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物理课标标准pdf 1.pdf

普通高中物理课标标准pdf 1.pdf

普通高中物理课标标准pdf 1.pdf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使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够真正落地落实,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19年正式颁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其中明确地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怎么考”“考什么”的问题,因此,高考一轮复习一定要按照《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的要求进行。

一、坚持立德树人,把握正确的育人导向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当教师站在育人的视角来组织一轮复习,也就把握住了高考复习的方向。

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复习观念调动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是所有学习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完全可以说没有自主学习,学习就没有真正地发生,自主学习也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突出且重要的位置。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设计适合学生学习阶段的课时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要有坚持学习的意志力,从而达到使学生“乐学”“会学”“持续学”的目的,本期杂志中的《基于高考试题的作业设计与思考——以2021年全国乙卷第24题为例》一文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实例。

实例。

三、抓住复习重点,在夯实基础上狠下功夫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明确高考考查的必备知识,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按照知识呈现的“四步法”,即知识的表象、知识的本质、知识隐含的规律及知识的实际应用加以审视,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在一轮复习中打好基础就像建房子一样,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在一轮复习中,一定要让学生树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因为这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实施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实施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实施引言高中物理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物理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教学的基准,旨在提供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规范。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并探讨如何在教学实施中融入标准要求。

1.课程理念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主体地构建知识体系。

在教学实施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过程。

2.教学目标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这些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3.课程内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了各个模块的内容要求,如力学、热学、光学等。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兴趣爱好进行知识选择,确保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4.教学方法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鼓励采用实验、观察、计算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实验教学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重视实验教学的实施,要求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论总结等环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实验技能,并注重安全教育和实验道德的教育。

6.跨学科整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鼓励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提倡物理知识与科技、数学等学科的联系。

教师应开设相关的跨学科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领域。

7.课堂评价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堂评价的内容和形式。

教师应综合运用笔试、实验报告、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8.素质教育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应将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选修课程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还规定了选修课程的设置,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推荐相应的选修课程,并与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10.教学资源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等。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实验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1. 运动与力学a)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规律b) 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规律c) 力的基本概念与牛顿定律d) 转动与力矩e) 力的合成与分解2. 热学与热力学a) 温度与热量b) 热传递与热平衡c) 热力学第一定律d) 热力学第二定律e) 熵与热力学循环3. 光学与光学现象a) 光的本质与光的传播b) 反射与折射c) 光的干涉与衍射d) 光的偏振与波动性4. 电学与电磁学a) 电荷与电场b) 静电场与电场能c) 电流与电路d) 电磁感应与电动势e) 电磁波与电磁辐射5. 原子与核物理a)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b) 化学中的物理现象与原子物理c) 原子核与核反应d) 放射性与核能利用e)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三、教学要求:1. 遵循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实例分析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融通知识与技能,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

3. 鼓励学生理解和接受科学的发展和变化,了解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4. 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报告撰写等实验技能。

5. 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观察力、分析力、创新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评价方式:1. 知识和应用:通过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进行学生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的评价。

2. 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过程记录、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评价学生实验技能的发展情况。

3. 科学探究与创新能力: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课题研究等评价学生科学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4. 学科素养和能力:通过课后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发展情况。

物理课程标准用苏科教材的教学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用苏科教材的教学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用苏科教材的教学要求引言课标要求: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4.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初步体验观察的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

3.初步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说明:对本节所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不做过多的解释。

例不探究引起长、短蜡烛熄灭的原因等。

二、体验科学探究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初步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2.通过经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初步知道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说明:不需要死记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不要介绍表面张力。

第一章声现象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一、声音是什么教学要求:1.通过生活体验,初步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了解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具有能量。

5.初步养成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的习惯,感受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说明:不需要解释声波是一种纵波。

二、声音的特征教学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3.了解音色也是辨别声音特征的一个要素。

4.能了解响度与频率都相同而音色不同的声音的波形是不同的。

最新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资料

最新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资料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说明为贯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帮助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我们组织编写了《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下面对《要求》做几点说明:1.《要求》以《课标》为依据,兼顾我省使用的高中物理教材,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是对我省高中物理教学的终端要求。

2.《要求》按《课标》中规定的模块编写,每个模块以《课标》中规定的二级主题的顺序逐个展开,每个二级主题中包含内容标准(与《课标》对应内容相同)、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部分。

3.“学习要求”对二级主题的内容,从知识、技能、体验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表述中使用的行为动词的界定与《课标》中行为动词的界定相同。

4.部分行为动词的说明物理1本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在学习这部分基础内容时,学生要初步经历对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物理学的思想,了解物理学在技术上的应用和物理学对社会的影响,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受到熏陶。

(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变化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变化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变化一、引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对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本文将从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以前版本的主要变化。

二、知识结构的调整1.知识点的增加和优化:相比以前版本,新版物理课程标准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如电动势与电位差的关系、电流在导体中的传播速度等。

同时,对一些过时的知识点进行了删除或调整,使得物理课程更加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要求。

2.知识内容的深化和扩展:新版标准对一些核心知识进行了深化和扩展,增加了对物理原理的更加深入的解释和探讨。

例如,对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学习更加突出其物理本质和实际应用,拓宽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三、能力培养的强调1.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新版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新版标准增加了对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的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简单的物理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结论总结。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新版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四、教学方法的更新1.探究性学习和问题驱动的教学:新版标准提倡采用探究性学习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2.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新版标准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完整版)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版)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版)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修订背景:1.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对新课标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也是修订的重要参考。

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优化了课程结构,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3.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明确了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4.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研究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后,将分为三六九等。

学生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研究三本必修模块的物理课程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

如果学生打算在高考中选考物理,还需研究三本选择性必修模块,总共六本书。

此外,有意发展兴趣特长或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还需研究三本选修教材。

因此,高中物理研究需要九本书,才能达到最高境界。

新修订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结构分为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

必修模块是合格性考试内容,而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模块则是等级性考试内容。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注重物理核心素养的达成。

此外,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则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基于经验证据、建构理想模型、利用数学工具、形成抽象理论,研究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基本粒子等自然界一切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物理学的这一“基础”特性,决定着它始终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的制度规范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古希腊时代的自然哲学,到十七、十八世纪的经典物理学,直至近代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等,皆体现了物理学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也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和深入认识。

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高中物理课程立足于促进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联,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

高中物理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与发展性,既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又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选择空间。

(二)基本理念1.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注重体现物理学科的本质特征,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实践应用、科学态度、科学责任等方面深入发掘和提炼学科育人价值,充分体现物理学科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独特作用,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2.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高中物理课程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升学或就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研究崇明县宏达中学王琴内容摘要: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研究,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发学生产生问题,鼓励学生想象与思考,促进学生体验与探究;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通过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积累经验、丰富学习经历,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学习团队的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共同的学习理想与目标,积极的互赖与信任,良好的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

因此,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研究对于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物理教学师生互动传统的物理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即使师生在互动也是低质量的互动,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应是教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观念,主动地进行建构的过程。

互动应该是双向的,即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有交互。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本课题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功能导向(一)理论依据1、构建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

这就提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

2、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经精辟地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师生间和生生间互动,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提供了可能。

3、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引言高中物理课程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备科学素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重要基础。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推进高中物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发展,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掌握物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理解物理法则和原理,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认识物理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具备物理实验和测量的基本技能,能够合理设计、精确进行、准确处理实验数据,掌握科学工具和仪器使用方法,认识实验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3.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提高物理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流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价值。

4.具备基本的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带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具备初步的科技报告和科普宣传能力。

二、教学内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物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如运动学、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式和定律,理解其意义和应用场合。

2.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变化规律,如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和物理解释,理解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法则。

3.电荷、电场、电流与电路,如库仑定律、欧姆定律、基本电路结构和电路分析方法等,要求学生掌握电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应用物理解释和公式计算电路效应。

4.光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如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偏振等,要求学生掌握光的基本特性和现象,理解各种现象的物理原理和现象解释。

5.热学基础知识和热力学过程,如热量、温度、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和热力学循环等,要求学生掌握热学基础知识和理解热力学过程的物理规律。

三、教学方法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地位,强调开发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全国版)

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全国版)

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全国版)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全国版)1. 引言本课程标准旨在为高级中学物理教学提供全国统一的基本规范,以指导各地学校开展物理教学活动。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高中物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高校相关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2. 课程目标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通过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学生应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认识物理学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3. 课程内容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五个一级主题,具体如下:3.1 运动的描述与测量本主题包括质点、参考系、坐标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以及位移、路程、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3.2 力的作用与能量本主题包括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概念,以及牛顿运动定律、功、能量、动能、势能等物理量的计算和转换。

3.3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本主题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以及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3.4 电磁现象与电磁波本主题包括电荷、电场、电流、磁场等概念,以及电磁感应、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等知识。

3.5 现代物理与技术本主题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基本理论,以及核能、半导体、光纤通信等现代物理技术和应用。

4. 实施建议为了保证高中物理课程的顺利实施,本课程标准提出以下实施建议:4.1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4.2 教学资源学校应配备相应的物理实验器材和教学设施,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目????? 录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二、课程具体目标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二、共同必修模块三、选修模块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附录1:物理实验专题附录2:物理专题研修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物理课程标准及苏科教材的教学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及苏科教材的教学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及苏科教材的教学要求物理课程标准及苏科教材的教学要求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课标要求:1.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结合功的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3. 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和过程。

4. 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5.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6. 理解机械效率。

7.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杠杆教学要求: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4.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5. 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6. 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7.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说明:只对有明显转动轴、且处于平衡状态下的杠杆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滑轮教学要求: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 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对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 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5. 了解滑轮组的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学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6. 了解轮轴的工作原理和斜面可以省力的原因。

7.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说明:对轮轴和斜面问题只要求了解其原理或特点,不要求进行定量计算。

三、功教学要求:1. 理解功的概念,经历实验探究体验做功的过程,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省高中物理教学的终端要求。
2.《要求》按《课标》中规定的模块编写,每个模块以《课标》中规定的二级主题的顺序逐
个展开,每个二级主题中包含内容标准(与《课标》对应内容相同)、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
部分。
3.“学习要求”对二级主题的内容,从知识、技能、体验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表
述中使用的行为动词的界定与《课标》中行为动词的界定相同。
4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10.超重与失重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并对超重和失重现象 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建议]
1.教学中应注意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如在摩擦力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调查日常生活和 生产中利用静摩擦的事例;在弹力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 使用目的(如获得弹力或减缓振动等),或引导学生制作简易弹簧秤,并用胡克定律解释其工作 原理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预测、考虑、经历、体验、参加、
经历
参观、查阅 体

体会、关注、注意、关心、乐于、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 反应
敢于、用于、发展、保持
应反应等
形成、养成、具有、领略、体会、 具有稳定态度、意志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思考
领悟
目录
必修 1
2
必修 2
5
选修 1-1
8
选修 3-1
12
选修 3-2
1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x=v0t+ 2 at2 和
推论公式 v2-v02=2ax)。 11.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实验,认识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知道自由落体的概念。 结合具体例子的分析,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体会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

物理课标学习要求与教学建议

物理课标学习要求与教学建议

三、教学建议
3.快与慢、探究速度的变化
将重点放在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是否变化的方 法上,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的 概念。启发、引导学生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社会调 查、访问、上网查询等活动,了解自然界中的各 种速度大小:如运动最快与最慢的动物、交通工 具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视野,倡 导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 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3.快与慢、探究速度的变化
建议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学 生逐步建立、理解速度概念。将教学重点放在 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物理意义上来。可借 助图表展示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以帮助 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概念。让学生亲自动手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并进一步指出应如何正 确测量时间和长度。
(2)若第一航道快速航班航行的平均速度为50 km/h,选择第二航道比第一航道全程可节省多少 航行时间?
5.借助图表展示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通过 实验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
例6 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 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 中数据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 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 相同的条件下比较 时间的方法。
号,说明该处有能传递信息的

三、教学建议
1.了解电磁波在医用、生活、通信和军事 等方面的应用。
关于人类传递信息的发展历程,以及电磁波 在医用、生活、通信和军事等方面的应用,可 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成PPT进行 展示交流。本章学习可以重组教材,学习目的 以扩大知识面为主。
三、教学建议
2.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知道光是 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参赛者 甲 乙 丙
时间t/s 13.6 13.8 13.7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二、课程具体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二、共同必修模块三、选修模块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附录1:物理实验专题附录2:物理专题研修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90420100404)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90420100404)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二、课程具体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二、共同必修模块三、选修模块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附录 1:物理实验专题附录 2:物理专题研修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3-3
本模块属于选修模块,供选考物理的高中学生选修。

本模块划分为: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四个二级主题。

能量是贯穿于所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物理量。

本模块用能量的观点分析热运动的问题。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热现象的规律,应用统计思想和能量转化与守恒规律解释现象、处理问题。

本模块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首次涉及统计思想,学习中要注意统计思想在日常生活和解释自然现象中的普遍意义。

通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生将进一步认识能源开发、消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一)分子动理论
[内容标准]
1.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道其实验依据。

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2.了解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认识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理解内能的概念。

3.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解释气体压强。

4.通过调查,了解日常生活中表现统计规律的事例。

[学习要求]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了解一般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通过实验估测分子的大小。

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意义,会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行计算或估算。

2.分子的热运动
认识布朗运动。

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热运动,知道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的作用力
知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4.温度与内能
知道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

知道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建议]
1.认真做好布朗运动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微粒的布朗运动。

2.在热现象中人们关心的不是个别分子的情况,而是大量分子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

一开始就强调这个统计观点,对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热现象,将会有所帮助。

3.在进行温标教学时,不需要推导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二)固体、液体与气体
[内容标准]
1.了解固体的微观结构。

会区别晶体和非晶体,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2.了解材料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及应用,体会它们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了解液晶的微观结构。

通过实例了解液晶的主要性质及其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4.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解释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交流讨论日常生活中表面张力现象的实例。

5.通过实验,了解气体实验定律,知道理想气体模型。

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解释气体压强和气体实验定律。

6.知道饱和汽、未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了解相对湿度。

举例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对人的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习要求]
1.固体
了解固体的微观结构。

会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特点与纳米材料的特性,体会它们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液体
知道液体的微观结构的特点。

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解释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交流讨论日常生活中表面张力现象的实例。

对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毛细现象不作要求。

了解液晶的特点,知道液晶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

3.气体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气体实验三定律,并能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的观点解释气体实验定律。

不要求用气体实验定律进行定量计算。

知道理想气体的模型。

4.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知道饱和汽、未饱和汽和饱和气压。

了解相对湿度,不要求用相对湿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了解空气的相对湿度对人的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食盐晶粒的外形,做好显示云母晶体和玻璃非晶体导热性不同的演示。

2.通过石墨和金刚石晶体结构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到,同一种物质,微观结构不同,宏观性质可以有很大差异。

3.可让学生运用p—V图象、p—T图象、V—T图象分析有关理想气体的状态参量的变化规律。

4.通过投掷硬币的探究性实验,体验统计规律的意义。

做好小球模拟分子碰撞器的实验,理解气体压强产生的机理。

(三)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内容标准]
1.通过有关史实,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

体会科学探索中的挫折和失败对科学发现的意义。

2.认识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用能量守恒观点解释自然现象。

体会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3.通过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

初步了解熵是反映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学习要求]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了解两种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有关史实,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

体会科学探索中的挫折和失败对科学发现的意义。

认识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用能量守恒观点解释自然现象。

体会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知道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认识第一类永动机的思想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3.热力学第二定律
通过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

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知道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原因。

初步了解熵的意义,初步知道熵增加原理。

[教学建议]
1.认真指导学生阅读“焦耳的实验”这个阅读材料,使学生知道焦耳实验的原理,并理解焦耳实验的重要意义。

2.为了使学生理解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可举出永动机的事例来说明,但这种说明不宜过细,更不必具体论证其不可能性。

3.对于熵这个概念只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不必做过细的讨论。

4.登录相关网站,了解有关学科领域对“熵”这个名词的应用。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标准】
1.认识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讨论能源开发和利用带来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3.尝试估计一些厂矿、交通工具及家用电器的能源消耗。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注意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

【学习要求】
1.能源与环境
通过搜集资料,认识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讨论能源开发和利用带来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联系实际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节能的习惯。

【教学建议】
1.调查所在地区运往外地的主要货物,在综合考虑降低能耗、方便运输、减少污染、保证安全、减低费用、减少交通拥挤等因素的基础上,讨论运输这些货物的可能方案。

2.让学生结合生活事例,研究如何提高加热器(如煤气灶、热水器等)的热效率。

3.讨论技术进步对利用自然资源和节约能源等方面的影响。

4.可让学生结合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间的关系等撰写小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