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主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增强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并通过操作活动辨别和区分它们,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包括给学生充分机会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准备教具如课件、图形卡纸和实物等。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能辨认各种图形并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是丰富直观体验和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包括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和学具等。

教学过程包括复和探究新知,让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出图形,并讨论图形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拼组,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图形。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他们学过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小组内评一评,展示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立体图形的拼搭教案与反思金品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立体图形的拼搭教案与反思金品

2 立体图形的拼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拼搭。

(教材第35~36页)二、教学目标1.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或球拼搭成新的图形。

2.经历拼、摆的过程,能清楚地说出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空间观念。

三、重点难点重点: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或球拼搭成新的图形。

难点:经历拼、摆的过程,能清楚地说出拼图的内容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物品、学习用品和积木。

学生准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物品、学习用品和积木。

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师:在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积木,请同学们看看,都有什么形状的立体图形?谁来介绍一下?(点名学生回答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说出它们的特征)师:大家都说得很好。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立体图形进行拼图,看看谁拼得好。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拼搭)二、学习新课1.正方体的拼组。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拼图的小能手,下面我们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拿出2个相同的正方体形状的积木,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自由拼图,然后汇报)师:你们真厉害,每位小朋友都拼出一个图形。

2个相同的正方体不管是横着拼,还是竖着拼,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那么用3个正方体能拼成什么呢?用4个呢?大家试一试。

(小组合作,用3个、4个……正方体拼成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然后汇报)2.长方体的拼组。

师:刚才同学们用正方体拼成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很有创意,也很棒!那么用长方体拼组,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学生分别用2个、3个、4个……长方体来拼组,然后全班交流)3.圆柱的拼组。

师:刚才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拼出了许多不同的图形。

现在,我们来看看用圆柱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用2个圆柱拼一拼)全班交流:用2个圆柱可以拼成一个大圆柱。

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数学是⼀门基础性的科学,值得每个⼈去学习,尤其是孩⼦,更要去学习数学,并且以此来构架⾃⼰的思维体系。

学数学就是在学⼀种思维体系,在⽇常教导孩⼦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这⼀点。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长⽅体和正⽅体的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长⽅体和正⽅体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通过动⼿、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体、正⽅体,知道长⽅体和正⽅体的⾯、棱、顶点以及长、宽、⾼(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体和正⽅体的基本特征。

理解长⽅体和正⽅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法: (1)学⽣在观察与操作中掌握长、正⽅体的特征,在活动中提⾼学⽣的实践能⼒。

(2)学⽣在观察、⽐较、发现长⽅体、正⽅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体会⽴体图形学习与实际⽣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的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体、正⽅体的⾯、棱、顶点以及长、宽、⾼(棱长)的含义,掌握长⽅体和正⽅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长⽅体的长、宽、⾼与每个⾯得长、宽的联系。

教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长⽅体模型、实物、⼟⾖、⼩棒、橡⽪泥() 学⽣:长⽅体和正⽅体实物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家看⽼师⼿中拿的是什么?(机器⼈) 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物体组成的?(长⽅体) 以前咱初步了解了长⽅体,这节课,咱们⼀起学习认识长⽅体。

(板书:长⽅体)(意图:机器⼈取材于学⽣⼿⼯课上的作品,既贴近⽣活激趣,有很好的导⼊新课。

) ⼆、动⼿操作感知⾯、棱、顶点 (⼀)找⽣活中的长⽅体物品(学⽣说教师评价)(意图从⽣活实物⼊⼿,让学⽣从整体上感知长⽅体,积累长⽅体的表象。

) (⼆)探究长⽅体的特征 1、操作实验,感知⾯、棱、顶点 (1)每个学⽣拿出⾃⼰准备的长⽅体物品。

(2)师:⽼师没有忘记找长⽅体物品了,所以就带来了⼀个⼟⾖,现在要把它变成长⽅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三、课堂练习 1.看立体图形,把各种立体图形的个数填在()里。
长方体有() 正方体有() 圆柱体有() 球有()
2、把下面的立体图形补齐,要用哪个立体图形呢?
3. 数一数。 长方体有() 正方体有() 圆柱体有() 球有()
答案: 1.长方体有(3) 2.
正方体有(1) 圆柱体有(7) 球有(8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会辩 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初步领悟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几何形体的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球,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如 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 来)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由实物画出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茶叶筒”等,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画出 长方体的图形。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罐头瓶”“足球”等实物,画出正方体、圆 柱和球的图形。
本课教学采用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 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 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 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前导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 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 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范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范文

本人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最近,我刚刚教授了一节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课程,并且进行了教学反思。

今天,我将分享我的体验,以及我切实体验到的教学反思成果。

一、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我采用了研究性教学的模式。

我出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呢?”这激发了孩子们探究体积的兴趣,从而引出了正方体、长方体等概念。

接下来,我呈现了一些立方体和长方体的画面,并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性和不同之处。

这样,我为下一步讨论概念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的模式。

我利用一些模型让学生进行推理和发现,例如,我们可以将不同的盒子拼接在一起,然后让学生推测拼起来后的立方体体积为多少。

我将概念化学习与实验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立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的过程。

三、班级管理和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和激励机制方面,我推崇奖励克制原则。

我将类似“学习小能手”等的虚无的称谓转化成真正的奖品。

例如,我们将得分最高的5名学生送上精美的小礼品,最高级奖励是一份值得称赞的家庭功课表扬通知书,以便鼓励学生自我提高。

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记录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以便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体积课程是成功的,学生对此的反映非常积极。

对于某些学生来说,这节课就像是一场游戏,他们非常享受在奖励中奋斗的过程。

此外,我的研究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在体验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自行解决。

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狂热,该调节心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课程。

这是一堂令人满意的课程。

我的教学方法、班级管理和激励机制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而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参与度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但我也意识到,我仍需要寻求不断改进和提高,为孩子们的未来带来更好更有用的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教材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入,让学生感知和认识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已经对一些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交流讨论法和游戏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和游戏道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入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加深对立体图形特点的理解。

4.交流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5.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立体图形的特点。

可以采用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交流讨论和游戏教学,评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3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3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3.1立体图形的认识单元说明:“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建议如下: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4.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题名称】第1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7页--6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动,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和图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猜谜语游戏(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

打一学习用品,猜一猜是什么?学生:文具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立体图形的拼组示范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立体图形的拼组示范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立体图形的拼组示范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拼组。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2. 立体图形的拼组:利用各种立体图形进行创意拼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拼组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立体图形进行创意拼组四、教学准备1. 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模型2. 学具:每人一套立体图形模型,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认识立体图形:教师逐一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让学生观察并摸一摸,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3.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师示范如何利用各种立体图形进行拼组,如用正方体和长方体搭建房子,用圆柱和球制作小动物等。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拼组。

4.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立体图形的拼组活动,每组选一个主题,如搭建城堡、制作交通工具等。

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 成果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拼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

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鼓励。

6. 总结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拼组方法。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立体图形的奥秘,发挥创意进行拼组。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拼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拼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他们在团队中学会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注: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时间为1课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11、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实现学习方式变革。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土豆,来丰富表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切成长方体,来提高感性认识,最后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达到全员主动参与“学数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让学生经历“学数学”过程,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案例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想、议、切、说等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3、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学会思考”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积极有效的思考依赖于合适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依据知识自身的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呈现知识为呈现问题,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自觉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从而促使数学学习活动有效地展开并不断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立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用《数学课程标准》来教学,必须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反思

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一课时
课后反思
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

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

通过老师精心安排的回忆、观察和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
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结论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

--------------------------------------------------
每日名言
励志名言: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这句话出自杰克·霍吉的《习惯的力量》。

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习惯是一个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

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也会让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

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取决于
好习惯的多少。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 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以“做中学”的思想为指导,通过采用“自主探究、操作内化、直观引导、交流讨论”等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关系。

首先,我让学生先对长方体的实物进行观察,找出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做长方体框架了解长方体的12条棱怎样分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再观察正方体物品,抽象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

最后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处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利用集合图进一步说明它们的关系。

这样,学生在掌握新知的同时,发展了空间观念,提高了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比较长,导致课后一些有关的辨析练习没有时间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对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及操作的指导,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正面”、“上面”“侧面”以后,我让小组自由讨论“站在不同位置看老师的讲桌,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为了便于观察,我允许孩子们可以自由走动,寻找答案。

看着他们在讲台边快乐地转来转去,我沾沾自喜:“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的正确答案马上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谁知在反馈时有的学生告诉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而有的学生告诉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5个面”,更有甚者,报的数更多,全班学生就这样分成了几派,相持不下。

见局面一时不好控制,我严肃地重复着第二种回答:“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真的最多能看到5个面吗?”这一反问,那些认为能看到5个面的学生顿时一愣,继而默然地垂下了头,虽然有个别同学暗地里仍然不服气地自言自语“没错嘛,就是5个面”,然而更多的则是沉默,不作声,课堂上因为老师严肃的一问全然没有了刚才相持,争论的气氛,我顿觉师威的负面力量,于是我及时调整了心态,微笑着绕着讲台转了一圈,自言自语地说:“看来5个面也蛮有可能的嘛,谁愿意当小老师上来说说到底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于是气氛又活跃了起来,几派学生争着上来讲解示范,就在他们讲解示范的争论中,突然有一个学生发现新大陆似的嚷起来:“老师,我知道他们为什么是五个面了,他们算的是两次观察的和”,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噢,原来他们算的是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而我们算的是合起来最多能看到几个面,难怪会不一样啦.”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学生激动地喊起来“老师,老师,我也发现了,书本上这个问题提得不好,它没有讲清楚是算一次还是算合起来的。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数学教学反思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数学教学反思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数学教学反思1作为仅有两年教龄的`新老师,我总感觉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具体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正,我却不是很清楚。

这次磨课过程中,老师们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教学建议,很细致也很有效,而且我自己也更注重自我反思了,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中,难点是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所以我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怎样顺利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推导出公式。

第一次课中,因为做完实验没有要求学生观察、思考有什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没能发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宽、高对应的关系,所以公式的推导有点突兀;第二次课中,我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先叫学生观察了,但是我引导学生说发现的时候,引导得不够具体到位,学生不知道我的意图,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显得有些单薄;第三次课中,我把复习当中的数小正方体的个数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这个内容的PPT课件改成了循序渐进的,先是出示一排,学生数完后,在此基础上出示两排的,引导学生说出“每排个数×排数=总个数”,最后出示三层的,引导学生说出“总个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这样学生的思路非常清晰,对这个公式理解深刻,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而且学生的实验和讨论都很充分,所以公式推导得很顺利。

但是有点不足的是,我没有分步骤及时板书,而是等到公式都出来后才板书,没有体现课堂的生成资源。

在练习方面,第一次课我设计的练习大部分偏难,特别是最后一道练习,涉及容积的内容,应该在学习完容积之后才能做的。

而且我的设计大部分参考了《黄冈小状元》里面的练习类型,想着课堂上练习了,学生做当天的作业会比较顺利,没有考虑到这些练习是否应该在第一节新授课出现。

通过这次的磨课,我以后设计练习的时候会更加注重练习与课程的紧密联系和练习的层次。

《长方体和正方体》优秀教学反思(6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优秀教学反思(6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优秀教学反思(6篇)《长方体和正方体》优秀教学反思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

这些学问的教学基础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面积计算,计量长度、面积的单位,并且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有了整体的熟悉。

这部分学问是同学学习立体几何的开头,是比较深化讨论立体几何图形的开端,这是最简洁的立体几何,却是同学进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就是这看似简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对五班级同学来说却是很难的。

正由于对本单元教学难度的熟悉,我细心备好每一节课,收集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长方体、正文体纸盒。

去试验室借量筒、量杯等教具。

经过两个星期的劳碌,本单元的教学结束了,完成了预设的教学内容,到达了教学的基本目标,回顾本单元的教学历程,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形体特征的熟悉要遵循详细到抽象的熟悉过程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同学探究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阅历。

让同学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归纳出特征,可以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生活用品样子观看,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使同学了解到生活中许多物体的样子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对面、棱的熟悉还不够到位,对“长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更是难以理解。

为此,我设计了用菜刀切萝卜关心同学逐步熟悉面、棱的。

我先在萝卜上切一刀,把形成的面〔近似长方形〕让同学摸一摸,说说感觉,并且准时地把这个面抽象出来画到黑板上,指出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接着相交于刚刚切成的面再切一刀,两面相交处又让同学摸一摸、说一说,指出这叫棱,棱在两面相交处。

然后提出,要切成一个长方体该怎样切?这个问题一抛出,教室里可喧闹了,人人都想当我的老师。

我干脆让他们互相先说个够,然后指名同学教我切,边切边问,切完了让同学说说切成的长方体与你手中的长方体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事实上是让同学归纳出特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案及反思

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图形。

教学重点:1. 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

教学难点:1. 将图形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图形。

2. 教会学生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外形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图形。

二、学习新知(30分钟)1. 长方体(1)教师出示长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

(2)教师介绍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同样大小、形状的长方形,其余四个面也是同样大小、形状的长方形,但不同于前面两个面。

(3)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看是否能够找到长方体的例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2. 正方体(1)教师出示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

(2)教师介绍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有六个面,都是相同大小、形状的正方形。

(3)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看是否能够找到正方体的例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3. 圆柱(1)教师出示圆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

(2)教师介绍圆柱的基本特征:有两个底面,都是同样大小、形状的圆形,中间是一个长条形的侧面。

(3)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看是否能够找到圆柱的例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4. 球(1)教师出示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

(2)教师介绍球的基本特征:没有棱角,表面光滑,所有部位到球心的距离相等。

(3)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看是否能够找到球的例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三、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放映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并描述特征。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掌握的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带带了一些实物。

上课时,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分类后的各类实物,感知物体的特征,然后用自己带来的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

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了学具袋,还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较成功的地方是用儿歌猜物体。

我让全班学生齐说今天认识的四个新朋友并逐一出示了模型,然后说:“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猜谜游戏。

”下面老师给你们出个谜语吧。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

”学生的积极性果然很高,这样以猜谜语的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但是在组织学生用实物操作时有些忙乱,有些学生用学具当玩具来玩,我想在操作前应该向学生讲清要求后再进行。

以免再次发生这种情况,影响课堂教学。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通过操作,将抽象问题变得形象具体,一年级学生容易掌握。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3. 学生操作材料: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或图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如:魔方、粉笔盒、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引出课题:立体图形。

2. 探究新知(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粉笔盒、魔方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师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

(2)圆柱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实物,如茶杯、易拉罐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师总结:圆柱有3个面,两个底面是圆形,一个侧面是曲面。

(3)球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球实物,如篮球、乒乓球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师总结:球是一个曲面,没有面、棱和顶点。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人教版数学一年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我从事学前数学工作已经快五年了。

我的数学教学死板、机械,被学龄前儿童机械地接受。

例如,3+2=?在教数字构成时,我只是机械地教我的孩子使用减法和加法的公式。

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效果却是事半功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逐渐发现在教学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一、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前班孩子学学习热情。

在学前班以及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上课一开始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所以,一个聪明的老师在上课一开始就应该用创造情景的方法先让学生喜欢上这节课,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具体的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以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上课是一件趣事。

我每天在上课之前就先带领学生做拍手游戏背儿歌等活动,来创设情景,这样不仅让孩子注意力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中来,而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铺垫。

例如我在教《8的组成》这一节课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8张各种颜色的圆形卡片,让他们先辨认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这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这时我抓住时机赶快问:“小朋友们都喜欢这些颜色吗?”他们齐声说:“喜欢”。

然后我问:“好吧,哪个孩子能成为一名小老师,把这八张卡片分成两部分?”这样,就自然而然地用手中的材料介绍了以下学生大量的动手操作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用故事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二、动手操作。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上的。

”可见,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分类》这一节时,先引导孩子明白分类的好处,同时让孩子理解“把同类的东西摆放在一起”这样一种原始的简单的分类思想,然后在黑板上散乱的贴了一些关于水果、蔬菜等图片,让孩子自己动手分一分,贴一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时,要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每组学生把物体倒出来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

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这些物体有长长方方的,有四四方方的,有直直的像柱子,有圆圆的球。

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同时板书。

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观察,初步感知四种形体的特点。

本节课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和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与同桌同学交流。

在这里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

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探索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圆形的特征。

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交流,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将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体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末尾产生了两个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

如"削尖的铅笔是不是圆柱","电视机是不是长方体"等问题,把课堂推上一个高潮,学生在大胆质疑,互相争论中,不仅加深对这四类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