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达标训练题23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历史期中达标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期中达标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

微量泵快速计算公式及常用药配制方法
微量泵快速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预设的药物浓度、给药速率和输
液液体的速率来计算。

一般而言,计算公式为:
药物输注速率(ml/h) =药物浓度(mg/ml) ×给药速率(mg/h) /
(输液速率(ml/h))
在实际配制药物时,可以根据药物的浓度和需要的给药速率来准
确配制药物溶液。

通常的常用药物配制方法是将药物粉末溶解在适量
的溶剂中,然后根据需要的浓度来调整最终的溶液浓度。

配制好的药
物溶液可以通过微量泵进行输注,以实现精准的给药控制。

除了基本的计算和配制方法外,还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
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比如,对于易崩解的药物,需要特别注意
在配制和输注过程中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对于特殊患者(如儿童、老
年人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则需要根据其生理特点来调整给药速率和
药物浓度等参数。

综上所述,微量泵快速计算公式和常用药配制方法需要根据药物
特性和患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实现精准、安全的药物治疗。

同时,
医护人员在使用微量泵时也需要进行全程监测和调整,以确保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高一历史合格考试卷

高一历史合格考试卷

高一历史合格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中,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A. 皇帝B. 国王C. 君主D. 宰相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B. 增强了中央集权C.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 所有选项都是4.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货币经济的兴起B. 手工业的繁荣C. 城市商业的兴盛D. 所有选项都是5.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探索新航路B. 传播中华文化C. 寻找海外贸易伙伴D. 展示国威...(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共20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

7.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流放,这一年被称为“_________”。

8.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盐铁官营政策,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9. 唐朝的“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10.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修建的长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描述明朝海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明朝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4. 分析清朝末年的民族危机及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共20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变迁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一:《史记·平准书》记载,秦朝时期实行的是“井田制”,即土地国有,分给农民耕种。

材料二:《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朝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出现了“均田制”。

上海23年高中历史合格考卷

上海23年高中历史合格考卷

上海23年高中历史合格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描述,错误的是:A.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B. 火药在唐朝被用于军事C. 指南针在宋代广泛应用于航海D. 印刷术在元朝时期传入欧洲下列关于古代罗马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罗马帝国由屋大维建立,定都雅典B. 罗马帝国时期,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C. 罗马帝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D. 罗马帝国时期,民主政治达到极盛下列关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二战后初期,世界形成了两极格局B. 冷战期间,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C.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D. 当前世界格局已经形成了单极世界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是一场纯粹的文化运动,与政治经济无关B.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C.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都是意大利人D. 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封建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B.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C.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D. 古埃及人使用楔形文字记录历史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是因为英国资源丰富B.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C.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交通运输业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D.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地区开始沦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盛于唐朝B. 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C.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使科举制度僵化D. 科举制度一直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唯一方式下列关于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是一场纯粹的文化运动,与政治经济无关B. 宗教改革运动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和教义C.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D. 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都是反封建的,没有反侵略的内容下列关于冷战后世界局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 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C. 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威胁D. 当前世界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单极世界格局下列关于古代希腊文明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化的基石之一B. 雅典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C. 希波战争是古希腊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D. 古希腊文明是完全独立的,没有受到其他文明的影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达标训练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达标训练题

基础夯实1.右图是夏朝的启,下面对其取得王位的认识正确的是()A.“家天下”变为了“公天下”B.禅让制代替了王位世袭制C.是历史的倒退D.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分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功臣和王族成员,而平民不在受封之列,故乙同学被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正确选项为B项。

3.“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导学号52430047)A.先代贵族的后代B.功臣C.王族D.少数民族首领,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即王族,他们多被分封到富庶地区和战略要地。

4.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道:“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

5.《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周厉王命令禹出征,生擒反叛的诸侯王。

这说明宗法分封制下的原则遭到破坏,分封制趋向衰落,但还能维护王权。

6.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源于西周时期分封的鲁国;山西简称晋,源于西周分封的晋国,故C项为正确答案。

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六个省区的简称分别为豫、冀、湘、鄂、粤、桂,均不是西周时期封国的名称,故可排除A、B、D 三项。

高一历史上册达标训练题4.doc

高一历史上册达标训练题4.doc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达标训练【基础达标】1.(北京西城区模拟)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其目的是()A.壮大皇族力量B.保证列侯利益C.加强中央集权D.笼络王侯人心2.(福建高考卷,1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3.(安徽巢湖模拟)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中”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

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

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山东高考卷,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

即使在创业人刘邦去世之前,已有不少侯国,因有心和无心的差错,被削被除。

……这种加强中央统治的政策,至第五个皇帝刘彻在位期间达到极点。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1)材料中“‘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

(2)加强中央集权在“刘彻在位期间达到极点”的表现有哪些?材料二:赵匡胤力所能及的地方,中央集权措施执行得既轻快也彻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3)北宋是如何“轻快也彻底”地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考题回放】1.(广东高考卷,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后附标准答案解析)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后附标准答案解析)

江苏省2022~2023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二)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022.1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字姓氏以祖先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占很大比重。

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划界建国。

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

这源于西周实行的()A.禅让制B.分封制C.礼乐制D.郡县制2.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主火炬的巨型“雪花”设计,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

大雪花由标有参赛各国名称的“小雪花”组成,寓意世界大同,和谐包容。

这一设计蕴含的传统理念是()A.无为而治B.民贵君轻C.和而不同D.法不阿贵3.如图中秦朝的举措()A.推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B.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不利于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D.促进各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4.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

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铸造货币B.颁布推恩令C.推行儒学教育D.建立刺史制度5.千古帝乡,智慧襄阳。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这个时期被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6.《资治通鉴》记载:“(西晋)永嘉之乱,中州人士避地河西(今河西走廊),张氏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

”该现象体现了A.中原文化的拓展B.中西部经济融为一体C.社会分化的加深D.河西文化圈正式形成7.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

图中空白处应是()A.东汉B.C.北魏D.南宋8.高一(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为主题,制作如下示意图。

图中选官制度的标准依次是()A.军功、品行门第、才能B.血缘、品行门第、军功C.军功、血缘、才能门第D.品行、军功、才能、血缘9.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第23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第23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事必占卜的君王最有可能是()A . 夏王B . 商王C . 周王D . 秦王2.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A . “周王——卿大夫——诸侯——士”的等级序列B . “周王——诸侯——士——卿大夫”的等级序列C .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D . “周王——士——卿大夫——诸侯”的等级序列3.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A . 削弱庶子政治权力B . 区别大宗小宗C . 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 . 稳定统治秩序4. 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 .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 .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 .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5. 《中国历史十五讲》说:“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这一“政治制度”是指()A . 郡县制度B . 皇帝制度C . 行省制度D . 中央集权制度6. 选举是近代民主制中官员产生的重要方式,而在秦朝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 . 世代相袭B . 考试选拔C . 地方推荐D . 皇帝任命7. 一位西方学者评价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 .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8.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测练: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精品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测练: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精品

课时演练•固基提能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每小题4分,共48分)1.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指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这一主张A.蕴含了“一国两制”的精髓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2.“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行使主权②“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③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④“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下列有关澳门回归的史实,正确的有①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是澳门能够回归的主要原因②结束了葡萄牙长达400多年的占领③香港问题的解决,为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④澳门特区可以和台湾地区一样拥有高度自治权和军队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有关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大业B.都适用于“一国两制”C.都要与外国政府谈判D.都牵涉到外国势力5.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与“一国两制”政策相比,相同的根本目的是A.和平统一祖国B.以任何手段统一台湾C.实现两岸三通D.反对“台独”的分裂活动6.“国耻烟消两制统,中华儿女显风骚”诗中“中华儿女显风骚”事件得以实现是的因素包括①“一国两制”的构想② 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署③中华民族的认同感④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7.“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转。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合格考检测题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合格考检测题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课合格考试题一、单选题1.商代的方国与商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西周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推行()A.禅让制B.礼乐制C.分封制D.井田制2.据史载,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该材料表明商、周时期的中国()A.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B.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C.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D.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3.西周时,每一个受封的诸侯国都是周王室的一个军事据点,是王室的地方代言人,代行周王的统治。

在诸侯国对王室承担的义务中,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形成对王朝的护卫。

这反映了()A.“天下为公”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一切以程文为去留”4.西周时期,只有大宗才有祭祀宗庙的特权,因而各级大宗受到同族子弟的尊崇,形成以血缘亲疏为界限的宗庙等级关系。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5.夏朝是中华文明兴起的典型代表。

以下属于夏文明成就的是()①世袭制代替禅让制②实行内外服制③中央设行政、军事等机构与职官④青铜器何尊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6.下图是一片刻有文字的龟腹甲,上面刻写了一些有关占卜的内容。

对这一实物史料说法正确的是()A.所记内容为盘庚迁殷以前的占卜辞 B.出土自浙江良诸古城遗址C.所刻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D.出自河南安阳殷墟遗址7.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中国姓氏的这一特点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8.“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的迹象。

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A.“满天星斗”B.“多元一体”C.“同出一脉”D.“兼容并蓄”9.如图所示的制度在哪个朝代实行过()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0.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组织“玉·见——红山·良渚文化展”,精选260多件文物进行对比展示,共同见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23历史一月选考答案

23历史一月选考答案

23历史一月选考答案比别人多一点努力、多一点自律、多一点决心、多一点反省、多一点学习、多一点实践、多一点疯狂,多一点点就能创造奇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后,共60分后)1.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

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忽略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c.统治者治国策略具备灵活性d.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2.《后汉书?卷二十六?韦彪》有载“谋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大学》中存有“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a.仁义观念就是统治者治国之本b.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c.齐家治国就是孝子的最低崇尚d.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3.王国维在旁述古代中国某朝代一制度时说:“古人非无人知晓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

”由此推论,这一朝代最终还是确定()a.嫡长子承继制b.分封诸侯制c.道家无为而治d.科举取仕制4.所列就是考古挖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中。

它充分反映出来当时()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a.等级秩序遭毁坏b,周王推崇薄葬c.贵族阶层已经开始衰败d.墓葬制度完善5.宗法制导致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存有公,卿门存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更多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就是徽商顺利的关键因素。

这说明宗法制()a.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b.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d.具有多样的政治、社会功能6.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

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真题含答案D卷

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真题含答案D卷

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真题含答案D卷一、选择题。

1.商人在攻灭了夏之后“因于夏礼”,继承了华夏文化并且将其发展壮大;起源于白狄的周在取代商以后,自称夏人之后,是中原文化正统,将自己族群与四周“蛮夷戎狄”区分开来。

这种做法旨在()。

A.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确立起民族融合的观念C.形成华夏同源的文化心理认同(正确答案)D.加强宗族文化传承意识2.据记载,周天子将神农氏的后代文叔封于许,建立许国。

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

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分封制(正确答案)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正确答案)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4.如图是《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正确答案)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5.唐代诗人王维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妇起缝素。

”诗中所反映的是()。

A.生产上的精耕细作B.生活上的男耕女织(正确答案)C.分配上的自给自足D.政策上的重农抑商6.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下列各项能为其提供依据的主要是()。

A.坊市界限严明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正确答案)C.出现地域性的商帮D.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7.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A.设立三省,分散相权(正确答案)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8.某历史学家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

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

其旨在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解放战争
【达标训练】
【基础达标】
1.(2010年浙江金华模拟)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
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

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B.实行土地改革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D.开展经济建设
“本月忧患最深……
2.(2010年北京海淀区模拟)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
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

”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3. 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诗中写到:“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线争立功。

”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
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D.军民鱼水情
4.(2010年江苏黄埭中学模拟)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
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

毛先生于8月28日应约来渝,进见蒋主席,曾作多次会谈;同时双方各派出代表,政府方面为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先生,中共方面为周恩来、王若飞两先生,选在友好和谐的空气中,进行商谈,获得左列之结果,并仍将在互信互让基础上,继续商谈,求得圆满之解决。

——《国民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 10.10)材料二关于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举行和平谈判事宜,中共中央本日决定:(一)谈判开始时间:四月一日。

(二)谈判地点:北平。

(三)派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为代表,周恩来为首席代表,与南京方面的代表团举行谈判,按照一月+四日毛泽东主席对时局的声明及其所提八项条件为双方谈判的基拙。

(四)将上述各项经
广播即日通知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按上述时间地点,派遣其代表团,携带为八项条件所需的必要材料,以举行谈判。

——《中共中央宣布与国民党反动政府和谈决定》(1949.3.26)
(1) 两次谈判是在什么情况下举行的?谈判的结果怎样?
(2) 蒋介石既要谈判,又拒不履行协议,为什么?
【考题回放】
1.(2010年北京高考卷,18)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
加()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2010年安徽巢湖模拟)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安徽巢湖人),一生为和平而奔走,被誉为“和平将
军”。

1945年以后,他曾代表国民党当局先后与中共进行两次和谈,你认为这两次会议应该是()
①1945年重庆谈判②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③1949年北平谈判④1949年北京政协会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17课解放战争
【达标训练】
【基础达标】
1.解析:从材料的信息时间是1945年,地点是重庆,不难理解是国共重庆谈判,然后分析正确答案即可。

答案:C
2.答案:B
3.解析:由“民工送粮食”“随军争立功”可以判断正是由于解放区的土改使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生活上有保障。

而A项也是由C项派生出来的。

答案:C
4.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1949年4月”、“大江”和“金陵”。

故选A.
答案:A
5. 答案:(1)第一次重庆谈判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举行的,这实际上是蒋介石假和平的举措。

为争取和平民主,共产党派代表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签定了《双十协定》。

北平谈判是在三大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的形势下,蒋介石发出了“求和”声明,国共双方在和平谈判八项条件基础上进行谈判,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遭到南京政府的拒绝。

(2)国民党两次要求谈判都是假谈判,是缓兵之计。

重庆谈判是蒋介石为争取时间准备内战,北平谈判是蒋介石为了重新编练军队,准备卷土重来,李宗仁是想与共产党划江而治,他们达不到目的,就拒绝签字。

【考题回放】
1.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三大战役的掌握。

根据图示反映的东北解放军入关的重要提示,应该先排除辽沈战役,因为根据史实此时的东北解放军入关是为了参加解放平津的战役,所以此题正确的选项是C。

答案:C
2.解析:“政协会议”不是中共与国民党的和谈,排除②④,故选①③。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