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存储量综合评价问题的研究

合集下载

海河,地表,地下资料分析

海河,地表,地下资料分析

海河,地表,地下资料分析一、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总体情况1、1地下水资源量总体情况据海河流域2000—2019年水资源公报,2000年以来,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平均为224×108m3,与1956年以来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相比明显减少,减少15%以上。

近20年中的18个年份地下水资源量少于多年平均水平,占比90%。

仅有2012年、2016年在多年平均水平以上,主要是因为该两年降水量均在600mm以上,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增加一成以上。

尽管如此,此两年的地下水资源量也仅是略高于多年平均水平,分别仅比多年平均值高6%、3%。

近20年来,降水量高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年份有7年,其中有5年地下水资源量低于多年平均水平。

以上分析表明,2000年以来,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常年维持较低数值,即使在丰水年,转化成的地下水资源量依然较少。

流域地下水总体呈现水量少,且资源转化率不高的特点。

1、2对降水的响应点绘近20年海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度地下水资源量的关系表明,作为主要的地下水补给源,降水量与地下水资源量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二者线性相关系数R为0.95。

年降水量在400mm 左右时,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50×108m3,降水转化为地下水资源的比例约为11.7%;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时,地下水资源量约为280×108m3,降水转化成地下水资源的比例约为14.6%。

因此,降水是影响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最主要的因素。

此外,海河流域降水转化成地下水资源的比例不高。

二、地下水资源供水变化趋势2、1地下水供水情况海河流域地下水供水量近20年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

2000—2007年间地下水供水量在250×108m3以上,维持在较高水平。

2008—2012年间基本维持在230~240×108m3之间,比以往有所减少。

2014年年底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到2019年流域地下水供水量减少至160×108m3。

海河流域水资源的紧缺属性与对策

海河流域水资源的紧缺属性与对策

海河流域水资源的紧缺属性与对策海河流域是我国华北平原最重要的水资源集中区之一,也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区域。

然而,长期以来,海河流域的水资源严重缺乏,且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海河流域的水资源紧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海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水资源的有限性。

该地区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无自然湖泊,且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受到控制,水资源补给较少,难以满足大量人口和生产活动对水的需求。

其次,海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与污染也导致其紧缺。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用水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海河流域的水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而水资源的供应量并没有相应增加。

同时,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也严重污染了海河流域的水质,降低了可用水资源的数量。

再次,气候变化也对海河流域的水资源造成了巨大影响。

长期以来,该地区降水量少、分布不均,蒸发大,干旱气候较为严重。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海河流域面临更加频繁和严重的干旱和水灾,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

面对海河流域水资源的紧缺,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问题:首先,应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提高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节约利用率。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改善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工业用水设备的改造,提高回收再利用率;推广居民节水器具,培养节水意识,减少日常生活用水浪费。

其次,应加大水资源调度与建设力度。

通过合理的水资源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跨流域调水,使各个区域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同时,加大水库和调蓄能力的建设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效率。

此外,应强化水资源保护与治理。

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改善海河流域的水质。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的监测与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问题。

加大水源地保护的力度,加强对违法取水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跨区域和跨行业的协调与合作。

制定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流域内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协调与合作。

海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与研究

海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与研究
水 量趋 势见 图 1 。
— — —
尤其 是 自 2 O世 纪 8 O年代 以后 。 流域进 入枯 水段 . 再
加上 人类 活动影 响加 剧 .引起海 河流域 水文 下垫 面 的重 大变化 . 加剧 了海 河流域 的水 资源短 缺 。 根据 统

计 资料 分析 .9 8 2 0 19 — 0 5年年 降雨 量 及水 资 源状 况
1 海河流 域水 资源状 况分 析
11 水资 源现状 . 海河流 域总体 上属 于资源 型缺水 地 区 。 统计 . 据 多年 平 均 (9 6 2 0 15 - 0 0年 ) 资 源量 为 3 04亿 m3 水 7. 。 按 20 0 5年 人 口 计 算 . 人 均 水 资 源 占 有 量 仅 为
水平 的提 高及人 口的增加 .年生 活用 水量 增加 是必
7 48 4 .6 3 .8 4 . 3 . 8 5 . 12 9 9 80 80
28 4 .8 .2 14
供 总 4.3 0 03.3 3.3. 水 2 . 4.9 9 7 6 l0 445 03 01 6Z 9 7 8 4 8 o8 6
地 r 6 .28647 1 . 2 下 供 量2.636 7 02.29 5 水 125 Z2. 2.6647 3 9 7 7 2 26
其 供 量 5 3

通过对图 1 分析可知 :①在最近几年的工业生 产 中节水 工作 已经 有 了一 定成 效 .但 还需 要进 一 步 的控制与强化 :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 ② 居民生活
地 r 2 7 2 . 4 2 2.2. 下 资 量 5 132.7 13 . 4 75 水 3 2 216 629 6 5 . o4 .5 9 1

海河流域地下水管理问题的思考

海河流域地下水管理问题的思考

3 0 0 1 7 0 )
摘 要: 介绍 了海 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现状 , 分析 了当前海河流域地下水管理 中存在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问题 , 从 6个方面对如何进

步加 强海河流域地 下水管理进行 了认 真思考。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3 2 8 ( 2 0 1 3 ) 0 6 — 0 0 0 1 — 0 3
5 6个 发展 到现在 的 1 6 4个 .超采 区面积也 由原来 的 5 . 6万 k m 发展 到现在 的 l 8万 k m 。 海 河流域 多年平
作 用 。笔 者通 过对海 河 流域水 资 源总 体情 况 和地 下
水 开 发管 理 中存 在 问题 的分 析 ,提 出进一 步 加强 流 域 地 下水管 理 的对 策 。
与 自然 失衡 , 水 污染 程度 严重 与生 态环境 恶 化 , 水 土
流 失仍 未遏 制 与绿地 覆盖 剧减 ,区域 间资源 利用 无 序 与水 事 纠纷频 发 。
全 国地 下水 的利 用 量 已经 达 到 1 1 0 8亿 m, . 其
中北 方地 区 占了 8 7 %, 3 5 %的用水量 来 自地 下水 。全 国6 6 0个城 市 中 ,有 4 0 0个 以上 的城市 以地 下水 为 主要 水 源 :利用 地下 水灌 溉 的农 田面积达 到 了 4 0 % 以上 。全 国的地下水超 采 区由上世纪 8 0年代初 期的
关键词 : 地下水 ; 管理 ; 流域 中图分类号 : T V 2 1 3 . 4 ; P 6 4 1 . 8
水资 源是 关乎 经济 安全 , 粮食 安 全 , 生 态 安全 和 国家 安全 的基 础性 自然 资源 和战 略性 经济 资 源 。地 下水 作为水 资 源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具有 水 质 、 水量 稳 定 和 天然 调蓄 能力 强等 特征 。 在保 障 经济社 会 发展 、 居 民生活用 水 及生 态环 境平衡 方 面具 有不 可 替代 的

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研究

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研究

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研究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中重要的水资源。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需要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

一、地下水资源的调查方法1. 地下水位观测法地下水位观测法是最常用的地下水调查方法之一。

通过在一定区域内布设地下水位观测井,定期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以及地下水补给和补出情况。

2. 地下水泉眼调查法地下水泉眼调查法主要用于寻找地下水的出露点,通过调查地下水泉眼的分布和水质状况,可以初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潜在储量和质量。

3. 地球物理勘探法地球物理勘探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重力场和地震波传播等数据,来推断地下水分布和水层特征的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电法、磁法、重力法和地震法等。

4.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航空平台上的遥感传感器获取地表特征和地形数据,进而推断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含量。

常用的遥感技术包括热红外遥感、多光谱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等。

二、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1. 地下水的水质评价地下水的水质评价是对地下水中溶解性物质、微生物和有机物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地下水是否适合用于饮用、灌溉和工业用水等目的。

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包括酸碱度检测、重金属含量分析和微生物数量测试等。

2. 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评价是对地下水储量进行估算和评估。

常用的方法包括水量平衡法、井水位变化法和数学模型模拟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分析地下水的补给、补出和补量等因素,来估计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3.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评价是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评估。

评价的指标包括水量平衡、水质变化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通过评价这些指标,可以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建议。

结论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的基础。

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报告

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报告

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需求。

通过综合分析地下水资源的水文地质特征、水质状况和水量变化趋势,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并在某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资源在该地区的利用程度已接近或超过可持续利用的界限,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

1. 引言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压力日益增大,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水质的恶化。

因此,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 地下水资源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资源的水文地质特征是评价其可持续利用性的基础。

本研究通过对地下水层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文特征等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了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储量分布特点。

同时,还对地下水层的渗透性、含水层厚度、水位变化等进行了研究,为后续的水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3. 地下水资源的水质状况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水质状况是评价其可利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研究通过对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分析,获取了地下水中常见污染物的浓度数据,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和硝酸盐等。

这些污染物的存在对地下水的可利用性和人体健康构成了威胁。

4. 地下水资源的水量变化趋势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水量变化趋势评价是评估其可持续利用性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通过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补给量的监测,分析了地下水资源的水量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地下水补给量逐渐减少。

这表明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已接近或超过可持续利用的界限,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5.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与管理建议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评价方法包括水文地质特征评价、水质状况评价和水量变化趋势评价三个方面,通过综合评价得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等级。

海河流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

海河流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

海河流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1)海河流域水资源现状海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264亿m3,约为黄河径流量的1/2(580亿m3),长江的1/40(9600亿m3),河流方面流域内仅有5.75%的河流径流深大于200mm,与黄河流域(12.56%)、长江流域(89.16%)相差甚远;而湖泊方面海河流域仅有白洋淀1个湖泊水域面积超过100km2,与黄河流域(3个)、长江流域(21个)差距较大,总的来说海河是我国水资源量较为匮乏的流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河流域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温度升高而流域降雨量常年偏少,海河流域逐步变为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

当前流域总人口约1.4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50m3,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3%。

海河流域1956~2010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约为197.4亿m3,其中1956~1979年平均250.1亿m3,1980~2000平均174.8亿m3,而2000~2010平均113.2亿m3,仅为1956~2000年资源量的52.4%,海河流域地表水水资源量整体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流域内部来说,海河南系为地表水资源量最丰富的地区,1956~2010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0.2亿m3,其次是滦河水系(47.5亿m3)与海河北系(45.5亿m3),徒骇马颊河水系为14.2亿m3。

据统计多年以来海河流域降水量也呈下降趋势,但与明显下降地表水资源量和河流径流量不同,海河流域降水量下降幅度较低,1956~1979年平均降水量564.8mm,1980~2000平均499.9mm,2000~2010平均483mm,与历史最高值相比,2000~2010年平均降水量仅下降14.4%;从流域内部来看,各水系平均降水量差距较小,降水最多的地区是徒骇马颊河水系,1956~2010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3mm,其次是海河南系(542mm)与滦河水系(537mm),海河北系降水量最少,为480mm。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分析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分析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分析地下水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利用角度出发,探讨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未来潜力。

一、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是对地下水的储量、化学性质、水质和水文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通过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蓄水能力、供水能力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评价地下水资源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下水储量的评估。

通过对地下水井位、水位、水质、补给量以及补给区域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估计出地下水资源的储量。

其次是地下水水质的评估。

地下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安全利用,因此对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如硝酸盐、重金属等进行监测和分析非常重要。

最后是地下水的水文特征评价。

水文特征包括地下水层位、补给衰减规律、水化学特征等,这些特征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是,地下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必须与补给量相匹配。

如果地下水过度开采,将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沉降或者水质退化等问题,进而影响到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

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地下水开采量非常重要。

其次,地下水开发利用必须注意保护地下水水质。

地下水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污染物等,如果不经过适当的处理,直接使用地下水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地下水利用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水质保护制度,保证地下水的安全利用。

最后,地下水利用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壤等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地下水的超采或过度利用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因此,在地下水利用规划和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需求,确保地下水的合理利用。

结论地下水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评价和利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保护

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保护

海河流域各二级流域的地下水资源量列于表 +中 ( 深层承压地下水的补给来自流域西部边缘补给区 的径流和上覆含水层的垂向渗流 ( 但是 &水平径流非 常缓慢 & 而垂向渗流量很小 ( 因而大部分深层承压含水 层中的地下水可以认为是补给有限的 j 埋藏 k 水(
, * + h g g年海 河流域 用 水 总 量 为 1 * g 2 g g e+ # & Wf E 其 中& 开采地下水的供水量) 即 地 下 水 利 用 量为 , * , 而地 表水的 利用 量为 + " g * 2 0 h e+ # & 0 + 2 % , e+ # Wf E * 在海 河流域 地下水 的 利 用 在 总 水 资 ( 由此可 见 & Wf E
编号 J ? H L 二级流域 滦河及河北沿海诸河 海河流域北支 海河流域南支 徒骇河 S 马颊河流域 合计 " 或平均 ) 地下淡水可开采量 J ? N H O H ? N ? R P R N P J H M N H Q J R ? N P ? J P P R年地下水利用量 J L N P L K Q N Q R J K P N K H L ? N K L ? R H N Q O 利用量 ’ 可开采量 J N ? J J N R Q J N Q H J N L M J N K O
" ! W W X ) " ! #% ’ ) * ( + , -V . / 0 1 2 3 4 ( 5 /( + 6 5 / ( 7 5 : 0 2: 29( : ; -/ : < /+ ( 6 : 2 (
编号 J ? H L 二级流域 滦河及河北沿海诸河 海河流域北支 海河流域南支 徒骇河 S 马颊河流域 合计 " 或平均 ) 浅层地下水 J J N H P L H N P M J ? M N K O H H N H M ? M P N L L 深层地下水 H N L Q J ? N R O H O N R O P N ? L Q L N ? K 合计 J L N P L K Q N Q R J K P N K H L ? N K L ? R H N Q P

地下水的储量与水资源评估

地下水的储量与水资源评估

地下水的储量与水资源评估地下水是人类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水资源评估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的储量与水资源评估的相关内容。

一、地下水储量的概念与特点地下水储量指的是地下水在地下储存的总量。

地下水不仅以地下水流形式存在于地下水层中,而且还储存在岩石裂隙、孔隙、土壤孔隙等空间中。

地下水对于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下水储量具有以下特点:1. 储量地域分布不均衡:地下水的储量地域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的地下水储量存在着明显差异。

一些地区地下水资源富集,而另一些地区地下水资源匮乏,需要进行合理评估和管理。

2. 地下水埋藏深度不同:地下水埋藏深度不同,导致地下水的可利用程度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埋藏在较浅层的地下水更容易开采利用。

3. 地下水补给和补给途径复杂: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降雨和地表水的渗漏,同时也受到地下水周边环境的影响。

补给途径的复杂性对地下水储量的评估提出了挑战。

二、地下水储量评估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地下水储量,科学家们引入了许多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常用的地下水储量评估方法:1. 地下水位观测法:通过对地下水位的动态观测和分析,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可以初步了解地下水储量的分布和变化状况。

2. 地电法:地电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分布来探测地下水资源的方法。

通过分析地下电阻率数据,可以揭示地下水储量的情况。

3. 岩心分析法:通过对岩心样品的物理和化学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层的孔隙结构、含水层的厚度和水文地质特征,从而评估地下水储量。

4. 数学模型方法:科学家们编制了许多数学模型来模拟地下水的流动和储存。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和条件,计算地下水的储量和水文过程。

三、水资源评估与管理水资源评估旨在合理评估和管理地下水、地表水等各种水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地下水储量、水质、水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

1. 数据收集与分析:水资源评估的第一步是收集各类水文地质数据,包括地下水位变化、降雨量、蒸发量等。

地下水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

地下水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

地下水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各种水资源中,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储备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地下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也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有效的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二、地下水资源评估的重要性地下水资源评估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的基础。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质量、分布等情况,为制定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准确的地下水资源评估有助于避免过度开采。

如果对地下水资源的储量估计不足,盲目开采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甚至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同时,评估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可以提前发现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保障供水安全。

三、地下水资源评估的方法(一)水文地质调查通过实地勘察、地质钻探等手段,了解地质结构、含水层特征等,为评估地下水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二)水均衡法根据水量的收支平衡原理,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排泄量和储存量。

(三)数值模拟法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地下水的流动和变化,预测未来的地下水资源状况。

(四)同位素技术通过分析地下水中同位素的组成和变化,揭示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和年龄。

四、地下水资源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一)数据不准确水文地质数据的获取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和误差,导致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二)模型局限性现有的评估模型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地下水资源的真实情况。

(三)人类活动影响的复杂性城市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机制复杂,难以准确量化。

五、地下水资源管理策略(一)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根据地下水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合理的开采量,避免过度开采。

(二)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保护区,限制污染源的排放,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

(三)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对地下水的需求。

(四)完善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地下水位、水质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管理研究

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管理研究

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管理研究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它结合地形地貌、气候、岩土体等因素,形成各地特色的地下水资源类型,并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用水。

地下水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利用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

因此,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管理研究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

一、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地下水资源的评估主要包括资源总量、可用量以及水化学成分等内容。

其中,资源总量评估是地下水资源评估的基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地下水测井和钻孔资料,了解地下水分布的空间分布特点、水层厚度、充水深度和地下水质量等情况,以确定地下水的潜在资源总量。

可用地下水量评估是指在满足一定的水质和水量要求下,地下水的可开采储量。

可用地下水量的评估需要结合地下水资源的地质特征、水环境和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

同时,需根据地下水历史开采量、外部水源引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可用地下水量的可持续开采量。

水化学成分的评估是对地下水水质的综合分析,有助于了解地下水水质、水化学特征以及水体的二次污染状况。

水化学成分的评估可以为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包括地下水开发、水源保护、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

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管理,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同时依据管理精神,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地下水开发是利用地下水的核心环节,开采方式、采矿量、水质监测和维护等均需要加以管理。

对于一些特殊区域,如井田、河谷或者灌溉地等地,需严格控制开采量,避免出现超采和水位下降等问题。

同时,开采过程中还需注重水质监测,防止对地下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水源保护是指通过立法、政策等途径,对地下水水源区域进行保护和管理。

水源保护主要目的是防止,减轻水源区域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通过加强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水源区的问题,避免水压下降和水质下降等抵触。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对地下水在地方分布和物流上进行优化运用,减少损失和浪费。

海河流域水资源量演变分析研究

海河流域水资源量演变分析研究

海河流域水资源量演变分析研究王佰伟1,张存龙1,刘诗剑2(1.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 300170;2. 拉萨市水利局,西藏·拉萨 850012)摘 要:为研究海河流域长期以来的水资源条件及其变化情况,对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的长时间系列,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进行了趋势性分析,并对其年际变化进行了量化分析,同时分析了近20年所面临的水资源形势,对水资源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长期时间尺度来看,海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均呈显著衰减趋势,同时伴随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近20年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相比历史长系列,分别衰减17.06%、30.62%;地下水资源量衰减4.64%,衰减幅度相对较小。

据此可得出结论,从水资源天然禀赋的角度,海河流域面临的水资源条件较以往更为不利。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大外流域调水力度、按不同水源特点进行管理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趋势检验;海河流域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2)03-0015-04海河流域区位重要,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同时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区域。

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量的约1%,但承担着10%以上的人口用水和约12%的灌溉面积,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区域,水资源极度脆弱。

海河流域的关键脆弱性为水量短缺[1],加之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2-3],水资源量问题成为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

有研究表明,海河流域降水和水资源量变化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趋势,年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4],山区径流逐渐减少[5],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变动较大[6],在没有新的水源、流域年降水量在500 mm以下情况下,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将是不安全的[7]。

鉴于以上情况,有必要对海河流域长期以来的水资源演变情况进行研究,在分析水资源长期演变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认识流域发展所面临的水资源条件和形势,提前谋划水资源配置和布局,应对水资源长期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10996471_海河平原地下水超采情势及应对策略探究

210996471_海河平原地下水超采情势及应对策略探究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在海河平原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海河平原水资源问题,事关首都水安全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意义重大。

2014年实施了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随后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河北省开展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2017年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山东、山西和河南。

很多科研工作者也对此进行了有关研究。

如,田艺民等[1]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储量与埋深变化特征;刘蓉等[2]研究了海河平原地下水累计可恢复超采量;王卓然等[3]分析了2021年强降水对海河平原地下水动态影响;王金哲等[4]对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开展了评价;方樟等[5]从水资源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及阈值的概念与确定方法,为地下水的有效管理找到了一种新的出路。

以往研究人员更多关注于地下水超采的成因及变化特征方面,而对于治理措施研究较少。

本研究在分析近年来研究者对海河平原地下水超采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超采的情势及成因,重点从工程措施方面探究了地下水超采应对策略,望有助于地下水资源保护。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海河平原属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的全部平原及河南、山东两省的黄河以北平原区,即海河流域平原区,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

区域地势平坦,山前平原最高海拔不超100米,自西、北、南向渤海湾倾斜,海拔高度逐渐降低。

地质构造按成因和形态分为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中东部冲积平原和滨海冲积海积平原。

地下含水层根据其埋藏条件和水力性质,自上而下划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

区域属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8mm ,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区域内有海河、滦河、徒骇马颊河等三大水系。

近年来,区域降水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且存在旱涝交替现象。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实践研究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实践研究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实践研究地下水是地球的重要水资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因此,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地下水资源的理解、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和实践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下水资源的理解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的地下岩石或土层中积聚的水体,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水资源。

地下水的水源很多,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向地下渗透形成的。

各国地下水的总储量、可采储量及可供开采储量都可能有所差异。

同时,地下水也是非常稀缺的水资源之一,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普遍存在地下水过度开采、污染和流域水平分布不均等问题。

二、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是指通过对流域水循环特征、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水化学水质和水环境的评价,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目前,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1. 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其核心是将多个评价指标进行统一评价。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熵权法、模糊综合评价等。

这种方法评价结果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影响,因此需要选取合适的权重分配方法。

2. 特征值评价法特征值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指标特征值进行评价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每个指标的极限值、平均值和分布情况,确定指标的评价标准,并对每个指标进行分级打分,最终得出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

3. 监测分析法监测分析法是对地下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测和分析,进而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方法。

它可以用于分析地下水水质和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揭示地下水开采对水质和水量的影响。

这种方法需要进行长期、广泛的监测和分析。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实践研究随着地下水资源受到关注度的提高,各国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实践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

1. 兰州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兰州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典型的地下水资源开采地区,当前地下水资源面临着过度开采和污染的问题。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综合评价策略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综合评价策略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综合评价策略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而地下水资源管理与综合评价策略则是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分配的关键。

本文将从地下水资源的现状、管理模式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地下水资源管理与综合评价策略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

一、地下水资源现状据统计,我国地下水总储量达到25000亿立方米,是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地下水资源国家。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和松散的管理制度,我国地下水资源遭遇了严重的污染和衰退。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状况公报》透露,全国地下水超采率高达、59.6%。

此外,地下水污染现象也日益严重,农村地下水井中超标率达到、55.8%。

因此,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二、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式地下水资源管理包括政府和社会的双重管理模式。

政府管理是地下水资源的主体管理方式,主要包括制订行政法规,实施地下水资源调查与监测、划定水源保护区、实施污染防治等。

社会管理则是政府管理的补充和延伸,主要体现在地下水利用的各个环节,包括水井修建、地下水取水、水土保持和土地利用等方面。

当前,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政府管控不到位、地下水资源管理法规不健全、重视管理而忽视监督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及时解决。

三、地下水资源综合评价方法地下水资源的综合评价是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

综合评价主要分为自然评价和社会评价两个方面。

自然评价侧重于地下水资源地质、地貌、水文、水质、水量等自然因素,而社会评价则强调地下水资源在经济、生态、民生等多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基于这两个方面的评价方法,可以制订出合理的地下水资源管理策略和措施,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四、地下水资源管理与综合评价策略应对措施强化地下水资源法规制度,明确政府和社会各自的管理职责和权力。

制定地下水资源有序利用计划,以及建立模型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分配。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积极开展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科学开采。

山东省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省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省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翟继光;周荣星;乔吉仁;翟胜昔;刘勇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山东省海河流域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300m3,各类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约70亿m3,其中地下水占20%,为保障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度开采了大量地下水,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加强流域翻水资源统一管理力度,通过节水并结合外流域调水,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控制地下水超采,实现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1页(P25)
【作者】翟继光;周荣星;乔吉仁;翟胜昔;刘勇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东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东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东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德州市水利局潘庄引黄灌溉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
【相关文献】
1.海河流域城市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状况研究 [J], 付贵
2.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存储量综合评价问题的研究 [J], 李玉倩;李绍飞;孙书洪
3.海河流域沉降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J], 董克刚;王威;于强;易长荣;周俊
4.大连市滨海河谷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J], 王卫东;宋庆春;李宝兰;巩建

5.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特征和开发利用潜力 [J], 杨会峰;任宇;孟瑞芳;李文鹏;李泽岩;支传顺;包锡麟;李长青;柳富田;吴海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和保护对策研究

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和保护对策研究

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和保护对策研究
周根富;解文静
【期刊名称】《自然资源情报》
【年(卷),期】2022()1
【摘要】为研究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2000年以来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状况,以及影响地下水资源主要因素的作用。

从自然条件的角度研究了地下水资源量与降水量的相应关系,从人类活动影响角度分析了地下水供水量和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外调水对地下水置换的作用。

结果表明,近年来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减少明显,地下水供水量虽然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开发利用程度依然很高,地下水水位与开发利用程度相关关系明显。

同时,近年来随着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外调水对地下水置换作用明显。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对策。

【总页数】5页(P25-29)
【作者】周根富;解文静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利防汛物资储备中心;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8
【相关文献】
1.海河流域城市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状况研究
2.转变用水观念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促进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山东省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4.海河流域中东部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补给与释水机制探讨——兼谈深层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性5.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保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的评价及处理对策研究

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的评价及处理对策研究

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的评价及处理对策研究作为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问题历来是水环境专家学者讨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如何、如何去评价其水质状况、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和策略是本文研究的焦点。

标签: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对策水资源做为一种可循环可利用的有效而且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自然资源,其作用和价值自然无需赘言。

沿海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对于沿海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意义重大,其不断更新循环地供应着人们的日常用水和工农业用水。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沿海居民的滥用浪费地下水资源、工农业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居民淡薄的保护和珍惜地下水资源的思想和意识及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都对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的水质造成极大威胁。

1沿海地下水水质评价的重要意义好水养健康人,好水也能带来好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

对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水质状况的研究这个问题做出仔细深入的分析是保证沿海地区经济有序发展和居民安居乐业的良好途径。

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很有必要,充分体现了水质研究的必要性和学术价值。

第一,研究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水质状况问题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沿海地区的地下水水质现状,这也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和数据。

这对提高沿海地区水环境领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多少会有所帮助。

第二,研究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水质状况问题也可以给沿海居民一个了解自身地下水水环境和水资源状况的机会,这对增强他们珍惜、爱护和保护自己的地下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思想意识及促进相关行为活动都会有作用。

2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水质评价体系关于沿海地下水水质评价的系统模式或系统模型多种多样,许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都提出了很多的评价系统模型。

本文在基于多种因素考虑基础上提出针对本文内容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体系,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评价目标本文研究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并对其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对沿海地区的地下水水质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为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地下水方面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2)评价方法本文在综合参照多种评价模型基础上,采用的是地下水综合评价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 它 区域 的地 下 水资 源存储 量评 价提 供 参考 。
[ 键 词 ] 海 河 流 域 ; 下 水 资 源 ; 储 量 ; 合 评 价 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 存 综
[ 中图 分类 号 ] T 2 . 2 V1 1 1
[ 文献 标识 码 ] A
[ 章编 号 ] 1 0 文 0 4—1 8 2 1 0 0 0 1 4( 0 0) 6— 0 1—0 3
ltl o r,g o ite p o r und tr q n iy i n z u a e s sv r o . I sco sse t he a t lst to fg o dwa wae ua tt n Ca g ho nd H ng huii e y po r ti n itntwih t c ua iuai n o r un —
[ 摘 要 ] 将 模 糊物 元模 型 与改进 的层 次 分析 法相 结合 , 建 了地 下 水 资 源存储 量评 价 模 型 , 构 并将 其 应 用到 海
河 流 域 的 五 个 典 型 区域 — — 石 家庄 、 山 、 州 、 水 和 天 津 的 地 下 水 资 源 存 储 量 评 价 中 , 算 结 果 表 明 五 个 典 型 区 唐 沧 衡 计 域 中 石 家 庄 水 资 源 存 储 量 相 对 最 好 , 于 中 等 程 度 , 津 和 唐 山地 下 水 资 源 较 贫 乏 , 水 和 沧 州 地 下 水 资 源 很 贫 乏 。 属 天 衡 评 价 结 果 与 相 关 资 料 显 示 的 各 区 域 地 下 水 系 统 实 际 情 况 基 本 吻 合 , 验 证 了所 选 指 标 及 所 构 建 模 型 的 合 理 性 , 为 这 可
q a t yi f et i l r a— — a j ,C n z o ,H n s u ,S ia h a g a d T n s a n H i e R v rB s s h e u ni v pc e s t ni y a a F ni i n a g h u e g h i h i u n n a g h n i ah i ai .T er— jz e n s i h w ta i hj z u n ru d a rq a t i a u d n r l i l ,g o n w tr u ni n T a j n a g h n i a ut s o t n S ia h a ggo n w t u ly s b n a t ea v y ru d ae q a t y i i i a d F n s a s h i e i te t nn s
trs se s o n b e e a tma e i l b sc ly e y t m h w y r l v n t r s a ia l ,wh c e i e ai n l y o e i d x s s e ,a d o f r e e e c o o r — a i h v rf s r t a i f h n e y t m i o t t n f sr f r n e frc mp e e h n i e a s s me to ru d t rr s u c s so a e q a t y i t e r a . e sv s e s n f o n wa e e o r e tr g u n i n o h r a e s g t K e wo d : i e Rie s n,g o n wa e e o r e ,so a e q a tt y r s Ha h v rBa i r u d t rr s u c s tr g u n i y,c mp e e sv v l ai n o rh n iee au t o
21 0 0年 1 1月
第3 2卷
第 6期
No ., 01 v 2 0 Vo . 2 N0. 13 6
海 河 流 域 地 下 水 资 源 存 储 量 综 合 评 价 问 题 的研 究
李 玉 倩 李 绍 飞 , 书 洪 , 孙
( . 北 省 天 津 市永 定 河 管 理 处 , 北 天 津 3 0 3 ; . 北 省 天 津 农 学 院 水 利 工 程 系 , 北 天 津 3 0 8 1河 河 0 11 2 河 河 0 3 4)
Re e r h m pr he i e Ev l s a c on Co e ns v a uaton I s f G r ndwa e s ur e i s ue o ou t r Re o c s
So a eQu n i n Hah v rBa i tr g a t yi ieRie sn t
neig Taj gi l r olg ,Taj 0 3 4, hn ) er , i i A r ut eC l e ini 3 0 8 C ia n nn c u e n
A bs t t Co bi ng he u z mat r — ee e nd m p o d a l i h e a c p oc s m e h r ac : m ni t f z y te lm nta i r ve naytc i r r hy r e s t od,he r un t g o dwae e tr r — s ur e t r g o c s so a e qua tt v l to n iy e aua in mod lwa ug e td,whi pp i d i he a s s m e fg o dwae es ur e tr g e s s g se ch wasa le n t s e s nto r un trr o c sso a e
LI Yu — qi an . LI Sha — f i o e ,SU N hu — ho S ng
( . o g igR v r n g me tO f e i T a j ,T a j 0 ,C ia 2 D p r n f trC n ev n y E g 1 Y n dn i e Ma a e n f c n ini i n i i 3 0 1 hn ; . e at to e o s ra c n i nn 1 3 me W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