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doc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doc

江西省弋阳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开辟新航路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葡两国扩充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充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2、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并且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在()A、18世纪下半叶B、17世纪C、18世纪上半叶D、17世纪下半叶3、下列因素中推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圈地运动的进一步进行C、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D、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4、18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织布机5、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A、以重工业为中心B、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C、范围更加广泛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6、下列哪一项不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方式()A、国际贸易的发展B、人口和资本的流通C、武力威逼和殖民统治D、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7、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的变化有()A、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B、小农经济完全解体C、中国出现了买办阶级D、自然经济不再占统治地位8、下列各项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建立近代的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一些抵制9、最早在我国出现的近代企业是()A、洋务派兴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10、以下对中国民族工业在近代发展缓慢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欧美列强的压制B、中国实业家的能力有限C、清政府对民族资本缺乏政策保护D、各级官吏敲诈勒索11、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可以说明商朝时()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12、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A.西汉B.东汉C.唐代D.宋代1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的重要条件是()A.农业生产的发展B.手工业水平的提高C.商品经济繁荣D.手工工场出现14、西欧开辟新航路的最根本原因在于()A.西欧航海家们都相信地圆学说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道C.指南针已在欧洲得到普遍使用D.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15、在新航路的开辟中,①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②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③西班牙人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5).doc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5).doc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5)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请将第Ⅰ卷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卷相应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5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县政治”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2.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 )A.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3.江南贡院始创于1168 年,起初为县府学考试场所。

1368 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江南贡院举行。

江南贡院见证了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该制度产生于( )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依据雅典民主,以下哪些人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公民克里昂的妻子B.贵族布拉达斯的妻子C.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D.雅典公民克里昂5. 公元前449 年,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刻于12 块铜板之上的某部法律条文。

该法律的特点有( )①有一些习惯法②是成文法③是公民法④是万民法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②D. ①④6.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 ) A. 议会发生了变化,国王没有变 B. 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握国家大权C. 国王和议会的地位都发生了质变D. 只改变了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其本质没有变化7. 1956 年我国发现一处古墓群,出土了包括兽骨、铁锛(一种工具)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

高一历史宜春统考试卷

高一历史宜春统考试卷

高一历史宜春统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2. “百家争鸣”现象主要出现在哪个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3. 下列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推行郡县制C. 焚书坑儒D. 建立科举制度4.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政策是:A. 重农抑商B. 闭关锁国C. 开疆拓土D. 推行科举5.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以下哪项产生了重要影响?A. 农业发展B. 手工业发展C. 文化繁荣D. 商业繁荣6. 宋朝时期,经济的繁荣主要得益于:A. 农业技术的进步B. 商业贸易的兴盛C. 手工业的发展D. 交通运输的便利7.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传播中国文化B. 进行贸易往来C. 展示国威D. 寻找海外资源8.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削弱藩王权力B. 推行地方自治C. 加强对外贸易D. 鼓励地方发展9.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项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北京条约》10. 下列哪项不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主义11-20. (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统一货币是________。

3. 唐朝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________年间的政治局面。

4. 宋朝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________。

5.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共进行了________次下西洋的航行。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请简述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宜春高一历史统考试卷

宜春高一历史统考试卷

宜春高一历史统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土地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A. 井田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B. 井田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土地私有制C. 井田制→ 均田制→ 土地私有制→ 两税法D. 均田制→ 井田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B. 推行分封制,统一货币C. 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D. 推行分封制,统一度量衡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设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加强了皇权的集中C. 导致了士族门阀的崛起D. 限制了社会的发展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求海外资源D. 征服海外国家5. 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B.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6.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A.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B.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C. 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D.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7.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C. 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倒退D.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8.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恢复经济建设B. 进行土地改革C. 建立新中国D. 继续抗日战争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A. 实现了工业化B. 实现了农业现代化C. 实现了科技现代化D. 实现了全面现代化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A. 经济体制改革B. 政治体制改革C. 文化体制改革D. 所有选项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从商鞅变法到秦汉,政府推行“编户齐民”制,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

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绘制成册。

这一变化说明政府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B.积极应对土地兼并问题C.经济管理职能发生变化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2.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地狭人众,力耕不足糊口,比户养蚕为急务,墙隙田旁悉树桑”。

蚕桑收入高于稻作,其生产的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要求也均高于水稻等粮食生产。

这表明,太湖地区A.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B.城镇化进一步发展C.耕织分离的倾向加强D.传统技术不断革新3.1954年,东北考古工作队在辽宁辽阳三道壕一带,发现了西汉村落遗址,清理出土、石、砖、瓮墓葬103座,共出土文物2815件。

其中有农业生产工具铁铧、铁鑺、铁铲、铁锄、铁镰、插刀等一整套农具148件。

据此可以推知西汉时期A.东北冶铁技术全国领先B.农业生产水平提升C.铁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农业生产体系完备4.学者许倬云认为,东汉时期长江流域、四川盆地及东南地区的人口增长非常显著。

政府通过移民,使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人口压力大为减轻。

根据许倬云的分析,汉代人口分布的变化A.加剧了汉代的人地矛盾B.加快了少数民族内迁的步伐C.缓解了边境地区的危机D.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平衡5.金景芳先生认为鲁国的“初税亩”是在公田上取一份地租外,在私田上又取一份,结果公家所得多于什一,而形成所谓“二”,故哀公云“二吾犹不足”。

据此可知A.鲁国率先承认土地私有B.鲁国财政收入成倍增长C.井田制度并未彻底废除D.赋税改革推动鲁国称霸6.范仲淹有诗句形容当时的农村状况,“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

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25分)1. (1分)(2019·深圳模拟) 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人”与“世界”被发现所起的共同作用是()A .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B . 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C . 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D . 巩固了欧美资产阶级的统治2. (1分)(2017·吉安模拟) 思想—行动—结果是人类活动的一般规律。

以下遵循这一规律的是()A . 和魂洋才—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B .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C . 民族民主意识—拉美民族独立战争—建立一系列的新兴国家D . 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蓬勃兴起—英国完成工业革命3. (1分)成为17世纪英国在印度进行大肆掠夺和野蛮扩张的代表人物是()A . 克莱武B . 本丁克C . 章西女王D . 威廉·富拉登4. (1分) (2018九下·沭阳月考) “南美解放者杯”是南美足球俱乐部间的重要赛事。

这项赛事冠名的原因是为了纪念下列人物中的()A .B .C .D .5. (1分)(2019·深圳模拟) 保罗·肯尼迪说,英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

这主要是因为()A .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 . 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C . 英国率先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D . 英国领先于第三次科技革命6. (1分)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特殊之处是()A . 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 . 是其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C . 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D .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7. (1分) (2017八上·东莞月考) 以“19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改革”为题撰写小论文,不适合选取的材料是()A . 洋务运动B . 戊戌变法C . 农奴制改革D . 明治维新8. (1分) (2016八上·威海期中) 在布置复习任务时,老师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资料。

高一年级历史19-20下学年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年级历史19-20下学年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学校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检测高一历史试题命题人:(本试卷共两大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所选选项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方框内。

2.材料题按题号书写答案,超出答题区域者为无效答案。

3.题卷分离,学生只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国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这种现象对当时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是()A.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B.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D.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所有制2.《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汉时期瓷器制作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B.宋代的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C.元代的制瓷中心景德镇,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D.清代粉彩瓷工艺发达,还发明了珐琅彩4.《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

书中共总结了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这段记载描述的是()A.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湛B.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D.民营手工业技艺庞杂,规模扩大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民间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最高水平B.民间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C.官营手工业生产效益低下,弊端丛生,其产品不计成本,不入市场D.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6.“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0小题,60分)1.从商鞅变法到秦汉,政府推行“编户齐民”制,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

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绘制成册。

这一变化说明政府()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B.积极应对土地兼并问题C.经济管理职能发生变化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明朝;⒈明清农业发展;明清社会转型(27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据材料“从商鞅变法到秦汉,政府推行‘编户齐民’制,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是因为农民承担国家的土地税(实物)、兵役和徭役等赋税,据材料“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是因为明朝中期赋税制度改革实行赋役征银,纳银代役说明无论清查户口还是丈量土地,都是为了征收征收赋税提供依据,变化说明赋税征收标准由实物为主变为货币为主,故选D 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到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根据材料“丈量土地”目的是防止土地所有者隐瞒地产,保证国家的税收并不是积极应对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项;赋税征收标准变化和国家经济管理职能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

【答案】D2.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地狭人众,力耕不足糊口,比户养蚕为急务,墙隙田旁悉树桑”。

蚕桑收入高于稻作,其生产的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要求也均高于水稻等粮食生产。

这表明,太湖地区()A.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B.城镇化进一步发展C.耕织分离的倾向加强D.传统技术不断革新【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清朝;⒈明清农业发展;⒊明清商业新发展;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明清时期太湖地区蚕桑收入高于稻作,其劳动、资本和技术也要高于粮食生产,即太湖地区蚕桑的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故选A项;城镇化是指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材料是生产集约化,排除B项;耕织分离即在西方机器纺织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的压力下,使小农经济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而小农经济下耕织结合,排除C项;材料重点强调太湖地区蚕桑的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技术要求高不等于技术不断革新,排除D 项。

【答案】A3.1954 年,东北考古工作队在辽宁辽阳三道壕一带,发现了西汉村落遗址,清理出土、石、砖、瓮墓葬103座,共出土文物2815件。

其中有农业生产工具铁铧、铁鑺、铁铲、铁锄、铁镰、插刀等一整套农具148件。

据此可以推知西汉时期()A.东北冶铁技术全国领先B.农业生产水平提升C.铁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农业生产体系完备【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汉朝;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有整套农具的出土说明农业生产工具较为完备,故选B项;东北西汉铁制农具的出现证明不了“全国领先”,排除A项;该遗址出土了铁农具不能体现是“必备品”,排除C项;工具的完整不能反映生产体系的完备,排除D项。

【答案】B4.学者许倬云认为,东汉时期长江流域、四川盆地及东南地区的人口增长非常显著。

政府通过移民,使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人口压力大为减轻。

根据许倬云的分析,汉代人口分布的变化()A.加剧了汉代的人地矛盾B.加快了少数民族内迁的步伐C.缓解了边境地区的危机D.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平衡【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汉朝;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秦汉时期北方开发较早,人口相对集中,据题干中东汉时期的“长江流域、四川盆地及东南地区”等人烟稀薄地区的人口增长却非常显著,这一变化有利于中国各地区和南北方社会的发展趋于平衡,故选D项;题干叙述的是东汉时期的南方地区,人口稀少,排除A项;少数民族内迁是在东汉末年以后,原因是由于中原地区中央集权体制的削弱和社会动荡,排除B项;长江流域、四川盆地及东南地区不是边疆地区,且题干未提及政府将密集人口移到边疆,排除C项。

【答案】D5.金景芳先生认为鲁国的“初税亩”是在公田上取一份地租外,在私田上又取一份,结果公家所得多于什一,而形成所谓“二”,故哀公云“二吾犹不足”。

据此可知()A.鲁国率先承认土地私有B.鲁国财政收入成倍增长C.井田制度并未彻底废除D.赋税改革推动鲁国称霸【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先秦;⑴井田制;先秦的文明和社会转型(24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从材料可知,鲁国的初税亩是在公田和私田上各取一部分作为地租收入,而公田和私田的划分是井田制度的内容,故体现出鲁国初税亩实行的时候,仍按井田制的规则,并没有废除井田制,故选C项;材料中的私田是井田制下由耕种者享有产出的土地,属于井田制度的内容,故材料不能体现出鲁国率先承认土地私有,排除A项;从材料“故哀公云‘二吾犹不足’”,可知初税亩的收入并不能够满足统治者的需要,故不能得出国家的财政收入成倍增加,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鲁国实行赋税制度的改革,但是并没有涉及到鲁国由此国富兵强,具备了称霸的资本,排除D项。

【答案】C6.范仲淹有诗句形容当时的农村状况,“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

南宋及其后代政客文人也不断引用这首诗,明人顾庆元撰写的《夷白齐诗话》将其收录其中。

这句诗反映出()A.农村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B.均田制下的农业生产发展较快C.农产品的商品化日趋提高D.地权的转移频繁和私有化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宋朝;⒈宋元时期农业的发展;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现象,“前人田土后人收”,“还有后人在头”,说明土地转换的频繁,反映出土地私有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故选D项;“前人”“后人”反映出的是土地所有权的继承关系,排除A项;均田制实行于北魏至唐朝前期,排除B项;土地商品化不等于农产品的商品化,排除C 项。

【答案】D7.唐建立之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

唐朝经济领域的这一转变()A.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B.表明政府的经济职能发生了根本转变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必然产物【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隋唐;唐宋元变革(26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题干中“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可知,土地转让是通过买卖来实现的,这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故选C项;土地买卖会导致小农失去土地,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根本转变”一词不妥,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南方、北方字眼,体现不出南方超过北方,排除D 项。

【答案】C8.《史记》记载江南地区“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南朝《宋书》则载江南“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据材料可知,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魏晋以来江南逐渐得到开发B.江南地区少战乱社会较安定C.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三国两晋南北朝;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精选);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25题)【解析】从西汉到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在于孙吴、东晋、南朝对江南的开发,以致丝绸布帛之富饶,足够为天下人做衣物,故选A项;B项是客观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重农抑商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材料南朝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C项;D项也是客观原因,排除D项。

【答案】A9.17、18 世纪,景德镇生产的碗、盘等外销瓷器(景瓷),既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图案,也有特洛伊木马、手持雷电的朱庇特等西方神话故事类装饰。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瓷器贸易()A.突破了海禁政策的限制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C.由地中海地区转口到西欧D.推动了景瓷生产方式变革【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明朝;清朝;⒉明清手工业发展与新经济因素;明清社会转型(27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根据材料“17、18世纪,景德镇生产的碗、盘等外销瓷器(景瓷),既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图案,也有特洛伊木马、手持雷电的朱庇特等西方神话故事类装饰”可知当时瓷器贸易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明清时期,未突破海禁政策的限制,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明清时期,此时新航路已开辟,这一时期的瓷器贸易可由大西洋地区转口到西欧,排除C项;根据材料“17、18世纪,景德镇生产的碗、盘等外销瓷器(景瓷),既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图案,也有特洛伊木马、手持雷电的朱庇特等西方神话故事类装饰”可知当时瓷器贸易促进了瓷器内容的变革,但景瓷生产方式仍为手工生产,并未变革,排除D项。

【答案】B10.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青铜器,越到晚期礼器越少,日用器则日益普遍,其器型越来越多姿多彩,装饰性和趣味性也日益增强。

上述变化反映了() A.尊卑观念日趋淡化B.社会发展的世俗化倾向C.时代风尚骤然转型D.齐国青铜铸造的独特性【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先秦;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的分化,象征国家权力的青铜器出现了世俗化的趋向,故选B项;“尊卑观念日趋淡化”不符合史实,并且材料不涉及这方面,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从礼乐制走向社会生活,与时代风尚无关,排除C项;齐国青铜器用途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的世俗化倾向,没有其他国家的相关资料我们得不出“齐国青铜铸造的独特性”的结论,排除D项。

【答案】B11.宋代元丰七年,苏轼上书神宗说:徐州利国“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雇佣劳动广泛出现C.官营手工业规模大D.政府鼓励冶铁发展【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宋朝;⒉宋元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材料中“冶户皆大家”说明是民营手工业,故选A项;材料中有雇佣劳动,但是不能体现“广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了政府鼓励,排除D项。

【答案】A12.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史籍不载,也没有其他证据表明汉末有异性兄弟金兰结义的习俗,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对于桃园三结义着墨甚多,同时期在许多水陆码头出现了“三义庙”“结义庙”。

这反映出当时()A.地域性文学得到充分发展B.商品经济发展对信义的重视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变迁D.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⒊明清商业新发展;明清社会转型(27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明朝商品经济繁荣,而水陆码头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明朝这些地区出现“三义庙”“结义庙”,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信义的重视,故选B项;地域性文学指的是文学具有本土特色,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A 项;明朝时期,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依然是儒家价值观,并未变迁,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商人们对三国历史的评价,且桃园三结义并不等于三国历史,许多水陆码头出现了“三义庙”“结义庙”,并不能说明三国历史收到商人们的推崇,排除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