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渗油藏多段塞微球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合集下载

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

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

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原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下步工作2011.12(一开展三次采油的油藏类型及特点1、高渗油藏:采出51.37%,含水98.2%,进入注水开发废弃阶段2、部分中渗油藏:构造复杂,注采难以完善3、部分低渗油藏:埋藏深、物性差、吸水能力低,开发效果差上述三类油藏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潜力很小,必须依靠三次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

地层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钙镁离子含量高的油藏特点对三次采油化学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三次采油潜力开展气驱和化学驱是中原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化学剂的耐温抗盐和耐剪切等与油藏适应性能的指标不断提升,化学驱的应用潜力也会逐步增大。

分类化学驱气驱地质储量5887×104t 31885×104t所占比例11.4% 61.6%(三中原油田三次采油开展的工作:1、聚合物提高采收率技术(1聚合物驱技术由于早期还没有适应中原油田油藏特点的表活剂,因此,开展了聚合物驱研究。

开发出了耐温抗盐AMPS共聚物驱油体系。

聚合物产品综合性能110℃老化85天,粘度保持在9mPa.s(90℃测试。

90℃老化135天,粘度保持在15mPa.s。

室内溶解时间在3小时左右。

效果:常规聚合物耐高温、高盐和高钙镁能力有限,在中原油田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研究出的AMPS聚合物室内评价效果较好,但由于地层高剪切,粘度下降幅度大,驱油效果不明显,且成本较高。

(2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开展了弱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和高强度交联共聚物调剖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弱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开发出了交联时间和交联强度易于控制,耐温耐盐性好,稳定性好的弱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

基本配方为:HPAM:EOC-1A:EOC-1B:EOC-2 = 1:0.8:0.8:0.4●高强度交联共聚物调剖体系高温情况下(100℃,弱交联体系会在较短的时间内破胶失效。

为此,开发由具有耐温抗盐性能的共聚物与有机复合交联剂交联而成的高强度交联共聚物体系。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水驱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体技术。

但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程度不断加深,开发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不断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将成为低渗透油藏产量稳定的关键。

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采用注水开采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总结归纳了一系列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的相关技术,对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低渗油藏;水驱开发;采收率中国低渗透油藏经过长期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在开发理论和开发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阶段的不断深入、开发对象和储层改造的日益复杂,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

水驱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体技术,提高水驱采收率是改善低渗油田开发效果,有效动用低渗储量,对油田持续稳产、效益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井网优化及加密调整技术2000年以后投入开发的特低渗透油藏,结合整体开发压裂,优化并采用了非常规的菱形和矩形井网。

这种井网的优点是井排距灵活可变,适应不同开发物性、不同裂缝发育程度的低渗透油藏。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方向性水淹速度,提高侧向井见效程度及平均水驱均匀化程度。

缺点便是与基质物性匹配难度大,调整余地小,对于天然裂缝多向发育的油藏风险较大。

动态缝的延伸、沟通是低渗透油藏方向性见效、水窜的主要原因,天然裂缝方向和人工裂缝方向及相互影响决定了水窜、水淹方向。

裂缝侧向基质的有效驱替范围,主要取决于基质物性,是确定合理排距或注采井距的主要依据。

类块状油藏井网对河道砂体的控制和多层油藏井网对非主力层的控制是提高水驱动用的关键。

单砂体注采井网的合理性和完善程度是提高水驱波及的主要因素。

注采井网与砂体分布形态的合理配置,尽量避免沿河道方向注采,造成基质水驱沿主河道高渗条带突破。

井网与缝网的合理匹配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不同类型油藏、不同井型、不同改造方式,优化并确定合理注采井网系统。

2 层系优化重组技术层间及层内非均质造成动用程度、水驱状况差异较大,层系优化重组技术,可以提高采油速度、水驱波及体积和采收率。

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机理技术发展论文

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机理技术发展论文

探讨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与技术发展摘要:低渗透油田开发过去一直以注水为主,目前注水开发技术投资较大且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而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者的最终目的,因此,研究更经济有效的开采方式是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水平的新课题,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介绍了有发展潜力的注气法、微生物采油、化学驱、电动力学法、震动波法等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方法的原理、适用性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机理;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中图分类号】te357.46低渗透油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各国的划分标准和界限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不同而各异。

目前通常把低渗透油田的上限定为50×10-3μm2。

当前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化学法化学法是应用于水驱油田最早的方法,各种化学驱的应用在国外有大大下降的趋势,但化学法中的聚合物驱或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的复合驱却有扩大应用的趋势。

化学驱可分为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和碱水驱。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是二次采油向三次采油的过渡技术,是单纯调剖后的接替技术,是既有提高波及系数也有提高洗油效率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因此是在相当长时间内起作用的技术。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只有在充分调剖的基础上进行。

充分调剖的结果可使少量高效的驱油剂进入含油饱和度高的中、低渗透层,将油洗下来,随后聚并为油带。

油带在向前移动中继续聚并它所遇到的分散的油,使油带不断扩大,最后从油井采出,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聚合物驱中最重要的一种聚合物是聚丙烯酰胺(pam),常用于流度控制和渗透率调整。

低渗透油藏一般不适合聚合物驱,因聚合物粘度高,低渗透油层很难注进,但表面活性剂驱和复合驱在低渗透油藏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考虑选定一些区块,先作室内试验和可行性研究,如果技术和经济上都可行,可进行先导性试验,成功后推广。

2 注气法现在国外对注气法改善水驱油田开发效果给予了高度重视,称之为现代气法。

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年级专业层次:10级中原石油工程(采油)专升本学生姓名:梁彬学号: 10602107090 指导教师:战永平职称:讲师导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论文完成时间:2011 年 4 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摘要油田开发是石油行业的重大课题。

随着对石油能源需求的增加,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国低渗透油藏地质情况复杂,其有效开发技术也存在差异。

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法进行分析,本文论述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和分析了井网优化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

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和科学合理的井网布置是开发好低渗透油田,包括裂缝发育的油田的重要保障。

由于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暴露出许多矛盾。

其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低渗透油田“注不进、采不出”。

通过实施低渗透油田空气驱油技术,可以解觉低渗透油田的难注入问题,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井网调整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低渗透油藏特点及开发现状 (1)2.1低渗透油田划分标准 (1)2.2 低渗透油田储量分布状况 (1)2.2.1国外主要低渗透油田分布 (1)2.2.2 国内主要低渗透油田分布 (2)2.2.3 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及开采规律 (2)2.3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做法和效果 (7)2.3.1 地应力场及裂缝分布规律 (7)2.3.2 优化低渗透油田开发方式 (11)2.3.3 低渗油田压裂技术 (14)第3章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 (16)3.1 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 (16)3.2 井网的布置与调整 (16)第4章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第1章前言低渗透油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各国的划分标准和界限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不同而各异,变化范围也较大。

浅谈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最终采收率

浅谈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最终采收率
的 工 艺技 术 进 行 了详 细 的 阐述 。
关键词 :采 收率 ;低渗透 ;提 高;油藏 中图分类号 :T E 3 4 8 文献标识码 :A 史章编 号 :1 6 7 1 — 5 7 9 9( 2 0 1 5 )0 6 - 0 1 7 4 — 0 1
1提升 最终采收 率的常用方法 述 井 网 布 设 方 案 当 中 , 水 井 布 设 于 中部 , 其 余 4口油 井 被 布 在 油藏 渗透 率较低 的情 况下 ,储层 的平 均流度 水平 也会 置 为 四方形 ,以确保水 井与油井 之 间的井距 相 同,从而 改善 因此 降低 ,提 升其平 均流度 有助于 增加渗 透 阻力与压 力 ,在 水 井 、油 井 的驱油效果 ,并充 分利用 原始地 层压 力 。在 对注 渗透 阻力及压 力均 能够提升 的情况 下 ,就 可 以促 进最 终 的采 水 调配 方案进 行优化 时采用 了 以下方 法 :储 层 的破 裂压 力是 收率 实现有 效增长 。对此 ,可 以采 用完 善油 田开采井 网 的方 决 定 注 水 压 力 的 重 要 条 件 , 为 提 高 油 井 最 终 的 采 收 率 , 则 式提 高平均流 度 ,包 括合 理布设 井网 ,优 化井 网密度等 提高 需要 保证注 水 井 中的最 大流压 低于 地层 破压 实 际值 的9 0 % , 最终 的采收率 。另 一方面 ,低渗透 原油 储层 的连续性 不强 , 计算注 水压力 时还 需要 充分 考虑水 嘴压力 与油管 工作 时的摩 水驱能量不足 ,这也会对采收率 的有效提升产生 阻碍 作用 。 擦压力 损失 。在计算 该 区块 的注水 压力 时采 用 了 以下 公式 : 对此 ,可 以通 过合 理调配注 水 的方式有 效控制 各个油 井 中的 P 1 : P f + P + P 。 一 1 O H ,在上述公 式中H ~ 一 注水井 的实际深度 , 水淹 程度 ,动态监 测及 调整油水 井生产 情况 ,控制 油层吸 水 单位为m ;P 一 一 水嘴压力 的实 际损 失,单位 为P a ;P T 广… 油 率 , 以降低 油井 中 的含 水量 ,进 而提 升油井 最终 的采收率 。 管工作 时 的摩擦 压力实 际损失 ,单位为P a ;P … 一 注 水井 的 此 外 ,为 了提升 油藏最 终的采 收率 ,还可 以采用压 裂改造 的 井底压 力 ,单位 为P a ;P 广一 一 注水井 中的注入压 力最大值 , 方法 J 。 目前压裂改造技术在低渗透 原油储 层的开采 中得到 了 单位为P a 。由于各个油井 中的物性条件不 同、地层 压力也存 广 泛应用 ,且 实践应用 已经表 明该 技术具有 改善 最终采 收效 在 一定 的差异 ,在 确定注 水量 的过 程 中需要 考虑地 层压力 与 果的重要 作用 。在对 油藏实施 压裂 改造 的过程 中可 以明显改 物 性双重 影响 因素 ,确 保注水 量与孔 隙体积 的实 际倍数相 符 善 油井 自喷能 力 , . 并在 保证油 井 见水与提 升油层 、水层 压差 合 。在注 水强度方面 ,该 区块为3 . 5 m 3 /( d・ m ),注 水时机 由 的基础 上 ,有 效提 高油气指 数与产 液指数 ,这对 于采 收率实 注 水强度 与注 水量决定 ,在地 层压力 较高及 物性较 差 的油井 现进一步提高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 中适 当延长注水 时 间,如可将 注水 强度提 高 ,则将 注水 时间 2 应用实例 适 当缩 短 2 . 1油藏概况 2 . 3应用效 果 某油 田中存在大量低渗透油藏 ,主力油层为砂岩 层,油藏 采用 合理优 化井 网及调 配注 水方案 后 ,该 区块油井 最终 埋深 为2 5 5 0 m  ̄3 1 2 0 m ,油藏 区块 为单斜构造 形式 ,呈东南 、 的采 收率得到 了有效提 高 。以区块 中的H 一 0 9 井 为例 ,该 井 累 西北 方 向发 育 ,地 层倾角在 l 2 。~ 1 6 。之 间,水油 藏属于 背 计注水3 . 1 X 1 0 4 m 。 ,单井产量 由2 . 7 t / d 提升至3 . 2 t / d ,在实施 斜 构造 形态 ,含 油层 纵 向分为 4 个砂 层 , 区块 内构造 低缓 、 水淹 关井后 重新生 产也可 以起到提 升采 收率 的作用 。此 外 , 相对 稳定 。该 区块 的含油面 积约为 7 0 k m ,有 效厚度平均 值为 该 井的含水 率 由2 6 . 4 % 降低至 1 5 . 7 %。此外 ,从该 区块的整体 1 0 . 8 m ,原油地质储 量约为 1 2 0 0 ×1 0 t ,油 藏孔隙度 的平 均值 效 果来看 ,优化井 网初 期,油井采 油速 度 明显提升 ,约提 升 为2 2 . 6 % ,渗透率平 均值为 1 8 . 5 ×1 0 u m 。 。地层 中原油的粘度 1 . 5 3 % 左 右;实施2 年后采油速度提 升0 . 5 6 % 。通 过 上 述 分 析 可 为3 . 5 m P a・ S ,溶解 比为 5 3 . 2 ,水矿 化度为6 . 9 ×i 0 m g / L ,地 知 ,应用 优化 井网与合 理调配 注水方 案 的方 法有 效降低 了油 层水型 以C a C l 为主 ,原油 的凝 固点为2 5 . 3 ℃;地面 的原油粘 井 含水 率及 提高了原油产量 。 度为8 . 5 9 m P a・ s ~1 5 . 6 1 m P a・ s ,平均密度为0 . 7 3 2 g / c m 。低 3 结 束 语 渗透储层温度 为1 2 7 . 2 " C,平均温度梯 度为3 . 5 " C/ l O O m ,地层 总之 ,低渗透油层的采收率不仅会受到采油设备水平 的影 压力系数为 1 . 2 5 ,原始 压力为3 7 . 9 M P a 。对 该区块 的各方面情 响 ,采 油时所 使用 的工艺技 术是 否合理是 决定采 收率 的重要 况进 行分析 后 ,发现油藏 具有稀 油 、地 层压 力高 、常温 、低 因素 。因此 ,为 了提升最 终的采 收率 ,则应注 重全面 引进及 渗透 及孔 隙率低 的特 点,经过 一段时 间的开 发后 ,油井 出现 推广 利用高 效采油 设备 ,同时要 合理改 良采油 技术 ,如压裂 了含 水率 升高 、采收率 降低 的问题 ,采用压 裂改造 技术 后发 技术 及注水 调配技 术等 ,从而加 快石油 经济实 现进 一步 的发 现采 收率 增加效 果不 明显 ,因此根据铡 井 资料决 定采用合 理 展 。 优化 井网及调配注 水的方法 提高油藏最终的采收率 参考 文献 2 . 2 应 用情 况 [ 1 】 廖 纪佳 , 唐洪 明, 朱筱敏 , 任 明 月, 孙振 , 林丹 . 特 低渗透砂 根据 该 区块 的油藏 情况 决定 采用矩 形 五点式 井网提 升最 岩 储层 水敏 实验 及损 害机 理研 究一 以鄂 尔多斯 盆地 西峰 油 田 终 的采收率 ,并 网优 化方 法如 下:先对 区块 中的生产 井实 施 延 长组 第 8油层 为 例 【 J ] . 石 油 与天 然 气地质 , 2 0 1 2 , 3 3( 2 ) : 2 1 —3 2 8 . 压裂 改造 ,压裂规模 包括 一般规 模及 大规模 ,进行一 般压 裂 3 后确 保生产 井中裂缝 的穿透 率 ≥3 5 % ,大规 模为 ≥7 5 % ;区块 [ 2 】赖锦 , 王贵 文, 郑懿琼 , 李维岭 , 蔡超 . 低 渗透碎屑岩储层孔 中的注 水井 无需进 行压裂 改造 ,排 距为 1 6 0 m ,井距为 4 7 0 m 。 隙结构 分形维数计 算方法一一 以川 中地 区须 家河组储 层 4 1块 在对 井 网布设形 式进 行优 化 的过程 中充分考 虑 了压裂工 艺现 岩样 为例 【 J 】 .东北石 油大学学报 , 2 0 1 3 , 3 7( 1 ) : 1 - 7 . 状与生产 费用 投入 问题,将井网密度控制在 1 2 . 9 口/ k m ~1 5 . 2 [ 3 】高辉 , 任 国富, 穆谦 益 .鄂 尔多斯 盆地 延 长组特 低 渗透砂 口/ k m 。 之 间 ,同时采 用超 破裂型 压力 注水 的方法 提升注 水井 岩 微观 孔喉 特征 的定量评 价 [ J 】 . 岩 石 力 学与工程 学报 , 2 O 1 3 z 2) : 3 1 1 6 — 3 1 2 2 . 中的注 水压力 ,确保 压裂缝 在短 时间 内难 以实现 闭合 。在上 (

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_孙焕泉

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_孙焕泉

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孙焕泉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摘要:根据胜利油区的开发状况,分别从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油水井井况、注入水水质、采油工艺配套技术的适应性等方面,分析了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矛盾和开发潜力;提出了该类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对策和技术保障措施。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油层保护;胜利油区中图分类号:T E34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9603(2002)02-0010-041 开发状况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约占油区总储量的13%。

渤南、纯化、现河庄、滨南、五号桩、大王北油田动用的该类储量占整个油区低渗透油藏储量的60%以上。

油区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为18.7%,采油速度为0.55%,采出程度55.8%,年均含水率63.5%。

油区低渗透油藏具有以下特点: 各开发单元油层埋藏普遍较深,埋深大于3000m 的开发单元储量占58.2%,远高于全国15.5%的水平[1]; 储量规模小于500 104t 的单元储量占整个低渗透油藏储量的42.0%,仅有29.4%的单元储量大于1000 104t; 平均采收率比整个油区的平均值低10%,有35.5%的储量平均采收率仅为12.4%; 统计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平均单井控制储量为20 104t,单井控制储量达40 104t 的占27.3%。

伴随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探明储量占新探明储量的比例已由 八五 时期的16.3%上升到 九五 期间的35.7%。

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2 主要矛盾2.1 单元注采井网不完善胜利油区低渗透开发单元采收率低于15%的有36个,动用储量占总储量的35.5%。

这些单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井网不完善,平均井网密度只有4.3口/km 2,单井控制储量为25.1 104t;二是注采系统不完善,注采井数比为1 3,注采对应率只有55.2%。

2.2 油水井利用率低由于储层的高温、高压,以及高注水压力、高地层水矿物度、注入水质差、重复压裂等原因,油区低渗透油藏油水井井况日益恶化。

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优化提高采收率研究

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优化提高采收率研究

渗 透油 田中油藏 层的平 均渗透率 在 1 0 . 1 × 1 0 m2 g ] I 5 0 × 1 0 i n 0 范围 d , 油井的综合含 水量约为5 7 . 2 4 %, 油 田资源的采 出程 度为2 2 . 3 %; 而在 之 间, 其油藏 层的特征相对 比较接近 正常油藏层特 征, 但是油藏 层中的 该 油田的注水井开 采中, 单井 日 注水井 的采油能力为2 3 . 7 M / d , 累计 的 油 气资源产量较 低 , 而 特低渗 透油 田中油藏 层的平均渗透率 在 1 . 1 × 1 0 — 注 水效率为0 . 3 %, 油 井注 水量 的1 6 4 . 9 2 3 × 1 0 m , 单油井 井网密度值为 3 m2 到1 0 . 0 × 1 0 m2 范 围之 间, 油藏 层中油气资 源 的储存特征与正常油藏 层之间的特征 差别比较明显, 需 在相应 有效措 施的保 障下, 才能投 入开采生 产, 最 后, 超 低渗 透油 田中油藏 层的平均 渗透率 在0 . 1 × 1 0 一 m 到1 . 0 × 1 0 m 范 围之 间, 它 的油藏 层非 常致 密, 束缚水饱 和度比较 高, 基本上不能 进行油气资源 的开采 生产。 此 外, 在 进行低渗 透油 田油藏 层的开采 I
2 . 某油 田低 渗 透油 藏 概况 与特 征 简述 2 . 1 某油 田低渗透油藏 的基 本概况 某 油田的低渗透油藏位于该油 田南部位 置, 并且分布在该地 区的凹
陷中央 隆起带与断裂 带交汇处, 该油藏 油层主要有 沙三 上以及沙二 上 、
沙二— 沙 一段等不 同油层体系, 本 文主要以该低 渗透油藏 层的沙三 上 油层体系为重点, 结合该 油藏 层的资源储存 特征以 及注 采工艺 效果 , 对 于油藏 层采收率 的优化提高措施 进行分析。 该油 田油藏 层中的沙三 上油 层岩土 主要是 以砂泥岩互 层为主 , 地层厚度约 为2 0 0 米, 是一种 常规 的

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

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
有 5 .% 。 52
号桩 、 大tJ 油 田动用的该类储量 占整个油 区低渗 F " 透 油藏储 量 的 6 % 以上 。油 区低 渗 透 油藏 采 收 率 0 为 1.% , 87 采油速度为 05 % , .5 采出程度 5 .% , 5 8 年
均 含 水率 6 % 35
22 油水井利 用率低 .
重 影响 了低渗 透油 田的开 发效 果 。
2 主 要矛盾
2 1 单 元 注 采 井 网 不 完 善 .
胜利 油 区低 渗 透 开 发 单 元 采 收 率 低 于 1% 的 5
收稿 日期 2 0 0 2—0 2—1 9
作者简介: 孙焕泉 , . 教授缒高缒 】 师.9 7 氍 [8 年毕业于石 油大学 ( 华东 ) 采袖专业 , 9 年获 石油大学 ( 1 0 9 北京 ) 油藏工程 专业 硕士学位 长期 从 事 钠 I l发 投 竹 理 工 作 , 任 肚 利 湖 Ⅱ有 限 公 司 副 地 质 师 兼 地 质 科 学 研 究 院 院 长 。 联 系 电 话 : 04 8 52 5. 讯 地 址 j =f 1 现 l (5 6) 5 2 6 通 ( 50 5 2 7 1 )山 永 前 尔 营市 聊 自 路 3号 。
3 % 。井况 问题类 型多种 多样 , 0 主要 以套管 损坏 、 落 物 为主 。如 渤南 油 田的 73 口油 水 井 , 3 已有 15口 1 井 套管损 坏 , 中油井 8 其 6口 , 注水井 2 9口。 23 注入 水水质达 标率低 .
1 ; 0 ③平均采收率比整个油区的平均值低 1% , 0 有 3 .%的储量平均采收率仅为 1.%; 55 24 ④统计结果 表明 , 低渗透油藏平均单井控制储量为 2 0×1 t 0 , 单 井 控制 储 量达 4 0L 占 2 .% 。 0x1 的 73

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建议

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建议

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建议摘要:中国国土面积广阔、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但是石油资源往往集中在低渗透油藏当中,开发难度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必须要不断探究油气开发新方法,改变低渗透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要点。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目标并未能得到实现,“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的问题仍然存在并难以解决,只有合理做好注采压力系统调整工作,并对井网密度进行调整,才能保证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合理井网;天然气驱引言:低渗透油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油藏,它的储层物性比较差、渗透率非常低,给石油资源的顺利开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寻找能够改善低渗透油藏开采效果的方法和技术。

首先,需要充分了解低渗透油藏的概念,并对井网加密方法和注采压力系统调整方法进行充分了解,改变低渗透油藏注采压力不合格、井网密度不合理的问题,达到提升低渗透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目标。

一、低渗透油藏概念石油资源是十分常见、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之一,它可以根据油藏渗透率被分成三种类型,其中的低渗透油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给开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这种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基本低于0.01/am,开采的过程中原油无法通过缝隙被顺利开采出来,技术人员必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优化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另外,低渗透油藏还具有分布广泛、范围较大的特征,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油藏类型,经过反复不断地研究和尝试后,技术人员开始提出了一系列开发技术,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低渗透油藏开采问题。

低渗透油藏开发工作的复杂性不言而喻,仅仅凭借传统开发技术显然无法顺利地完成开采任务,因此必须要不断提升驱动体系的科学化水平,利用水平井技术、井网加密技术、注采压力技术等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改善和开采,可谓是势在必行。

比如,可以通过注水技术提升低渗透油藏的储层性质、利用压裂技术提升油层的渗流能力等,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适当选择优化改善技术。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50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分布相对较广。

低渗透油藏主要指的是渗透性能相对较差的油藏,该种类型的油藏又被称为致密油藏,在对其进行开发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压裂改造,此时油藏才能进行正常的开发作业,我国的低渗透油藏可以分为3种类型,渗透率处于50~10mD的油藏被称为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处于10~1mD的油藏被称为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处于1~0.1mD的油藏被称为超低渗透油藏[1]。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进行分析发现,尽管采取了压裂改造措施,但是其采收率仍然相对较低。

针对该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该种油藏开发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推动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1 低渗透油藏开发作业面临的问题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由于其孔隙相对较小,喉道相对较细,孔隙之间的连通性相对较差,孔喉比也相对较大。

因此,孔喉的作用相对较强,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对于原油以及原油附近的岩石而言,边界层的厚度相对较大,受到贾敏效应以及表面分子作用的严重影响,使得低渗透储层中的流体表现出了非达西渗流规律特点,这不但会对原油的采收率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对低渗透储层渗流规律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原油开发的过程中,启动压力梯度相对较大,事实上,随着渗透率的逐渐降低,启动压力梯度将会逐渐提升[2]。

通过对低渗透储层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储层之间存在断层隔断,变异系数以及渗流阻力都相对较大,尽管存在一定量的边底水,但是边底水的活跃性相对较差,储层中的弹性能量相对较小,在进行能源开发作业的过程中,地层能量的衰减速度相对较快,在油井见水以后,其产液量以及产油指数都将会快速降低。

一般情况下,在含水率达到40%~50%之间时,油井的产油指数仅处于0.1~0.2之间。

另一方面,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相对较为强烈,在储层的围限压力提升时,储层的渗透性将会变差,储层的渗透率可以降低10%~50%,低渗透储层具有低渗透率的基本特点,这使得储层中的毛细管力相对较大,且在孔隙中含有大量的黏土矿物以及杂质,对于黏土矿物而言,其水敏性相对较强,膨润度相对较大,如果注入地层中的流体与地层中的天然流体并不匹配,则容易在储层中产生沉淀,导致储层的渗透率进一步降低,为了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率,一般会采用注水开发的方案,通过向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潘铎辽河油田辽兴油气开发公司 辽宁 盘锦 124010摘要:针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问题,首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作业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进行研究,以此推动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机理1.导言随着能源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储量在逐渐减少,而如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则面临着更高的技术难度和成本。

因此,提高已有储集层的采收率,是目前油气领域中最为迫切和关键的问题之一。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采收率提高机理的研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中低渗透储集层的特点中低渗透储集层指的是孔隙度低于20%、渗透率在1×10^-3~10×10^-3mD范围内的油气藏。

由于储层疏松度小,孔隙度低,油气分布不均匀,因此中低渗透储集层的采收率往往较低。

传统方法难以实现对这类储层的高效开采。

3.压驱技术的应用压驱技术是针对中低渗透储集层的一种开采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压力差异促进日照油气向井口运移,以提高储层的采收率。

压驱技术包括水驱、气驱、聚驱、物化驱等多种方式。

其中,水驱是最为普遍和成功的应用。

4.压驱技术的机理4.1水驱水驱采收率提高机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4.1.1渗透压差由于水的渗透压比石油的渗透压大,当油水界面出现时,水的渗透压会使油在储层中向水相渗透。

通过提高水的注入压力,可以增加渗透压差,促进油的流动和采集。

4.1.2重力驱动在油气储层中,由于油比水密度小,油会向上漂浮,形成油层。

通过在井口注入高压水,可以对储层进行加压,使油产生向下的重力作用,促进油的流动。

4.1.3相渗当高压水进入储层后,油和水会形成两相平衡相。

由于水的渗透性较高,水会在储层中形成一条条细小的水路径,而油则会沿着这些水路径向井口移动。

通过增加水的注入速度和压力,可以提高相渗的速率,从而加快油的流动和采集。

4.2其他压驱技术气驱、聚驱、物化驱等压驱技术的机理与水驱类似,都是通过在储层中施加外部压力,使油产生流动,从而实现采集的目的。

不同的压驱技术对储层的特性有不同的适应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5.结论压驱技术是提高中低渗透储集层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成果——特低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科技成果——特低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科技成果——特低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
提高采收率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
在常规注水开发中
成果简介
在筛选驯化出本源微生物菌种基础上,研制了微生物菌液中试发酵装置,研发了具有超微尺度、超低界面张力、中性润湿反转、降解、环保、廉价等特点的生物活性复合驱油剂及抗温、抗盐、抗剪切性、成胶时间可控的耐盐长效生物弱凝胶调堵剂体系,形成了特(超)低渗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工艺技术及装备
1、特低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驱油剂研制技术;
2、特低渗透油藏生物弱凝胶调堵剂的研制技术;
3、特低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地面配套工艺技术。

市场前景
该技术具有效果好、成本低、施工简便、不伤害油层、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对陕北地区石油资源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同类油田的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示范作用。

特高温中低渗透油藏乳液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特高温中低渗透油藏乳液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Abstract:Conventional polymer is easy to degrade and difficult to inject in extra-high temperature(95-120 ℃)and midlow permeability(50-100 mD)reservoirs. Evaluation method of emulsifying property and thickening property of the emul⁃ sion-surfactant was established for enhancing oil recovery of the extra-high and mid-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Struc⁃ 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the emulsion-surfactant was researched. The emulsion-surfactant flooding system was devel⁃ oped. The viscosifying emulsion was formed at 110 ℃ with more than 90% of solubilizing water ratio and more than 100% of viscosity increase rate by emulsification.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il recovery was improved by 17.7%-22.1% when emulsion-surfactant flooding system(emulsified-viscosifying emulsion surfactant and low IFT surfac⁃ tant)was injected into the system alternately for several times. The pilot test of emulsion-surfactant flooding was carried out in Chun17-1 unit of Chunhua Oilfield. Three cycles were injected alternately in February 2017,and the obvious oil increas⁃ ing effect has been observed in the oil wells. Emulsion-surfactant flooding technology has created a new type of develop⁃ ment method,which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enhancing oil recovery in the extra-high temperature and mid-low per⁃ meability reservoirs. Key words:extra-high temperature and mid-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emulsion-surfactant;emulsifying properties;vis⁃ cosifying emulsion;EOR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探究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探究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探究随著我国油气资源的逐年开发,我国发现了非常多的低渗透油藏,低渗透油藏的比例甚至占到了新发现油藏的一半比例,而这种油藏资源具有含油气多、储藏类型丰富、分布广的特点,具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

但是低渗透油藏又存在油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产能低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油田的安全和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是非常紧要的研究课题,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对我国的能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标签: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技术;效果评价中国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同样,因为人口众多,中国也是石油消费的大国。

中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对油气资源的消耗需求也是逐年增加。

而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石油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性物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我国虽然是产油大国,但是对是有的需求的增长,导致供需矛盾日益严重。

而在我国新发现的油藏资源中,低渗透油藏占有了很大比例,如何利用并开发好这些油藏,对我国的石油安全将会起到重大的作用。

1 低渗透油藏的概念低渗透油藏的定义,一般是根据储油层物性来划分,多生成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具有一些基本沉积的特征,储油层一般呈现出非均质性、低渗透率、地下裂缝多切细微、液体流动阻力大、液液和液固面相互作用力大的特点,导致油藏在正常生产中出现稳产状态差、产量低、注水井吸水力差等问题。

而按照实际特征,低渗透油藏又分为三类:①一般低渗透油藏,渗透率接近正常油藏,但是产量低,需要采取压裂技术才能取得较为正常的采收率。

②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与正常油藏相比差异较大,难以开采,需要配合较多的较大型的技术措施,才可以较为有效的投产。

③超低渗透油藏,油层非常致密,渗透率和正常油藏相比差异非常明显,基本不具备开发价值,但是如果这类油藏埋藏较浅、油层较厚,在先进技术的配合下,也可以进行开发,能够取得一定得经济效益。

虽然低渗透油藏的概念在世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低渗透油藏都具有相同的特点,从而出现稳产差,不压裂就无法生产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石油行业急需研究的问题。

提高低渗透油层采收率的物理化学采油技术

提高低渗透油层采收率的物理化学采油技术

提高低渗透油层采收率的物理化学采油技术作者:齐岩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优质储层的下降,我国油气储量中低渗透油层的占比越来越高,优化采油工艺技术形成适合低渗透油层的工艺,成为当下探讨的热点。

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开采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技术难点,提出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及对策,对今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有的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低渗透油层;特征;采油技术在油气资源贫匮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率,提升采收率是当前油田开发建设面临的重要难题。

因此,有针对性的开展低渗透油层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归纳,采取有效的采油技术进行开采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低渗透油层采油工艺的角度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力图整理出现今采油工艺的技术和方法。

1.低渗透油层分布的地质条件及主要特征1.1低渗透油层颁布的地质条件低渗油层与常规油层的成藏条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低渗透油层多分布于山麓冲积扇的浊积扇和水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由近源沉积的矿物成熟度低、油层分选差、成岩压实作用、远源沉积物和近源深水重力流形成的油层。

1.2低渗透油层的概念及低渗透油层的主要特征低渗油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随着一项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原先定义为低渗的油藏可能被排出在外,同时由于考虑到技术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和变化,一些油藏也可能被划入低渗油藏的范围内,因此,对于低渗油藏的定义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概念。

在我国,对于低渗油藏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渗透率、孔隙度等特征进行分类的。

简言之,低渗油藏的渗透率普遍偏低。

此外,油水联通性,流动情况等又是低渗油藏划分的另一个主要依据。

这些特种共同导致了渗流场的形成和变化,其渗流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会靠近或偏离达西定律。

反应在油田生产中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单井日常量较小,生产状态不够稳定,产量下降的速度快。

同时由于多数低渗油藏属于裂缝性储藏,注水效果不够明显,注入压力偏高,吸水能力差采油井见效慢或者不见效,这些都给油田的稳定生产造成严重困扰。

中低渗油藏多段塞微球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中低渗油藏多段塞微球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中低渗油藏多段塞微球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摘要】平方王油田滨8-3块受油藏非均质影响,随着层间层内矛盾加剧,水驱状况变差,含水上升速度加快。

针对滨8-3块中低渗的地层特点引进了聚合物微球调驱体系,聚合物微球具有“注得进、堵得住、能移动”的特点,根据油藏和工艺要求,室内研究优化调整了微球体系的”四个度”:粒度、膨胀度、强度和使用不同的浓度,开展PI决策选井和调驱段塞优化,实施多段塞调驱先导试验,提高区块采收率。

【关键词】集合物微球;调驱段塞优化;采收率1.区块概况及油藏特点1.1区块概况平方王油田滨8-3块,含油层系沙四中,含油面积1.4km2,地质储量439万吨,可采储量214万吨,采收率36.7%。

滨8-3块沙四中储层较发育。

储层厚度60.6-85.6m,平均单井15.6层68.9m。

沙四中分为四个砂层组19个小层。

含油砂层组2个(2-3砂层组),含油小层8个(21-34)。

油层分布受构造、岩性控制,为多层薄层状砂岩油藏。

有统一的油气界面(-1510m)和油水界面(-1560m)。

1.2油藏特点储层主要为粉砂岩和粉细砂岩,物性较差,渗透率低,非均质严重。

平均孔隙度23%,空气渗透率83毫达西,灰质胶结,胶结物中碳酸盐含量12~23%,泥质含量14~26%,含油饱和度62.6%。

原油密度在0.934-0.952g/cm3之间,粘度大多在337-839mPa.S。

原始地层压力15.6MPa,饱和压力12.3MPa。

地层温度81℃,为常温常压系统。

2.开发形势及存在问题2.1开发现状该块经历了以下4个开发阶段:弹性开采、注水开发、加密调整、递减阶段。

随着采出程度的提高,含水不断上升,高含水停产井增多,产能进入递减状态。

截止2011年12月,投产油井31口,开井29口,日液水平375t,单井日液12.9t,日油水平45t,单井日油1.6t,综合含水88%,平均动液面-560米;投注水井16口,开井9口,日注水平314方,单井日注35方,月注采比0.812.2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近年来受油藏非均质影响,随着层间层内矛盾加剧,水驱状况变差,含水上升速度加快。

低渗透油油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油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油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摘要】根据大芦湖油田的地质特征,结合生产实际,探讨提高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后期采收率的新方法。

在早期注水无井开采井区,由于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使地层压力升高,这样油井补孔时产量可以得到提高,运用物质平衡方法计算,在早期注水无井开采井区地层压力一般可以升高2-3MPa,在保持相同流压的情况下,压差可以增大2-3MPa,如果按正常生产压差13MPa计算,则产量可以比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提高15%,具有不压裂投产的可能性。

【关键词】大芦湖低渗透新技术不压裂投产1 油藏地质简况大芦湖油田地理位置位于山东省高青县东北部,构造位置位于东营凹陷博兴洼陷西北部,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北端。

1991年投入开发,同年转入注水开发。

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二、沙三中、沙三下,探明含油面含油面积55km2,地质储量3851万吨。

平均孔隙度为14.8%,平均渗透率5.7×10-3um2,有效渗透率仅 3.4×10-3μm2。

存在问题一是无自然产能,压裂后产量递减快;二是剩余油分布零散;三是受裂缝影响,油水井井间窜流严重,主力开发层系综合含水已高达80%以上,且层间水淹状况不均。

2 开发中存在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大芦湖属低渗透油田,只有经过压裂改造油井才具有一定的产能,所以大芦湖油田投产的油井基本上是口口压裂,而在油田后期开发中却暴漏出以下三点问题。

2.1 平面上:人工裂缝发育、油井注水见效快,见水后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控水稳油难度大由于低渗透油藏投产初期一般都采取压裂改造,油水井间裂缝发育,注水后油井见效快,但见效后油井含水上升比较快,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大幅度下降,产量递减较快,年递减率达到15%以上,且油水井间容易形成窜流,造成注水利用率低,注采调配效果不明显,给控水稳油带来很大的难度。

2.2 纵向上:裂缝窜层严重,后期的调整和挖潜难度大对于早期单采S3Z43层的井,后期卡封补孔压裂挖潜S3Z44、42层时,油井基本全是高含水,统计层间挖潜共计实施了6口井只有3口井有效,措施有效率只有50%,从无效的3口井的的液量、含水及水分析资料来看,均与卡封补孔前一样,说明层间已经压窜,导致层间挖潜难度加大。

低渗透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探讨

低渗透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探讨

低渗透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探讨摘要:低渗透油藏具有天然能量小、产能低、注水困难等特点。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SP)二元复合驱利用聚合物的流度控制能力以及表面活性剂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特性,既达到了扩大波及体积的目的,又达到提高洗油效率的目的。

通过对该技术应用现状的分析,结合现场实例,探讨了低渗透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驱油机理和适应性。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适应性一、低渗透油藏开发特点低渗透油藏主要以砂岩为主,由于储层孔喉细小、比表面大、渗透率低、受成岩作用等的影响,开发过程中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油井自然产能低,生产压差大;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下降幅度较大,一次采收率很低;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井见效时间较晚,压力、产量变化较平缓;裂缝性砂岩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强,油井水窜严重;低渗透油田见水后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大幅度下降,稳产难度较大[2-6]。

二、聚表二元复合驱油机理聚/表二元复合驱是利用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大量文献表明,最初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7]是先注入一段活性水段塞,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后,再注入聚合物段塞,以此来控制流度。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SP)二元复合驱主要是利用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8-12],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3]:1.降低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2.降低界面张力,增加毛管数,提高洗油效率式中Pc-毛管阻力,MPa;σ-油水界面张力,mN/m;θ-润湿接触角,°;r-毛管半径,cm。

3.复合驱中的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水驱过程中油滴变形,从而降低油滴流经孔隙喉道所做的功;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吸附后,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乳化的油在向前运动中不易重新粘附在岩石表面,从而提高洗油效率。

三、低渗透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油适应性研究近几年,针对三元复合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我国先后在胜利、大庆、辽河油田开展了二元复合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低渗油藏多段塞微球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摘要】平方王油田滨8-3块受油藏非均质影响,随着层间层内矛盾加剧,水驱状况变差,含水上升速度加快。

针对滨8-3块中低渗的地层特点引进了聚合物微球调驱体系,聚合物微球具有“注得进、堵得住、能移动”的特点,根据油藏和工艺要求,室内研究优化调整了微球体系的”四个度”:粒度、膨胀度、强度和使用不同的浓度,开展PI决策选井和调驱段塞优化,实施多段塞调驱先导试验,提高区块采收率。

【关键词】集合物微球;调驱段塞优化;采收率
1.区块概况及油藏特点
1.1区块概况
平方王油田滨8-3块,含油层系沙四中,含油面积1.4km2,地质储量439万吨,可采储量214万吨,采收率36.7%。

滨8-3块沙四中储层较发育。

储层厚度60.6-85.6m,平均单井15.6层68.9m。

沙四中分为四个砂层组19个小层。

含油砂层组2个(2-3砂层组),含油小层8个(21-34)。

油层分布受构造、岩性控制,为多层薄层状砂岩油藏。

有统一的油气界面(-1510m)和油水界面(-1560m)。

1.2油藏特点
储层主要为粉砂岩和粉细砂岩,物性较差,渗透率低,非均质严重。

平均孔隙度23%,空气渗透率83毫达西,灰质胶结,胶结物中碳酸盐含量12~23%,泥质含量14~26%,含油饱和度62.6%。

原油密度在0.934-0.952g/cm3之间,粘度大多在337-839mPa.S。

原始地层压力15.6MPa,饱和压力12.3MPa。

地层温度81℃,为常温常压系统。

2.开发形势及存在问题
2.1开发现状
该块经历了以下4个开发阶段:弹性开采、注水开发、加密调整、递减阶段。

随着采出程度的提高,含水不断上升,高含水停产井增多,产能进入递减状态。

截止2011年12月,投产油井31口,开井29口,日液水平375t,单井日液12.9t,日油水平45t,单井日油1.6t,综合含水88%,平均动液面-560米;投注水井16口,开井9口,日注水平314方,单井日注35方,月注采比0.81
2.2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
近年来受油藏非均质影响,随着层间层内矛盾加剧,水驱状况变差,含水上升速度加快。

①油层动用程度高、层内矛盾突出。

主力层2、3砂层组的射孔程度较高达80.0%,1组大部分发育气层、4组下靠近水层需避射。

近年环空产液剖面统计结果反映动层厚度为79.4%。

PF4-2-73产液剖面显示层间矛盾突出,上部20#小层液量占全井液量的75.89%,产出液含水84.1%,是该井高含水的主要根源。

②水淹严重。

二砂层组为反韵律,纵向来看,下部水淹程度较强;平面来看,中部水淹程度较强。

三砂层组为复合反韵律,纵向上,上部水淹程度较强;平面上,中部水淹程度较强。

从平面上看,不同层系水淹程度存在差异。

24、31、32、33小层大部分面积已经被水淹,21、22和23小层相对好一些,尤其是21小层,水波及面积很小。

③剩余油潜力。

水淹规律和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井网不完善及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制约该区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

二砂组的井网控制程度差,剩余油富集区大。

由于城建影响,短期内挖掘难度较大。

三砂组中、边部的部分区域富含剩余油。

如34小层受发育较好油层注采层间干扰,纵向上物性较差的油层动用差或未动用形成剩余油,在小层的边部形成剩余油富集区。

3.多段塞微球调驱实施及效果评价
3.1多段塞微球调驱原理
深部调驱工艺要求材料可进入地层深部,封堵高渗水通道,产生液流转向,扩大波及体积。

调驱体系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进入地层后可以发生膨胀,产生流动阻力,同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变形和突破,进入深部地层,形成多级封堵。

常规堵水调剖材料无法实现深部调驱工艺要求。

因此针对滨8-3块中低渗的地层特点引进了聚合物微球调驱体系。

聚合物微球具有“注得进、堵得住、能移动”的特点,表现为:粒径为纳微米级,易于进入地层深部;能吸水膨胀,可在孔喉处架桥滞留,改变液流方向;为粘弹性球体,在地层压力波动下可变形移动,产生多次封堵;耐温、耐盐、耐
剪切,在地层条件下长期稳定。

根据滨8-3块油藏和工艺要求,室内研究优化调整了微球体系的”四个度”:粒度、膨胀度、强度和使用不同的浓度。

3.2现场试验
PF4-2-7井2011年6月22日开始调驱施工,截止7月17日全部完成,施工用时357小时,累计挤入堵剂1350m3。

其中注入:中强冻胶段塞270方,压力8-9.8MPa;强冻胶180方,压力9.8-10.5MPa;过量顶替150方,压力10.5-10MPa;微球段塞750方,压力11.6-9.4 MPa。

PF4-3XN8井2011年10月14日开始调驱施工,截止12月26日,累计挤入堵剂1425方。

其中注入:中强冻胶段塞305方,压力9.8-11.2MPa;强冻胶400方,压力10.9-12.8MPa;过量顶替70方,压力14.6-14.5MPa;微球段塞650方,压力14-10.2MPa。

3.3效果分析
吸水剖面变化:调剖前6个层中只有3个吸水,调剖后6个层全部开始吸水;同时,从前后吸水剖面测试情况看,层间吸水发生了变化,如:10#层的相对吸水量由69.59%降至39.34%,11#层的相对吸水量由27.46%降至4.94%;9#层的相对吸水量由2.3%增至44.79%。

对应油井见效情况:位于水井东南方向生产3组的PF4-2-73井见效明显,含水由调剖前的89.3%逐渐下降到73.1%,日产油由3.5t升至5.9t,效果显著。

滨4-3XN8井10月14日开始调驱施工;施工2周后,对应油井PF4-3-83井开始见到明显增油降水效果,措施前日液7.2吨、日油1.4吨、含水79.8%,目前日液8.8t、日油3.6t、含水58%,效果显著。

两个井组对应油井共开井10口,措施前日液236方、日油24.3吨、含水89.7%,措施后日液236.1方、日油29.4吨、含水87.5%;其中含水下降6口井,增油5口井,累计增油743吨。

4.结论与认识
现场试验2个井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至12月底井组综合含水下降2.2%,累计增油743t,预计累计增油可达1700t。

说明聚合物微球调驱体系能够满足同类油藏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油率的需要,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滨8-3块经过长期注水冲刷,地层物性发生明显变化,油水井之间存在窜流通道。

建议采取“窜堵远驱”的施工模式,开展先期调剖工艺,封堵井间窜流通道,然后采用微球在线调驱工艺,实现深部调驱,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