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人类的依恋关系 PPT
合集下载
依恋理论详解课件
社会文化背景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可能塑造不同的 依恋模式,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 文化环境对其依恋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因素
社交互 动
个体在社交互动中获得的经验,如与同伴的关系、学校环境等,对依恋关系的 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生活事件
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父母离异、搬家等,可能对个体依恋关系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通过将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行为主 义等其他心理学理论进行整合,深入 探讨依恋关系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机 制。
依恋理论在新的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应用研究将依恋理论拓展到新的领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详细描述
例如,将依恋理论应用于教育、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等领域,探究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个体心理健 康等问题。
依恋与亲密关系的质量
总结词
研究表明,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和满意度与他们 在童年时期建立的依恋模式有关。
详细描述
依恋理论也适用于解释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和情感。 研究表明,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和满意度与他们在 童年时期建立的依恋模式有关。安全依恋的人在成年后 的亲密关系中更容易建立信任、沟通良好的关系,而焦 虑或回避型依恋的人可能表现出过度依赖或疏离的行为, 这可能影响关系的稳定性和质量。了解个体的依恋模式 有助于理解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并提供有针对性 的支持和干预。
03 依恋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
研究表明,遗传基因对依恋关系 有一定影响,基因编码的性格特 质和行为模式可能影响个体与他 人的互动方式。
生理机制
某些生理特征,如激素水平、神 经系统敏感性等,也可能影响依 恋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பைடு நூலகம்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可能塑造不同的 依恋模式,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 文化环境对其依恋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因素
社交互 动
个体在社交互动中获得的经验,如与同伴的关系、学校环境等,对依恋关系的 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生活事件
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父母离异、搬家等,可能对个体依恋关系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通过将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行为主 义等其他心理学理论进行整合,深入 探讨依恋关系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机 制。
依恋理论在新的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应用研究将依恋理论拓展到新的领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详细描述
例如,将依恋理论应用于教育、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等领域,探究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个体心理健 康等问题。
依恋与亲密关系的质量
总结词
研究表明,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和满意度与他们 在童年时期建立的依恋模式有关。
详细描述
依恋理论也适用于解释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和情感。 研究表明,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和满意度与他们在 童年时期建立的依恋模式有关。安全依恋的人在成年后 的亲密关系中更容易建立信任、沟通良好的关系,而焦 虑或回避型依恋的人可能表现出过度依赖或疏离的行为, 这可能影响关系的稳定性和质量。了解个体的依恋模式 有助于理解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并提供有针对性 的支持和干预。
03 依恋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
研究表明,遗传基因对依恋关系 有一定影响,基因编码的性格特 质和行为模式可能影响个体与他 人的互动方式。
生理机制
某些生理特征,如激素水平、神 经系统敏感性等,也可能影响依 恋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பைடு நூலகம்
依恋心理学PPT课件
▪ 1960年代,生物精神医学兴起, 出现了通过药物减轻精神症状 的可能,而这引起了哈洛的极 大兴趣,他再次在恒河猴身上 进行实验。他建造了一个黑屋 子,把一只猴子头朝下在里面 吊了两年。哈洛把这叫做绝望 之井。那只猴子后来出现了严 重的、持久的、抑郁性的精神 病理学行为,即使在放出来9个 月之后,还是抱着胳膊呆呆坐 着,而不像一般的猴子东张西 望探索周遭。
哈洛的生平
▪ 1905年11月31日出生 ▪ 1924年转入斯坦福大
学,师从特曼(Lewis Terman) ▪ 1930年取得威斯康星 大学教职 ▪ 1958年获选美国心理 协会主席 ▪ 1981年12月6日脑癌 逝世
哈洛的婚姻
▪ 1932年:克拉拉(Clara Mears)——特曼 实验中的资优儿童,智商高达155
內在运作模式
我是值得爱 我是不值得爱 別人会来爱我 安全依恋型 焦虑矛盾型 別人不会爱我 焦虑矛盾型 回避型
依恋类型是否可以改变?
▪ 当进入一个安全的长期的成人人际关系时, 想要改变自己的依恋类型也是可能的。
▪ 在一项研究中,30%的年轻女性在两年的 时间内改变了她们的依恋类型,这表明依 恋类型并不是在童年生活早期固定后不能 不变的。
3陌生人进入房间和母亲说话
对陌生人的反应
4母亲离开房间陌生人抚慰
分离焦虑
5母亲返回进行抚慰陌生人开
分离焦虑
7陌生人回来提供抚慰
被陌生人抚慰的可能性
8母亲再次返回进行抚慰陌生人离开 对重聚的反应
安全型儿童
▪ 母亲在场时,通常以母亲作为探索外 在世界的基点(安全基地),在玩耍 时不时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
▪ 最明显的变化是幼猴不再离开母猴去探索 和玩耍房间里的其他物品。
哈洛的生平
▪ 1905年11月31日出生 ▪ 1924年转入斯坦福大
学,师从特曼(Lewis Terman) ▪ 1930年取得威斯康星 大学教职 ▪ 1958年获选美国心理 协会主席 ▪ 1981年12月6日脑癌 逝世
哈洛的婚姻
▪ 1932年:克拉拉(Clara Mears)——特曼 实验中的资优儿童,智商高达155
內在运作模式
我是值得爱 我是不值得爱 別人会来爱我 安全依恋型 焦虑矛盾型 別人不会爱我 焦虑矛盾型 回避型
依恋类型是否可以改变?
▪ 当进入一个安全的长期的成人人际关系时, 想要改变自己的依恋类型也是可能的。
▪ 在一项研究中,30%的年轻女性在两年的 时间内改变了她们的依恋类型,这表明依 恋类型并不是在童年生活早期固定后不能 不变的。
3陌生人进入房间和母亲说话
对陌生人的反应
4母亲离开房间陌生人抚慰
分离焦虑
5母亲返回进行抚慰陌生人开
分离焦虑
7陌生人回来提供抚慰
被陌生人抚慰的可能性
8母亲再次返回进行抚慰陌生人离开 对重聚的反应
安全型儿童
▪ 母亲在场时,通常以母亲作为探索外 在世界的基点(安全基地),在玩耍 时不时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
▪ 最明显的变化是幼猴不再离开母猴去探索 和玩耍房间里的其他物品。
《依恋研究进展》课件
依恋与情绪调节 的关系:依恋程 度高的儿童情绪 调节能力更强
依恋与认知发展 的关系:依恋程 度高的儿童认知 发展更快
依恋与心理健康 的关系:依恋程 度高的儿童心理 健康水平更高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
06
望
深入探讨依恋的本质与机制
依恋理论的 发展历程
依恋的本质: 情感联结、 安全感、信 任感等
依恋的机制: 生物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等
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根据研究目的设计问卷,包括问题类型、选项设置等
发放问卷:选择合适的发放方式,如纸质问卷、在线问卷等
数据收集:收集问卷数据,包括填写情况、回收率等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 析等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研究结果,提出建议或结论
其他研究方法与技术
YOUR LOGO
20XX.XX.XX
《依恋研究进展》PPT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 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依 恋 理 论 概 述 03 依 恋 研 究 的 主 要 领 域 04 依 恋 研 究 的 方 法 与 技 术 05 依 恋 研 究 的 最 新 进 展 与 成 果 06 未 来 研 究 方 向 与 展 望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依恋理论概述
依恋的定义与内涵
依恋是一种情感 联结,指个体与 特定对象之间的 紧密关系
依恋理论主要研 究婴儿与照顾者 之间的情感关系
依恋类型包括安 全型、焦虑型和 回避型
依恋理论对儿童 发展、人际关系 和治疗等领域具 有重要影响
依恋与亲密关系PPT课件
20
2019/11/3
焦虑/矛 盾型的 恋人 (20%)
21
2019/11/3
案例3
第4次失败的爱情之后,江浩似乎已经濒临崩溃边缘,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做出那么多牺牲和改变,她都不满意。 她知道我是爱她的,我只是受不了她和男同事吃饭,和男 同事单独出差,别的我都可以忍受,就是忍受不了胡思乱 想,我想完全拥有这份爱情,这难道错了吗?她难道就不 能为我做出一点改变,略微地约束自己一下。”
从小到大,小琪与妈妈的关系一直如此。前段时间,她还问过妈妈, 说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因为那天小琪正好是在厨房里做饭,不小心让 刀把手指切了一个口子,当时就流很多血,妈妈也看见了,结果只淡 淡问一句你怎么了,再没第二句话。这使得内心一腔愤怒的小琪,逼 出一句是不是妈妈亲生的话来。
这个妈妈不光对女儿这样,对她的丈夫、儿子也是这样的。但不是说妈 妈不喜欢她,而是妈妈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她不知道一个母亲应该怎 么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比如拥抱、抚摸。
2019/11/2
依恋与亲密关系
2019/11/3
为什么有人苦苦寻觅却找不到自己的真心爱人? 为什么有人在亲密关系中经常感觉受到伤害? 为什么有人周旋在多个恋人中间,不知自己的 “心”跌落在世界何方? 为什么有时感觉婚姻索然无味,再也找不到恋 爱时的浪漫和甜蜜?
22019/11/3 Nhomakorabea一、小测试 3
爱情中的相互约束是很简单的事,但爱情破裂的真正根源 是,江浩偏执在爱情的占有中:惟恐女友会离开自己,努 力让自己屈从女友的种种要求,尽量让对方快乐,可江浩 得不到相同的回报,不平衡的爱情从开始就会埋下失败的 伏笔。
22
2019/11/3
四、改善依恋类型,获得亲密关系
23
2019/11/3
焦虑/矛 盾型的 恋人 (20%)
21
2019/11/3
案例3
第4次失败的爱情之后,江浩似乎已经濒临崩溃边缘,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做出那么多牺牲和改变,她都不满意。 她知道我是爱她的,我只是受不了她和男同事吃饭,和男 同事单独出差,别的我都可以忍受,就是忍受不了胡思乱 想,我想完全拥有这份爱情,这难道错了吗?她难道就不 能为我做出一点改变,略微地约束自己一下。”
从小到大,小琪与妈妈的关系一直如此。前段时间,她还问过妈妈, 说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因为那天小琪正好是在厨房里做饭,不小心让 刀把手指切了一个口子,当时就流很多血,妈妈也看见了,结果只淡 淡问一句你怎么了,再没第二句话。这使得内心一腔愤怒的小琪,逼 出一句是不是妈妈亲生的话来。
这个妈妈不光对女儿这样,对她的丈夫、儿子也是这样的。但不是说妈 妈不喜欢她,而是妈妈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她不知道一个母亲应该怎 么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比如拥抱、抚摸。
2019/11/2
依恋与亲密关系
2019/11/3
为什么有人苦苦寻觅却找不到自己的真心爱人? 为什么有人在亲密关系中经常感觉受到伤害? 为什么有人周旋在多个恋人中间,不知自己的 “心”跌落在世界何方? 为什么有时感觉婚姻索然无味,再也找不到恋 爱时的浪漫和甜蜜?
22019/11/3 Nhomakorabea一、小测试 3
爱情中的相互约束是很简单的事,但爱情破裂的真正根源 是,江浩偏执在爱情的占有中:惟恐女友会离开自己,努 力让自己屈从女友的种种要求,尽量让对方快乐,可江浩 得不到相同的回报,不平衡的爱情从开始就会埋下失败的 伏笔。
22
2019/11/3
四、改善依恋类型,获得亲密关系
23
依恋理论详解课件
并抱住它以获得安慰和保护。
思考
奶瓶
柔软提供 安全感
接触带来 愉悦
依恋差异分类
与母亲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 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 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安全型 65%
当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 当母亲回来时,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
激活
次级依恋策略
未激活 思考
得到安慰,获得帮助
内部工作模式
婴儿会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式”
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 不只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 而且相信自己不被任何人欢迎
婴儿每天与养护者的相互作用中形 成了对成人的预期,这种预期渐渐
发展为一种“内部工作模式
母子关系 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 人际关系 婚恋关系
接触产生愉悦
依恋策略:个体在寻求依恋关系时,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
遭遇问题或者 需要有协助
更加猛烈地强化接近依恋
企图,直到获得依恋对象 的关心或回应为止
放弃寻求依恋的企图,并
以转移注意力等消极防御 来逃避依恋对象
初级依恋策略
过激依恋方式
不激活依恋方式
寻找安全基地:妈妈 内化为父亲,朋友,老 师,恋人, 或者一个环境,如看书, 独处
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并能安心地依赖于别人和让别人 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 密
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 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关系非 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
思考
安全—自主型
痴迷型
恐惧型
疏离型
思考
奶瓶
柔软提供 安全感
接触带来 愉悦
依恋差异分类
与母亲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 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 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安全型 65%
当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 当母亲回来时,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
激活
次级依恋策略
未激活 思考
得到安慰,获得帮助
内部工作模式
婴儿会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式”
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 不只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 而且相信自己不被任何人欢迎
婴儿每天与养护者的相互作用中形 成了对成人的预期,这种预期渐渐
发展为一种“内部工作模式
母子关系 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 人际关系 婚恋关系
接触产生愉悦
依恋策略:个体在寻求依恋关系时,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
遭遇问题或者 需要有协助
更加猛烈地强化接近依恋
企图,直到获得依恋对象 的关心或回应为止
放弃寻求依恋的企图,并
以转移注意力等消极防御 来逃避依恋对象
初级依恋策略
过激依恋方式
不激活依恋方式
寻找安全基地:妈妈 内化为父亲,朋友,老 师,恋人, 或者一个环境,如看书, 独处
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并能安心地依赖于别人和让别人 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 密
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 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关系非 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
思考
安全—自主型
痴迷型
恐惧型
疏离型
成人依恋ppt课件
04
低神经质,高外向性、易于将私人信息和亲密他人分享,并信任他 人,即便遇到困难也珍视他们的关系。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有相对稳定的情感和社会生活,报告有更
高水平的社会支持,人际幸福感和友谊中的平衡感。 安全型成年人在浪漫关系中体验到较少的负性情绪,并且报 告对他们的社会关系质量有更高的满意度。 安全型成年人有优秀的社交能力,并且报告较少的孤独感。在行 为水平上,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更可能表现出同情、帮助和其他亲 社会行为。
01 02 03 04 05
任他人(Bartholomew & Horowitz, 1991; Ciechanowski & Katon,
最近研究发现:婴儿照看环境的影响能持续到其形成之后,对儿 童早期进行测量,能预测20年后关系动力学。
5
成人要比母婴有更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所以我们
引入了自我和他人模型,对成人依恋类型进行了更 科学的划分。
基于两个维度,将成人依恋概念化为四种不同的风
格。
6
安全型
Autonomy 对于我,与他人建立情感亲密是很容易。 我对于依赖他们和被他人以来都觉得很自在。 Intamacy 我不会担心独自一人或者不被别人接受。 Self-reliant/Autonomy 没有亲密的情感亲密,我感到很自在。 No intimacy 对我来说,独立感和自我满足感十分重要。 人际冷漠 我倾向于不依赖别人,也不让他们依赖。 低自我价值感 我希望和他人建立完全的亲密感情,但是常 常发现,他人并不愿意如此;对我来说,没 有亲密关系是很不舒服的;有时候会担心他 对亲密关系感到焦虑 人并不会像我珍视他们一样珍视我。 渴望 intamacy 和他人亲近,我觉得很不舒服。 但不信任他人 我想要亲密情感关系,但是很难发现完全信 任。 拒绝亲密关系 我担心,如果和他人太亲近,会受伤害。
低神经质,高外向性、易于将私人信息和亲密他人分享,并信任他 人,即便遇到困难也珍视他们的关系。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有相对稳定的情感和社会生活,报告有更
高水平的社会支持,人际幸福感和友谊中的平衡感。 安全型成年人在浪漫关系中体验到较少的负性情绪,并且报 告对他们的社会关系质量有更高的满意度。 安全型成年人有优秀的社交能力,并且报告较少的孤独感。在行 为水平上,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更可能表现出同情、帮助和其他亲 社会行为。
01 02 03 04 05
任他人(Bartholomew & Horowitz, 1991; Ciechanowski & Katon,
最近研究发现:婴儿照看环境的影响能持续到其形成之后,对儿 童早期进行测量,能预测20年后关系动力学。
5
成人要比母婴有更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所以我们
引入了自我和他人模型,对成人依恋类型进行了更 科学的划分。
基于两个维度,将成人依恋概念化为四种不同的风
格。
6
安全型
Autonomy 对于我,与他人建立情感亲密是很容易。 我对于依赖他们和被他人以来都觉得很自在。 Intamacy 我不会担心独自一人或者不被别人接受。 Self-reliant/Autonomy 没有亲密的情感亲密,我感到很自在。 No intimacy 对我来说,独立感和自我满足感十分重要。 人际冷漠 我倾向于不依赖别人,也不让他们依赖。 低自我价值感 我希望和他人建立完全的亲密感情,但是常 常发现,他人并不愿意如此;对我来说,没 有亲密关系是很不舒服的;有时候会担心他 对亲密关系感到焦虑 人并不会像我珍视他们一样珍视我。 渴望 intamacy 和他人亲近,我觉得很不舒服。 但不信任他人 我想要亲密情感关系,但是很难发现完全信 任。 拒绝亲密关系 我担心,如果和他人太亲近,会受伤害。
人类的依恋关系
5. Discussion
1、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ttempted to examine the possible role played by attachment styles in promoting drug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2、At the level of correlational analyses, anxious attachment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cigarettes, but not with alcohol or marijuana。 3、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self-esteem also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all of the substance use indices, except for frequency of alcohol use.
5.2Also, whereas the target population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important one for whom drinking, smoking, and marijuana use may be salient problematic behaviors,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patterning of findings would be found in older, more established substance users and abusers is as yet unknown. 6、In summary, insecure attachment, specifically anxiety over possible abandonment (Anxious attachment), proved to b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both frequency of substance use and stress-motivated use of substances.
儿童依恋理论.ppt
安斯沃斯-依恋理论之母
为了能在自然背景下进一步检验正常母婴关系的发展,她计 划在乌干达进行一项对母婴互动的纵向自然研究。她的研究 结果表明了母亲和婴儿之间互动的类型与母亲对婴儿的反应 性水平有关 。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评估婴儿与他们母亲的分离与重聚后 的反应的个体差异,她与同事一起提出了“ 陌 生 情 境 ” 测 验法——为这些儿童创造一些熟悉和不熟悉的场景,当抚 养者与陌生人进入、离开测试场地后,主试对婴儿进行长达 20 分钟的观察,对婴儿在不同的压力情境下的反应进行观察。
几种依恋理论的比较与评价
理论
评价
揭示了依恋的情感内涵,探讨了依 精神分析理论 恋的起源和本质,认为儿童早期的
依恋性质将影响其成人后的各种人 际关系,这些思想为依恋的后继研 究奠定了基础
强调了依恋的强化机制,认为依恋 本质上是与需要满足相联系的二级 社会学习理论 强化为,并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 依恋进行了更为精确的研究
依恋 attachment
依恋理论
精神分析的依恋理论 社会学习的依恋理论 习性学的依恋理论 认知的依恋理论
依恋的概念
广义的理解
广义的依恋不局限于亲子之间,也不局限于婴幼儿期。 恋人、挚友之间都存在依恋,但亲子间的依恋是其主要形 式。
狭义的理解
狭义的依恋指婴儿与第一照看人(往往是母亲)之间建立 的情感联结状态,表现为分离时的紧张和寻找,重逢时的 愉悦和轻松,并对陌生人形成一种排斥倾向,如恐惧感, 可见依恋对象能给婴儿提供一种安全感,它是亲子关系稳 固的标志。
社会学习的依恋理论
强调早期经验和喂养方式在依恋 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的依恋实质上是母亲满足其 基本需要而获得的二级强化行为。 母亲反复与儿童的生理需要满足 (如喂食、换尿布等) 相联系,减 少了儿童的基本内驱力,于是母 亲的在场、微笑和声音获得了二 级强化的性质,母亲就成了儿童 依恋的对象。
依恋类型(课堂PPT)
宝宝表现: 这种类型的依恋最不安全,宝宝最没有安全感。 妈妈回来时,宝宝的表现比较无所适从。妈妈拥抱他们,他们的表情 会比较茫然,情绪会稍显忧伤,会躲开妈妈的目光。一些宝宝在得到 妈妈的安抚后会大哭,或者表现出一些奇怪的、冷漠的姿势。
混乱型依恋
10
03 章 节
Part
依恋关系解读
11
依恋关系
后三种为不安全型依恋,是消极的、不良的依恋。
这时候儿童往往表现出两种依恋反应方式, 一种是过激依恋方式:也就是个体不放弃其依恋寻求亲密的企图,反而 更加猛烈地强化接近这一企图,直到获得依恋对象的关心或回应为止。 另一种则是不激活的依恋方式:也就是个体最终放弃寻求依恋的企图, 并以转移注意力等消极防御来逃避依恋对象。
最新的研究来看,这可能是每个人身上都可能产生的,唯一的不同是有 的人会更多地习惯采取后两种方式,这样才构成其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困 境。 这一习惯的养成究其原因和其童年的经历直接有关。 也就是养育模式。
成年以后的他们,也更有能力应对压力、调节情绪,可谓心理健康
而强大的正能量传播者。
12
温和妈妈,无限安全
宝宝一岁以内,妈妈的角色很关键。 宝宝饿、尿、拉、痒痒等一切生理需求都会哭 闹,都需要细心的妈妈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 这个时期,宝宝与妈妈处于“共生期”,也是 与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即宝 宝要什么,妈妈就给什么。
相反,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 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且相 信别人也觉得他可爱。”
个体早期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式”,在 建立亲密关系的行为中起主导作用。 婴儿的母亲或者养护者有不同的对待婴 儿的方式,比如对婴儿的需求的敏感与 否,忽视与否等,都会在无形中在婴儿 的心理产生某种影响。 婴儿每天就是在与养护者的这种相互作 用中形成了对成人的预期,这种预期渐 渐发展为一种“内部工作模式”,这种 模型内化了对依恋对象和自己以及两者 关系的内在表征,最后转变为一种无意 识、自动化的运作。 伪装很难!
混乱型依恋
10
03 章 节
Part
依恋关系解读
11
依恋关系
后三种为不安全型依恋,是消极的、不良的依恋。
这时候儿童往往表现出两种依恋反应方式, 一种是过激依恋方式:也就是个体不放弃其依恋寻求亲密的企图,反而 更加猛烈地强化接近这一企图,直到获得依恋对象的关心或回应为止。 另一种则是不激活的依恋方式:也就是个体最终放弃寻求依恋的企图, 并以转移注意力等消极防御来逃避依恋对象。
最新的研究来看,这可能是每个人身上都可能产生的,唯一的不同是有 的人会更多地习惯采取后两种方式,这样才构成其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困 境。 这一习惯的养成究其原因和其童年的经历直接有关。 也就是养育模式。
成年以后的他们,也更有能力应对压力、调节情绪,可谓心理健康
而强大的正能量传播者。
12
温和妈妈,无限安全
宝宝一岁以内,妈妈的角色很关键。 宝宝饿、尿、拉、痒痒等一切生理需求都会哭 闹,都需要细心的妈妈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 这个时期,宝宝与妈妈处于“共生期”,也是 与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即宝 宝要什么,妈妈就给什么。
相反,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 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且相 信别人也觉得他可爱。”
个体早期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式”,在 建立亲密关系的行为中起主导作用。 婴儿的母亲或者养护者有不同的对待婴 儿的方式,比如对婴儿的需求的敏感与 否,忽视与否等,都会在无形中在婴儿 的心理产生某种影响。 婴儿每天就是在与养护者的这种相互作 用中形成了对成人的预期,这种预期渐 渐发展为一种“内部工作模式”,这种 模型内化了对依恋对象和自己以及两者 关系的内在表征,最后转变为一种无意 识、自动化的运作。 伪装很难!
依恋研究进展-PPT课件
• 明尼苏达大学少儿发育研究所的艾 伦·索罗夫与伯恩·埃格兰德及其同事 进行的一项最全面的长期追踪研究 • 结果显示:在孩子智商一定的情况下, 婴儿对父母依恋的模式与程度成为预示 孩子日后学术成就最明显因素。
依恋研究进展:陈 琳
依恋的心理病理学研究
依恋的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
发展心理病理学是关注儿童正常发展和病理发展的关 系。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儿童异常的 经验和精神病理的发展过程对儿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 重要问题的影响,了解正常发展过程的内在机制,同 时也为解决问题提供干预和指导。 研究者着重探讨了早期依恋在不同发展环境下的结果, 不安全依恋的类型,儿童环境中的高危因素和儿童适 应的模式转换。 不安全依恋的类型一直是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主要 对象。
o A型儿童,易表现出攻击行为; o C型儿童,易表现为退缩行为; o D型儿童,常表现出A型和C型儿童的混合行为,常产生许多的 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
依恋研究进展:陈 琳
依恋的心理病理学研究
• 依恋的心理病理学研究最早是从1969年 英国精神病学家Bowlby对孤儿院儿童的 心理障碍的关注开始的。 • 许多学者对依恋的高危类型及与依恋有 关的精神症状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许 多有指导性意义的成果。
依恋研究进展:陈 琳
M.D.Ainsworth的陌生情境法(strange situation)测量依恋类型(1969) 安全基地行为(Security base behavior) 标准化测量程序:(12-18个月的婴儿)
一系列3分钟的压力逐渐递增的八个情节; 四个7点量表评价婴儿:
依恋研究进展:陈 琳
依恋的心理病理学研究
依恋与焦虑的关系。 依恋与抑郁的关系。 受虐个体依恋关系。 不良依恋的改变
依恋研究进展:陈 琳
依恋的心理病理学研究
依恋的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
发展心理病理学是关注儿童正常发展和病理发展的关 系。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儿童异常的 经验和精神病理的发展过程对儿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 重要问题的影响,了解正常发展过程的内在机制,同 时也为解决问题提供干预和指导。 研究者着重探讨了早期依恋在不同发展环境下的结果, 不安全依恋的类型,儿童环境中的高危因素和儿童适 应的模式转换。 不安全依恋的类型一直是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主要 对象。
o A型儿童,易表现出攻击行为; o C型儿童,易表现为退缩行为; o D型儿童,常表现出A型和C型儿童的混合行为,常产生许多的 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
依恋研究进展:陈 琳
依恋的心理病理学研究
• 依恋的心理病理学研究最早是从1969年 英国精神病学家Bowlby对孤儿院儿童的 心理障碍的关注开始的。 • 许多学者对依恋的高危类型及与依恋有 关的精神症状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许 多有指导性意义的成果。
依恋研究进展:陈 琳
M.D.Ainsworth的陌生情境法(strange situation)测量依恋类型(1969) 安全基地行为(Security base behavior) 标准化测量程序:(12-18个月的婴儿)
一系列3分钟的压力逐渐递增的八个情节; 四个7点量表评价婴儿:
依恋研究进展:陈 琳
依恋的心理病理学研究
依恋与焦虑的关系。 依恋与抑郁的关系。 受虐个体依恋关系。 不良依恋的改变
依恋与亲密关系PPT课件
因为他经常出差虽然每次都是几天但每次回来的那天就算我去机场接他我们也对相互之间的亲昵感到别扭他不说但我们两个都能感觉得到我很期待拥抱亲吻但绝对没有即使在他回到家后我兴奋地在他身边转来转去但还是没有
2019/11/2
依恋与亲密关系
2019/11/3
为什么有人苦苦寻觅却找不到自己的真心爱人? 为什么有人在亲密关系中经常感觉受到伤害? 为什么有人周旋在多个恋人中间,不知自己的 “心”跌落在世界何方? 为什么有时感觉婚姻索然无味,再也找不到恋 爱时的浪漫和甜蜜?
6
2019/11/3
二、依恋及其类型
7
2019/11/3
依恋( Attachment ):是寻求与某人的亲密,
并当其在场时感到安全的心理倾向。
8
2019/11/3
哈洛:恒河猴实验
弗洛伊德:婴儿对成人的依恋是由获得物质 满足而形成的。 哈洛:食物并不是依恋的基础,与母亲温暖 而舒适的身体接触才是安全感的源泉。
25
2019/11/3
(三)5条让孩子形成与父母安全依恋的方式
自己带孩子;
多与孩子抱抱;
信守承诺,说到做到,不要编造谎言;
当孩子不愿与父母分离时,讲明原因及回来的时间, 不能使用恐吓和打骂的方式。
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26
2019/11/3
恋爱、婚姻是和另一个人生活的过程,同时 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12
2019/11/3
B.安全型:
母亲离开时则显得有些难过,轻微抗议; 只要母亲一回来,儿童便会来到她的身边, 在安慰下容易平静下来,重新开始玩耍。
13
2019/11/3
C.矛盾型:对母亲的反应 = 积极 + 消极
2019/11/2
依恋与亲密关系
2019/11/3
为什么有人苦苦寻觅却找不到自己的真心爱人? 为什么有人在亲密关系中经常感觉受到伤害? 为什么有人周旋在多个恋人中间,不知自己的 “心”跌落在世界何方? 为什么有时感觉婚姻索然无味,再也找不到恋 爱时的浪漫和甜蜜?
6
2019/11/3
二、依恋及其类型
7
2019/11/3
依恋( Attachment ):是寻求与某人的亲密,
并当其在场时感到安全的心理倾向。
8
2019/11/3
哈洛:恒河猴实验
弗洛伊德:婴儿对成人的依恋是由获得物质 满足而形成的。 哈洛:食物并不是依恋的基础,与母亲温暖 而舒适的身体接触才是安全感的源泉。
25
2019/11/3
(三)5条让孩子形成与父母安全依恋的方式
自己带孩子;
多与孩子抱抱;
信守承诺,说到做到,不要编造谎言;
当孩子不愿与父母分离时,讲明原因及回来的时间, 不能使用恐吓和打骂的方式。
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26
2019/11/3
恋爱、婚姻是和另一个人生活的过程,同时 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12
2019/11/3
B.安全型:
母亲离开时则显得有些难过,轻微抗议; 只要母亲一回来,儿童便会来到她的身边, 在安慰下容易平静下来,重新开始玩耍。
13
2019/11/3
C.矛盾型:对母亲的反应 = 积极 + 消极
安全感和依恋PPT课件
人的八个重要安全感
• 人有八个重要的安全感:
• 一、情感的安全感: • (1)和所爱的人在一起。父母离婚或恋人分手都会消减情感的安
全感。 • (2)和所爱的人彼此深爱。丈夫出轨或妻子出轨都会消减情感的
安全感。 • 二、身体的安全感: • (1)不要得病。 • (2)不要伤残。 • 三、社会关系的安全感: • (1)不得罪人。 • (2)不被人伤害。 • 四、法律的安全感: • (1)不犯法。 • (2)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安全感与 原生家庭
安全型:
在儿童出生后的3年之内,与抚育者尤其是与母亲之 间建立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影响一生的。母亲 对于孩子的养育态度,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主要原因。如
1、当孩子饿了困了等,需要妈妈的关怀和照顾的时候, 妈妈们能及时给与关注;
2、当孩子渴望黏在妈妈身边时,一般情况都是陪孩子的 时间太少了,需要再肯定一下,妈妈是否还惦记着宝贝;
恐惧型与原生家庭
恐惧型:
往往受到简单粗暴式的教育,遇到问题,家长往往比 孩子都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抚、 关心和陪伴,孩子的内心有太多的不确定和难过,由于年 龄小经历少,很多事情不明白,总是认为“自己是不够好 才引起的的,我是不值得爱的,不被接纳的”。今儿容易 对于身边的一切都产生距离感,进而产生由陌生带来的恐 惧感。往往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离异或者感情不和,在这 样的环境中成长,往往会有心理阴影。
安全感和依恋
团体辅导 心花怒放﹡出品
安全感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
• 1.精神层面: • 当一个人在情感方面从对方身上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时,Ta便会
追求物质方面的安全感,来抵制精神/情感方面的安全感缺失。 • 2.物质层面: • 当一个人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的时候,那么Ta的物质要求得不到
依恋理论心理学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成人的依恋风格---回避型
▪ 回避型:他们怀疑那些说爱他的人,害怕 离他们太近会受到伤害。他们也因分离不 可避免而害怕付出情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回避型成人的恋爱
▪ 小琪说她只跟爸爸比较亲近,跟妈妈非常疏远。妈妈没有 给她任何关怀。她说妈妈对她的伤害比较大。小时候,她 的脚崴了,当时肿得老高,她就嚎啕大哭,妈妈却仍然在 那里做她的饭,根本不理,连看都没看一眼。小琪觉得, 虽然和妈妈一直生活在一起,但好像没有感情上的融合。 她说:“我看着她就有厌恶的感觉。比如我在玩电脑,我 妈突然在我后面站着,我就会非常厌恶。”从小到大,小 琪与妈妈的关系一直如此。前段时间,她还问过妈妈,说 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因为那天小琪正好是在厨房里做饭, 不小心让刀把手指切了一个口子,当时就流很多血,妈妈 也看见了,结果只淡淡问一句你怎么了,再没第二句话。 这使得内心一腔愤怒的小琪,逼出一句是不是妈妈亲生的 话来。
依恋关系理论
▪ 依恋关系理论认为,儿童期的依恋关系对日后的 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 “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不只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 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被任何人欢迎。相反, 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 且相信别人也觉得他可爱”。
▪ 早期母婴关系的品质决定了人一生的幸福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母亲离开后他们更加不安,当母亲回来后,他们 的行为很矛盾:一方面想亲近母亲,一方面又以 尖叫踢打来拒绝。
▪ 这样的儿童很少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很难安抚, 对陌生人也不友好。妈妈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 关心和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避型儿童
在母亲离开时很少哭泣,母亲返回时,他 们不太高兴并设法逃避母亲。
这些孩子在需要时不会寻求帮助,经常有 愤怒情绪,对陌生人不在意。
安全型儿童母亲的特点
对孩子很敏感。她们能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喂食, 对喂食的时间、速度和方式等都非常敏感。
对孩子有较多的反应:她们在孩子哭时会去安慰、 “回答”孩子的问题,在孩子看着他们时会对孩 子说话。
案例
第4次失败的爱情之后,江浩似乎已经濒临崩溃边 缘,“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做出那么多牺牲和改变, 她都不满意。她知道我是爱她的,我只是受不了 她和男同事吃饭,和男同事单独出差,别的我都 可以忍受,就是忍受不了胡思乱想,我想完全拥 有这份爱情,这难道错了吗?她难道就不能为我 做出一点改变,略微地约束自己一下。”
案例
参加了一次婚姻辅导的课程之后,林涵开始怀疑 她与老公之间是否出现了问题:“因为他经常出 差,虽然每次都是几天,但每次回来的那天,就 算我去机场接他,我们也对相互之间的亲昵感到 别扭,他不说,但我们两个都能感觉得到,我很 期待拥抱、亲吻,但绝对没有,即使在他回到家 后,我兴奋地在他身边转来转去,但还是没有! 眼神互相接触的时候似乎也显得不自然。最要命 的是,我们好像总是要过一个晚上才能再亲近起 来。”
安全型的人容易发现同伴的忧虑并给予情感上的 支持。
一项研究
在一项研究中,告诉女性参加者,她们马 上要到一个有着危险电子设备的隔离的房 间去体验焦虑。当这些妇女与约好的伴侣 一起等着实验开始时,研究人员发现,安 全型的男伴在同伴表现出焦虑时给予了较 多的情感支持,但回避型的男伴则没有。
成人的依恋风格---回避型
他们通常比较合作,对陌生人比较 友善。
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
焦虑-矛盾型儿童
在母亲离开之前就开始焦虑,紧张地关注母亲的 行为,生怕母亲离开,因此不能尽兴地玩游戏。
母亲离开后他们更加不安,当母亲回来后,他们 的行为很矛盾:一方面想亲近母亲,一方面又以 尖叫踢打来拒绝。
这样的儿童很少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很难安抚, 对陌生人也不友好。妈妈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 关心和敏感。
3 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
离我而去。我想和别人完全融为一体,
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
三种依恋类型
1=安全型依恋 2=回避型依恋 3=焦虑-矛盾型依恋
儿童依恋类型的测量
艾因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法(strange situation)
通过在实验室设置一种类似儿童日常生活 典型情境,观察儿童在此情境中的反应, 从而判断儿童依恋关系的现状。
成“内部工作模型”。这种内部工作模型 是孩子人际交往的基础。
儿童的分离焦虑
当孩子长到6-7个月以后,我 们可以看到,孩子开始害怕陌 生人,而且当他们与妈妈或其 他亲人分开时,还表现出明显 的焦虑和担心。
依恋关系理论
依恋关系理论认为,儿童期的依恋关系对日后的 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不只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 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被任何人欢迎。相反, 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 且相信别人也觉得他可爱”。
如果一个婴儿没有机会与照看者建立情感 联系将会怎样?
在一系列重要研究中, Spitz 观察了在抚 养院中长大的孩子,这些孩子是在 3 到 12 个月间被他们的妈妈抛弃的,这些婴儿 被安置在一个大房子里,与其他至少 7 个 婴儿一起由一个护士看护。不象与妈妈分 离以前那样高兴和随和,在这里他们哭泣, 退缩,体重减轻,而且很难入睡。如果婴 儿认识的养育者不能代替婴儿的母亲,婴 儿的抑郁就会迅速严重起来。
这个妈妈不光对女儿这样,对她的丈夫、儿子也是这样的。 但不是说妈妈不喜欢她,而是妈妈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她 不知道一个母亲应该怎么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比如拥抱、 抚摸。
成人的依恋风格---安全型
安全型:很容易与人相处及信赖对方。 安全型的人能忽略同伴的缺点而接纳和支
持同伴。 跟安全型的同伴交流比跟回避型或焦虑-矛
成人的依恋风格---3
焦虑-矛盾型:他们对同伴的爱缺少安全感, 过于苛求对方。他们太希望受到注意以致 于吓跑了同伴。
焦虑-矛盾型成人的恋爱
焦虑-矛盾型的人多次恋爱,但是难以得到 他们拼命追求的长久的欢乐。
这些人唯恐失去伴侣,因此而屈从于伴侣 的愿望,尽力去让对方快乐。
焦虑-矛盾型的人更有可能爱上不喜欢他们 的人。
艾因斯沃斯的陌生情景实验
陌生情景
1. 母子同时进入一个陌生的房间,房内有很多玩具, 母亲坐在一旁,孩子自由玩耍。(3分钟)
2. 陌生人进入,起初沉默不语,然后(1分钟)与母 亲交谈,再过1分钟,陌生人走进婴儿,与其游戏 (1分钟)
3. 母亲离开,陌生人与婴儿在一起活动(3分钟) 4. 母亲返回,安顿婴儿,陌生人离开(第一次返回,
情境六: 陌生人进 行房间, 与婴儿一 起活动
情境七: 母亲再次 返回,重 新安顿婴 儿
观察的行为
实验者可以观察儿童对玩具的摆弄行为、 儿童的表情和其他情绪反应(如啼哭等), 以及儿童与陌生人交往的倾向,以此判断 母子依恋关系的性质。
安全型儿童
母亲在场时,通常以母亲作为探索 外在世界的基点(安全基地),在 玩耍时不时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为了避免 儿童遭受空袭的威胁,而将他们疏散到安 全的地方,当时有些父母不愿和孩子分离, 将孩子留在身边,一同躲避空袭。战后的 研究发现,离开父母被送到安全地方的孩 子,其表现的行为问题较之当时留在父母 身边的儿童要多。
人类的依恋
人类依恋的发展
前依恋期(0~2个月) 依恋关系建立期(2~7月) 依恋关系明确期(7~24个月) 在孩子两岁以后,孩子与特定个体逐渐形
母亲允许适宜于孩子年龄阶段的自主和探索。亲 近具有灵活性:儿童和母亲各自独立活动,并不 时进行随意交流。
母亲和儿童似乎在互动中获得乐趣。
焦虑-矛盾型儿童的母亲
母亲似乎致力于抚育任务,但经常在情感 上对孩子不可亲近。
儿童似乎了解到,如果自己坚持寻求关注, 则母亲就能够做出反应,因而儿童始终保 持与照看者的亲近。
回避型:他们怀疑那些说爱他的人,害怕 离他们太近会受到伤害。他们也因分离不 可避免而害怕付出情感。
回避型成人的恋爱
回避依恋型的人害怕亲密及怀疑他人。他 们相信真正的爱不会长久,电影和爱情小 说里描写的那种深爱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在一项研究中,43%的回避型大学生从没 有恋爱过。
回避型的人难以给伴侣情绪支持,同时在 他们自己需要支持时也不善于从伴侣那儿 寻求情绪支持。
一些儿童会关怀双亲,以便增进互动,这 会儿童过早地成人化。
回避型儿童的母亲
回避型儿童的母亲易发怒,她们不会表达 自己的感情,羞于和孩子有亲密的身体接 触,她们紧张、不安、缺乏自信,她们和 孩子间的距离常引起孩子的愤怒。
母亲似乎对儿童的接触尝试做出消极的反 应:当儿童悲哀时,母亲退缩。
案例
爱情中的相互约束是很简单的事,但爱情破裂的 真正根源是,江浩偏执在爱情的占有中:惟恐女 友会离开自己,努力让自己屈从女友的种种要求, 尽量让对方快乐,可江浩得不到相同的回报,不 平衡的爱情从开始就会埋下失败的伏笔。
依恋类型是否可以改变?
当进入一个安全的长期的成人人际关系时, 想要改变自己的依恋类型也是可能的。
小琪说她只跟爸爸比较亲近,跟妈妈非常疏远。妈妈没有 给她任何关怀。她说妈妈对她的伤害比较大。小时候,她 的脚崴了,当时肿得老高,她就嚎啕大哭,妈妈却仍然在 那里做她的饭,根本不理,连看都没看一眼。小琪觉得, 虽然和妈妈一直生活在一起,但好像没有感情上的融合。 她说:“我看着她就有厌恶的感觉。比如我在玩电脑,我 妈突然在我后面站着,我就会非常厌恶。”从小到大,小 琪与妈妈的关系一直如此。前段时间,她还问过妈妈,说 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因为那天小琪正好是在厨房里做饭, 不小心让刀把手指切了一个口子,当时就流很多血,妈妈 也看见了,结果只淡淡问一句你怎么了,再没第二句话。 这使得内心一腔愤怒的小琪,逼出一句是不是妈妈亲生的 话来。
训练自己对一些生活琐事关心,征求朋友、同事 源自爱人的意见。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的珍藏;
不要把秘密深藏在心底,选择适当的对象释放秘 密。
人类的依恋关系
动物的依恋: 印刻现象
• 印刻现象:在 动物个体生命 的一个特定时 期,由于遇到 某一特定刺激 而建立的一种 固定的行为模 式。
一项实验
由母亲抚养长大的猴子 由替代的母亲(毛绒绒的玩具
猴)抚养长大的猴子 不能成为好母亲:放任它们的
孩子任意的活动而没有给予保 护;拒绝照顾它们的孩子;在 身体上虐待孩子。
在一项研究中,30%的年轻女性在两年的 时间内改变了她们的依恋类型,这表明依 恋类型并不是在童年生活早期固定后不能 不变的。
5条改善依恋关系的建议
如果还没有恋爱,找一个安全依恋型的爱人是绝 对的必要;
建立一个安全依恋类型的朋友圈,聊天、出游等; 每周至少要和3~5个陌生人说话; 努力发现朋友、爱人、同事的优点和好笑的事情;
早期母婴关系的品质决定了人一生的幸福感。
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依赖他们或让他
1 们信赖我是件开心的事。我不怎么担
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
与别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
2
信和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 会很紧张,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
也有点不自在
依 恋 类 型 测
试
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
3分钟) 5. 母亲离开,孩子单独留在室内(3分钟) 6. 陌生人进行房间,与婴儿一起活动(3分钟) 7. 母亲再次返回,重新安顿婴儿,陌生人离开(3分
钟)
情境二: 陌生人 (左)与 母亲(右) 一起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