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思想讲稿
管理学演讲稿
管理学演讲稿管理学演讲稿1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管理学的魅力。
为什么要探讨管理学的魅力呢?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习这样,工作也这样。
一个学管理、干管理、研究管理的人,如果不能领略管理学的魅力,甚至把管理学看成是枯燥乏味的东西,那他对管理的学习和研究就缺乏基本的动力,这样八成是做不好管理的;反之,如果你被管理学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就会以持久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管理学的学习和运用中,干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很容易就会取得成效。
那么管理学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学习和应用管理乐趣何在?依我之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我在这里所说的是广义的管理学,是指一切关于管理的学问,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管理学的两个重要属性,片面强调哪个方面都是有欠公平的。
管理学是科学,但是管理属于软科学,没有最优解,只有满意解。
如何管理,受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更受管理者本身的价值观、风格和偏好的影响。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管理学。
不信你去问问那些成功的管理者,他们的理论和方法有完全重样的吗?一个管理者如果有自己鲜明的管理风格,并且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他就是管理高手。
因此,可以这样说,管理的科学性:体现在学习、研究;艺术性则体现在应用,要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灵活运用。
第二,管理是事理与人情的统一。
红楼梦中有个才女叫秦可卿。
她的客厅里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洞察世事,通达人情,这也是管理学的两个基本课题。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管理学的泰斗们,他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呢?无外乎是这样两件事:泰罗――研究事理;梅奥――洞察人情;现代管理学则达到了人情事理的统一。
真正做好管理是不容易的,不是学一学管理学就能做好的。
它需要管理者多方面的修养,尤其是人文精神方面的修养。
离开人文精神的指导,科学就要迷失方向。
这也是当今管理教育当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只有技能,没有思想,终究难成大事。
我们学习研究工商管理的,要通过研习管理学,加深对管理的认识,自觉提高人生修养和思想境界。
总结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
总结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是背靠文化遗产、坚持人本主义、注重团队合作和强调长期发展。
首先,中国管理思想背靠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对于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和谐”和“孝顺”,这些价值观念渗透到了中国管理思想中。
中国管理者注重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凝聚力的培养,强调与员工的情感联系和人际关系。
文化遗产为中国管理思想提供了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中国管理思想坚持人本主义。
中国管理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个体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尊严和自由是重要的价值观。
中国管理者注重员工的个体尊严和权益保护,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和关注。
中国管理者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决策和自主管理,鼓励员工展现个人才华和创造力,从而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中国管理思想注重团队合作。
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将团队视为一个整体,而不仅是一群个体的聚集。
中国管理者强调协作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益。
中国管理者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问题和开展工作。
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核心。
最后,中国管理思想强调长期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追求长久发展的目标。
中国管理者注重组织的长期战略和目标,追求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管理思想中的长期发展观念体现了对于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都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关注。
中国管理者注重组织和员工之间的长期关系,通过持续的培养和发展来推动组织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综上所述,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是背靠文化遗产、坚持人本主义、注重团队合作和强调长期发展。
这些要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管理者在实践中面对的特殊环境和需求。
中国管理思想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独特性和价值,为管理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观点。
管理思想史讲稿
《管理思想史》要点讲解内容提要《管理思想史》要点讲解,共分十三讲,每讲50分钟,主要讲解各章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
《管理思想史》作为教育管理专业必修课,是从学科的视角,以历史年代为序,通过介绍各个时期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典型的管理实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阐述了从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到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了实现这一过程的社会生产方式、政治、文化以及思想家们的作用,揭示了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作用及其辨证关系。
第一讲、绪论及第一章“国外早期管理思想”学习《绪论》,是为了让学员们了解《管理思想史》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以及学科特点,认清学习管理思想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而增强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认识论、方法论基础。
(一)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既包括管理实践,又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之间的辨证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关系等。
1.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
管理实践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实际管理活动。
管理实践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组织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与作用。
管理实践体现着管理思想,是管理思想的表现形式,因而是管理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2.研究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
管理思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维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里各种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管理思想史正是以不同社会阶段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规律。
3.研究社会生产方式与管理思想的关系。
社会生产方式,是管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优秀管理者代表发言稿
中国优秀管理者代表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亲爱的管理者同仁们:大家下午好!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代表中国优秀管理者发言。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管理者的思考和理念。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优秀的管理者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工作的角色,更是一个领导者的角色。
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紧跟潮流,顺应时代的发展,并且引领团队成员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其次,优秀的管理者需要有一颗真诚而坚定的心。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需要与各种人打交道,有时候可能会遇到难以沟通的人,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矛盾和纷争。
但是,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要有能力与团队成员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用我们的行动和态度去感染和引导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真诚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只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团队成员,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而我们的坚定之心,则可以让他们对我们有所依赖,对我们所领导的团队有一定的认同感。
此外,作为管理者,我们还要善于坚持和总结。
团队管理有很多面,我们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工作,还要着眼未来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寻找问题和挑战,善于总结和归纳,为团队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正如我之前强调的,管理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优秀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学习能力,还要具备成熟的思维和判断力。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才能在管理工作中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
最后,我想说的是,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汗水。
但是,只要我们热爱这份工作,并且坚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管理者,为团队带来更大的成功和成就。
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有关管理思想的发言稿范文
有关管理思想的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是指在管理实践中所积累的关于组织、领导、决策、激励、控制、规划和变革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管理思想可以说是管理者行为的指南,也是组织成功的关键。
在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管理理论,比如科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现代管理学等。
每一种管理思想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适用的环境,但在实际的管理中,我们也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
管理思想不仅仅是理论,更是实践。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理论指导,但也需要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只有将管理思想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管理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迁,管理的环境和要求也在不断地改变。
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最新的管理思想,与时俱进地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管理思想是管理者必备的素养,也是组织成功的关键。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灵活地运用各种管理思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挑战。
希望大家可以重视管理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谢谢!。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第一篇: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宜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以及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要点:一、顺道“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
属于主观范畴的“道”,主要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主要是指客观经济规律。
这里用的是最后一种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比如,《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等等。
二、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国家必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
司马迁提倡“能巧致富”,他说“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三、人和“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近代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注重人和,创办申新纱厂的大企业家荣德生治厂以“《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对待下属,“管人不严,以德报人”,“使其对工作不生心,存意外”,“自治有效”。
四、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也要守信。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管子》特别强调要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
也就是说,治理国家,必须言而有信。
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就是治国大忌。
论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参考模板)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洽生学。
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道”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
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
”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
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
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
“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2.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管理者代表发言稿(10篇)
管理者代表发言稿(10篇)一、什么是发言稿发言稿指参与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状况而事先预备好的文稿,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预备工作。
其写法比拟敏捷,构造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可以依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状况而有所区分。
二、治理者代表发言稿(通用10篇)在现实社会中,发言稿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的频率越来越高,发言稿具有观点鲜亮,内容具有煽动性的特点。
大家知道发言稿怎么写才正确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治理者代表发言稿(通用10篇),欢送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治理者代表发言稿1XX君卓机械有限公司贯彻实施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发动大会员工同志们:大家好!今日,XX瑞思公司专家和君卓公司全体员工共聚一堂,盛大召开ts16949质量体系贯彻实施及认证工作发动大会,共同宣誓ts16949体系的正式启动!回忆一年来的工作,大家有目共睹,我们通过不懈努力使公司快速进展,随之带来了企业治理跟不上的问题,经过前期的筹划和预备,公司毅然作出了启动ts16949质量体系的打算。
实施次项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举措。
目前世界各国汽车主机厂正在努力地推动ts16949体系的认证工作,以促进本国汽车厂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如长安,东风等国内汽车主机厂都对各级供给商提出了实施ts16949标准的要求。
推行ts16949质量体系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为了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一种动力和手段,ts16949标准对企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运用过程方法,进一步优化产品实现过程和支持性过程。
2、建立过程绩效指标系统,引入绩效治理制度和持续改良机制。
3、削减其次方审核频次,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
本次贯标工作有如下特点:周期长、资源投入大、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我们君卓公司首次导入体系,会面临的很多困难和阻力,在此,我提出几点要求:一:公司各级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带头积极参加。
第1讲中国管理思想
兵家管理思想评价
• 在世界军事理论中,有两本书是军事指挥家必读之书, 其中一本就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战国时代军事理 论的结晶,也是我国军事理论的结晶至今还在指挥着 世界的军事对抗。
• 当今市场竞争中,兵法在商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日本在经济发展中将中国的兵家思想充分应用 于国际市场竞争,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使中国 的兵家思想在世界上发扬光大。 悲哀!
三 中国现代社会的管理思想
以毛泽东的管理思想为例 • 在中国近代160余年的历史中,毛泽东缔造了一个最
有效率、最优秀的组织。这个组织从零开始,凭着几 个赤手空拳、衣衫褴褛的农民、一面旗帜、一个信仰 开始了艰难征程,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
• 1.组织建设思想:明确党的性质,因为在一个组织中, 重要的不是怎样打枪,而是为谁扛枪。不断进行批评 和自我批评等方法,解决组织忠诚,所以像张国焘这 样的党和军队的创始人,叛走时也连一个人都带不走, 林彪也是如此。
儒家的管理内涵
• 首先明确了管理的对象,是管人, “治人”是儒家 管理思想的核心。主要观点:重视人,天地之性人为 贵;提出了人性假设,如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 论,这有点类似于麦格雷戈的X和Y理论。基于人性 的分析是管理的起点,因此儒家的人性假设实际上第 一次将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纳入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轨 道。
• 组织战略的实施应用:发展关爱百姓的组织文化,建 立适应战略的人力资源,吸引和招贤纳士,保障后勤 供应,以及有效协调各职能战略的实施。
• 《三国演义》在强调组织总体战略与职能战略、实施 与协调的前提下,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的与科学的 战略计划体系和战略应用过程。
• 魏国、吴国都有自己的一套治国战略、用兵战术、领 导方式、激励措施和用人方略,需要掘和领悟。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总结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总结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管理领域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智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总结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即人本管理、和谐共治和无为而治。
首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强调人本管理。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个体的发展和幸福。
在管理实践中,儒家思想倡导以德治人,注重领导者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与其依靠权威和规则来管理员工,儒家思想强调以身作则和感化教育,通过启发、引导和激励员工,实现他们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此外,儒家思想还强调社会关系和亲情关系的重要性,在管理中倡导建立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网络。
其次,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追求和谐共治。
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了组织内外的和谐。
道家思想倡导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并以和谐为目标。
在管理上,道家思想强调领导者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领导者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员工,尊重他们的思想和需求,以及善于为员工解决冲突和困扰。
此外,道家思想还强调组织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共存,倡导与利益相关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实现共赢的局面。
最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这一思想表达了尊重自然规律、不操之过急的管理理念。
无为而治并不是不做事,而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善于借势应变,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在管理中,这一思想强调领导者应充分了解组织的现状和内外环境,审时度势,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和操劳,而是通过自然的演变,引导组织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体现了对人和事物的尊重,强调谦逊和沉稳作为成功管理者的品质。
总之,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在人本管理、和谐共治和无为而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智慧。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正在兴起,但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以更人性化、和谐和理性的方式来管理组织,从而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精细化管理演讲稿3篇_励志演讲稿_
精细化管理演讲稿3篇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精细化管理3篇,欢迎大家阅读。
精细化管理演讲稿篇1林语堂先生说过一句话“演讲就像女士的裙子,越短越好”,所以我就不讲废话了,何况只给了我40分钟。
我今天的题目是: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大家知道,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当然不可能是用一节课的时间可以说得清楚,而且我们的研究也非常有限,因此在这里只能是重点讲清楚它的基本概念,然后突破它的一个点来给大家做一个相对详细的解说。
刚才主持人说的,吴敬琏老师在宁波考察时讲过一句话:“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压力,中国民营企业必须走精细化管理的路子”。
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查了相当多的资料,没有发现吴敬琏老师对“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解释。
他只是提到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专业化、归核化和国际化。
今天在这里重点介绍专业化的问题。
我们对“精细化管理”做了一个定义: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坚持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信息化的原则,使企业管理各个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
之所以要强调管理技术,是因为中国的学者大部分是不太喜欢用数理的方式进行思维,更多是用抽象、写意和艺术的、文学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所以中国的管理学极少有很严密的科学性和方法论的一面,更多是理念的部分。
所以我们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对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来展开的。
昨天有一部分记者在采访,我就讲了,中国人对规则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喜欢用自己的所谓智慧,严格来说是喜欢用自己的小聪明做事情,一个人做一个事情总是认为非常容易,不像西方人表现出极其谨慎的态度,他们会认真搞清楚这个事情怎么做,分多少步,每一步怎么做,如何达到这个标准,达到什么标准需要什么工具,应该接受什么训练。
而我们往往凭自己的聪明认为很容易,很方便,我一定可以完成。
周三多管理学讲稿1
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活动1.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2.西蒙:认为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一个组织是由决策者组成的系统。
3.罗宾斯:Management is coordinating work activities so that they are completed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with and through other people.4、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本教材)二、管理的职能:法约尔(Henri Fayol):二十世纪初期的工业家,提出管理者都履行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古利克(Luther Gulick):进一步提出了管理的七职能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孔茨(Harold Koontz):提出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控制、人事和领导。
而现在职能简化为四个: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1、管理角色: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加拿大管理学家.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方面: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方面: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2、管理者的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Katz,1974)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1、概念技能。
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的能力。
2.人际技能。
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3.技术技能。
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尽管管理者不必成为精通某一领域技能的专家,但还是需要了解并初步掌握与其管理的专业相关的基本技能,否则很难与他所主管的组织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PPT课件
法——以法齐人,韩飞主张把法,术,势三者结合起 来,认为法和术是统治者的两大法宝。
理——以理服人,“礼”是做人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礼的作用就是协调社会的各种关系,使众人各安其分, 达到和谐统一。
将“修己”具体的落实到行动上,儒家提出了“仁,义,礼, 智,信,”即“五常”。儒家正是以这五常对管理者基本素质 的要求,“修己”是管理的起点或是前提。
安人,主要是针对被管理者而言的,管理者经过“仁,义,礼, 智,信,”的锻炼,不断完善自己,然后通过管理活动,以影 响和带动别人,达到“安人”的目的。
“修己”是个人品德的修养,是管理的起点,修己的极致就是 “内圣”;“安人”是治理国家的目标,是管理的目的,也是 儒家所追求的“外王”。“修己安人”正是儒家的“内圣外王” 之道,两者关系是无法割裂的,它们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过程。
管理的原则——情,利,法,理。
情——以情感人,它是以儒家的“性善论”为基础的, 即对待被管理者,采取以情动之的正面感化原则,以 及从“仁者爱人”的要求而提出的以“以人为本”的 管理原则。
谢谢观赏!
节俭
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 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法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 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 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 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等。
让我们一起分析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管理的过程:“修己”,“安人”理方式
目标
本质
核心的差异
中国
西方
重视人的力量,认为 人是管理的核心。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讲课讲稿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提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国家之一,纵观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历代诸子百家,各言其理,各异其旨,自由争鸣,而又互相吸收、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构成了光彩夺目、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
这些散见于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之中的经验和思想,从广义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揭示和反映了人类一般管理活动中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共同的科学规律,包含着我们历代先哲们的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及现代管理思想内容,通过二者的比较与整合,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着眼于从古代管理的经验、哲理中找出对当前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有所借鉴、有所启发的东西,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经营思路,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之路。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一、前言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古代政府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
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论和思想。
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相比较之后,得出中国企业管理未来的发展之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容(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基本取向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集中反映在诸子百家的著作之中,其管理理论以国(组织)及国人(组织中人)为研究对象,思想主要体现在以富强为君主治国之目标,以富足、自由、快乐为国人之生活目标;视“仁”为君、臣个人修养以及为政的指导,视“礼”为君臣为政的行为原则;尊重民众的自由意志,不愚民;反对家天下,倡导有德者居之。
[讲稿]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有哪些优缺点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作用?一个管理者决策正确与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基本信仰、观念和价值偏好。
而基本信仰、观念和价值偏好又常常与人们对中国管理的历史知识和经验的学术修养及其功力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因而,在这个时代面前,管理思想将前所未有地显示出对人类社会生活所发生的深刻影响。
诚然,任何管理思想并不是先验的,而是有一定历史传统所维系应该看到,今天,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作为一种特定的东方文化精神载体,越来越受到西方管理学界的高度重视。
由于西方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现代高科技硬性的板块所发生的冲碰,使西方管理世界蕴藏着深层的危机。
西方管理学界企图借鉴、引进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以拟作一种软性的介质,来融合西方管理世界中人与物的分裂与对立。
鉴于此,应大力开拓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这一具有重大价值的科学领域,弘扬泱泱流源五千年之久的中华管理文化,加强中外管理学术研究交流,并提高中华民族管理思想在世界学术之林的地位。
受中国生存环境、宗法制度和儒家道家文化影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上的二重性表现在思维的方式方法上也体现出了“刚柔相济”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谋与动、义与利、赏与罚、德与刑、上与下、中央与地方的管理关系上。
1、谋而后动的决策思想。
2、义利两全的取舍思想。
3、赏罚分明的激励思想。
4、德刑并用的宽猛思想。
5、上下同欲的同道思想。
6、执要群效的统一思想。
7、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
8、对立转化的辨证思想。
9、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强调和谐,主张协同,追求和谐的境界,使矛盾和差异的双方协调统一,共同构成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
“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准则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的“人和”,就是指内部的团结、和睦。
《孙膑兵法·篡章》列举用兵得胜的五条:“得主未制,胜。
知道,胜。
得众,胜。
左右和,胜。
量敌计险,胜。
”他把取得下级兵将的支持和兵将和睦团结,作为用兵取胜五个条件中的两个,可见他对“和”的管理思想是多么重视了。
3分钟读懂中国管理思想
3分钟读懂中国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产生了诸多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管理思想和著作。
(一)《周礼》周王朝时,中国在官僚体制、计划、指挥,控制等方面的原则。
提出了一套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理想模式—国家事物被划分为六个方面的职能:天官居于首要辅政位置;地官主要管理民政事务,特别以土地和农业生产为主;春官主要管理文化及祭祀事务;夏官主要管理军队及国防事物;秋官主要管理法规与刑罚事务;冬官主要管理工程及工业制造事务。
这一管理体系涉及到5万余人,每一个官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具体的职责。
《周礼》所提出的国家管理的典章制度,政府的机构设置以及从政官员的职责规范等。
为中国古代国家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二)《孙子兵法》公元前500多年,中国产生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战略战术方面的兵书战策。
1.关于管理的战略2 .《始计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冗矣。
”战略内容从五个方面分析,七种情况对比。
五个方面:“道”,指组织奉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天”,指天时变化所提供的机遇;“地”,指地理环境所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将”,指执行决策的人力及能力;“法”,指组织编制和人、财、物的管理制度七种情况“主”,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是否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将”,执行人员是否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天地”,时间空间等取胜的机遇是否把握;“法令”,组织的管理制度和控制系统是否完好有效;“兵众”,组织成员的斗志和士气是否旺盛;“士卒”,组织成员的技能是否训练有素;“赏罚”,组织的激励措施是否明确。
孙子注重策略的运用“因形制胜”,依靠组织形态而创造成功的机会。
“因敌制胜”,根据对手情况而创造成功的机会。
“因变制胜”,根据形势变化而创造成功的机会。
2.关于管理的方法《兵势篇》“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道教从严治教的演讲稿
道教从严治教的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从严治教。
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的基础之一,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来源。
对于教育行业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从师德师风建设和管理体制方面提出的,希望教育事业能够良性发展,优质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认真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意识能力。
二、用纪律和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
用严格的纪律和制度来要求自己的行为,及时学习纪律条约、各种制度,用纪律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反面例子,警醒自己。
把先进模范作为自己的前进动力。
三、渗入情感态度,公正执教。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无私的爱关怀每一个孩子,做到公正执教,这是廉洁从教的基础。
四、带头宣传宣传廉洁。
把廉洁带进课堂,让学生从小树立廉洁意识,并且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时刻提醒自己要实实在在求学问、认认真真当老师、清清白白干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和工作中。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24年十一演讲稿子(二篇)
2024年十一演讲稿子责任与服务,以人为本什么是责任。
什么是服务。
什么是以人为本。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
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
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
如何做到负责,如何让自己富有责任感。
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学会在尊重他____利的同时,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懂得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应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到我做事我负责。
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
不以实物形式而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服务态度和精神面貌来进行服务呢。
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我对服务有了进一步的感知。
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是最基本的,我不断提醒自己,用“关心、诚心、爱心”去看、去听、去观察。
在工作中,真诚并自信的面对每一个人,在第一时间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学会经常换位思考,多为别人着想,用心去服务,使与其他人相处的气氛更加和谐愉悦,真正服务到所有人的心里。
服务工作,一切取决于态度;向别人付出真心和真情,别人同样也会回报于你。
只要用真诚的心,就会得到快乐和幸福;只要你懂得去发现,人生就会得到幸福和快乐。
这样的服务就会有滋有味有乐趣,工作也将会是充满幸福和快乐的事情。
什么是以人为本呢,长期实践我多次思考了这个问题。
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准众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决定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____学苏东水教授认为,中国传统的管理这哲学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价值、奖励创新,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就有的人本管理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管管理思想、中国现代管理思想演变大家好,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搜集整理融汇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中国现代管理思想演变的相关信息。
一、中国文化1、定义:我想先举个例子,在西方国家人们见面打招呼都是这样的——伸手握手,或者拥抱;而在中国人们则拱手作揖。
在西方国家人们吃饭用的是刀叉,而我们用的是筷子。
这些沟通、进餐方式的不同反映出不同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显示出不同的文化背景。
那么什么是中国文化呢?《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古老华夏大地上创造出来的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文化。
张岱年先生指出: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的主体,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
在我觉得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依托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根植于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深受以血缘宗法制度为最大特征的社会结构影响,在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人文性、伦理性、和谐型以及极富务实精神的民族文化总和。
这里我主要说的中国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即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
2、特征:关于中国文化的特征学者们的看法是不同的,在《中国文化通论》中,将中国文化的特征分为:极强的生命力,包容性,统一与多元并存和崇尚理论;在《中国文化要略》中,将中国文化分为内在和外在,外在特征具体指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多样性,内在特征具体指冯友兰先生主张的“哲学特性”、李泽厚先生主张的“美学特性”、任继愈先生主张的“宗教特性”和梁漱溟先生主张的“伦理特性”。
我是这样认识中国文化特征的:1)人文性:一词蔽之就是“以人为本”。
一方面强调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孔子讲“内圣”要同“外王”统一,将正心和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一方面强调人与人的相处。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将自然比作人,说自然有四季犹如人有四肢,自然分昼夜人眼一闭一睁就是一天,人与自然相处就如同人和人的相处。
这就是古时“天人合一”的思想。
正是由于“以人为本”,《论语》中才有了“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记录。
所以中国人不信宗教,信自己。
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不同于西方,西方强调个人,弱化人与人的关系,强调人征服自然,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伦理性:在中国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什么呢?两个字“家庭”。
正是有了家庭这个基础才会有家族——氏族——民族。
它反应的是一种以血缘宗法制度维系的社会结构。
从夏朝开始建立到封建制度的崩溃,中国一直就是“家天下”。
这也是我国古代强调“三纲五常”的根源所在。
中国文化的伦理性还体现在政治上“以德治国”,文学上突出“教化”功能,史学上强化“善恶褒贬”,教育上“德育为先”,自我要“重利轻义”。
我们拜祖寻根,我们尊老爱幼,实质上是一种伦理文化的传承,反映中国文化的根本特性——伦理性。
3)和谐中庸(平衡协调性):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1955年4月的万隆会议?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面对复杂的形势,严重的意见分歧,提出要“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不仅是“万隆精神”,它所体现的正是中国文化中和谐中庸的思想。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和谐中庸的思想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汉文化对各民族文化的吸收,华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个时期的文化对之前文化的扬弃。
这些彰显的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连续性、统一性、多样性,它们统称为中国文化的和谐中庸。
4)务实精神;务实精神就是“知行合一”,就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我们常常在一些媒体对他人光辉事迹的评论中看到或者听到这样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一种务实的精神。
要入世,在世俗的社会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那么诚信是不是一种务实的精神呢?3、形成原因有的书上将其形成原因分三部分:地理因素,经济基础,社会结构。
根据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唯物主义观点。
我更赞同讲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孕育中国文化的自然环境是优越的,主要表现在适宜的温带气候,波澜壮阔的大河,广袤辽阔的疆域。
而社会环境指:农耕经济的社会经济基础,血缘宗法制度的社会结构,大一统的政治环境。
外因:外来文化的输入。
这里的外来文化指的是“洋文化”。
较有影响的三次外来文化的输入:1、汉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输入的“伊斯兰文化”。
2、两汉之际南亚次佛教文化的输入。
3、明朝中后期的“西学东渐”。
4、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漫长悠久的历史过程。
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共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萌发期、奠基期、定型期、发展期、转型期。
萌发期:远古上古时期,即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
其中西周是人文精神的开端。
奠基期:东周至春秋战国。
这一时期经济上铁器牛耕的生产工具出现,生产力提高,土地私有化出现;社会制度上奴隶制瓦解,封建制逐步形成;政治局面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不断;文化上“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发展时期。
定型期:秦汉。
秦朝建立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一时期实质上是古代思想文化的大整合,形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基本格局。
发展期;先秦子学——诸子百家两汉经学——独尊儒术(兼收道法阴阳)魏晋玄学——崇尚老庄(试图用老庄道学解释儒家经义)隋唐佛学——佛教禅宗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儒家为主体,兼收佛道)转型期:明清朴学——“经世致用”(也称实学)近代新学——“师夷长技”5、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我在思考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时,遇到了两个问题。
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代表流派。
先说第二个问题,中传统管理思想代表流派。
在《中国中古管理思想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很好的说明了这一问题:中国管理思想流派纷呈。
战国末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在秦时得以统一,法家管理思想在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发展。
西汉初期奉行的是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调整社会关系,恢复社会经济的发展。
西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体制,并将原有的儒家思想加以改造,进而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管理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的固定管理模式。
儒家经学的发展成为两汉管理思想的主流,东汉时期更将经学以法典的形式确立下来,将儒家的礼治思想同王朝统治相结合,形成了儒家正统的管理思想体系。
三国两晋南北朝世纪,儒家一度衰退,继而兴起的佛家、玄学、道家思想得到了很到的发展空间,重新形成社会文化管理思想多元化的蓬勃发展。
到了唐朝,则形成了儒释道三家杂糅的管理思想。
在一些书中,学者们把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分为五大流派,即:墨、道、法、儒、兵。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划分,《中国管理学——融通古今的管理智慧》一书中这样写道: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学派为代表的先秦思想达到了人类思想的一个高峰,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各种学术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管理学的理论源泉。
1、墨家管理思想:墨家主张“兼爱”“尚贤”“尚同”的思想。
“兼爱”就是要取消物我,人我以及人与人的等级、身份等一切界限,不加分别,一视同仁,施以仁爱,施爱公道。
“尚贤”就是要任人唯贤。
“尚同”就是要统一管理。
其中“兼爱”的公平原则是墨子管理思想的典型风格。
2、道家的管理思想:道家的治国方略是“无为而治”。
老子把领导者分为四类“太上只有之,其次亲而誉,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就是说一类领导,人们只知道他的存在;二类领导,人们心里爱戴,交口称赞;三类领导,人人畏惧;四类领导被人憎恨。
老子把“无为而治”视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正是这种思想,道家的领导理论更加偏重艺术,儒“上善若水”“治大国若烹小鲜”。
但是“无为而治”绝不是什么都不做。
3、法家的管理思想:法家主张“以法为教,以吏治国”,以威严,不可侵犯的法律制度支配下属。
这种思想来源于法家的“性恶论”,因此它强调“以法治国”,强调“以过受罪,以功致赏”的赏罚观。
这一点同西方管理理论中的X理论十分相似。
4、儒家的管理思想:儒家倡导“以德治国”,讲求“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和谐中庸”的管理思想。
儒家认为社会混乱的无序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管理者应致力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设,而它的关键又在于善于以物质满足和人格尊重的方法,完善管理者的形象。
强调被管理者的道德教育“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这也反映了孟子“性善论”的观点。
5、兵家的管理思想;兵家的管理思想可以具体到军事管理上。
我们都知道兵家孙子所著的《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著作。
在《中国传统管理智慧》一书中,写道:兵众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孙武总结先人的实践和理论,管理和决策的关系,科学决策的因素和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来科学决策的理论。
”但是我更倾向于这样的说法:《孙子兵法》综合了以前名家的理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儒家仁爱的思想;“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是墨家的“重民”思想;“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是法家赏罚的观点。
兵家的这一融合性的管理思想,反映的是随着社会统一大业的提出和进展,管理思想开始融合的大趋势。
中国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同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管理模式.》中说道:中国管理学不简单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而是激活中国传统文化优良基因的代码。
因此我觉得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特征也可以借用中国文化的特点进行说明,那就是人文性、伦理性、和谐性和务实性。
三、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博大精深,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又是什么样子呢?我是通过思考:1)怎样去寻找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2)中国现代管理演变历程的具体情况。
3)中国现代管理思想演变历程的特点。
这三个问题,来认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演变的。
1、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毛泽东对认识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的历程。
2、在《中国管理科学化的历程》一书中,编者将中国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进行了十分细致的划分,即:新中国管理科学的奠基、新中国管理科学的第一次创新、中国管理科学的整体停滞与局部发展、全面推进管理现代化、中国管理基础科学的突起、中国管理科学独特的发展道路、和构建中国管理科学,这七大部分。
20世纪60十年代,华罗庚开始探寻中国自己的企业管理技术。
与此同时或更早些时候,钱学森等“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在管理军事工业的实践中,成功地建立了以总体设计部为核心的中国军工计划管理模式。
1982年,蒋一苇撰文提出建立中国的管理科学。
1983年,袁宝华提出“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方针,普遍接受。
20世纪90年代,随着MBA系统的创造,一些学者提出关于中国式的MBA教育的建议,实际上是一种关于中国管理科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