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地质要素

合集下载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一、城市特征1. 地理位置•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中国首都和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区域交通枢纽和商品流通中心。

2. 自然环境•北京市地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短暂,夏季酷热而潮湿,秋季干燥而凉爽,冬季长而寒冷,风大气干。

•北京市的天然资源相对贫乏,但由于煤炭储量丰富,经过多年的开发,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煤炭供应中心。

3. 人口特征•北京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军事、科技等重要基地。

•历史上,北京一直是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和民族结构。

二、建设成就1. 环境建设•北京市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大力推进污染物排放减少,推广新技术清洁能源等。

•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北京市政府在道路、水利和绿化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使城市环境更加舒适宜居。

2. 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承担着国家文化传承的重任。

北京市政府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加强文化教育,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

•北京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氛围和艺术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游览和交流。

3. 城市交通建设•北京市政府非常重视交通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包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完善交通网络等。

•北京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地铁线路相当于欧洲城市地铁总里程的一半,成为世界上最现代化、最宽营面积最广、运送能力最大的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

三、结论总的来说,北京市在城市特征和建设成就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就。

在未来,北京市政府将继续注重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并为各类人才和资本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北京市成为世界一流城市。

北京地理知识

北京地理知识

北京地理知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等方面介绍北京的地理知识。

一、地理位置北京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东经115°25′50″至117°30′50″,北纬39°26′30″至41°03′50″之间。

紧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北部。

北京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中国北方和南方,东西向对接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交通便利。

二、地形地貌北京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

西北部为燕山山脉的一部分,主要有八达岭、百花山等山峰。

东南部为华北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平。

北京地貌类型多样,既有山地、丘陵,也有盆地和平原。

其中,山地和丘陵地形占主导地位。

三、气候特点北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春季和秋季温暖宜人。

北京的昼夜温差较大,早晚温度变化较明显。

北京市区的气候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较为明显。

四、自然资源北京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是地下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等。

其次是水资源,北京地下水资源丰富,拥有多个水库和水源地。

此外,北京还拥有大片的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保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城市规划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也是旅游胜地。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其中,北京的中轴线规划是著名的城市规划项目之一,将古代帝王的封建意境与现代城市建设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六、环境保护北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近年来,北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等工作。

同时,北京也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

七、旅游景点北京拥有众多的著名旅游景点,如故宫、天安门广场、颐和园、天坛等。

这些景点既体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展示了北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游览北京,可以领略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瑰宝。

北京地理介绍

北京地理介绍

北京地理介绍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经115°25′47″至117°25′29″,北纬39°26′40″至41°03′21″之间,总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

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北京的地理特点和景观吧。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北京位于华北地区,接壤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东临渤海,南接河北省,北界内蒙古自治区,西隔引黄山脉与山西省相望。

二、地形和地势北京地势南低北高,整体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升高。

地势起伏较大,北部地势相对平坦,南部逐渐变为山地。

北京市的最高点是位于门头沟区西南部的石京龙山,海拔2303米;最低点是位于通州区的永乐店,海拔6米。

三、气候特点北京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万物复苏;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植物凋谢。

春季和秋季是北京最宜人的季节,也是游览的好时光。

四、水系和湖泊北京市境内有丰富的水系和湖泊。

京城的母亲河是滔滔长江的支流——海河。

此外,许多河流如白河、潮白河、旧宫河等纵横交错于城市之中,给北京市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

北京地区还有许多著名的湖泊,最著名的是位于颐和园内的昆明湖,它是人工堆筑的湖泊,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之一。

其他著名湖泊还包括西山龙泉、白鹭湖等。

五、自然景观北京市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万里长城,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建筑物,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也是北京最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

还有著名的景点如颐和园、故宫、天坛、圆明园等,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瑰宝,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此外,北京的自然公园也是游览的好去处,如北海公园、玉渊潭公园、颐和园、圆明园等。

这些公园以其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大批游客。

六、人文景观北京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有许多重要的人文景观。

北京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北京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北京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与气候:首先,应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与周边省市的相对位置等。

接着,阐述北京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以及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地形地貌:简述北京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平原、山地、河流等。

特别强调北京西山和军都山构成的地形骨架。

3.自然资源:简要介绍北京的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

二、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发展:概述北京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

提及北京作为历史古都的地位,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

2.经济发展:简述北京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类型(如服务业、工业、农业等),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

3.交通与基础设施:描述北京的交通网络(铁路、公路、航空等)和基础设施(供水、供电、通讯等)状况。

4.城市规划与建设:介绍北京的城市规划理念和近年来的建设成就,如“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等。

三、区域地理
1.区域差异与联系:分析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差异和联系,如经济合作、交通网络、资源调配等。

2.区域发展:探讨北京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通过自身的优势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3.区域问题:提及北京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人口过密、资源环境压力等,并提出解决建议。

在答题时,应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性地回答以上要点,并结合具体事例和数据增强说服力。

此外,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使答案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北京地层总结

北京地层总结

北京地层总结注:本文档基于对北京地层的研究和总结,旨在提供对北京区域地质特征的简要概述。

1. 引言北京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9°26’-41°03’,东经115°42’-117°30’。

地层通常是研究区域地质特征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北京地区的地层特征进行总结和描述,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历史和地质构造。

2. 北京地区的地质背景北京地区地属于华北地块,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华北地区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1.4亿年前的古生代。

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事件,形成了丰富的地层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3. 北京地区的地层划分根据北京地区地质特征和考古学研究,通常将北京地层划分为如下几个地层单元:3.1 上新统上新统地层分布在北京地区最上方,由长城古城储层和其上部的基坑填充物组成。

这一地层主要由砂、砾和黏土组成。

3.2 中新统中新统地层为北京地区最主要的地层单元,由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

地层厚度约2000米至3000米。

3.3 下白垩统下白垩统地层主要分布在北京地表以下1000米至2000米的范围内。

这一地层主要由灰色砂岩和泥岩组成。

3.4 上白垩统上白垩统地层是北京地区较深地层,主要分布在3000米以深的地下。

这一地层主要由砂岩和砾岩组成。

4. 北京地区的地层特征北京地区的地层特征多样,下面列举一些典型的地层特征:•上新统地层通常比较松散,容易发生滑坡和地质灾害;•中新统地层中的红色砂岩在暴露于地表时呈现出美丽的红色,是北京地区的典型风景之一;•下白垩统地层中的泥岩具有较强的工程地质特性,对工程建设有一定影响;•上白垩统地层中的砂岩和砾岩是北京地下水的重要储层。

5. 北京地区地层的应用北京地区的地层研究对于地质灾害的预防、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地层特征,可以合理规划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预防地面沉降、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北京的地理特色

北京的地理特色

北京的地理特色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

它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形特征:北京地处环渥青内陆地区,周围群山环绕,地形呈碗状。

西北有燕山余脉,东部有西山丘陵,中部是平原地带。

这种环山拥城的地形为北京市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 气候特征:北京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由于地处内陆,加之地形环绕,北京气候干燥少雨,日照时间较长。

3. 水文特征:北京地处海河流域,主要水系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

由于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匮乏。

城市依赖于密云水库、昆明湖等水源地供水。

4. 自然资源:北京矿产资源较为贫乏,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八达岭长城、颐和园、故宫等著名景点。

此外,北京还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5. 城市布局:北京城市布局呈现"内城外省"的格局,中心城区为紫禁城,周围环绕着城市新区和卫星城。

城市建设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

北京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这座城市别具一格的风貌,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北京东部丰台顶一带地质构造特征

北京东部丰台顶一带地质构造特征

北京东部丰台顶一带地质构造特征
北京东部丰台顶一带地质构造特征:
一、基底构造
1、基底岩性:以火成岩为主,以泥质,砂质以及碎屑岩等火成岩组合而成。

2、基底裂隙:基底裂隙朝着南北、东西、东西和东北两个方向发育,中部以及南部发育较少,且以南北裂隙较多。

二、变形
1、地层变形:以断裂为主,整体变形发育不全,靠近丰台顶变形较为严重。

2、裂隙变形:裂隙发育朝着南北和东西两个方向发育,且多发育在南北方向,靠近丰台顶东西裂隙较多。

三、流体构造
1、油气井:油气井主要发育在北部和南部,以及东部,且以气井发育
较多。

2、岩溶构造:属于砂质-泥质夹层构造,以岩溶裂隙发育较少,且断层穿越构造较为常见。

四、岩性构造
1、岩性特征:火成岩为主,以泥质和砂质的火成岩组合交界,其中砂质岩层广泛分布,其他岩石以砂岩、灰岩和页岩开展。

2、古地层构造:主要以古生代沉积岩石为主,层位厚度较小,断层变形众多,具有较强的地质演化活动。

五、地貌构造
1、山地:环绕在北部、南部和东部,靠近丰台顶及其周围有小型山地群落。

2、水系:靠近丰台顶有少量河流,其他地区则以洼地均衡分布。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北京市的城市特征和建设成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北京市的城市特征和建设成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一、知识要点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1、自然地理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面向渤海,大致位于北纬40度、东经116度,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人文地理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全国对外交往中心。

、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明代长城被列入世界人类遗产清单。

3、环境问题一是自然环境问题:浮尘、扬尘、沙尘暴和水资源缺乏;二是人文环境问题:人口急增,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

解决途径:治理内蒙古自治区的沙漠,城市道路改扩建等。

二、跟踪训练4.如下图,这是被称为“北京之魂”的老北京胡同,完成小题。

(1)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有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A. 应全部拆除B. 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C. 根据建设需要拆除D. 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2)如今,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胡同,原因是()A. 旅游消费的钱少B. 北京胡同的环境好C. 北京胡同有独特的历史文化D. 北京胡同交通方便5.2018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这说明北京是()A. 全国的政治中心B. 全国的文化中心C. 国际交往中心6.北京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所在地,全国政协、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在北京。

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人民团体的中央机构都在北京办公。

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A. 全国的政治中心B. 全国的经济中心C. 全国的军事中心D. 全国的文化中心7.下面关于北京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B. 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C. 是现代化的大都市D. 是国际金融中心8. 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APEC欢迎晚宴致辞中讲到:“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为使“APEC蓝”保持下去,下列做法可行的是()①使用纸质贺卡表示祝贺②机动车实行单双号行驶③污染物排放企业全部停产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A. ①③④B. ②③⑤C. ①④⑤D. ②④⑤9.下列有关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是()A. 按地形区分,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南部B. 按干湿地区划分,北京属于湿润地区C. 按温度带划分,北京属于暖温带D. 按城市职能划分,北京是金融中心10.下列古城名称是指北京前身的是()A. 长安B. 燕下都C. 蓟城D. 临淄11.北京的高等院校、体育场馆、博物馆等的数量居全国第一,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A. 政治中心B. 国际交往中心C. 金融中心D. 文化中心12.读“北京市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市综合概述

北京市综合概述

北京市综合概述(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总面积16,800多平方公里。

平原地区有“北京湾”之称,从地理位置上看,其西拥太行、北枕燕山、东濒渤海,南向华北大平原,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纵横,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这里是沟通我国中原地区和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2、地形地貌:北京的西、北、东北面群山环绕、连绵不断,东南面为开阔的平原。

西部山地统称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山地统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两条山脉在关沟附近交汇。

东北部平谷县境的造山为燕山的西缘,与军都山交会于潮白河谷。

西、北、东北面连绵不断的诸山岭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

山区面积为10,41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2%,最高峰为位于西境的东灵山,海拔高度2,303米。

3、水系状况:境内主要河流有属于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和属于蓟运河水系的泃河。

这些河流都发源于西北山地,乃至蒙古高原。

其中泃河、永定河分别经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直接入海,拒马河、北运河都汇入海河注入渤海。

4、气候特点:“四季俱可喜,最佳新秋时”,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在8—12摄氏度。

冬季寒冷干燥,时有风沙;夏季潮湿多雨。

年均降水量600多毫米,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70%的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

最好的季节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

5、土壤特点:北京地区成土因素复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

可划分为9个土类,20个亚类,64个土属。

其空间分布特点是,全市土壤随海拔由高到低表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各土壤亚类之间反映了较明显的过渡性。

其分布规律是: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间有山地粗骨棕壤)—山地淋溶褐土(间有山地粗骨褐土)—山地普通褐土(间有山地粗骨褐土、山地碳酸盐褐土)—普通褐土、碳酸盐褐土—潮褐土—褐潮土—砂姜潮土—潮土—盐潮土—湿潮土—草甸沼泽土。

八年级地理北京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北京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北京知识点
一、北京的地理位置:
1. 北京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东经115°25',北纬39°56'。

2. 北京东临渤海,北靠内蒙古自治区,西接河北省,南界河北省和天津市。

二、北京的地貌特征:
1. 北京地势较为平坦,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2. 北京地表主要由黄土和沙土组成,地势逐渐向东北和西南两侧升高,形成了西山、八达岭和密云山等丘陵。

三、北京的气候特点:
1. 北京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暂,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2. 冬季寒冷干燥,常有北风,夏季炎热潮湿,降水集中在夏季。

四、北京的水系:
1. 北京市内有多条河流,其中最重要的是母亲河——黄河,从西南部流经北京市的西北边缘。

2. 北京还有一些小河流,如永定河、白河、京杭大运河等。

五、北京的人口和城市规模:
1.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众多。

2. 截至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约2170万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
城市之一。

3. 北京市辖区面积约16410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之一。

六、北京的交通:
1. 北京是中国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陆路、水路和空路交通。

2. 北京有多个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车等。

3. 北京还拥有中国最大的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亚洲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浅析北京城的建城优势

浅析北京城的建城优势

浅析北京城的建城优势摘要:每座城市都有其发育、成长和壮大的历史。

我国首都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六朝古都,从北京猿人的出现,就开始就开始有了北京的历史。

北京市燕蓟古国,都城史始于西周为燕都,在秦汉至五代时期曾三次成为都城,辽代成为陪都,正式成为皇都始于金代,是金代的中都。

兴盛于元明清三代。

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经济政治方面优越,是建立都城的好地点。

关键字:古城优越因素正文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端。

《汉书•地理志》载:“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师。

”[1]北京南北位置居中,是其成为都城的一个重要地理因素。

1、地形北京在燕山脚下,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连溯漠。

古人说它“形胜甲天下,扆山带海,有金汤之固……诚万古帝王之都”[2]。

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东三面为太行山与燕山山脉环绕,形成地理学上所说的“北京湾”。

“北京湾”内的北京小平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五千九百多平方公里,平原西北冲积扇顶部海拔约八十米,东南低处海拔仅二十米左右。

山区面积一万一千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在北京小平原的背后,平地崛起的崇山峻岭,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极大障碍。

幸而在崇山峻岭之中,有一些天然峡谷,形成了南来北往的通道。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是西北角的南口,一是东北角的古北口。

北京西部山区植被复杂,有植物约千种我国东北地区的植物多以北京附近为南界;而喜马拉雅和华南地区的植物多以北京为北界。

北京矿产资源丰富。

京西矿是全国著名的无烟煤矿,储量达二百多亿吨。

房山大石窝等地产汉白玉,马鞍山产青砂石,昌平白虎涧产豆渣石,为良好的建筑材料,是明清两代建筑宫殿、坛庙、园林的主要石料。

这些都是建筑都城的好资源。

由于断裂和沉降作用,北京山地边缘,形成许多山湾盆地。

2、河流水系现在看来,在北京小平原和华北大平原之间,到处都可以通行无阻。

北京综合概述

北京综合概述

北京综合概述————————————————————————————————作者:————————————————————————————————日期:北京市综合概述(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总面积16,800多平方公里。

平原地区有“北京湾”之称,从地理位置上看,其西拥太行、北枕燕山、东濒渤海,南向华北大平原,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纵横,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这里是沟通我国中原地区和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2、地形地貌:北京的西、北、东北面群山环绕、连绵不断,东南面为开阔的平原。

西部山地统称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山地统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两条山脉在关沟附近交汇。

东北部平谷县境的造山为燕山的西缘,与军都山交会于潮白河谷。

西、北、东北面连绵不断的诸山岭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

山区面积为10,41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2%,最高峰为位于西境的东灵山,海拔高度2,303米。

3、水系状况:境内主要河流有属于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和属于蓟运河水系的泃河。

这些河流都发源于西北山地,乃至蒙古高原。

其中泃河、永定河分别经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直接入海,拒马河、北运河都汇入海河注入渤海。

4、气候特点:“四季俱可喜,最佳新秋时”,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在8—12摄氏度。

冬季寒冷干燥,时有风沙;夏季潮湿多雨。

年均降水量600多毫米,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70%的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

最好的季节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

5、土壤特点:北京地区成土因素复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

可划分为9个土类,20个亚类,64个土属。

其空间分布特点是,全市土壤随海拔由高到低表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各土壤亚类之间反映了较明显的过渡性。

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地质要素

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地质要素

第2 期
1北 京是有 世界地 质公 园的首都城 市
目前 , 全 球 共 有 6 6家 世 界 地 质 公 园 ,其 中欧 洲 3 7
父 L _ 7
长 城 长 约 60k 0 0 m, 纬 向 展 布 于 中 国 北 方 的 山
家,中国 2 2家 ,日本 3家,伊 朗 1 ,马来 西亚 1 家 家, 巴西 l 家,澳大利亚 1 。2 0 年 9月 1 家 06 7日,在英 国 北爱尔 兰首府 B l s 召开的第 2届世 界地 质公园大会 e at f 上 ,“ 中国房 山世界 地质公园 ”正式 获得联 合 国教科 文
入 《 界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 世 。
16 8 7年 发 表 了第 1 有关 中国地 质 的论 文 ,. 出 了 篇 提 “震 旦 方 向 ” 的概 念 j 8 2年 德 国 学 者 Rc t fn ,18 i h e h o F ri n o e n dV n提 出了 “ d a 震旦 系”地 层名称 。11 年 98
界 上具有地 热资源的 6个首 都之 一 。 目前 ,北京有 1 个世界地 质公 园、6 个世界 文化遗 产地 。其 中,有 以喀 斯特景观 为特 色的房 山石花洞世 界地 质公 园; 横亘 于北 山火成岩上 的古代万里 长城 ; 于温榆 河下游 两大洪积扇之 间的古运河 位
房 山 周 口 店 “ 京人 ”遗 址 等 等 。 北
古 老 的人 工 运 河 。
地 质 公 园 北 部 大 石 河 流 域 有 百 花 山一 白 草 畔 园 区 、
圣 莲 山园区和 石花洞 园 区。大石河 北岸 有侏 罗纪 火 山 岩 构成 的草 旬景观百 花 山一 白草 畔 园区,北方 罕见 的 小 型岩 溶盆地 景观一 圣莲 山园区 。其 中,石花 洞 园区

地质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地质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地质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地质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布局、建设和发展方向。

在地质条件的影响下,城市的发展可能受到限制或受益。

本文将探讨地质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和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论述。

地形是城市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

地势平坦的地区容易进行土地开发和建设,有利于城市的扩张和交通网络的布局。

例如,北京位于华北平原上,地势较为平坦,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然而,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则可能造成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的困难。

例如,香港的山地地形给城市的规划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限制了城市的扩张和土地利用。

地质构造对城市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地质构造会直接影响到地下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例如,一些油田、煤矿等资源富集的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可能会形成资源型城市。

例如中国的大庆、石家庄等地,都是因为地下油田和煤矿等资源的丰富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相反,一些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沙漠或高寒地区,资源贫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地下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地下水的丰富可以提供城市的饮水和工业用水资源,但过度抽取地下水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层沉降等问题,给城市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中国的北方平原地区,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层沉降甚至出现塌陷等问题,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利用和保护。

自然灾害是地质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例如,地震、洪涝和滑坡等自然灾害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地震活跃带上的城市必须针对地震风险进行相应的规划和建设,采取一系列的防灾措施。

类似地,洪涝和滑坡等自然灾害也需要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予以重视。

例如,中国的长江流域地区常年受到洪涝的威胁,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以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北京的地理环境

北京的地理环境

北京的地理环境关键信息项:1、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形地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水系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地理位置11 北京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中心位置东经116°20′、北纬39°56′。

12 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

13 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

2、地形地貌21 北京市山区面积 10200 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 62%,平原区面积为 6200 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 38%。

22 北京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23 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

24 北京的山地有西山和军都山等,其中西山是太行山脉的一部分,军都山属燕山山脉。

3、气候类型31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32 全年无霜期 180 至 200 天,西部山区较短。

33 年平均降雨量 600 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 80%集中在夏季 6、7、8 三个月,7、8 月有大雨。

34 北京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为 112 至 136 千卡/厘米。

两个高值区分别分布在延庆盆地及密云县西北部至怀柔东部一带,年辐射量均在135 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的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 112 千卡/厘米。

4、水系分布41 北京天然河道自西向东贯穿五大水系: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布日期】2000.11.06•【字号】京国土房管环字[2000]473号•【施行日期】2000.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枪支弹药、危险物品管理正文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京国土房管环字(2000)473号2000年11月6日)各区县地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地质灾害管理办法》和国土资发〔1999〕392号文《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的精神要求,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现将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等有关事项明确如下:一、平原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征地面积在1公顷(含1公顷)以上的或非易发区内征地面积大于10公顷(含10公顷)并位于活动断裂带之上的建设项目,须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山区(含山前地带):线性工程(铁路、区县、市、国家级公路,大型输水、输气管道等)、城镇(村)新区和居民区建设,集中供水水源地、水利工程等必须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凡属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用地项目,可不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建设单位应将评估报告送交市国土房管局地质环境管理部门,由其组织审查认定;不做评估的,建设单位应到地质环境管理部门填写认定表(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除外)。

附件:北京市具有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单位(略)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暂行)一、总则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结合北京地区一年来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实践,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从2001年7月1日起实施。

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北京市 城市地质 成果 2021

北京市 城市地质 成果 2021

2021年,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局在城市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下是具体的成果和相关内容:一、综合评价城市地质环境状况1. 通过对北京市城市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包括地质灾害隐患点、地下水资源的受胁情况以及土壤污染等问题;2.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调查方法,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方案,为北京市城市地质环境的整治和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城市地质灾害风险分区1. 通过对北京市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确定了城市地质灾害风险分区;2. 提出了合理的风险防范和治理措施,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与保护1. 通过地下水勘查和利用情况调查,评价了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2. 针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为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城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修复1. 对北京市城市土壤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价,发现了土壤污染和退化的问题;2. 提出了一系列的土壤修复和环境保护措施,为城市土壤环境的修复与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绿色建材及资源综合利用1. 对北京市绿色建材及资源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2. 提出了推广绿色建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为实现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

六、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1. 构建了北京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并进行了实地演练;2. 提出了相关的救援与预警机制,为城市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综合利用这些成果,并继续深入开展城市地质科学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些成果也将为政府决策和城市规划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局将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城市地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灾害防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地质信息智能化管理与应用1. 通过引入先进的地质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地质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2. 将地质信息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相关领域有机结合,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北京的地质构造

北京的地质构造

三、北京地区的地质构造(一)地质构造分区北京市大地构造处于华北地台中部—燕山沉降带的西段。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既经历过大幅度地下降、接受巨厚的沉积,又产生过剧烈的造山运动。

特别是在中生代以燕山运动为主的构造变动,奠定了北京地区地质构造的基础骨架以及地貌发育的雏形。

伴随着地壳运动的发展,褶皱变动与断裂变动广泛发育,岩浆活动也很频繁,特别是酸性深成侵入岩体和中性喷出岩体的分布最广。

反映了中生代燕山运动的强烈活动程度。

之后,再加上新生代自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北京市的地质发展历史和地貌类型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北京市除去最北端(指怀柔县长哨营以北地区)外,广大地区都位于燕山沉降带范围之内。

在此区间,中、上元古界特别发育,是一套基本上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呈明显不整合关系覆盖在变质岩系之上,成为古老变质岩系之上的第一个盖层。

属于华北地台上一个狭长下陷地带。

再根据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等特点,可将本市划分为三个大的地质构造区。

1.西山凹陷(1)北京西山褶皱隆起区(2)北京向斜区(3)大兴隆起区 2.北山隆起(4)青白口穹窿区(5)延庆昌平活动断裂区(6)密怀升起断裂区3.蓟县凹陷(7)平谷稳定褶皱区1.西山凹陷包括北京西山山区和平原区的大部分。

地质特征是自晚古生代到中生代期间,地壳运动一直处于下降凹陷状态,因而堆积了巨厚沉积物(见表2-5上古生界、表2-6中生界地层表)故称之西山凹陷。

后经燕山运动影响,西部褶皱隆起成山(即北京西山);其东部则下沉埋藏于现代平原之下,上面覆盖有新生代的松散沉积物,形成北京平原。

根据地质构造变动的差异本区又可划分为三个地质构造单元。

(l)北京西山褶皱隆起区位于西山凹陷的西北部,包括整个北京西山地区以及山前隐伏地带,简称京西隆起。

主要由几个大型向斜和背斜构造组成隔档式褶皱构造区,其中著名的有:髫髻山向斜:轴向为北东—南西向,略成“S”状,西南又有百花山向斜,东北可延至妙峰山一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上拥有地热的6个国家首都之一。

长城、京杭大运河、元大都和明北京对世界的影响深远,这些都与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质背景有关系(见图1)。

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地质要素吕金波(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北京 102206)摘 要:北京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北纬40°,东经116°附近,是具有山区、平原和盆地的城市,是世界上具有地热资源的6个首都之一。

目前,北京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6个世界文化遗产地。

其中,有以喀斯特景观为特色的房山石花洞世界地质公园;横亘于北山火成岩上的古代万里长城;位于温榆河下游两大洪积扇之间的古运河;房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等。

关键词:世界城市;温榆河规划中心线;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P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03(2011)02-0008-04图1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分布1 北京是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目前,全球共有66家世界地质公园,其中欧洲37家,中国22家,日本3家,伊朗1家,马来西亚1家,巴西1家,澳大利亚1家。

2006年9月17日,在英国北爱尔兰首府Belfast召开的第2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并授牌,使北京成为全球第1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与门头沟、石景山、海淀和昌平等山区并称为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

1863年9月,美国学者Pumpelly Raphael来到北京西山调查煤矿,1867年发表了第1篇有关中国地质的论文,.提出了“震旦方向”的概念[1],1882年德国学者Richthofen Ferdinand Von 提出了“震旦系”地层名称[2]。

1918年瑞典人Johan Gunnar Andersson发现了周口店园区, 1923年奥地利人Otto Zdansky在周口店第1地点找到了第1枚人的臼齿化石,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周口店洞穴碎屑堆积物中发现了第1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

地质公园北部大石河流域有百花山—白草畔园区、圣莲山园区和石花洞园区。

大石河北岸有侏罗纪火山岩构成的草甸景观百花山—白草畔园区,北方罕见的小型岩溶盆地景观—圣莲山园区。

其中,石花洞园区发育岩溶洞穴群,洞层最多(8层),石盾200多个,为世界之最;毛细渗透水沉积的石毛(银狐),滴水沉积的石笋,流水沉积的石旗,池水沉积的月奶石,有被钙华掩盖的唐代题字,有《水经注》中记载的孔水洞[3]。

地质公园南部拒马河流域有白石山、野三坡、十渡和云居寺—上方山园区。

白石山园区发育大理岩峰丛地貌,野三坡园区发育岩溶峡谷地貌,十渡园区发育华北地区最为典型的房山地貌(新近纪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的组合形态)[4]。

石门花岗岩体的热力变质作用,“烤白了”高庄的汉白玉大理岩,成为紫禁城、明清皇陵和皇家园林的唯一石料区;“烤白了”云居寺—上方山园区所在的云带山,故有云水洞、云居寺之名[5]。

地质公园东部的良乡地热田和董家林西周遗址尚未划入地质公园。

董家林村附近发现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都城遗址,是北京城的发源地。

2 长城与大运河两大古建工程在北京交汇长城长约6000km,纬向展布于中国北方的山脉之中,是世界最长的军事工程。

京杭大运河长约1794km,经向展布于中国东部的平原上,是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两大工程一纬一经交汇于北京,为北京古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长城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墙。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6000km,横跨中国北方7个省、市、自治区。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修筑城墙。

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万里长城,以后各朝陆续增修,直至明代,逐渐形成如今的面貌。

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修建长城既要利用良好地形,又要克服山区许多地质灾害等问题,古人在这些方面都具有无比的智慧和毅力。

(2)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开于春秋,完于隋代,盛于唐宋,直于元代,疏于明清。

大运河北起通州,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等2市4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5大水系,全长约1794km,南达杭州。

大运河有2500多年的历史,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是世界上最长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

元朝为南粮北运开凿运河。

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元大都为中心的纵向大运河。

大运河分为7段,最北段称通惠河,自昌平区白浮泉经昆明湖至积水潭,长约82km。

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约186 km;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约400 km;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 km;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约186km;淮阴到瓜州称里运河,长约180 km;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km。

虽然大运河尚未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掩盖不了对世界的影响力。

北运河之上称温榆河水系,发源于十三陵盆地的东沙河、关沟的北沙河、寨口的南沙河和玉泉山的清河。

地质上处于潮白河洪积扇与永定河洪积扇的交汇处,两个洪积扇的溢出带水源丰富,成就了京杭大运河的最北段,是大运河的起点。

大运河工程既利用了地表水,又大量利用了山前洪积扇溢出带的地下水,其成效十分显著,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3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的地质背景北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和明十三陵具有特殊的良好地质背景。

(1)长城(北京段)长城北京段东起金山岭、中过慕田峪、西至八达岭,其地质构造特征使沿线最为壮观。

金山岭长城被司马台水库截成两段,称为“二龙戏水”。

人们发现水下不断冒出气泡,说明有泉水涌出。

共有2股泉水,东部泉水凉,西部泉水热。

登上金山岭,你会发现长城内外无论山岭、还是河流,都是东西走向。

长城脚下的沉积岩,长城南侧的火山岩和古北口侵入岩,也都是东西向延长的,这是因本区为印支东西向构造带的组成部分。

这里有一种有趣的地质现象,即10亿年前的元古代地层覆盖在1亿年前的火山岩地层上,违反了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的基本原理。

这是断层反冲活动的结果,在燕山构造运动阶段,沿着断层活动面,把老地层推覆到新地层面上。

古代的人类工程与天然的地质构造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是该处地质现象的一个特色。

慕田峪长城为古代黄花路渤海所下辖的7个隘口之一。

长城在这里呈西北-东南走向,东南低缓,西北陡峭。

这是因为东南的长城建在1.5亿年前形成的长园闪长岩体上,岩石中的矿物粒度细,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层较厚,基岩裂隙水丰富,形成了低缓的山坡和较好的植被;越过16号敌楼后,长城脚下的岩石变得陡峭,直上牛犄角鞭,高差达500m,长城坐落在12.2亿年前形成的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上,岩溶陡壁托起了长城。

在两种岩石的交接处,由于长园岩体阻水,形成了许多泉水。

八达岭海拔1015m,地质背景为花岗杂岩,岩石上的长城最为雄伟。

八达岭地区为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包括侵入体120个,出露面积540.45km2,可划分为8个超单元,20个单元。

在居庸关北的三轿子山附近,可以见到花岗岩上顶雾迷山组白云岩的景观。

在八达岭城关拐角处的花岗岩壁上,一条基性岩脉沿山而下,恰似一条青龙,故名“青龙桥”。

八达岭杂岩的主体部分为似斑状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是正长石、斜长石和石英,岩石坚硬,形成形状各异的花岗岩地貌,长城随着花岗岩地貌上下起伏,达到了自然与人类工程完美统一的效果。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个园区。

杨钟健建立了洞穴堆积层上部1~10层的中更新世地质剖面,贾兰坡建立了下部11~13层和底砾层的中更新世地质剖面。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洞穴,沿着马家沟组灰岩走向东西方向发育,顶盖堆积为第1层洞穴,山顶洞为第2层洞穴,猿人洞为第3层锁孔型洞穴。

裴文中和贾兰坡各发现3颗猿人头盖骨。

周口店猿人的发现结束了自19世纪末荷兰人E.Dubois发现爪洼猿人以来,猿人是人还是猿的争论,确立了猿人在人类演化史中的地位,建立了华北中更新统标准剖面。

(3)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金代建金山行宫,明代改建为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建为清漪园,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改建为颐和园。

全园以万寿山为中心,占地2.9km2,其中湖泊面积约占3/4。

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昆明湖底部的基岩为背斜构造,岩石为奥陶纪马家沟组石灰岩,突水性良好,遇到万寿山二叠纪红庙岭组砂岩的阻隔,极易形成诸多泉水。

元朝郭守敬引白浮泉水入大都城,注入昆明湖。

1996年12月28日,昆明湖进行了240年以来的第一次清淤,通过取样研究获知,昆明湖水起始于3500年前,3000年前稳定成湖,水生植物开始繁衍,公元1750年前属于天然湖泊。

1750年对湖区进行开挖,湖水的面积增加了1倍,从此变为人工湖。

天然湖与人工湖之间,在颜色、物质组成、生物遗骸组合、化学元素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6]。

园中之万寿山造景岩石为坚硬的长石石英砂岩,是距今2.4亿年前二叠纪形成的。

因其在门头沟的红庙岭出露比较完整,所以命名为“红庙岭砂岩”。

(4)十三陵明清皇家陵寝是我国明、清两朝皇帝营建的文物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丧葬制度和千百年封建社会的宇宙观、生死观、道德观和习俗。

现保存完好的明皇家陵寝有:明皇陵、明孝陵、明祖陵、明十三陵 、明显陵。

清皇家陵寝有: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3年7月,明十三陵和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约40km处,在方圆约40km2的小盆地里,分布着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

十三陵是江西地理术士廖均卿选定的,即符合两大山脉交汇的山势,又符合天空二十八星宿四分的地灵兽说,体现了天人合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

十三陵位于燕山与太行山的结合部。

太行山像一条龙脊沿北东方向横亘于华夏大地,龙头北达卢龙县,龙眼即为十三陵盆地。

燕山向东绵延,到八达岭一跃而起,第一个风水宝地就是十三陵盆地。

太行山脉体现的是“震旦方向”,燕山山脉体现的是纬向构造带。

一横一纵的交点就是十三陵盆地。

按照地灵兽说,十三陵后靠为玄武,盆地南面的红泥沟龙虎台(中更新世黄土)为朱雀,西面的卧虎山为白虎,东面的龙山为青龙。

盆地周边有中山口、老君堂口、贤庄口、灰岭口、锥石口、燕子口、德胜口、西山口和榨子口等9个入水口,1个出水口是位于十三陵水库大坝的东山口。

体现了9龙汇聚的特点。

东面的龙山顶部有一层石英砂岩,即元古代龙山组的命名地,龙山组砂岩比两侧的岩石坚硬,不易遭受风化,加上地层产状较陡,形成了突出的龙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