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
《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导学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孙权劝学》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孙权劝学》导学案篇1【学习导言】《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与之“结友”的佳话。
本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
2、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任选下面方法导入)A、你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口吗?你可知道他曾经因为学识浅薄被称为吴下阿蒙吗?是谁让他变成一位博学多识的人呢?B、三国时期吴国有位杰出的将领,名叫吕蒙。
他曾厌倦学习,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广泛涉猎史籍兵书,后来,帮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还领兵打败关羽,占领荆州。
你想知道他的读书经历吗?C、在《伤仲永》这篇文章中,方仲永这位神童因为没有接受教育,而泯然众人;我们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少年时代也因为鲁笨甚至被勒令退学。
丑小鸭能否变成白天鹅? “勤奋出天才”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读书,达到了让人刮目相待的地步,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D、“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4 孙权劝学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句。
2.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
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
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学习。
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读译课文,理解文义1.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以警示后人。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卿.(qīng)邪.(yé)岂.(qǐ)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疏通文义,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涉猎:粗略地阅读。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更:另,另外。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刮,擦拭。
4.帮助学生梳理出重点文言现象,并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三个字音:当、为、更。
这几个都是多音字。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学习重难点】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自主预习案】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____ ,该书是__ (朝代) 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 ,记载了从_ 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____”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 ;文末的“___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蒙乃.使就学7、卿今者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五、问答题: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安排的?【自主预习案】答案一、填空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战国五代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惊讶、敬佩学有所获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二、qīng shè shú suì三、1当权 2推辞 3研究 4粗略地阅读5了解 6于是,就 7才干和谋略 8刮擦四、1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第一部分:预习案一、热身训练1、选自____ ,该书是__ (朝代) 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 ,记载了从_ 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 ”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 ”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____”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 ;文末的“___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
5、关于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蒙乃使就学7、卿今者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五、自主探究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用原文回答)4.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6..概括情节:7.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第二部分: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抢答题,团结就是力量,看看哪个小组力量最强大)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用原文中的话回答)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吕蒙推辞的原因是什么? 5.你知道那个成语出自于这个故事吗?写出来,解释一下。
6.文中那句话表明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二、【精讲点拨】(动动脑,快速回答).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三个人物性格是怎样的? 2.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3、“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5、“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青冈四中夏超玉一、学习目标1. 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重点)2. 体会人物在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3. 学习文中人物刻苦治学的精神,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学习方法阅读、探究、交流。
三、教学过程1.人物故事导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是北宋_____家、______家。
2. 一读:读准字音(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读准节奏3.二读:读懂文意4.三读:读出情味,体会人物形象5.小组合作探究(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什么?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劝说的效果怎么样?(2)、文中是怎样表现吕蒙学有所成的?(3)、文中鲁肃的神态和语言有什么作用?(4)、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什么不同?6.延伸迁移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联系现实你有什么样的启示?7.感悟反思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8.当堂训练(1)、《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2)、司马光是北宋_____家、______家。
(3)、古今异义词。
博士古义:今义:治古义:今义:(4).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5).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9.作业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表达出本人看法即可。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学习目标】了解与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习重点】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自主学习】一、阅读文,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文内容。
二、有关文中人物孙权:(182-2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三、完成练习.注音:卿()邪()涉()猎()孰()遂()2、解释词语:多务:治经:博士:往事:若:见事:3、《孙权劝学》选自,它是北宋(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四、读一读,大声朗读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提示: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
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合作探究学习】一、填空、本文选自,它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2、司马光,字君实,山西夏县人,北宋家、家。
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孙权劝学》(导学案3课时)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重点)3、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难点)4、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二、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自以为..()大有所益(5)及.()鲁肃过寻阳(6)即更.()刮目相待(7)蒙乃.()始就学(8)权谓.()吕蒙曰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2)见往事耳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4)孰若孤孤: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1《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作为一篇散文经典之作,《孙权劝学》已经历了1700余年的时间,与家喻户晓的古典文言文章一样受到读者的喜爱。
在现代版的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中,《孙权劝学》也成为了一篇值得深入研究的经典文章。
本文将依据此版本的教学特点,围绕导学案的要求,从课文背景、课文梗概、语言特点、文学价值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一、课文背景《孙权劝学》为东汉末年吴国孙权所撰写,原名《论语》。
故事发生在公元220年,时值三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处于战乱状态,各州县相互争斗,百姓遭受着无尽的苦难。
而孙权作为吴国的君主,他深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因此他为了振兴吴国,需要大力发展国家的文化,提高人民素质。
《孙权劝学》则是为此而写,以劝勉百姓尊重教育,更加注重自我修养。
二、课文梗概《孙权劝学》全篇共计十段,字句精炼,无一字过多。
文章开头一段旨在深刻描绘孙权对于学问的看法和态度,为后面所说的提供铺垫。
接下来的九个段落则依次针对品行修养、识礼知数、居安思危、谨慎从事、心境平和、以德为先、临事行为、明辨是非、笃行不阔等方面,提出了孙权所倡导的文化精神和个人修养的标准,并且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孙权的思想。
三、语言特点《孙权劝学》语言简练精炼,深具古典文言文的特点。
文章透过行文的节奏把控、前后呼应、韵律变化等方面,达到了词句间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开头一段中就出现了“告诫”、“易宏志”等彼此呼应的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气势和严谨性。
文章还采用了一些重叠的手法,如“忠厚本分,宽厚待人”的表述,更直接地突出了孙权的论述。
此外,《孙权劝学》还利用了明喻、夹叙夹议等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贴近效果。
四、文学价值《孙权劝学》一篇文言文章,虽然产生于17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其反映的人们对人生处世的普遍认识是不受时代影响的,能够与当代人们的生活相互契合。
孙权劝学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化理解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分角色朗读)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1)“不行不学!”写出了怎样的语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沟通点拨】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行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峻中又可见其对吕蒙的关怀、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沟通点拨】“邪”表示反问句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怪的意味。
(3)“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沟通点拨】现身说法,鼓舞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怪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惜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的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索争论:(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白什么?【沟通点拨】非常惊异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惊讶,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美。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沟通点拨】为自己的进步深感骄傲,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3)齐读全文,思索:权、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感上有区分吗?请说明。
【沟通点拨】孙权的话是仔细相劝,显得严肃亲切,表明白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步骤四理解课文探究写法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①详写“劝学”“论议”,尤以“论议”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①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鲁肃的赞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进步。
①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长1.课堂小结本文通过记叙孙权劝吕蒙学习和吕蒙经过学习取得巨大进步的故事说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此劝勉人们要刻苦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5.孙权劝学
15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板书)孙权劝学二、走进作者: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预习检测:给生字词注音吕蒙()卿()当涂()岂()涉()猎更()邪()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请位同学复述故事大概内容(板书)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学鲁肃大惊——结友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一次理清课文。
4、把本文改编为课本剧,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
(课前已做好准备)五、合作探究:根据“自学导题”,以讨论方式自学课文。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主备教师:秦金平备课组长:秦金平领导批阅: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教师寄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重(难)点预见:1.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2.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二、目标展示三、自学检测1.注音:卿()邪()涉()猎()孰()遂()2、解释词语:多务:治经:博士:往事:若:见事:3、《孙权劝学》选自,它是北宋(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四、自学指导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清晰。
2.点名读,师生评议。
3.听课文录音,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和朗读时的感情。
4.教师指导朗读,思考用怎样的语气读。
5.点名读,师生评议。
6.男女生诵读大比拼。
五、合作释疑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并归纳层意。
2.概括本文情节。
孙权劝学――吕蒙学――鲁肃学3.孙权劝学的理由有哪些?他是如何劝说吕蒙的?4.吕蒙学有所成了吗?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来?请概括分析。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二次备课《孙权劝学》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主备教师:秦金平备课组长:秦金平领导批阅: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6.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与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言词语,学习疏通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习重点】
学会理解言词语,掌握疏通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疏通言句意的方法。
【自主学习】
(参考时间:1分钟)
一、阅读,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内容。
二、有关中人物
孙权:(182-2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三、完成练习
1.注音:
卿()邪()涉()
猎()孰()遂()
2、解释词语:
多务: 治经:
博士:往事:
若:见事:
3、《孙权劝学》选自,它是北宋(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四、读一读,大声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提示: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
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
【合作探究学习】
一、填空
1、本选自,它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西夏县人,北宋家、家。
3、四书五经是指:
二、解释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4)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自以为大有所益()
(7)及鲁肃过浔阳()()(8)蒙乃始就学()
(9)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门当户对
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
见往事耳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
四、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言多务,孰若孤?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五、解释下列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六、理解
1、梳理内容(用原回答)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吕蒙推辞的理由是,孙权论述读书的重要性,吕蒙就学,鲁肃称赞吕蒙。
2、本通过孙权规劝吕蒙学习的故事,说明了的重要性。
本是通过(描写)刻画人物的。
3、通过学习,联系生活,你有何启示?【第二堂拓展延伸】
(参考时间:2分钟)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
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
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
”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
”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见于汉•刘向《古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
1、读段,借助工具书疏通意。
2、解释下列词语。
及:就学:
惧:自若:
3、根据短意思断句。
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
4、根据短翻译句子。
(1)母愤因以刀断机。
译:
(2)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
译:
(3)学何所至矣?译:
、你是怎样理解“孟母断机”的?
6、《孙权劝学》和本段都是“劝学”,结果都很成功,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②。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扑③。
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④矣。
予爽然⑤,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⑥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小书童。
②关闭。
③同“仆”,跌倒。
④上锁。
牡,锁簧。
⑤若有所失的样子。
⑥其,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即“大概”“或许”的意思。
⑦犹是,如同这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的主要内容。
2.结合内容,说说中的小港渡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从这篇短中得到哪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