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一、背景分析传统产业是指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传统行业,如煤炭、钢铁、石化等。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传统产业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效益下滑等问题。
因此,将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二、转型的意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推动经济发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技术创新和业态转变,传统产业可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三、面临的挑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不足,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技术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量。
其次是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传统产业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仍存在投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
此外,人才流失、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等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挑战。
四、转型的路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多样,可以从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
首先,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走向高端市场。
其次,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最后,在品牌建设方面,传统产业应注重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竞争力。
五、成功案例分析中国的汽车行业是一个成功的转型案例。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演变过程。
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中国汽车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六、政府支持政策为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比如,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提供税收优惠和贷款支持,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
这些政策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保障。
七、创新创业氛围的培育创新创业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为了培育创新创业氛围,需要加强创新教育,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业热情。
同时,也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八、国际合作与竞争转型升级并非仅限于国内市场,国际合作与竞争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经济新常态下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县域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在经济新常态下,县域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科技创新加快等多重挑战,如何有效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产业转型的背景、影响因素和对策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县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参考。
一、产业转型的背景及影响因素1.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传统产业的市场空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且,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产业面临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
经济新常态下,县域传统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不足、技术更新滞后、产品同质化严重、环保压力加大等方面。
2.影响因素(1)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产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一些产品可能会受到新兴产业的冲击,需求减少;而一些新兴产品可能会对传统产业的市场份额产生冲击,市场竞争加剧。
(2)科技创新不足传统产业往往存在技术更新滞后、生产方法落后的问题,导致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较弱。
缺乏科技创新,使得传统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传统产业往往存在能源消耗大、排放高的问题,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产业必须要面对环保压力加大的问题。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形势,县域传统产业必须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和品质,增强产品竞争力。
可以通过引进外部先进技术、培养本土科技人才、加强研发投入等途径来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县域传统产业要致力于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采取更高效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
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七台河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资源型城市,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等为主要产业,长期以来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七台河市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压力。
本文将分析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困境分析1.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以来,七台河市的经济主要依赖于煤炭、钢铁、机械等传统资源型产业,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国家对于煤炭产业的环保限制日益加强,这将严重制约七台河市的经济发展。
2.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市场规模缩小随着国家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和转型升级政策,煤炭、钢铁、机械等产业市场需求逐渐减弱,市场规模逐渐缩小,这使得七台河市的煤炭、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难以为继。
3.人才流失和技术难题七台河市的传统产业发展时间较长,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但技术装备升级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同时,由于市场需求逐渐减弱,大量技术人才陆续流失,使得技术难题日益突出。
二、对策建议1. 坚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决心七台河市要树立起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决心,将经济向高科技、服务业等领域转移,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
这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充分挖掘本地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并加强对转型过程的领导和协调。
2. 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七台河市需要通过增加新产业、创新旧产业,通过国家的战略科技和产业支持政策,加快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从而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3. 增加资源利用效益七台河市要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环保事业,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对人才的重视七台河市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吸引力,吸引优秀人才来到七台河市提供技术支持,加快传统产业向技术型产业和服务型产业的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型科技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协同性和网络性,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揭示产业发展的新规律。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对传统产业产生深刻影响,引发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
在全球产业链中,我国正逐步从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迈进。
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依靠资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够,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通过研究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和发展路径,有利于我国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提高国际竞争力。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带动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在各地区的应用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可以为政府制定区域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促进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来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在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A. 研究背景和问题陈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生产要素,包括知识、信息、技术等,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策略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陷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急切需求之中。
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转型升级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本文将重点探讨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是企业实现成功转型升级的基础。
在路径选择方面,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产业环境分析进行产业环境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所处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从而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转型升级策略。
具体来讲,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趋势:分析所处行业发展趋势、竞争情况和未来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
(2)技术变革:关注产业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寻找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
(3)政策环境:注意政府政策对所处产业产生的影响和调整,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
2.企业内部分析除了考虑产业环境因素,企业还需要进行自身情况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劣势和问题,以此为依据进行转型升级。
具体来讲,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分析:分析企业现有资源,包括人员、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找出企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2)组织结构分析:分析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了解企业内部职能分配是否合理、效率是否高、是否存在重叠和浪费等情况。
(3)流程优化: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
3.创新的路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企业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创造新市场。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2)业态创新:引入新的业态模式,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3)服务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差异化竞争。
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在确定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之后,企业需要制定具体的转型升级策略,以此确保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1.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用户需求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企业应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来引导产品研发和业务转型升级。
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研究
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四川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对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行研究。
一、四川省现有产业结构的问题在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首先,能源类和传统重工业在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而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其次,四川省的现有产业结构高度依赖大量的资源投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相当明显,不能够适应经济绿色发展和持续性的要求。
此外,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经济发展对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四川省在这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针对四川省现有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应是实现经济持续性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组合和空间布局,提高效率和产出质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应注重:1、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应当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引导力度,适时调整现有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等产业,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能力,增加市场竞争力。
2、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应当注重发展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智能化、网络化、标准化的制造生态,不断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制造业从“量变”向“质变”发展,为四川省的绿色制造和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3、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人才的作用更为突出。
四川省应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项目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聚集,构建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训、引进、评价机制等,从而形成人才、技术、市场的互动体系,推动四川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为促进四川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措施,具体如下:1、减免企业研发成本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和创新资源,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成本,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潜力。
2024年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金融支持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转型升级项 目的信贷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 本,推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 同发展。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针对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设备更新等环节,制定更加优 惠的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产业政策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效应
加强产业政策与财政、金融等政策的协同配合
确保各项政策在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形成合力,避免政策冲突和重复投入。
完善科技创新生态
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推动原 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我国在 全球科技创新格局中的影响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政 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 氛围。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牵 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 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 小企业融通创新。
制定详细时间表
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和完成时限,确保规划按时推进。
制定实施路线图
根据总体目标和重点领域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路线图和行动方案 ,明确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
加强监测与评估
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规划顺 利实施。
0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多元化、高质量的产 业结构。
优化区域布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市场需求,优化产能空间布局,促进区域 协调发展。
提升技术水平
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供给能 力。
加强需求管理,促进消费升级
拓展消费市场
深入挖掘国内外市场潜力,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型经济正迅速地被转型升级,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山西省一直以来以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大宗工业为支柱,但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其现状、挑战和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1.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山西省长期以来依赖煤炭资源经济发展,但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和环境恶化,以煤炭为主导的资源型经济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传统的资源开发方式不仅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山西省还存在着土地资源枯竭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资源向海外输出的依赖度较高,这些都制约了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结构单一山西省资源型经济一直以来都是以煤炭、化工和重工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且脆弱。
这种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使得山西省在面临市场变化和国际竞争时显得比较脆弱,而且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缺乏多元发展的经济结构也制约了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山西省资源型经济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
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材料方面投入不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了资源型企业的陷入“僵化”状态,难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二、挑战分析1.由重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挑战山西省资源丰富,但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因此山西省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双重挑战。
如何在转型中加强技术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是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
2.生态环境问题的挑战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方式给山西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繁重,如何在转型中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调研报告:促进XX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促进XX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XX是XX省的东大门,北邻南京,与芜湖、马鞍山隔江相望,地处皖江产业转移带的最前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XX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
近年来,我县在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加大旅游开发步伐,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转折性的重大变化,我县经济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战,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突显。
经济转型升级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XX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结合此次党校学习和实地考察,对我县产业转型升级思考和探析如下:一、XX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XX是历史文化名县,不但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而且具备得天独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已经形成一产以蔬菜产业为主导,二产以园区为基地,形成传统泵阀产业、化工产业和建材产业三大支柱,三产以北部旅游开发为主的产业结构。
一产方面:XX是一个蔬菜大县,蔬菜生产起步早,群众基础好,生产条件优,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始终坚持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坚持布局区域化,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的设施栽培和无公害蔬菜生产,蔬菜产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但同时,我县蔬菜产业优化升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层次较低。
规模化优势逐渐减弱,主要原因有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同性,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蔬菜是劳力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建棚资金影响了设施蔬菜规模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导致土地的局限。
品牌效应不明显,主要体现在品种结构单一,没有打出地方特色品牌,以番茄、辣椒、瓜果、豆类“老四样”为主的特色菜种,大宗菜、低档菜品种面积大,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
同时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小,延伸增值能力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拳头产品小,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做到人有我特、人特我优。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状况,深入探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挑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了解国内外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和做法;实地调研具体产业企业,了解其转型升级的过程和效果;与专家进行深入访谈,听取他们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动力:(1)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能力。
(2)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3)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减税降费、科技创新扶持等,为企业提供了转型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2. 挑战:(1)资金压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许多企业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这成为转型升级的一大难题。
(2)人才短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目前人才市场供求不平衡,高素质人才短缺的问题亟待解决。
(3)管理系统不完善:一些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缺乏创新意识和灵活的决策机制。
四、政策建议(1)加大政府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4)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
五、结论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调研和研究,我们发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一定的作用。
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须跟上前进的步伐,转型升级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经济的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探讨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措施。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及必要性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就是意味着从一种产业向另一种产业转换,并不断升级现有产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业都在经历着这样的过程。
想要转型成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及资源。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以工业化为主要发展方向,一些传统的产业环节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缺少自主创新,以低成本出口占据一定的市场优势,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到了瓶颈期,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将产业向更多的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经验密集的领域转型,并实现全产业链升级。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在于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让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更优势的地位。
转型升级可以让企业拥有更多的技术和知识,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同时减少成本和风险。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城乡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三、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的影响1.促进产业的发展通过转型升级,企业可以在技术、产品、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提升,提高效率和质量。
促进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也给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增加就业机会转型升级也可以通过带动新产业的发展,扩大社会的就业机会。
随着新产业的不断发展,新的职业岗位也相应产生,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人力资源,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3.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开支转型升级可以使企业推出更具优势的产品,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具有更低的节约成本。
这样,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够接受更多的冲击。
四、具体措施1.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型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向这些领域的转移,加速产业升级改造。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资源富集的省份,以煤炭、煤化工和有色金属为主要产业,是国内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山西省资源型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资源型经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求,亟需进行转型升级。
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山西省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资源型经济的传统模式根深蒂固,转型发展需要深刻的思维变革和结构调整;受制于环保压力和资源枯竭问题,转型发展的路径并不明确,需要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
对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只有深入分析资源型经济现状,明确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难点,找准问题所在,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推动山西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2000字】1.2 问题意义山西省作为资源型经济重要的代表之一,其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高度依赖于资源开采和加工。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资源供给的不断减少,山西省资源型经济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也日益突出。
研究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是山西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一步。
通过转型发展,能够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采与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山西省发展的瓶颈。
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资源型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山西省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通过转型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实现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研究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字数:308】2. 正文2.1 资源型经济现状分析山西省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资源。
产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
产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摘要:在产业转型升级概念界定上,Gereffi( 1999) 和 Poon(2004) 认为产业升级是企业提高资本的盈利能力或提高在技术密集型领域的能力的过程。
Ernst( 2001)则认为产业升级可分为产业间升级和产业内升级( 包括要素间升级、需求升级、功能升级、链条上的升级) 。
王柏玲、李慧( 2015) 认为产业升级是一个以节约资源和生态保护为导向,在长期内适应外部市场环境不断开发和创造需求,根据要素禀赋动态变化调整要素投入,融合最新科技革命、并通过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来逐步培养竞争力的过程。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目前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力较大的理论有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产业组织与竞争理论。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产业出现到退出经济活动的整个时期,这一过程一般分为初创、成长、成熟和退出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产业内厂商数量、竞争程度、产品创新、价值链创新、关系网络创新等动态变化的理论。
为延长或形成新的产业生命周期,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通过实证分析,学者们建立了 A-U 模型、G- K 模型、K-G 模型等,突出了创新或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并逐渐将技术内生化。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由经济学家James moore 在《哈佛商业评论》( 1993) 首次提出,之后在其著作《TheDeath of Competition: Leadership and 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 Ecosystems》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互作用的经济体,包括政府、投资方、生产方、销售方、中介结构、消费者等,尤其是生产和消费网络的经济体,这些经济体构成产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产业的生态系统稳定与否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也急需重构其商业生态系统。
产业组织与竞争理论认为产业组织与竞争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一区域通过优化产业组织形式,将产业内资源重新进行配置、优化整合,以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其政策研究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其政策研究近年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然而,这一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政策和措施仍需要深入研究和优化。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较高技术含量、强大推动力、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的新兴产业。
我国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
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的源动力,推动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面临着各种形式的市场风险,还面临着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制约。
一些企业在进入这些领域后很难进行有效的资本回收,导致长期持续的亏损;而另一些企业则缺乏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也无法在市场上取得良好的竞争地位。
同时,一些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由于政策的变化或地方政府的干预,也可能面临着政策上的风险。
三、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采取的政策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和一些行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投资力度。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等方式,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此外,国家还推出了一系列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新兴产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市场的开放程度,推出更多面向海外市场的贸易政策和服务,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等。
四、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思考尽管已经有一些有效的政策推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仍需要更加细致的政策分析和研究,进一步优化政策。
比如,政府需要根据新兴产业的特点,制定更细致、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新兴产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与此同时,还需要改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政策风险,提高政策的连贯性和可预见性。
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晋城市转型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晋城市转型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课题组实现转型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谋划走科学发展之路的重大发展战略。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探索富有晋城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是全市人民亟待认真研究、共同探索与破解的难题。
一、我市转型发展的基本情况根据我市畸重型产业结构衍生出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市委、市政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了经济发展由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
其主要特是:1、出台了一批优惠政策。
为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晋城市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等11项配套政策意见和加强民营企业人才建设工作意见等。
一些优惠政策和发展举措的实施,有效推进了全市的转型发展。
2、提出了转型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时度势,并根据晋城的实际,提出了“建设一批,核准一批,激活一批,引进一批,支持一批”的转型发展思路。
首先是筑巢引凤。
在产业转型中承接大项目和有发展潜力的好项目。
其次是创优发展环境。
为全方位对外开放,实现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经常深入企业,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是精心筛选,重点扶持。
09年,全市共确定了40个重点工业项目和100个工业转型项目,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施了“一矿办一厂、百矿兴百业”工程。
全市坚持将各类煤矿、各类企业推向转型发展的第一线,积极鼓励和扶持煤炭企业实现“地下转地上”工程。
充分利用煤炭企业积累的资金,广泛开发新项目,兴办新企业,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策略研究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产业结构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当前的主导产业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二、现状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科技创新和服务业的比重较低。
传统制造业过度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低附加值产品居多,面临着资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
三、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紧跟市场需求。
当前,人民对生活质量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对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应当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
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核心是技术创新。
通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五、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技能水平,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和培训计划,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
六、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
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减少行政审批手续、改善产业环境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七、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吸引外国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八、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理念。
通过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可以提高产业的环保水平,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九、财政支持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大产业投资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鼓励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创新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逐步淘汰旧的产业、发展新的产业,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过程。
具体来说,它包括技术、产品、服务等多方面的升级和创新,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
因此,制定适合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战略。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浙江省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产业结构也呈现一定的优势。
在过去,浙江省以家电、轻纺、制造业等产业为主要支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现阶段,浙江省的制造业升级已呈加速趋势。
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冬在一次讲话中表示,“浙江正在由制造大省转向制造强省”,并提出“以创新引领制造、以需求引领制造”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具体来说,浙江省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的政策措施,如实施重大技术装备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
此外,浙江省明确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先进制造业、高端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二、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发展战略在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中,浙江省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以上,到2020年工业占地面积达到8.5万亩,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增加值比重达到50%,自主品牌占比提高到50%以上”。
具体来说,浙江省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重点发展食品、家电、轻纺等传统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智慧城市、文化创意等领域。
此外,浙江省还将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特别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并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
三、总结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漫长而重要的过程,每个省份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进行调整。
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演变态势研究
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演变态势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型产业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系统分析了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变态势。
首先,梳理了我国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其次,探讨了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空间演进特征和发展模式,包括自下而上的逐步深化发展模式、自上而下的政府引导发展模式以及政府和市场联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最后,分析了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产业集群;空间演进特征;发展模式;问题与挑战;发展对策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资源型产业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在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资源型产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对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变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我国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 试点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源于国家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而试点引进外资的政策,开发了我国首批石化和有色金属领域的资源型企业,逐步形成了一些以国营企业为主的资源型产业基地。
2. 集中发展阶段(90年代初-21世纪初):我国鼓励资源型产业的集中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包括出台资源税、制订优惠政策等,重点发展煤炭、电力、石油、钢铁等大型企业,加强对资源型产业的管理和调控。
3. 加快转型阶段(21世纪初至今):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资源型产业也在不断加速转型与升级。
国家提出“绿色低碳”等发展理念,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同时,以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手段,推动资源型企业逐渐向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转型。
三、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征1. 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是一个区域范围内,涉及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若干企业之间,基于共享资源、技术、信息、市场等优势,形成的紧密互动、协作发展的关系网络。
论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升级与转型
论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升级与转型
张连业;杜跃平
【期刊名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36)006
【摘要】资源型产业集群顺利地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转型是资源型产业集群健康发展、避免早衰的惟一途径.资源型产业集群升级与转型可以分为渐变式和剧变式两种类型.在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升级与转型中要重视应用和谐管理理论,完善产业创新机制.
【总页数】7页(P88-94)
【作者】张连业;杜跃平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3
【相关文献】
1.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特色产业集群的升级与转型 [J], 杨明华;周娜
2.资源型产业集群升级与转型的对策研究 [J], 于善波;吕雨聪
3.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中的地方政府效用分析——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医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为例 [J], 陈玲玲
4.以资源型产业集群促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J], 赵国亮
5.由“资源型产业集群”向“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型——新疆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 [J], 孙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资源型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研究r——以湖北省竹山县绿松石产业为例
资源型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研究r——以湖北省竹山县绿松石产
业为例
喻毅帆;张文洲
【期刊名称】《现代商业》
【年(卷),期】2018(000)011
【摘要】资源型产业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和依托的产业.在当前国家提倡绿色农业、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资源型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北省竹山县绿松石产业为例,探讨了农村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喻毅帆;张文洲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湖北襄阳 441000;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湖北襄阳 4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经济常态下湖北竹山县绿松石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J], 陈姚朵;赵鹏大;毛恒年
2.我国绿松石行业发展策略探讨——以湖北省竹山县为例 [J], 张文洲
3.乡村振兴战略下资源型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J], 喻毅帆;张文洲
4.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从经验调整阶段转向科学调整阶段——从湖北省荆州地区“四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中引出的结论 [J], 辛浪
5.凉山彝族自治州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以矿产资源型产业为例 [J], 侯博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罗晨阳张跃超李振涛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1期
摘要:过度依赖资源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产业面临着巨大发展压力,政府如何根据地方产业基础制定转型升级战略?以平顶山尼龙产业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研究,指出要依托原料优势,打造全产业链条,实现上下游均衡发展。
为了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与实现,又进一步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智力保障、政策支撑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其它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尼龙产业
资源型产业是一种具有稀缺性、可耗竭性、负外部性、高风险性、价格波动性、资产强专用性等显著特征的产业,长期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的资源型产业(本研究的自然资源限定为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形成了以资源为主导的区域性经济结构体系,但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经济结构和行为方式的低级化趋势,以及日益加深的路径依赖,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尤其是这种过度依赖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面临着更大挑战,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产业由低附加值、低技术水平的状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水平状态演变的过程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指产业结构从资源、劳动甚至资本密集型转移为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通过转型实现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进而达到转型升级的目的,对于生产原料主要来自于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的尼龙产业(尼龙(Nylon)学名聚酰胺(Polyamide),主要品种是尼龙6和尼龙66,二者约占尼龙产量的90%以上)也不例外。
尼龙以优良的力学性能、自润性、耐摩擦性、耐腐蚀性能以及弹性好、耐疲劳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化纤纺织、交通运输、电子电器、机械设备、包装等领域,并被列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之后,以尼龙产业为代表的资源型产业在能源与环境约束共存的条件下承受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那么地方政府如何根据产业基础制定转型升级战略?本文将以平顶山市尼龙产业为例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1 平顶山尼龙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著名的中原煤城——平顶山——依托煤资源发展起来了尼龙产业,并初步形成“大尼龙”的产业格局。
目前,平顶山尼龙产业已有近百万吨产能,主导产品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生产规模世界第一,尼龙66盐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尼龙66切片规模居于全国首位,加上在建、规划的尼龙产品项目,尼龙产业总产能将达到200万吨,此外还有气囊丝、帆布、地毯丝等差异化产品近20万吨(数据来源于市政府相关报告、文件(下同))。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是同行业国内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企业,长期位于行业领导地位,产销规模居亚洲首位。
为了改变传统、粗放、落后发展模式,走“新型能源化”之路,2016年,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提出建设中国尼龙城,打造千亿级全球重要的煤基尼龙产业基地,在原有尼龙新材料基础上重点发展纺织、印染、服装等产业,让平顶山实现从“中原煤仓”到“中国尼龙城”的转型升级。
其中,尼龙新材料产业于2019年被河南省政府将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随后又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平顶山为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顺应河南制造强省目标,决定把中国尼龙城建设为“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级示范区。
2 平顶山尼龙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1)成本优势突出。
平顶山现有的煤焦产业不仅可以为尼龙生产提供低成本供应电力、蒸汽等能源,还可以提供“物美价廉”的原料——氢化精苯。
生产尼龙原料主要来自于焦化行业和石化行业,长期以来氢化精苯的价格长期以来一直低于石油苯的价格,平顶山市焦化行业实力较强,焦炉气制氢、液氨的工艺和设备先进,大规模发展氫化苯技术成熟,具有明显的原材料成本优势,同时煤制蒸汽、电力的能源成本优势也十分突出。
(2)技术基础扎实。
平顶山拥有世界一流的尼龙66工业丝、己二酸、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和装备,储备了一大批优秀的研发、技术、管理人才。
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为代表的尼龙企业是尼龙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者,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单系列产能最大的尼龙66聚合生产技术,全球效率最高的尼龙66工业丝生产技术。
平顶山市与平煤神马集团在北京、上海建立的联合研发中心,与十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平台。
2.2 劣势(weaknesses)
(1)产品与工艺存在短板。
目前平顶山的尼龙66树脂产品种类还相对少,缺乏高端产品。
相比欧美尼龙企业,在工程塑料改性产品方面存在短板,通用产品多,尼龙66工业丝纺丝技术有待突破,尼龙6民用丝等产品的生产工艺以及尼龙66纺丝工业生产效率不够高,自动化程度低,一些重要的生产工艺存在提升空间。
(2)产业辐射能力有待提升。
平顶山现有尼龙产品主要集中在产业链条的中上游,附加值低,产业带动辐射能力不强。
从全国看,化纤、工程塑料、高端纺织服装等中下游产品均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距离终端市场较远,物流运输成本较高,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3)人力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平顶山虽然培养了大量的产业工人,但人才流失严重;同时,由于区位优势不足,难以引入需要的高端人才,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大,人力资源问题将成为尼龙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2.3 机会(opportunities)
(1)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中国铁、汽车、电子电器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尼龙工程塑料的强劲需要,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高品质纺织服装需要不断增长也将持续带动尼龙产品的需求增长。
尼龙工程塑料和薄膜的应用也将拉动尼龙的增长,据PCI统计全球尼龙66产品2015-2025年年均增长将达3.2%,尼龙6年增长率为2.2%,全球己内酰胺的消费量将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
(2)世界“尼龙中心”转向中国。
全球尼龙产量四分之三在欧美,中国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决定了中国将成为尼龙产品生产和消费中心。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己二酸、己内酰胺及尼龙66的传统产能将会被逐步淘汰,中国作为己二酸、己内酰胺世界工厂的局面正逐步形成。
2.4 威胁(threats)
(1)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
发达国家占据尼龙产业发展前沿,在工程塑料、工业和纺织长丝等高端产品领域占据明显优势,这一优势通过垄断己二腈将会长期保持。
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主要原料,目前全球己二腈的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英威达公司(公司总部设在美国)手中,中国尼龙城发展尼龙66产业在己二腈的供应量和价格方面受到较大制约。
(2)招商竞争日益加剧。
国内其它尼龙生产地也都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招商都瞄准国际上知名度较大的企业。
目前区域之间招商竞争加剧,同行竞争激烈,甚至存在“恶性竞争”现象,招商引资困难不断加大,优良产业生态环境打造难度将来越大。
3 平顶山尼龙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
3.1 平顶山尼龙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矩阵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平顶山市尼龙产业优势与不足都有,机遇与挑战共存,进一步结合内外部环境条件综合分析,可以分别从优势——机会(SO)、劣势——机会(WO)、优势——威胁(ST)、劣势——威胁(WT)方面制定发展战略(如图1)。
总体来看,平顶山市需要立足原料优势,打造全产业链条,实现上下游均衡发展。
在尼龙城建设过程中要吸引领先企业入驻,引进先进技术,借助产品开发、人才引进与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最终实现“产品高端化、技术高端化”,以行业领先的技术和研发优势,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3.2 平顶山尼龙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1)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在实施拉长产业长板、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等具体战略之前,地方政府一定要做好水、电、气、排污、交通运输等关乎尼龙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为了继续保持成本优势,发挥集群效应,要保证土地供给,着力降低电力、蒸汽、燃气的供应价格;建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并使各类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
(2)做好智力保障。
在实施关键技术研发、全方位工艺开发战略时,一定要结合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战略,充分做好智力保障。
在做好原有职工转岗培训的同时,充分挖掘本地智力资源,推进地方高校(与企业共建的)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质性进展;搭建地方高校所引进人才与现有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并用好这些高层次人才的资源网络。
(3)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处理好现有不同级别政策之间的关系,加强相互间的衔接与配套。
及时制定适应新常态的支持性政策,尤其是要做好招商引资、产业集群规划与建设、研发支持、知识产权、财税、人才、环保等方面政策的试验区,形成体系完备、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惠宁,惠炜,白云朴.资源型产业的特征、问题及其发展机制[J].学术月刊,2013,45(7):102-108.
[2]薛军,汪戎.中国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述评[J].学术探索,2013,(11):43-51.
[3]石清华.略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J].商业经济研究,2020,(2):179-181.
[4]苏杭,郑磊,牟逸飞.要素稟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基于WIOD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7,(4):70-79.
[5]李烨,潘伟恒,龙梦琦.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J].技术经济,2016,35(4):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