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逍遥游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逍遥游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理解本课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分析课文中常见文言句式特点。
3.了解庄子的哲学观点,理解文中丰富的想象。
4.诵读积累文章中的名句,对其作简要的评析。
重点:.从文本出发,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
难点:本文文学色彩较浓,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围绕“逍遥游”的理想精神境界进行探讨:文章极写鲲鹏的神奇,画面极其壮美,它们达到了逍遥的境界了吗?蜩与学鸠上下翻飞自如,作者为什么批评它们?作者谈小大之辨是不是否定小而肯定大?你认为逍遥的境界是什么?庄子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又有什么启发和意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当天落实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究课本中的内容,熟记基础知识,自主高效预习。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题。
3.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我的疑惑”处。
一.相关知识1.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宋国人。
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
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去来兮辞》。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归去来兮辞》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其含义。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和背景。
2. 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向学生介绍《归去来兮辞》的作者陶渊明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课文的亮点和特色。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归去来兮辞》。
2. 写一篇关于《归去来兮辞》的读后感,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首与《归去来兮辞》主题相关的古诗文进行阅读和分析,下周课堂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评价:观察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2. 学生对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的评价: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去来兮辞》;(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远离不良风气。
二、教学重点1. 《归去来兮辞》的字词理解;2. 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 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2. 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陶渊明的诗作,如《桃花源记》、《饮酒》等,激发学生对陶渊明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归去来兮辞》,注意字词的理解,不懂的地方可以圈点批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分享各自的收获。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分析,重点讲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归去来兮辞》;2. 写一篇关于《归去来兮辞》的赏析文章;3. 调查了解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程度,及时纠正错误观念。
2. 作业检查: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参与度。
3.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陶渊明的文学知识,识记本课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辞”的基本特点,感悟本文语言之妙。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三、知识链接1、作者及文体介绍U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
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又称“五柳先生”,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
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
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
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2、写作背景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晋书·陶潜传》)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人教版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学习难点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
知识链接本篇选自《陶渊明集》。
(1)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楚辞大家应该不陌生吧。
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
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
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2)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
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
(3)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
似乎是一种召唤。
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
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兮,语气助词。
知人论世,走近作家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
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
我国著名的诗人。
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
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
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注意几点: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骞:jian,飞举的样子。
翮:he,羽翼。
骞翮:振翅高飞。
翥(zhù助):飞翔。
这两句是说有超越四海的壮志,期望展翅高飞。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归去来兮辞》;(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言文用法;(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陶渊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追求;(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背诵和理解;2. 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3. 联系实际生活,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言文用法;2. 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陶渊明及其作品《归去来兮辞》;(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让学生查找生僻字词和文言文用法,加强记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言文用法;(2)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3)联系实际生活,讲解课文中的哲理。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背诵;(2)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中的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深入研究课文,分析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写一篇关于《归去来兮辞》的读后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去来兮辞》;(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分析并欣赏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掌握写作手法;(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决心和勇气;(2)理解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热爱;(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真实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归去来兮辞》;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 分析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决心和勇气;2. 理解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热爱;3. 掌握陶渊明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归去来兮辞》,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2)让学生自主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2)分析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3)讲解陶渊明的写作手法。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结构;(2)让学生分组讨论写作手法。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归隐田园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的重要性和美感。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归去来兮辞》;2. 总结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陶渊明的思想感情;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2. 相关背景资料,如陶渊明的生平介绍、时代背景等;3.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2.4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辞【学习目标】1、学习第三、四段文章2、做课堂练习,巩固文言知识。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之.()..(),审.()容膝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而.()遐观..(),时.()矫首()。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
..(),抚孤松而盘桓..()以将入第二段问题:①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明确:②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明确:③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明确:④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明确:3、第三段原文: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第三段问题: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4分)明确:4、第四段原文: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富贵非吾愿,帝..()欲何之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第四段问题: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明确:。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使用时间:2014-8【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切实掌握课文中的文言语法现象。
2、过程和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反复朗读,认真体会“辞”的风格韵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借鉴历史,提高修养。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课前反复阅读课文,做好标记勾画,结合背景介绍,理解文意。
2、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一、课前积累1、了解作家作品及故事背景(详见《配套练习册》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2、历代名家评陶渊明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东坡诗话录》)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
(《朱子文集》)姜夔: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
(《白石道人诗说》)3、历代名家评《归去来兮辞》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此篇耳。
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
(〔宋〕朱熹《楚辞后语》)吾尝怪陶渊明作《归去来》,托兴超然,庄、骚不能过矣。
(〔宋〕汪藻《信州郑固道侍郎寓屋记》)论古今人物风流,惟两晋为盛,故发之文章,神思自然飘逸。
如陶元亮《归去来辞》,于举业虽不甚亲切。
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
两晋文章,此其杰然者。
(〔明〕归有光《文章指南》仁集)《离骚》不必学《三百篇》,《归去来辞》不必学《骚》,而皆有其独至处,固知真古自与摹古异也。
(〔清〕刘熙载《艺概·赋概》)素怀洒落,逸气流行,字字寰中,字字尘外。
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
(〔清〕毛庆蕃评选《古文学条》卷二十六)《归去来兮辞》写生归田园,《自祭文》写死归黄土陌,机杼仿佛。
《归去来兮辞》精品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精品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学习目标】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创作作风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3.掌握“胡”“奚”“焉”“曷”“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等文言虚词用法【学习重点难点】1.通大意,掌握文言字词,进而理解背诵。
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学法指导】朗读8226;讨论8226;点拨【课时安排】 3课时【知识链接】1、背景知识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的意义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率真、淳厚善良和“不为五斗米折腰”崇高人生境界,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
2、有关“辞”的知识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楚国,又叫楚辞,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富有浪漫气息,便于抒情。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
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陈情表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陈情表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4、激情投入,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感悟母爱,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学习重点:1、实词“险衅”、“夙”、“祚”、“薄”、“拔擢”、“除”、“笃”、“息”、“逮”、“寻”、“逋慢”、“区区”、“卒”。
2、虚词“见”、“以”、“之”、“于”。
学习难点:作者两难处境的理解。
一、阅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疏通三、四段文义。
1、请仿照下面示例写出以下词语的一词多义示例: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1、矜:2、至:3、以:4、见:5、亲:6、日:7、当:8、薄:9、拜:2、翻译下面句子。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这两段陈什么情?我的疑惑:课上探究一、检查预习(听写5分钟)二、就预习中的一词多义及其它字词句问题探究(20分钟)三、课文内容探究(15分钟)1、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2、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陈情技巧)我的疑惑:当堂检测1、找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①.A.本图宦达(显达)B.宠命优渥(厚)C.日薄西山(浅薄)D.岂敢盘桓(徘徊)②.A.听臣微志(准许)B.庶刘侥幸(或许)C.保卒余年(终)D.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胜利)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拜臣郎中谨拜表以闻B.犹蒙矜育不矜名节C.未曾废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慈父见背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3、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臣具以表闻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④优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⑦是以区区不敢废远⑧谨拜表以闻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⑤⑦D.②④⑥课后巩固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陈情表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陈情表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4、激情投入,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感悟母爱,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学习重点:1、实词“险衅”、“夙”、“祚”、“薄”、“拔擢”、“除”、“笃”、“息”、“逮”、“寻”、“逋慢”、“区区”、“卒”。
2、虚词“见”、“以”、“之”、“于”。
学习难点:作者两难处境的理解。
第一课时了解写作背景,初步诵读感知,疏通一、二段文义。
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4、激情投入,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感悟母爱,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学习重点:1、实词“险衅”、“夙”、“祚”、“薄”、“拔擢”、“除”、“笃”、“息”、“逮”、“寻”、“逋慢”、“区区”、“卒”。
2、虚词“见”、“以”、“之”、“于”。
学习难点:作者两难处境的理解。
第一课时了解写作背景,初步诵读感知,疏通一、二段文义。
课前预习一、作家及背景介绍(3分钟)苏轼有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
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
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
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第三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第三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理解王勃所抒发的人生感慨并探索感慨的原因。
2、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文中典故并理解其作用【知识导学】滕王阁序所用典故详解骈体文用典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不仅数量多(总共约有四五十个),用得恰当,而且善于把古代事典中传颂的美谈与眼前的情景和作者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
通过用典,在这篇序文中,那种怀才不遇的悲凉感和不甘于失败的上进心理就表现得非常充分,同时由于用典,又表达得非常委婉曲折。
(1)“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
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
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
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
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中语文2.4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学生识记陶渊明名、号、主要作品以及大概生平经历;2. 学生能理解并背诵《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五首》;3、理解《归去来兮辞》,积累“来、胡、奚、而、以、谏、审、三径、容膝、策、扶老”等字词含义以及名作动、古今异义等语法知识。
4、理解序文、第一、二两段文章。
一、作家、作品简介1、作家: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
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是我国山水田园诗人的鼻祖,是屈原以后李白和杜甫以前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现存诗歌120多首,辞赋3篇,散文6篇。
他的咏怀诗数量最多,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即事兴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古讽今。
他的辞赋散文都以朴素简洁的文笔描写真实的思想感情,真切而传神,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宋代朱熹说:“陶潜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诗源辨体》)。
2、作品:本文分“序”和“辞”两节,“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准确记住名句,切实理解成语典故。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
4、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2.通过文本字词、典故的理解,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
【学法指导】文本是“文以气为主”这一模块里的。
“气”即为文章的气质和品格,也是作者的气质和品格,也可以说作品的精神或者魂魄。
在研习过程中,注重注释,难点在文本字词和典故的理解。
通过多诵读体会作品的妙处或者美读体会文章的美妙意境,师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反复交流,以此来领略文本的“气”。
【知识链接】一、本文的写作特色:(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
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
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
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
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
这样,全篇的行文。
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骈俪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
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
下面举几个句式。
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对偶句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诵读并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句与培养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理解词句和课文,鉴赏课文。
自学法,讲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和人生境界,认识陶潜归隐原因,理解其所处社会环境及人才应有的理想环境。
【教学重点】1.课文的思想内容。
2.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教学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预习准备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你猜得出下列后人的评价是针对我国古代哪一个作家吗?梁·钟嵘《诗品》:“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列其诗‘中品。
’”宋·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介绍作者:文人字号:羲皇上人:“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
自谓是羲皇上人”五柳先生:“先生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靖节先生轶事:1.酒。
2.《責子诗》白发被(pi,同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文艺。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渊明45岁,已是两鬓白发,肌肉松弛,五个儿子,都不喜欢学习,老大16岁,又懒惰又顽皮,老二快15岁了(孔子:我十五而志于学),却不喜欢读书。
老三、老四都是13岁,连六和七都数不到,老五快9岁了,整天光知道吃,所以陶渊明特别苦恼。
其实,这是陶渊明酒后使妻子怀孕,种下的苦果。
他却说——“既然这是天意,我还是喝我的杯中酒吧”。
后人评价:读了陶渊明的诗,能给人一种力量,可以抗拒浊流,砥砺品行,使「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教师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发挥想象,感受陶渊明的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胡”“奚”“焉”“曷”“何”五个疑问代词,积累重要实词,掌握的文中重要的词类活用的词和特殊文言句式。
朗读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
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
“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
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
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
“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创作作风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3.掌握“胡”“奚”“焉”“曷”“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来”文言虚词用法【重点难点】1.通大意,掌握文言字词,进而理解背诵。
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有关作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诗歌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归去来兮辞》就是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时2、有关“辞”的知识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楚国,又叫楚辞,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富有浪漫气息,便于抒情。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
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3.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荒芜.()惆怅(...)衡.宇()盈樽.()轻飏.()熹.微()眄.庭柯()壶觞.()矫.()首盘桓.()崎岖..()出岫.()西畴.()窈窕..()4.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息交:断绝交游。
B.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亲戚:包括父母亲朋在内的亲人。
C.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有事:耕种之事。
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将要得以休息一下。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B.《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都是陶渊明的诗。
C.陶渊明的诗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很大。
D.“辞”作为一种文体,古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古体诗歌的一种,一种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又称赋,或辞赋。
6.填空。
(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序文,完成下面问题(1)下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给靡惮稔敛A.jīmídànyànliànB.jǐmǐdànrěnliǎnC.ɡěimǐdānrěnliǎnD.ɡěimídànniǎnliàn(2).对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①生生所资(生产生活)②心惮远役(怕)B.①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②犹望一稔(谷熟指一年)C.①眷然有归与之情(依恋的样子)②非矫厉所得(勉强去做)D.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②因事顺心(就)(3).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1不足以自给足以: 4 会有四方之事会:2遂见用于小邑见: 5 心惮远役惮:3何则?质性自然。
何则: 6 因事顺心因:(4) “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崇尚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想等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6).画曲线的句子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予以说明A.违己交病B.质性自然(7).指出下列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A.求之靡途:B.故便求之:(8).从上文中找出一个被动句(9)认真阅读上文,做出具体说明A.陶渊明去做官的原因:B.陶渊明辞官归去的原因:8、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从下列语句中找出来,翻译全句并表明这些词语的含义。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②奚惆怅而独悲③复驾言兮焉求④曷不委心任去留⑤胡为乎遑欲何之9.根据注解,翻译全文二.学习文本(一).解释下列词语田园将芜,胡不归胡:奚惆怅而独悲?奚:既自以心为形役役:乃瞻衡宇衡:问征夫以前路以:恨晨光之熹微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追:载欣载奔载:引壶觞以自酌引:以:倚南窗以寄傲倚:景翳翳以将入景:审容膝之易安审:时矫首而遐观矫:遐:园日涉以成趣渉:策扶老以流憩策:请息交以绝游息交:以:复驾言兮焉求言:焉:悦亲戚之情话之:农人告余以春及把:或棹孤舟棹:善万物之得时善:木欣欣以向荣以:感吾生之行休善:已矣乎已:寓形宇内复几时寓;曷不委心任去留曷: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胡为:之;帝乡不可期期:或植杖而耘耔而:(二)解读课文,内容梳理。
(1)整体感知1.作者归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第一自然节回答。
2.作者回归到哪里?用一词回答。
3.作者的归隐路线是:请就括号填空。
决意辞归-----回归途中--------()-----()------()----外出----纵情山水-------乐于天命。
4.作者的情感线索是:自责,自悔---------()-----------()(2)局部赏析1.阅读第二节,探讨问题:①给本节划分层次,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作者行踪:②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境界?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少于两个词语。
③本节重点描写了作者的行为,请列举出这些动作,品味其情感。
动作:情感:④本节中有两句,既是美景的刻画,又是自喻情感的流露,这两个句子是:2,阅读第三节,探讨问题:1作者描写隐居生活是,描写了那些生活乐趣?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作者情感。
生活图景:作者情感:3研究性学习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三.课堂巩固练习:(一)梳理本文基础知识1、写出通假字:乃瞻衡宇()景翳翳以将入()曷不委心任去留()2、辩明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或棹孤舟()3、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既自以心为形役()夫问征夫以前路()乐夫天命复奚疑()故故便求之()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求之靡途()四方之事()感吾生之行休()何陋之有()马之千里者()怅恨久之()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余船以次俱进()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奚奚惆怅而独悲()而门虽设而常关()觉今是而昨非()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乐夫天命复奚疑()委:曷不委心任去留()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 )教化从来有源委 ( ) 委命下吏 ( )4、古今异义,写出古意:(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2)尝从人事人事:(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5)幼稚盈室幼稚:(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7)恨晨光之熹微恨:(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5、指明文言句式:(1)皆口腹自役()(2)复驾言兮焉求()(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5)将有事于西畴()(6)农人告余以春及()(7)乐夫天命复奚疑()(8)情在骏奔()(9)寓形宇内复几时()(10)稚子候门()(11)遂见用于小邑()(二)积累陶渊明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杂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读山海经十三首》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少无适俗韵,。
《归园田居五首》晨兴理荒秽,。
道狭草木长,。
《归去来兮辞》实迷途之未远,。
《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
《归去来兮辞》枯木逢春犹再发。
(三)查古典汉语字典,积累下面四个实词行:乘:引: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