挡灰尘等异物,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黏附灰尘并湿润空气。
-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排出到肺泡。
5. 泌尿系统。
- 组成: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和肾小管。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听课笔记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一、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形态、结构特点、位置)1、上皮组织排列紧密(紧密连接)、间质少分布:体表和管、腔、囊等内表面具极性:游离面(因功能不同,结构特化不同)和基底面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等分类:被覆上皮: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脏、脉管的内表面)、间皮(器官外表面)、其他:薄、扁单层立方上皮:如腺体上皮,分泌功能(如肾小管、集合管)单层柱状上皮:如消化道上皮,胃、肠表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如呼吸道上皮,形态不同,排列层次不同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如皮肤变移上皮:如泌尿器官膀胱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由具分泌功能为主的细胞组成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器官外分泌腺:有管腺,消化液等内分泌腺:无管腺,激素感觉上皮2、结缔组织(特点、细胞形态):分类:疏松结缔组织(分布最广,起连接作用)、致密结缔组织(肌腱、韧带)、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3、肌肉组织:平滑肌、骨骼肌、心肌4、神经组织二、能量代谢与消化系统1、人体必需营养素:糖、脂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2、机体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
磷酸肌酸(CP)是ATP的贮存库3、A TP中的能量来源:糖:是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机体贮能和供能的重要物质,也是构成细胞不可缺少的部分蛋白质:构成机体组织成分的重要物质,作为能源物质意义不大;机体不能利用糖和脂肪制造蛋白质,因此必须从体外获得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必须全部存在时,才能合成蛋白质。
完全蛋白质:含全部氨基酸;不完全蛋白质:含部分氨基酸人和动物生命活动服从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输入=能量输出+能量贮存=输出的热能+所做的功+能量贮存4、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食物的特殊生热作用(摄入蛋白质,能量代谢增加);肌肉活动;环境温度:20-30度环境中代谢最稳定;精神因素(增加骨骼肌紧张性,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增加产热)5、基础代谢率:指基础状态(即人在清醒而极度安静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和精神紧张的影响,也不受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和环境温度影响)时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6、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消化道管壁一般结构:四层,粘膜层(口、咽、食管上皮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从胃的喷门上皮开始属于单层柱状上皮;上皮会下陷形成消化腺)、粘膜下层、肌层(从胃开始后,管壁的肌肉属于平滑肌,分为环肌、纵肌、斜方肌,受植物性神经控制)、浆膜消化管的运动形式:蠕动(环肌由前往后顺序作用,从胃开始都有)、分节运动(同时有多点环肌作用,仅小肠具有)、紧张性收缩(从胃开始都有,保持正常的形态和位置)、容受性舒张(仅胃具有,与胃暂时性容纳食物功能相适应)、摆动(草食性动物才有)(2)消化腺:有管腺(外分泌腺)(分泌消化液排到的位置、成分、作用)大:唾液腺、肝、胰脏小:消化道管壁内的腺体①口:唾液腺,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中性②胃:胃壁内的腺体,胃液:包括喷门腺、幽门腺分泌的粘液、胃壁内的主细胞(胃蛋白酶)、壁细胞(HCL)组成,0.9-1.5,强酸环境,最适PH值为2;只能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初级分解A、壁细胞分泌的HCL的作用:激活胃蛋白酶、杀菌、使蛋白质变性易消化、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促进小肠铁、钙的吸收B、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VB12):保护VB12不被消化酶水解(肝中VB12的储量大);促进VB12经回肠粘膜吸收C、胃液分泌及其调节:☆促进胃液分泌的调节:内因:迷走神经兴奋(产生乙酰胆碱)、胃泌素(胃壁G细胞分泌,又称促胃液素)、组胺外因:食物中的氨基酸存在☆抑制胃液分泌的调节:内因:生长抑素、促胰液素(由消化道腺体分泌,属消化道激素)外因:HCL、脂肪、高渗溶液③小肠A、小肠液,弱碱性,PH:7.8—8.0,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分泌量大作用:中和胃酸(十二指肠,分泌碱性粘液),保护小肠粘膜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肠激酶(分泌到肠腔内)能激活胰蛋白酶原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B、胰液,最重要的消化液,无色,碱性,PH为7.8-8.4,成分为水和无机盐,主要消化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促进胰液分泌的调节:促胰液素(属于消化道激素,由十二指肠和空腔的S细胞分泌,HCL为最强刺激物)、促胰酶素(由强至弱的因素:蛋白质分解常务、脂肪酸钠、HCL、脂肪,糖类无作用)、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血管活性肠肽、迷走神经兴奋☆抑制胰液分泌的调节:胰多肽、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C、肝:☆肝的结构:分为肝小叶,肝细胞呈放射性排列,呈索状(切面观)或板状(矢面观),肝细胞索,肝细胞索间具有肝血窦(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肝动脉→小叶间动脉→肝血窦)☆肠毛细血管→肝门静脉(富含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叶间静脉→肝血窦→肝中央静脉→肝静脉☆肝细胞结构:具微绒毛,富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肝细胞间具有胆小管(毛细胆管,胆汁→胆小管→小叶间胆管→胆管)☆肝的功能:消化与吸收功能(分泌胆汁(主要成分胆汁盐)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代谢功能(进行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代谢,并可贮存在肝内)清除功能(枯否氏细胞可净化血液)解毒和排泄功能(将氨转化为尿素,由肾脏排出;将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胆色素进入胆汁管)(3)消化过程示意总汇:历时、部位、化学性消化、PH、食物形状、机械性消化(4)三大营养物质吸收形式:糖:吸收形式:单糖(主动转运)吸收途径:血液蛋白质:吸收形式:氨基酸(主动转运)吸收途径:血液脂肪:吸收形式: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吸收途径:十二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酸经血液吸收,十二碳原子以上的脂肪酸经中央乳糜管(淋巴管)吸收肠增大消化和吸收面积的三重结构:皱襞、绒毛、微绒毛主要吸收场所:十二指肠、空肠(矿物质、维生素、单糖、双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回肠(维生素B12、胆盐)胃(酒精)大肠:可合成部分维生素三、血液与循环系统1、体液与内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2/3)和细胞外液(1/3,血浆(1/5)、组织液(绝大多数细胞的生活场所)、淋巴、脑脊液等,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水、无机盐、有机物)和理化性质(渗透压、PH、温度等)保持相对恒定内环境稳态的意义:2、血量及相对稳定的调节(1)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机体活动的必要条件(2)失血量小于血量的10%: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心脏活动加强、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储血库的血管收缩,释放一部分储存血液失血量大于血量的20%:血压显著降低失血量大于血量的30%:危及生命3、血液的理化性质(1)颜色:不透明、粘稠的液体,取决于红细胞及其所携带的氧的多少(2)粘滞性:取决于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浆大分子的多少(3)血浆渗透压:①渗透压:吸水动力,溶质颗粒不能透过半透膜②影响因素: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③构成: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由电解质(钠离子、氯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构成,99.6%,决定血浆渗透压,保持血细胞的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由大分子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或称清蛋白)等构成,0.4%,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4)血浆的PH(7.35-7.45),血浆中主要缓冲对:H2CO3/NaHCO3(1:20)4、血细胞(1)红细胞:双凹圆盘形,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无核的(鸟类等具核)红细胞发育成熟所需的物质:铁、VB12(2)白细胞:4000-11000个/mm3有粒白细胞:嗜酸性(核分叶为二,防御寄生虫)、嗜碱性(U形和S形核,参与过敏反应,释放肝素和组胺)、嗜中性(核分叶多,数量最多,吞噬功能)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质少,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单核细胞(质多,核大,为U形或肾形,巨嗜作用,发育为吞噬细胞,其脱落下来的部分无核部分为血小板)5、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1)基本步骤:3步,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Xa→Ca→PF3→V)、凝血酶原激活、纤维蛋白原激活(2)凝血因子:是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特点:除组织凝血因子III外,其他都是血浆中正常成分;除因子IV(钙离子)都是蛋白质;大多无活性;因子I、VII、IX、X由肝脏合成,需要V K参与(3)影响血液凝固的体外因素①物理因素:粗糙的表面、温度②化学因素:枸橼酸钠、草酸铵、草酸钾,去除钙离子③生物素制剂:肝素(与凝血因子III结合)、V K6、血型(1)概念:红细胞膜上特异的抗原类型凝集原:红细胞膜上存在各种特异的糖蛋白抗原凝集素:血浆中存在的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反应的抗体凝集:不同型血混合所发生的红细胞凝集成簇并伴有溶血的现象(2)血型系(根据红细胞表面所具有的凝集原):ABO血型系统(血浆中有天然抗体)和RH血型系统(RH阴性个体血浆无天然抗体)(3)输血时必须血型相符,缓慢、少量7、循环系统(1)完全双循环:体循环、肺循环(2)心脏结构:左心房(4个入口,1个出口)、左心室、右心房(3个入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出口,右房室口)、右心室(1个入口,右房室口,1个出口,肺动脉口)瓣膜(房室瓣、动脉瓣)(3)心肌:长柱状、分枝;横纹肌(不随意支配);心肌细胞之间通过闰盘连接,属于缝隙连接心房肌细胞与心室肌细胞不相连,各形成独立合胞细胞(4)心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无肌原纤维,具有自动节律性和传导性)组成,包括窦房结(140次/min)、(节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5)心动周期(内:心室,外:心房)(181页)①心脏的泵血过程:心房的收缩和舒张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房室瓣和动脉瓣都关闭,心室体积不变快速射血期: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启慢速射血期: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启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房室瓣和动脉瓣都关闭,心室体积不变快速充盈期: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启减慢充盈期: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启②心动周期的各种变化(182页)(6)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和重要指标)①每博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约60-80mL②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约4500-6000mL③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搏出量、心率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决定于回心血量):回心血量决定于心室充盈时间(与心率有关,心率加快,心动周期变短,舒张期变短为主)、静脉回流速度、心包内压、心室顺应性等后负荷(心室射血时遇到的阻力—主动脉压)心肌收缩能力: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体育锻炼等可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心率:交感活动增强可增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而增加心率;迷走神经的作用相反(7)血管的分类①动脉管壁的组织结构(以中等动脉为例,如器官动脉,肝动脉或肾动脉)内膜:内皮: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内皮下层:内弹性膜:中膜:主要由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组成(相对比例高:微动脉和小动脉),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组②大部分血管受交感神经单一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血管口径变小③小动脉和微动脉会明显影响血压;中等动脉会改变血液的分配情况④大动脉:管壁中含大量弹性纤维;弹性大,有助于缓冲血压;弹性回缩,挤压血液往前运动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内皮和基膜组成。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讲授人体各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的组织及器官结构、生理功能、调节机制;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规律,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机制。
本课程涉及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大部分,是为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本专业学生的继续深造及将来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并着力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1. 通过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的学习,具备珍爱生命的意识和孝道意识。
2. 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理论,获得相关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服务于中小学教育工作或科研工作。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获得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终生学习和发展意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并在学习机体组成结构的基础之上,理解机体及各个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以达到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全面认识,并能运用本课程知识继续深入地工作、学习和研究。
三、先修课程动物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课程难点:人体生理现象的基本机制。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3D教学软件六、课程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1.教学内容(1)概述;(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3)人体生理机能的稳态调节。
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稳态的反馈调节。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学时)1.教学内容(1)细胞的化学、结构和功能;(2)基本组织的定义;(3)基本组织的分类。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07章 排泄与渗透调节
三 鱼类的肾脏
胚胎期:前肾;
成体:中肾。鱼类的中肾块状,无髓质和皮质 之分。有泌尿和渗透调节作用的是肾的后部。
硬骨鱼类的肾小管较简单,典型的肾小管可分 为颈节、近节、远节和集合管等部分。许多集 合管最后汇集到中肾管,左右中肾管汇合形成 膀胱,从膀胱发出的管开口于泄殖孔。
四 尿的理化性质
尿液的成分中,主要是水分。占95%以上,其 它为固体物,固体物中又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 物两大类。哺乳动物尿中有机物绝大部分是肌 酸酐、尿酸、马尿酸、尿色素等。无机盐中以 氯化钠为最多,其余有硫酸盐、铵等。
体液因素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是促 进肾血管收缩的主要激素。
(二)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1.自身调节(P218-219)
(1)小管液的溶质浓度(P219):小管液的溶质 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 致使尿量增多(渗透性利尿);
(2)球管平衡(P219):肾小管重吸收率与肾小 球滤过率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二)排泄的途径
1.呼吸器官(肺、鳃):氨、二氧化碳和某些离 子;
2.消化道:胆色素;一些无机盐,如Ca2+、Mg2+、 硫酸盐等;
3.皮肤:主要为水分及多种盐分; 4.肾:尿,可根据机体情况调节尿的质和量。
二 肾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P205-207)
肾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是肾单位。一般结构: 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 小球和包围肾小球的肾小囊组成;肾小管由近 球小管、髓袢和远球小管组成。
各种鱼类适应外界环境渗透压变化的能力差别 很大,有些鱼类只能适应极小范围内(狭盐性 鱼类,P228),而有些鱼类能适应很大盐度范 围(广盐性鱼类,P228)。
一 狭盐性鱼类
动物生理学-07第七章45页PPT
7.5 鱼类渗透压调节
• (3)淡水鱼类的渗透压调节:
• 淡水鱼类面临的问题是排出多余的水,
7.4.2 尿的浓缩与稀释
• 高渗尿 等渗尿
7.5 排尿及其调节(自学)
反射活动:正反馈 肾脏的其它功能:内分泌机能
维持稳态的作用
7.5 鱼类渗透压调节
7.5.1 狭盐性鱼类的渗压调节
• (1)海水板鳃类渗透压调节
血液中有大量的尿素和氧化三甲胺
渗透压略高于海水
原尿的尿素和氧化三甲胺可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
2)动力 有效滤过压 滤过平衡 滤过率(GFR)
7.2.1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动力 • 有效滤过压 • 从入球端→
出球端 • 渐变 • 储备
7.2.1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3)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 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滤过压 • 毛细血管血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囊内压 肾血流量
7.2.2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
原尿
小管液 终尿
1)重吸收的方式 极似)不同部位的重吸收 (1)近球小管
Na+、Cl钠离子--泵-漏模式
7.2.2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
2)不同部位的重吸收 (1)近球小管 HCO3-——以CO2的形式重吸收
7.2.2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
①大量饮水。 ②鳃主动向海水排出离子。 ③肾小球的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吸水能力增 大,尿量减少。 ④血浆的皮质醇浓度升高,提高了鳃上ATP 酶活性和由鳃排出的Na+增加
动物生理学中的呼吸与循环系统
动物生理学中的呼吸与循环系统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与功能的科学领域,其中包括了呼吸与循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呼吸和循环系统是动物体内关键的生理过程,它们负责供应氧气和养分,以及排除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本文将探讨动物生理学中的呼吸与循环系统,并介绍它们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一、呼吸系统1. 呼吸系统的结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呼吸器官组成。
一般而言,呼吸道包括鼻腔、喉咙、气管和支气管,而呼吸器官则主要包括肺部。
鼻腔是呼吸道的入口,它通过黏膜上的细毛和粘液过滤空气,同时帮助加温和湿化空气。
经过鼻腔后,空气进入喉咙,然后通过气管进入支气管,最后到达肺部。
2. 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供应氧气,以维持细胞呼吸所需的能量代谢。
在肺部中,氧气通过肺泡表面的薄壁吸收,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
同时,呼吸系统还负责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带回肺部,从而通过呼出气体排出体外。
二、循环系统1. 循环系统的结构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它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的流动。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含有氧气和养分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带回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实现气体和物质的交换。
2. 循环系统的功能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养分和其他生理物质。
当心脏收缩时,血液被推送到动脉中,流向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应氧气和养分。
同时,废物和二氧化碳通过静脉带回心脏,再经由肺部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还参与了体温调节、免疫防御和激素传递等重要生理过程。
三、呼吸与循环系统的相互关系呼吸与循环系统密切相关且相互依赖。
在呼吸过程中,肺部通过气体交换为血液提供氧气,以便运输给全身各处。
同时,血液通过静脉带回肺部,从体内排出二氧化碳,以便进行呼出。
通过这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实现了紧密的合作。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CABEB ADEDB A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一、选择题1、原尿成分与血浆相比不同的是()。
A.葡萄糖含量 B.钾离子含量 C.蛋白质的含量 D.钠离子的含量2.“Cl-转移”指的是血浆中的Cl-与红细胞哪种离子交换()。
A.HCO B.H+ C.OH- D以上都不是。
3.狭盐性海水软骨鱼保持体内水分动态平衡的主要因子是()。
A.氧化三甲胺 B.尿素 C.氨 D.无机盐4.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A.全身动脉血压 B.肾动脉血压 C.入球小动脉血压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E.出球小动脉血压5.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的直接调节者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量B、肾小管毛细血管血压C、肾小球囊内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E、肾血浆流量6. 由肾小球滤过NaCl和水绝大部分在何处重吸收()。
A. 近球小管B. 远近球小管C. 集合管D. 髓袢升支粗段E. 髓袢升支细段7. 目前认为致密斑的主要功能是()。
A. 直接释放肾素颗粒,调节泌尿机能B. 直接感受入球小动脉的血压变化C. 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D. 感受流经远曲小管的NaCl浓度变化E. 以上均不是8.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血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A. 全身动脉血压B. 肾动脉血压C. 入球小动脉血压D.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E. 出球小动脉血压9. 毁损视上核后,动物的尿液将发生如下变化()。
A. 尿量增加,渗透压升高B. 尿量减少,渗透压升高C. 尿量减少,渗透压降低D. 尿量增加,渗透压降低10.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重吸收主要受( )的调节。
A. ADHB. 醛固酮C. 糖皮质激素D. 肾上腺素11. 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由于()。
A. ADH分泌减少B. 醛固酮分泌减少C.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DACA DBCD12. 渗透性利尿是直接由于( )所致。
A. 滤过率增加 C.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B.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D.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13.淡水鱼与海水鱼比较,淡水鱼的特点是()A. 体液渗透压与外环境相同B. 肾小球缺乏C. 肾的重吸收作用弱D. 肾小体数目多E. 小管液中含有大量无机盐。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
➢ 四个腔室、存在瓣膜;血液单向流动 ➢ 闰盘处低电阻,心肌是一个功能合胞体 ➢ 心房肌与心室肌纤维无直接联系 ➢ 心肌细胞有两种类型:工作细胞、自律细胞 ➢ 肌质网终末池不发达,储钙量少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施光 峰上海 复旦大 学人寿 保险基 本法宣 导部经 理基本 法课标 研教材 是集体 备课的 主要内 容是高 效课堂 的基础 高校基 建管理 相关法 规培训 七年级 生物下 册第七 章第一 节分析 人类活 动破坏 生态环 境的实 例期权 定价与 动态无 套利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一)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
活动周期。 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二)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
心率愈快,每个心动周期的持续时间愈短。 心动周期缩短的情况下,被缩短的主要是心脏 舒张期。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施光 峰上海 复旦大 学人寿 保险基 本法宣 导部经 理基本 法课标 研教材 是集体 备课的 主要内 容是高 效课堂 的基础 高校基 建管理 相关法 规培训 七年级 生物下 册第七 章第一 节分析 人类活 动破坏 生态环 境的实 例期权 定价与 动态无 套利
减慢充盈期 房>室<A 心房收缩期 房>室<A
开 关 V房室 开 关房 室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施光 峰上海 复旦大 学人寿 保险基 本法宣 导部经 理基本 法课标 研教材 是集体 备课的 主要内 容是高 效课堂 的基础 高校基 建管理 相关法 规培训 七年级 生物下 册第七 章第一 节分析 人类活 动破坏 生态环 境的实 例期权 定价与 动态无 套利
2)快速充盈期:0.11s 等容舒张期末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
房室瓣开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题)1. 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A 收缩期开始B 收缩期中期C 舒张期早期D 舒张期结束【正确答案】 C2. 肺循环和体循环,基本相同的()×A 收缩压B 脉压C 每博输出量D 外周阻力E 舒张压【正确答案】 C3. 肌肉运动时,其血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 动脉血压升高B 未活动的肌肉内血管收缩C 肌肉收缩时,局部代谢产物增多D 交感缩血管纤维活动减弱E 心输出量增加【正确答案】 C4. 生理情况下,影响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的主要因素是()×A 毛细血管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B 毛细血管压和组织液静水压C 毛绷血管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和静水压E 组织液和血浆的晶体渗透压【正确答案】 C5. CO2过多引起脑血管舒张的中介物是(注:选项中H+=H+)()×A 乳酸B H+C AchD NEE 5-HT【正确答案】 B6. 下列哪种情况下,血流阻力会减小()×A 血流粘滞度增加B 由层流变成湍流C 红细胞比容增大D 血管收缩E 血液温度升高【正确答案】 E7. 肾小球病变时或慢性肝病时,发生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 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E 静脉回流受阻【正确答案】 B8. 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C 血管升压素D 谷氨酸E γ-氨基丁酸【正确答案】 A9. 下列各类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A 主动脉B 微动脉C 毛细血管D 微静脉E 大静脉【正确答案】 B10. 下列各器官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A 冠状动脉B 脑血管C 肾血管D 骨骼肌血管E 皮肤血管【正确答案】 E11. 下列哪种物质主要在局部血循环中起作用()×A 心房钠尿肽B 内皮素C 醛固酮D 组胺E 血管升压素【正确答案】 D12. 夹闭两侧颈总动脉时可使()×A 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B 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C 股动脉血压升高D 交感舒血管活动增强E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活动加强【正确答案】 C13. 心内兴奋传导最易发生阻滞的部位是()×A 心房肌B 房室交界C 左右束支D 浦肯野纤维E 心室肌【正确答案】 B14. 下列哪种物质可使心功能曲线左上移(注:选项中H+=H+)()×A 肾上腺素B H+浓度升高C 乙酰胆碱D 血管升压素E 腺苷【正确答案】 A15. 对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影响最大是()×A 阈电位水平B 静息电位水平C 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D 2期长短E 钠泵功能【正确答案】 D16. 下列哪一项减少静脉回流()×A 交感神经兴奋B 由立位转为卧位C 由吸气转为呼气D 由立位转为慢走E 心脏射血能力增强【正确答案】 C17. 下列有紧张性神经元活动的神经纤维是()×A 心迷走神经B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C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D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E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正确答案】 A18. 参与防御反应时心血管活动调节中枢主要位于()×A 脊髓B 延髓C 丘脑D 下丘脑E 大脑皮层【正确答案】 D19. 甲状腺激素在体内能引起冠脉舒张的主要原因是()×A 增强血管升压素缩血管效应B 增强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效应C 减弱冠状动脉的肌源性收缩D 发挥激素缩血管物质的允许作用E 使心肌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正确答案】 E20. 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可观察到毛细血管搏动()×A 心率加快B 每搏输出量降低C 主动瓣关闭不全D 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增强E 左心衰【正确答案】 C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1. 窦房结细胞()×A 0期去极化速度慢B 动作电位幅度小C 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较小D 4期自动去极化较慢E 属慢反应自律细胞【正确答案】 A, B, C, E2. 使自律性增高的因素是()×A 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减小B 阈电位水平上移C 4期自动去极速度增快D 复极3期K+外流增加E 心迷走神经兴奋【正确答案】 A, C3. 在典型心电图中()×A P波反映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B QRS波反映两心室复极化过程C 在不同导联中QRS三个波不一定都出现D QT间期的时程与心率呈反变关系E PR间期是指从P波起点到QRS波终点之间的时程【正确答案】 A, C, D4. 同肾上腺素相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特点是()×A 与不同受体结合的能力不同于肾上腺素B 对α受体作用小于β受体C 对心脏的效应不如肾上腺素D 可反射性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增强E 在整体中,可引起心率加快【正确答案】 A, C, D5. 机体发生防御反应时的心血管反应包括()×A 骨骼肌血管收缩B 胃肠道血管收缩C 血压下降D 心输出量增加E 根据机体需要使各器官血流重分配【正确答案】 B, D, E6. 正常心动周期中()×A 心房舒张期处在心室收缩期之内B 心室收缩期处在心房舒张期之内C 心房收缩期处在心室舒张期之内D 心室舒张期处在心房收缩期之内E 心室收缩在心房收缩之前【正确答案】 B, C7. 等容收缩期的特点是()×A 导致第一心音产生B 心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C 房室瓣和半月瓣都关闭D 心室内压高于动脉压E 心室容积最大,保持不变【正确答案】 A, C, E8. 细胞外钾离子浓度轻度增高时,心肌生物电活动将发生的变化是(注:选项中K+=K+)()×A 膜内外K+浓度梯度减小B 阈电位上移C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D 心肌兴奋性增高E 兴奋的传导速度减慢【正确答案】 A, C, D, E9. 减压反射的特点()×A 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B 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不起重要作用C 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D 切断缓冲神经,反射中断E 它的生理意义在于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正确答案】 B, D, E10. 关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功能,正确的是()×A 可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B 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使血压升高引起的心率减慢效应明显减弱C 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D 促进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E 可导致交感缩血管紧张增强【正确答案】 A, B, C, D, E三. 判断题(每小题0分,共1题)1. ()×四. 填空题(每空3分)1. 如图所示为微循环示意图,其中A所指的通路称为____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
A 直捷通路()×B 加速血液回流心脏#加速血液回流#加速血液回心()×2. 冠脉循环的血流量主要取决于_______的高低和_______的长短。
A 舒张压()×B 心室舒张期()×3. 从传导速度看,心脏的传导系中,_______传导速度快,而______传导速度最慢,在此产生传导__________。
A 末梢蒲肯野纤维()×B 房室交界()×C 延搁()×4. 心肌__________期很长,相当于收缩期,所以心肌不会出现___________。
A 有效不应()×B 强直收缩()×5. 夹闭二侧颈总动脉,反射性地引起动脉血压___________,原因是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兴奋降低,减压反射减弱。
A 升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题)1. 室性期前收缩产生的原因是额外阈上刺激落在心室的()×A 收缩初期B 收缩末期C 舒张期D 有效不应期【正确答案】 C2. 在心室等容舒张期()×A 房内压> 室内压> 主动脉压B 房内压< 室内压< 主动脉压C 房内压> 室内压< 主动脉压D 房内压< 室内压> 主动脉压E 房内压= 室内压> 主动脉压【正确答案】 B3. 心肌自律细胞的自律性高低主要取决于动作电位的()×A 0期除极化速度快慢B 1期复极化的快慢C 2期复极时程长短D 3期复极时程长短E 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慢【正确答案】 E4. 在下列指标中可间接表示心室前负荷的是()×A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压力)B 心室等容收缩期容积(压力)C 心室等容舒张期容积(压力)D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E 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压力)【正确答案】 D5. 当血液流经血管系统时,血压降落最显著的部位是()×A 毛细血管B 微动脉C 微静脉D 大动脉E 大静脉【正确答案】 B6. 房室瓣开放见于()×A 等容收缩期末B 心室收缩期初C 等容舒张期初D 等容收缩期初E 等容舒张期末【正确答案】 E7. 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下列那一项指标明显增高()×A 每搏输出量B 心输出量C 心脏做功量D 心指数E 射血分数【正确答案】 C8. 静脉注射乙酰胆碱后,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 心肌细胞传导速度减慢B 心肌收缩力减弱C 心率减慢D 静脉回流减慢E 后负荷增大【正确答案】 C9. 下列关于淋巴管及淋巴回流的描述,错误的是()×A 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始于组织B 组织液中颗粒可进入毛细淋巴管,但不能倒流C 组织液静水压升高时,淋巴回流将减少D 组织液中的红细胞,细菌可经淋巴回流重吸收E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淋巴回流量约120ml/h【正确答案】 C10.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A 减慢心率B 增加冠脉流量C 降低平均动脉压D 重新分配各器官血流量E 稳定快速波动的血压【正确答案】 E11. 动脉血压升高时,下列哪项不是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效应()×A 心交感紧张性减弱B 心迷走紧张性加强C 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减弱D 交感舒血管紧张性加强E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正确答案】 D12. 下列哪种情况能使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A 高K+饮食B 大量饮清水C 刺激颈动脉窦D 刺激颈动脉体E 大量出汗【正确答案】 E13. 下列关于肺循环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 血流阻力低B 平均动脉压低C 循环血量少D 血容量变化范围大E 有效过滤压为负值【正确答案】 C14. 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较慢的生理意义在于()×A 有利于增强心室肌收缩能力B 有利于心房或心室同步收缩C 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期的交替D 有效避免出现完全强制收缩E 有效防止出现期前收缩【正确答案】 C15. 能使动脉血压波幅度增大的原因是()×A 心动过速B 房室瓣狭窄C 主动瓣狭窄D 大动脉硬化E 小动脉硬化【正确答案】 D16. 下列有紧张性神经元活动的神经纤维是()×A 心迷走神经B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C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D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E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正确答案】 A17. 在I f电流中最重要的跨膜离子流是(注:选项中Na+、K+、Ca2+=Na+、K+、Ca2+)()×A 逐渐减弱的外向K+电流B 逐渐增强的内向Na+电流C 通过T形Ca2+通道的内向Ca2+电流D 通过L形Ca2+通道的内向Ca2+电流E 通过由ACh控制的K+通道的外向K+电流【正确答案】 B18. 下列关于NO对心血管活动调节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降低延髓交感缩血管紧张性B 激动冠脉β受体,引起血管舒张C 抑制外周交感末梢释放NAD 介导Ach的舒血管效应E 阻断NA的缩血管效应【正确答案】 E19. 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与正常人相比()×A 心率明显加快B 每搏输出量明显降低C 搏功明显增大D 静息心指数明显降低E 心力储备明显降低【正确答案】 E20. 在交感缩纤维末梢释放递质过程中起抑制性调剂作用的是()×A 心房钠尿肽B 组胺C 前列腺素D 内皮素E 肾素【正确答案】 C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1. 心动周期中()×A 心房收缩期比心室收缩期长B 心室收缩期比心房收缩期长C 快速射血期左心室压力最高D 等容收缩期初,推动半月瓣关闭E 等容舒张期末,引起房室瓣开放【正确答案】 B, C, E2. 在典型心电图中()×A P波反映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B QRS波反映两心室复极化过程C 在不同导联中QRS三个波不一定都出现D QT间期的时程与心率呈反变关系E PR间期是指从P波起点到QRS波终点之间的时程【正确答案】 A, C, D3. 有关血压,正确的是()×A 人的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约为(7mmHg)B 血量减少或血管容量增大,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降低C 心室收缩时释放两部分能量即动能与势能D 由于心脏射血是间断性的所以动脉血流也是间断性的E 血压在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中降落的幅度最大【正确答案】 A, B4. 关于减压反射,正确的是()×A 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动脉血压对动脉管壁的机械牵张B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对非搏动性压力变化更加敏感C 它的生理意义在于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D 在安静状态下,因动脉血压低于压力感受器的阈值而不起作用E 反射中枢在延髓【正确答案】 A, C, E5. 关于肺循环()×A 肺动脉的可扩张性高,对血流的阻力小B 肺动脉压远较主动脉压为低C 肺循环血管可以起贮血库作用D 低氧时,肺泡周围的微动脉舒张E 吸气开始时动脉血压下降【正确答案】 A, B, C, E6. 心肌收缩力量增强,可由下述情况引起()×A 心交感神经兴奋B 血钙升高C 静脉回心血量增多D 参与收缩的肌细胞数目增多E 心室余血量增多【正确答案】 A, B, C, E7. 心室每搏输出量的多少取决于()×A 心室容积缩小的程度B 心肌纤维缩短的速度C 心肌收缩产生张力的速度D 后负荷的大小E 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正确答案】 A, B, C, D, E8. 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是()×A 在心缩期贮存血液B 维持较高的舒张压C 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D 维持正常血压E 使血液连续流动【正确答案】 A, B, C, D, E9. 减压反射的特点()×A 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B 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不起重要作用C 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D 切断缓冲神经,反射中断E 它的生理意义在于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正确答案】 B, D, E10. 使脑血流量增加的因素是(注:选项中CO2、O2=CO2、O2)()×A CO2分压升高B O2分压降低C 颈动脉压升高D 过度通气E 局部脑组织代谢增强【正确答案】 A, B, C, E三. 判断题(每小题0分,共1题)1. ()×四. 填空题(每空3分)1. 如图所示为微循环示意图,其中A所指的通路称为____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