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二 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完成
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七节 历史研究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七节历史研究习题作业
一.概念解释
1.历史研究
是在对研究对象的历史予以研究的基础上,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其现在和预测其未来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中的历史研究:在教育研究工作中,历史研究处理的是关于教育的过去的事情,即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资料,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认识历史事实、揭示其发展规律。
2.二重证据法
源于近代学者王国维,他用地下出土的史料与古书上所记载的内容相互印证,得出了不少可贵的见解和结论。
他把这种方法叫做“二重证据法”。
二.简答题
1.历史研究与教育科学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
与教育科学其他的研究方法相区别,历史研究的研究主体(研究者)与被研究客体(历史事实)之间,并不是共时、共存的。
研究者无法直接观察和调查“活生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更不能通过实验来控制某些现象的发展过程,只能在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以现实为起点去认识、思考过去所发生的事件。
2.历史研究的意义
历史研究可以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历史研究有助于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历史研究有助于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评判
分析能力。
三.论述题
论述历史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正确处理历史研究中古与今的关系、史与论的关系、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分析历史资料、寻求历史规律时要注意多学科理论的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法律、文化等;要抓住主要事实材料,抓住反映事实各主要关节的材料和带有普遍意义的材料,就能把握对象的本质和必然性;不能将偶然事件运用于将古论今、预测将来;要重视研究对象发展的时间顺序;研究者要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次作业答案要点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次作业答案要点第四章作业题参考答案一、1. 定量分析2. 内容加工方式3. 提出课题和假设4. 浏览、粗读5. 图书馆,计算机互联网6. 参考文献查找方式7. 分析单位8. 传播内容9. 见P108~110的四种模式,随便列出三种即可。
如:A-X-T;A-X-S;A-X-Y 等等模式10.分析单位取样二、1.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2. 文摘属于一种期刊性情报检索刊物,它以简短的文字概括介绍一定时期内有关文献的题目、出处及简要内容。
3. 外审”指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4. “内审”指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
5. 分析维度也称分析类目,是根据研究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
6. 量化处理是把样本从形式上转化为数据化形式的过程,包括作评判记录和进行信度分析两部分内容。
它是运用内容分析法时工作量最大的、操作最细致的阶段。
7. 平均相互同意度是指两个评判者之间相互同意的程度,计算公式为:三、1.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2. 积累文献是另外一种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
首先,文献积累应努力做到内容充实和丰富。
其次,积累文献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
第三,积累文献应该全面。
3. 文献集聚到一定程度,就需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逐渐使之系统化。
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有重点的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
4. 对分类整理文献的两个要求:一是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甚至理想来美化或苛求历史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二是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结论或现成的结论。
5. “内审”方法指:文字性文献的互证、用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或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对照,进行判断。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观察法: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
调查法的步骤是:(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历史法: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作业二: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一.概念解释(15)1.调查研究(5)答:调查研究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些社会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便统计分析,从而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研究方法。
它适合于描述那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客观现象。
2.实验研究(5)答: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的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个案研究(5)答: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
二.简答题(45)1.叙事研究的特点(15)答:简单地讲,叙事研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以教育叙事为载体、以人文研究为取向、以自我反思为媒介和强调民主、平等。
1.以教育叙事为载体教育叙事研究的素材是教育故事。
这些故事发生在教育中,是“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当事人的真实生活。
因而,教育故事便在意义层面得到了肯定。
但是,“叙事”只是手段,“探究”才是目的。
讲究时空位置的叙事才能构成研究。
2.以人文研究为取向在教育叙事研究中,人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它是由人进行的对培养人这一教育活动的经验和意义进行的研究。
这意味着从人出发,回到人自身;它强调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自己的“认识”是什么。
这是生命存在的自我确证。
3.以自我反思为媒介教育叙事研究是在叙述中进行清思、整顿和梳理的过程。
这是一种富有批判色彩的反思性探讨。
反思还不仅仅限于揭示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更终极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当事人获得一种自由的生活。
4.强调民主、平等叙事材料需要在现场获取,研究者需要进入现场与现场中的人接触、相处,因此叙事研究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建立民主、平等、互信的合作关系,与研究对象平等交流,尊重对方的时间、想法,少作个人的评价与批判。
作业二: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概念解释1.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指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
它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的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指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机构或事件等等。
二.简答题1.叙事研究的特点叙事研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1)以教育叙事为载体。
教育叙事研究的素材是教育故事。
这些故事发生在教育中,是“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当事人的真实生活。
因而,教育故事便在意义层面得到了肯定。
但是,“叙事”只是手段,“探究”才是目的。
讲究时空位置的叙事才能构成研究。
(2)以人文研究为取向。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人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它是由人进行的对培养人这一教育活动的经验和意义进行的研究。
这意味着从人出发,回到人自身;它强调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自己的“认识”是什么。
这是生命存在的自我确证。
(3)以自我反思为媒介。
教育叙事研究是在叙述中进行清思、整顿和梳理的过程。
这是一种富有批判色彩的反思性探讨。
反思还不仅仅限于揭示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更终极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当事人获得一种自由的生活。
(4)强调民主、平等。
叙事材料需要在现场获取,研究者需要进入现场与现场中的人接触、相处,因此叙事研究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建立民主、平等、互信的合作关系,与研究对象平等交流,尊重对方的时间、想法,少作个人的评价与批判。
2.田野研究的意义“田野研究”,对于当前的课程改革来说,是一种新的科研方式,是教育科研的走向和方式的变革。
国外人类学与社会学非常重视和流行的田野作业,比如“田野考察”、“田野调查”、“田野描述”等。
这里的“田野”已经不仅仅是“野外”的意思,实际上已经成了“现场”的代名词。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作业2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2一、课题一般分为哪些类型?如何确定一个研究课题?(一)课题的类型按不同的角度分类,一般性的研究课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研究的目的分类(1)描述性课题描述性课题是以描述、研究社会现象的具体情况、发现新特点、新规律为目的。
它是最基本的研究课题,难度比较小,层次也比较低。
(2)因果性课题因果课题是以解释两种或两种以上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为目的,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
难度较大,层次也较高。
(3)预测性课题是指在清楚社会现象关系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
其对实际工作可起指导作用。
难度最大,层次最高。
2.按题目的成果分类(1)理论性课题理论性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等进行分析,探索教育规律、教学方法,解释教学现象的本质。
其研究成果一般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2)应用性课题应用性课题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或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其最终成果是对这一问题和困难的具体解决方案或对策。
(3)综合性课题当一个课题既涉及了理论性又涉及了应用性等多方面,便称之为综合性课题。
3.按题目的性质分类(1)探索性课题探索性课题主要是指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尚未涉及的领域或问题,研究成果能填补理论或技术上的空白。
(2)发展性课题发展性课题是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修正或完善已有理论。
(3)争鸣性课题争鸣性课题是指针对当前一些众说纷纭,暂无定论的问题的研究,最好能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或看法。
(二)如何确定一个研究课题要确定一个研究课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策略和方法步骤。
选题的思维策略:●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教育工作实践中的问题●理论学习及查阅研究文献●各级政府的教育研究规划●借用、移植临近学科的研究成果●与同行切磋讨论选题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指的是科研课题的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两方面,也称为必要性原则和有用性原则。
它是课题选择的基本性原则。
第六章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教育研究则是为了深入了解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术活动。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调查研究是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
调查研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或访谈提问,了解受访者的态度、意见和行为,并通过观察现场情况来了解教育实践。
在进行调查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注意研究问题的选择、样本的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的选择等问题,以确保研究得出的结论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验研究是教育研究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不同的变量进行控制和操作,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室实验或田野实验的方式进行。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并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比较研究是一种将不同教育现象或教育实践进行对比和分析的方法。
比较研究可以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育政策等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以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和共同点对教育问题的影响。
比较研究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如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统计分析等,以获得全面的研究结果。
文献研究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查阅已有的文献和资料,来了解和分析教育问题、理论和实践。
文献研究可以通过阅读教育研究论文、读书笔记、学术期刊、教育报纸等方式进行。
在进行文献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和批判性分析,以获取关于教育问题的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除了以上介绍的基本方法外,教育研究还可以采用观察研究、实地考察、个案研究等其他方法,以获取更具体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相互结合,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之,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等。
教育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
它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行解释。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它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融为一体,将教育者和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环节,即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3、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作业二: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概念解释(15)1.调查研究(5)答:调查研究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些社会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便统计分析,从而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研究方法。
它适合于描述那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客观现象。
2.实验研究(5)答:实验研究法就是在可控的教育情景中,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目的地改变一些教育因素(自变量)。
控制无关因素,观察记录另一些教育因素的变化,到了一定时间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两类教育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验证理论假设的方法。
3.个案研究(5)答: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也称个案历史法,是一种追踪研究某一个体或团体的行为的方法。
有五个具体实施方法,分别是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教育会诊法。
二、简答题(45)1.叙事研究的特点(15)答:简单地讲,叙事研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以教育叙事为载体、以人文研究为取向、以自我反思为媒介和强调民主、平等。
①以教育叙事为载体。
教育叙事研究的素材是教育故事。
这些故事发生在教育中,是“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当事人的真实生活。
因而,教育故事便在意义层面得到了肯定。
但是,“叙事"只是手段,"探究”才是目的。
讲究时空位置的叙事才能构成研究。
私人叙事,它表现为对教育中“个体生命”价值的承认,对个人独特境遇的关注,尊重每一“个”的独特性; 分析、解释甚至是体验每一“个”的“个性”经验叙事,杜威把连续性和互动性作为经验具有教育价值的两个标准。
教育叙事研究正是以教育经验为研究对象,从教育实践中去寻找和建构理论。
这样,教育经验就从被贬低被排斥的状态登堂入室,教育研究也将由此产生自身的话语方式,成为教育理论的源泉。
即杜威所说,“教育即是经验的改造”。
生活叙事,于日常生活接近常态的人生,更能反映出现实生活的真实状况,而更具有普遍性和真实性。
教育科研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育科研研究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科研方法,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2. 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的方法,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控制一些变量来观察和比较实验的结果,从而得出教育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3. 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是将研究对象分为若干个部分,对每个部分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整体的特点和规律。
4.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对研究对象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通过文本分析、话语分析等方式,揭示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规律。
5.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的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文献分析等。
6.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对某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揭示其特点和规律的方法,通常包括案例分析、个案调查等。
7.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方法,通常由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实践中进行,旨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改进实践效果。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共5篇)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共5篇)第一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B)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B.科学理论C.科学思想D.科学观念2.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D)A.基础研究B.描述研究C.发展性研究D.预测研究3.历史研究法的运用,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具有(D)A.历史感与正义感B.历史感与责任感C.责任感与现实感D.历史感与现实感4.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B)A.描述记录法B.日记描述法C.轶事记录法D.连续记录法5.用百分制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成绩测评属于(C)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6.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手段),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本方法(手段)是(D)A.访谈调查B.测量调查C.表格调查D.问卷调查 7.下列陈述错误的是(A)A.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B.教育实验首先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C.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D.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8.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A)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总体效度D.生态效度9.欲表示离散型的数据资料,首选的统计图类型是(A)A.条形图B.圆形图C.线型图D.直方图 10.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环是(D)A.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B.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C.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D.教育科研成果的评 11.应用归纳法来得出研究结论,这一方法可追溯到(B)。
作业二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作业二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教育研究是指对教育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有目的的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为了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研究,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首先,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基于数据和证据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量数据,来验证或推翻其中一种假设或理论。
实证研究的特点是强调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研究者需要建立研究框架、设计问卷或实验以及进行数据分析。
实证研究常用于评估教育政策、教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也常用于描述和比较学校、学生、教师等的特征和差异。
其次,教育研究的另一主要方法是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是基于文字和描述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技术,来理解和解释现象背后的意义和关系。
质性研究的特点是强调主观性和具体性,研究者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灵活地收集和解释数据。
质性研究常用于探索教育问题的本质、理论生成、现象解释以及不同参与者的观点和经验。
最后,跨学科研究是一种较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
跨学科研究是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来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
跨学科研究的特点是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者需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和横向交流的能力。
跨学科研究常用于研究和解决涉及教育的多学科性问题,如教育公平、教练教师素养等。
综上所述,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实证研究、质性研究、行动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目标,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深入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促进教育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一、实证研究:通过实际调查、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采用实证研究的目的是在定量数据的基础上,从客观的角度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得出教育现象的客观性描述。
二、分析研究:是指在对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对定量的数据进行客观的深入的分析,形成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
研究者从实证数据中探索分析,说明教育现象的规律性、本质性和发展趋势,从而提出决策建议。
三、理论研究:是指在教育现象的实证研究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科学理论体系,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推动教育问题的综合性分析研究,从道德教育的义务性、法律原则以及责任性等多方面提出理论支持和科学化的决策建议。
四、应用研究:是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任务,对社会实际开展科学的应用研究,尝试将理论研究的成果投入到实践中,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成果。
- 1 -。
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
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教育研究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改进教育实践的过程。
为了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
本文将介绍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是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可以揭示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需求和趋势。
调查研究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教育领域,如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等。
研究者需要设计问卷或面试提纲,并确保其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样本的选取也是调查研究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样本的代表性和规模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研究是教育研究中较为严谨和科学的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者可以对教育实践中的某个因素进行干预和观察其效果。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随机分组实验或配对设计实验来进行。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假设、操作变量、测量工具和数据分析方法。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他方面的条件相似,以排除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教育实践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个别学生、教师或学校进行跟踪研究,可以揭示出个体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
个案研究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观察、访谈、文献分析等。
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并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同时,个案研究也需要注意个别差异和特殊性,不可将其泛化到整个教育群体。
除了以上常用的方法,教育研究还可以运用统计分析、文献研究、实践观察等其他方法。
在进行教育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详细的研究计划和设计。
此外,研究者还应该遵守伦理准则,保护被研究者的权益和隐私。
总结起来,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个案研究。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主题和问题。
在进行教育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详细的研究设计和计划。
通过科学的方法,教育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业二: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概念解释(15)1.调查研究(5)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
它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
实验研究(5)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的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5)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二.简答题(45)1.叙事研究的特点(15)1.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
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
页脚内容12.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
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
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
这些生活故事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
教师的叙事研究由解说者描述的,解说者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读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2. 田野研究的意义(15)“田野研究”, 对于当前的课程改革来说, 是一种新的科研方式, 是教育科研的走向和方式的变革。
国外人类学与社会学非常重视和流行的田野作业, 比如“田野考察”、“田野调查”、“田野描述”等。
这里的“田野”已经不仅仅是“野外”的意思, 实际上已经成了“现场”的代名词。
教育方法研究的实施步骤
教育方法研究的实施步骤引言教育方法研究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育需求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案。
本文将介绍教育方法研究的实施步骤,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如何进行教育方法的研究。
步骤一:确定研究目标在进行教育方法研究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目标。
研究人员需要明确他们想要研究的教育方法,以及他们希望通过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例如,他们可能想要研究一种新的教育方法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探索一种适合特定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法等。
步骤二:收集相关文献在确定研究目标之后,研究人员需要收集相关的文献。
这些文献可能包括已有的研究论文、教育教材、教育学期刊等。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已有的教育方法研究成果,从而为他们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步骤三:设计研究方法在收集相关文献之后,研究人员需要设计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研究的参与者、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研究人员需要确定研究的样本规模,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面试等),并确定适合的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质性分析等)。
步骤四:实施研究在设计研究方法之后,研究人员需要开始实施研究。
这包括招募研究参与者,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等。
在实施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需要遵守研究伦理原则,保护参与者的权益。
步骤五:分析研究结果在收集完数据之后,研究人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分析研究结果。
通过分析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可以了解教育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指导教育实践。
步骤六:撰写研究报告在完成数据分析之后,研究人员需要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研究人员应使用清晰、简明的语言撰写研究报告,提供详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以便其他人可以理解和复制研究。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推荐)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推荐)第一篇: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推荐)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的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1.2: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中小学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各种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中时,他们会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早已熟悉的教育教学现象,对教育教学现象的看法、态度、行为方式都会发生改变,进而对教育教学活动及其本质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师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为了解决课题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会有意识地、主动地查阅相关书籍和获取相关支持,提出解决方案并尝试实施,这样可以对各种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进行融会贯通的分析、归纳、总结,其收获不仅有问题的解决还会有理论上的建构。
教师在与专业研究者的合作研究中,不仅能获得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认识,而且也能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提高科研素养,促进专业化发展。
1.3: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教师开展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的动态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能够随时随地考察教育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及时准确地把握住实践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出较准确的判断,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
这种务实高效的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最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劣势一线教师虽然有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却对各种教育理论的驾驭能力相对较弱,对各种教学现象缺乏相应的理论概括和提升,容易停留于纯粹的经验总结,出现低水平的重复演绎状态。
另外教师缺乏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支持,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和研究经费,这些都会导致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难以深入开展下去。
1.4: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报告研究措施
教育研究报告研究措施
教育研究报告的研究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文献研究: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广泛的查阅和分析,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为研究问题的设计提供基础。
2. 设计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设计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对象、样本和数据采集方法。
3. 数据收集和分析:按照研究设计的方案,采集相关的数据,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实验、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4. 结果解释和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所得结论进行解释和讨论,比较和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探讨研究结果的原因和机制。
5. 提出建议和改进:根据研究结果和讨论,在教育实践中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创新。
6. 编写研究报告: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撰写研究报告,包括引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确保研究报告的逻辑合理性和信息清晰性。
7. 专家评审和修订:将研究报告提交给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
审,并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订,提高研究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
总之,教育研究报告的研究措施应当包括文献研究、设计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解释和讨论、提出建议和改进、编写研究报告以及专家评审和修订等环节,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解释(15)1.调查研究(5)调查研究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些社会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便统计分析,从而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研究方法。
它适合于描述那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客观现象。
2.实验研究(5)教育实验研究注重理论假设,强调严格控制,关注假设检验,从而主动地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也是在教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实证方法之一,在教育研究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3.个案研究(5)个案研究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
二.简答题(45)1.叙事研究的特点(15)答:叙事研究的特点是:以教育叙事为载体,以人文研究为取向;以自我反思为媒介;强调民主、平等2. 田野研究的意义(15)田野研究(fieldwork,亦译作田野调查、田野工作、田野考察)是一种深入到研究者对象的真实情境中,以参与观察和具体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
这也是田野研究的意义所在:通过亲自的观察实验,了解被调查者的真是的第一手资料。
3. 比较研究的类型(15)1.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
2.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3.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4.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
5.按比较的范围,可分为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
三、论述题(40)1.历史研究与教育科学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20)历史研究法在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特点、作用等方面上不同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搜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地分析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 论述比较研究应注意的问题(20)一叙述的比较法的方法论1.基本原则,按照外国法的原样认识外国法。
研究外国法要求人们对该国语言流畅,对该国法有基本知识,特别是他们的法律渊源,基本法律概念,法律用语,但是,尽管有这些知识,研究外国法仍然会遇到很多陷阱。
2.信息源的可用性和可信性外国法律信息来源有两个:第一手资料,即外国制定法,司法报告,判例。
他们直接的法律渊源,具有最高的可用性和可信性。
第二手资料,即外国法的教科书参考书、杂志上的文章。
这些第二手资料比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外国法的情况。
对于初次接触外国法的研究者来说往往是起点,而第二手资料是在了解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深入地研究。
3.外国法的渊源的解释和使用必须准确地使用外国法渊源,包括立法、司法判决和其他的法律渊源,基本的原则是在研究外国法时,人们必须尊重外国存在的法律渊源的序列等级。
各种法律渊源的实际地位不总是表现在国家的正式文献中,甚至表现在法学着作中。
外国法的渊源应该如同在其本国家那样得到解释。
4.必须把外国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外国法的分类可能不同于本国法的分类,即使存在同样的分类,在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分类方式,相应的法律规则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可能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
5 翻译问题对外国法的翻译一般都采取直译方式。
法律用语与日常用语有联系,但也不能等同。
6 过时的法和活法在研究外国法时,重要的是决定外国哪些行为规则具有法律规则的地位、例如在研究共产党政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共产党政策往往相当大程度上执行着法的功能。
另外一个问题是某些正式的法律渊源过时的问题,他们不再是哪个国家起作用的法律体系的一部分。
7 法律规则的社会背景和目的。
法律体系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表现社会的一个方面,因此不能把它与社会的其他方面脱离。
要理解外国的法律规则,就应尽可能的理解他们的非法律的环境(经济的、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文化的)和社会目的。
二关于可比性问题1.要使比较有意义,比较的对象必须有某种共同性,作为公分母,这种共同性成为,比价的第三项,这不仅是比较法而且是任何比较所要求的。
2.在比较法中,人们的兴趣在于比较法律规则的实质内容,即不同法律体系如何调整在被比较的国家产生的某一情况。
这种比较要求被比较的规则事实上处理同样的问题。
3.两个国家使用同样或类似的法律用语并不能保证可比性。
反之,即使两个国家的法律规则的法律用语差别很大。
从语言上很难看到具有共同性,却可能存在可比性。
4.如果人们期望确定法律体系实质内容的真正的相似性和差别,就不应该以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名称为开端,而应考虑它们的功能,即规则要调整的事实。
被比较的规则和制度必须在功能上相互可比。
这种共同的功能是作为“比较的第三项”而发挥作用。
5.还应该注意的是,两个有着同样功能的法律规则之间的比较,并不意味着它们必定有同样的目的。
三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可比性。
1.西方和苏联学者论可比性关于可比性问题,往往集中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法律规则,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法的可比性上,也表现在西方法和发展中国家的法律之间的可比性上。
从两次世界大战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时期,西方法学家一直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体系采取不承认主义,他们认为,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把法律消亡,而法在西方国家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两种制度的法律体系是不可比的。
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法学家当时也对社会主义法和资本主义法的可比性持否定态度。
进入70年代,无论在西方还是在苏联东欧国家对于社会主义法与资本主义法的可比性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保加利亚学者斯谈列夫区别一个制度直接的、当前的功能和他的长远的、最终的目的和功能。
瑞典学者博丹认为,社会主义与西方法相比可能服务于不同的阶级利益,但是,人们不应该混淆法律规范的法律、政治目的和它的功能,即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实际情况。
2.邓小平理论如何看待可比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原苏联的东欧国家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上述争论又有了新的内容,如上所述,长期以来在理论界,包括法学界,有一种固定的看法,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而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及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论述,实际上已经为社会主义法与资本主义法是否具有可比性,或者在什么范围内是可比的、在什么范围内又是不可比的争论,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上做出了中国人的回答。
也就是说,就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存在计划和市场而言,他们都存在着需要用法律调整的共同的问题,两种法律制度当然存在着可比性。
四规范的比较和功能的比较比较法按照比较的对象的差别,可分为规范的比较和功能的比较。
1.规范的比较,即比较不同国家同一名称的法律制度、法律规则。
这种比较以规则为中心,只要挑选出不同国家或地区具有相同或类似名称的法律文件,把要进行比较的法律制度或规则一一加以对照,比较他们的异同,即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2.功能比较不是以规则为中心,而是以问题为中心,即只要被比较的国家或地区具有相同的或类似的问题,就可以就它们对该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进行比较。
功能的比较摆脱了规范比较容易受到本国法律概念的限制,对执行同一功能的不同法律规范采取灵活的态度。
3.二者各有作用的领域。
规范的比较适用于对法律结果相同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
如同对同一法系、同样的社会制度的法律规则的比较;而功能的比较适用于对不同法系,不同社会制度处理同样问题的不同的法律手段进行比较。
五功能比较的程序1.在所比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中找出人们共同遇到的社会问题或社会需要,也就找出共同的起点。
2.研究那些国家对这种社会问题或者社会需要,所采取的法律解决的办法,及有关法律规范、程序和制度。
对此,法学家可以设计不同的法律解决的办法模式。
3.对不同国家采取的法律解决办法的理由进行研究。
六进一步研究这些异同及其产生原因的可能趋势。
对各种法律解决办法进行评价。
但是之中评价不能依靠好坏、正误之类的抽象、绝对的标准。
也不应根据法律本身,而应根据特定解决办法是否符合社会需要的效能这样一个客观标准的评价。
根据既定的社会存在和需要,既定的解决办法的实际影响以及某些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合理的预测未来的发展。
七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不同国家法律制度、法学思想比较研究的社会历史条件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二是一个国家内的法律多元主义;三是抽象理论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八抽象理论与经验研究相结合比较法的出现,除了必须具备国家之间相互交往,或国内法的多元主义之外,还具有强烈的经验研究的倾向,即从现实存在的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出发。
反之,在法律时间与法学研究中。
如果不从实际法律出发,理论上研究的是一套,实际通行的是另一套,理论研究以实际的法律制度为基础,不关心法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是从抽象的理性或上帝的意志出发,构造出一种形而上学的法律体系的模式,是不可能促进比较法的发展。
法学研究建立在各国现实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比较法的出现才成为可能。
一方面,历史法学派对于与自然法相联系的任何思想方法都持否定态度,例如胡果就认为法学的目的就是要从对所有现存的实在法的比较中产生“民族精神”或“经验的自然法”。
在这个方面有利于比较法的发展。
另一方面,萨维尼及其继承者在提出所有的法律都是民族精神的产物的同时,却拒绝了罗马法和日耳曼法之外的任何法律的研究,在这个方面则阻碍了比较法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