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教育_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_兼谈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杨克贵

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杨克贵

生 会 社 个 在 民 全
育 教 活 大 的 样 这
主 民 ) 九 ( 必 国 穷 个 所 知 行 陶
该 应 育 教 穷 用 采 须 主 民 的 讲
活 生 个 整 是 以 法 办 容 内 的 育 教
育 教 的 富 丰 成 也 法 方 和
认 承 ) 十 ( 以 〕 ” 〔 育 教 主 民 括 包
国 中 是 就 上 的 育 教


一 陶行 知民主教育思想的提 出 及其目的
他思想的一 条主线 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 推翻封建专制
9 1 1 4

,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 民教 育家 也是有远见 卓识 的教育
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思想与时俱进
, 。
,
年 他的大学毕业论文《共和精义》 就是 以共和为题

” 。
,
,
,

当第二 次世界
,
,
r 日 杜威在给陶行知的信中说到 : 如 年6 月 o 源自世界雄绷脚嚓卿琢`I
非 得 合 结
除 密 紧 常
的 主 民 非
法 方 和 的 目
界 世 全 在
确 遍 普
育 教
否 来 起 定 r 不 行 中 信 复 的
怕 恐 戒 后 年 一 毛 £ : 议 建 则
的 目 些 这 年 5 4 9 1 中 于 益 有 凡
育 教 受 使 离 距 短
分 充 ) 八 ( 方 地 远 边
电 线 无 用 运 孩 小 民 人 之
近 它 其 及 加 以 可
工 通 交 代 教 受 享 的 速
缩 以 具 〕 ” 〔 育
教 的 活 生 学 括 包 是
包 是 在 育 教 校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民主教育理念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文将就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的内核进行深入探讨。

一、民主教育理念的内涵陶行知认为,民主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完人”的重要手段。

他认为,民主教育是一种包容、尊重和参与的教育方式,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精神,使他们能够成为独立、有责任感、有良知的公民。

在陶行知看来,民主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价值观念,是一种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模式。

民主教育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鼓励他们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活动中,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精神。

二、民主教育的价值取向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他强调教育的本质是价值的传递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民主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价值选择,是一种社会态度。

他认为,民主教育的价值取向包括:尊重、平等、分享和关怀。

尊重意味着认可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关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平等意味着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应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不应受到歧视和排斥。

分享意味着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合作和分享,学校应该给予学生一种平等的竞争机会和共同发展的环境。

关怀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能够茁壮成长。

三、民主教育的教学实践陶行知的民主教育理念落实到了教学实践中,他提倡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伙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特长。

民主教育_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_兼谈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

民主教育_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_兼谈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

!四川/李镇西这里所说的“民主教育”,包含了一般人通常所说的“教育民主”,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民主”。

在我看来,“教育民主”往往侧重于指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态度(比如教育要面对全体,一视同仁,教育者应尊重和热爱学生等)。

我所理解的“民主教育”,除了指教育者应该具备的民主思想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体现出的民主精神外,更多的还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民主素质的启蒙教育,如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民主与法治的教育、权利与义务的教育、自由与纪律的教育等。

应该说,即使在中国,“教育民主”也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命题了,但我们今天重提“教育民主”应该说有着新的现实针对性。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潜移默化的影响,至今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心目中,民主意识是比较淡薄的。

因此,在师生关系、学生教育、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处理教师和家长关系等方面,有的教师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居高临下或唯我独尊,缺乏对学生起码的尊重与信任。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虽然就一般情况来说,教师的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等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

民主的教育态度,首先应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

当前,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但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教育的背后实质上是民主教育。

因此,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民主,这应该是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时代主题。

“民主”这个词源于希腊文,原义是“人民的权利”。

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起源于古代希腊的雅典民主制,这是奴隶占有制的民主制。

封建制度的民主制,最早出现于某些中世纪欧洲城市中的封建共和国。

资产阶级民主制,虽然可以追溯到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正式形成资产阶级民主制,并把它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陆续建立起来的。

再看陶行知的 “民主教育”

再看陶行知的 “民主教育”

再看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摘要: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民主教育思想是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

他主张“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全民教育以实现全民政治”,“使大家各得其所,以实现真正的民主”,尽量发挥大家的创造力等等。

他开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先河,启示我们:教育应该与民主政治并行,扶贫应从教育开始,重视农村教育。

关键词: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实践意义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以普及人民大众的教育为奋斗目标,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先后投身于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运动,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留下极其宝贵的遗产。

被外国学者颂为“新中国的教育之父”,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民主教育是陶行知的最后一个教育思想和教育运动,学习、研究、借鉴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民主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民主教育”的缘起民主教育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卢梭在《社会契约论》(1762年)中关于平等的思想,他追求的是一种经济和法律状况的平等,从而能够使每个人有发展他独特能力的公平机会。

而民主教育真正得到发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来自美国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民主观念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一书影响尤为深远。

1914年,陶行知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师从杜威,从他那里得到近代的教育体系。

1917年,陶行知学成回国,他结合中国国情,继承发展了杜威的行动研究思想,通过行动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使“教育成为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

其教育思想是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实际情况下的发展和超越。

二、陶行知民主教育对现阶段弱势群体教育的现实意义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渗透在其著作的方方面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只有在全民普及教育的时候,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才有可能,当然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也在于全民的教育问题,不重视国民教育中极易被忽视的一环,其结果必然导致整个民主教育的畸形发展。

民主教育: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民主教育: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民主教育: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里所说的“民主教育”,包含了一般人通常所说的“教育民主”,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民主”。

在我看来,“教育民主”往往侧重于指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态度(比如教育要面对全体,一视同仁,教育者应尊重和热爱学生等)。

我所理解的“民主教育”,除了指教育者应该具备的民主思想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体现出的民主精神外,更多的还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民主素质的启蒙教育,如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民主与法治的教育、权利与义务的教育、自由与纪律的教育等。

应该说,即使在中国,“教育民主”也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命题了,但我们今天重提“教育民主”应该说有着新的现实针对性。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潜移默化的影响,至今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心目中,民主意识是比较淡薄的。

因此,在师生关系、学生教育、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处理教师和家长关系等方面,有的教师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居高临下或唯我独尊,缺乏对学生起码的尊重与信任。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虽然就一般情况来说,教师的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等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

民主的教育态度,首先应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

当前,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但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教育的背后实质上是民主教育。

因此,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民主,这应该是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时代主题。

“民主”这个词源于希腊文,原义是“人民的权利”。

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起源于古代希腊的雅典民主制,这是奴隶占有制的民主制。

封建制度的民主制,最早出现于某些中世纪欧洲城市中的封建共和国。

谈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及培养要略

谈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及培养要略

谈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及培养要略摘要: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民主精神是现代公民人文素养的核心,也是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

历史学科中的民主精神教育重在情感熏陶,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有针对性的分析、潜移默化的感悟,培养塑造学生的民主精神。

教师要挖掘现有教材,提高历史阐释能力。

教学方法也要体现民主精神,既让学生“活起来”,也让学生“动起来。

关键词: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历史教学价值培养策略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教育思想是其重要的思想,也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先生一贯倡导民主,提倡民主教育,到了晚年,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陶先生更加大力提倡民主,实施民主教育,力求以教育为公达到天下为公,全民教育实现全民政治。

这是陶行知先生思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我们今天努力实现中国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陶先生的民主教育思想仍有现代价值。

一、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提出及内涵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有远见卓识的教育思想家。

在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之时,他就喊出“民主第一,民主至上”,提出民主教育的主张。

陶行知先生民主和民主教育的内涵是什么?按照陶行知的解释,就是一句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他说:“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中国自有现代化的教育以来,人民从来还没有受到过民主的教育”。

[1]所以他要给人民“再教育”。

二、陶行知民主教育的主旨、目的和方法关于民主教育的主旨目的方法等,集中在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教育》文中。

第一,民主教育的主旨是教育为公,文化为公,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的对象是全民。

从这一点说,民主教育是全民教育,全民机会均等的教育。

他在《全民教育》中,除了论述全民教育外,还论述到“全面教育” 和“终生教育”,要求“心、脑、手并用。

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

“培养求知欲。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陶行知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深刻地反映了大众教育的核心问题。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张“民主教育”,即以“以人为本”为主导思想,实现学生的个
性化发展。

在这个理念下,教育不再是目的本身,而是一种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能力,引导他们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民主教育更强调平等尊重和参与,这与陶行知的“尊师重道”的传统中国教育文化有
所不同。

他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育者是学习的辅助者。

因此,教育者应该以鼓励、启发和引导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而不是传授知识。

陶行知提出了“自然教育”这个概念,他认为学生应该在自然环境下学习,这样可以
增强学生的直觉能力和创造力。

他主张用自然、艺术、音乐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内在热情。

此外,陶行知认为教育者应该授予学生自主性和自由度,在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时,
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

他也主张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来建立一个比较自由的教
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后,陶行知强调教育者的“爱与信任”对学生发展的关键作用。

教育者应该相信学
生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和支持,将其视为自己的孩子。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
教育者的真诚关爱,从而更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中。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张民主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他的教育
理念和方法,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有价值的人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采古今,兼容中西,理论简约,并自成体系;在教育理想上,他主张“通过四通八达的教育,建立四通八达的民主社会”;在教育准则上,他坚持道德至上的教育原则,奉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陶行知的“真”与孔子的“仁”在教育理念和道德目标上一脉相承;在教育策略上,他基于知行关系的深刻理解,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重要论断,突出实践“行”在认识论中的先导地位,认识与实践结合,并由此确立了“行—知—行”的行动策略,使得教育理想和目标能在实践中有效落实;在教育理论上,陶行知继承发展了杜威的现代教育思想,并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大理论主张,主张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社会生活的前进的需要实施教育,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藩篱,使教育回归生活,实现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彻底转变;在教育实践上,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畏艰险,认真探索,大胆实践,开辟新路,为世人树立楷模,为万民敬仰;总体而言,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突出的民族性、平民性、大众性和实践性,很多观点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内在相通,对当代职业教育富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下几点:一、树立“服务大众,服务就业”的职业教育宗旨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服务宗旨是什么呢这是当前职业教育面对的首要的现实任务;行知先生对此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在于“生利”,即能给学生生利的本领,是谓“生利主义”,认为“凡养成生利人物笔者注,可指学生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生利有两种:一是生“有利之物”,比如制造产品;一是生“有利之事”,比如商贸流通等,生利的目的在于“以利乐群”;生利主义,作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宽泛的“生活主义”相比,揭示出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与狭隘的“衣食主义”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利群”为精神追求,即有利于公众或群体,而后者仅仅以生存为目的,追求“获取衣食”等外在需求,忽视了“乐业”这一内在需求,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诚如先生指出的那样,如果“教师为衣食教,学生为衣食学,无声无臭之中隐然养成一副自私之精神”,显然不利于师生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成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全民教育”和“平民教育”思想,即面向全民,实行终身教育;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能力培养,追求“生利”价值,为平民服务,为平民子女健康成长服务,多方面体现教育的服务宗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数量的职业学校,在生源质量严重“滑坡”的压力下,放弃了职业教育的全面质量标准,片面奉行“衣食主义”的职业教育,或一味地降低学校的育人标准,或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技能训练,几乎把技能及生存训练当作职业教育的全部目的,而忽视学生的精神成长,把职业教育等同于技能训练,忽视文化课对“人的精神成长”的不可替代作用,对照行知先生的“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观,显然是十分失策的,值得警醒;因此,职业教育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发展方针,把握“生利主义”职业教育观的内涵,通过职业教育的学校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企业社区等多种途径,实现城乡劳动力转移和转化,促进有效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二、奉行“教人求真,教人生利”的教育准则职业教育奉行什么样的教育原则呢这将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共性和个性要求;对照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我们认为,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德性、培育“真人”为教育的首要追求,从而实现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这一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与当前职业教育的德育目标及新时期公民道德教育的要求基本一致;对照“生利主义”职业教育观,我们认为光有德性还是不能“行之甚远”——要给予学生“生利”的本领,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渗透“利群”“乐业”等职业情感,培育“爱业乐业敬业”之职业精神;两者结合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全面人才质量观;行知先生的学做一个人可以看作进一步的补充注解,在此他提出了培养“整个的人”的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择业时,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才干,做事才有快乐,要成功就要有才干生利本领;这些对于职业教育的启示是,培养人要以“求真”“生利”为教育准则;为此不仅要关注学生具体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更要关注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要求和未来生活幸福;既要关注学生德性培养的首要要求,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做事生利的本领,强调实践能力、生活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思想的有机统一,培养“整个的人”;三、实行“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策略教育策略是指实现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那么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宗旨、培养目标和教育准则呢“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教学指南;“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这些话语的核心意思是强调“做中学”,具有多重含义:一是突出实践是认识的先导,只有“做”了,才可能有学习收获;二是学习要有情境,有个体体验;三是教学要根据“做的体验”进行反馈、调整和总结;四是教学要针对所要完成的任务,遵循工作逻辑主线,按照“做—学—教”的顺序实施教学;对当前的职业教育来说,“教学做合一”就是主张以工作任务为第一驱动力、以职业岗位实践要求为导向,按照工作程序或项目流程来组织教学,强调“动手做”,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加深或验证学习体验,突出实践第一的先导地位,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建构教学的有效意义,颠覆传统教学按照知识逻辑主线组织教学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现实需求;值得指出的是,行知先生的“做”的内涵,不同于“只需做会,不求明理”之类似是而非的职教流行理论,自然也不同于由此派生的单纯的技能训练或机械的劳动操作等肤浅的教学实践,而是强调“劳力上劳心”:一行动;二思想;三新价值之产生;行动的最终指向,是由从职业技能的形式训练,产生思想体验和学习后的新价值,目的在于提升劳动者的社会从属地位,提高劳动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形成诸如技师类等智能型、高素质劳动者;这对当前职业教育中片面强调技能训练的、所谓“短平快”类的职业教育教学,显然意味深刻长远得多,值得深思;四、开发“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课程,规定教学的内容和进程;教材则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师生交流的平台;一切教育思想理念、策略方法,最终必须汇聚到这个平台上,否则,难以形成聚焦,难以整合实施;那么,如何编制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材,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呢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系统地阐述了编制教材的理论依据、方法、标准和体裁内容的组织结构,即依据“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主张,将现代社会的生活或该有力量生活力,一一列举出来,归类组成一个“整个的”生活系统,编写相应的生活用书系统;这种教科书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指导思想,并有三种判断标准:一是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有没有引导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二是看它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有没有引导想了又想的力量;三是看它有没有产生新价值力量,有没有引导人精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在内容安排上提出十四项建议:一做的目标二做的材料三做的方法四做的工具五做的理论六从做这事想到做那事……十三在做上学的人引导他记载做的过程,做的结果,做上发生的问题与心得十四在做上教的人可引导他指示进行考核成绩;前四项和最后两项建议,正是项目教学的基本结构形式,而五六两项是实施项目教学的意义所在,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因此,这些富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的论述,对我们编制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真实能力发展的课程与教材,具有直接的思想和方法论启迪;至于课型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系统教学的内在要求;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明确指出,职业课程应以生利为主,按事施教,采用小班制:“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事,是谓升课;自易至难,从简入繁,所定诸课,皆以次学毕,是谓毕课;定课程者必使每课为一生利单位,俾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然后方无愧于职业之课程;”用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来对照体会,行知先生其实提出了“项目教学”的理论主张和操作办法,即分析学生的职业技能生成的核心和基础,围绕生成或培养一种核心技能,对技能项目进行分解,循序渐进,学理与实习相结合,并采用小班化教学建制,给予学生更多的切磋、交流、指导和实践的机会,这些自然是符合教育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符合实践需要;这些深刻的论述和明晰的示例,对于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启示是,在设置职业教育课程时,应遵循全面发展质量观,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调研学生的就业市场,摸清岗位工种以及岗位技能基本要求,协同企业内部职业环境和外部的社会环境的文化影响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给予学生应对职业变动的迁移能力;要通过系统的课程内容配置,突出课程培养某种对应能力的核心优势,有效地组织课程资源,形成整体的课程优势,以利于微观领域的教学变革,从整体规划的角度,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整体发展;五、倡导爱的情怀智慧和实践创新精神教育是“培养人适应社会生活”的系统工作,是“继续经验的改造”杜威,需要爱的情怀智慧和实践创新精神,需要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给我们最为突出的印象;陶行知以“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和孜孜以求的创新实验精神,在动荡罹乱的旧中国,致力于教育改造国民精神、改善大众生活的变革事业,并亲自创立了晓庄师范实验学校;他的“创造宣言”、生活教育、平民教育和民主教育等论断,显示出教育的博大情怀,是对教育实践者的思想启蒙;他不仅具有广博的学识视野,而且富有教育实践智慧,善于通过形象的说理,用浅易的生活语言,传达简约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如批驳传统教育“灌输式”教育方法的“强逼鸡吃米”案例、教育工友的“四块糖果”故事等,采用童谣和打油诗等形式来启发民众的做法,无不闪烁教育实践智慧;他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师资和实训设备的论述,以及“导生制”的学习方式,育才二十三常能、高级七常能的能力分层等,可以看作是对职业教育和乡村教育的具体的直接的指导,为实施城乡职业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综上所述,正因为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合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思想,继承并发扬了中西方教育思想的积极因素,以促进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幸福力量的发育和发展为己任,比较好地将西方现代教育思想本土化,具有简约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智慧,与当代职业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内在相通,并在实践策略以及课程与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因此,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通过学习研究转化,实现教师的思想观念、策略方法手段的深层次转变,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结合,促进职业教育变革,必将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者和杰出代表,他提出的民主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事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理念和原则,这些理念和原则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也对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和教育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一、民主教育的理念陶行知认为,教育应当是民主的。

这并不仅仅是指教育制度的民主与否,更重要的是指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民主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陶行知看来,民主精神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精神,而教育正是培养这种民主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民主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和技能。

这种民主教育的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教育实践,提醒我们教育者要始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促使学生在自主选择和民主协商中体验民主的过程。

二、尊重和关爱学生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尊重和关爱学生是基本出发点。

他认为,教育者应当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关爱学生的心灵为动力,促使学生在自由和平等的氛围中成长。

这种尊重和关爱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要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亲近的教育关系。

只有在这种亲近的关系中,学生才能在心灵得到滋养,才能在情感上得到支持,才能在自尊自信中茁壮成长。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陶行知主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他认为,教育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应当是教育的主人。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愿,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家庭的管理与决策,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自主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要求教育者要创设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给予学生尊重和信任,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时间,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浅析陶行知民主教育

浅析陶行知民主教育

浅析陶行知民主教育摘要:在陶行知的教育体系当中,整体的教育思想和民主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现代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以崭新的姿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解读。

从大量的时间可以看出,探索中国教育的道路中,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是其核心内容。

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思想逻辑分析,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民族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针对教育开展中所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解答。

陶行知在自己的教育体系当中,倡导平民、创造、解放、生活、民主教育,在教育发展体系当中,民主教育占据了核心地位。

关键词:民主教育;平等;自由;陶行知;教育思想引言对陶行知的民主教育进行解析的过程中,应该将生活教育和民主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

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对其中一部分教育理念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活动当中。

陶行知的民主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民主教育,在后来的教育发展当中被称之为教育之魂。

民主教育更多的需要落实到实践当中,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对教育理念进行升华。

一、引领民主教育风尚,建设民主教育体系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来源于当时各种各样的教育行动,针对于问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在执着探索的道路上,使得民主教育成为了教育体系当中的核心内容。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推动了新时代的发展,使得国家的教育文化得到了突破,为民族教育带来了曙光。

在探索以及回答民主教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时,在陶行知的事业当中出现了民主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也是东方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一次碰撞。

在抗战后期,陶行知对民主教育进行了概念的设定,体系的内容也随着教育实践的增多得到了丰富。

民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成熟、后续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对于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制定了有效的措施。

早些年间已经形成了萌芽组织,随着民主教育原来越强大,各个方面的学者都对民主教育进行了实践,随之创建了向你的学校,展开平民教育以及生活教育。

陶行知的民主教育并不是来自于书本上的理论,而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经过了大量的实践所得出的,民主的教育思想主要是来自于西方思想家杜威。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陶行知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教育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力。

陶行知认为,民主教育应该成为一个人的生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陶行知认为民主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发展。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思维和口味。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不仅仅是灌输统一的教育观念和知识。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个体在多个方面获得发展,如智力、美感、体育、社交等。

其次,陶行知认为民主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他认为教育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而不是单向传递知识。

教育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和合作,以促进思想的交流和发展。

此外,陶行知强调,民主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自由和个人的权利。

他认为学生应该有自由的思考和表达,不应该受到教师或其他机构的控制和限制。

此外,学生应该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而不是听从教师或其他机构的意见。

最后,陶行知认为民主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行动。

他认为教育应该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应该通过实践和行动来实现学习的目的。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民主教育就是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应该注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的内核在于注重个体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的自由和个人的权利,以及注重实践和行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这一思想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启示意义。

从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看民主型教师的培养

从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看民主型教师的培养

从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看民主型教师的培养作者:常红霞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年第11期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其教育思想依然熠射出夺目的光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方向和教育实践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教育思想民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说:“这种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的自由,也只有真正的民主实现了才有可能。

”陶先生在这里所说的“真正的民主”,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再一个就是学校教学中教学关系的民主。

(《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

如今,学校教学中教学关系的民主还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去孜孜以求。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最基本的元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科学中最基本的关系,处理好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就抓住教育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如何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陶行知先生可谓抓住了关键和根本,这就是民主。

教学关系的民主,说到底就是师生关系的民主。

尤其强调要重视“运用民主作风教学”,“教学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合一的方法”,在当时的状况下,尤须对学生进行“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

二、民主型教师民主型教师就是具有强烈的民主教育意识,运用民主作风教学的教师。

民主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是教育教学的探索者和创新者,他们和学生一道探究知识、寻找真理,一起分享情感、追求幸福。

他们关心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营造自由成长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张扬。

民主型教师至少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尊重每一位学生。

只有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他们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人格尊严,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促膝谈心,不是暴风骤雨而是和风细雨,多一份宽容和理解,以真情和耐心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民主教育是指以民主精神为核心的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民主行为和民主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民主决策的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教育。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民主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围绕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探讨民主教育的内涵和实践。

民主教育的内核在于尊重个体的人格尊严和人权平等。

陶行知提倡“愚公移山”,即每个人都有力量改变自己和社会。

他强调学校应该将学生视为生命,而不是机器,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给予学生合理的关爱和尊重。

在民主教育中,每个学生都应该被视为平等的个体,有权利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保障每个学生的人权平等。

只有尊重个体的人格尊严和人权平等,才能真正实现民主教育的目标。

民主教育的内核在于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参与意识。

陶行知认为,“敬业爱学,爱民爱国”是教育的目的。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民主教育要求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培养民主公民的摇篮。

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教育学生遵守法纪,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行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和社会的管理和决策,发展学生的民主精神和参与意识。

民主教育的内核在于实现学校民主管理和教学民主。

陶行知提出“学校教育必须实施学生自治,学生自治的实践则促使学生自觉地求学,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他主张学校应该建立学生自治的制度和机制,使学生能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民主教育要求学校建立民主的管理体制,教师和学生应该平等地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形成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教学方面,民主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民主教育是一种注重个体尊重、平等参与和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模式。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陶行知是民主教育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教育思想深受中国教育界的推崇和尊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内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尊重个体,尊重个体的差异性陶行知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主张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不应当强求学生都走同一条路。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天赋,应该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来展开教育。

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不是将所有学生培养成相同的人,而是要培养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做好自己。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陶行知主张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是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参与者。

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从而获得真正的成长。

三、倡导师生平等和民主合作陶行知强调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该以权威姿态对待学生,而是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

他倡导师生之间的民主合作,主张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

他主张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享有言论和选择的自由,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合作,实现共同的成长。

四、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陶行知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个体的发展问题,更是社会的发展问题,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学生在个人发展的也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认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社会问题,争取人权和社会公正。

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内核包括尊重个体、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倡导师生平等和民主合作、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等几个方面。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领域的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思想,即“民主教育”。

民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其核心理念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治,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

民主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陶行知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根据他们的差异性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他主张教师应当把学生视为一个有思想、有感受、有潜能的人,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并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和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个人发展。

民主教育倡导学生自治和参与。

陶行知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学决策中来。

他提倡学生自治,即学生在学校管理中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和决策权,他们应该能够参与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和课程设置,以及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表现。

通过参与,学生可以培养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责任感。

民主教育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变。

陶行知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朋友。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掘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民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陶行知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他主张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使其能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兴趣,提高学习的动机和效果。

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的内核是尊重学生、倡导学生自治、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民主教育旨在实现教育公平和个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做好准备,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陶行知,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民主教育的理念,并将其贯彻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民主教育的内核,以及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民主教育的精髓。

我们来探讨一下民主教育的内核。

民主教育的内核就是尊重个体的权利和尊严,注重个体的自主性和平等性。

在民主教育的理念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被视为独立而自主的个体,应该被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平等的机会。

在这种理念之下,学校的管理应该更多地是以学生自主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

民主教育也强调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尊重和信任的关系,而不是单向的支配和被支配关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民主教育还体现在他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关注上。

在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有批判、独立思考的态度。

他认为,学生应该是独立而自主的个体,应该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和教条。

在教育内容方面,陶行知强调了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能力等,使学生能够成为独立而有自主性的个体。

这种教育方式和内容也体现了民主教育的内核,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平等性。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民主教育还体现在他对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上。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强调了学校管理中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权利和需求,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和需求,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陶行知主张培养具有民主思想和实践能力的教师,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启蒙者,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灌输思想。

陶行知鼓励培养多样化的教师团队,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特点,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兼论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兼论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
!%#$ ’*-
在世界历
$ ) 但是创造教育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
史上$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但近现代以 来$ 中国的创新能力为什么明显地逊色于西方先进国 家呢, 封建帝王的独裁统治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 因之一) 第三 $ 陶 行知 认 为 % 民主 教 育 是教 人 做 主人 $ 做 自
!)#$
宽容是民主的精髓 ! 只有 在 宽 容的 氛 围 中 ! 才 能 培 养人 的创造热情 . 独立意 识 . 问 题意 识 ! 才 能形 成 创 造性 人 格 ! 促进创造力的发挥 * 为了使人人都享受到民主的教育! 陶行知专门起 11 为 四 万 万 中 国 人 民 提 倡 民 主 教 育 草 了 &全 民 教 育1 的 初 步 计 划 $! 在 &计 划 $ 中 提 出 了 十 八 条 &指 导 原 则 $+ 如 民 主 第 一 0 全 民 教 育 0 全 面 教 育 0 终 身 教 育 0 婴孩期就必须奠定民主教育的基础0 社会即学校0 开 展小先生运动0 与其他国家交流教育民主化进行的情 况和经验等*
立民主教育的思想观念) 我国最早提倡创造教育和民主教育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 才必将在民主教育的培养下大量涌现 ) %创 造 力 最 能 发 挥 的 条 件 是 民 主 &) 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 " 实践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 $ 确立民主教育的观念 )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 创造型人
! 关键词 #$$陶行知 - 民主教育 - 创造教育 !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
!(#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理论和观点。

他的民主教育思想被广泛传播和应用,影响了整个中国教育领域。

那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的民主教育,其内核是什么呢?一、民主意识和民主情感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的内核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情感。

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是民主的观念和情感的持有者,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成长,才能真正明白民主的意义,并且成为民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在陶行知的学校里,学生们学会了民主,他们从小就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校园里设立了学生自治的制度,让学生们学会了通过讨论和投票达成共识,了解了民主是如何运作的,从而培养了民主的意识和情感。

这种民主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们养成了民主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也使得他们在成年后更容易融入民主社会。

二、尊重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的民主教育内核之二,是尊重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天赋和兴趣爱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和发展的机会。

而民主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不受限制地发展各自的潜能。

在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他们多方面的发展,不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是以学生的兴趣、天赋和努力来评价。

他建立了一个开放的教育环境,支持学生们在兴趣爱好领域的探索和创新,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三、合作共赢和民主行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的民主教育内核之三,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共赢和民主行动的能力。

他认为,民主教育应该是学生在集体合作中共同进步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追求个人的成功和竞争。

在陶行知的学校里,他提倡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合作,鼓励大家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意识和民主行动的能力。

学生们学会了通过合作与共赢的方式应对挑战,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形成了一种和谐、包容的氛围。

这种培养学生的合作共赢和民主行动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建立了民主的行动理念和行为模式,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民主教育”有感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民主教育”有感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民主教育”有感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民主教育”有感鸡东县下亮子学校冯月贤这篇文章“原载于1945年11月1日《民主教育》创刊号。

”作者以简练通俗的语言解释“民主教育”具有的深刻含义,说服力很强。

文章气势流畅,顺理成章,处处洋溢着民主气氛,生活气息浓厚,自然平易而不乏深蕴,唤起了当时人们对民主教育的关注。

陶公能坚持从国情出发,办“国人”所需要的教育,提倡民主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每个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他坚决反对只为少数人服务的教育,他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国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为我们今天教育的进步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陶公说:“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

”这句话听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需要几代有抱负的教育人的努力奋斗,由于当时旧中国还残留着许多封建思想,我们必须从人们思想根源解决问题。

用林肯总统的话说:民主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之教育。

“教育为公已达到天下为公。

”我们要求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不论男女,不论贫富,不论阶级,不论信仰,不论城乡,都应该有同等机会享受教育之权力。

不能像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为培养替自己服务的“忠臣”和“顺民”而进行封建法西斯教育。

要想真正实现民主,必须肃清法西斯教育的流毒。

让人们学会自觉学习。

解放眼睛,看清事实;解放头脑,思维敏捷;解放双手,勤于劳动;解放嘴角,言论自由;解放空间,放飞理想;解放时间,闲情逸致。

发挥人们应有的创造力。

“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使大家各得其所”,在学习生活中创造民主的新中国。

民主教育要体现生活教育,要做到“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用健康、科学、艺术、劳动、民主等构成和谐的教育。

我们必须发现穷办法,看重穷办法,运用穷办法,使民主教育办得丰富而有意义。

说一千道一万,不提高教育的普及性不能算是真正的民主教育。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的农村“普九”,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虽然“普九”已规范为法律范畴,但有少数农民就是不让孩子上学。

【读《陶行知文集》民主教育思想有感】

【读《陶行知文集》民主教育思想有感】

【读《陶行知文集》民主教育思想有感】读《陶行知文集》,颇有感慨,民主教育思想至今已有百年,但我们继承下来的依然不多,陶先生接受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J.杜威和P.孟禄的教育思想,并发扬成为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以万物为导师,以宇宙为教室,以生活为课程,教育即生长,教育活动要处处为学生的生长创设环境、提供养分、渐渐滋养。

今日从督导的角度再读一次,令我重受启示。

我从“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摘录并认真体会。

第五项“民主教育的方法”。

民主的教育方法,要使学生自动,而且要启发学生使能自觉,要客观,要科学,不限于一种,要多种多样,因材施教,要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八路军行军时,带着一套文化工具,即是一支木笔,行军停下来时,就在地面上画字认字。

我们必须重提要着重创造,让学生自动的时候,不是让他们乱动,而是要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

第六项“民主的教师”。

必须要有:(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习;(五)跟小孩子学习——这听来是很奇怪的,其实先生必须跟小孩子共甘苦,并不是说完全跟小孩子学,而是说只有跟小孩子学,才能完成做民主教师的资格,否则即是专制教师。

现在民主国家的领袖都是跟老百姓学,否则即成专制魔王;(六)消极方面: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

第十项“民主教育的行政”。

(一)鼓励人民办学校,当然人民自己所办的,并不能像美国私立学校那样宣传某种宗教的偏见,而是为民主服务。

(二)鼓励学生自己管自己的事。

(三)肃清官僚气的查案,以及资格的作风,视察员及督学有三个作用:(1)鼓励老百姓办学;(2)考察学校是否合乎民主道理;(3)不是去查案,是积极指导学校如何办得好。

老百姓的学校,大概粗糙简陋,所以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

一直以为陶先生的民主思想一以贯之,是从学生的“学”到教师的“教”,从“要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到“先生必须跟小孩子共甘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李镇西这里所说的“民主教育”,包含了一般人通常所说的“教育民主”,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民主”。

在我看来,“教育民主”往往侧重于指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态度(比如教育要面对全体,一视同仁,教育者应尊重和热爱学生等)。

我所理解的“民主教育”,除了指教育者应该具备的民主思想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体现出的民主精神外,更多的还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民主素质的启蒙教育,如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民主与法治的教育、权利与义务的教育、自由与纪律的教育等。

应该说,即使在中国,“教育民主”也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命题了,但我们今天重提“教育民主”应该说有着新的现实针对性。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潜移默化的影响,至今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心目中,民主意识是比较淡薄的。

因此,在师生关系、学生教育、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处理教师和家长关系等方面,有的教师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居高临下或唯我独尊,缺乏对学生起码的尊重与信任。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虽然就一般情况来说,教师的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等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

民主的教育态度,首先应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

当前,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但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教育的背后实质上是民主教育。

因此,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民主,这应该是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时代主题。

“民主”这个词源于希腊文,原义是“人民的权利”。

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起源于古代希腊的雅典民主制,这是奴隶占有制的民主制。

封建制度的民主制,最早出现于某些中世纪欧洲城市中的封建共和国。

资产阶级民主制,虽然可以追溯到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正式形成资产阶级民主制,并把它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陆续建立起来的。

这个概念首先指的是一种国家制度,与“专制”相对,它的基本含义是“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

平常人们一般所说的“民主原则”、“民主权利”、“民主作风”等,都是从“民主”的本义中派生出来的。

与“民主”这个概念相联系的是“平等”。

所谓“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上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

在中国历史上,“民主”二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很古的时代,早在3000年前,周公姬旦就运用过“民主”两字了。

但是,这个“民主”是“君”的意思,而完全没有古代希腊和近代意义上的“民主”含义。

中国古代开明君主的所谓“民主”思想,更多的是指“民本”、“重民”、“体察民情”、“广开言路”等,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因为人民享有参与国事和自由地发表意见的权利,这并不是由谁来赋予的。

至于“平等”,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中几乎没有其生存的土壤。

我认为,正视中国古代历史上并没有“民主”与“平等”的文化基因,并不是贬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恰恰有助于我们意识到中国现代民主建设的必要性与艰巨性。

从教育史的角度看,教育民主与平等的呼唤始于18世纪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们“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必然要求教育的民主与平等。

他们认为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人人生而具有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因而人人也理应享有平等民主教育: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兼谈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的教育和自然的自由的教育。

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教育民主”还仅仅是一种憧憬中的理想,而且不可避免地有着某种阶级局限,但它无疑是人类觉醒与进步的标志之一,而且对推动后来的教育进步产生了不小的积极影响。

这里,我不得不提到卢梭。

作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卢梭,在1762年写下了一部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论教育》。

在这部五卷本的长篇巨著中,卢梭不仅继续阐发他的社会政治理想,而且尖锐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提出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思想。

他认为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

他认为,遵循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因为在他看来,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

自然的教育必须保护儿童的天性,使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

卢梭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

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有最充分自由的活动的可能与条件,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

卢梭在书中反复阐发教育平等的思想。

他说:“各种等级的人都是一样的。

”“各种身份的人都是一样的,……自然的需要人人都是一样的,满足需要的方法人人都是相同的。

”(《爱弥儿———论教育》)卢梭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热爱儿童,尊重儿童,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许多教育家。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揭示了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本质:教育既是永恒的又是历史的范畴,在阶级社会中它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这是教育史上第一次关于教育本质的科学论述。

但是教育的阶级性,并不意味着“民主与平等”教育理想的消失。

相反,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只有真正的无产阶级教育,才是属于最广大的民众的教育。

马克思在1866年就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观点: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一个公民的“真正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他说:“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只有通过国家政权施行的普遍法律才能办到。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恩格斯在1866年更明确地提出:“国家出资对一切儿童毫无例外地实行普遍教育,这种教育对任何人都是一样,一直进行到能够作为社会的独立成员的年龄为止。

这个措施对我们的穷兄弟来说,只是一件公平的事情,因为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而且当社会使愚昧成为贫穷的必然结果的时候,他就对人犯下了双重的罪过。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显然,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教育的平等性”包含两层深刻的含义:其一,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拥有的一项平等的权利;其二,这种平等表现为每个人智力和能力的发展的平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学说,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民主———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用“人的自由发展”来说明共产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谈到民主教育,有一个人无法回避,那就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1915年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指出:“广泛认识民主与教育的关系,可算是现今教育趋势中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一点。

”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可以说是杜威对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关系最详尽的论述。

这种关系最简略地表达就是: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应该是民主的。

杜威认为,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也应该是民主的。

民主主义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而且对教育提出了民主的要求。

他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等。

不管现在人们对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多大的争议,他的民主教育思想对以后的教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进行了许多流派不同的教育改革。

其中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两次教育改革运动分别是以美国和前苏联为代表的。

这两次改革运动是20世纪初至三、四十年代强调以传授经验知识技能为主的教育改革和从50年代末至今的强调发展学生智能为主的教育改革。

前者的代表人物包括前面已经提到的美国的杜威和前苏联的凯洛夫,后者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布鲁纳、前苏联的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等人。

纵观这两次教育改革的总趋势,就是越来越注重教育对人的尊重与信任,注重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注重对每一位学生心智的发展,注重每一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一句话,注重教育中“人”的回归。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高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政治民主化的浪潮,教育平等或者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教育民主化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

”(《1977年国际教育会议第35届会议总报告书》)写到这里,我油然想起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民主与平等,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他的教育是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的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把学生真正当做“人”:“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他说:“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是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

……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所谓“教育”,并不是教师单方面地往学生空荡荡的大脑中灌注“美好的思想道德”,而是尽量设法点燃儿童心灵深处“想做好人”的愿望。

甚至他认为儿童心中本身就蕴涵有许多美好、善良的道德萌芽,而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扶持,让其茁壮成长。

在《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中,他强调指出:“这一点,在我看来,乃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最宝贵之点:一个人想成为好人,想竭尽自己心灵的全部力量,在集体的眼里把自己树立起来,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完全合格的公民,诚实的劳动者,勤奋好学的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研究者,为自己的人格的尊严而感到自豪的人。

”他鲜明地提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他认为:“自我教育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要有尊严感,尊重自己,有上进心。

……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的一批教育革新家所提出的“合作教育学”的观点。

他们认为,教育过程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求重新审视并确立师生关系。

“我们就是花了多年的努力才获得这种必然导致与学生合作的教育学的。

它是在与儿童交往中诞生的,把我们———教师和学生———联合起来的主要之点,就是师生关系的转变。

在今天,正是师生关系的问题已经被提到了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之一。

”(《合作的教育学》,雷先科娃等著,朱佩荣译)“合作教育学”的要点有: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从儿童的个性出发实施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积极评价,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等。

应该说,虽然作为一种教育理论体系,“合作教育学”本身还不够成熟,而且后来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一理论也未能深入地研究和实践下去,但是“合作教育学”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民主的精神,却对后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为它与整个世界的教育民主化是相吻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