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9.面向操作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打造宜居宜业的最美乡村浙江杭州
打造宜居宜业的最美乡村浙江杭州打造宜居宜业的最美乡村——浙江杭州浙江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的发展,希望打造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浙江杭州便是一个闪亮的例子,在保留乡村特色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振兴,致力于打造最美乡村。
一、传统建筑与现代设施的完美结合浙江杭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拥有众多历史传统建筑,如灵隐寺、龙井村等。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杭州注重传统建筑与现代设施的结合,以提高村庄的宜居程度。
例如,在保留传统建筑的外观和风格的同时,进行内部设施的完善,适应现代居住需求。
这样的做法既能保留传统文化,又能满足人们对舒适居住环境的追求。
二、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是杭州打造宜居宜业最美乡村的关键手段之一。
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乡村风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通过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如美食文化、传统手工艺等,杭州乡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为乡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了生活水平,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条件为了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杭州将重点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解决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
此外,还修建了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提高了乡村的交通便利性。
这些举措在提高宜居环境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营造乡村生态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是宜居宜业最美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注重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推行生态农业、生态修复等举措,保护和恢复乡村的生态环境。
在乡村的规划和建设中,注重生态景观的营造,打造绿色乡村。
这样的做法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了更好的休闲和健身场所。
五、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传承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符号。
杭州注重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通过举办传统节日、开展乡村文化体验等活动,吸引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乡村文化。
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doc 17页)
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浙委〔2006〕28号)精神,按照我市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协调推进我市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杭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1、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步骤,集中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
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型城乡工农关系,切实推进“四农一村”(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和城中村改造)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稳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农村新风尚;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发挥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
2、优势条件。
杭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诸多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
杭州地处东部沿海,是浙江省省会和“长三角”南翼重要中心城市,交通便捷,经济活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综合实力较强。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经济总量名列全国同类城市前茅,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是人文优势突出。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和谐创业的浓厚氛围,丰富多样的教育、科技、文化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
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工业对农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城市化已进入加速期,城市化率达到62.1%,城乡关系更加密切,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日益显现。
乡村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地方性实践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2 杭州市乡村规划的实施情况
2.1 “一书三证”发放情形的设定 《城乡规划法》第42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
作出规划许可。因此,“一书三证”的发放范围包括(表2):(1)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 用地: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两种类型,国有土地发放“一书两证”,集体土地未作说明。 (2)乡、村庄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分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 和公益事业、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两种情形),《城乡规划法》规定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 公益事业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进一步规定,乡、村庄规划区内 建设用地范围的国有土地发放“一书两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2)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是指已经位于城市规划区内,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 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地区[5]。2003年,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在《关于开展城中村改造试 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03]75号)中明确,城中村改造全面展开。在市政府政策指导 下,杭州市规划局陆续完成了《杭州市首批“城中村”改造地块规划方案》、《杭州市111个 “城中村”改造布点规划》等规划编制。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共有58个村全部完成了撤村 建居。
面向实施管理的城市设计思考——以浙江杭州为例
面向实施管理的城市设计思考——以浙江杭州为例发表时间:2020-08-24T17:17:34.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作者:白洁丽[导读] 摘要:城市设计是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重要方法,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易出现无序的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总体布局及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
杭州市江干区行政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城市设计是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重要方法,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易出现无序的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总体布局及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
文章以杭州为例,从规划实施管理的角度,探讨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体制的结合应用。
关键词:城市设计;规划管理;实施应用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研究城市空间环境的手段与方法,以空间设计为载体,致力于解决城市风貌、环境、社会等多种问题,由于融合了多种学科内容,其概念界定模糊,《城乡规划法》所涵盖的我国城乡规划体系中并未提及城市设计在城乡规划中的地位及作用,2017年之前,甚至无法明确其法定依据。
在规划实施管理中,城市设计控制要求的落实主要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选址意见书及规划条件为载体,控制引导方案设计,并最终落实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中。
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施行《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弥补了城市设计在法律依据方面的空白,该办法明确了城市设计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两个层次,总体城市设计与总体规划对应,主要确定城市总体风貌特色、形态格局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内容需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并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相关指标中。
在此背景下,各地专家学者对城市设计的概念界定、实施手段、具体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以浙江杭州为例,从规划实施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体制的结合应用及落实办法。
1背景2014年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浙江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明确城市设计编制的主要目的为塑造城市形象和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并将城市设计作为编制相关法定规划的前期研究成果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设计、审批的依据。
休闲农业结构布局及发展模式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出4: 9  ̄6 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单位 ( [ L 如表1 一杭州市 4 t 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空间结构布局一览表 ),  ̄休 H ; 第5 批正在评选中。通过示范推动 、精心筹划 、改 造 、拓展等 ,目前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休闲
休 闲农业 结构 布局及
发展模 式研 究
以杭州市为例 胡 娟 爱
提
要 :以旅 游空 间结 构 的相 关理论 为基础 ,对杭 州 市休 闲农 业 的现 状 ,从 供给和 需求取 向
角度 论述 了杭 州 市休 闲观 光农 业旅 游 的 空 间结 构布 局和旅 游 圈层 结构 ,并在 用S O 分 析杭 州 市 WT 休 闲农 业前 景 的基 础上 ,探 讨杭州 市休 闲农 业 的发展 措 施和发 展模 式。 关键词 :杭 州 休 闲农 业 结构布 局 休 闲农 业模 式 3 01 1 0 8)。 作者 胡爱 娟 ,浙江经 贸职 业技术 学 院人文旅 游 系副教授 ( 邮政编码
系 ,构建 了杭州市 休 闲观光农业 较 为合理 的资源供 给结 构 。
阵 。利 用 这 一 工 具 反 映 “ 同客 源 地 与 目的地 之 不
间空 间相 互作 用 的强度 ” ,从 这个 角度 上说 ,0 D 一
从表1 ,杭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主要分 矩 阵也称 为 “ 间相 互作用矩 阵 ( pt ne co 看 空 Sai tatn  ̄I r i 布在 近城 区的西湖 区 、萧 山 区 、余 杭 区 ,近郊 的富 Mar )” ,即0与 D 之 间旅 游流 的强度 ,由客 源 tx i 阳市 、临安市 和远郊 的桐 庐县 、淳安县 。其类 型主 地 的 出游 总量 和 目的地 的接 待总量决 定 [ — 3 O D矩 1 0
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
34农村经营管理 2023.10家风家训,并通过宣传栏、文化宣传墙等形式,在村内主干道旁和祠堂内树立家风家训宣传牌,张贴精神文明公益广告宣传牌,潜移默化地教育村民。
树立仁孝榜样,提升文明村风在全村范围内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
组织好婆媳、好夫妻、身边好人以及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村民纷纷以此为荣,主动规范自身行为。
在第一届“仁孝麦㙦”评比中被评为“最美麦㙦人”的新乡贤刘会荪,虽然居住在外地,但始终情系家乡教育、养老事业,为麦㙦中学办公楼建设捐款100余万元,每年为隋岗村“颐养之家”捐款2万元。
脱贫户黄保女的丈夫瘫痪在床,两个儿女都未成家,家中外债不少,但她没有退缩,而是不离不弃、自强不息,不仅五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还凭借自身努力摆脱困境。
在麦㙦镇第三届“仁孝麦㙦”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自强家庭,并被推荐为新干县第七届“感动新干”道德模范候选人。
开展志愿服务,倡导移风易俗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弘扬仁孝文化,宣传移风易俗,倡导勤俭节约、厚养薄葬、讲求科学。
以“仁孝”为主题,先后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好母亲”“好媳妇”评选、清洁家庭评比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实施了“情暖童心·相伴成长”隋岗村儿童关爱帮扶计划,先后开办隋岗村青少年周末文化艺术培训班,组织开展“六一”儿童节慰问捐赠活动,举办隋岗村暑期新时代文明践习营等,引导树立文明新风,带动全村形成崇仁孝、知感恩、尚美德的良好风尚。
今年84岁的老党员杨清英,有2个儿子和3个儿女,四世同堂共26人,杨清英始终以严格的家风家训教育子女,带动全村形成了好家风。
“在母亲80大寿的时候,母亲极力反对大操大办,要求我们一家人吃一顿简简单单的家常饭菜就行,也是响应了移风易俗新风尚。
”58岁的小儿子刘汉梅说。
从外地嫁到隋岗村的曾仕英,十三年如一日操持家务照顾婆婆,给她喂饭、擦拭身体、换洗衣服,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得到邻里一致称赞。
此外,隋岗村通过开展“美德积分行动”,筹办了“美德加油站”,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评讲会,从爱党爱国、爱集体、讲公德、讲孝道、讲科学、讲卫生等方面评定脱贫户的“美德积分”,弘扬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敬老爱幼、诚信友善的美德思想,引导脱贫户通过自身努力赚取积分换取生活必需品,增强脱贫户主体意识和自力更生的信心决心。
009.行动导向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创新探索——以杭州新叶村为例
从规划类型可以看出,已经编制完成的 5 个规划中仅有 1 个是建设规划,其余分别是 2 个保护规划和 2 个旅游规划。保护规划侧重对古村格局、风貌特色、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整治, 不涉及产业、交通、设施、住房等建设方面的内容;旅游规划则侧重旅游项目策划,但由于 缺乏空间引导和资金支持,往往难以落地;建设规划虽然提出了局部空间整治与建设的措施, 并制作了效果图,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行动计划,导致完成实施的项目数量少,且不成系统。
方法评估、实施过程评估和实施效果评估三大内容(表 4)[5]。
表 4 乡村规划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编制方法评估 实施过程评估
实施效果评估
二级指标 规划编制成果评估 规划编制过程评估
资源保障评估 政策保障评估 运作机制评估 规划目标实施进展 乡村总体布局 基础设施实施评估 公共服务设施实施评估 公众满意程度
表 3 新叶村相关规划分类评估
规划类型
规划名称
完成时间
规划重点
实施情况
保护规划
建德新叶历史文化村镇 保护规划
2003
保护风貌特色 保护文物古迹 传承文化传统
整体保护良好
新叶村乡土建筑保护规划
2013
建筑与环境整治
局部整治不到位, 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
建设规划
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 (秀美山村特色精品村)
2.2.3 表达不好——成果专业性强,村民理解困难
就新叶村唯一的建设规划来说,点、线、面的图纸表达抽象难懂,无法明确地指导产业、 功能、交通、景观、设施等方面的实施建设。同时,文字表述以原则性的内容居多,针对性 的措施和方案严重不足,导致规划实施无从下手。
2.2.4 服务不够——评估反馈缺失,有效保障不足
杭州市城市规划与管理研究
杭州市城市规划与管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杭州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中心城市,其城市规划与管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而城市管理则是指对城市的各项事务进行统筹协调和有效管理。
本文将从不同视角探讨杭州市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相关问题。
首先,杭州市城市规划与管理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增长。
随着杭州市经济的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解决如何合理规划新城区、旧城改造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同时,城市管理也需要关注如何分配公共资源,解决人口密集地区的交通、居住和教育等问题。
只有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才能使得新老城区的人口得到平衡发展,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质量。
其次,杭州市城市规划与管理还需要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
杭州作为风景名胜之地,其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质量。
城市管理也需要关注如何减少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例如,可以通过提倡低碳出行、建设生态公园等方式,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此外,杭州市城市规划与管理还需要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杭州市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也需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如何合理规划产业区域,以及促进各个产业的互补发展。
城市管理需要关注如何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高端产业和人才落户杭州。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杭州市城市规划与管理还需要关注城市交通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大。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解决如何提升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捷性的问题。
城市管理需要关注如何合理分配交通资源,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
通过发展交通网络和提升交通服务水平,可以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和便利度。
总之,杭州市城市规划与管理研究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课题。
面向操作的乡村规划管理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种 因素 ,同时结合上位法 、现 实操作和 可实施性
等 因素 ( 图7 ) 。
较高 .必须在 一证 ”基础上加强管理 ;而对 于
城 市 偏 远 地 区 的 乡村 未 来 长 时 间 内 仍处 于 乡 村
形 态 ,在管理上可参照 一证 正 常管理 ;而对
于景 中村等敏感 区域的 乡村 应建立联 审机 制 , 如西 湖风 景名胜区 内的景 中村 由市旅委 牵头 ,报 三委 四局 ( 发改委 、旅 委 、建 委 、规 划局 、国土 局 、园文 局 、环保 局 ) 申请立 项 ,审核 后 由园文
局 、建 委 和 规 划 局 核 发 绿 皮 书 .再 报 省建 设 厅 批 准 。 可借 鉴 用 于 两 江 一 湖 ” 国家 级 风 景 名胜 区 的 管理 。
3 . 2 . 2 统 一 许 可 要 件
针 对杭 ' J t 、 l 现 实 .考虑 到 杭 州周边 郊 区在 长 时间范 围内仍有大量 乡村存在 .从 管理 的可操作 性及现 有 乡村规划管理体 制的现 实出发 .建 议萧 山区和 余杭 区的外围独立 乡镇及五县市 乡 、村庄
规 划 区 内 实 施 乡村 建 设 规 划许 可 制 度 而杭 州 主 城 区域 及 五 县 市 城 市 规 划 区实 施 城 市 规 划许 可 制
许可 执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乡村建设规 划许 可
要件 的提 出 .要把握好 乡村规划管理 的尺 度 .在 农事 简办 的基础上 ,加强公建项 目的管理 。笔 者
简办 的原则 :而对于 乡镇企业 、乡村公共 设施
和 公益 事业建设项 目核发 的 一证 ”内容应 当有 所深化 .在材料 申请 、程序管理 以及后 期监管方 面可向城 市管理方式靠拢 。对 于城 中村 城 边村
城乡融合视角下乡村地区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实践探索--以杭州郊野单元规划编制为例
乡村振兴与规划创新| 109 Rural Countryside Unit Planning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 Case Study of Hangzhou Countryside Unit Planning余建忠 江 勇 YU Jianzhong, JIANG Yong乡村地区作为城乡规划管理较为薄弱的区域,在规划编制方法、规划落地实施等方面往往聚焦于单个村庄的编制,缺乏从区域层面审视乡村地区发展的实践探索,尤其是缺少统筹协调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等各要素的多规合一型规划,使得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不足。
浙江省杭州市从城乡融合、区域统筹的视角出发,编制面向区域层面与操作层面的郊野单元规划,在空间范围上实现了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全覆盖,在规划类型上具有多类型、多层级特征,存量规划、实施性规划特色显著。
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村庄规划体系,在规划内容方面更是体现了高效利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要求,尤其是促进了规划实施与规划编审程序深入对接,推动了城乡要素深度融合、城乡空间全域管控,是对乡村振兴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划模式与技术方法的成功探索,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Rural areas, with weake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often focus on individual villages in terms of planning methods andimplementation. They lack a reg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especially lack the multi-plan integration to conduct overall coordin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land uses, which leads to planning deficiency in guidance, pertinence, and oper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coordination, Hangzhou has compiled a countryside unit plan at regional and operational levels, which has covered the rural areas outside of the development boundary, with multi-type and multi-level characteristics of inventory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It not only enriches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planning system, but also reflects the requirements for efficient us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high-level governance, and especially promotes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planning review procedures, and stimulates the deep integration and overall control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t is a successful exploration of the planning model and technical method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system.长期以来,广大乡村地区在资金、人才以及项目建设方面缺乏有力支撑,乡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样本
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为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发〔〕1号)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全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定》(浙委〔〕28号)精神,根据本市全方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础实现现代化目标,协调推进本市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建设,加紧杭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订本计划。
一、新农村建设关键意义和现实基础1、关键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加紧推进现代化重大战略步骤,集中表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
加紧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构建城镇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型城镇工农关系,切实推进“四农一村”(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和城中村改造)问题处理;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稳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农村新风尚;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设,发挥党在农村领导关键作用。
2、优势条件。
杭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很多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显著。
杭州地处东部沿海,是浙江省省会和“长三角”南翼关键中心城市,交通便捷,经济活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二是综合实力较强。
国民经济连续快速增加,人均生产总值超出5000美元,经济总量名列全国同类城市前茅,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
三是人文优势突出。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精巧友好、大气开放”人文精神,友好创业浓厚气氛,丰富多样教育、科技、文化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
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优异制造业加紧发展,工业对农业促进作用愈加显著。
城市化已进入加速期,城市化率达成62.1%,城镇关系愈加亲密,生产要素流动加紧,城市对农村辐射带动日益显现。
五是市场体系较为完善。
市场培育起步较早,市场机制比较健全,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不停增强。
考察杭州乡村振兴路线
考察杭州乡村振兴路线杭州市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六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乡村人口不断流失,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杭州市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制定了相应的路线规划。
本文将探讨杭州乡村振兴路线。
首先,杭州市要注重发展特色农业。
杭州市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湿润,环境优美,适宜发展农业产业。
乡村振兴路线中,杭州市要通过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
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农业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杭州市要注重发展乡村旅游。
杭州市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资源,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路线中,杭州市要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的规划和保护,修复乡村文化遗址和古建筑,建设乡村生态公园和乡村文化体验区,提供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和服务。
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再次,杭州市要注重发展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需注重人文建设。
乡村振兴路线中,杭州市要加强对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修建乡村学校和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乡村青少年和妇女的关爱和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促进乡村人力资源的发展。
最后,杭州市要注重发展乡村基础设施。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
乡村振兴路线中,杭州市要加强对乡村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乡村通行畅通,资源利用合理。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的投入,保护乡村环境,提高乡村的整体面貌。
综上所述,杭州市的乡村振兴路线包括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以及乡村基础设施。
这一路线的实施将为杭州乡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乡村的繁荣和全面建设。
“三美”融合视角下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以建德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三美 融合视角下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 以建德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张霞㊀(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3)摘要㊀自2003年浙江省启动 千村示范㊁万村整治 工程建设以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久久为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㊁构建美丽中国带来了经验启示㊂在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模式的同时, 三美 (生态美㊁经济美㊁生活美)融合的美丽乡村构建,大大地提高了乡村面貌㊂然而在 三美 乡村的打造中,还存在盲目效仿城市景观或照搬优秀美丽乡村案例的现象,导致乡村特色的缺失㊁资源的浪费,与当地环境不符等现象㊂以杭州市建德市 三美 乡村建设为案例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出分别对应自然生态层面㊁经济方面和社会人文方面的 三美 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为建德市 三美 乡村的设计与建造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㊂关键词㊀ 三美 融合;乡村建设;策略研究中图分类号㊀TU 982.29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05-0254-03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05.059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Hangzho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Beauties Taking Ji-and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ZHANG Xia㊀(Hangzhou Wanxiang Polytechnic,Hangzhou,Zhejiang 310023)Abstract ㊀Since the Thousand villages demonstration and ten thousand villages improvement project was launched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03,the long-term construction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has contributed to the creation of thousands of beautiful villages,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has brought experience inspiration.While constantly exploring the mod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ee beauties (ecological beauty,economic beauty,beauty of life)integration of the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greatly improve the rural landscape.However,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beauties countryside,there still exists the phenomenon of blindly imitating the urban landscape or copying the excellent and beautiful rural cases,which leads to the lack of rural characteristics,th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the incompatibility with the local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hree beauties rural construction in Jiande City,Hangzhou Cit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Three beauties in rural construction,which correspond to the integration of natural ecology,economy and social humanities respectively,to provid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beauties villages in Jiande.Key words ㊀ Three beauties fusion;Countryside construction;Strategy research作者简介㊀张霞(1969 ),女,山东平度人,教授,从事乡村振兴及职业教育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2-04-12㊀㊀近年来,我国农业以惊人的速度在进步,乡村振兴取得了巨大成效,也显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㊂让 乡村振兴 既接 天线 又接 地气 ,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 痛点 ,将乡村的自然生态㊁产业协作㊁富裕生活有机结合,并转变成 三美 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正逐渐成为各省㊁市乡村建设的重要方向,这些建设内容对助推 三农 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㊂1㊀核心概念内涵界定1.1㊀ 美丽乡村 内涵㊀ 乡村 指的是人类形成聚居属性且不属于城镇规划区以内的地区,它包含了空间和社会的两重属性[2],对于 美 的理解,其内涵是多变且深广的㊂ 美丽乡村 具体所指的是形式上具有整洁的村容环境㊁科学的规划布局㊁优美的自然景观;内涵上包含优良的民风民俗㊁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经济上探索出符合自身特色产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㊂它所追求的是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村落历史文化得到保护㊁村庄产业联动㊁经济水平提升的自然美㊁生态美㊁社会美㊁经济美和人文美㊂1.2㊀ 三美 乡村内涵㊀该研究中的 三美 指的是 生态环境秀美(美丽生态) 经济发展新美(美丽经济) 百姓生活富美(美丽生活) ㊂ 三美 分别对应着 美丽乡村 内涵中的3个层面: 美丽生态 对应着自然环境层面,指的是科学布局指导,营造良好自然景观形成一个村容整洁㊁风景秀丽的乡村人居环境; 美丽经济 对应着经济发展层面,指的是充分发挥乡村自身资源特色,挖掘资源潜力,产业联动,使乡村经济水平得到提升[3]; 美丽生活 对应着社会人文层面,指的是民风民俗㊁历史古迹在保留其精华与特色的基础上进行革新,给乡风民情带来文化富裕的全新面貌(图1)㊂图1㊀ 三美 融合Fig.1㊀ Three beauties fusion2㊀杭州市建德市 三美 乡村建设现状调研2.1㊀建德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㊀近年来,建德市以打造宜居之城为目标,曾荣获浙江省美丽乡村先进县㊁浙江最具魅力新水乡㊁省级生态市㊁省示范文明城市㊁省级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㊂2.1.1㊀全域治理,生态宜居(生态美)㊂建设 美丽建德 ,应和了建德人的乡村振兴之梦㊂推进美丽乡村 村貌悦目协调美 和 村容整洁环境美 ,将小城镇环境整治㊁ 三改一拆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3,51(5):254-256五水共治 等工作有机结合,注重农村原生态风味的传承,打造以生态宜居为特点的美丽乡村品牌[4]㊂调查中发现,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建德特色乡村发展中的点睛之笔㊂围绕全域景区化推进的构想,深入挖掘村庄自然景观㊁田园风光㊁建筑遗存㊁民俗文化㊁体验活动和特色产品等,全面推进了精品线路打造㊁杭派民居建设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等工程,共建省级示范乡镇6个,3A级景区村11个,杭州市精品村61个,风情小镇6个,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5个,杭派民居5个,串起了杨村桥草莓小镇㊁大慈岩荷美小镇㊁大同稻香小镇㊁大洋 红色印象 等乡村风景线㊂一村一景串珠成链,全域美丽步步可观㊂2.1.2㊀产乡融合,经济振兴(经济美)㊂‘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浙江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为68.8%,居全国第一㊂美丽生态撬动美丽经济,依托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㊁借助 美 所赋予的风景线打造,建德 村景 变 风景 的步伐不断加快,建德市已成为望得见的 绿富美 ㊂在做优㊁做美环境基础上,建德以 旅游+ 为路径,不断加大产业融合力度,休闲度假小镇㊁创意主题公园等建设稳步推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5],为建德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活力㊂2.1.3㊀乡风文明,建功立德(生活美)㊂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 灵魂 ㊂以 建功立德 的精神引领乡村文化的 建德 在推动乡风文明㊁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优良人文环境方面,激发出了 乡村振兴 中最基本㊁最深沉㊁最持久的力量㊂有钱存银行,可以生息;道德 存 银行,可以繁荣文明㊂以 德文化 为魂,以 党建+ 为根,涌现出钦堂乡葛塘村㊁大洋镇高垣村㊁乾潭镇沛市村等一批先进 三美 乡村典型㊂ 三美 融合的美丽建德,农民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明显提升, 三美 融合,让村民们满怀获得感与幸福感㊂2.2㊀ 三美 融合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2.1㊀理论方面㊂(1)缺少针对性较强的规划设计指导㊂基于 三美 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所走访和调研的几个乡村(新叶古村㊁三江口㊁下涯㊁幸福㊁莲花㊁葛塘村㊁高垣村㊁沛市村),均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策略,其建设方向及整体建设效果基本与其乡村定位相匹配,但也存在着盲目地借用其他村的规划设计理念现象,这不仅会导致同质化的产生,更重要的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丽乡村的定位发展[6],因此需要针对性强的规划来引导不同类型的 三美 乡村建设内容良性有效发展㊂(2)缺少具有针对性的 三美 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㊂对于 三美 乡村的评价方法虽可参考借鉴前人,但针对不同地域㊁不同类型㊁不同定位 三美 乡村建设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全构建㊂结合建德市 三美 乡村建设来看,基础及发展目标同为 三美 内涵所涉及的方面,但有不同的乡村建设方向和目标;建设过程中的侧重点及建设后最终呈现的形态不尽相同[7]㊂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 三美 乡村建设,建立因素权重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使 三美 乡村建设的评价体系更为科学㊁客观及更具有针对性值得探讨㊂2.2.2㊀实践方面㊂(1)缺少长期持续的有力监管㊂在 三美 融合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部分乡村对于基础性建设这一类具有外观呈现性较好的工作,盲目追求效率和短期效果,导致乡村基础性建设重表象㊁轻内在,差异性和特色性不明显,不利于乡村的长远发展㊂(2)缺少持续性的资金支持㊂美丽乡村的持续发展涉及面广,如基础设施的改建㊁民居建筑的改造㊁景观环境的持续改善等,每一个方面都需要长期且大量的资金投入㊂以村级为单位往往无法提供如此庞大的资金数量,建议采用 农户自筹+政府配套+资源置换 农民先众筹+资本接着投 乡贤公益定向乐捐 耕者有其股 等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㊁拓宽融资渠道㊂3㊀ 三美 融合美丽乡村建设策略3.1㊀ 三美 融合美丽乡村内涵表达3.1.1㊀ 三美 乡村 美丽生态 内涵表达㊂保护好生态资源,就是保住 饭碗 ㊂建德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是农田的依托,成为农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㊂在规划设计时须强化水资源保护意识,无论是天然形成的湖㊁溪还是人为建成的沟渠㊁池塘㊁水库等,都应避免盲目地填埋侵占,要尊重水系分布㊁流向所形成的农田肌理,从自然景观和农耕两方面进行合理规划㊂3.1.2㊀ 三美 乡村 美丽经济 内涵表达㊂在 美丽经济 表达上要依据 依托资源㊁优化结构㊁突出特色 的思路,实现乡村产业结构由单一到多向化的转变㊂即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基础㊁以文化景观为依托㊁以产业联动带动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产业资源配置㊁先进科技的指导㊁人才资源的引进,巩固基础农业㊁发展生态农业㊁联动旅游业,形成 三美 乡村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㊂3.1.3㊀ 三美 乡村 美丽生活 内涵表达㊂建德乡村的历史古迹㊁民风民俗以及传统的技艺也是乡村美丽生活内在属性的具体体现㊂乡村的文化景观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展示出乡村文明的悠久发展史,无论乡村的居住形态如何变化,实体的物质景观如古建筑㊁古民居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留存,一脉相承的邻里关系㊁文化习俗也成为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㊂3.2㊀人才振兴助推 三美 融合美丽乡村建设㊀ 三美 融合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人才㊂在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建德市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㊂建德市紧紧围绕地域特色产业经济增长需求,开展较为广泛的项目培训,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8]㊂同时也发现各乡镇大专及以上农村实用人才㊁高级职称人才占比偏低,建议在乡村人才振兴领域,除了培育本土的新型职业农民以外,还需鼓励优秀青年以及吸引中㊁高级职称人才回乡㊁返乡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乡村的技能达人㊁55251卷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张霞㊀ 三美 融合视角下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匠人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之宝,农民可谓是 耕作艺术 的教授㊂通过 乡村大喇叭 等传统与现代媒介进行宣传,点燃美丽乡村建设的梦想,激发内生动力,发挥在地力量的智慧,全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㊂3.3㊀ 三美 融合文创赋能㊀文化即以文感化㊁以文美化㊁以文净化㊁以文优化,可见可感,无处不在,乡村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让乡村的生活更美好,同时提高对城市市民的吸引力,乡村文化创意的无限可能在于一些闪亮的乡村基因得以重组㊂ 三美 乡村建设过程中,也是乡村文化再现㊁重构的仪式与符号,更是乡土智慧与乡村生活的文化自信,在这一场深入持久的 乡村振兴 战略中,以文化为切入点的美丽乡村建设,或可取得乡土力量最大的认同与共鸣㊂在建德 三美 融合乡村建设过程中,深度挖掘和保护好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如,村标设计就是地域文化提炼升华的最佳表达方式,是乡村组织化㊁现代化㊁企业化㊁品牌化的基础工作,它的采用及衍生应用将形成视觉识别,提升乡村民众的向心力㊁凝聚力㊁自豪感和幸福感,打造生态自省㊁文化自觉的气质型美丽乡村㊂3.4㊀ 三美 融合特色设计㊀在美丽乡村设计过程中,如何避免乡村 美 的同质化,值得深思㊂在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同时,需凸显本土特色,且与当地地理㊁人文㊁自然等特征相匹配,因地制宜,因村制美,形成特色设计,避免千篇一律㊂通过调研发现,当前较为迫切的是提高农民对乡村价值的再认知,对乡村社交的再组织,通过建立村级文联㊁村村文联等互动方式,提高农民的文化自信,释放农民的文创潜能㊂建德各地都有其不同的独具地域传统的乡村文化,建议回归春节㊁端午㊁中秋等传统节日应有的场景与仪式,再现开耕节与丰收节的盛况,让农耕生活更有节奏感㊁使命感㊁存在感㊁诗意感[9]㊂尊重过去㊁关切当下㊁放眼未来,通过发挥在地力量,贡献在地智慧,发现乡村生活的乐趣,展现田园的各种美㊂3.5㊀ 三美 融合 数字 增色㊀法治保障与政府支持为打造数字㊁智慧型美丽乡村增添色彩㊂即将在2021年9月实施的‘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不仅为浙江省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地域性法治保障,也更加凸显了浙江特色的乡村振兴布局㊂在政府的宏观管理下,在政府㊁民间等多主体㊁多渠道㊁多平台的资金与财政支持下,鼓励城市企业将乡村作为后勤基地,支持城乡共同构建康养型田园综合体,形成城乡融合的多主体美丽乡村建设者[10]㊂有了法治㊁条例保障和政府支持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浓厚 浙江味 的数字化㊁智能化乡村必将会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的 金名片 ㊂3.6㊀乡村教育筑牢 美丽乡村 根基㊀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张孝德提出: 乡村教育是关系中国乡村未来命运的大事 ㊂有文化的乡村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也只有乡村教育才能筑牢美丽乡村建设的根基,乡村教育之美蕴藏着迈向新时代所需要的新文化㊁新哲学㊁新动能㊂从目前而言,乡村振兴的重点大多还是放在 五兴振兴 领域[11],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乡村教育之美才能保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乡村教育振兴,才能永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多美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其最终标志或可是乡村教育之美㊂3.7㊀ 三风 文明, 三美 振兴㊀在 三美 融合乡村建设中,需重视乡村的软文化实力提升,提高农民的文化修养,提高乡村的文化底蕴,提升乡村的精神吸引力㊂ 三风 文明,即乡风良好㊁家风营造民风淳朴, 三风 文明对 三美 乡村的建设与振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㊂在 三美 融合乡村建设中,不能忽视乡村的软文化实力,需要重视提升在地农民的文化修养,提高乡村文化底蕴,这也是提高乡村对城市居民吸引力的要素之一㊂4㊀ 三美 融合乡村建设展望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 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 ㊂ 三农 领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战场,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是推动浙江省共同富裕从宏观到微观落地的重要载体之一㊂ 三美 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实现[12]㊂未来的美丽乡村,将更具家园属性㊁民生属性㊁幸福属性㊂ 三生 (生产㊁生态㊁生活)合一, 三美 融合,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未来乡村,形成一批数字型智慧型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志性成果,形成共同富裕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指日可待㊂站在 十四五 的起点,期待建德继续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 宜居建德 建功立德 的美丽乡村,全面展示美丽风景线,描绘生态宜居(美丽生态)㊁产业兴旺(美丽经济)㊁生活富裕(美丽生活)的 三美 融合的升级版 新蓝图 ,以数字化㊁智能化引领乡村的美好未来㊂参考文献[1]郑林璐.基于 美丽乡村 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以南平市夏道镇洋坑村芭蕉湖滨湖景观为例[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15.[2]李淼.今年预计完成幸福美丽新村建设6729个[N].四川日报,2016-12-04(001).[3]赵宏振,任潇.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J].北京农业,2015(28): 75-76.[4]赵子军.‘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发布[J].中国标准化,2015(6):8-9.[5]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1):1-6.[6]张晶晶,邵传鹏.新时代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20,48(9):260-262.[7]谷金明.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旅游文化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1(1):60-61.[8]燕连福,赵建斌,毛丽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㊁建设指向和实现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 1-9.[9]卞素萍.地域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J].东吴学术,2020(5): 145-151.[10]高敬,董峻.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农业知识,2018(7):2.[11]曹东勃,宋锐.农耕文化:乡村振兴的伦理本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144-153.[12]张淑林,常新语.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径[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143-146.65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
杭州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杭州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路与对策研究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不断减少,乡村产业产值下降严重,存在着大量的农民闲置资源,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
因此,对于杭州乡村产业的振兴,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思路和对策来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1.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杭州乡村地区的农产品丰富多样,可以通过加工提升附加值。
例如,运用科技手段将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丰富农产品品种,延长农产品保鲜期等。
2.发展农事服务业。
由于农民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农田管理不到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因此,可以发展农事服务业,提供给农民农田管理、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发展农业观光业。
杭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可以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特色,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
通过建设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度假区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目前杭州乡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因此,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1.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农业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2.推广农业技术。
通过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
3.鼓励农民进行合作社等组织形式。
鼓励农民组织成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实体,通过合作形式共享农业技术和信息资源,提高农业效益。
三、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发展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渠道商的购买信心。
1.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
通过建设线上电商平台,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帮助农民直接销售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通过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意愿。
3.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
建设完善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强农产品的物流配送和市场推广,提高农产品的销售能力。
杭州市农办关于印发《2009年度区、县(市)新农村建设调研课题指南》的通知
杭州市农办关于印发《2009年度区、县(市)新农村建设调研课题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9.02.18•【字号】市农办[2009]15号•【施行日期】2009.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杭州市农办关于印发《2009年度区、县(市)新农村建设调研课题指南》的通知(市农办[2009]15号)各区、县(市)农办(农业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努力破解新形势下我市新农村建设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经研究,决定印发《2009年度区、县(市)新农村建设调研课题指南》。
请各地认真组织调研,并在今年11月20日前提供调研成果。
联系人:何宝飞电话:85252120附:2009年度区、县(市)新农村建设调研课题指南2009年2月18日2009年度区、县(市)新农村建设调研课题指南1、统筹规划乡村生产生活空间布局;2、提高县级财政三农支出比例;3、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的实践与思考;4、建立城乡互利的“联乡结村”模式;5、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6、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举措;7、现代农业综合体培育;8、县域生态农业发展;9、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对策;10、加大现代农业项目招引力度的举措;11、优化完善农业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12、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13、加快特色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14、提升乡村休闲观光业;15、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激励机制;16、加快农村林权制度改革;17、建立土地承包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18、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举措;19、农村中介组织与经济人培育;20、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1、建立健全村庄整治长效机制;22、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实践与思考;23、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挥;24、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实践;25、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举措;26、化解村级不良债务的对策;27、深化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28、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的途径;29、发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作用;30、实施农村消费升级工程;31、乡镇机构改革的实践与思考;32、建立农民增收推进机制;33、促进农民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的对策;34、实现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全覆盖;35、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36、选拔任用农村优秀基层干部的实践与思考;37、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38、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举措。
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建设应用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唐家坞村未来乡村为例
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建设应用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唐家坞村未来乡村为例摘要:未来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未来乡村“一统三化九场景”体系化建设是浙江“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发展要求的具体落地指引。
文章以富阳区银湖街道唐家坞村未来乡村建设为例,解析省级未来乡村建设顶层设计指导下,唐家坞村在数字智治、数智服务和数智赋产三个核心场景的创新应用,为非农业生产型乡村的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村民生活服务数字化升级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字:未来乡村建设;数字化改革;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是解决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标志,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对浙江发展的重要要求。
浙江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首创地,二十余年来以“千万工程”为引领不断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发展从2003-2010年乡村基础环境整治、2011-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和千万工程深化、2017-2020年乡村振兴建设多阶段递进式发展。
2021年在响应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求、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背景下,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每年建设200个以上未来乡村建设目标,提出“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建设要求。
同年,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发布《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以数字化手段打造乡村振兴应用,围绕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构建人物出发、规划部署、目标达成、绩效评估和督察反馈的执行链,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技术在未来乡村领域的应用成为场景营造、生活体验优化、治理体系创新的重要抓手。
1.未来乡村概念研究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依托,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以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为建设途径,以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为建设定位,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
杭州农村用地规划方案设计
杭州农村用地规划方案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市农村地区用地规划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农村用地规划方案设计旨在优化农村土地利用,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
本文将针对杭州市农村地区的用地规划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可行性分析杭州农村地区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开展多种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
但由于杭州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土地利用受限,因此需要科学合理规划使用,避免浪费。
依据农民的需求和资源条件,结合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方案设计相应的农村用地规划。
设计原则1. 合理规划用地,最大限度地保护农田,提高土地利用率;2. 优化农村布局,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范围;3. 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4. 引导资源向农村倾斜,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5. 加强生态保护,保护农村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观。
设计方案1. 农田保护与提质农田作为农村地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必须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根据杭州市农业发展的需求,规划出一定比例的耕地保护区,严禁非农业建设。
同时,提供农田质量提升补贴,引导农民改造农田,提高土壤肥沃度;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效果显著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 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在农村地区合理布局乡村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代化农村社区。
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文化、运动等公共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农民的经济增收渠道。
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增加农民收入的多样性。
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调整农村用地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和效益。
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农民的社会组织化合作,增强农民的集体经济实力。
4.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杭州乡村振兴运营方案
杭州乡村振兴运营方案一、项目概述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旨在通过振兴乡村经济,改善乡村生活,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作为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杭州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个全面的、可行的、可持续的杭州乡村振兴运营方案,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项目背景杭州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虽然杭州市区经济发达、城市建设完善,但其乡村地区依然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乡村振兴是杭州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我们提出了下面的杭州乡村振兴运营方案,希望为杭州市的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三、项目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乡村振兴,实现杭州市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乡村环境和生活品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具体而言,我们的目标包括:1. 实现乡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2.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3. 改善乡村环境和生态环境;4.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5. 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乡村社会建设;6.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四、项目内容1. 乡村旅游开发杭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理想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我们将通过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杭州的乡村旅游。
同时,我们还将推进乡村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2. 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杭州市乡村地区以种植水果、种养业为主,农产品丰富多样。
我们将通过扶持乡村农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和市场化,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3. 乡村生态建设乡村生态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杭州市的长远发展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49.面向操作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研究——以杭州市为例汤海孺 柳上晓【摘要】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城乡规划法》,第一次从规划引领、城乡一体的要求出发,出台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提高了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完善了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制度,保障了乡村建设工程切实依据法定的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实施落实,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行使权属管理职能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也有利于维护建设单位按照规划使用土地的合法权益。
但上位法表述原则,对于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的具体内容、管理模式、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的程序与条件等没有给予明确。
乡村与城市差别很大,不能一味地照搬城市管理模式。
本文从可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杭州市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的研究,尝试找寻适合乡村发展的管理路径。
【关键字】乡村建设 规划管理 城乡统筹 杭州1 缘起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推进时期,2011年全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1.27%,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乡村的居住和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与此同时,“三农”问题依然严峻,乡村建设活动呈现出自发和随意状态。
具体表现为:乡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滞后,生活设施配套不足,建筑风格单一,乡村地区规划技术力量薄弱,乡村建设管理法规、标准等技术立法工作相对滞后1。
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奠定了法律基础,城乡统筹规划迎来了新的发展局面。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的规划管理制度,以及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已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
必须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缺乏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统筹协调,避免盲目建设和滥用土地。
因此,改革“二元”1刘佳福.邢海峰.董金柱.部分国家与地区乡村建设管理法规研究概述.国际城市规划:2010Vol.25,No.2图1 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规划管理体制,加强乡村建设规划管理,成为城乡统筹的当务之急。
2 乡村规划管理存在问题剖析杭州市域面积16596平方千米,含八个市辖区——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萧山、余杭以及五县(市)——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
本文以杭州为例,从编制与审批管理、实施管理以及监督检查管理三个层面着手,剖析当前乡村建设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编制与审批管理层面2.1.1村庄规划在管理中失效从规划编制情况来分析,杭州市除临安和建德外,其余区、县市乡、村庄规划均实现规划全覆盖。
但从规划实施情况来看,各地区实施效果不一,村庄规划往往在实际管理中失效。
究其原因,首先,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衔接,规划的用地无指标,有指标的用地不符合规划,导致规划失效;其次,村庄建设规划由政府与规划编制部门主导,未能充分反映村民意见,削弱了规划的权威性;再次,村庄规划缺乏必要的调整修改程序,未能应对变化,及时调整;最后,由于经费不足,乡镇政府及规划编制部门对村庄规划不重视,导致村庄规划编制的随意与不慎重,使村庄规划质量降低,指导性差。
2.1.2审批主体与上位法存在出入市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乡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报市、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从目前杭州市各地区规划编制与审批现状来看,存在与上位法冲突的情况,如萧山、富阳的乡、村庄规划由规划分局审批。
2.2实施管理层面2.2.1管理任务重而力量弱乡村之于城市的一大区别是城市往往呈集聚发展态势,而乡村分布则呈现小、多、散的特征。
如淳安县,县域范围4427平方千米,拥有12个乡、425个村和6000多个农居点,多而分散的村庄实则加大了管理难度。
图2 各区、县市管理人员数量图3 各区、县市人均审批数量图4 现状不同界定模式示意图从图2、图3所示的项目审批管理情况看,余杭区和建德市的项目审批全部由区、市规划部门管理,人均管理审批件数分别达到81件/人和74.9件/人,为两区、五县市最高。
富阳、临安和淳安的项目审批则由规划部门和乡镇共同参与,基本维持在16-61件/人。
萧山由于不审批个人农房建设,故人均管理审批件数相对较低。
一方面是管理基数大,管理任务艰巨,另一方面是管理人员力量薄弱,素质不高。
基层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对专业技术、法规不甚了解,而乡、村一级规划的建设管理力量更单薄,致使规划执行难、监督难。
进而导致这些地区的无序建设状况愈演愈烈,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的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活动。
2.2.2管理法规与实际操作存在矛盾《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明文规定,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三类建设均应该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但杭州目前只有淳安符合上位法要求,其他地区均按照城市规划许可程序核发“一书两证”。
究其原因,首先,乡村地区的公建建设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强的监管细则,在实际操作中仍沿用城市规划许可的管理方式;其次,根据国土部门规定,集体土地上工业用地的出让一律按出让供地,部门法规之间存在冲突;再次,除乡镇企业外,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均由政府统一管理并调配资金,因此,需由发改立项,规划选址、国土批地,故实施“一书两证”。
2.2.3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范围界定不一目前,杭州各地区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范围的界定并不统一,其中临安、建德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范围界定为乡、村庄规划区,包括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两种类型;富阳、淳安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范围界定在乡、村庄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桐庐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范围界定在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以及乡、村庄规划内的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余杭区则在范围划定的基础上增加了建设类型的限定,乡、村庄规划区内的独栋农居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多高层公寓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均发放两证。
而老城区和萧山区目前已全部参照城市规划许可方式。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范围的不确定导致各地操作不一,不利于市局的统一监管。
2.2.4公众参与环节的缺失近年来,杭州市大力实施“阳光规划”,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日益增多,但规划实施管理方面的公众参与还不够。
特别在乡村地区,公众参与相对薄弱,没有体现乡村地区“自下而上”的自治组织要求,而是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规划管理决策取决于政府部门的领导意志,缺乏村民的有效参与,无法体现与满足村民的普遍性需求和愿望,也无法协调与平衡公共利益。
2.3监督检查管理层面2.3.1监管机制的不足尽管杭州各地区均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但监管环节仍有纰漏。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管方式。
目前的监管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即时性的查处,一旦项目完工,监查随之结束。
监查结束后的违章建设与查处不能保证。
2.3.2各部门间联动机制有待提升乡村的建设管理涉及了规划、国土、环保等多个部门。
职能部门多但缺乏明确分工,则管理很容易陷入真空地带,导致违法滋生,缺乏监管。
从目前的管理分工上来看,集体土地上的建设主要由国土部门监管,国有土地上的建设主要由规划部门监管,但如果一块土地在尚未征地前属于集体土地,是由国土来管还是规划部门来管?从职责上来看,应该由国土部门来管,但从城市发展来看,它理应纳入到城市统一建设的框架,应该由规划部门来管。
所以,类似的部门间的衔接还有待加强。
3 面向操作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对策3.1科学编制,为乡村建设规划管理提供依据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由原来的“一书一证”(“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和“村镇规划建设许可证”)简化为“一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对乡村规划编制质量的要求更高了。
因此,必须理顺乡村规划编制思路,从源头上解决乡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的问题。
3.1.1思路上:由“自上而下”向“上下结合”转变我国村一级权力属于乡村自治组织,村集体的一切决策和管理均由全体村民共同决定,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地方政府发布行政指令进行决策,规划师依据技术标准和规划方法进行方案编制,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是被告知、被要求、被接受。
因此,必须转变这种“自上而下”的编制思路,倡导“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编制思路。
在乡村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强化村民的主体地位,政府的职能是协调和引导,而规划师更多是承图5 乡村规划体系图担村民与政府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技术手段编制乡村规划。
3.1.2内容上:创新乡村规划编制体系3.1.2.1管理内容创新——分层规划 将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进行细分,分为功能分区规划和详细布局规划。
功能分区规划从细碎的各家各户的住房落点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重点研究道路网、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布局等;而详细布局规划在功能分区规划所确定住宅用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村民参与,公平、公正、公开地安排各户住房用地或住房位置,经村民签字认可,便于相互监督。
3.1.2.2管理主体创新——分级控制通过分层规划,功能分区规划面向管理部门,作为法定管理依据,由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详细布局规划面向村民自治,由村委会组织制定,乡政府审批,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将详细布局的编制修改调整权利下放到村委会,如需修改调整,由村委会结合四周邻里做出适当调整,经村民公示后,到县市城乡规划部门进行备案。
权利的下放能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治的能动性及强化参与机制。
通过备案机制,则强化了后期监管。
3.1.2.3公众参与创新——过程参与目前的“公众参与”都属“即时性”,随着规划的推进逐步从上一个程序跳到下一个程序。
如果将规划的部分权利下放,则村民的“公众参与”从“即时性”向“过程化”转变,一旦涉及到规划调整,只需向村委会申请,由村委会主持,经过四邻同意,村内公示,规划主管部门备案,即可实时修正规划。
既强化了规划的可操作性,也使村民真正参与到“自治”的良性机制中。
3.1.3保障上:三管齐下,标本兼治3.1.3.1加强城市规划师的素质修养(编制者)村庄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能简单地套用城市标准。
对于乡村规划的编制者而言,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加强对乡村规划编制的责任心;其次,要保证乡村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强化可操作性;再次,在保证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发展合理、功能配套完善的前期下,充分挖掘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最后,全程跟踪设计,保证规划意图从规划设计到建筑方案再到项目施工的落实到位。
图6 不同模式组合示意3.1.3.2强化管理部门审查监督力度(审批者)一个好的乡村规划,除了规划编制者的努力外,还需要规划管理部门的严格审查。
应建立起以规划部门为主导,乡政府、国土、发改、建设、环保、交警等各部门合作的联审机制,确保乡村规划的质量与实施操作性。
3.1.3.3保证乡村规划编制资金投入(组织者)资金来源是保障乡村规划编制质量提高的外因。
一直以来,由于乡村规划的资金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承担编制的单位资质低、人员素质不高,出现了乡村规划“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