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20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20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2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注重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了哪些知识。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摸一摸,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应用长方体实物在小组里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3.新增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殊长方体。

4.应用网页制作做了课件,让学生目睹了图文并茂在课堂中的作用。

5.在练习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学生在操作上的`时间比较紧张,没有让学生自己再数一数,摸一摸,虽然每个面都设计到了,但是教学还不够扎实,有些学生还不能全部理解,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须改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虽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发现它们的特征掌握它们的特性,还是不容易的。

针对本课的教学特点,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导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实物,在小组内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新知识,留给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主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增强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并通过操作活动辨别和区分它们,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包括给学生充分机会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准备教具如课件、图形卡纸和实物等。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能辨认各种图形并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是丰富直观体验和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包括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和学具等。

教学过程包括复和探究新知,让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出图形,并讨论图形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拼组,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图形。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他们学过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小组内评一评,展示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时,要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每组学生把物体倒出来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

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这些物体有长长方方的,有四四方方的,有直直的像柱子,有圆圆的球。

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同时板书。

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观察,初步感知四种形体的特点。

本节课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和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与同桌同学交流。

在这里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

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探索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圆形的特征。

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交流,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将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体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末尾产生了两个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

如"削尖的铅笔是不是圆柱","电视机是不是长方体"等问题,把课堂推上一个高潮,学生在大胆质疑,互相争论中,不仅加深对这四类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案及反思

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图形。

教学重点:1. 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

教学难点:1. 将图形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图形。

2. 教会学生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外形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图形。

二、学习新知(30分钟)1. 长方体(1)教师出示长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

(2)教师介绍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同样大小、形状的长方形,其余四个面也是同样大小、形状的长方形,但不同于前面两个面。

(3)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看是否能够找到长方体的例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2. 正方体(1)教师出示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

(2)教师介绍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有六个面,都是相同大小、形状的正方形。

(3)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看是否能够找到正方体的例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3. 圆柱(1)教师出示圆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

(2)教师介绍圆柱的基本特征:有两个底面,都是同样大小、形状的圆形,中间是一个长条形的侧面。

(3)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看是否能够找到圆柱的例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4. 球(1)教师出示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

(2)教师介绍球的基本特征:没有棱角,表面光滑,所有部位到球心的距离相等。

(3)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看是否能够找到球的例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三、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放映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并描述特征。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掌握的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立体图形的拼搭教案与反思金品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立体图形的拼搭教案与反思金品

2 立体图形的拼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拼搭。

(教材第35~36页)二、教学目标1.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或球拼搭成新的图形。

2.经历拼、摆的过程,能清楚地说出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空间观念。

三、重点难点重点: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或球拼搭成新的图形。

难点:经历拼、摆的过程,能清楚地说出拼图的内容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物品、学习用品和积木。

学生准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物品、学习用品和积木。

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师:在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积木,请同学们看看,都有什么形状的立体图形?谁来介绍一下?(点名学生回答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说出它们的特征)师:大家都说得很好。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立体图形进行拼图,看看谁拼得好。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拼搭)二、学习新课1.正方体的拼组。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拼图的小能手,下面我们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拿出2个相同的正方体形状的积木,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自由拼图,然后汇报)师:你们真厉害,每位小朋友都拼出一个图形。

2个相同的正方体不管是横着拼,还是竖着拼,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那么用3个正方体能拼成什么呢?用4个呢?大家试一试。

(小组合作,用3个、4个……正方体拼成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然后汇报)2.长方体的拼组。

师:刚才同学们用正方体拼成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很有创意,也很棒!那么用长方体拼组,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学生分别用2个、3个、4个……长方体来拼组,然后全班交流)3.圆柱的拼组。

师:刚才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拼出了许多不同的图形。

现在,我们来看看用圆柱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用2个圆柱拼一拼)全班交流:用2个圆柱可以拼成一个大圆柱。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1一、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必须具有较强的空间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

为此,本节课我借助于模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触摸、拼拆、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二、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

课中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6个面。

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回想整节课,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

新课开始面对课题教师提出:“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我想到了前面刚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我想到了以前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我想知道表面积和面积这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如何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面对同学们充满激情的提问,我以掌声给予了赞扬,良好的氛围让本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教材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入,让学生感知和认识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已经对一些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交流讨论法和游戏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和游戏道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入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加深对立体图形特点的理解。

4.交流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5.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立体图形的特点。

可以采用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交流讨论和游戏教学,评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3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3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3.1立体图形的认识单元说明:“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建议如下: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4.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题名称】第1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7页--6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动,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和图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猜谜语游戏(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

打一学习用品,猜一猜是什么?学生:文具盒。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这3个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在生活中,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有了一些主观感受,基本上能区分这些图形,但是他们对“体”和“面”的联系还缺乏感知。

一上课,我便用学生所喜爱的积木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排学生认一认这些积木中所认识的物体,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由旧知自然地导入新知,既把旧知复习巩固,也使新知能为学生更好的接受掌握。

先通过引导学生一起“摸一摸”正方体的面,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体”转移到了“面”,感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是平平的。

接着,让一个学生上黑板画一画正方体上的一个面,他就直接用粉笔画出了心中的正方形,于是我在黑板上利用正方体画出了它的一个面,问学生们谁画的好,所有的学生都说是我画的好,同时也冒出来一个声音“老师,这不公平,你用了工具了。

”“那好,这回公平得再比一次,这次你们也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看看谁能画得比老师好。

”非常顺利的,学生学会了用正方体的一个面来画出正方形,也知道正方形是正方体上的一个面。

在学生初步了解探索图形的方法后,便放手让学生自己或同桌合作运用刚才的方法来从长方体上创造出其他图形。

在展示的作品中便有学生创造出了3个不同的长方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长方体的面并不相同,用长方体的面来画图形可以画出几张不同的图形。

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从圆柱上创造出圆,已经不在是难事。

最后,我让学生比较我们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和今天学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而长方形、正方形、圆只是某个平面画出的形状。

学生能初步感知它们的特点,学生再次感受“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2“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范文(集合10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范文(集合10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范文(集合10篇)作为一名刚入职的老师,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我们都会有自身的心得体会,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来写自身的教学感想?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范文,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在教学前我准备了24个小正方体。

上课时我告知同学这些小正方体的体积是一立方厘米,那么它的棱长是多少呢?同学答一厘米。

接着我运用这些小正方体分别摆成不同长宽高的长方体,每摆出一个长方体,就让同学察看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数出这些长方体各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它的体积是多少?并依据课本上的表格适时做好记录。

接着引导同学察看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三个条件的积与数出来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同学进行小组讨论,找出长方体的体积的的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结束后,请代表发言,同学由于在小组内已经进行了讨论、验证,直接就出了正确答案。

然后老师和同学共同把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归纳出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

接着,让同学自身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计算?通过同学的回答,我乘隙提示同学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运用如此类推的方法引导同学归纳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体积对同学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他们是由认得平面图形上升到认得立体图形,是空间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当同学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直接出示了两个立体图形,让同学运用公式求出他们的体积。

通过实际察看、操作等活动,同学清楚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依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引导同学进一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强化记忆。

教学时,我激励同学大胆料想,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是什么样子呢?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来推断,接着用推导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对自身的料想进行验证,使同学感到新学问不新、不难。

《长方体和正方体》优秀教学反思(6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优秀教学反思(6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优秀教学反思(6篇)《长方体和正方体》优秀教学反思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

这些学问的教学基础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面积计算,计量长度、面积的单位,并且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有了整体的熟悉。

这部分学问是同学学习立体几何的开头,是比较深化讨论立体几何图形的开端,这是最简洁的立体几何,却是同学进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就是这看似简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对五班级同学来说却是很难的。

正由于对本单元教学难度的熟悉,我细心备好每一节课,收集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长方体、正文体纸盒。

去试验室借量筒、量杯等教具。

经过两个星期的劳碌,本单元的教学结束了,完成了预设的教学内容,到达了教学的基本目标,回顾本单元的教学历程,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形体特征的熟悉要遵循详细到抽象的熟悉过程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同学探究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阅历。

让同学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归纳出特征,可以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生活用品样子观看,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使同学了解到生活中许多物体的样子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对面、棱的熟悉还不够到位,对“长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更是难以理解。

为此,我设计了用菜刀切萝卜关心同学逐步熟悉面、棱的。

我先在萝卜上切一刀,把形成的面〔近似长方形〕让同学摸一摸,说说感觉,并且准时地把这个面抽象出来画到黑板上,指出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接着相交于刚刚切成的面再切一刀,两面相交处又让同学摸一摸、说一说,指出这叫棱,棱在两面相交处。

然后提出,要切成一个长方体该怎样切?这个问题一抛出,教室里可喧闹了,人人都想当我的老师。

我干脆让他们互相先说个够,然后指名同学教我切,边切边问,切完了让同学说说切成的长方体与你手中的长方体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事实上是让同学归纳出特征。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3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拼搭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3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拼搭教案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3.2立体图形的拼搭【课题名称】第2课时立体图形的拼搭【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0页--71页。

【教学目标】1.经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几何体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一定的要求拼一拼、搭一搭。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你们玩过搭积木游戏吗?看看这两位同学,正在用立体图形玩搭积木游戏呢?仔细观察,他们都用到了哪些图形的积木?(第2页课件展示)师:你们想玩“搭积木”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玩,游戏的规则是“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拼搭)【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由几种立体图形拼搭成的图形,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一)搭一搭1.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教师:说一说,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出示教材第70页例2主题图)预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并相互补充。

明确图中信息:有10个积木,其中长方体有7个,形状及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有两组,每组3个,正方体、球、圆柱各1个。

师:这里有两个词特别重要,你发现了吗?这两个词告诉了我们什么?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要把所有的积木都用上,而且要稳,还要高。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学会先分析题目要求,明白这些要求的具体含义,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反思

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一课时
课后反思
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

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

通过老师精心安排的回忆、观察和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
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结论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

--------------------------------------------------
每日名言
励志名言: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这句话出自杰克·霍吉的《习惯的力量》。

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习惯是一个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

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也会让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

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取决于
好习惯的多少。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认识图形这节课堂教学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这些图形,但不要求学生准确的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数学________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基于学生在学习以前,对这些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所以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动手摸一摸使学生从中感觉每个图形的形状,通过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动手分类、小组合作、概括总结出四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教学比较好的方面是:在上课时我在课前的谈话中,设计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认识、观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动手操作等经常见到的物体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了分类。

另外我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抽象概括出了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

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实物素材,例如:乒乓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等实物,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________于生活。

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察分类后每种物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了每种立体的名称。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抽象给出图形名称三步,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

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不足之处:(1)上课时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体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困难,我设计的作业拓展性不够。

教学改进的措施:(1)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 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带带了一些实物。

上课时,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分类后的各类实物,感知物体的特征,然后用自己带来的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

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了学具袋,还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较成功的地方是用儿歌猜物体.我让全班学生齐说今天认识的四个新朋友并逐一出示了模型,然后说:“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猜谜游戏。

”下面老师给你们出个谜语吧。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

”学生的积极性果然很高,这样以猜谜语的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但是在组织学生用实物操作时有些忙乱,有些学生用学具当玩具来玩,我想在操作前应该向学生讲清要求后再进行。

以免再次发生这种情况,影响课堂教学。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通过操作,将抽象问题变得形象具体,一年级学生容易掌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docx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一)单元教材分析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由于在现实屮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一一知识的教学一一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应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一一表象一一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 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一一抽象为一般模型一一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牛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牛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而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而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枳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二)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牛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四)课时安排2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1、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处理的:知识的引人——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在知识的引入和应用这两个环节上,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首先,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

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2、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1.本班学生运动共有24人,从前面的教学来看,学生们对数的认识和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得不错,主要归功于他们在学前班时打下基础。

2、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提高,应把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学生还没真正认识到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特性,只是从生活中看到一些形状和它们类似的物体,这对教学上是一个障碍。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一、设疑激情1、说学具2、分学具二、操作感知1、分――提示概念2、摸――感知长方体3、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4、总结三、巩固练习四、活动:数一数五、课后作业一、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最新7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最新7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最新7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一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教者在教学设计时有所创意。

一、通过活动与感受认识长方体。

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实物,其中不少形体是长方体的。

本课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是长方体的实物(学生已学过长方体的初步认识),作为研究的对象。

接着,学生边观察边双手抚摸、玩弄长方体的物体,,感受长方体的形式,为进一步对长方体作科学的认识打好基础。

二、以模型为依托,对长方体做几何学分析,发展逻辑思维。

所谓对长方体作几何分析,是指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研究面与面、面与棱的关系,棱与棱、棱与顶点的关系,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等。

每个学生手中都模型,教学时,学生随着老师的指点,仔细观察模型,用手指点数面、棱、顶点的数目,观察什么是相对的面,棱又怎样分成长度相等的3组,长方体的三条棱怎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等等。

在观察和计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时,必须根据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观察和讨论前、后的面、左、右的面,上、下的面,面积分别相等,从而概括出“三组相对的面面积分别相等”,以及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从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等教学过程中,有了形象思维支持,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

通过想象,构想特定的长方体的空间存在形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分析之后,还必须把分析的结果综合为整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

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而且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

学生在空间方面的认识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

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本单元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人教版数学一年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我从事学前数学工作已经快五年了。

我的数学教学死板、机械,被学龄前儿童机械地接受。

例如,3+2=?在教数字构成时,我只是机械地教我的孩子使用减法和加法的公式。

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效果却是事半功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逐渐发现在教学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一、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前班孩子学学习热情。

在学前班以及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上课一开始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所以,一个聪明的老师在上课一开始就应该用创造情景的方法先让学生喜欢上这节课,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具体的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以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上课是一件趣事。

我每天在上课之前就先带领学生做拍手游戏背儿歌等活动,来创设情景,这样不仅让孩子注意力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中来,而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铺垫。

例如我在教《8的组成》这一节课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8张各种颜色的圆形卡片,让他们先辨认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这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这时我抓住时机赶快问:“小朋友们都喜欢这些颜色吗?”他们齐声说:“喜欢”。

然后我问:“好吧,哪个孩子能成为一名小老师,把这八张卡片分成两部分?”这样,就自然而然地用手中的材料介绍了以下学生大量的动手操作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用故事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二、动手操作。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上的。

”可见,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分类》这一节时,先引导孩子明白分类的好处,同时让孩子理解“把同类的东西摆放在一起”这样一种原始的简单的分类思想,然后在黑板上散乱的贴了一些关于水果、蔬菜等图片,让孩子自己动手分一分,贴一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时,要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每组学生把物体倒出来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

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这些物体有长长方方的,有四四方方的,有直直的像柱子,有圆圆的球。

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同时板书。

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观察,初步感知四种形体的特点。

本节课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和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与同桌同学交流。

在这里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

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探索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圆形的特征。

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交流,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将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体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末尾产生了两个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

如"削尖的铅笔是不是圆柱","电视机是不是长方体"等问题,把课堂推上一个高潮,学生在大胆质疑,互相争论中,不仅加深对这四类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